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語文第1單元2秋聲賦教案(含解析)魯人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_第1頁
2019-2020年高中語文第1單元2秋聲賦教案(含解析)魯人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_第2頁
2019-2020年高中語文第1單元2秋聲賦教案(含解析)魯人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2 秋聲賦歐陽修苦讀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举p析】歐陽修在年幼時家境不好,表面看上去是悲慘的,但對于有志氣的孩子來說卻不見得是一個壞事.因為家境的窘迫會使孩子較早地品嘗世態(tài)炎涼和生活艱辛,促使孩子早懂事,早立志!從現(xiàn)實看,一些富足人家的子弟因為眼前吃不愁、穿不愁,倒是少了許多學習的動力,使將來有所成就缺少了思想和性格基礎.一代文宗歐陽修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卒謚“文忠,吉州吉水(

2、今屬江西)人。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他在散文、詩、詞、文學理論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在歷史學和考據(jù)學方面,也有重要貢獻。仁宗時,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時,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時,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其于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歷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又喜獎掖后進,蘇軾、蘇轍二兄弟、蘇洵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創(chuàng)作成績亦燦爛可觀,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其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余風。歐陽修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且又喜收集

3、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有歐陽文忠公文集。本文寫于作者53歲時。作者晚年雖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屢次遭貶內心隱痛難消,面對朝廷內外的污濁、黑暗,眼見國家日益衰弱,改革又無望,不免產(chǎn)生郁悶心情.對政治和社會時局心情郁結,對人生短暫、大化無情感傷于懷,作者此時處于不知如何作為的苦悶時期。所以他對秋天的季節(jié)感受特別敏感,秋聲賦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chǎn)生的。第1步讀準字音千言萬語總關音悚然(sn) 淅瀝(x)(l) 蕭颯(s) 砰湃(pn)(pi)(cn) 錚錚(zhn) 慄冽(l) 砭人肌骨(bin)綠縟(r) 渥然(w) 黟然(y) 戕賊(qin)第2步一詞多義-看我七十二變(1)方(2)金(3)既(4)

4、及(5)胡(6)中(7)但(8)而第3步詞類活用-詞性變異含義迥(1)歐陽子方夜讀書(名詞作狀語,在夜里)(2)春生秋實(名詞作動詞,結果實)(3)四無人聲(數(shù)詞用作名詞,四處,到處)(4)如波濤夜驚(名詞作狀語,在夜里)(5)豐草綠縟而爭茂(形容詞用作動詞,變得繁茂)(6)萬事勞其形(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受勞累)第4步古今異義-詞語的昨天和今天(1)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古義:爽朗清新。今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2)凄凄切切,呼號憤發(fā)古義:意同“發(fā)憤”,發(fā)泄心中的不平。今義:精神振作,情緒高漲。(3)物既老而悲傷古義:受損害而悲愁。今義:傷心難過.(4)金鐵皆鳴古義:兵器.今義:金屬名。(5)其色慘

5、淡古文:陰暗無光.形容景象凄慘。今義:形容苦費心力。暗淡無色。凄涼,蕭條,不景氣。(6)黟然黑者為星星古文:喻指頭發(fā)花白。今義:夜晚天空中發(fā)光的天體。天文學上指宇宙間能發(fā)射光或反射光的天體,分為恒星、行星、衛(wèi)星、彗星、流星等。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此秋聲也。(判斷句)譯文:這是秋天的聲音。(2)夫秋,刑官也。(判斷句)譯文:秋天是刑官執(zhí)法的季節(jié).(3)商,傷也.(判斷句)譯文:商,就是“傷”的意思。(4)有動于中。(狀語后置句)譯文:心中受到震動。(5)胡為而來哉?(胡哉:固定句式,為什么呢)譯文:(它)為什么而來呢?(6)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余烈.(所以,乃:固定句式,用

6、來的,是)譯文:這些草木衰敗零落的原因,就是這秋氣的余威啊!第6步名句積累經(jīng)典名句君須記(1)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2)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3)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4)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于中,必搖其精。預習完成后,請把你認為難以解決的問題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問題1問題2問題3問題4方:正。夜讀書:在夜里讀書。夜,在夜里,名詞作狀語.悚然:驚懼的樣子.淅瀝:細雨聲。蕭颯:風聲.秋天的方位,代指秋天.夷則為七月之律:夷則是七月的音律.古代以十二律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

7、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分配十二月,七月為夷則。夷,戮也:太平御覽卷二十四引1第一自然段描繪的是什么?用何方法描繪的?該事物具有什么特點?_答案描繪秋聲。運用了比喻的方法.該事物的特點是“悲。2作者是如何描寫秋聲的?這樣寫有何作用?_答案(1)用一連串的比喻(博喻),把秋聲比作“波濤夜驚”“風雨驟至”“錚錚“金鐵皆鳴”“銜枚疾走”的人馬聲等。通過這些恰當?shù)谋扔靼央y以捉摸的東西變的具體可感.(2)作者巧妙地利用“聽的過程寫秋聲,由“初”到“忽,再到“觸于物”,寫出了由遠而近、由小到大、憑虛而來的撞擊物體的動態(tài)過程,突出了秋聲變化的急劇和來勢的猛烈。3面對充滿肅殺之氣的自然之秋,最

8、終作者產(chǎn)生了怎樣的人生感悟,請用原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并用自己的話闡釋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情感._答案“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作者借描繪了暮秋山川寂寥、草木凋零的蕭條景象,抒發(fā)了人生易老的悲秋情懷,同時也流露出無為無憂、超然物外的老莊思想.4文章結尾寫童子“垂頭而睡”“四壁蟲聲唧唧”,有什么作用?這樣的結尾有什么好處?_答案第四段是全篇的結束,作者從這些沉思冥想中清醒過來,重新面對靜夜,童子已“垂頭而睡”,這樣寫襯托出作者孤獨寂寞。而“四壁蟲聲唧唧,正反襯出作者悲涼的心境。戛然而止的結尾,給文章增添了不少的感染力,在秋蟲唧唧中,讀者似乎也要同聲一嘆。5閱讀文

9、本第二、三自然段,完成后面的問題.(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段的主要內容。_答案第二段寫秋之狀,交代悲切的原因;第三段議秋之心,突出肅殺之氣.(2)第二段是怎樣來寫秋之狀的呢?其目的是什么?_答案分別就秋的色、容、氣、意,描繪出了秋狀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鮮明圖畫,其中色、容為實,氣、意為虛,手法是由實入虛,而對秋狀的描繪,正是為了烘托秋聲的“凄凄切切,呼號憤發(fā)”。接下來作者寫道:“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憤發(fā)”可見作者寫秋之狀其實是為了寫秋聲的由來,寫出了秋聲悲的特點。接著作者用“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余烈”以此表達自己的感慨,從中看出秋的肅殺。(3)第三段作者又列舉了哪些跟秋有關的例

10、子?這樣寫有何作用?_答案作者吸收前人種種說法,又運用駢偶句把秋與官制、陰陽、五行、音律等配屬起來,甚至用“傷解釋“商”,用“戮”解釋“夷”,極力鋪張.這樣寫突出秋對萬物的強大摧殘力量,寫出了秋聲中永恒的悲傷,為下文進入本文主題起了鋪墊作用。對比映襯這篇文章在對比映襯的運用上,獨具匠心。寫秋聲,有遠近、強弱、急緩的對比,特別是童子與作者的對比映襯,更增添了文章的情趣,突出了作者寂寞的秋心,大大增添了文字的表現(xiàn)力。深夜,作者陷入思考人生,無眠嘆息之中,童子卻“垂頭而睡”,漠然無動。通過對比,以童子單純無憂襯出主人秋懷的紛繁復雜,更顯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定義:所謂對比映襯,就是把性質相反或相似的兩

11、種事物加以對照、比較,推導出它們之間的差異點,突出文章的主旨。作用:能使作者的觀點鮮明突出,事物的特征和本質在比較中容易顯露出來,特別是相互對立的素材在一起,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人們會更清楚地理解文章的主題。寫法指點:(1)運用此種方法的關鍵在于找準對比的著眼點,看看從哪一個或哪幾個方面進行比較才能把問題分析透徹,達到寫作目的.(2)運用素材構成對比要注意兩個方面:第一,比較的雙方要具備可比性;第二,要建立合理的參照系.沒有共同的參照系,兩者就無法進行比較。請運用對比映襯的方法,寫一段話,表達你對人生的看法和認識。150字左右。_【參考示例】貝多芬甩開了塵世的喧囂,在音樂的國度里盡情跳躍;居

12、里夫婦拋棄了名利,在科學的世界里邁出了更深遠的步伐;陶淵明忘卻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東籬下悠然采菊他們的人生輕松徜徉,嗅著人間的芬芳.而別里科夫被世俗束縛在套子里,葛朗臺被金錢拖至了死神的身邊,他們沒有全力輕松地奔跑,最終被卷入世俗的濁流中安貧樂道老“六一”歐陽修晚年辭別官場,到潁水之濱頤養(yǎng)天年,便又改變名號叫六一居士.有位客人問道:“六一,講的是什么?”居士說:“我家里藏了書一萬卷,收集收錄夏商周三代以來金石文字一千卷,有一張琴,有一盤棋,又經(jīng)常備好酒一壺?!笨腿苏f:“這只是五個一,怎么說六一呢?”居士說:“加上我這一個老頭,在這五種物品中間老去,這難道不是六一了嗎?”客人笑著說:“您大概是

13、想逃避名聲的人吧,因而屢次改換名號。這正像莊子所譏諷的那個害怕影子而跑到陽光中去的人;我將會看見您(像那個人一樣),迅速奔跑,大口喘氣,干渴而死,名聲卻不能逃脫.”居士說:“我本就知道名聲不可以逃脫,也知道我沒有必要逃避;我取這個名號,姑且用來記下我的樂趣罷了.”【應用角度】“名利”“心態(tài)”“人生志趣”等。2019兩會熱點話題:文化旅游綻放更大魅力2019年3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部長雒樹剛在全國兩會第三場“部長通道上表示,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fā)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決策,我們深深體會到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使旅游的品質得到提升,旅游使文化得以廣泛傳播.通過文化

14、和旅游的融合發(fā)展,文化可以更加富有活力,旅游也會更加富有魅力.【媒體文摘】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和傳播手段。旅游對促進文化事業(yè)的繁榮和文化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能夠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特別是文旅融合發(fā)展,將成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路徑。從經(jīng)濟和產(chǎn)業(yè)角度講,文化是旅游最好的資源,旅游是文化最大的市場。兩大產(chǎn)業(yè)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文化有利于旅游的特色化、品質化、效益化發(fā)展。旅游有利于文化的吸引力、競爭力、影響力提升。先進文化、優(yōu)秀文化注入旅游,可以使旅游發(fā)展方向對頭,品位提升,內容豐富,亮點更多,商機更旺;大眾旅游、優(yōu)質旅游承載文化,可以使文化的載體更多,市場更大,傳播更廣,傳承更久。一個人

15、的春夏秋冬-歐陽修千年祭一個人的一年,一座城用一千年去祭奠。這座城市的標簽很多,再多的人也只不過以在她2 500年的長卷上留名為榮,所以滾滾的運河好像從來沒有為任何人駐足過。1048年,他來到了這里,以左遷的名義。他在很多地方停留過,留下了太多值得記憶的文字和值得書寫的篇章.而這里,只是他漫長宦途中小小的一站。也許,他不會記得在這里短暫的歡愉或是月下孤寂的獨酌,不會記得他某天醉意后的題名卻讓這個地方銘記千年.很多人向往來到這里,這里的煙花三月值得他們用“腰纏十萬貫”去換取,很多人期待來到這里,用自己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去唱和前人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也有很多人來

16、到這里,卻有著貶謫的前因,然而,我相信對所有因左遷來到此地的人來說,又有著與一味惆悵苦悶所不一樣的心情.因為,這里是,揚州。而那個人,復姓歐陽,單名修字。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政通人和,百廢俱興。滁州的風光確實秀麗,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但歐陽公卻只是寄情于山水,自號曰醉翁,然則醉翁之意真在于山水邪?如果稍稍揣摩下中國文人士大夫的心理,便會知曉,居廟堂之高,心懷天下,才是他們的最高理想。因此所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誠不欺也。越明年,他接到了調令,這次的目的地是-揚州。這里與滁州很不一樣,環(huán)滁皆山,而這里是一馬平川.在全城最高的地方,他修了一座堂,“遠山來與此堂平”,故名“

17、平山堂”。壯麗為淮南第一,據(jù)蜀岡,下臨江南數(shù)百里,真潤金陵三州,隱隱若可見。逸興遄飛之際,其賦詞一首: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慶歷新政”失敗之后,他走過了很多地方,也可以說是被迫走過了很多地方。但有的時候,人生在不情愿中反而會遇見難得一見的風光。于是既來之,則安之,如果不能平天下,那便治一國也好。因此,這么多年后,這個地方的人如此懷念歐陽公,固然是因為他的文采風流,還因為他確實使這里安居樂業(yè),人和事興。夏葉夢得在避暑錄話里提到:“公(歐陽修)每暑時,輒凌晨攜客往游,遣人走邵伯取荷花千余朵,以畫盆分插百余

18、盆,與客相間。遇酒行,即攜妓取一花傳客,以次摘其葉盡處,則飲酒。往往侵夜戴月而歸。寺(大明寺)有一僧,年八十余,及見公,猶能道公時事甚詳.邇來幾四十年,念之猶在目.歐陽公力承韓愈古文運動,后得梅堯臣、蘇舜欽以及蘇軾、曾鞏、王安石等有力支持,使其得到蓬勃發(fā)展.而況歐陽公當時地位甚高,登高一呼,易成一種運動,一種風氣,與宋詩的成立關系也甚深。但相形之下,歐陽公的詞才是最了不得,最令人難忘懷的。王國維在其人間詞話中寫道,“永叔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于豪放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吾甚喜歐陽公詞,是因為其作詞一派天然性情流露,毫無忸怩作偽之態(tài),語語都在眼前。北宋

19、已降,戰(zhàn)亂紛迭,及至茍延殘喘的南宋,早已不復盛唐氣象。而那短暫的百八十年,汴梁城曇花一現(xiàn)的盛景,也就久久殘存于士子心中,在無盡的追憶中寫出一部又一部諸如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之屬以盡殘生.盛,是一種昂然的姿態(tài),詩經(jīng)楚辭是盛,漢賦唐詩是盛,杜牧一句“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是盛,而永叔的“曾向無雙亭下醉,自知不負廣陵春”也可以是盛。就連金庸在笑傲江湖里也借祖千秋之口說道,喝狀元紅寧用北宋瓷杯而絕不用南宋瓷杯,便是嫌其一股衰敗氣頓生.盛如夏花之絢爛,安然踏足其間的那份從容。宴賓客,攜妓游,作艷詞,然終有品格,這便是北宋的開闊氣象,而歐陽修便昂然立于其上。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秋“歐陽子方夜讀書

20、,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噫嘻悲哉!此秋聲也.”嘉祐四年,距離在揚州任官已過去了十一年,五十三歲的歐陽修作下了這篇傳誦千古的秋聲賦.秋士感陰則悲,秋在中國文人心中自有不一般的意義存在,那是一種不懼嚴霜傲然挺立的風骨;秋亦是一個自省的時節(jié),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漸成衰翁,行至暮年,回首一生,跌宕起伏,有繁華似錦,烈火烹油,也有其意蕭條,山川寂寥。雖屢遭陷嫉,終以太子少師致仕,死后追贈太師,謚號“文忠.對大多數(shù)文人士子來說,這是一份近乎完美的履歷。于此,方是真正做到了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內斂、自察、慎獨,只有修身才能齊家,

21、才能治國,才能平天下。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身為士子,一身浩然正氣不可丟,一具錚錚鐵骨不可棄。“歐陽文忠,慶歷中為諫官。公銳意言事如此之類極多,大忤權貴”,這乃是其錚錚鐵骨;又一,“公不以為嫌,及在政府,薦可為宰相者三人:呂司空晦叔,司馬溫公與荊公也.呂申公本嫉公為范文正黨,滁州之謫實有力;溫公議濮廟不同力排公而佐呂獻可;荊又以經(jīng)術自任而不從公。然公與晦叔則忘其嫌隙,于溫公則忘其議論,于荊公則忘其學術。世不高公能薦人,而服其能知人.能知人而不以親疏薦人,自有天然一股正氣在心中。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豪放灑脫之中,看破歐陽公一片心.冬天地肅殺,萬物凋敝。寒冷嚴酷,毫不留情,恰如史官手中煌煌巨筆,雖方寸毫毛,然重逾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