2016年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設計全冊(含自覺提綱與反思)_第1頁
2016年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設計全冊(含自覺提綱與反思)_第2頁
2016年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設計全冊(含自覺提綱與反思)_第3頁
2016年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設計全冊(含自覺提綱與反思)_第4頁
2016年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設計全冊(含自覺提綱與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2016年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設計全冊(含自覺提綱與反思).pdf 免費下載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2016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設計全冊 (含自覺提綱與反思 ) 第七課時 名數改寫(一) 【 教學內容 】 : 教科書第 68 頁例 1,“做一做”及練習十一的第 4題。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綜合運用計量單位和單位間的進率、小數的性質、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等知識進行小數的改寫。 2、 使學生會進行小數和十進復名數的相互改寫。 3、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綜合運用計量單位和單位間的進率、小數的性質、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等知識進行小數的改寫。 2、把單名數改寫成小數。 【自學提綱】 1、 看教科書第 68 頁例 1 2、 喚起舊知小練習 1 米 =( )厘米 1 公頃 =( )平方米 1 時 =( )分 1 噸 =( )千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目標導入 1、 出示學習目標 ( 1)使學生綜合運用計量單位和單位間的進率、小數的性質、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等知識進行小數的改寫。 ( 2)使學生會進行小數和十進復名數的相互改寫。 2、出示 隨堂練習 1 米 ( )厘米 1 干米 ( )米 2 l 平方米 ( )平方厘米 1 公頃 ( )平方米 1 噸 ( )千克 l 時 ( )分 1 分 ( )秒 二、自主探究 1、提問:四( 1)班選了 4名同學參加學校的舞蹈比賽,他們需要根據身高排成一隊,下面是他們的身高,你們能給他們排排隊嗎? 2、學生試著排一排,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排的?有什么感受? (二)教學例 1 1、教師:為了解決按身高排隊的問題,有些組把這些數據統(tǒng)一成用米作單位,那 80 厘米用米做單位應該怎樣改寫呢? 學生以小組討論完成。 匯報。讓學生說明自己是怎樣想的。(盡量讓方法不同的小組發(fā)言。教師同時分類板書) 2、提問:將 80厘米改寫成米 數是什么樣的變換?(低級單位的數到高級單位的數)應該怎樣算?(除以進率 100) 進而歸納出:厘米數改寫成米數是把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要除以進率 100,根據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只要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就可以了。 教師小結:低級單位改寫成高級單位要除以進率,將小數點向左移動。 3、教師提問: 1米 45 厘米以米為單位應該是多少呢? 學生交流探索匯報。 讓學生想一想: 80 厘米和 1米 45 厘米改寫為米數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將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 問:應該怎樣改寫?(啟發(fā)學生進 一步總結改寫的方法) 四、 隨堂練習 剛才這兩個小朋友誰說得對呢 ?你能用兩種方法說明嗎 ? ( )平方分米 6 米 45 厘米 =( )厘米 5 千米 300米 =( )米 3 時 20 分 =( )分 2 千克 80克 =( )克 2 日 16 時 =( )時 120000平方米 =( )公頃 7600 千克 =( )噸 ( )千克 1070毫米 =( )米 ( )厘米 3004 米 =( )千米 ( )米 4000公頃 =( )平方千米 678 秒 =( )分 ( )秒 50 個月 =( )年 ( )個月 五、 達標檢測 3 2 小時 15 分 ( ) 215 分 3 米 5 厘米 ( ) 350 厘米 49 千克 ( ) 4090 克 7 米 20 厘米 ( ) 720 厘米 3 噸 ( ) 300 千克 184 時 ( ) 7 日 10 時 米 每小時行 5千米 ,可以播種多少公頃 ? 克 40 人吃飯 ,一個月 (按 30天計算 )大約需要食鹽多少千克 ? (四)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yè): 4題 板書設計 第七課時 名數改寫(一) 把高級單位改寫成低級單位的名數,要用高級單位的數去乘進率,小數點就要相應的向左移動; 把低級單位改寫成高級單位的名數,要用低級單位的數除以進率,小數點就要相應的向左移動。 80 厘米( )米 1 米 45 厘米( )米 80 100 45 100 1 米 +學反思 : 第八課時 名數改寫(二) 【 教學內容 】 : 教科書第 69 頁例 2,“做一做”和練習十一的第 5、 6 題。 【 教學目標 】 : 4 1、 使學生綜合運用計量單位和單位間的進率、小數的性質、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 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等知識進行小數的改寫。 2、使學生會進行小數和十進復名數的相互改寫。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 教學重、難點 】 1、使學生綜合運用計量單位和單位間的進率、小數的性質、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等知識進行小數的改寫。 2、把單名數改寫成小數。 【自學提綱】 1、 認真看讀 教科書第 69 頁例 2 2、 嘗試完成 69 頁的 “做一做”中的習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目標導入 1、 出示學習目標 ( 1)使學生綜合運用計量單位和單位間的進率、小數的性質、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等知 識進行小數的改寫。 ( 2)使學生會進行小數和十進復名數的相互改寫。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出示 隨堂練習 5 噸 3 千克 =( )千克 5 噸 3 千克 =( )噸 5 噸 30 千克 =( )千克 580 毫米 =( )米 580 毫米 =( )分米 580 毫米 =( )厘米 =( )千克 1305 克 =( )千克 =( )千克 二、自主探究 1、自己看情境圖。 教師提問:為了解決按身高排隊的問題,有些組把這些數據統(tǒng)一成用厘米 做單位,那 讓學生試著改寫。 5 2、匯報。讓學生說明自己是怎樣想的。教師分類板書。 3、教師提問:將 高級單位的數到低級單位的數)應該怎樣算? 引導學生說出 1 米等于 100厘米,求 等于多少厘米,要用 00。進而歸納出:米數改寫成厘米數是把高級單位的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要乘進率 100,應該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就可以了。 4、教師提問: ( )厘米呢? 讓學 生分小組探討并匯報。 讓學生想一想: 和 改寫成厘米數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將高級單位的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 問:應該怎樣改寫?(啟發(fā)學生進一步總結改寫的方法) 歸納改寫方法:把高級單位的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要乘單位間的進率,只要按照進率把小數點向右移動相應的位數就可以了。 5、引導學生歸納名數改寫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先分清是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還是高級單位的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從而決定怎么計算;( 2)要清楚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 10、 100還是 1000;( 3)根據上述 兩個方面判斷確定小數點應該向左還是向右移動,移動幾位。 三、 隨堂練習 我會填。 25 分米 =_米 5 角 3 分 =_元 1275 克 =_千克 1 噸 5 千克 =_ =_元 _角 _分 =_米 _分米 _厘米 2、在里填上“”“”或“ =”。 5 噸 90 千克 35 分米 3 米 20 厘米 方米 76 平方分米 3 元 7 角 方米 2 平方米 800 平方厘米 8 米 2 厘米 5 毫 米 6 四 、 達標檢測 1、我能用小數表示測量的結果。 (1)鉛筆盒長 19 厘米,就是( )分米。( 2)這個蘋果重 320 克,就是( )千克。 (3)跑道一周長 400 米,就是( )千米。( 4)媽媽身高 163 厘米,就是( )米。 2、我會填 =( )米( )厘米 方千米 =( )公頃 8 千克 500 克 =( )千克 =( )米( )厘米 77 噸 300 千克 =( )噸 3 元 4角 9 分 =( )元 3、解答下面的題目。 ( 1) 4 輛卡車共運了 8 噸 400 千克的貨物,平均 每輛卡車運多少貨物? ( 2)王剛從家到圖書館用了 1 小時 10 分,他行了 4 千米 200 米,他平均每分鐘行了多少米? ( 3)一根繩子用去了 3米 5 厘米后,剩下的比用去的 2 倍多 4 分米,這根繩子長多少米? 四、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學會了什么知識 ? 課后作業(yè): 板書設計: 第八課時 名數改寫(二) 7 教學反思 : 第九課時 練習課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 71 72 頁練習十一的第 7 12 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綜合運用計量單位和單位間的進率、小數的性質、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等知識進行小數的改寫。 2、使學生進一步學會進行小數和十進復名數的相互改寫。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進行小數和十進復名數的相互改寫 教學準備: 學具準備:直尺、米尺。 教學過程: 1、練習十一的第 7 題,讓學生在課前測量,課上匯報測量的結果,然后讓學生比較,引出名數的改寫,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測量后的紀錄中 采用兩種記錄方式,課上學生交流是怎樣改寫的。 2、練習十一的第 8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練習十一的第 9 題,學生完成后,指明說一說是怎樣比較的。(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說說他的比較方法。) 8 4、練習十一的第 10 題,由解決問題的角度進行名數改寫,使學生加深對名數改寫必要性的知識,鞏固名數改寫的方法。 5、練習十一的第 11、 12題,讓學生結合有關天文、地理、生物等方面的知識呈現 4 組材料,讓學生根據要求改寫數據,鞏固學生對改寫方法的理解。 家庭作業(yè): 板書設計: 第十課時 : 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1 【 教學內容 】 第 73 頁的例題 1 【 教學目的 】 : 1、使學生能夠根據要求會用: “ 四舍五入 ” 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2、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能力,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 自學指導 】 思考: 1、回憶求整數的近似數的方法是什么? 2、那么求小數的近似數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 教學重點 】 :能正確的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 教學難點 】 :怎樣準確的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 教學過程 】 : 一、 目標導入 1、 出示學習目標 9 (1)使學生能夠根據要求會 用: “ 四舍五入 ” 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2)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能力,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2、出示 隨堂練習 一、填空。 1、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要根據需要用( )法保留小數數位。保留整數,表示精確到( )位 ;保留一位小數表示精確到( )位;保留兩位小數表示精確到( )位 2、近似數的結果一般地說 比 6 精確。因為 示精確到了( )位, 6表示精確到了( )位,所以 0”不能去掉。 二、把下面各小數四舍五入。 1、精確到十分位: 、精確到百分位: :我們已經認識了小數,生活中有許多小數的信息,你收集到了嗎?(此處安排收集資料。這樣做的目的在于使學生認識到近似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從而體會近似數的應用價值) 生:匯報,教師按準確數和近似數把學生提供的信息中的小數分成兩種寫在黑板上。 師:誰注意到了老師為什么把同學提供的這些小數分成兩種寫在黑板上呢?(生通過觀察回答) 師:在實際生活中有時不必說出小數的準確數,只要說出它的近似數就 可以了,同學們看一看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中有這樣的情況嗎?(生匯報和小數近似數有關的信息。) 10 師:聽了同學們的匯報,你有什么感受呢?小數的近似數在生活中應用的這么廣泛,怎么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師板書課題。 ( 1把下面各數省略萬后面的尾數,求出它們的近似數 (卡片出示 ) 986534 58741 31200 50047 398010 14870 2下面的 里可以填上哪些數字? 3264532 萬 470547 萬 學生填完后 ,說一說是怎么想的。 以上復習內容重點抓住了整數取近似值的方法讓學生回憶練習,通過復習喚起學生印象,為求小數的近似值打下基礎 我們學過求一個整數的近似數。在實際應用小數時,往往也沒有必要說出它的準確數,只要它的近似數就可以了。如:如豆豆的身高 常不需要說得那么精確,那么如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一內容。 板書課題: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 二、 自主 探究 師: 我們知道 豆豆的身高 們一般怎么表述豆豆的身高? 說說預習中 你是怎樣得出豆豆身高的進似數的? 師:你們能 利用已有的知識來求出這個小數在不同情況下的近似數嗎? 生 匯報預習時小組討論的結果, 看一看有沒有爭議的地方 ,師 引導學生按順序進行匯報。 生 匯報 ( 1)學生匯報保留兩位小數求近似數的思維過程,并再找一名同學進行匯報,加深對方法的理解。 11 生匯報 ( 2)保留一位小數,有爭議嗎?找同學匯報自己的想法。學生討論近似數是 是 1。教師出示線段圖,看一看給學生帶來什么啟示。 引導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使學生明確保留一位小數是 來的長度在 間。保留整數為 1,原來的準確長度在 以 精確的程度高一些。也就是小數保留的位數越多,精確的程度越高。 師:總結出盡管兩個數的大小相等,但表示的精確程度不同,同學們認為哪個答案是正確的呢?求近似數時,小數末尾的零不能去掉。 生匯報 ( 3)保留整數部分應怎樣思考,注意什么問題呢? 師:請同學們回憶求 能發(fā)現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嗎?同學們利用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也就是求整數近似數的方法,四舍五入的方法來求小數的近似數,希望同學在今后的學習中也能運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新的問題。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求課前同學們提 供的這些小數的近似數。(保留到十分位) 集體 (4)小結: 問: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應注意什么? 引導學生討論知道: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要注意兩點: 要根據題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如果保留整數,就看十分位是幾;要保留一位小數,就看百分位是幾; 然后按 “ 四舍五入法 ” 決定是舍還是入。 取近似值時,在保留的小數位里,小數末一位或幾位是 0的。 0應當保留,不能丟掉。 四、 隨堂練習 12 1填空 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要根據需要用( )法保留小數數位保留整數,表示精確到( )位;保留一位小數表示精確到( )位;保留兩 位小數表示精確到( )位 2填空 近似數的結果一般地說 6 0 要比 6 精確因為 6 0 表示精確到了( )位,6 表示精確到了( )位,所以 6 0 后面的 “0”不能丟掉 3下面各小數在哪兩個相鄰的自然數之間?它們各近似于哪個自然數? 5 28 12 71 4 86 7 05 五、 達標檢測 師:最后一個信息誰提供的,你能把這個信息用小數近似數的形式)表示出來嗎? 生評價(改后的信息敘述也要準確)。 學生自己修改自己手中的信息,匯 報后,再同桌之間交流。 ( 2 師:老師也收集到了一些小數的信息,這些信息能用小數近似數的形式表述嗎?能請你表示出來,不能,請說明理由) ( 3)師:同學們還記得自己的身高大約是多少嗎?想知道老師的身高嗎?教師提示:身高大約是 師的實際身高是兩位小數,猜一猜老師的實際身高是多少米?老師的身高是用四舍法得到的,再來猜一猜。 ( 4)出示食物的價格,判斷小明帶 12 元錢夠嗎?學生自由發(fā)言,說明自己的理由。 13 ( 5)出示租車說明,判斷租多少輛車去出游? 師:看來我們不僅要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還要靈活的運用所學的知識 才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五 、全課小結 : 教師明確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與整數的近似數相似。要用 “ 四舍五入 ” 法保留小數位數。要注意保留小數位數越多,精確程度越高。 課后作業(yè): 4題 板書設計: 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1 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要注意兩點: 要根據題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如果保留整數,就看十分位是幾;要保留一位小數,就看百分位是幾; 然后按 “ 四舍五入法 ” 決定是舍還是入。 取近似值時,在保留的小數位里,小數末一位或幾位是 0的。 0應當保留,不能丟掉。 教學反思: 第十一課時: 求一個小數的近似 數 2 【 教學內容 】 第 74 頁的例題 2 【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能根據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2)使學生學會把較大的整數改寫成以 “ 萬 ” 或 “ 億 ” 作單位的小數。 【 教學重點和難點 】 14 1、 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及把較大數改寫成以 “萬 ”或 “億 ”作單位的小數 是教學重點。 2、 把較大數改寫成以 “ 萬 ” 或 “ 億 ” 作單位的小數,容易丟掉計數單位或單位名稱,求近似數與改寫求準確數容易混淆,這是學習的難點。 【 自學指導 】 思考: 1、回憶求整數的改寫的方法是什么? 2、那么小數的改寫的方法和整數的改寫有什么相同和不 同的地方?如何求一個小數改寫后的近似數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目標導入 1、 出示學習目標 (1)使學生能根據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2)使學生學會把較大的整數改寫成以 “萬 ”或 “億 ”作單位的小數。 2、出示 隨堂練習 一、按要求寫出數字。 1、 1999年北京市從事工程技術的人員共 120200 人,改寫成用“萬人”作單位的數。 2、 1999年我國出版圖書 7320000000冊,改寫成用“億冊“作單位的數。 二、把下面各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 1、保留一位小數是: 3678200000 648500000 2、保留兩位小數是: 4853900000 288160000 15 師: 我們已經學過求一個整數的近似數,請大家回憶一下: 23956 省略萬后面的尾數約是多少?省略千后面的尾數約是多少? 啟發(fā)學生說出:省略萬后面的尾數,看千位上的數是 3,根據 “ 四舍五入 ” 法要舍去,得出 239562 萬;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數,要看百位上的數是 9,應該入上去, 2395624 千。 師:求一個整數的近似數用的是 “ 四舍五入 ” 法。在實際應用小數的時候,往往沒必要說出它的準確數,只要說出 它的近似數就夠了。例如,量得大新身高是 常不需要說得那么準確,只說大約 或 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與求整數的近似數相似,我們今天來研究怎樣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板書課題: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二 、自主探究 反饋 例 1 位小數和整數,它的近似數各是多少? (1)首先要理解保留整數、一位小數、兩位小數 的含義。還可以怎樣表述?引導學生理解,保留整數就是省略整數后面的尾數;保留一位小數就是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數,或者說精確到十分位;保留 兩位小數就是精確到百分位,也就是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數 (2)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是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仍然采用 “ 四舍五入 ” 法,看省略部分的最高位,是 5以上的數,省去后在前一位加 1,是 4以下的數舍去。 在明確上述兩點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試算,得出: 板書: 16 引導學生分別說明省略的方法。 提問: (1)上面求出的近似數 什么末尾的 0不能去掉? (2)上面求出的兩個近似數 ,哪個更精確些? 引導學生討論后明確: 保留一位小數,表示 精確到十分位, 3 是保留整數,表示精確到個位,所以 更精確些。由此可知近似數末尾的 0是不能去掉的,因為它表示近似數的精確度的。 總結求近似數應注意什么? 在學生議論的基礎上,概括出注意兩點: (1)要根據題目的要求取近似值。保留整數,就要看十分位;保留一位小數,就要看百分位 然后按照 “ 四舍五入 ” 法決定舍還是入。 (2)取近似值時,在保留的小數位里,小數末一位或幾位是 0的,應保留,不能去掉。 反饋:完成 106頁 “ 做一做 ”( 上面 )。 訂正時說明保留的方法。 萬 ” 或 “ 億 ” 作單位的數。 反饋 例 2 1992 年我國生產洗衣機 7127000臺。把這個數改寫成用 “ 萬臺 ” 作單位的數。 你能把你昨天預習的結果匯報一下嗎? 提問: (1)把 7127000臺改寫成用 “ 萬臺 ” 作單位的數,應該用多少來除? (2)應該把 7217000縮小多少倍? (3)小數點應該向哪個方向移動幾位? 17 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為了簡便只在萬位后面點上小數點,去掉小數末尾的 0。板書: 7127000臺 =反饋:把 348000改寫成以 “ 萬 ” 作單位的數。 348000= 師啟發(fā)提問:既然把一個數改寫成以 “ 萬 ” 作單位的數,只 要在萬位后面點上小數點,再寫上單位 “ 萬 ” ,那么要把一個數改寫成以 “ 億 ” 作單位的數,應該怎么辦? 求近似數。 反饋 例 3 1991 年我國生產原油 139000000噸。把這個數改寫成用 “ 億噸 ” 作單位的數。 學生獨立改寫成 139000000噸 =說出改寫的方法。 提問:如果要求保留一位小數怎么辦? 啟發(fā)學生自己得出 (接上題 )噸,并說出保留一位小數的方法。 反饋:完成 106頁下面 “ 做一做 ” 訂正時要注意,防止改寫與省略混淆。 4. 區(qū)別對比。 例 2、例 3的學習中,有 的數需要把它改寫成以 “ 萬 ” 或 “ 億 ” 作單位的數,有的則還需要保留位數求近似數,它們有什么區(qū)別?應該注意什么? 引導學生討論后明確: (1)求近似數需要省略某位后面的尾數。保留整數,表示精確到個位,就要看十分位是幾, 然后按照 “ 四舍五入 ” 法決定是舍還是入。求出的是近似數,應用 “” 表示,在保留的小數位里,小數末一位或幾位是 0的, 0應當保留,不能丟掉。最后要注意別忘記寫單位 “ 萬 ” 或 “ 億 ” ,遇有單位名稱的要寫上單位名稱。 18 (2)把一個數改寫成以 “ 萬 ” 或 “ 億 ” 作單位的數,求的是準確數,就在“ 萬 ” 或 “ 億 ” 位后面點上小 數點,小數末尾的 0要去掉,遇有單位名稱的要寫上單位名稱,應用 “=” 表示,并寫上單位 “ 萬 ” 或 “ 億 ” 。 三、 隨堂練習 1按照四舍五入法寫出表中各小數的近似數 保留整數 保留一位小數 保留兩位小數 保留三位小數 9 9564 0 9053 1 4639 2( 1) 1999 年北京市從事工程技術的人員共 120100 人,改寫成用 “萬人 ”作單位的數 2) 1999 年我國出版圖書 7320000000 冊(張),改寫成用 “億冊(張) ”作單位的數 四、 達標檢測 19 面積是 32200平方千米,把這個數改寫成以 “ 萬平方千米 ” 作單位的數,再保留一位小數。 35000000人改寫成以 “ 億人 ” 作單位的數,再保留一位小數。 五、課后 作業(yè) 練習二十四第 1 5題。 板書設計 第十一課時: 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2 用 “ 四舍五入 ” 法,看省略部分的最高位,是 5以上的數,省去后在前一位加 1,是 4 以下的數舍去。 例 1、 留兩位小數、一位小數和整數,它的近似數各是多少? 例 2 1992 年我國生產洗衣機 7127000 臺。把這個數改寫成用“萬 臺”作單位的數。 348000= 第十二課時: 復習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練習課 【 教學目的 】 : 1、讓學生回憶、掌握小數的相關知識(小數數位順序表、小數性質、改寫、化簡、小數移動) 2、對小數的相關知識有個清楚且有條理的歸納,使知識能科學、合理的總結歸納、吸收 20 【 教學重點 】 :理解小數的意義,掌握小數的性質和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難點、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 【 教學難點 】 :用 “ 四舍五入 ” 法按要求求出小數近似數。 【 教學過程 】 : 一、揭示課題 這節(jié)課我們來復習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通過復習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掌握小數的性質以及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能把較大數改寫成“ 萬 ” 或 “ 億 ” 作單位的數,并能按要求求出小數的近似數。 二、復習小數的意義 1、做期末復習第 8題 (1)、 (2)、 (3)。 (1)學生在書上填寫,集體訂正。說一說 (2)說一說小數的意義是什么 ? 問: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 各表示幾分之幾的數 ? 2、 (1)在小數里,小數部分最高位是哪一位 ?從小數點起,向右依次有哪些數位 ?每個數位上計數單位是什么 ? (2)填空。 面有 ( )個 10 個 ( )。 10 個 )。 有 ( )個 三、復習小數的性質和小數的大小比較 1、練習。 (1)把下面小數化簡。 2)不改變數的大小,把下面的數寫成兩位小數。 21 21 學生做,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問:做題時是根據什么來做的 ?什么是小數的性質 ? 2、做期末復習第 9題,第 1豎行兩題。 (1)學生在書上做,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2)讓學生說一說怎樣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 3、做期末復習第 10 題。 (1)先把這些數排列起來,找出最大、最小數,并和其他數一起,寫好序號。 2)按要求從小到大排列。 四、復習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 1、做期末復習第 8題 (4)、 (5)。 (1)小數點向右移動,原來的數就擴大,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 ,原數有什么變化 ?小數點向左移動,原來的數就縮小,向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 原數有什么變化 ? 問:要把一個數擴大 (或縮小 )10倍、 100倍、 1000倍 小數點應怎樣移動 ? (2)學生練習,指名回 答。 2、練習。 (1)把 00倍是 ( )。 ( )擴大 1000倍是 (2)把 ( )縮小 100倍是 ( )縮小 1000倍是 五、復習求小數的近似數和整數的改寫 1、把下面小數精確到百分位。 22 (1)學生做,指名板演。 (2)讓學生說一說怎樣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2、 (1)把下面各數改寫成 “ 萬 ” 作單位的數。 486700 521000 (2)把下面各數改寫成 “ 億 ” 作單位的數。 460000000 7189600000 學生在練習本上 做,指名板演,說一說怎樣把一個較大數改寫 成 “ 萬 ” 或 “ 億 ” 作單位的數。 3、把下面各數改寫成 “ 萬 ” 作單位的數,并保留一位小數。 67100 209500 (1)學生在練習本上做,指名板演。 (2)比較改寫成 “ 萬 ” 或 “ 億 ” 作單位的數和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時要注意什么 ? 4、做期末復習第 9題剩下的兩題。 (1)比較 25萬和 以把 25 擴大 10000倍, 億倍。得到兩個整數再比較大小。 (2)學生練習,集體訂正。 (3)小結:把一個數改寫成 “ 萬 ” 或 “ 億 ” 作單位的數,只要在 “ 萬 ” 位或 “ 億 ”位后面點上小數點,去掉小數點后面的 0,再在后面添上 “ 萬 ” 字或 “ 億 ” 字,反過來,一個以 “ 萬 ” 或 “ 億 ” 作單位的數,要改寫成原來的整數,只要把它擴大 1 萬倍或 1億倍就可以了。 5、做期末復習第 11 題。 學生在書上做,并說明理由。 六、全課總結 23 這節(jié)課復習了什么內容 ? 怎樣的數可以用小數表示?小數的性質是什么?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我們可以怎樣比較小數的大??? 【作業(yè)設計】 1、 )。 2、把 從小到大排列是 ( )。 3、把 6712098600改寫成 “ 萬 ” 作單位的數是 ( )萬,保留一位小數是 ( )萬;改寫成 “ 億 ” 作單位的數是 ( )億,保留一位小數是 ( )億。 4、在 里填 “” 、 “” 或 “ ” 。 3600 2100 萬 5、 100 千克稻谷可出大米 76 千克,平均每千克稻谷出大米多少千克 ? 10000千克稻谷可出大米多少千克 ? 、 第十三課時 整理和復習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 78 79頁整理和復習、練習十三。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掌握小數的性質和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 2、使學生會進行小數和十進復名數的相互改寫;使學生能夠根據要求會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數位,求出小數的近似數,并能把較大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小數。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24 1、掌握小數的性質和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 2、使學生會進行小數和十進復名數的相互改寫;使學生能夠根據要求會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數位,求出小數的近似數,并能把較大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小數。 教學過程: (一)整理和復習 1、第 1 題,讓學生先列舉說明什么數是小數、小數的計數單位是什么,再說出小數的數位順序。 再完成第 1 題。 2、第 2 題,先讓學生想一想:小數的性質是什么,整數有沒有相同的性質;并聯系整數大小的比較說一說怎樣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以及小數的大小比較與整數的大小比較有什么不同。在此基礎上完成第 2題。 3、第 3 題,引導學生盡量用規(guī)范的數學語言總結、歸納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的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 4、第 4 題,先讓學生想一想求小數近似數的方法,并結合第( 1)題說一說精確到十分位即保留一位小 數、保留兩位小數和保留整數的含義和方法;結合第( 2)題說一說把非整萬的數改寫成用“萬”做單位的數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二)練習十三 1、第 1 題,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所學的小數知識,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小數的實際含義。 2、第 2 題,名數改寫,學生做完后,說一說改寫方法。 3、第 3 題,完成練習時,要加強學生對小數點移動與小數大小變化之間關系的認識。 4、 第 4 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5、 第 5 題,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指名說一說是怎么做的。 (三)小結本課練習情況 家庭作業(yè): 25 第十四課時 單元檢測 檢測內容: 第四單元過關沖刺 檢測目的: 通過檢測及時掌握學生對本單元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對于存在的問題及時查漏補缺。 第五單元 三角形 【教學內容分析】 學生通過第一湛這段以及四年級上冊對空間與圖形內容的學習,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多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單元內容的設計是在上述內容基礎上進行的,通過這一內容的教學進一步古富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和理解。本單元主要內容有:三角形特性、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三角形的分類、三角形內角和是 180 及圖形的拼組。 【教學目標】 一、基礎性目標 解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和三角形的內角和是 180 。 2. 使學生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知道這些三角形的特點并能夠辨認和區(qū)別它們 計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系。 26 二、發(fā)展性目標 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會欣賞數學美 形變換以及圖形的設計活動中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操 作能力。 【本單元教學重點】 1、三角形的分類 2、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二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和三角形的內角和是 180 3、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系與區(qū)別。 【本單元教學難點】 1、三角形根據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 2、三角形二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和三角形的內角和是 180 的應用。 3、學生對數學的轉化思想的理解。 【解決措施與教法建議】 1、準確把握本冊關于 “ 三角形的認識 ” 的教學目標。 因為本冊對三角形認識的教學目標與第一學段 “ 獲得對簡單開面圖形的直觀經驗 ” 有所不同,應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揄等手段,逐步 認識三角形。因此,在進行本單元的教學,落實 “ 了解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 三角形內 27 角和是 180 等內容的具體目標時,不僅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活動,而且要積極引導學生對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判斷分析、揄思考和抽象概括,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能力。 2、重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取知識。 教學時,應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出發(fā),給予學生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有條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動,經因從現實空間抽象出幾何圖形的、探索圖形性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過程,從而獲得對圖形認識,發(fā)展空間觀念。 3、促進教學中的數學交流 交流可以幫助學生在他們的直覺的觀念與抽象的數學語言、符號之間建立聯系。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生認識事物的廣泛示盡相同。我們要重視為學生創(chuàng)設交流有情境,提供 “ 數學對話 ” 機會,鼓勵學生用耳、用口、用眼、用手去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這樣的過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學會用不同的方式探索、思考、解釋問題,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 4、注重教具、學具和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加強教學的直觀性。 【課時劃分】 7 課時 第一課時 三角形的 特性 教學內容: 四年級下冊 8081頁的例 1、例 2 教學目標: 1. 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8 2. 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自學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體驗數學和生活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 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三角形、三角板、平行四邊形框架、小棒。 自學提綱: 自學課本第 8081 頁的例題 1、 2 及做一做第 1、 2 題 1、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三角形? 2、什么樣的圖形叫三角行?你會畫三角形嗎? 3、三角形有什么特性 ?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 目標導入 1、 出示學習目標 (1) 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 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自學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出示 隨堂練習 一、填空 1、寫出 下面三角形的各部 分名稱。 2、 以 為 底,高是( )。 3、電線桿上有 個三角 形,這是根 據三角形的( )來設計 的。 二、自主探究 (一)自學反饋: 29 1、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三角形? 2、 課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題圖:你能說出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嗎? 師:說一說你對三角形有哪些認識? 師:同學們對三角形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和三角形有關的知識。板書課題:三角形的特性 ( 二 ) 重點點撥: 1. 三角形的特征。 ( 1) 課件出示 , 一個三角形 。說說它有什么特征,你有什么想法? ( 2) 教師用課件演示并強調:有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叫做三角形。 ( 3)找一找 。 下面圖形中是三角形的請打 ,不是三角形的請打 ,并說出你的理由。(學生一起用手勢表示) 2. 三角形的特性。 ( 1)動手操作發(fā)現三角形的特性。 師生拿出平行四邊形框架。 師:用手拉動,說一說有什么發(fā)現?(容易變形,不穩(wěn)定。) 指導學生操作:去掉一條邊,再扣上拼組成三角形框架。 師:再拉一拉有什么感覺? 師:想一想這說明三角形具備什么特性?(穩(wěn)定性) ( 2)生活中尋找三角形的特性。 師: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在生活中的用處很大,你能舉個例子嗎? 課件出示例 2 的主題圖,請你找出各圖中哪有三角形?說一說它們有什么 作用? 3. 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 師: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樣正確的畫出三角形的高呢? 師:誰來說一說? 請你在剛才的三角形中畫出三角形的一條高,并標出它所對應的底。 ( 3)教師板演。 我把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分別用字母 A、 B、 C 表示,這個三角形可以稱作三角形 想怎樣以 為底畫出這個三角形的高? 生說高的畫法,師板演,并強調用三角板畫高的方法。 ( 4)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的高。 在三角形中標上字母 同桌說一說剛才畫的高是以哪條邊為底畫的? 30 師:剛才我們畫了三角形的一組底和高,想一想一個三 角形只有一組底和高嗎?為什么? 三、隨堂練習 1. 填空: 三角形有( )個頂點,( )條邊,( )個角。 2. 請畫出每個三角形的一條高。(教材 86頁第 1題) 訂正直角三角形的高時使學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可以分別當作底和高,也可以以斜邊為底畫高。重點訂正第三個三角形高的畫法,讓學生說說怎樣來畫這條底邊上的高。 四 、 達標檢測 1. 學校的椅子壞了,課件演示,怎樣加固它呢?(教材 86 頁第 2題) 2. 小明畫了三角形的一條高,你說他畫的對嗎?為什么? 四 、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對三角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你還想了解和三角形有關的哪些知識? 課后作業(yè): 1 3題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 特性 課后反思: 31 第二課時 三角形兩邊不之和大于第三邊 教學內容: 3 教學目 標 : 1 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 經歷度量三角形邊長的實踐活動,理解三角形三邊不等的關系 3 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培養(yǎng)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 讓學生樹立幾何知識源于客觀實際,用于實際的觀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學難點 :懂得判斷三角形三條線段能否構成一個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決有關的問題; 自學提綱 : 自學課本第 82 頁的例題 3 1、任意地畫 2, 3 個三角形,三角形的三條邊之間有什么關系? 2、利用手中的小棒擺一擺,證明一下自己的觀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目標導入 32 1、 出示學習目標 ( 1) 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 2) 經歷度量三角形邊長的實踐活動,理解三角形三邊不等的關系 2、出示 隨堂練習 一、做一做,想一想 1、剪出下面三組紙條(單位:厘米) ( 1) 8、 10、 15 ( 2) 6、 6、 12 ( 3) 5、 9、 15 2、用每組紙條擺三角形。 想一想:通過剪和擺,你發(fā)現了什么? 二、判斷。下面哪幾組中的三條線段可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