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明實錄》對王竑個人歷史的書寫_第1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16/34f22891-4c64-4761-86c8-5b9a171b64ef/34f22891-4c64-4761-86c8-5b9a171b64ef1.gif)
![試析《明實錄》對王竑個人歷史的書寫_第2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16/34f22891-4c64-4761-86c8-5b9a171b64ef/34f22891-4c64-4761-86c8-5b9a171b64ef2.gif)
![試析《明實錄》對王竑個人歷史的書寫_第3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16/34f22891-4c64-4761-86c8-5b9a171b64ef/34f22891-4c64-4761-86c8-5b9a171b64ef3.gif)
![試析《明實錄》對王竑個人歷史的書寫_第4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16/34f22891-4c64-4761-86c8-5b9a171b64ef/34f22891-4c64-4761-86c8-5b9a171b64ef4.gif)
![試析《明實錄》對王竑個人歷史的書寫_第5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16/34f22891-4c64-4761-86c8-5b9a171b64ef/34f22891-4c64-4761-86c8-5b9a171b64ef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試析明實錄對王竑個人歷史的書寫謝貴安【專題名稱】歷史學【專 題 號】K1【復印期號】2015年08期【原文出處】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2期第2332頁【英文標題】On Wang Hongs Historical Documentaries in Ming Memoir【作者簡介】謝貴安(1962- ),男,湖北襄陽人,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湖北科技學院人文與傳媒學院彩虹學者,主要從事中國史學史和明清文化史研究,湖北咸寧437100,湖北武漢430072【內容提要
2、】 王竑的仕途與大明帝國正統(tǒng)、景泰、天順和成化的歷史相伴而行,甚至是當時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歷史見證,其個人歷史直接構成了明朝國史的部分內容。明實錄作為明朝的編年國史,以時間為線索,鮮明地記載和反映了王竑在每一個階段的成就。書中對王竑的肯定和惋惜,反映了英宗實錄、憲宗實錄和孝宗實錄的史臣們對他的正面認識,也是對當時士大夫們對王竑評價的承載和記錄。當然,無論是皇帝、士大夫還是史臣,他們對王竑的重視,又與王竑個人在景泰、天順、成化、弘治間的歷史功績密不可分。這說明,歷史的書寫雖然與書寫者的價值取向緊密相關,但也或多或少受制于客觀的歷史事實。Wang Hong's offic
3、ial career, accompanied by the history of the Zhengtong, Jingtai, Tianshun and Chenghua of the Ming Empires, witnessed a series of major events of his time, and cons
4、tituted part of the national history of the Ming Dynasty. Ming Memoir, which was the chronological national history of Ming Dynasty, clearly documented and reflected Wang
5、;Hong's achievements in each stage in chronological order as well. Its recognition and regrets to Wang Hong not only reflected the positive comments of the historiographer
6、s who wrote Yingzong Memoir, Xianzong Memoir and Xiaozong Memoir, but also recorded the officers' evaluations on him, which, of course, were inseparable from his historica
7、l achievements. It showed that the historical documentaries, though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riters' own value orientations, were more or less limited by the objective hist
8、orical facts.【日 期】2014-12-16【關 鍵 詞】明實錄/王竑/歷史書寫Ming Memoir/Wang Hong/historical documentaries 中圖分類號:K20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4-3571(2015)02-0023-10 作為大明帝國的高級官吏,王竑(1413-1488)的個人歷史直接構成了明朝國史的部分內容。與清修明史對王竑的
9、記載僅有八千余字相比,明代的國史明實錄對王竑的歷史記載顯然是有所偏愛的,字數(shù)竟多達二萬五千余字。明史屬于“同為一事,分在數(shù)篇,斷續(xù)相離,前后屢出”的紀傳體,對王竑事跡的記載多有重復;而明實錄屬于“理盡一言,語無重出”的編年體,因此它對王竑個人歷史的記載,每一階段都很詳細,信息量要遠大于明史,反映了王竑個人命運在明代歷史大潮中的位置和價值。 明實錄1對王竑個人歷史的書寫,并非全然客觀,而是有所選擇的,與明史相比,實錄對王竑事跡的選擇并不完全一致,而是與實錄的當代性和帝王屬性密切相關。實錄多次記載了皇帝對王竑的關心,“提督守備居庸關右僉都御史王竑有疾,
10、命醫(yī)往療之”,“提督守備居庸關右僉都御史王竑有疾,命還京調治”。然而,王竑在憲宗后期失寵,實錄對此也有明確的記錄。正是為了反映皇帝對他的眷顧或厭棄,王竑才在以記載帝王為主旨的實錄中受到重視,獲得突顯。明實錄對王竑歷史的書寫,也反映了實錄修纂者對王竑的看法和評價,而這種評價又受到了當時士大夫們立場的影響。在士大夫和修纂者們看來,王竑是一位能干的可堪依靠的治國大員,因此才會有士大夫不斷地要求起復,這些連綿的起復奏書并被修纂者們所津津樂道。當然,士大夫和修纂者們的上述評價,又與王竑個人在景泰、天順、成化、弘治間的歷史功績密不可分。這說明,歷史的書寫雖然與書寫者的價值取向緊密相關,但也或多或少受制于客
11、觀的歷史事實。 關于明實錄對王竑個人歷史書寫的論著,迄未寓目,故本文試作一探。 一、實錄重視王竑在土木事變和鎮(zhèn)守居庸關中的作用和功績 以編年為主的明實錄,對王竑的記載是從正統(tǒng)十一年他升為戶科給事中開始的,這與紀傳體的明史其本傳的開頭不同,后者是從他姓名、表字、籍貫和出生開始敘述的2。明英宗實錄(以下徑簡稱“英錄”)卷一四載,正統(tǒng)十一年四月辛酉,“擢進士王竑為戶科給事中”。王竑在政壇上嶄露頭角卻是在“土木之變”的歷史轉折關頭。
12、; 英宗被蒙古瓦剌部俘虜后,朝內一片混亂,在是否清除宦官王振勢力上,監(jiān)國郕王朱祁鈺猶豫不決,而百官“皆趨進跪,慟哭不起”,并揚言道:“圣駕被留,皆振所致。殿下若不速斷,何以安慰人心?”而王振的心腹錦衣衛(wèi)指揮馬順則“唱逐百官”。就在這關鍵時刻,“給事中王竑奮臂摔順發(fā),嚙其肉曰:順倚振肆強,今猶若此,誠奸黨也!百官爭捶死順,且請籍振家”。于是郕王決心始定,清除了王振的余黨。朝廷上下振軍備戰(zhàn),國得以安。景泰二年六月,當尚寶司“檢究故錦衣衛(wèi)指揮同知馬順牙牌”時,“順子言其父被給事中王竑等捶死,牙牌宜責竑尋取”,代宗從其請,這讓有功的王竑很難堪,于是六科十三道為之辯解:“臣等切惟太監(jiān)王振專權擅
13、政,誤國喪師,以致上皇北狩,宗社幾危?;噬媳O(jiān)國之始,群臣合辭請正其罪,而順實其平日羽翼,猶倚故態(tài),擅肆叱呵,故凡在朝文武百官及守衛(wèi)軍校人等,莫不忠奮感激,共相捶死,務除奸黨以安宗社。何牙牌之暇?”王竑“明識國憲,若收牙牌,豈敢隱匿”?指出皇上之所以能夠“益隆丕緒”,“國計大定”,應該歸功于“前日剪除兇黨”,“若責竑尋取牙牌,竊恐人懷疑懼,奸黨復萌,上虧圣明之斷,下沮忠義之氣”,他要求代宗改正前旨,只宣諭官民若“拾馬順牙牌者,無論破損,并許送官”。看來公道自在人心,言官對王竑在打死馬順、力挽狂瀾上的歷史功績,還是立場鮮明的。 土木之變雖然過去,但其造
14、成的形勢仍然十分危急。正統(tǒng)十四年八月,時為給事中的王竑奏言“原取沙州達官(蒙古族官員)于東昌府衛(wèi)安插者,其人素習兇獷,平居無事,常為盜賊”,而現(xiàn)在蒙古“虜寇犯邊”,因此“尤宜堤備”,“設法俵散各人于江南遠方,庶不乘機為患”。顯然,這是土木之變造成的風聲鶴唳的后果。由于王竑的卓越表現(xiàn),兩個月后朝廷“命吏科給事中程信、戶科給事中王竑協(xié)同都督王通、右副都御史楊善提督官軍,守護京城”。把一個很重要的任務交給了王竑等人。接著,就將王竑提升為右僉都御史,“庚申,升戶科給事中王竑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堪稱“火線提拔”。辛酉日,“命都督王敬、武興,都指揮王勇往彰義門殺賊,僉都御史王竑往毛福壽、高禮處提督軍務,
15、與孫鏜一處屯兵,若有緊急飛報”。王敬、武興與“虜戰(zhàn)于彰義門外”,先勝后敗,“虜逐至土城”,在這緊急關頭,“王竑、毛福壽往援,虜遙見旗幟,乃遁”。 打退蒙古瓦剌人進攻后,王竑因其特殊的才能,被委以鎮(zhèn)守北京門戶居庸關的重任。正統(tǒng)十四年十一月丙申,“命右僉都御史王竑、都指揮同知夏忠、署都指揮僉事魯瑄鎮(zhèn)守居庸關”。十二月,提督守備居庸關右僉都御史王竑等奏:“都指揮趙玟奉命鎮(zhèn)守居庸關,私役官軍出口圍獵,為賊所殺。玟又自奪他人牛羊,掩為追虜所得?!贝诿祵徲???梢?,王竑在守關時,不講情面,認真負責。又據(jù)英錄卷一八八載,景泰元年閏正月乙丑,提督守備居庸關右僉
16、都御史王竑參奏“巡關御史王壁數(shù)致軍妻與奸”。代宗“命執(zhí)鞫之”,獄具,將王璧充軍鐵冶衛(wèi)。這一案件牽扯到另一御史白瑛。四月乙亥,“巡居庸等關御史白瑛下獄,以知同事御史王璧奸淫不能舉奏,但告僉都御史王竑也。獄具,瑛坐贖杖還職”。相比較,王竑的原則性是很強的。王竑還對臨陣退縮的軍官進行嚴厲彈劾。景泰元年七月,守備懷來等處都指揮楊信等人在護送糧食赴懷來、永寧時,一聞炮響,即“奔還懷來”,“委饋運軍士于道”。于是,“守備居庸關右僉都御史王竑以聞”。少保于謙請將楊信等人付法司治之,“或令竑拘信等至關,數(shù)以畏怯之罪,責死狀,仍令防護運糧”。代宗宥之。 在居庸關,除
17、了執(zhí)掌監(jiān)察之職外,王竑還多有其他方面的建樹。景泰元年二月乙酉,“守備居庸關右僉都御史王竑奏:欲將赤城、云川等驛走遁官軍并榆林、土木驚散軍,又俱發(fā)懷來走遞。候事體靖寧,別行定奪。從之?!?#160; 王竑守關有功,有人便攀比其功勞,要求升職。英錄卷一八八載,景泰元年閏正月丙午朔,刑科給事中徐正“自陳提督軍務有勞,乞如副都御史羅通、僉都御史王竑例景升以官”,但上“不允”。說明代宗只看重王竑和羅通的功勞,對徐正的勞績并不重視。然而,王竑因為操勞,身體吃不消了。英錄卷一九五載,景泰元年八月庚辰,“提督守備居庸關右僉都御史王竑有疾,命醫(yī)往療之”。但醫(yī)治效果不佳,只得回京
18、治療。癸巳日,“提督守備居庸關右僉都御史王竑有疾,命還京調治”。己亥日,“命右僉都御史蕭啟提督居庸關,代王竑也”。王竑正式離開了提督和監(jiān)察居庸關的崗位。 二、實錄重視王竑在總督漕鹽、兼巡地方上的作用 離開土木之變的硝煙和居庸關前線后,景泰元年十一月,王竑被調到了漕運總督的位置上。由于在漕督任上成績顯著,從景泰二年十月開始,王竑又兼任淮安、揚州、廬州三府并徐、和二州巡撫。景泰三年九月,他被進一步地擴大了權力,兼巡撫直隸鳳陽府并滁州,并兼理兩淮鹽課,總督運司官吏。他的職責從漕運擴展到縣地方府州縣,又從地方府
19、州縣擴展到鹽課,而這期間只用了三年,可以說是每過一年便擴大一次職權,反映出他的很強的能力和代宗對他的信任。天順元年至五年從削職為民起復為參贊陜西軍務。天順七年三月甲辰,王竑又從陜西邊疆調任漕運總督,兼巡撫鳳陽、淮安、揚州、廬州并徐、滁、和府州地方,清理鹽課,職權與代宗時幾乎完全相同,說明王竑任其能力,又獲得了復辟后的英宗的認可。他在總督漕運的任上歷時最久,達八年半之久,在此任上的工作也最繁瑣最辛苦,因此得到實錄的記載也最多最密集。 從景泰元年十一月開始,王竑被調到新的工作崗位上,負責責任重大的漕運。當時戶科都給事中馬顯奏:“供給京師糧儲動以百萬計,
20、其事至重。比者,總督其事,惟都督僉事徐恭。請推選廉能干濟在廷大臣一員,協(xié)同儹運?!笔孪聭舨?,“會官推選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王竑堪任其事”。從之。(11)十二月通州至徐州運河一帶淤塞不通,妨礙漕運,于是“徐州等處請敕僉都御史王竑”負責疏浚。(12)到了第二年五月丁巳,南京龍虎左衛(wèi)和龍江左衛(wèi)的部分運糧船遭遇風暴漂沒,“總督漕運右僉都御史王竑請量減應運京倉米于通州倉,納省腳費以補其數(shù)”,獲得批準(13)。 王竑在漕督任上,成績斐然,獲得朝廷信任。代宗不僅讓他仍做漕運總督,而且令他兼任淮安、揚州、廬州三府并徐、和二州巡撫。英錄卷二九載,景泰二年十月壬辰,代宗敕
21、諭右僉都御史王竑曰:“先命刑部右侍郎耿九疇往淮安等府州巡撫,今已召回京,特命爾仍依前敕總督漕運,兼巡撫淮安、揚州、廬州三府,并徐和二州,撫安兵民,禁防盜賊,督令所司,凡遇人民饑荒,設法賑濟,水勢失利,設法修治,農(nóng)務廢弛,及時勸課,城池坍塌,用工修理,官軍閑逸,令常川操練,器械損缺,令量宜修備,或有遠近盜賊生發(fā),即調官軍剿捕凡有事便軍民者,聽爾從宜處置具奏。爾為朝廷憲臣,受朕委任,必須寬猛適宜,于是乃克有濟,盜息民安,地方寧靖,斯爾之能。若或處置無方,致有乖誤,惟爾不任。爾其欽承朕命毋??!” 能者多勞。王竑的非凡能力,使其職權范圍越來越廣,權力也越來
22、越大。景泰三年九月庚戌,又被委任兼巡撫直隸鳳陽府并滁州,并兼理兩淮鹽課,總督運司官吏。從漕運擴展到地方州縣,又從地方州縣擴展到鹽課。鹽課在當時可是國家的重要財政來源。據(jù)英錄卷二二載,景泰三年九月庚戌,代宗敕總督漕運、巡撫淮安等處右僉都御史王竑曰:“已嘗命爾總督漕運兼巡撫直隸揚州廬州淮安三府并徐和二州,今復命爾兼巡撫直隸鳳陽府并滁州,仍兼理兩淮鹽課,總督運司官吏,督工煎辦,時常巡歷行鹽地方,提督緝捕私販之徒,輕則聽爾量情發(fā)落,重則械送來京處治,俱沒其鹽入官。運司及各場官吏,若貪圖賄賂,不用心提督煎辦,致虧欠鹽課,阻滯客商者,爾即執(zhí)問。應奏者指實具奏,尤須嚴禁巡捕之人不許將貧難小民買鹽食用及挑擔易
23、換米糧度日者一概擾害。爾其欽承朕命!”(14)景泰八年,英宗復辟,王竑被視為代宗的心腹而被貶到陜西。 經(jīng)過長期的鍛煉和多方考察,英宗在晚年終于認識到王竑的價值,開始對他產(chǎn)生信任了。天順七年三月甲辰,英宗將王竑從陜西邊疆調回,擔任地位非常重要的漕運總督,并巡撫相關地方和鹽課,職權與代宗時幾乎完全相同,說明英宗也像代宗一樣,認可了王竑的品德和能力。他敕諭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王竑道:“今特命爾總督漕運,與總兵官右都督徐恭等同理其事務,在用心規(guī)畫,禁革奸弊,官軍有犯,依爾先會議事例,而行水利當蓄當洩者,嚴督該管官司,并巡河御史等官,筑塞疏浚,以便糧運。仍兼巡撫
24、鳳陽、淮安、揚州、廬州并徐、滁、和府州地方,撫安軍民,禁防盜賊,清理鹽課,救濟饑荒,城垣坍塌,隨時修理,守城官軍以時操練,或有盜賊生發(fā),鹽徒強橫,即便相機設法撫捕,衛(wèi)所府州縣官員有廉能公正者,量加獎勸,貪酷不才者,從實黜罰?!辈⒍摰溃骸胺彩吕谲娒裾?,悉聽爾便宜處置?!?15) 綜觀王竑在八年半的漕運總督和鳳淮及鹽課巡撫的位置上所做的工作,可謂殫精竭慮,付出了很多心血,作出了許多貢獻。 第一,組織并實施漕運工作,如造船,筑壩,疏浚河道和修建新閘等。據(jù)英錄卷二八載,景泰二年九月丁酉,在提督漕運右僉都御史
25、王竑的請求下,“給各處運糧軍士造淺船工本價鈔,創(chuàng)造者三千貫,改造者一千五百貫,修艌者八百貫”。漕督的重要任務是修筑堤壩,或疏浚河道,保證運河暢通。英錄卷二四三載,景泰五年七月己巳,因為“大風雨,湖水泛漲,決高郵、寶應堤岸”,代宗命左副都御史王竑督有司修筑之。在漕運問題上,王竑想了許多計策。一是當運河堵塞和無水時,分段運輸。當沙灣河決,后,運河無水,一大半的舟船都不能前進,戶部建議敕令王竑等人“計議”,“如舟可前進,則令運赴通州上納,如不得進,則令沙灣以北者于臨清上納,以南者于東昌及濟寧上納”(16)。二是將積貯的陳糧發(fā)放給漕運官軍,解決其俸糧問題。天順七年十月,總督漕運左副都御史王竑積極建言:
26、“去年積貯天津倉糧米二十八萬余石,恐歲久浥爛,請令各處運糧官軍,明年糧船至天津倉支帶,前赴通州倉交納?!睆闹?#160; 第二,在其所管轄的范圍內整頓吏治。首先是減少冗官,減輕民擾。英錄卷二八載,景泰二年九月甲辰,“初自濟寧至徐州設管河主事三員,至是以官多民擾減一員,從總督漕運左僉都御史王竑請也”。同時,治理違犯官吏。英錄卷二二一載,景泰三年閏九月乙亥,“監(jiān)察御史王珉被命巡河,數(shù)于濟寧諸處奸淫,微服至所淫者家,拜其父母,所索運糧軍官饋贈尤多,為右僉都御史王竑所奏”,謫充開平衛(wèi)軍。王竑嚴厲打擊腐敗行為和貪官。景泰五年,總督漕運左副都御史王竑奏:“運河自通州抵揚
27、州,俱有員外郎等官監(jiān)督收放糧、收船料鈔及管理洪閘、造船、放甑,此等官員輒攜家以往,占居公館,役使人夫,日需供給,生事擾人。又南京馬快船有例禁約,不許附帶私貨及往來人等,近來公差官員每私乘之。宜通行禁約,違者治罪。其掌船官吏,妄自應付者,一體罪之!”(17)王竑曾經(jīng)一次就奏黜了78個不稱職的官員。據(jù)憲錄卷五載,天順八年五月辛未,“總督漕運、巡撫淮揚等處左副都御史王竑奏黜老疾、庸懦、不謹官監(jiān)運司同知劉曦等七十八員”。 第三,解決漕運沿線和所巡撫的地方的治安問題。首先,對漕河地區(qū)的盜賊進行鎮(zhèn)壓。據(jù)英錄卷二五八載,景泰六年九月庚子,“沿漕河盜賊橫甚,漕軍為
28、有殺掠者。副都御史王竑以聞。命監(jiān)察御史王用同錦衣衛(wèi)官嚴捕之”。據(jù)英錄卷二五二載,景泰六年四月戊寅,直隸霍丘縣民趙玉山自稱宋室之后,暗中“以妖術煽惑流民謀亂”,“總督漕運左副都御史王竑擒獲以狀聞”。其次,為了強化他所巡撫的地方的治安,王竑對負責緝盜的巡檢司作了調整。景泰七年八月,“遷直隸鳳陽府懷遠縣洛河巡檢司于壽州為北爐橋巡檢司,淮安府山陽縣戚家橋巡檢司于宿遷縣為劉家莊巡檢司,以巡撫副都御史王竑奏無益者當革,而地沖要者當設也”(18)。 第四,王竑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賑濟災民的活動。據(jù)英錄卷二一七載,景泰三年六月己丑,總督漕運、巡撫淮安等處右僉都御史王竑奏
29、:“淮安海、邳二州安東等縣大水,沖塌軍民廬舍,漂流畜產(chǎn),農(nóng)具麥田?沒,人民缺食。已督有司給糧賑濟,并將科買物料逋負稅糧暫從寬緩?!边@場水災波及面很大。據(jù)英錄卷二二九載,景泰四年五月甲戌,“直隸徐州大雨水渰沒禾稼,民饑愈甚。巡撫、巡按官右僉都御史王竑等各具以聞”。代宗“詔命竑悉以改撥支?運及鹽課糧賑濟之”。這次水災,在王竑等人的賑濟下,安然渡過。據(jù)英錄卷二三二載,景泰四年八月乙未,總督漕運右僉都御史王竑奏:“比因直隸鳳陽并山東、河南荒歉,民多流徙趁食。臣委官于河上每遇經(jīng)過舟船,量令出米煮粥給之,賴以存活者一百八十五萬八千五百余人。又多方勸輸殷實之家,出米麥穀粟二十五萬七千三百四十石有奇,銀三千六
30、百七十余兩,銅錢綿布半之,給與被災者五十五萬七千四百七十九家,其缺農(nóng)具種子者七萬四千三百九十七家,臣亦以官物給之,流入外境而招撫復業(yè)者五千五百九十三家,外境流來而安輯之者一萬六百余家。即今人頗安業(yè),盜賊稀少。”奏入,代宗頒令嘉獎。對于賑濟所剩銀兩,王竑從民本思想出發(fā),建議代宗將剩銀二萬四千六百五十兩留在災區(qū),繼續(xù)濟民(19)。水災剛過,雪凍之災接踵而至。王竑又忙于救濟雪災。據(jù)英錄卷二三八載,景泰五年二月丁未,總督漕運左副都御史王竑奏:“山東、河南并直隸淮、徐等處,連年被災,人民困窘。去歲十一月十六日至今正月,大雪彌漫,平地數(shù)尺,朔風峻急,飄瓦摧垣。淮河、東海冰結四十余里,人民頭畜凍死不下萬計,
31、鬻賣子女莫能盡贖身無完衣,腹無粒食,望絕計窮皇上端居九重,無由目睹。設若一見,未必不為動心。大臣居處廟廊,少得親視,使或視之,未必不為流涕。”使朝廷設法賑濟。 第五,王竑兼事巡撫地方的工作,做出了突出成績。他保留了任滿離任卻為百姓不舍的巢縣知縣閻徽。英錄卷二一五載,景泰三年夏四月辛巳,“升直隸廬州府巢縣知縣閻徽于本府通判,仍理縣事。徽滿九載當去任,屬民五百九十余人保留。巡撫右都御史王竑審實以聞,故有是命”。解決糧長科害小民問題。景泰六年三月,巡撫淮安等處左副都御史王竑奏:“江北直隸揚州等府縣糧長,往往科害小民,乞準湖廣例,盡數(shù)革罷。糧草令官吏里甲催
32、辦?!睆闹?20)。他對所兼巡的鳳陽等地的官軍的俸糧也要操持。據(jù)英錄卷二五二載,景泰六年四月丁酉,直隸鳳陽府壽、泗、宿三州并亳縣官倉,原貯之糧供給壽、泗、宿州、武平等四衛(wèi)官軍,近因災無糧,官軍一年之上無糧補支?!把矒岫加吠醺f請以河南布政司今年應納本府廣儲倉稅糧,改納壽、泗、宿、亳等倉”。此外,他還因蘆場塌壞,建議含山縣用蘆柴折米。英錄卷二七載,景泰七年九月癸未,“命直隸含山縣采運蘆柴,準折納米,從巡撫左副都御史王竑奏其蘆場坍沒也”。 王竑擁有漕督、鹽課及相關地方的巡撫職責,十分盡職,做了大量的工作,獲得了突出的成績。因為督理鹽漕、賑災等各項成績突
33、出,王竑不僅被朝廷所重視,升其為左副都御史,而且還被士大夫們所看重,擁有了良好的聲譽。據(jù)英錄卷二三四載,景泰四年冬十月甲午,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王竑為左副都御史,仍理漕運”。時太子太保兼戶部尚書金濂奏:“昨者徐淮等處水災,人民艱食。竑身任其責,往來設法賑濟,活人數(shù)多。況總督漕運,奸貪畏憚,兼理巡撫,軍民愛慕?!睍髮W士陳循亦言“竑盡心救濟,宜量升擢以勵勞勤”。帝以王竑叔理漕運“久著勤勞”,故升之。王竑因為在漕督、巡鹽和巡撫地方上的突出才干和顯著成績,而在士大夫們中間獲得到了令名與良好的評價。據(jù)英錄卷二四九景泰六年正月癸丑載,吏科給事中盧祥曾奏稱“各處巡撫、尚書、都御史等王竑、鄒來學、韓雍處置有
34、方,王暹、孫原貞善譽不聞”??梢娏蠲h揚。 王竑從陜西調到漕督任上不過一年半的時間,便因其突出的才能,被升為兵部尚書,調入北京。 三、實錄重視王竑在陜西參贊軍務上的作用 王竑是在景泰年間成長起來的,受到了代宗朱祁鈺的重視。但是,奪門之變后,英宗復辟,代宗病死,王竑的好日子暫告結束。明實錄反映了王竑個人命運的歷史轉折過程。 英宗復辟后,開始大規(guī)模貶斥代宗的人。據(jù)英錄卷二七五載,天順元年二月庚子,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35、王竑為浙江布政司參政”。將王竑從身兼數(shù)任、權傾一時的總督兼巡撫的任上,調至浙江參政這一不足為道的職位上。但事情并沒完,沒過多久,戊申“罷浙江參政王竑、右都御史李實俱為民,子孫永不敘用”。這是因為新貴忠國公石亨、太平侯張軏等彈劾王“竑在景泰間,嘗率眾當闕擊死王振黨、錦衣衛(wèi)指揮馬順及內臣二人”所致。其實,王竑打死馬順導致代宗上位,才是石亨和英宗忌恨的地方。 但是,公道自在人心。王竑在督理漕運、鹽課,巡撫淮安、揚州、廬州三府并徐、和二州的功績,讓人難以忘卻,要求起復他。據(jù)英錄卷二七七載,天順元年四月庚申,漕運總兵官都督同知徐恭提出自己“止督漕運”,而讓都
36、御史王竑復職巡撫,但“上不允”。八月甲寅,英宗開始轉變,覺得王竑人才難得。他諭戶部臣曰:“王竑先為首犯闕,法當處死。朕體好生之德,不忍加誅,已遣為民。今念其漕運有功,戶部可遣官送至陜西安置。該管官司務待以禮,不許欺侮,致有疏虞。”(21)于是王竑被禮送回陜西(當時陜西包括甘肅、寧夏)老家。 天順五年,莊浪遭到蒙古人的進攻,“達賊入寇甚急”,鎮(zhèn)守“乞兵為援”,朝廷被迫“命兵部右侍郎白圭及起王竑為左副都御史,俱參贊軍務”?!案f天順初罷為民,至是特復其職用之”(22)。王竑就是在這種軍情緊急的情況下,作為不可不用的人才,被重新起用,重新登上了大明王朝的歷
37、史舞臺。 王竑一經(jīng)起復,便向朝廷獻計獻策。天順五年十月,參贊軍務左副都御史王竑根據(jù)兵法“凡戰(zhàn)者,以正合,以奇勝”的原理,出主意道:“今此虜(蒙古兵)復來入寇,雖與講和,終非久計。乞照前日用兵事宜,令副總兵馮宗統(tǒng)領京營,并河南、山東等處官軍為正兵,從蘭縣大路徑進。復分兵一二萬人,以參將一員充游擊將軍統(tǒng)之,仍命文臣一員監(jiān)督,各給旗牌,從宜調度,分為兩翼,各路而進,如和好已成,按兵堤備,不然則與甘涼等處總兵密相糾合,或斷其前,或截其后,或沖其腹心,劫其老營,使彼腹背受敵,首尾難救。如此,則虜酋可擒,丑類可殄,而邊民得以息肩矣?!钡可袝R昂等人對“竑意
38、在分兵行事以專成功”表示疑慮,未予采納(23)。王竑的這個正奇結合的計策被擱置,錯失了打敗來犯的蒙古兵的機會。但王竑不屈不撓,又于本月壬申日與副總兵都督馮宗一起奏上陜西用兵事宜六條,其中包括出榜召募關陜地區(qū)的文武人才;對山東、河南等處調來的官軍要賜銀兩和袢襖;用洪武、永樂年間行軍決罰條例征治逃兵;用陜西官庫銀布收買戰(zhàn)馬五千匹;對陜西所屬官軍民壯等進行訓練以備調用。最后兵部采納了其中的四項建議(24)。王竑還曾建議陜西轄屬的寧夏和莊浪等地增修墪臺(烽火臺),結果遭到否決。天順七年二月,“左副都御史王竑請于腹內寧夏中衛(wèi)及莊浪等處增立墪臺,以嚴邊備”。寧夏鎮(zhèn)守總兵和巡撫等官都認為:“邊外立墪舉火,腹
39、里移文馳報,自為定例,行之已久,未有不便。若腹里增設墪臺,誠恐虜賊入境,礟烽四起,官軍之往御者,無以的從,人民之散處者,反致驚疑,是徒勞人力,無益邊備也。”其議遂已(25)。 天順六年正月甲辰,王竑等分兵巡邊時,與蒙古兵遭遇。據(jù)英錄卷三三六載:“參贊軍務右侍郎白圭、左副都御史王竑等分兵巡邊,適達賊分路入寇,一自棗園堡過河劫掠,圭與遇于固原川,擊之,擒九人,斬首二級,獲馬二十匹;一劫紅崖子川,竑同副總兵馮宗與之遇,擒四人,斬首二級,余賊潰散,奔靖虜城南各山口,右參將李杲追之,斬首二級,擒七人,復所掠牛羊馬驢凡萬余。圭等各以捷聞?!绷钣⒆诖鬄榕d奮,對陜
40、西抗擊蒙古的軍功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獎勵,王竑也獲得了相應的榮譽。英錄卷三四一載,天順六年六月乙亥,以陜西固原州擒殺達賊功,“右侍郎白圭、左副都御史王竑皆給賞”。 兩個月后,王竑在大多數(shù)將領被征召還京的背景下,被留下來堅守陜西邊防。據(jù)英錄卷三三八載,天順六年三月癸丑,“命召副總兵右都督馮宗、左參將都督同知趙勝、參贊軍務兵部右侍郎白圭還京,仍敕左副都御史王竑、都督李杲暫留提督防守”。在陜西,王竑受到了甘肅鎮(zhèn)守太監(jiān)蒙泰、總兵官宣城伯衛(wèi)穎的參奏,他們“交章奏提督軍務左副都御史王竑,懷私奏保都指揮等官邢端等,及私役千戶田勝營干家事,擅放指揮李瑾還原任河南逆其家屬
41、諸不法事”。王竑也反過來“奏穎貪污諸罪”,朝廷遣刑部和錦衣衛(wèi)官員前往覆核(26)。因為這次參奏,王竑被召還北京。英錄卷三四七載,天順六年十二月癸酉,“召左副都御史王竑來京”。王竑與蒙泰、衛(wèi)穎相互攻詰事,經(jīng)過調查,有了處理結果。據(jù)英錄卷三四九載,天順七年二月己巳,刑部員外郎范鏞等覆“宣城伯衛(wèi)穎、太監(jiān)蒙泰等及左副都御史王竑相訐事狀,互有虛實”。尚書陸瑜等奏:“穎、竑俱膺重寄,而挾私詆訐,甚失大體。泰等符同穎奏,亦非所宜,皆治以法?!钡⒆凇懊沐吨薄?#160; 天順七年三月,王竑從陜西調任漕運總督,兼巡撫鳳陽等地,并清理鹽課。他的西北的備邊活動就此結束。
42、60; 四、實錄重視王竑在兵部尚書上的貢獻 王竑以其非凡的才干,受到繼位伊始的憲宗的重視,從漕運總督升任兵部尚書,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據(jù)憲錄卷八載,天順八年八月辛卯,“調兵部尚書馬昂于戶部,召總督漕運左副都御史王竑為兵部尚書,巡撫宣府右副都御史李秉為左都御史”。當時六科都給事中蕭斌認為,近來邊報頻繁,“黠虜連結種落,伺隙乘機”,“典守缺人,咎患非細”,并特別指出:“切見副都御史王竑、李秉,材堪致遠,心切濟時,夙著勤勞,多歷年所,委以重任,必有可觀。今各處一方,各理一事,恐不足以盡其才,而朝廷有事,不得其用。乞將竑、
43、秉取留在京,隨宜補任。別選公正廉干官代其所掌,則緩急可濟,內外得人?!鄙袝醢考按髮W士李賢等“皆言竑、秉可大用”。憲宗說:“古之人君夢卜求賢,今縱不能,獨不能因輿論所予者而用之乎?王竑、李秉廷議皆以為可大用,朕因而用之,何必夢卜耶!竑可升兵部尚書,秉可升左都御史。其兵部尚書馬昂調戶部?!?#160; 在兵部尚書任上,王竑重視的是修飭武備和軍隊治理問題。憲錄卷一載,天順八年冬十月庚子,因“揚州人民無故驚疑,扶老攜幼,俱南奔兩日方定”的怪現(xiàn)象,引起了兵部尚書王竑的警覺,指出:“揚州人民驚疑,老稚南奔,雖日虛驚,亦非美事。且揚州密邇南京,升平日久,居安思危,而武事不
44、可不講。乞敕南京守備等官修飭武備,以防意外之虞,專官巡視以究軍政之弊?!睉椬趶闹I頌楸可袝耐醺f,參與了整軍治將的活動。他對軍官進行了監(jiān)管,對失事欺瞞的前線軍官進行了彈劾和整治。憲錄卷一五載,成化元年三月甲子,兵部尚書王竑奏:“鎮(zhèn)守四川右少監(jiān)閻禮、戶科都給事中童軒等奉敕撫剿盜賊,失機誤事,以致領軍都督何洪、指揮楊瑛等被賊殺死,兩月之余,方才告報。其余失陷蒙蔽之事,必多比扶同隱匿??频酪堰B章糾舉,法當究治。”王竑還會同總兵官太保會昌候孫繼宗、撫寧候朱永等,“慎選各營軍士,以次充補。又以選兵不若擇將,兵強將弱,勢難統(tǒng)馭,乃罷黜把總等官王璽等八十六人,而選程瑄等補缺”(27)。他還堅持減免軍匠,
45、減輕軍民負擔。憲錄卷一四載,成化元年二月己卯,內官監(jiān)請僉補舊所省香燭軍匠一百八十六人以應工役,但兵部尚書王竑言:“軍匠自宣德十年減省已經(jīng)三十年之久,何可復僉?”工部尚書白圭亦以為言。憲宗“令已之”。 王竑在兵部尚書任上,負責鎮(zhèn)壓叛亂,維護帝國的穩(wěn)定。他曾向皇帝推薦軍官,以平定強賊的造反。據(jù)憲錄卷一六載,成化元年夏四月壬辰,為了對付四川的強賊趙鐸,兵部尚書王竑請以五軍營管操襄城伯李瑾充總兵官,升遼東寧遠衛(wèi)指揮同知韓赟為署都指揮僉事,充參將,統(tǒng)率京營并陜西漢達官軍前往剿捕。憲宗同意韓斌的升命,其他的再議。王竑在兵部尚書任上,最大的成績是組織了一場針對大
46、藤峽苗瑤起義的軍事戰(zhàn)爭,并取得了勝利。事先,他要求廣東廣西官員入京時,將當?shù)氐摹吧酱U易、賊情虛實”以及“滅賊安民籌策”備陳以聞,以便將來展開軍事行為時,有所依據(jù)。據(jù)憲錄卷一一載,天順八年十一月丙辰,兵部尚書王竑言:“兩廣三司官來賀萬壽圣節(jié),各官皆熟知兩廣山川險易、賊情虛實,其間必有定見,宜令開陳滅賊安民籌策,及各舉驍勇智謀將官以聞?!庇谑牵瑥V東布政司右參議王英、按察司副使鄺彥譽等陳述了廣東地方的軍備和剿賊情況。王竑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他的計劃。成化元年正月辛未,兵部尚書王竑條上兩廣剿賊安民事宜六事,其中有“兩廣之事在此一舉。趙輔、韓雍須假以賞罰重權,使得便宜行事”,有“審度賊情輕重緩急,事輕而緩
47、,委三司官謀勇可任者,分道守御;重而急者,須躬親率兵從事,欲于廣西進兵,則先守潯州諸處要害,賊奔之地,欲于廣東攻賊,則先據(jù)賊之歸路,務俾此賊進退無路,腹背受敵”等策,軍中具體事項共二十余條,憲宗完全采納,并敕令趙輔等施行。在這次征討大藤峽的作戰(zhàn)中,王竑慧眼識才,任用韓雍,保證了戰(zhàn)斗的勝利?!俺苫?,兩廣寇大作,命將征討,而總理難其人。兵部尚書王竑請曰:非韓雍不可。遂改左僉都御史,贊理軍務。師進至全州,擒其苗酋,嚴刑示眾。次桂林,數(shù)其失機指揮,罪而斬之。軍威大振,乃分兵為二十五哨,直抵大藤峽,平賊?!?28) 既然王竑已成國家領導人,因此便在一些重要
48、場合出現(xiàn),而為實錄所記載。據(jù)憲錄卷八載,天順八年八月辛丑,“命兵部尚書王竑、都察院左都御史李秉經(jīng)筵侍班”。又憲錄卷一四載,成化元年二月甲午,憲宗祭先農(nóng)神和躬耕耤田時,作為兵部尚書的王竑“行九推禮”。憲錄卷一五載,成化元年三月丁巳,憲宗視察國子監(jiān)時,兵部尚書王竑也與眾官一起“分獻四配十哲兩廡”。 五、實錄對王竑辭職后起復的反復記載 然而,王竑因其舉薦的清理武選貼黃的人選遭到否決,便心生退意,引起憲宗的不滿,導致其政治生涯的結束。據(jù)憲錄卷一六載,成化元年四月庚寅,兵部尚書王竑等言:“清理武選貼黃,例用本部并
49、都察院堂上官各一員提督,今會官舉翰林院修撰岳正堪任侍郎,禮科都給事中張寧堪任都御史,請旨簡用?!眱扰骸皶偻婆e,多狥私情,不從公道。止令侍郎王復不妨部事,同都御史林聰清黃。自今內外缺官,不必會保。岳正、張寧升外任。”由于推薦岳正和張寧遭到挫敗,王竑決心稱病辭職。據(jù)憲錄卷一八載,成化元年六月戊子,“兵部尚書王竑以病乞免”。但憲宗初“不允,命醫(yī)療之”。但王竑去意已定,不斷上疏求退。憲錄卷一九載,成化元年七月戊辰,“兵部尚書王竑懇乞休致,不許”。此前,“竑以疾辭,命醫(yī)日往視之。至是復以請”,并情詞迫切地自白道:“臣自誓守正不阿,盡心報國,既荷先帝再造之恩,揮群謗而復用。又蒙皇上乾剛之斷,納黨言以特
50、升,未效涓埃,苦嬰舊疾,心雖圖報,力已衰疲?!睉椬谠俅巍拔苛糁?。然而,王竑仍然堅辭不干。憲錄卷二一載,成化元年九月己未,“兵部尚書王竑以久病不痊,三上章乞放免”。這次,憲宗終于松了口:“竑既久病不痊,屢陳情,懇準其還家調攝。病愈復起用?!逼鋵?,王竑“病本未甚,以前薦岳正、張寧為時所沮,遂堅意求去。士論惜之”。憲宗開始對王竑鬧情緒和固執(zhí)心生介蒂。 此后,不斷有士大夫要求起復王竑這位帝國干臣。成化二年十一月,刑部員外郎彭韶奏:“僉都御史張岐憸邪奔競,不可用,請罷之,而召用王竑、李秉、葉盛?!钡珣椬趨s將彭韶逮送錦衣衛(wèi)獄鞫問。不久,給事中毛弘等為彭韶求請
51、,憲宗不聽(29)。三年二月,吏部奏:“十三道監(jiān)察御史吳遠等言:兵部尚書王竑練達邊務,緩急可用。今家居養(yǎng)病,宜速起之,以慰群望。事下臣等議,今正用人之際,宜從所言。”內批:“王竑不體朝廷升用之意,推病避難。既去,如何再用?就令致仕。”(30)這次不僅未能起復王竑,還引起了憲宗的反感。本來王竑只是“居家調攝,病愈復起用”的,此時憲宗干脆令其致仕。憲宗對王竑怨意難消。當有人建議“錄用已故及致仕大臣子孫”時,吏部奏上“操行端謹者八人”其中就有王竑,但憲宗就是不錄王竑之子,“王竑以養(yǎng)病忤旨,故恩止于(沈)翼”(31)。直到成化九年四月癸未,“致仕兵部尚書王竑子純”才“循禮部奏,行例考試,為國子監(jiān)生”(
52、32)。 雖然王竑不為憲宗所喜,但仍不斷有人因為他的才干而提請起復。據(jù)憲錄卷五二載,成化四年三月戊辰,巡按陜西監(jiān)察御史胡深言:“致仕兵部尚書王竑歷事累朝,始終一節(jié)。比因末疾,懇乞休致。如竑者,進則盡忠于國,退則守分于家。今疾已平,復乞起用,以見圣明圖任舊人之意?!睉椬谥皇恰懊舨恐?。辛未日,監(jiān)察御史謝文祥等劾南京參贊軍務兵部尚書李賓猥以庸材,難居重任,“乞賜罷黜,召致仕兵部尚書王竑代之”。但是憲宗卻以“竑累章乞休”為意,不許。 每當邊關危急時,臣僚們總是想到王竑能夠力挽狂瀾。成化四年九月甲戌,吏科左
53、給事中程萬里,因為陜西重鎮(zhèn)之地,而蒙古裔滿四等于內據(jù)險嘯聚,虜酋毛里孩在外虎視眈眈,特別提出要在京選大臣二員前往當?shù)劓?zhèn)守和處理。于是,兵部和廷臣集議,“請敕寧夏等處守臣撫恤各處土達,或起陜西致仕兵部尚書王竑,就彼巡邊,密切防范”。憲宗只讓當?shù)匮矒峁偬幚恚黄饛屯醺f(33)。成化八年九月辛亥,巡按陜西監(jiān)察御史王哲要求起復王竑。據(jù)憲錄卷一八載,王哲稱,虜寇久據(jù)河套,出沒無時,不斷攻入鞏昌等府會寧等縣境內,殺掠人畜,甚至南至通渭、秦安等縣,西至金縣等境,殺虜尤多。不可缺人防守,因此提議“致仕吏部尚書李秉、兵部尚書王竑俱年力未衰,識達軍事,屢立邊功”,在西路“令一副將,或起竑,或起秉專理”,以便防守
54、。事下兵部,但兵部官員早已知悉皇帝的心思,指出“其欲起李秉、王竑分理軍務,緣近已會議”,“恐將權復分,難以別議”。憲宗批答道:“既有會議事理,仍敕(趙)輔等用心調度軍馬殺賊?!迸懦饬似饛屯醺f的可能。此外,都給事中王詔,也曾“奏起請致仕尚書王竑、李秉”(34)。但直到成化二十年九月,仍有都察院經(jīng)歷李晟提到王竑在整頓邊事上的威名,他說:“方今攘夷有大勢,有先務。大勢在固外藩,先務在用舊臣?!敝赋觯骸八^用舊臣者,蓋邊事非老成之人莫可任之。今山后有尚書余子俊,遼東有都御史馬文,升獨延綏西至甘涼無一重臣鎮(zhèn)撫其地。臣聞前吏部尚書李秉、兵部尚書王竑、僉都御史高明、除名威寧伯王越,才力可用,威名素著。”(3
55、5)反映出當時的士大夫對王竑等人的信任。士大夫們還借天變請求起復王竑。據(jù)憲錄卷一載,成化八年春正月乙巳,刑科給事中趙艮上言二事:“其一曰宥罪愆以消天變”,“其二曰收眾望以備任使”。特別指出:“近敕吏部召用舊臣,如前吏部尚書李秉、兵部尚書王竑,履歷既深,聞望素著。今雖休致,尚堪倚任,亦乞召用以從眾望?!弊嗌希霸t姑已之”。 孝宗即位后,王竑起復之路仍然遙遙無期。據(jù)明孝宗實錄卷七載,成化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巳,巡按直隸監(jiān)察御史湯鼐上疏勸初即大位的孝宗“慎選端方有氣節(jié)、學識,能輕富貴之人,如致仕尚書王竑”等人,量其才德,擢任內閣、吏部、都察院,以激厲天下氣節(jié)
56、,培植國家元氣”。但孝宗則稱“官員賢否進退,公論已定”,不理會起復王竑等人的建議。是月甲子,巡按直隸御史姜洪上疏要求“辨邪正”,指出“致仕尚書王恕、王竑、李秉俱才德高茂,志節(jié)忠貞”,請禮部召用,“信任勿疑,庶文武得人,政事修舉”。但孝宗卻敷衍道:“所言多已施行,其干系朝廷大臣者,自有處置?!焙胫卧晡逶?,南京吏部主事夏崇文又提出:“致仕兵部尚書王竑,才望老成,尚堪大用,乞召置左右,勿勞以事,專資其謀議之益?!毙⒆趨s說:“王竑前所行事皇祖、皇考已屢有旨令致仕去。況年今加老,其已之?!?36) 就在眾人不斷的舉薦中,王竑終于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明孝宗實錄
57、卷二一以附傳的形式,記錄了這位能吏的一生行跡: 弘治元年十二月壬辰,致仕兵部尚書王竑卒。竑,字公度,陜西河州衛(wèi)人。正統(tǒng)四年進士,授戶科給事中。十四年,英宗北狩,景皇帝以郕王監(jiān)國,廷臣伏闕劾王振錦衣衛(wèi)指揮馬順,叱眾令起。竑奮臂摔順,發(fā)嚙其肉,百官爭捶順死,由是正氣直聲震于天下。已而北虜犯順,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督軍守居庸等關。事平,巡撫淮陽兼總督漕運,官軍畏服。久之,升右副都御史。天順元年,英宗復辟,石亨、張軏論其擊順事,罷為民。四年,復起,仍原職,征平?jīng)龅忍幪斂堋F吣?,復督漕運。八年,憲宗登極,用科道論薦,升兵部尚書。既至,知無不言。時兩廣出師,上
58、剿賊安民事宜,多見采納。薦韓雍為都御史,總督軍務。雍方補外,眾議不協(xié),竑力爭曰:“此事非雍不可?!焙蠊顺晒ΑK]修撰岳正、給事中張寧清黃不聽,遂移疾。憲宗不許,命醫(yī)往視,章三上乃許。病痊,復起,不數(shù)月而去,尋致仕。后科道累章論薦,竟不起。至是卒,年七十五。賜葬祭如例。 竑剛毅明斷,臨事勇于必為,未嘗擇利害為趨舍,故累見沮抑,而人惟恐其不用,然用之,不合即去。其守正不阿,夷險一節(jié),一時論大臣如竑者,蓋無幾矣(37)。 孝宗堅持自其祖父英宗、父親憲宗以來的錯誤判斷,對王竑未給予應有的生榮死哀,不予賜謚。直到
59、正德十年七月乙巳,給事中毛憲奏稱尚書王竑、都御史韓雍等人“勛業(yè)、節(jié)義、文學俱可錄,乞賜謚立祠”時,武宗才令有司為王竑等人“予謚”(38)。王竑被賜謚為“莊毅”(39)。直到萬歷二十九年(1601)十一月,實錄還提到了王竑。當時,戶部覆巡漕御史張眷志在所條陳的“重久任以專責成”中,提到“景泰二年,命都御史王竑總督漕運,兼巡撫鳳陽等處”。以此作為“命總漕都御史務要久任”的例子(40)。這是實錄最后一次提到王竑,為王竑去世113年之后。 結語 王竑的仕途與大明帝國正統(tǒng)、景泰、天順和成化的歷史相伴而行,甚至是當
60、時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歷史見證,其個人歷史直接構成了明朝國史的部分內容。王竑作為明代中期的一位才干突出的大臣,在土木之變中嶄露頭角,表現(xiàn)出政治勇氣和膽識,在總督漕鹽兼巡地方時展現(xiàn)不凡的經(jīng)濟才華,在陜西參贊軍務時顯露出卓越的軍事才能,在兵部尚書上,整頓軍隊,升黜將領,平定大藤峽之亂,表現(xiàn)出朝廷軍事領導人的大局觀和戰(zhàn)略才干,但因為舉薦的官員被否定,便心生退意,托病辭職,退出了政治舞臺,既是他本人的損失,也是大明王朝的損失。為了應對內憂外患的局勢,大批有識之士不斷而執(zhí)著地提請起復王竑,但都被憲宗和孝宗所否決,反映出王竑的真才實和憲孝二帝的小肚雞腸。明實錄作為明朝的編年國史,以時間為線索,鮮明地記載和反映
61、了王竑在每一個階段的成就。書中對王竑的肯定和惋惜,反映了憲宗時修纂英宗實錄、孝宗時參與修纂憲宗實錄和武宗時與修孝宗實錄的史臣們對他的正面認識和評價,是對當時士大夫們共識的承載和記錄。與清修明史對王竑的記載僅有8 850余字相比,明代的國史明實錄對王竑的歷史記載多達25 000字,信息量之大為明史望塵莫及。明實錄對王竑個人歷史的書寫既與實錄的帝王屬性密切相關,又與史官們的偏愛和選擇有關。王竑在以記載帝王為主旨的實錄中獲得較多篇幅的記錄,與帝王對他的寵信和厭棄有關;同時也與明朝士大夫和實錄修纂者對王弦的認識有關。而這又與王竑個人在景泰、天順、成化、弘治間的歷史功績密不可分。這說明,歷史的書寫雖然與書寫者的價值取向緊密相關,但也或多或少受制于客觀的歷史事實。 注釋: 以上關于紀傳體和編年體特點描述的征引文字,來自劉知幾史通·二體。 明英宗實錄卷一八一,正統(tǒng)十四年八月庚午。 明英宗實錄卷二五,廢帝郕戾王附錄第二十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三農(nóng)產(chǎn)品品質管理方案
- 數(shù)據(jù)挖掘技術在業(yè)務智能化中的應用作業(yè)指導書
- 2025年青海貨運從業(yè)資格證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大全解析
- 2025年河北貨運從業(yè)資格證考試題技巧
- 2025年保山a2貨運從業(yè)資格證模擬考試
- 2025年遼寧貨運從業(yè)資格證考試資料
- 2025年伊春c1貨運上崗證模擬考試
- 2024年高中語文第四單元第13課宇宙的邊疆課時優(yōu)案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粵教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2.1.2《政府社會治理的主要職責》聽課評課記錄
- 初中班主任教師工作計劃
- Unit 3 We should obey the rules.Lesson 13(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人教精通版英語五年級下冊
- 2024年平面設計師技能及理論知識考試題庫(附含答案)
- 相互批評意見500條【5篇】
- 腫瘤科醫(yī)生年度工作總結報告
- 醫(yī)院課件:《食源性疾病知識培訓》
- 華為人才發(fā)展與運營管理
- 2024年廣州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沖刺題(帶答案解析)
- 九三學社申請入社人員簡歷表
-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小數(shù)除法豎式計算練習200題及答案
-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同步教案 (表格式全冊)
- 網(wǎng)絡機房日常巡檢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