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電阻率平面圖異常數理統(tǒng)計論文_第1頁
視電阻率平面圖異常數理統(tǒng)計論文_第2頁
視電阻率平面圖異常數理統(tǒng)計論文_第3頁
視電阻率平面圖異常數理統(tǒng)計論文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視電阻率平面圖異常數理統(tǒng)計論文 1視電阻率數理統(tǒng)計方法 1.1視電阻率正態(tài)分布特征一般情況下,同一地層巖性單一,視電阻率值相近,因此視電阻率平面圖內順層視電阻率值的分布應滿足正態(tài)分布。正態(tài)分布由兩個參數和2組成,表示服從正態(tài)分布的隨機變量的均值,2表示此隨機變量的方差,表示標準差,標準差反映了數據的離散程度。在正常地層中,巖石的視電阻率值應與背景電阻率值相近,即非常接近均值,當出現異常時,視電阻率值會偏離正常值,數值相差越大,則表示異常越大。數理統(tǒng)計的異常劃分就是以此為基礎的。在正態(tài)分布常用的范圍中,-+包含68.27%數據,反映了普遍特征,可代表常規(guī)地層背景電阻率值(圖1)。超過這個范圍則認

2、為數值偏離正常值較大,可劃分為異常區(qū)。故一般把數據劃分為+三個級別。在有些地層,也可引入13以對異常劃分進一步細化,在-1313包含有30%的數據。 1.2富水性地層的電阻率閾值為了使電法劃分的相對富水區(qū)與水文地質上的富水區(qū)相對應,使物探成果更好的應用于實際。依據不同地層的整體富水性,按視電阻率異常值劃分強中弱富水區(qū)。在水文地質上,依據鉆孔的單位涌水量,將含水層劃分為四個等級:弱富水性:q0.1l(/sm);中等富水性:0.15l(/sm)。(鉆孔單位涌水量以孔徑91mm,抽水水位降深10m為準)。電法勘探對低阻體反應靈敏的特性,強富水和極強富水在視電阻率平面圖上的表現均為明顯的低阻異常,故將

3、其歸為一類,將富水性劃分為3個級別:強富水性、中等富水性、弱富水性。在進行富水性劃分時,首先依據其電阻率背景值確定地層的富水性,對于富水性不同的地層以不同的閾值進行富水區(qū)域劃分。對于整體富水性弱的地層,以視電阻率值-13為弱富水區(qū),-13-為中等富水區(qū),+為弱富水區(qū),-+為中等富水區(qū),+為弱富水區(qū),+13+為中等富水區(qū),158m為弱富水區(qū),分別以藍、綠、紅填充見圖2。對比水文孔資料,sy13單位涌水量0.0724l(/sm),sy14單位涌水量0.0346l(/sm),sy15單位涌水量2.1669l/(sm)。圖中sy14位于弱富水區(qū),sy15位于強富水區(qū),均與水文孔資料相吻合。而sy13孔

4、單位涌水量值接近于中等和弱富水臨界值,富水性分區(qū)圖中位于中等富水區(qū)和弱富水區(qū)邊界處,這也反映出劃分位置較為準確。 2.2b1礦i區(qū)穆棱組裂隙含水層富水性分區(qū)b1礦位于黑龍江省雞西市,地表在海拔+190m+300m之間。主要地層由上到下為新生界第四系沖積層、白堊系穆棱組和城子河組、元古界麻山群。第四系沖積層較薄,全區(qū)厚約20m,主要巖性為砂礫石。白堊系穆棱組和城子河組主要巖性均為砂巖。主要含水層有第四系孔隙含水層、穆棱組砂巖裂隙含水層、城子河組砂巖裂隙含水層。第四系孔隙含水層、白堊系穆棱組砂巖裂隙含水層和城子河組砂巖裂隙含水層主要巖性均為砂巖。因整體地層的巖性差異不大,故視電阻率差異不明顯。圖3

5、為b1礦i區(qū)k1m含水層富水性分區(qū)圖,上圖為不采用數理統(tǒng)計異常劃分法,只依據經驗劃分出的相對富水異常區(qū),下圖為依據本文提出的數理統(tǒng)計異常劃分標準劃分的富水區(qū)。在無異常劃分標準的情況下,只能依據整體的視電阻率分布特征,憑借經驗劃分相對富水區(qū),富水區(qū)的范圍受人為影響大(圖3上圖以50m作為劃分閾值)。依據經驗劃分的相對富水區(qū)僅能表示相對富水區(qū)范圍內的富水性較其他區(qū)域的富水性強,無法與水文地質上的強中弱富水區(qū)相對應(如圖中無法區(qū)分出中等富水區(qū)和弱富水區(qū),導致劃分的富水區(qū)和鉆孔抽水單位涌水量無法對應),而且較難確定劃分閾值,增加了解釋難度。b1礦i區(qū)穆棱組含水層主要巖性為砂巖,視電阻率均值為78m,標

6、準偏差值為22m,整體富水性弱,依據本文異常劃分標準,劃分視電阻率值70m為弱富水區(qū)劃分富水區(qū)見圖3。由水文孔資料知,補1孔單位涌水量0.1484l(/sm),補7單位涌水量0.0616l(/sm)。圖中補1孔位于中等富水區(qū),補7孔位于弱富水區(qū),與水文孔資料相吻合。補1和補7單位涌水量均在中等富水和弱富水劃分界限0.1l(/sm)附近,視電阻率平面圖中亦在中等富水區(qū)和弱富水區(qū)劃分界限兩側且相近,表明按本文劃分標準劃分的弱富水區(qū)和中等富水區(qū)較為準確。 3數理統(tǒng)計分析 為了驗證數理統(tǒng)計方法的有效性,收集了7個礦11個物探區(qū)內27個水文孔共34個層位抽水資料,根據不同層位不同電阻率閾值劃分富水區(qū),共

7、有32個層位與水文劃分的富水區(qū)相吻合,吻合度94.1%。分析2個不吻合孔,b1礦iii區(qū)補水3孔位置人文干擾較為嚴重,數據質量差,致使出現異常。去除補水3孔,按照本文異常劃分劃分的富水區(qū)與水文劃分的富水區(qū)吻合度可達到97%,一致性較高。可見,采用數理統(tǒng)計的異常劃分原則劃分的物探富水區(qū)與水文孔資料的富水性吻合度高,表明在沒有已知水文資料的情況下,按照本文的異常劃分標準劃分的富水區(qū)基本準確。在有已知水文地質資料的情況下,適當的調整標準差系數,可提高富水性劃分的準確性。合的俯沖帶鉛范圍內,并且呈良好的線性關系;b區(qū)有三個點靠近于地幔源鉛,c區(qū)有一個點靠近于上地殼源鉛,且從圖中可以發(fā)現,鉛同位素以b區(qū)

8、-索拉吉爾礦區(qū)-c區(qū)的順序,從地幔源鉛向上地殼源鉛進行演化。將鉛同位素圖解和鉛同位素分類圖解結果對比可發(fā)現,二者得到的結果一致,卡爾卻卡礦石鉛來源具有殼幔混合的特點,與造山運動有關。通過對a區(qū)的流體包裹體激光拉曼分析結果表明,流體包裹體氣相成分和富k、na高鹽度流體來源應以巖漿來源為主。索拉吉爾銅鉬礦床輝鉬礦re含量為(7379198454)10-9,與殼幔混合源巖漿礦床的輝鉬礦re含量相近,也具有殼?;旌显吹奶卣鳌?4結論 通過對卡爾卻卡礦石礦物的s、pb同位素研究表明,卡爾卻卡b區(qū)和索拉吉爾礦區(qū)34s峰值集中在36,c區(qū)34s集中在810,反映了礦石中的硫總體具有巖漿硫的特征,即硫主要來源于深源巖漿,少量可能來自于灘間山群地層中。206pb/204pb為18.33318.728,207pb/204pb為15.52315.718,208pb/204pb為38.04038.815,主要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