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前期場地設計知識_第1頁
設計前期場地設計知識_第2頁
設計前期場地設計知識_第3頁
設計前期場地設計知識_第4頁
設計前期場地設計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設計前期及場地設計(知識題)一規(guī)劃要求:(與周邊聯(lián)系,紅線控制,高度控制,豎向設計)1. 基地應與道路紅線相鄰接,否則應設基地道路與道路紅線所劃定的城市道路相連接,3000平方米的基地內建筑面積對應不同的基 地道路。2 基地高程按城市規(guī)劃確定的控制標高設計,應與相鄰基地協(xié)調,做到互不影響。基地最低高程宜高于城市道路最低高程。3. 基地左右可貼臨建筑,但須滿足防火規(guī)范要求,基地內建筑物和構筑物均不得影響本基地和相鄰基地的日照和采光標準,除城市規(guī) 劃確定為永久性空地外,緊臨用地紅線的建筑物不得向相臨基地方向開設門,洞口,外開平開窗,陽臺,挑檐,空調室外機,廢氣 排除口,及排泄雨水。4 基地機動車出

2、入位置:大中城市主干道道路紅線交叉點應70米。5米15米20米相對應的各種情況。當基地道路坡度8%是應設緩坡與城市道路連接。與立體交叉口的距離和其他特殊情況應符合當?shù)爻鞘幸?guī)劃行政主管部門的規(guī)定。5. 大型,特大型文化,娛樂,商業(yè),體育,交通等人員密集建筑的基地應符合的規(guī)定:基地至少有一面直接連接城市道路,且道路應該有足夠的寬度?;匮爻鞘械缆返拈L度不得小于基地周長的1/6.基地至少有兩個及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出入口,用基地道路連通也行。基地或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不得和城市快速路直接相連。也不 得直對城市主干道的交叉口。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前應有供人員集散用的空地。停車和綠化部得影響集散空地的使

3、用,并不宜設 置圍墻,大門等障礙物。建筑突出物:1. 不得突出道路紅線和用地紅線的建筑物及構筑物:地下(結構擋土樁、擋土墻、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礎、化糞池等)。地上(門廊、連廊、陽臺、室外樓梯、臺階、坡道、花池、圍墻、平臺、散水明溝、地下室進排 風口、地下室出入 口、集水井、采光井等;)(除基地內連接城市的管線、隧道、天橋等市政公共設施外的其他設施。)2. 經當?shù)匾?guī)劃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允許突出道路紅線的建筑突出物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有人行道上空。2. 5米以上允許突出的建筑構件有凸窗窗扇窗罩空調機位,但突出深度應0.5米?;顒诱陉?米,且人行道寬度-1米。雨棚,挑檐在 3米以上可以挑出,但

4、應2米,5米以上挑出應3米。2.無人行道的道路上空,4米以上才可以挑出窗罩,空調機,且挑出 深度0.5米。3.屬于公益上有需要而不影響交通及消防安全的建筑物、構筑物,包括公共電話亭、公共交通候車亭、治安崗等公 共設施及臨時性建筑物和構筑物,經當?shù)爻鞘幸?guī)劃行政主管部門的批準,可突人道路紅線建造。4.樓、過街樓和沿道路紅線的懸挑建 筑建造不應影響交通及消防的安全;在有頂蓋的公共空間下不應設置直接排氣的空調機、排氣扇等設施或排出有害氣體的通風系統(tǒng)。建筑高度控制:1. 建筑高度扌空制J白勺范圍:對建筑高度有特別要求的地區(qū),應按城市規(guī)劃要求控制建筑高度;沿城市道路的建筑物,應根據(jù)道路 的寬度控制建筑裙樓

5、和主體塔樓的高度;場、電臺、電信、微波通信、氣象臺、衛(wèi)星地面站、軍事要塞工程等周圍的建筑,當其處在 各種技術作業(yè)控制區(qū)范圍內時,應按凈空要求控制建筑高度;2. 建筑高度的計算:建筑室外地面至建筑物,構筑物最高點。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平屋頂?shù)奈菝婷鎸踊蚺畠簤?,至坡屋頂?shù)拈芸谂c屋 脊的平均高度。其中不計入建筑高度的有:局部突出屋面的樓梯間、電梯機房、水箱間等輔助用房占屋頂平面面積不超過1/4者;突 出屋面的通風道、煙囪、裝飾構件、花架、通信設施等;空調冷卻塔等設備。場地設計1. 建筑布局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建筑間距應符合防火規(guī)范的要求;應滿足日照要求;人流,車流,物流分流。隔噪,防污染。2. 建筑日照標

6、準:每套住宅至少應有一個居住空間獲得日照;宿舍半數(shù)以上的居室,應能獲得同住宅居住空間相等的日照標準;托兒所、幼兒園的主要生活用房,應能獲得冬至日不小3h的日照標準;年人住宅、殘疾人住宅的臥室、起居室,醫(yī)院、療養(yǎng)院半數(shù)以上的病房和療養(yǎng)室,中小學半數(shù)以上的教室應能獲得冬至日不小于2h的日照標準。 (a.日照標準一一根據(jù)建筑物所處的氣候區(qū)、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質確定的,在規(guī)定的I日照標準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時間范圍內,以底層窗臺面為計算起點的建筑外窗獲得的日照時間。b學校:學校應有明朗開闊的環(huán)境,教學用房及學生宿舍的陽光和自然通風是必須保證的;本條文采用了民用建筑設計通貝V中的日照標準

7、即3h,以保證學生學習、生活場所良好的衛(wèi)生條件。C老年人住宅不應低于冬至日日照2h的標準;區(qū)改建的項目內新建住宅日照標準 可酌情降低,但不應低于大寒日日照住空間滿足日照標準的要求。當有4個及4個以上居住空間時,至少有l(wèi)h的標準。d每套住宅至少有1個居2個居住空間滿足I日照標準的要求。)e療養(yǎng)院療養(yǎng)用房主要朝向間距除應符合當?shù)厝照臻g距外,最小間距不應小于12米。3. 建筑基地內道路:基地內應設道路與城市道路相連接,其連接處的車行路面應設限速設施,道路應能通達建筑物的安全出口;街建筑應設連通街道和內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樓梯間),其間距不宜大于80m;建筑基地內道路寬度要求:a單車道路寬度不應小于4

8、m,雙車道路不應小于7m ; b人行道路寬度不應小于1.50m ;道路與建筑物的間距:a消防車 道距高層建筑外墻應5米;b居住區(qū)內道路設置:小區(qū)內主要道路至少應有兩個出入口;居住區(qū)內主要道路至少應有兩個方向與外圍道路相連;機動車道對外出入口數(shù)應控制,其出入口間距不應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長度超過160m時,應設不小于4nX4m的消防車通道。當建筑物長度超過80m時,應在底層加設人行通道;在居住區(qū)內公共活動中心,應設置為殘疾人通行的無障礙通道。通行輪椅車的坡道寬度不應小于2. 5叫縱坡不應大于2. 5%;居住區(qū)內道路邊緣至建筑物、構筑物的最小距離:建筑物面向道路a.有出入口:不能向居住區(qū)級道路

9、開出入口;距小區(qū)路和組團路分別應有5米和2. 5米;b.無出入口:距居住區(qū)級道路高層應5米,多層應3米,距小區(qū)路,高多層一律 3米,距組團路,多高層一律2米。建筑物山墻面向道路:距居住區(qū)級道路,高層4米,多層2米,距小區(qū)路,高多層一律2米,距組團路,多高層一律1.5米。圍墻面向道路一律1.5米。注意:居住區(qū)道路的邊緣指紅線;小區(qū)路、組團路及宅間小路的邊緣指路面邊線。當小區(qū)路設有人行便道時,其道路邊緣指便道邊線。4. 建筑基地內的地下車庫的出入口設置:地下車庫出入口距基地道路的交叉路口或高架路的起坡點不應小于7. 50m;下車庫出入口與道路垂直時,出人口與道路紅線應保持不小于7. 50m安全距離

10、;地下車庫出入口與道路平行時,應經不小于7. 50m長的緩沖車道匯入基地道路。5. 建筑基地地面和道路坡度設置:基地地面坡度不宜小于0.2%,地面坡度大于8%寸應做成臺地?;貦C動車道的縱坡應大于0. 2%,亦不應大于8%其坡長不應大于200米,個別路段不大于門坡長部大于80米。多雪地區(qū)不大于5%坡長部大于 600米,橫坡應為1%-2%三各類型建筑場地設計1. 辦公建筑:當辦公建筑與其他建筑共建在同一基地內或與其他建筑合建時,應滿足辦公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環(huán)境求分區(qū)明確,宜設置單獨 出入口??偲矫鎽侠聿贾迷O備用房、附屬設施和地下建筑的出入口。鍋爐房、廚房后勤房的燃料、貨物及垃圾等物品的運輸應設有

11、單獨通道和出入口?;貎葢O置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放場地(庫)。2. 博物館建筑:大、中型館應獨立建造。小型館若與其它建筑合建,必須滿足環(huán)境和使用功能要求,并自成一區(qū),單獨設置出入口。館 區(qū)內宜合理布置觀眾活動、休息場地;館區(qū)內不應建造職工生活用房。若職工生活用房毗鄰館 區(qū)建筑布置,必須加以分隔,并各設直通外 部道路的出入口;館區(qū)內應功能分區(qū)明確,室外場地和道路布置應便于觀眾活動、集散和藏品裝卸運送;陳列室和藏品庫房若臨近車流量集中的城市主要干道布置,沿街一側的外墻不宜開窗;必須設窗時,應采取防噪聲、防污染等措施;除當?shù)匾?guī)劃部門有專門規(guī)定外,新建博物館建筑的基地覆蓋率不宜大于40% :應根據(jù) 建

12、筑規(guī)模或日平均觀眾流量,設置自行車和機動車停放場地。3. 檔案館建筑:館址應遠離易燃、易爆場所,不應設在有污染腐蝕性氣體源的下風向;館址應選擇地勢較高、場 地干燥、排水通暢、 空氣流通和壞境安靜的地段;館址應建在交通方便、便于利用,且城市公用設施比較完備的地區(qū)。高壓輸電線不得架空穿過館區(qū)。館區(qū) 內建筑及道路應符合無障礙設計要求4. 電影院建筑:宜選擇交通方便的中心區(qū)和居住區(qū),并遠離工業(yè)污染源和噪聲源;至少應有一面直接臨接城市道路。與基地臨接的城市道路的寬度不宜小于電影院安全出口寬度總和,且與小型電影院連接的道路寬度不宜小于8m,與中型電影院連接的道路寬度不宜小于12m,與大型電影院連接的道路寬

13、度不宜小于20m,與特大型電影院連接的道路寬度不宜小于25m;基地沿城市道路方向的長度應按建筑規(guī)模和疏散人數(shù)確定,并不應小于基地周長的1/6;基地應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出口;基地和電影院的主要出入口,不應和快速道路直接連接,也不應直對城鎮(zhèn)主要干道的交叉口;影院主要出入口前應設有供人員集散用的空地或廣場,其面積指標不應小于0.2n?/座,且大型及特大 型電影院的集散空地的深度不應小于10m;特大型電影院的集散空地宜分散設置。5. 劇場建筑:劇場基地應至少有一面臨接城鎮(zhèn)道路,或直接通向城市道路的空地。臨接的城市道路可通行寬度不應小于劇場安全出口寬度的總和,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8

14、00座及以下,不應小于8m; 2 8011200座,不應小于12m;3 1201座以上,不應小于15mo劇場建筑從紅線退后距離應符合城鎮(zhèn)規(guī)劃要求,并按不小于0. 20m2/座留出集散空地;當劇場前的集散空地不能滿足前款規(guī)定,或劇場前面疏散口的寬度不能滿足計算要求時,應在劇場后面或側面另辟疏散口,并應設有 與其疏散容量相適應的疏散通路或空地。劇場建筑后面及側面臨接道路可視為疏散通路,但其寬度不得小于3. 50mo劇場總平面設計應為消防提供良好道路和工作場地及回車場地,并應設置照明。內部道路可兼作消防車道,其凈寬不應小于3.50m,穿越建筑物時凈高不應小于4.00m。演員宿舍、餐廳、廚房等附建于劇

15、場主體建筑時,必須形成獨立的防火分區(qū),并有單獨的疏散通道及出入口。總平面設計應符合無障礙設計要求,并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城市道 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JGJ 50的有關規(guī)定。6. 老年人建筑:老年人建筑基地壞境設計,應符合城市規(guī)劃要求。年人居住建筑宜設于居住區(qū),與社區(qū)醫(yī)療急救、體育健身、文化娛 樂、供應服務、管理設施組成健全的生活保障網(wǎng)絡系統(tǒng)。為老年人服務的公共建筑,如老年文化休閑活動中心、老年大學、老年療養(yǎng)院、 干休所、老年醫(yī)療急救康復中心等,宜選擇臨近居住區(qū),交通進出方便,安靜,衛(wèi)生、無污染的周邊環(huán)境。老年人建筑基地應陽光充足, 通風良好,視野開闊,與庭院結合綠化、造園,宜組合成若干個戶外

16、活動中心,備設坐椅和活動設施。位于交通方便、基礎設施完善、臨近醫(yī)療7. 老年人居住建筑:中小型老年人居住建筑基地選址宜與居住區(qū)配套設置,設施的地段。大型、特大型老年人居住建筑可獨立建設并配套相應設施?;貞x在地質穩(wěn)定、場地干燥、排水通暢、日照充足、遠離噪聲和污染源的地段,基地內不宜有過大、過于復雜的高差?;貎冉ㄖ芏?,市區(qū)不宜大于30%,郊區(qū)不宜大于20%0大型、特大型老年人居住建筑基地用地規(guī)模應具有遠期發(fā)展余地,基地容積率宜控制在0.5以下。型、特大型老年人居住建筑規(guī)劃 結構應完整,功能分區(qū)明確,安全疏散出口不應少于2個。出入口、道路和各類室外場地的布置,應符合老年人活動特點。有條件時,

17、宜臨近兒童或青少年活動場所。老年人居住用房應布置在采光通風好的地段, 應保證主要居室有良好的朝向,冬至日滿窗日照不宜小于2小時。 道路系統(tǒng)應簡潔通暢,具有明確的方向感和可識別性,避免人車混行。道路應設明顯的交通標志及夜間照明設施,在臺階處宜設置雙向照明并設扶手。道路設計應保證救護車能就近停靠在住棟的出入口。老年人使用 的步行道路應做成無障礙通道系統(tǒng),道路的有效寬度不應小于0.90m;坡度不宜大于2. 5% ;當大于2. 5%時,變坡點應予以提示, 并宜在坡度較大處設扶手。步行道路路面應選用平整、防滑、色彩鮮明的鋪裝材料。為老年人提供適當規(guī)模的綠地及休閑場地,并宜留有 供老人種植勞作的場地。場地

18、布局宜動靜分區(qū),供老年人散步和休憩的場地宜設置健身器材、花架、座椅、閱報欄等設施,并避免烈日暴曬和 寒風侵襲。距活動場地半徑100m內應有便于老年人使用的公共廁所。供老年人觀賞的水面不宜太深,深度超過0.60m時應設防護措施。供老年人使用的停車位應相對固定,并應靠近建筑物和活動場所入口處。與老年人活動相關的各建筑物附近應設供輪椅使用者專用的停車位,其寬度不應小于3.50m,并應與人行 通道銜接。輪椅使用者使用的停車位應設置在靠停車場出入口最近的位置上,并應設置國際通 用標志。8. 療養(yǎng)院建筑:療養(yǎng)院的療養(yǎng)用房與理療用房、營養(yǎng)食堂若分開布置時,宜用通廊聯(lián)系。療養(yǎng)用房主要朝向的間距,除應符合當?shù)厝?/p>

19、照要求外,最小間距不應小于12mo職工生活用房不應建在療養(yǎng)院內,若建在同一基地,則應與療養(yǎng)院分隔,并另設出入 口。當療養(yǎng)院設在療養(yǎng)區(qū)內,應充分利用該療養(yǎng)區(qū)已有或準備建設的公用醫(yī)療設施,文體 活動場所及其他公共設施。9-旅館建筑:在城鎮(zhèn)的基地應至少一面臨接城鎮(zhèn)道路,其長度應滿足基地內組織各功能區(qū)的出入口、客貨運輸、防火疏散及壞境衛(wèi)生等要求。要出入口必須明顯,并能引導旅客直接到達門廳。主要出入口應根據(jù)使用要求設置單車道 或多車道,入口車道上 方宜設雨棚。不論采用何種建筑形式,均應合理劃分旅館建筑的功能分區(qū),組織各種出入口,使人流、貨流、車流互不交叉。在綜合性 建筑中,旅館部分應有單獨分區(qū),并有獨立

20、的出入口;對外營業(yè)的商店、餐廳等不應影響旅館本身的使用功能。平面布置應處理好主體建 筑與輔助建筑的關系。對各種設備所產生的噪聲和廢氣應采取措施,避免干擾客房區(qū)和鄰近建筑。應根據(jù)所需停放車輛的車型及輛數(shù)在基 地內或建筑物內設置停車空間,或按城市規(guī)劃部門規(guī)定設置公用停車場地。基地內應根據(jù)所處地點布置一定的綠化,做好綠化設計。10汽車客運站:總平面布置應包括站前廣場、站房、停車場、附屬建筑、車輛進出口及綠化等內容;布局合理,分區(qū)明確,使用方便, 流線簡捷,應避免旅客、車輛及行包流線的交叉;布置緊凄,合理利用地形,節(jié)約用地,并留有發(fā)展余地,與周圍建筑關系應協(xié)調;汽 車進站口、出站口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

21、、二級汽車站進站口、出站口應分別獨立設置,三、四級站宜分別設置;汽車進站口、出站口寬度均不應小于4m; b.汽車進站口、出站口與旅客主要出入口應設不小于5m的安全距離,并應有隔離措施;c.汽車進站口、出站口距公園、學校、托幼建筑及人員密集場 所的主要出入口距離 不應小于20m; d.汽車進站口、出站口應保證駕駛員行車安全視距。汽車客運站站內道路應按人行道路、車行道路分別設置。雙車道寬度 不應小于6m;單車道寬度不應小于4m;主要人行道路寬度不應小于2.5m。站前廣場位于城市干道盡端時,宜增設通往站前廣場的道路; 位于干道一側時,宜適當加大站前廣場進深。停車場的停車數(shù)大于50輛,其汽車疏散口不應

22、少于兩個,停車總數(shù)不超過50輛時可設一個疏散口。停車場內的車輛宜分組停放,車輛停放的橫向凈距不應小于0. 80m,每組停車數(shù)量不宜超過50輛,組與組之間防火間距不應小于6mo發(fā)車位和停車區(qū)前的出車通道凈寬不應小于12mo停車場的進、出站通道,單車道凈寬不應小于4m,雙車道凈寬不應小于6m,因地形高差通道為坡道時,雙車道則不應小于7mo停車場應合理布置洗車設施及檢修臺。通向洗車設施及檢修臺前的通道應保持不小于10m的直道。停車場周邊宜種植常綠喬木綠化壞境及降低周邊壞境噪聲。門.汽車庫建筑:特大、大、中型汽車庫庫址,應臨近城市道路。市公共設施集中地段,公用汽車庫庫址距主要服務對象不宜超過 500m

23、。大、大、中型汽車庫總平面應按功能分區(qū),由管理區(qū)、車庫區(qū)、輔助設施區(qū)及道路、綠化等 組成,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理區(qū)應有行政管理室、調度室、門衛(wèi)室及回車場。b.車庫區(qū)應有室外停車場及車輪清洗處等設施。c.輔助設施區(qū)應有保養(yǎng)、洗車、配電、水泵等設施。庫址內車行道與人行道應嚴格分離,消防車道必須暢通。d.庫址綠化率不 應低于30%,庫址內噪聲源周圍應設隔聲綠化帶等綠化設施。大中型汽車庫的庫址,車輛出入口不應少于2個;特大型汽車庫庫址,車輛 出入口不應少于3個,并應設置人流專用出入口。各汽車出入口之間的凈距 應大于15m。出入口的寬度,雙向行駛時不應小于7m,單向行 駛時不應小于5mo公用汽車庫的庫

24、址,當需設置辦理車輛出入手續(xù)的出入口時應設候車道。候車道的寬度不應小于3叫長度可按辦理出入手續(xù)時需停留車輛的數(shù)量確定。但不應小于2輛,每輛車候車道長度應按5m計算。附設于專用單位用地范圍內的專用汽車庫,其停車位數(shù)大于10個,且車輛出入必須通過主體建筑人流的主出入口時,該處應設置候車道,候車數(shù)量可按停車車位數(shù)的1/10計算。特大、大、中型汽車庫的庫址出入口應設于城市次干道,不應直接與主干道連接。汽車庫庫址的車輛出入口,距離城市道路的規(guī)劃紅線不 應小于7. 5m,并在距岀入口邊線內2m處作視點的120范圍內至邊線外7. 5m以上不應有遮擋視線障礙物庫址車輛出入口與城市人行過街天橋、地道、橋梁或隧道

25、等引道口的距離應大于大于80m。汽車庫周圍的道路、廣場地坪應采用剛性結構,并有良好的排水系統(tǒng),地坪坡度不應小于50m;距離道路交叉口應0. 5%o 11 地下汽車庫的排風口應設于下風向,排風口不應朝向鄰近建筑物和公共活動場所,排風口離室外地坪高度應大于 應作消聲處理。2. 5m,并12商店建筑:大中型菜市場類建筑基地,通路出口距城市干道交叉路口紅線轉彎起點處不應小于70m o小區(qū)內的商店建筑服務半徑不宜超過300m。商店建筑不宜設在有甲、乙類火災危險性廠房、倉庫和易燃、可燃材料堆場附近;如因用地條件所限,其安全距離應符合防火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大中型商店建筑應有不少于兩個面的出入口與城市道路相鄰接

26、;或基地應有不小于1/4的周邊總長度和建筑物不少于兩個出入口與一邊城市道路相鄰接。大中型商店基地內,在建筑物背面或 側面,應設置凈寬度不小于4m的運輸?shù)缆??;貎认儡嚨酪部膳c運輸?shù)缆方Y合設置。新建大中型商店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前,按當?shù)?規(guī)劃部門要求,應留有適當集散場地。中型商店建筑,如附近無公共停車場地時,按當?shù)匾?guī)劃部門要求,應在基地內設停車場地或在建筑 物內設停車庫。13宿舍建筑:宿舍宜接近工作和學習地點,并宜靠近公用食堂、商業(yè)網(wǎng)點、公共浴室等方便生活的服務配套設施,其距離不宜超過250m。 宿舍附近應有活動場地、集中綠地、自行車存放處,宿舍區(qū)內宜設機動車停車位。機動車不得在宿舍區(qū)內過境穿行

27、。14.體育建筑:交通方便。根據(jù)體育設施規(guī)模大小,基地至少應分別有一面或二面臨接城市道路。該道路應有足夠的通行寬度,以保證疏散 和交通;總出人口布置應明顯,不宜少于二處,并以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觀眾出入口的有效寬度不宜小于0.15m/百人的室外安全疏散 指標;道路應滿足通行消防車的要求,凈寬度不應小于3.5m,上空有障礙物或穿越建筑物時凈高不應小于4m體育建筑周圍消防車道應環(huán)通;當因各種原因消防車不能按規(guī)定靠近建筑物時,應采取下列措施之一滿足對火災撲救的需要:觀眾出入口處應留有疏散通道和集散場地,場地不得小于0- 2m2/人,可充分利用道路、空地、屋頂、平臺等。15圖書館建筑:圖書館的室外環(huán)

28、境除當?shù)匾?guī)劃部門有專門的規(guī)定外,新建公共圖書館的建筑物基地覆蓋率不宜大于40%o館區(qū)內應根據(jù)館的性質和所在地點做好綠化設計。綠化率不宜小于30%o栽種的樹種應根據(jù)城市氣候、土壤和能凈化空氣等條件確定。綠化與建筑物、構筑物、道路和管線之間的距離,應符合有關規(guī)定。16托兒所、幼兒園建筑:四個班以上的托兒所、幼兒園應有獨立的建筑基地,并應根據(jù)城鎮(zhèn)及工礦區(qū)的建設規(guī)劃合理安排 布點。托兒所、幼兒園的規(guī)模在三個班以下時,也可設于居住建筑物的底層,但應有獨立的出入口和相應的室外游戲場地 及安全防護設施。一、應遠離各種污染源,并滿足有關衛(wèi)生防護標準的要求。二、方便家長接送,避免交通干擾。三、 日照充足,場地干

29、燥,排水通暢,環(huán)境優(yōu)美或接近城市綠化地帶。四、能為建筑功能分區(qū)、出入口、室外游戲場地的布置 提供必要條件。托兒所、幼兒園應根據(jù)設計任務書的要求對建筑物、室 外游戲場地、綠化用地及雜物院等進行總體布 置,做到功能分區(qū)合理,方便管理,朝向適宜,游戲場地日照充足,創(chuàng)造符合幼兒生理、心理特點的環(huán)境空間。托兒 所、幼兒園室外游戲場地應滿足下列要求:一、必須設置各班專用的室外游戲場地。每班的游戲場地面積不應小于 60m2o 各游戲場地之間宜采取分隔措施。二、應有全園共用的室外游戲場地,其面積不宜小于下式計算值:室外共用游戲場地面積(m2)二180 + 20 (N - 1)17文化f官建筑:功能分區(qū)明確,合

30、理組織人流和車輛交通路線,對喧鬧與安靜的用房應有合理的分區(qū)與適當?shù)姆指簦?基地按使用需要,至少應設兩個出入口。當主要出入口緊臨主要交通干道時,應按規(guī)劃部門要求留出緩沖距離; 在基地內應設置自行 車和機動車停放場地,并考慮設置畫廊、櫥窗等宣傳設施。當文化館基地距醫(yī)院、住宅及托幼等建筑較近時,館內噪聲較大的觀演廳、排 練室、游藝室等,應布置在離開上述建筑一定距離的適當位置,并采取必要的防止干擾措施。18飲食建筑:19中小學建筑:校址應選擇在陽光充足、空氣流通、場地干燥、排水通暢、地勢較高的地段。校內應有布置運動場的場地 和提供設置給水排水及供電設施的條件。學校宜設在無污染的地段。學校與各類污染源的

31、距離應符合國家有關防護距離的 規(guī)定。學校主要教學用房的外墻面與鐵路的距離不應小于300m;與機動車流量超過每小時270輛的道路同側路邊的距離不應小于80m,當小于80m時,必須采取有效的隔聲措施。學校不宜與市場、公共娛樂 場所,醫(yī)院太平間等不利于學生學習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學生安全的場所毗鄰。校區(qū)內不得有架空高壓輸電線穿過。中 學服務半徑不宜大于1000m;小學服務半徑不宜大于500mo走讀小學生不應跨過城鎮(zhèn)干道、公路及鐵路。有學生宿舍的學校,不受此限制。學校的建筑容積率可根據(jù)其性質、建筑用地和建筑面積的多少確定。小 學不宜大于0.8;中學不宜大于0.9;中師、幼師不宜大于0.7o運動場地應能容

32、納全校學生同時作課 間操之用。小學每學生不宜小于 2. 3m2中學每學生不宜小于3.3m2學校綠化用地:中師、幼師不應小于每學生岔2;中學不應小于每學生伽2;小學不應小于每學生0- 5沱教學用房、教學輔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月艮務用房、運 動場地、自然科學園地及生活區(qū)應分區(qū)明確、布局合理、聯(lián)系方便、互不干擾。風雨操場應離開教學區(qū)、靠近室外運動 場地布置。音樂教室、琴房、舞蹈教室應設在不干擾其它教學用房的位置。校的校門不宜開向城鎮(zhèn)干道或機動車流量每小 時超過300輛的道路。校門處應留出一定緩沖距離。教學用房應有良好的自然通風。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層滿窗日照不應小于2ho兩排教室的長邊相對時,其

33、間距不應小于25m。教室的長邊與運動場地的間距不應小于 25m o20綜合醫(yī)院:基地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交通方便,宜面臨兩條城市道路;便于利用城市基礎設施;壞境安靜,遠離污染源;地形力求規(guī) 整;遠離易燃、易爆物品的生產和貯存區(qū);并遠離高壓線路及其設施;不應鄰近少年兒童活動 密集場所。21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民用建筑的防火間距:耐火等級一、二級三級四級級679三級7810四級91012注:1兩座建筑物相鄰較高一面外墻為防火墻或高出相鄰較低一座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物的屋面15m范圍內的外墻為防火墻且不開設門窗洞口時,其防火間距可不限;2相鄰的兩座建筑物,當較低一座的耐火等級不低于二級、屋頂不設置天窗

34、、屋頂承重構件及屋面板的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且相鄰的較低一面外墻為防火墻時,其防火間距不應小于3.5m;3相鄰的兩座建筑物,當較低一座的耐火等級不低于二級,相鄰較高一面外墻的開口部位設置甲級防火門窗,或設置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 50084規(guī)定的防火分隔水幕或本規(guī)范第7. 5.3條規(guī)定的防火卷簾時,其防火間距不應小于3.5m ;4相鄰兩座建筑物,當相鄰外墻為不燃燒體且無外露的燃燒體屋檐,每面外墻上未設置防火保護措施的門窗洞口不正對開設,且面積之和小 于等于該外墻面積的5%時,其防火間距可按本表規(guī)定減少25% ;5耐火等級低于四級的原有建筑物,其耐火等級可按四級確定;

35、以木柱承重且以不燃燒材料作為墻體的建筑,其耐火等級應按四級確定;6防火間距應按相鄰建筑物外墻的最近距離計算,當外墻有凸出的燃燒構件時,應從其凸出部分外緣算起。 民用建筑與單獨建造的終端變電所、單臺蒸汽鍋爐的蒸發(fā)量小于等于4t/h或單臺熱水鍋爐的額定熱功率小于等于2. 8MW的燃煤鍋爐房,其防火間距可按本規(guī)范第5. 2. 1條的規(guī)定執(zhí)行。民用建筑與單獨建造的其它變電所、燃油或燃氣鍋爐房及蒸發(fā)量或額定熱功率大于上述規(guī)定的燃煤鍋爐房,其防火間距應按本規(guī)范第3. 4. 1條有關室外變、配電站和丁類廠房的規(guī)定執(zhí)行。IOkV以下的箱式變壓器與建筑物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3mo 數(shù)座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多層住宅或

36、辦公樓,當建筑物的占地面積的總和小于等于2500m2時,可成組布置,但組內建筑物之間的間距不宜小于4mo組與組或組與相鄰建筑物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本規(guī)范第5. 2. 1條的規(guī)定。 數(shù)座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多層住宅或辦公樓,當建筑物的占地面積的總和小于等于2500m2時,可成組布置,但組內建筑物之間的間距不宜小于4m o22. 高層建筑防火設計規(guī)范:在進行總平面設計時,應根據(jù)城市規(guī)劃,合理確定高層建筑的位置、防火間距、消防車 道和消防水源等。高 層建筑不宜布置在火災危險性為甲、乙類廠(庫)房,甲、乙、丙類液體和可燃氣體儲罐以及可燃材料堆場附近。 防火間距:6 .9 .137 .11 .14注意:兩座高層建筑或高層建筑與不低于二級耐火等級的單層、多層民用建筑相鄰,當天窗、屋頂承重構件的耐火極限不低于1- 00h,且相鄰較低一面外墻為防火墻時,其防火間距可適當減小,但不宜小于4.00m。兩座高層建筑或高層建筑與不低于二級耐火等級的單層、多層民用建筑相鄰,當相鄰較高一面外墻耐火極限不 低于2. 00h,墻上開口 部位設有甲級防火門、窗或防火卷簾時,其防火間距可適當減小,但不宜小于4. 00mo 高層建筑的周圍,應設壞形消防車道。當設環(huán)形車道有困難時,可沿高層建筑的兩個長邊設置消防車道,當建筑的較高一面外墻為防火墻或比相鄰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