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中行使解除權的法律問題(doc 3頁)_第1頁
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中行使解除權的法律問題(doc 3頁)_第2頁
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中行使解除權的法律問題(doc 3頁)_第3頁
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中行使解除權的法律問題(doc 3頁)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 / 4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國際貨物買賣行為已明顯占據著當今國際貿易領域的重要地位。為了解決交易過程中出現的法律糾紛,世界各國往往以國內法或加入國際條約的形式來保障貨物買賣的順利進行。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條約是由聯(lián)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起草的,它所確立的法律原則被廣泛接受,其中對違約行為的補救措施的法律規(guī)定也是引起廣泛關注的。筆者作為律師,從數個案例中體會到,在違約補救行為中,如何正確行使合同解除權是在實踐中會引起許多思考的難點問題。一、 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條約(以下簡稱條約)中“解除合同”這一概念的主要內容及特點(一)條約的英文條款中并未明確使用“解除合同”這一術語,而是使用

2、了“宣告合同無效”(Declare the contract avoided),它用列舉的形式表明了“宣告合同無效”的幾種情形及其后果。其基本內容是:“宣告合同無效”必須以向另一方當事人發(fā)出通知才生效(第26條);“宣告合同無效”是買方或賣方可單方行使的權利(第49條,第64條);“宣告合同無效”僅限于合同一方根本違約或違約方在寬限期內仍未履行合同義務或聲明將不在寬限期內履行合同義務(第49條,第64條);4,“宣告合同無效”解除了各方合同義務。(第81條)(二)從以上“宣告合同無效”的內容可看出,它和我國合同法中的“解除合同”的性質是基本相同的。我國合同法第94條,95條,96條規(guī)定的“解除

3、合同”的基本內容是:“解除合同”必須通知對方(第96條);“解除合同”是當事人一方可行使的權利(第94條);“解除合同”適用于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第94條);“解除合同”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第97條)(三)條約中“宣告合同無效”和我國合同法中“解除合同”的性質和特點是基本相同的。首先,都是一種形成權,即僅憑一方當事人依法定事由作出的意思表示即可使現成的法律關系消滅的權利,其行使無須征得對方當事人的同意。1 另外,只要具備法律規(guī)定的條件,一方即有權通知另一方解除合同,而無須征得另一方同意或與另一方磋商。其次,合同解除是對違約方的一種懲罰,所以,也成為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

4、的一種方式。2 最后,一方行使解除合同權必須以向另一方發(fā)出解除通知為前提。二,實踐中按照條約行使合同解除權的一些難以操作的法律問題(一)有關寬限期與根本違約關系的兩個難點1, 實踐中,若賣方遲延交貨,買方是否絕對享有決定寬限期的權利,它影響到是否以根本違約為由宣告解除合同。條約第47條第一款規(guī)定,如果賣方不按合同規(guī)定的時間履行其義務,買方可以規(guī)定一段合理的額外時間,讓賣方履行其義務。條約第49條也規(guī)定,買方可以不給賣方規(guī)定額外的合理時間,就可以立即宣告解除合同。從這條規(guī)定的表面意思看來,似乎買方當然享有決定是否給賣方寬限期的權利。但在實踐中,若買方動輒行使此項權利,就難以體現買賣合同的公平合理

5、性。例如,如果買方所需要的是時令性很強的商品,賣方一旦違約,將使買方失去日后脫手商品的絕好時機,那么買方認為賣方的遲延行為已組成根本違約而宣告解除合同則是維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懲罰了違約方。但是,如果雙方買賣的是普通的,價格相對穩(wěn)定的商品,其實賣方的遲延交貨并未組成根本違約,如果買方不給賣方寬限期,卻以根本違約為由予以解除合同,這對賣方來說似乎太不公平。事實上,也有買方因為找到了出價更低的賣方而以根本違約為由而惡意解除合同的例子,而當時法官或仲裁庭不可能明察秋毫。因此,我認為,由于條約并未在給予寬限期的問題上有進一步的規(guī)定,所以很難確定該權利是否被恰當行使。2, 另外,即使買方給予了賣方

6、一段寬限期,但對于其時間長短,條約僅以“合理”為限。 那么怎樣才算“合理”?在具體案例中,往往買賣雙方各有說法,令人很難作出決斷。所以說,盡管條約有關寬限期的規(guī)定是考慮到了國際貨物買賣行為的復雜性和公平性,但在實踐中,如何行使才是真正體現條約精神,較難把握尺度。(二)條約第49條規(guī)定,如賣方違約,則買方可解除合同。實踐中,如何判斷“根本違約” ,標準是什么?條約第25條對“根本違約”下的定義是,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的結果,如使另一方當事人蒙受損害,以至于實際剝奪了他根據合同規(guī)定有權期待得到的東西,即為根本違約,除非違反合同一方并不預知而且一個同等資格、通情達理的人處于相同情況下也沒有理由預知會發(fā)

7、生這種結果??磥項l約對根本違反合同所采取的衡量標準是,看違反合同的后果是否使對方蒙受重大損害,即違約后果的嚴重程度。3 盡管該條規(guī)定是聯(lián)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吸收各國法律規(guī)定,并調和了兩大法系關于同一問題的不同處理辦法,4 但在實踐中以下兩點很難把握:1,既然損害的嚴重程度為“剝奪了他根據合同規(guī)定有權期待得到的東西”,那么究竟怎樣的違約行為才足以造成此后果?守約方如認定“根本違約”是否確實?這完全需要具體案件具體分析,因為同樣的違約行為在不同情況下會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害結果,這影響到是否組成根本違約。例如,賣方交貨時單據不符,交貨地點或商品規(guī)格不符,逾期交貨這些行為,看起來較為普遍,但是單據的性質

8、或作用,不符點的多少,逾期交貨的動機是什么,這些因素在不同案件中會帶給守約方程度不同的損害。如果守約方認為某些行為已組成根本違約,會闡述自己的理由,法官或仲裁庭在根據其主張判定這些違約行為是否足以剝奪了守約方“有權期待得到的東西”,往往較難定論 。2, “同等資格、通情達理”的人員標準無明確規(guī)定。“同等資格”是否指在該業(yè)務領域資歷經驗相當的人?“通情達理”是否指在商業(yè)信譽、從業(yè)道德方面表現俱佳的當事方?在確定以上概念時,務必需要考察當事方長期的經營表現、習慣做法才能作出判斷,并且每個案件所涉合同的具體意義也要予以考慮,這些因素都會帶來判斷上的難度,從而影響到守約方宣告合同無效的權利。所以我認為

9、,在判定“根本違約”時,除了客觀違約行為,更要充分考慮違約方的主觀動機,這是法律維護公平誠信的交易所必須的。轉(三)違約方不交貨時,守約方能否在解除合同后向其索賠合同利益之外預期的利潤?根據條約第74條之規(guī)定,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應負的損害賠償額,應與另一方當事人因他違反合同而遭受的包括利潤在內的損失額相等。可見,損害賠償的范圍應當包括實際損失和利潤損失兩個方面。實際損失較好理解,即守約方已經支出的各項費用及合同如能履行應獲得的合同利益。但是利潤損失在實踐中較難計算,它是否包括預期的利潤?即守約方已事先計劃好的獲取合同標的后再將標的物轉手而獲取的利潤。而條約第74條又同時規(guī)定,“這種損害賠償不得

10、超過違反合同一方在訂立合同時,依照他當時已知道或理應知道的事實和情況,對違反合同預料到或理應預料到的可能損失” 。那么,預期利潤究竟是否是違約方“預料到”或“理應預料到”的損失?這里就要從主、客觀兩方面來加以判斷,主觀上講,指違約方在訂立合同時就應當知道,若其違約會給對方造成的后果;客觀上講,依附違約方公司的性質,與守約方的合作期限長短,自己對守約方貿易習慣的了解,違約方是否應當預見到其違約行為會產生的后果。舉例來說,合同雙方都是貿易公司,出口方完全知道,進口方進口貨物的目的就是為了轉手賣給下家以獲取利潤,出口方不可能認為進口方是雙方合同項下貨物的最終用戶。因此,若出口商違約給進口商造成利潤損

11、失,出口商在簽訂合同時是完全應該預料到的,所以就應當予以賠償。但同樣的案例,筆者在實踐中就看到截然相反的裁決結果,一例是進口方某省物資貿易公司與出口方澳門制衣公司的熱軋卷板合同糾紛,由于澳門制衣公司沒有交貨,造成了進口方與第三方公司之間的合同無法履行,后來進口方以本合同與第三方公司簽訂的購銷合同中的貨物差價作為其利潤損失要求賠償,得到了仲裁庭的支持。5 但是,我在兩年前代理的一起案件中,最高人民法院駁回了進口方要求索賠預期合同利潤的訴訟請求,盡管兩起案件中進口方與第三家公司間的合同都是確實存在的。所以,我認為,在實踐中,索賠預期利潤究竟能否得到支持,是完全支持還是予以部分考慮,這很難確定一個明

12、顯的尺度,在發(fā)生糾紛提起仲裁或訴訟時,無法預計。另外,如果決定予以考慮的話,這部分預期利潤該如何計算,方法也有不同。第一種方法是以差價確定損害賠償的范圍。以上案例中采用的就是這種方法。該方法既可以適用于賣方違約情況,也可以適用于買方違約的情況。前者是買方在解除合同后的一個合理時間內以合理方式購買替代貨物,后者是在解除合同后的一個合理時間內以合理方式將貨物轉賣。同樣,“差價”也就包括了買方購買替代物或者賣方轉賣貨物的交易價格與原合同價格之間的差額。第二種方法是以時價確定損害賠償的范圍。所謂時價是指在一定地點一定時間的某種貨物的市場價格。這里的時間標準有兩個,即在接受貨物之前解除合同,則適用解除時

13、的時價;在接受貨物之后解除合同,則適用接受貨物時的時價。這里的地點標準是依據原應交貨的地點。如果該地點沒有時價,則指另一合理替代地點的價格,但需要適當考慮貨物運費的差額。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這種方法需要大量的調查工作,故較少被采納。我個人認為這種方法是有其合理性的。(四)買方宣告解除合同后,另行購買替代物的條件購買替代物是賣方不交貨時,買方所特有的補救措施。這一權利已受到各國法律及國際條約的肯定。但在實際案例中,怎樣行使這項權利才是符合條約精神的,一般有以下兩個標準。一是在時間上,買方必須在解除合同后一段合理時間內行使,二是在方式上,買方購買替代物的價格、地點、渠道等都是適當的,如價格需與原貨

14、物相當,渠道正規(guī),否則,就不是購買替代物,成為購買新貨物了。但在按以上兩個標準裁決時,也碰到問題。如買方在賣方無力履約,時間緊急時為了按照條約第75條之規(guī)定減少損失已經購買了替代物,之后才宣告解除合同,而賣方認為買方應當先要有一個宣告解除合同的過程才有權購買替代物。對于賣方的抗辯,仲裁庭或法官也不能予以完全支持,而要看買方是否已舉出足夠證據證明自己購買替代物的合理性與緊迫性,實踐中,在這一點的判斷上也很為棘手。三,小結從以上的論述可以看出,盡管條約已經對行使合同解除權作了詳盡的規(guī)定,但是在實踐中遇到具體案例時,還是存在以上一些令法官、仲裁員較難操作的情形,筆者作為律師,深有感觸。從這些難點的研究分析中,我們可以逐步了解國際貨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