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集郵入門方法(共3頁)_第1頁
新手集郵入門方法(共3頁)_第2頁
新手集郵入門方法(共3頁)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怎樣收集郵票收集郵票是集郵的第一項內容,只有收集到一定數量的郵票,才能談到分類、整理、欣賞、研究。因此,每個集郵愛好者首先要做好收集工作。收集郵票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目前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經濟條件好了,可以到集郵門市部預訂、購買,也可以用自己的多余票和別人交換。一些早期郵票,集郵門市部可能沒有,可以通過向一些有信譽的郵票社或集郵信托門市部函購或直接購買,這些郵票社多在集郵報刊上刊登廣告,只要留意都可以購到自己需要的集郵票品。積攢信銷票的愛好者,可以通過別人給你的來信收集,也可以向別人索要,但干萬注意不要未經收信人同意,將人家信上的郵票私揭下來據為已有,這是不道德的行為。如果為了揭取郵票,

2、毀掉人家的信件,這將是違法行為。收集哪些郵票要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經濟條件決定。一般地說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傳統(tǒng)集郵方法,即按照郵票發(fā)行順序的收集,開始不要貪多求全,先從本國本年郵票收集,再逐步向前和向國外推移,先易后難,逐步擴大?,F在世界各國和地區(qū)都發(fā)行郵票100多年,如果想完全收集到是不太可能的事,尤其各國都有自己的珍貴郵品,存世極少,有的是孤品,價值連城,所以集郵貪大求全是不現實的,另一種是專題集郵,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某種或某些種郵票作為自己的收集對象,如人物、動物、花卉、植物、交通、體育、名畫、建筑、名勝古跡等專題收集和研究。怎樣保護郵票保護好收集到的郵票是每個集郵者的共同心愿。現將有關保護

3、郵票的常識介紹如下:1郵票不宜用手直接揀取,尤其是手上有汗?jié)n時,容易使郵票受潮變質。練取郵票最好用清潔平滑的鑷子,要夾邊沿,注意不要損壞齒孔。2從信封上揭取信銷票時,應用水浸透輕輕揭取,切忌用熱水浸泡或硬性撕扯。如背面有殘膠,漿糊應洗涮干兆,洗凈后用吸水紙吸干水份,平貼在玻璃上或夾入書本中。3郵冊應存放于干燥地方,經常通風,在南方梅雨季節(jié)應特別注意郵冊不要受潮,必要時可使用干燥劑或在郵票背膠上輕輕擦一層薄而勻的滑石粉。4郵票、郵冊都不要在陽光下曝曬,郵票容易褪色,郵冊易發(fā)生彎曲。5郵冊應盡量選用帶有護郵夾或護郵袋的插票冊,保持郵票清潔平整。郵票怎樣組織專題郵集專題郵集是利用郵票的圖案和發(fā)行目的

4、來反映社會某一主題內容的郵集;組織專題郵集應做好文字編排和郵品編排兩項工作。1文字編排。郵集組織者首先要按確定的專題擬定一個郵集創(chuàng)作提綱。按照國際郵展規(guī)則要求,郵集開頭的貼片為序言,文字約占一半,另一半安排裝飾性郵品。第二頁列出郵集目錄,章節(jié)劃分。郵集其他貼片上的文字編排,要求簡明扼要,大小標題要能吸引人。郵品本身能說明的問題,不必再用文字說明。能用符號、箭頭、示意圖代替的也不必用文字。所用文字以正楷為好。2郵品編排。一部郵集最好既有郵票,又有封、片、戳、簡等郵品,但大型郵品的貼片不宜過多。郵品編排時應注意版面的美觀、大方。整個郵集要保持各個章節(jié)之間的有機聯系,專題郵票應前后響應;上下貫通,突出重點,體現專題。重點章節(jié)份量要大些,同一種郵品一般只能使用一次。郵票插入護郵袋內留出寬細一致的邊沿,剪去多余部分。編排時還應注意對品相的要求,品相差的郵品盡量少用。珍稀郵品要放在貼片或展框的的顯著位置,并加以說明。集郵票品的字母代號表示什么集郵品上字母代號表示某種票品,具體如下:j:紀念郵票T:特種郵票M:小型張或小全張SB:小本票JP:紀念郵資明信片HP:賀年明信片YP:風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