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六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_第1頁
專題六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_第2頁
專題六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_第3頁
專題六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_第4頁
專題六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世紀教育網時空坐標知識縱橫中西方資本主義萌芽的差異對象項目中國西方從出現的原因看21世紀教育網經濟基礎在中國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下,農業(yè)與手工業(yè)相結合的自然經濟根深蒂固,農民極端貧困,國內市場狹?。粋鹘y(tǒng)的消費觀念使官僚、地主、商人將錢財用于買田置地,影響了手工業(yè)的發(fā)展21世紀教育網而在西方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下,封建關系相對松散,便于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上層建筑中國歷代封建王朝奉行重農抑商政策,嚴重束縛了工商業(yè)的發(fā)展西方統(tǒng)治者利用王權的力量極力推行重商主義,客觀上有利于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對外政策明清時期,中國統(tǒng)治者越來越走向閉關鎖國,多次下令實施海禁,嚴重阻礙海外市場的開辟

2、西方已將“目標指向世界”,西、葡爭相開辟新航路,英、法、荷蘭紛紛進行殖民擴張,世界市場開始形成從具體表現看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只是出現在江南地區(qū)的個別生產部門,基本上沒有滲入到農村,引起自然經濟的解體西方資本主義萌芽在16世紀有了長足發(fā)展,資本主義手工工場已成為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國家社會生產的普遍現象從影響看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對中國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由于資本主義萌芽沒有成長為社會生產的普遍現象,也就沒有引起中國社會的經濟結構和階級結構的多大變化,沒有促成社會的轉型西方國家的資本主義萌芽極大地促進了西方國家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科技和經濟的進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導致了西方社會經濟

3、結構和階級結構、思想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念的巨大變化,引發(fā)了資產階級革命,使歐洲由封建社會開始了向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規(guī)范答題類材料信息與教材結論沖突時怎么辦,洞察命題意圖是關鍵增分策略指導備考練習中會遇到試題材料信息與所學教材結論相沖突的情況,此時應怎樣做,正確的方法是:(1)閱讀并正確理解材料。首先,粗讀材料,大致了解一下材料的主旨,確認屬于教材中哪一方面的知識;其次,依據材料認真分析設問,這是關鍵之處。第三,在完成前兩步基礎上帶著問題再仔細研讀材料,應根據問題,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語,從材料中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2)體會命題意圖。我們應盡力去體會命題者的意圖。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具體回答問

4、題時,有的設問要求依據材料回答,此時就要根據材料中所反映出來的信息作答,而不要想當然,用書本上的內容來“硬套”答案。(3)根據要求組織答案。作答時要注意按問作答,簡明扼要,還要做到史論結合。典型案例展評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南雄商人以貨入京,至長淮關,吏留而稅之,既閱月而貨不售。商人訟于官,刑部議吏罪當紀過。上曰:“商人遠涉江湖,將以求利,各有所向,執(zhí)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納課于官,彼此一耳。遲留月日而使其貨不售,吏之罪也?!泵绕淅簦菲滟阂詢斏倘?。(太祖)敕中書省曰:“朕初以邊戍饋餉勞民,命商人納粟,以浙淮鹽償之,蓋欲足軍食而省民力也。令既數年所輸甚薄,軍餉不供,豈鹽價太重,商

5、人無所利而然歟?爾中書其議減鹽價,俾輸粟于西河、梅川,庶糧餉可給而內地之民省挽運之勞。”明太祖高皇帝實錄請回答:(1)根據材料,概括指出明太祖對商人的態(tài)度。(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如何認識明初的重農抑商政策。(8分)閱卷話得失點評(1)該卷形式上做到了答案要點化、提示化、序號化等規(guī)范要求。(2)內容上有較大偏差,尤其是回答第(1)問不看材料信息要求,純憑經驗主義誤答為“重農抑商”。(3)最大失誤在于對材料信息的獲取應用能力欠缺。點評(1)該卷卷面整潔,格式規(guī)范。(2)內容上有較大失誤,回答第(1)問完全沒有讀懂材料,兩個設問幾乎全沒有參考結合材料信息,僅憑教材所學組織答案

6、。(3)答題過程中表現出對文言文閱讀理解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名師叮囑(1)設問要求依據材料回答的,切記要充分全面地提煉概括材料中的觀點、信息來組織答案,即使材料觀點與所學內容嚴重沖突也應大膽應用材料信息。(2)平時復習和解答非選擇題,一定要避免粗心,考生甲和考生乙對材料信息與教材結論不一致的試題應變能力差,導致大量失分。(3)強化對主干知識,重要概念的準確理解識記。(4)科學審題是方法,規(guī)范解答得分是目的,而準確掌握基礎知識是一切的前提,應下苦功!滿分答案我的收獲(1)扶持商人;保護商人;利用商人。(2)重農抑商是基本政策,重視農業(yè),防止棄本從末;一定程度上保護商人,為特殊需要利用商人,保證農

7、業(yè)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妨礙商業(yè)的正常發(fā)展。,針對訓練提能(2012·蘇州模擬)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白圭,周人也。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與:出售)。趨時若猛獸摯鳥之發(fā)。故曰:吾治生產(經商之事),猶伊尹、呂尚之謀,孫吳用兵,商鞅行法是也。蓋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呂不韋者,陽翟大賈人也。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西漢)司馬遷史記材料二在唐前期一百多年農業(yè)穩(wěn)定發(fā)展的基礎上,社會經濟呈現全面繁榮。元稹賈客樂一詩生動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販運的商品:“求珠駕滄海,采玉上荊衡。北買黨項馬,西擒吐蕃鸚。炎洲布火浣,蜀地錦織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睂幮乐袊糯虡I(yè)發(fā)展的概貌和特點材料三

8、(宋時開封)相國寺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第二、三門皆動用什物。賣蒲合簟席、屏幃洗漱、鞍轡弓劍、時果、脯臘之類。兩廊皆諸寺師姑賣繡作、領抹、花朵、珠翠、頭面、帽子之類。(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材料四“明清兩朝,都是延續(xù)了數百年的統(tǒng)一王朝,政治統(tǒng)一和社會相對安定”,“(明萬歷年間)富室之稱雄者,江南則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則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賈,魚鹽為業(yè)。山右或鹽,或絲,或轉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儉也”。寧欣中國古代商業(yè)發(fā)展的概貌和特點和(明)謝肇潮五雜俎請回答:(1)據材料一,歸納白圭的經商理念。據材料一、四,分別概括戰(zhàn)國時期和明代商業(yè)發(fā)展的特點。(6分)(2)材料二與材料三中的商品種類

9、有何變化?(2分)(3)據材料四,比較“富室之稱雄者”的不同之處。(4分)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古代中國的商業(yè)。第(1)問,前一小問由材料一中的“人棄我取,人取我與”“樂觀時變”“趨時”“謀”“用兵”“行法”等最大限度地、最充分地提取有效信息,在對材料信息歸納、分析、整合的基礎上正確作答;特點結合材料及所學作答。第(2)(3)問,結合材料及所學作答即可。答案:(1)理念:人棄我取,人取我與;掌握經商時機,當機立斷;講究經商計謀策略。(3分)特點:戰(zhàn)國時期出現大商人;明代出現“商幫”(或出現徽商和晉商)。(3分)(2)變化:由奢侈品到日用品。(2分)(3)不同之處:經營的商品有所不同;徽商奢侈,晉商

10、節(jié)儉。(4分)長效熱點類解決“三農”問題任重道遠,備戰(zhàn)高考年年熱點1當今“三農”問題(1)進入21世紀后,中國的“三農”問題越來越受到世人關注,城鄉(xiāng)差異、農民工問題、農村體制改革等問題都需要我們認真對待,否則將影響改革的進程。黨中央提出的“十二五”規(guī)劃建設,提出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實行“工業(yè)反哺農業(yè)、城市支持農村”方針的具體化;“三農”問題的解決迎來了歷史的新機遇。(2)農業(yè)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穩(wěn)定之基,“三農”問題關系到國民素質、經濟發(fā)展和國家富強。重視“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一直是中國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截至201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連續(xù)發(fā)布了9個關于“三農”問題的“一號文件”。這

11、9個文件的主題一脈相承,落腳點都是穩(wěn)定糧食生產、增加農民收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2中國由精耕細作的古代農業(yè)到現代化農業(yè)(1)古代的農業(yè):主要耕作方式:男耕女織式的小農經濟。主要土地制度:井田制、封建土地所有制。水利工程:都江堰、京杭運河等。農業(yè)技術、農學著作:齊民要術農政全書。農耕工具:曲轅犁等,明清時期農產品商品化。(2)近代農業(yè):傳統(tǒng)農業(yè)的解體。太平天國與天朝田畝制度,孫中山與“平均地權”,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3)新中國的農業(yè):土地改革、農業(yè)合作社、人民公社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農業(yè)的發(fā)展。3歐美國家的農業(yè)和蘇聯的農業(yè)政策(1)歐美國家的農業(yè):英國圈地運動,美國

12、羅斯福新政對農業(yè)的調整。(2)蘇俄和蘇聯的土地和農業(yè)政策:蘇維埃政府成立后,沒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皯?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實行余糧收集制;強制勞動,實行“不勞動者不得食”的原則。實行新經濟政策,用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納稅后剩下的糧食歸農民自己支配。蘇聯農業(yè)集體化運動和斯大林體制導致農業(yè)的長期落后。赫魯曉夫當政期間重點對農業(yè)進行了改革。勃列日涅夫采取了擴大農場和農莊的自主權、降低農產品收購計劃指標提高農產品價格等政策。4古今中外都有“三農”問題(1)中國古代史上的“三農”問題:中國古代的農業(yè)政策、中國古代農業(yè)發(fā)展及其與政治文明的關系。(2)中國近代史上不同階級對“三農”問題

13、的態(tài)度、農業(yè)政策及其影響,重點是以洪秀全、孫中山、毛澤東為代表的三個階級制定的政策及其影響,核心是對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土地政策的分析。(3)中國現代史上農村經濟政策的幾次調整,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為解決“三農”問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現實意義;時政熱點中的“三農”問題,如取消農業(yè)稅、農民工的社會保障、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構建等。(4)世界史要多關注西方國家由農業(yè)文明向工業(yè)文明過渡過程中的“三農”問題的解決措施,比較英、美等國與法、俄等國農業(yè)政策的不同與歷史影響,蘇聯工業(yè)化過程中關于解決“三農”問題的經驗教訓。典例(2012·海南高考)禮記·月令載,每年正月周天子親率臣下耕作,

14、稱為“藉田”;三月王后親率嬪妃舉行采桑養(yǎng)蠶儀式,稱為“親蠶”。后來,歷代皇帝、皇后不斷舉行這樣的儀式。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嚴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變遷異常緩慢C重農抑商從周代始一直推行D農桑是古代社會經濟的主體解析本題考查古代中國經濟,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A項與史實不符,周代制度并未被后代嚴格奉行,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經濟活動,并非政治制度,排除B項。重農抑商是從戰(zhàn)國時期的商鞅變法開始的,C項錯誤。材料中統(tǒng)治者重視農桑,反映出農桑是古代社會經濟的主體,D項正確。答案D命題者說以三農問題為命題切入點,聯系古代中國以農業(yè)立國,農耕文明長期居世界先進水平,精耕細作是我國傳統(tǒng)農

15、業(yè)經濟的基本特點,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是值得關注的命題視角。針對訓練12012年是農歷龍年,在古代中國以及今天農村的許多地方,每當天久旱不雨時,人們就用許多美食祭拜龍王,希望它能夠行云布雨,廣灑甘霖。形成這一風俗的主要因素是()A宗教習俗B農業(yè)生產C祭祀祖先 D紀念慶典解析:選B本題考查農業(yè)社會的風俗祭拜龍王的成因。從材料可以看出,人們祭拜龍王是希望風調雨順,農作物獲得豐收。這說明這一風俗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農業(yè)生產。2每到春節(jié),農村人掛的燈籠上會有“五谷豐登”的字樣,預祝農業(yè)豐收,表達了人們在生活上的美好愿望。以下四幅圖中,屬于“五谷”的是()A BC D解析:選A“五谷”即為黍、稷、稻、麥、菽

16、,俗名分別為黃米、谷子、水稻、小麥、豆類。玉米是在明代才傳入我國,并非中國古代傳統(tǒng)農作物,不在五谷之內。3農業(yè)、農村、農民是社會發(fā)展的基礎,中國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三農”問題。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表現為“以民本思潮和專制主義為兩翼的百家爭鳴的私學文化”。中華文化史材料二似乎歐美各國應該家給人足,樂享幸福然而試看各國的現象富者極少,貧者極多社會黨所以倡民生主義,就是因貧富不均聞得有人說,民生主義是奪富人之田為己有;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隨口說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價的法孫中山材料三農業(yè)、農村、農民問題關系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

17、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始終高度重視、認真對待、著力解決農業(yè)、農村、農民問題,成功開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道路和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道路。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三中全會報告請回答:(1)列舉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私學文化”中“民本思潮”的主要內容,并分析這一時期“私學文化”產生的根源。(2)結合材料二,分析孫中山提出民生主義的原因。孫中山最信的“定地價的法”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如何評價這一定地價之法?(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簡述中國共產黨為“著力解決農業(yè)、農村、農民問題”,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和70年代末采取的措施,并說明這些措施分別產生的影響。解析:“三農”問題是高考長效熱點。從考

18、查形式看,題目一般是綜合性的,多角度考查“三農”問題歷史演變的原因和影響;從考查角度看,關注社會熱點,重視從關注民生和構建和諧社會等視角,理解“三農”問題。第(1)問,第一小問,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民本思想主要體現在儒家思想中,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孔子、孟子和荀子,如孔子的“仁者,愛人”,孟子的“仁政”“民貴君輕”,荀子的“君舟民水”等,另外墨子的“兼愛”“非攻”等都體現了民本思想;第二小問“私學文化”產生的根源,應結合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大變革這一背景來分析。第(2)問,第一小問可結合材料中“因貧富不均”進行概括;第二小問從核定地價和漲價歸公方面考慮;第三小問,評價要一分為二,從積極性和局限性兩個方面作答

19、。第(3)問,抓住題干中的時間“20世紀50年代中期和70年代末”,“措施”可結合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等內容回答,“影響”從農業(yè)的發(fā)展以及對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影響來分析。答案:(1)主要內容:孔子“仁者,愛人”,孟子“仁政”“民貴君輕”,荀子“君舟民水”,墨子“兼愛”“非攻”等。根源: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小農經濟的發(fā)展);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壞。(2)原因:看到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貧富不均的現象。具體內容:核定全國地價,現有地價歸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會進步所增漲的地價歸國家所有,由國民共享,做到“家給人足”。評價:“平均地權”是資本主義的土地綱領,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資產階

20、級的利益與要求,體現了孫中山對農民的同情;是在不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礎上實行資本主義的土地國有制,一定制度上承認了封建地主對土地的利益,不能滿足農民的土地愿望,是一個不徹底的土地綱領。(3)20世紀50年代中期:農業(yè)合作化運動。影響:農民的個體土地所有制轉變?yōu)榧w所有制,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完成。20世紀70年代末: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影響: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生活水平,推動了農業(yè)的發(fā)展,農村開始了歷史性的變革,推動了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刀耕火種”是原始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法,此時主要的生產工具是()解析:選A首先要明確“刀耕火種”的含義,即先用石刀、石斧

21、把樹木砍倒,曬干后放火焚燒,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種。故此時使用的工具都是石器。2.在我國古代,“社稷”是國家的代稱。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關于國家的這種理解,反映了我國古代()A人們非常重視祭祀 B以農業(yè)為立國之本C農業(yè)與土地的關系 D小農經濟的突出特點解析:選B以土地和農作物作為國家的代稱,反映了農業(yè)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體現出中國古代以農立國的特點。3據王禎農書記載,有一農具“其制兩柄上彎,高可三尺,兩足中虛,闊和一垅,橫桄四匝,中置耬斗;其所盛種粒,各下通足竅”。據此判斷這一農具應是 ()A犁具 B灌溉工具C播種工具 D除草工具解析:選C本題主要考查古代中國的農具

22、。由材料信息:一農具“兩足中虛”“中置耬斗”“其所盛種粒”可知,此乃耬車,屬播種工具。4(2013·太原模擬)呂氏春秋·上農載:“是故丈夫不織而衣,婦人不耕而食,男女貿功以長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時愛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毙∞r經濟的這種形態(tài),主要取決于()A社會分工 B經濟制度C生產力水平 D勞動力狀況解析:選C材料描述了小農經濟之下男耕女織的特征及人民辛勤的一生。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人民為了生存只有增加勞動量。B、D兩項均不能體現材料內容。男耕女織雖然體現了社會分工的特征,但這種分工與傳統(tǒng)經濟的發(fā)展水平有關,即受制于當時低下的生產力水平,排除

23、A項,故C項正確。5. 據禮記·月令載:“百工咸理,監(jiān)工日號,毋悖于時,毋或作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蕩上心?!倍Y記·王制中還說,如有人挾“奇技、奇器以疑眾,殺”。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古代中國,這種指導思想對手工業(yè)生產實踐產生的直接影響是()A政府輕視對手工業(yè)生產的管理B手工業(yè)生產的規(guī)模無法擴大C手工業(yè)產品的質量難以提高D扼殺了能工巧匠的聰明才智解析:選D題干材料表明,手工業(yè)者不能制作新奇物品,不能向民眾展示高超技藝,這種嚴格限制手工業(yè)者的政策,直接扼殺了手工業(yè)者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D項符合題意。6康熙松江府志記載:“農暇之時,(松江)所出布匹,日以萬計,以織助耕,女紅有力焉?!?/p>

24、材料反映出()A手工業(yè)與農業(yè)的結合日益密切B家庭手工業(yè)與市場聯系日益密切C當時已經出現資本主義萌芽D家庭手工業(yè)的技術水平顯著提高解析:選B本題考查中國古代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材料顯示松江地區(qū)每天有大量棉布上市,且這些棉布是農村婦女在“農暇”時生產的,這種生產仍屬于家庭手工業(yè)的范疇,只是與市場的聯系加強了。7(2012·杭州質檢) 明初,政府規(guī)定凡有田地五畝至十畝的農戶,必須有半畝栽種桑麻木棉,十畝以上者加倍。 這一措施()A導致了小農經濟的瓦解B促進了棉紡織業(yè)的產生C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fā)展D推動了工場手工業(yè)的興起解析:選CA項小農經濟瓦解于近代;B項,在明朝之前棉紡織業(yè)就已產生;D項工場手工

25、業(yè)產生于明中后期;政府重視經濟作物的種植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故選C。8北宋著名詞人柳永在望海潮中寫道:“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該詞作內容不能反映出當時()A人口眾多 B市民殷富C商業(yè)繁榮 D雇傭關系出現解析:選D由材料中“參差十萬人家”描繪出當時三吳地區(qū)人口眾多;由“錢塘自古繁華”可以看出商業(yè)繁華的現象;由“戶盈羅綺,競豪奢”看出市民殷富;但是D項在材料中并沒有體現出來。 9(2013·廊坊高三聯考)有一族譜記載:明清時期外出經商者日眾,不少人依舊“壯則服賈,老則歸田”。這說明()A社會風氣日益惡化 B經世致

26、用思想受重視C商品經濟繁榮發(fā)展 D重本抑末觀念占主導解析:選D題中材料“壯則服賈,老則歸田”是指所獲的商業(yè)利潤主要用于買田置地。101565年,徽州人葉權在游嶺南記中寫道:“廣城人家,大小俱有生意,人柔和,物價平若吳中非倍利不鬻者,廣城人得一二分息成市矣。以故商賈驟集,兼有夷市,貨物堆積,行人肩相擊,雖小巷亦喧填,固不減吳閶門、杭清河坊一帶。”材料說明廣州()商品經濟異常繁榮 商業(yè)促進了中外交流商品實行薄利多銷 出現資本主義萌芽A B C D解析:選D本題考查古代中國商業(yè)的特點。從材料看,廣州人和氣,物價合適,并且奉行薄利多銷的政策,故商品經濟繁榮;“夷市”說明中外交流有所發(fā)展。材料中不能體現

27、資本主義萌芽這一因素。11有人形容中國古代商業(yè)就像一個帶著枷鎖、腳鐐并被捆綁起來的舞者,她的每一個舞步都帶著沉重的牽累,她的每一個旋轉都受著束縛的疼痛。這主要是因為 ()A古代中國交通不發(fā)達B古代中國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落后C古代中國不對外開放D統(tǒng)治者長期推行重農抑商政策解析:選D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中國封建社會長期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強調發(fā)展農耕,限制商業(yè)發(fā)展,從而嚴重束縛了商業(yè)發(fā)展。12(2012·渭南二測)明清時期,杭州人將數十座城門的名字及其特色編成了杭曲大調:百官門外魚擔兒,壩子門外絲籃兒,正陽門外跑馬兒,螺螄門外鹽擔兒,草橋門外菜擔兒,候潮門外酒壇兒此杭曲大調反映了明清

28、時期()A杭州開始成為商業(yè)大都會B杭州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C杭州城市形成了區(qū)域功能劃分D杭州市民的經濟文化生活較為豐富解析:選C杭州早在唐宋時期就是著名的商業(yè)大都市,A錯誤;資本主義萌芽的特點是出現雇傭關系,材料未能體現這種關系,B錯誤;材料主要反映了杭州商業(yè)的繁華,沒有反映其文化生活,D錯誤;從材料信息看,杭州城出現了明顯的經濟區(qū)域分工,故選C。二、非選擇題(第13題18分,第14題22分,共40分)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西周時期)凡執(zhí)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醫(yī)、卜及百官。凡執(zhí)技以上市者,不貳市,不移官。 禮記·王制材料二春秋時期,隨著鐵制工具的使用,公社及其所有

29、制即井田制度的內部量變,農業(yè)經濟的發(fā)達,各國的手工生產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大凡禮器、兵器、車器之屬的生產,國家設有工正、工師、工尹等官吏管理,各種手工業(yè)仍由官府控制,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則由所謂“工肆之人”“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的民間手工業(yè)者自產自銷。 白壽彝中國通史材料三鎮(zhèn)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須壯有力者,夜作曉罷,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須數十人,間日而作。鎮(zhèn)民少,輒募旁邑民為傭。其就募者類赤身亡賴,或故髡鉗而匿名逃罪者。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傭值二銖而贏。千百為群,雖坊主人亦畏之。 康熙嘉興府志卷十五(1)材料一體現了當時手工業(yè)生產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當時手工業(yè)的特點及其形成原因。(6分)(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經濟領域出現的什么現象?簡述其出現的原因。(10分) 解析:本題圍繞中國古代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發(fā)展情況,考查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運用所學知識對這些有效信息進行解讀的能力。第(1)問“主要目的”可直接分析材料得出,即手工業(yè)生產基本被官府控制,故其目的當然也是為王室和奴隸主貴族服務。第(2)問從材料二“進一步的發(fā)展”“官吏管理”“官府控制”“民間手工業(yè)者自產自銷”等關鍵信息可以總結出當時手工業(yè)生產的特點。第(3)問從材料三中油坊的生產規(guī)模以及“傭”“傭值”等信息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