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本科畢業(yè)論文—淺析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_第1頁
金融本科畢業(yè)論文—淺析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_第2頁
金融本科畢業(yè)論文—淺析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_第3頁
金融本科畢業(yè)論文—淺析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_第4頁
金融本科畢業(yè)論文—淺析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金融本科畢業(yè)論文淺析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論文摘要】匯率制度是金融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內金融向國際金融延伸的路徑,匯率制度的正確選擇對于任何國家都非常重要,不同的國家應該根據(jù)自己的國情在不同時期適時調整其選擇的匯率制度。改革開放以來,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多次變化,匯率也隨之波動。新匯率制度改革之后,人民幣匯率緩慢升值,波動幅度逐漸加大,并呈現(xiàn)有貶有升、彈性逐漸增強的特點。但是,現(xiàn)行人民幣匯率制度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從國內、國際兩個方面分析人民匯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從完善人民幣匯率的決定基礎、將匯率制度改革與經濟結構調整結合起來等角度,對推進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提出對策建議。論文關鍵詞:人民幣

2、匯率制度,改革,策略作為一國政府針對外匯交易而建立的一系列規(guī)則、慣例和組織安排,匯率制度對平衡一國內外經濟具有重要的意義。人民匯率從1949年公布到現(xiàn)在,其制度經歷了由計劃到市場、由封閉到開放、由僵化到靈活的調整過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為適應對外開放和經濟全球化的要求,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不斷深化。1994年我國成功地進行了匯率制度改革,為我國經濟穩(wěn)定快速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經濟形勢都在發(fā)生著劇烈而深刻的變化,人民幣匯率制度與整個宏觀經濟形勢的不匹配問題逐步凸現(xiàn)。2005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宣布放棄單一釘住美元的匯率政策,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

3、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jié)、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次匯率制度調整,是我國貨幣當局變被動為主動,由相對固定向更加靈活的匯率制度轉變所邁出的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通過回顧人民幣匯率制度在各階段的變革過程,我們得以總結經驗和獲得啟示;通過總結各個階段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特點和經驗啟示,我們得以對當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及下一步改革的進程和方向有更客觀清晰的認識。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取決于中國國內金融市場的發(fā)育程度,尤其是利率市場化和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改革進程。在國際國內形勢的影響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市場化之路仍然漫長。2、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回顧2.1政府調控為主的匯率制度改革1978年起,我國實行對

4、內搞活、對外開放的政策,國際經濟、金融合作不斷擴大,利用外資,建立合資企業(yè),設立經濟特區(qū),開放沿海城市和沿海地帶,全國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人和對外開放政策的貫徹實施,原有的人民幣固定匯率體制的弊端不斷顯現(xiàn)出來,越來越不利于加快國內經濟發(fā)展和促進對外經貿活動的開展。為了適應經濟發(fā)展和對外貿易的需要,發(fā)揮人民幣匯率經濟杠桿的調節(jié)作用,逐步實現(xiàn)人民幣匯率形成的市場化,人民幣匯率體制亟待進行新的改革。根據(jù)我國的基本國情和政策目標,我國政府從1978年改革開放至1993年,進行了一系列外匯體制改革。這一時期的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總的來說,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1981一

5、1984年期間的官方牌價和外匯調節(jié)價并存的雙重匯率制階段,19851993年期間的有限靈活的浮動匯率制度階段。經過這這一時期的改革,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外匯制度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在這一時期,我國實行指令性計劃和雙重匯率制度,全國統(tǒng)一的外匯調劑市場也未形成,外匯調劑機制仍不健全,在較大程度上對外匯收支實施計劃控制和審批,這樣導致市場調節(jié)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宏觀調控力量不足、微觀主體活力較弱。2.2市場調節(jié)為主的匯率制度改革2.2.11994-2004年階段。自1994年年開始,我國外匯管理體制和匯率形成機制進行了重大改革,這次改革被IMF譽為“戰(zhàn)略性決策”。通過改革,把實行了近十

6、年的人民幣雙重匯率向單一匯率過渡,實現(xiàn)了人民幣匯率的并軌。此次改革的內容有主要包括:實現(xiàn)匯率并軌;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取消用匯的指令性計劃和審批制度,允許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下有條件可兌換;建立全國聯(lián)網(wǎng)的統(tǒng)一的銀行外匯市場;取消任何形式的境內外幣私人結算,禁止外幣流通和指定金融機構以外的外匯買賣;停止發(fā)行外匯券。已發(fā)行流通的外匯券,可以繼續(xù)使用,逐步兌回。此外,在這次改革中,將外匯收支的指令性計劃予以取消,國家主要采用經濟和法律手段調控國際收支,對資本項目外匯收支繼續(xù)實行計劃管理和審批等。新的匯率制度,形成了新人民幣匯率生成和運行機制新的特點:匯率的形成以外匯市場的供求狀況為基礎:統(tǒng)一的匯率、浮動的

7、匯率和有管理的匯率。實行匯率并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幣匯率制度上最重大的一項改革措施,對我國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對外經濟發(fā)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此后的1994年到2004年的十年間,中國經濟金融制度市場化改革漸進推進,尤其是外匯制度的市場化改革。經過10年的變遷,人民幣匯率制度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從計劃與市場共同配置外匯資源,轉變?yōu)檎暧^調控下市場對外匯資源配置發(fā)揮基礎性作用;從官方定價和市場調劑價并存的雙重匯率制,轉變?yōu)橐允袌龉┣鬄榛A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從分散的外匯調劑市場,發(fā)展成為全國統(tǒng)一的銀行間外匯市場;從人民幣完全不可兌換,逐步過渡為人民幣在經常項目

8、下完全可兌換、資本項目下部分可兌換。但與建立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相比,這一時期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還不盡科學、合理,匯率杠桿對社會經濟的調節(jié)作用也顯得不夠靈敏。2.2.22005年至今。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fā)布關于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公告宣布:人民幣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jié)、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改盯住美元為盯住貨幣籃子,由此可見,保持匯率基本穩(wěn)定仍是當時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根本特征。這次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是1994年我國匯率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是我國市場經濟運行的內在要求。這次匯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匯率調控方式

9、的改革: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jié)、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中間價的確定和日浮動區(qū)間的變化:中國人民銀行以當日外匯市場上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格。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上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仍在人民銀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03的幅度內浮動,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的交易價,在人民銀行公布的該貨幣交易中間價3的幅度內浮動;起始匯率的調整:2005年7月21日19時,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作為次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上外匯指定銀行之間交易的中間價,外匯指定銀行可自此時起調整對客戶的掛牌匯價。繼2005年7月21日匯改,我國又陸續(xù)推出了一系列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