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自考刑法學試題及答案二_第1頁
2016年自考刑法學試題及答案二_第2頁
2016年自考刑法學試題及答案二_第3頁
2016年自考刑法學試題及答案二_第4頁
2016年自考刑法學試題及答案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6 年 自考刑法學試題及答案 二 不定項選擇題。每題所設選項中至少有一個正確答案,多選、少選、錯選或不選均不得分。本部分含 86100 題,每題 2 分,共 30 分。 (一 ) 甲在國外旅游,見有人兜售高仿真人民幣,用 1 萬元換取 10 萬元假幣,將假幣夾在書中寄回國內。 (事實一 ) 趙氏調味品公司欲設加盟店,銷售具有注冊商標的趙氏調味品,派員工趙某物色合作者。甲知道自己不符加盟條件,仍找到趙某送其 2 萬元真幣和 10 萬元假幣,請其幫忙加盟事宜。趙某與甲簽訂開設加盟店的合作協(xié)議。 (事實二 ) 甲加盟后,明知偽劣 的 “一滴香 ”調味品含有害非法添加劑,但因該產(chǎn)品暢銷,便在 “一滴香 ”上貼上趙氏調味品的注冊商標私自出賣,前后共賣出 5 萬多元 “一滴香 ”。 (事實三 ) 張某到加盟店欲批發(fā) 1 萬元調味品,見甲態(tài)度不好表示不買了。甲對張某拳打腳踢,并說 “漲價 2000 元,不付款休想走 ”。張某無奈付款 元買下調味品。 (事實四 ) 甲以銀行定期存款 4 倍的高息放貸,很快賺了錢。隨后,四處散發(fā)宣傳單,聲稱為加盟店籌資,承諾 3 個月后還款并支付銀行定期存款 2 倍的利息。甲從社會上籌得資金 1000 萬,高利貸出,賺取息差。 (事實五 ) 甲資金 鏈斷裂無法歸還借款,但仍繼續(xù)擴大宣傳,又吸納社會資金 2000萬,以后期借款歸還前期借款。后因虧空巨大,甲將余款 500 萬元交給其子,跳樓自殺。 (事實六 ) 請回答第 8691 題。 列選項正確的是: 萬元真幣換取 10 萬元假幣,構成購買假幣罪 萬元,甲購買假幣的數(shù)額為 9 萬元 害我國貨幣管理制度,應適用保護管轄原則審理本案 于走私假幣,構成走私假幣罪 【考點】購買假幣罪、走私假幣罪、犯罪數(shù) 額、刑法適用范圍 【答案】 【解析】 A 項,甲用真幣換取高仿真假幣,屬于購買假幣的行為,數(shù)額較大,構成購買假幣罪。 B 項,計算假幣數(shù)額以假幣面額為標準計算,犯罪數(shù)額為 10萬元。 C 項,保護管轄的適用的對象是外國人在國外對中國或中國公民實施犯罪行為,甲為中國公民適用屬人管轄而非保護管轄。 D 項,甲將假幣夾入書中從國外郵寄至國內,從犯罪構成的角度,成立走私假幣罪。但需要注意,根據(jù) 2001年最高法關于全國法院金融犯罪案件紀要的精神,針對同一宗假幣實施刑法規(guī)定的非選擇性罪名時,不數(shù)罪并罰,擇一重從重處罰。根據(jù)刑 法及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十萬為走私假幣罪加重情節(jié)和購買假幣罪數(shù)額巨大的情節(jié),相比較而言,走私假幣罪法定刑較高 (走私假幣罪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購買假幣罪法定刑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最終以走私假幣罪從重處罰。綜上, 當選。 【辨析】對于 “構成某罪 ”、 “成立某罪 ”、 “以某罪論處 ”等刑法用語,法律上并沒有明確的解釋,因個人習慣常有不同理解。一般而言,前兩個用語是從犯罪構成的角度使用的,并非最終的定罪結論 ;第三個用語即為最終的定論。但對于“構成某罪 ”也有從最終定罪處罰結論的意義上使用的,考生應注意結合題型 等信息綜合判斷,避免不必要的丟分。 列選項正確的是: 萬元真幣送給趙某,構成行賄罪 0 萬假幣冒充真幣送給趙某,不構成詐騙罪 成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成簽訂合同失職被騙罪 【考點】商業(yè)賄賂犯罪、使用假幣罪、簽訂合同失職被騙罪 【答案】 解析】 A 項,題干信息未交待趙某所在單位國有單位,其為國家工作人員身份,因此應理解為非國有單位的非國家工作人員,甲實施的商業(yè)賄賂行為,構成對非 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 B 項,甲將 10 萬假幣冒充真幣使用,構成使用假幣罪。 C 項,趙某非法收受甲財物,為甲謀取利益,且數(shù)額較大達到 5000 元以上,構成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D 項,簽訂合同失職被騙罪是身份犯,是國有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的直接責任人員在簽訂合同過程中失職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犯罪行為,趙某不具有此身份。綜上, 當選。 列選項正確的是: 一滴香 ”上擅自貼上趙氏調味品注冊商標,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 一滴香 ”含有害人體的添加劑,甲構成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萬多元 “一滴香 ”,甲觸犯銷售偽劣產(chǎn)品罪 一滴香 ”行為,應數(shù)罪并罰 【考點】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罪、生產(chǎn)、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銷售偽劣產(chǎn)品罪 【答案】 解析】 A 項,甲未經(jīng)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調味品上使用注冊商標所有人相同商標的,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 B 項,生產(chǎn)、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為行為犯,只要在生產(chǎn)、銷售摻入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或銷售明知明知含有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即構成該罪。甲明知 “一滴香 ”含有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仍然銷售,構成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C 項,有毒、有害食品也屬于偽劣產(chǎn)品,銷售金額達到五萬以上立案標準的,構成銷售偽劣產(chǎn)品罪。 D 項,對同一件商品既假冒注冊商標,又出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以假冒注冊商標罪定罪處罰,不以假冒注冊商標罪與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罪并罰。但對于不同商品分別實施假冒注冊商標和銷售行為的,數(shù)罪并罰。綜上, 當選。 【辨析】本題選項設置上對于 中行為人行為性質的敘述采用了 “構成 ”、 “觸犯 ”某罪的字樣,表明 設題人對于兩詞的含義有不同理解。按照我國刑法的規(guī)定,甲構成銷售偽劣產(chǎn)品罪和生產(chǎn)、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無需數(shù)罪并罰,擇一重從重處罰 ;同時,甲假冒注冊商標的行為與生產(chǎn)、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也無需數(shù)罪并罰,擇一重處罰。最終對甲只能以一個重罪從重論處。結論一致,但是推理過程中使用的罪數(shù)理論不同,有的認為是想象競合犯、有的認為是法條競合犯、有的認為是牽連犯。 【點評】本題異議 248 條。 列選項正確的是: 【考點】強迫交易罪與搶劫罪的區(qū)分 【答案】 D 【解析】依據(jù) 2005 年最高法關于兩搶的司法解釋,從事正常商品買賣交易或者勞動服務的人,以暴力或脅迫的手段迫使他人交出與合理價錢、費用相差不大的錢物,情節(jié)嚴重的,以強迫交易罪論處。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買賣、交易、服務為幌子采用暴力、脅迫手段迫使他人交出與合理價錢、費用相差懸殊的錢物的,以搶劫罪定罪處刑。結合題干所給信息,甲為加盟店從事正常商品交易 (并非以交易為幌子 ),索要超出正常交易價格百分之二十的費用 (是否相差懸殊,尚可接受 ),拳腳相加并未交代致人重傷的情節(jié),綜合上述事實情節(jié),符合司法解釋以強迫交易罪的定罪處刑的規(guī)定,構成強迫交易罪。因此, D 項當選。 【辨析】本題是依據(jù)司法解釋給出的答案。依據(jù)學者的觀點,強迫交易罪與搶劫罪屬于相容的關系,行為人的行為完全可能同時構成搶劫罪和強迫交易罪,按照想象競合犯的理論處理。 【點評】本題異議 254 條。 列選項正確的是: 倍的高息放貸,構成非法經(jīng)營罪 不構成詐騙罪 金,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考點】非法經(jīng)營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詐騙罪、罪數(shù) 【答案】 解析】 A 項,甲作為自然人高息放貸,依據(jù)司法解釋,對于民間借貸,法律并不禁止,只是對于超出同期銀行貸款利率四倍的部分不予支持。甲的行為不構成犯罪。若甲以轉貸牟利為目的,從金融機構套取現(xiàn)金再高息放貸,則構成高利轉貸罪。 ,甲未經(jīng)有關機關批準,虛構事實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不構成詐騙罪。若甲以非法占有的目的,虛構事實吸 納公眾存款為己所有的,可構成集資詐騙罪,集資詐騙罪屬于特殊的詐騙罪,法條競合犯。 D 項,甲不構成非法經(jīng)營罪,數(shù)罪并罰無從談起。綜上, 當選。 列選項正確的是: 法吸納資金,構成集資詐騙罪 000 萬元 法規(guī)定,集資詐騙數(shù)額特別巨大的,可判處死刑 致刑罰消滅,法院對余款 500 萬元不能進行追繳 【考點】集資詐騙罪、犯罪數(shù)額、刑法修正案八 【答案】 A(司法部公布答案為 【解析】 A 項,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取詐騙的方式吸納公眾資金的,構成集資詐騙罪,不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可能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B 項,根據(jù)2010 年最高法關于集資詐騙罪的司法解釋 (2011 年新增法律文件 ),計算集資詐騙數(shù)額時以行為人實際騙取的數(shù)額計算,案發(fā)前已經(jīng)歸還的數(shù)額予以扣除。 資詐騙數(shù)額特別巨大并且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方處死刑。注意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票據(jù)詐騙罪、金融憑證詐騙罪、信用卡詐騙罪死刑,保留了集資詐騙罪的死刑。 D 項,甲死亡導致其刑事責任的消滅,但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并不必然消 除,甲的死亡不影響對其余款的追繳。綜上, A 項當選。 【辨析】有些試題選項的設計,在題干所給信息之外,在選項又附加了相關事實情節(jié),比如 A 項敘述了甲主觀方面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了,即不需要再從題干信息判斷甲主觀上有無非法占有目的。又如 C 項問的是根據(jù)我國刑法的規(guī)定,何種情形下集資詐騙罪可以判處死刑,考生不要再結合題干信息判斷甲詐騙數(shù)額特別巨大,而且有上千萬的虧空賬目無法歸還給國家和人民造成特別重大損失,應判處死刑。如此理解就答非所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