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長安一中等五校高三第三次模擬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1頁
陜西省長安一中等五校高三第三次模擬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2頁
陜西省長安一中等五校高三第三次模擬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3頁
陜西省長安一中等五校高三第三次模擬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4頁
陜西省長安一中等五校高三第三次模擬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rg)” 長安一中、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師大附中、西安中學高2014屆第三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 本試卷分第卷(閱讀題)和第卷(表達題)兩部分。滿分150分??荚嚂r間150分鐘。第卷 閱讀題甲 必考題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我們所說的姓氏,包含了“姓”和“氏”兩個概念。姓,代表了氏族血統(tǒng),最早來源于氏族的圖騰。氏族在交往中通過展示氏族圖騰的徽記來表明其身份,區(qū)別不同的氏族和方位,氏族徽記就是姓的最早雛形。氏,是古代貴族標志宗族系統(tǒng)的稱號。從夏朝中期開始,氏成為姓的支系,是私有制社會的特種產物,表示功勛和地位。一般認為中國人是先有姓,后有氏。事實上,姓和氏一

2、直混合使用,其關系也在互相轉變。在夏朝之前,氏為大氏族、部落、國家、氏族聯(lián)盟的稱呼,這時姓是氏的分支。比如:中國最早的姓就產生在伏羲氏時期,伏羲氏的后代姓風,是中國第一個姓。夏朝時,氏的本意發(fā)生了變化,氏可以代表姓族中重要的分支。周武王滅商后,重新確立了姓、氏的關系:姓明婚姻,世代不變;氏辨貴賤,隨時更移。由于分封制分出的諸侯都有自己的氏,而姓不變,導致先秦時保留下來的姓僅僅在三十個左右,而保留下來的氏卻有近千個。到秦并六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政權,姓、氏也混而為一,漢朝以后姓和氏也就不再進行嚴格區(qū)分了。 考察一個地區(qū)姓氏數量的多少以及分布的集中程度如何,可以用同姓率這個量來表示。一個地

3、區(qū)的同姓率就是在這個地區(qū)隨機抽取兩個人,他們具有相同姓氏的概率,這個值的大小能大致反映一個地區(qū)姓氏多樣性的狀況。如果一個地區(qū)姓氏數量多,且分布不集中,則同姓率低,說明姓氏的多樣性好。 分析結果顯示,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是同姓率最低的地區(qū)。這是因為在南北宋時期,特別是在南宋,由于蒙古人入侵,人們向南遷移,以躲避戰(zhàn)爭,逃至長江受到阻隔,而長江流域又很適合人類生活,便定居下來,與原有的居民混居在一起;同時,長江以南的人也經常會往北方遷移,最終導致這些地區(qū)的人口比較混雜,姓氏的多樣性比較好。相反,在某些少數民族聚居地區(qū),由于少數民族的姓氏比較單一,又和外界比較隔絕,導致這些地區(qū)的同姓率很大。 少數民族聚集地

4、區(qū)并不總是有較高的同姓率。甘肅的嘉峪關等就是例外。嘉峪關作為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城市,歷史上周邊民族不斷進入,外來人口很多,姓氏也很多。因此,一個地區(qū)的同姓率能反映出這個地區(qū)的文化和歷史。 不同地區(qū)之間也可以定義同姓率。兩個地區(qū)的同姓率就是兩個地區(qū)各取一個人,他們具有相同姓氏的概率。顯然,兩個地區(qū)姓氏分布越接近,同姓率就越大。因此,地區(qū)間的同姓率能衡量這兩個地區(qū)姓氏分布的相似性。對同姓率做簡單變換就能得到衡量兩個地區(qū)姓氏分布差異的姓氏距離,也可以叫遺傳距離。 一般來說,兩個地區(qū)之間的距離越遠,遺傳距離越大。這是因為空間的隔離使得人們不能充分混雜,姓氏分布的差異就越大。通過計算兩個地區(qū)的遺傳距離,我

5、們再次印證了近現代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闖關東現象。東北三省和山東雖然隔著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區(qū),但是他們的遺傳距離卻是最小的。事實上,清朝中晚期以后,大約有兩千萬人從山東、河南等地遷移到了東北地區(qū)。所以,研究不同地區(qū)間的同姓率能發(fā)現歷史上的大規(guī)模人口遷移事件。 (選自百科知識2012年第7期下)1下列対“姓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姓氏中包含了“姓”和“氏”兩個概念。姓,代表民族血統(tǒng),來源于氏族徽記。氏,始終是貴族標志宗族系統(tǒng)的稱號。b姓和氏一直混合使用,其關系也在相互轉變 。在夏朝之前,姓是氏的分支,夏朝時,氏就成了姓的分支。c周朝建立后,重新明確了姓氏關系:姓明婚姻,氏辨貴賤。由此可

6、知在當時,氏同姓不同者,可通婚;姓同氏不同者,不可通婚。d到秦漢以后,由于中央集權取代了分封制,這時用來區(qū)分不同封地諸侯的“氏”,也就失去了它的歷史價值而與代表血緣關系的姓漸漸混為一談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同姓率可以反映一個地區(qū)姓氏數量的多寡,它是一個地區(qū)隨機抽取兩個人,他們具有相同姓氏的概率。b如果一個地區(qū)姓氏數量多,且分布不集中,則同姓率低,比如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這說明該地區(qū)姓氏分布的多樣性好。c不同地區(qū)的同姓率有高有低,比如甘肅嘉峪關地區(qū)的同姓率較低、有些少數民族聚居區(qū)同姓率較高,這和這些地區(qū)的文化歷史有著密切關系。d研究兩個地區(qū)的同姓率,如果這兩個地

7、區(qū)的同姓率比較接近就說明這兩個地區(qū)姓氏分布差異小,也可以說他們之間的遺傳距離小。3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最早的姓就產生在伏羲氏時代,伏羲氏的后代姓風,是中國第一個姓,這說明在夏朝之前,姓是氏的分支。b秦并六國之前,帝王分封諸侯,姓是他們的血統(tǒng),并且他們都有自己的氏。由此可見,先秦時的姓與氏,既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c遺傳距離是兩個地區(qū)姓氏分布差異,兩個地區(qū)間的同姓率是反映不同地區(qū)的姓氏分布相似性的主要參數,一般來說,空間距離越大,遺傳距離越大。d一個地區(qū)的同姓率能反映該地區(qū)的文化和歷史,而兩個地區(qū)之間的同姓率則不能反映他們的歷史文化,是研究人口

8、遷移的手段之一。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黃道周,福建人。家貧業(yè)農,事親以孝聞。天啟間入翰林。時在翰林者,多雍容養(yǎng)望,道周乃作矯輕警惰文以諷之,同列皆欽重焉。 遼事方急,毛文龍自詡鎮(zhèn)江之捷,當關者欲藉之收覺華島,漸圖河西。上其議于朝,當發(fā)兵餉百萬,道周獨決其非策。已而,文龍卒無成。魏忠賢用事,道周拂衣歸。 崇禎元年,起原官。明年,遼督袁崇煥殺毛文龍。道周固策文龍不足恃,至是,獨撫膺謂關門之禍自此始。無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師。帝震怒,即軍中逮袁崇煥,究主者。崇煥言由閣臣錢龍錫。獄具,龍錫當死,道周聞之,嘆曰:“安可使主有殺輔臣名!”上疏救

9、之。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責。道周不挫,復疏言:“養(yǎng)兵多年,物力已殫。即殺一龍錫,無益于邊計,徒隳士氣,而傷大體。臣故不自量,欲歷疆場,觀要害。一當荷戈,燎原撲火,此臣所大愿也。”上益怒,竟削籍。然龍錫亦竟減死。 九年擢右中允。時首輔溫體仁以為災眚兵戈,皆群郡邑無狀所致,非重治無以懲,屢起大獄。而上以為能,益信之。道周上言:“天下神器,為之有道,簿書刀筆,非所以繩削天下之具也。齷齪瑣人,何足共圖大計乎?”體仁銜之。 既負重名,天下望以為相。是時楊嗣昌奪情,用為兵部尚書;而宣大總督盧象升丁憂,嗣薦陳新甲代之,亦自喪中起復。道周儒者,念國家即乏人,奈何數以墨縗從事,貽后世笑,慨然思論之。上竟相嗣昌,

10、道周不與焉。上素知道周學行,以其性偏執(zhí),非救時相。 十七年,北都陷。唐王用為吏部尚書,鄭芝龍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請出駐廣信,芝龍龁之,無兵無餉,兵潰被執(zhí),至南京死焉。 【注】關:指山海關。 魏忠賢:明末太監(jiān),弄權誤國,崇禎登基后自縊而死。 奪情:封建時代官員在服喪中因國事需要被國家要求停止服喪,繼續(xù)為官。墨縗:黑色的喪服。4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徒隳士氣 隳:毀壞b時首輔溫體仁以為災眚兵戈 眚:災異,災禍 c體仁銜之 銜:懷恨 d道周不與焉 與:參與5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都表現黃道周有政治遠見的一組是(3分) ( )魏忠賢用事,道周拂衣歸 當發(fā)兵餉百

11、萬,道周獨決其非策即軍中逮袁崇煥,究主者 臣故不自量,欲歷疆場,觀要害簿書刀筆,非所以繩削天下之具也 有隙,自請出駐廣信a b c d6下列對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黃道周認為,如果不制止袁崇煥殺死毛文龍,就會使邊關的形勢變得更加危急,也就會更加讓人痛心憂慮。b黃道周在進入翰林院后,寫了矯輕警惰文一文來諷勸其中一些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官員,因此得到同僚的敬重。c黃道周先后兩次就治錢龍錫死罪上疏,結果都讓皇帝十分震怒;雖然如此,錢龍錫最后卻也成功得以減死。d黃道周從儒者的傳統(tǒng)角度來審視時局,對皇上起用楊嗣昌、陳新甲提出了異議,認為這樣將會貽笑于后世。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

12、現代漢語。(10分)(1)遼事方急,毛文龍自詡鎮(zhèn)江之捷,當關者欲藉之收覺華島,漸圖河西。(2)臣故不自量,欲歷疆場,觀要害。一當荷戈,燎原撲火,此臣所大愿也。(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孤雁崔涂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渚云低暗度,關月冷相隨。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注:(1)崔涂(854?),字禮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帶人。唐僖宗光啟四年(888)進士。終生飄泊,漫游巴蜀、吳楚、河南,秦隴等地。(2)矰:zng短箭。繳zhuó:系箭的絲繩。8這首詩全篇皆實寫“孤雁”,作者是怎樣突出孤雁之“孤”的?(6分)9結合全詩,說說詩的最后兩句

13、作者對孤雁有怎樣的感情?又借孤雁表達了自己怎樣的人生感受?(5分)(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千里馬常有, 。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不以千里稱也。 (韓愈雜說(四)(2)飛湍瀑流爭喧豗, 。 (李白蜀道難)(3)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 (張養(yǎng)浩潼關懷古)(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 。 (辛棄疾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乙 選考題請考生在第三(11)、四(12)兩大題中選定其中一題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選定題目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題目內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個題目計分。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1

14、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25分)鑒 賞 家汪曾祺 全縣第一個大畫家是季陶民,第一個鑒賞家是葉三。 葉三是個賣果子的。他專給大宅門送果子。到了什么節(jié)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個個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裝。四鄉(xiāng)八鎮(zhèn),哪個園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樹,他都知道,而且和園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親家一樣了立春前后,賣青蘿卜。“棒打蘿卜”,摔在地下就裂開了。杏子、桃子下來時賣雞蛋大的香白杏,白得一團雪,只嘴兒以下有一根紅線的“一線紅”蜜桃。再下來是櫻桃,紅的像珊瑚,白的像瑪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賣瓜。七八月賣河鮮:鮮菱、雞頭、蓮蓬、花下藕。賣馬牙棗、賣葡萄。重陽近了,賣梨:河

15、間府的鴨梨、萊陽的半斤酥,還有一種叫做“黃金墜兒”的香氣撲人個兒不大的甜梨。菊花開過了,賣金橘,賣蒂部起臍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賣栗子、賣山藥(粗如小兒臂)、賣百合(大如拳)、賣碧綠生鮮的檀香橄欖。他還賣佛手、香櫞。人家買去,配架裝盤,書齋清供,聞香觀賞。 不少深居簡出的人,是看到葉三送來的果子,才想起現在是什么節(jié)令了的。 葉三五十歲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門賣果子了,他們養(yǎng)得起他。 葉三有點生氣了: “嫌我給你們丟人?我給這些人家送慣了果子。就為了季四太爺一個人,我也得賣果子?!?季四太爺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稱之為四太爺。 葉三真是為了季陶民一個人賣果子的。他給別人家

16、送果子是為了掙錢,他給季陶民送果子是為了愛他的畫。 季陶民有一個脾氣,畫一張畫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葉三搜羅到最好的水果,總是首先給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來就走進他的小書房畫室。葉三不須通報,一來就是半天。季陶民畫的時候,他站在旁邊很入神地看,專心致意,連大氣都不出。有時看到精彩處,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氣,甚至小聲地驚呼起來。凡是葉三吸氣、驚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筆。季陶民從不當眾作畫,他畫畫有時是把書房門鎖起來的。對葉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這樣一個人在旁邊看著,他認為葉三真懂,不是假充內行,也不是諛媚。 季陶民最討厭聽人談畫。他很少到親戚家應酬。實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

17、到,喝半盞茶就道別。因為席間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談闊論。但是他對葉三另眼相看。 葉三只是從心里喜歡畫,他從不瞎評論。季陶民畫完了畫,釘在壁上,自己負手遠看。 有時會問葉三:“好不好?” 葉三大都能一句話說出好在何處。 季陶民畫了一幅紫藤,問葉三。 葉三說:“紫藤里有風?!?“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亂的。” “對極了! 季陶民提筆題了兩句詞:“深院悄無人,風拂紫藤花亂。” 季陶民最愛畫荷花。有一天,葉三送了一大把蓮蓬來,季陶民一高興,畫了一幅墨荷,好些蓮蓬。畫完了,問葉三:“如何?” 葉三說:“四太爺,你這畫不對?!?“不對?” “紅花蓮子白花藕。你畫的是白荷花,蓮蓬卻這樣大,蓮子飽,墨色也深,

18、這是紅荷花的蓮子?!?“是嗎?我頭一回聽見!” 季陶民于是展開一張八尺生宣,畫了一張紅蓮花,題了一首詩: 紅花蓮子白花藕, 果販葉三是我?guī)煛?慚愧畫家少見識, 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葉三很多畫,都是題了上款的。有時季陶民給葉三畫了畫,說:“這張不題上款吧,你可以拿去賣錢,有上款不好賣。”葉三說:“題不題上款都行。不過您的畫我一張也不賣!” 十多年過去了。季陶民死了。葉三已經不賣果子,但是他四季八節(jié),還四處尋覓鮮果,到季陶民墳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畫價大增。大家知道葉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畫,都是精品。很多人想買葉三的藏畫。葉三說: “不賣?!?有一天有一個外地人來拜望葉三,因為是遠道

19、來的,葉三只得把畫拿出來??腿朔浅r\,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還先對畫軸拜了三拜,然后才展開。他一邊看,一邊不停地贊嘆: “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客人要買這些畫,要多少錢都行。 葉三說: “不賣?!?客人只好悵然而去。 葉三死了。他的兒子遵照父親的遺囑,把季陶民的畫和父親一起裝進棺材里,埋了。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 )a小說塑造的葉三,為人勤快、誠實守信、閱歷豐富,對繪畫藝術有熱情。如果不賣果子,而當一個畫家,也一定會很出色。b“紫藤有風”,“花是亂的”一段,汪曾祺借助白描語言的神力,讓一個果販與一個鑒賞

20、家的形象精致地疊合在一起,可謂神來之筆。c. 從情節(jié)和結構來看,很難在作品中找到一般小說那種清晰的線索,強烈的沖突,波瀾起伏的情節(jié),甚至很難概括出一個故事梗概,頗有“散文”的特征。d. 小說語言獨具特色:準確、干凈、不失華麗,大量使用短句,使語言凝練又明快活潑,形成汪曾祺獨到的文風。e季陶民“畫一張畫要喝二斤花雕,吃半斤水果”,這看似閑筆,實則表現出季陶民曠達超脫且率性脾氣。(2)小說題目是“鑒賞家”,但卻用了很大篇幅寫葉三賣果子。作者這樣安排有什么用意?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6分)(3)小說是通過哪些情節(jié)來塑造葉三的鑒賞家形象的?請結合文本作概括。(6分)(4)小說以葉三把畫帶到棺材里

21、作為結尾,有人認為他的做法值得稱贊,有人認為他的做法欠妥請聯(lián)系文本與現實,談談你的看法。(8分)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25分)留得清氣滿乾坤馮驥才 忽聞孫犁先生辭世,一陣痛惜過后,卻有一種異樣的感覺產生。靜下心想,心中無聲地冒出王冕那題畫詩中最后的兩句:“不求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在我熱愛繼而從事文學來的幾十年里,不斷地讀到孫犁先生的作品。先是他那種風格獨具的小說,他的鄉(xiāng)土情感與真誠的人民性,那種風格一如白洋淀里的水光荷影,明亮透徹;后來便是他的散文隨筆,亦是一樣的清純;其練達的文字,尤具古典文學的功力,仿佛荷葉上的顆顆露珠,晶瑩閃爍。孫犁先生在中

22、國當代文學史上自然居位甚高。那么,他身后給我們留下的除去作品本身,還有什么呢? 我至今還記得他在鞍山道那兩間老式平房,一排書柜從中隔開,外邊待客,里邊起居。房子幾乎沒有什么裝飾。方桌上一個圓圓的水仙盆,用清水養(yǎng)著十來枚各色的雨花石。那清澈而沉靜的水與石頭上不變的花紋,便是他個性的象征。記得他每收到外邊寄來的刊物,則用裁刀在一邊整齊裁開。取出刊物后,收起空信封,以便反過來再用。 他不愛熱鬧,自然更不善應酬,與人談話時也是說得少。他很少談外國作家。當時我想,可能是“文革”才過不久,老人們心有余悸,尤慎于言吧!然而他從不茍合時污,不迎合權勢,絕不寫那種低眉折腰或是為虎作倀的文字,這在那個充斥著政治淫

23、威的時代是極難做到的。由此看,不正是一種堅硬的骨氣支持他這個外表懦弱的知識分子周身不染地度過了那風雨十年嗎? 他不喜歡世俗的紛爭與打擾,他甚至更喜歡寂寞一些,逢事輒必退避三舍。但是他又不會對社會的癥結視而不見,往往忽出一紙言辭犀利的檄文;他既出世又入世。前者出于他的天性,后者出于他的社會良心。而其前者應視作為人高潔,不落俗;其后者則是他思想原則上的黑白分明,剛正不阿。 孫犁先生的處世是有距離感的,它的美學也是講究距離感的。即便是他寫那些抗戰(zhàn)時代的小說,對自己十分投入的生活,也保持一種審美的距離。審美距離的最終成果是審美的升華,這也是他那些名篇今天還很迷人的關鍵。同時,距離使他冷靜,深入,不被激

24、情誤導,所以孫犁的作品不煽情,不造勢,不媚俗;看似很淡而實際很深。他用生活本質的情感與美征服人。能使他如此自信的寫作,來源于他為人為文的真實、透徹與純粹。 他的生活與寫作始終在自己的“人文綠地”里。從未有過大紅大紫,鼓樂喧天,眾星捧月,騎龍駕虎。他活得安靜,自我,孤獨,從容。他活在任何圈外,甚至在文壇外。離開文壇卻不離開文學,這才是他選擇的一種活法。別人都知道他怕人打擾而與他拉開距離。他與外部的聯(lián)系只有依靠信件而非電話。但評價一個作家的生活最終還是要看他的作品。他終生守住自己的個性,也就守住了自己的文學。孫犁的寂寞才是徹底的、不打折扣的、真正的寂寞,不是拿清高作為賣點的假寂寞或者偽寂寞。他拿自

25、己的一生證明了自己的天性與個性,最終才完成了自己。 他給文壇留下的既是一種風格,更是一種性格。把這種風格與性格合在一起,便是孫犁的文學空間。孫犁是當代文壇特立獨行的“惟一”。他是不可模仿也無法模仿的,這便是他至高的價值。也許我們的理論界過于鐘情于種種舶來的新潮,對孫犁的空間遠遠沒有開掘。而且,在今天市場化中充滿世故與故事的油膩膩的文壇藝壇中,由于孫犁這種為人為文的存在,我們覺得清氣猶在,呼吸起來,沁人心脾。 文學的一代先賢去了,歷史的巨手把一個文學時代一下子翻了過去。這一代人中有多少昔日的才俊與文豪,都已化為一片虛幻。站在歷史的面前,我們深深感到無奈與茫然。誰也無法把過去的時光拉回來。 但歷史

26、也不會空空而去。孫犁的一代不是把美好的有特殊意義的東西留給了我們?我們因他們而驕傲。我們會珍惜他們留下的一切的。 (有刪改)(1)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 )a孫犁的作品被人們熱愛,他用生活本質的情感與美感動人,本文用細膩的筆觸,自然流暢的語言與行文結構,形成與之相契合的質樸、自然、沖淡的藝術風格。b不茍合時污,不迎合權勢,不寫低眉折腰或是為虎作倀的文字,正是源于孫犁骨氣支持。c作者擷取孫犁養(yǎng)雨花石這一細節(jié),主要表現孫犁高潔堅定的品格和高雅的情趣。d孫犁的“寂寞”和生活中大多數人的寂寞不一樣,這反映出他安靜從容的生活態(tài)度和不媚流俗、恬淡高潔的偉大人格。e馮驥才在文中為我

27、們塑造了一位血肉豐滿的文人形象,既濃墨重彩地描寫了孫犁先生的文學成就,又略寫了他的文人操守。(2)根據全文內容,概括“只留清氣滿乾坤”中“清氣”具體含義。(6分)(3)文章中孫犁“選擇了一種活法”,請聯(lián)系全文概括這種“活法” 表現在哪些方面?(6分)(4)“孫犁的一代”留給了我們哪些有特殊意義的東西?請結合材料,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8分)第卷 表達題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一切有愛心的人們,都應該積極通過慈善機構或直接向社會捐資,那些腰纏萬貫卻細大不捐的人,將被視為沒有社會責任感的人。b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

28、一個重要戰(zhàn)略舉措,我們每個人都應厲行節(jié)約,錙銖必較,不浪費一滴水、一粒糧。c現在已經進入新媒體時代,傳統(tǒng)的紙質媒體已經四面楚歌,如若不想法設法挖掘其核心競爭力,很有可能被時代淘汰。d青春版秦腔楊門女將減少了舊本中拖沓冗長的回放交代,以幾分鐘的舞臺呈現,對全劇情節(jié)做了有力鋪墊,收到了以一當十的藝術效果。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 )a新污染物急劇增加所帶來的環(huán)境問題雖然只是初露端倪,但由于其直接影響人居環(huán)境,必須引起高度重視。b以1994年創(chuàng)辦的“焦點訪談”、“新聞縱橫”為代表,廣播電視的輿論監(jiān)督不僅成為我國擴大民主的一個標志,而且成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新聞改革的一大突破。 c

29、參加這次邀請賽的有“中國皇馬”之稱的山東魯能隊,有韓國水原三星隊,還有泰國的農民銀行隊。d武漢大學進行“誠信考試”時,如果發(fā)現無人監(jiān)考考場有舞弊行為,將取消該考場所有同學的成績,對全考場同學實施連帶責任。15在橫線處填入語句,順序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 ) 人生樂趣一半得之于活動,也還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謂感受是被動的,是容許自然界事物感動我的感官和心靈, 。 。 。 ; ; 。這幾個人反應不同,和感受力的強弱有很大關系。眼見顏色,耳聞聲音,是感受;見顏色而知其美,聞聲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旁人也許說它很宜于入畫,或者說它是高風亮節(jié)的象征比方路邊有一棵蒼松,你看見它只覺得可以砍來造船這兩個字

30、涵義極廣同一美顏,同一和聲,而各個人所見到的美與和的程度又隨天資境遇而不同我見到它可以讓人納涼a b c d16仿照下面的示例,話題不變,另寫一組句子,要求修辭、句式與示例相同。(6分) 命運如一壺翻騰的沸水,我們是一撮生命的清茶。沒有水的浸泡,茶只能蜷伏一隅;沒有命運的沖刷,人生只會索然無味。17請依據下面的文字敘述,為“幸福指數”下一個定義,字數控制在20個字之內。(5分) 幸福和痛苦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體會的兩種截然相反的感受。幸福指數最早是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提出來的,他認為幸福等于效用與欲望之比。當欲望既定時,效用越大越幸福;當效用既定時,欲望越小越幸福。幸福與效用同方向變化,與欲望反

31、方向變化。如果欲望是無窮大,則幸福為零。幸福指數這個系數衡量的是個人的主觀愿望,每個人認為自己幸福與否和自己的欲望及效用有關。幸福指數就是 。六、寫作(60分)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怎樣讓一個雞蛋立起來呢?放任自流,是不可能讓一個雞蛋立起來的;雞蛋的頂端輕輕磕破,可以讓雞蛋立起來。做一個模具,把雞蛋放在里面,可以讓雞蛋立起來;做一個支架,把雞蛋放在里面,也可以讓雞蛋立起來。 雞蛋如此,人又何嘗不是呢?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詩歌除外),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長安一中、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師大附

32、中、西安中學高2014屆第三次模擬考試語文答案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1a. (“始終”的說法不正確)2d (不是兩個地區(qū)的同姓率而是兩個地區(qū)間的同姓率。另外,根據原文第7段信息可得出結論“兩個地區(qū)同姓率越大,那么這兩個地區(qū)的姓氏分布差異就越小,也可以說他們之間的遺傳距離小”。因為原文中的“同姓率越大”與選項表述的“同姓率比較接近”不能完全等同。)3d (不同地區(qū)之間的同姓率是能夠反映他們的歷史文化)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一)文言文閱讀(19分)4d(贊同)5c(為崇禎帝所為;表現黃道周的正直勇敢;有的不可選。魏忠賢用事,道周拂衣歸”,黃顯然是預見了魏忠賢掌權后的政治走勢,才離

33、開朝廷,句中有預料以后政治情況的潛臺詞,肯定能體現出其政治遠見?!?有隙,自請出駐廣信”這一項同樣是黃道周離開朝廷,原因仍是與當權者有嫌隙,有對自我政治前途的警惕,同樣有類似于藺相如的那番用意,這也是政治遠見。)6a(“如果不制止袁崇煥殺死毛文龍”這一假設有誤,實際上袁崇煥已經殺死毛文龍)7(10分)(1)遼東戰(zhàn)事正危急,毛文龍以鎮(zhèn)江之捷自夸,把守山海關的將領想借重(毛文龍)的力量收復覺華島,逐步圖謀恢復遼河以西土地。(2)臣特意不自量力地想要親歷疆場,審察險要厲害之處。一旦讓我統(tǒng)兵,將撲滅燎原之火,這是我的最大的希望。(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8 首聯(lián)用“幾行”歸雁之“行”與下句中“獨何之

34、”之“獨”形成對比,突出孤雁之“孤”。 頷聯(lián)通過孤雁在暮雨中的動作、神情、狀態(tài),突出其孤。失群之雁,聲音凄厲,呼尋伙伴。面對蘆葉蕭蕭的池塘,影單心怯,幾度盤旋,欲下未下,遲疑畏懼。頸聯(lián),通過環(huán)境渲染來襯托其形單影只,突出其孤:月冷云低,孤雁就是在這樣一個昏暗、壓抑、恐怖的環(huán)境中飛行。(每點2分) 9最后兩句寫出詩人對孤雁的安慰與擔憂:孤雁未必會遭暗算,但孤飛總使人易生疑懼。在安慰孤雁的同時也透露出對孤雁處境的擔心。(3分)詩人以孤雁自喻,他漂泊異鄉(xiāng)的羈旅之情;世路險峻的孤凄憂慮。(2分)(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10(6分)(1)而伯樂不常有 / 駢死于槽櫪之間 (2)砯崖轉石萬壑雷。(3)山

35、河表里潼關路。 (4)贏得倉皇北顧 / 烽火揚州路。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11(25分)(1)(5分)選b給3分,選c給2分;選e給1分。(a項中的假設有過于肯定之嫌,會評畫不見得可以當畫家;c項中“不失華麗”有誤。此小題的細節(jié),能體現出畫家的率性,“曠達超脫”語意略重。另,此細節(jié)還有為葉三送果的情節(jié)做鋪墊的作用。)(2)(6分)體現葉三有一種脫俗的生活情趣(用本真的眼睛和心靈去體驗生活、 感悟生活中的美,有生活見聞積累和高超的審美能力);葉三賞畫的見識和鑒賞力,正是在賣果子生活中逐漸獲得和養(yǎng)成的,為下文品評季陶民之畫,能一語中的做鋪墊(為他是個懂藝術的鑒賞家做出鋪墊);新鮮的果子是他

36、和季陶民交往的紐帶,借此也可傳達出他對季陶民的知己之情。他作為“鑒賞 家”的對美純粹深沉、不涉功利的愛的品質,正是賣果子生活中樂觀的、熱情的、智慧的、誠實的人生態(tài)度的反映。(每點2分,答出三點給滿分。)(3)(6分) 葉三看畫時,驚呼吸氣的地方正是畫家的得意之筆。葉三能看出季陶民紫藤畫里有風。葉三能指出荷花畫中的錯誤。葉三與畫共存亡。(每點2分,答出三點給滿分。)(4)(8分)答案要點一:他的做法值得稱贊。這是他重友誼、重知己的表現,是全文的升華。是他們懂得對方,珍惜對方的表現。正如俞伯牙摔琴謝知音,這里的精神是和先人一脈相承的,體現的是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精神。(8分)。 答案要點二:他的做法欠妥

37、。這是葉三自私的做法,會讓季陶民作品永遠不見天日,不再有被欣賞、認可的機會。這不過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痼疾之一,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就是這樣,將蘭亭序帶進墳墓,卻讓作品永遠不見天日。(8分) (其他觀點,言之成理即可。)(提出觀點1分。聯(lián)系文本分析3分,舉出恰當拓展事例2分,聯(lián)系拓展事例的分析2分。)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12(25分)(1)(5分)a(3分)b(2分)d(1分)(c項中雨花石細節(jié)主要是為了引出下文對孫犁沉靜性格的介紹;e項中“濃墨重彩”有誤。d “孫犁的寂寞和生活中大多數人的寂寞不一樣”,說法過于絕對。)(2)(6分)要點:孫犁其文:文風真誠,清純,文字練達;(3分)孫犁其人:

38、個性清徹,沉靜(1分);有堅硬的骨氣,一身正氣(1分);淡泊高潔(1分)。(3)孫犁的活法:在日常生活方面:喜歡簡樸清寧的生活不喜熱鬧,不善應酬,追求安靜。在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生活在任何圈外,離開文壇卻不離開文學精神生活方面:追求高潔、脫俗的生活,黑白分明,剛正不阿。(每點兩分)(4)要點:孫犁一代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學遺產(精神財富);給我們留下了純潔的文風與高尚人格,凈化了文壇與我們的心靈;為我們研究具有民族特色(傳統(tǒng))的文學提供了巨大的空間。(答出1點得2分。聯(lián)系現實2分。)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13c(細大不捐,成語。小的大的都不拋棄。此處望文生義。錙銖必較:指對很少的錢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計較形容非??瘫」至?。含貶義。這里貶詞褒用。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到達孤立無援的窘迫境地。以一當十:一個人抵擋十個人,形容勇敢善戰(zhàn),以少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