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初二物理期末復習:實驗專題_第1頁
蘇教版初二物理期末復習:實驗專題_第2頁
蘇教版初二物理期末復習:實驗專題_第3頁
蘇教版初二物理期末復習:實驗專題_第4頁
蘇教版初二物理期末復習:實驗專題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7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初二物理復習:實驗專題姓名:1.小華同學在探究“彈簧長度與外力的變化關系”時,她利用如 圖A所示的實驗裝置來做實驗,并記錄了相應的數(shù)據(jù),如表:鉤碼總重/N00.51.01.52.02.53.03.54.0指針位直/cm2.53.03.54.04.55.05.55.85.8彈黃伸長/cm00.51.01.52.02.53.03.33.3(1)在右圖中作出彈簧伸長與鉤碼對彈簧拉力的關系圖;(2)小華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在拉力不大于 N 的情況下,彈簧的 跟鉤碼的拉力成正比;如果用這根彈簧做成彈簧測力計,那么彈簧測力計的測量范圍是N o(3)小華認為實驗中可以用彈簧測力計代替鉤碼.他的做法 是:用彈簧

2、測力計掛鉤勾住彈簧下端向下拉來改變力的大小,力的數(shù)值由彈簧測力計讀 出.你認為用彈簧測力計好,還是用鉤碼更好一些?答:, .(4)小華同學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所作的“彈簧長度與外力的變化關系”圖象,應該是下面圖(填序號)所示的圖象.(5)另一組同學在 探究彈簧伸長和外力的關系”實驗中,將彈簧水平放置測出其自然長度,然后豎直懸掛讓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施加豎直向下的力 F,實驗是在彈簧彈性限 度內進行的.測得 外力F與彈簧的伸長量x的關系如圖E所示.由圖可知,圖線不過原 點的原因是由于.2.如圖所示是 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1)實驗過程中,必須用彈簧測力計拉著物塊 A,沿著水平方向做

3、 運動,此時,彈簧測力 計的拉力F與物塊A所受到的滑動摩 擦力之間的關系 是:大 小,方向.(2)分析圖甲、乙可知,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 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3)分析圖甲、丙,發(fā)現(xiàn) Fi<F3,可以得出結論: 。(4)如果甲圖中物體運動的速度大小為 vi,乙圖中物體運動的速度大小為 V2,實驗過程中,關于V1和V2的大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選填字母)A、V1 一定大于V2B、V1 一定小于V2G V1 一定等于V2D、V1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V2.3.如圖所示為“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西甲圖上(1)如圖甲所示,小芳在做該實驗時,操作的錯誤是.糾正錯誤后,

4、若在木塊上再放一個整碼,則木塊運動時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將(變大/變小/不變).(2)若將木塊沿豎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測得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變?yōu)樵瓉硪话?他由 此得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隨接觸面積的減小而減小.你認為他的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 題,要“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是否有關”應該選擇一個 (填“長方 體”或“正方體”)木塊,至少需要通過做 次實驗才能得出較準確的結論。(3)小華將彈簧測力計一端固定,另一端鉤住長方體木塊 A,木塊下面是一長木板,如 圖乙所示,實驗時拉著長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運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即可測出木塊 A所受摩擦力大小.在木板運動的過程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

5、木塊A受到的是靜摩擦力B.木塊A相對于地面是運動的C.拉動速度變大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變大D.木塊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4.小聰探究“影響重力大小的因素”和“判斷重力方向”如下:(1)在探究物體所受重力大小與物體質量關系時,實驗記錄如表:實測物體物體質量nn (kg)重力G (N)G/m (N/kg)物體10.10.989.8物體20.21.969.8物體30.32.949.8在探究過程中,需要的測量工具有、.分析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論是:. 得出此結論的依據(jù)是: 。(2)在探究重力方向時,實驗裝置如圖所示,操作如下:將該裝置放在水平桌面上,逐 漸改變木板M與桌面的夾角a,會觀察到懸線 OA的

6、方向 (變化/不變);以上 實驗現(xiàn)象分析得出:重力的方向總是 .5.如圖甲是小華同學進行“探究二力平衡條件”實驗時的情景.(1)小華將系在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計)對角的兩根細線,分別跨過左右支架上相同高 度處的兩個滑輪,如圖甲所示,在左側細線下掛上一個鉤碼后,為使小卡片處于靜止狀態(tài), 還需在右側細線下掛上 個鉤碼.T乙丙(2)當小卡片平衡時,小華將小卡片左端向上、右端向下順時針轉過一個角度,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設計此實驗步驟的目的是為了探究 (3)小明同學也對同一問題進行了探究,但他在左右支架上裝配兩個滑輪時沒有安裝成相 同高度(如圖乙所示),你認為能否用小明的裝置進行實驗 (能/不能).為

7、了驗證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才能平衡,下一步的操作是: (5)小力實驗時出現(xiàn)了如圖內所示的情景,于是他認為兩個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力也能平衡.他的說法是 (正確/錯誤)的,造成這種情況的可能原因是 .要得到科學的結論,請你給他提出一條改進建議是: (6)小明利用彈簧測力計代替圖中的鉤碼進行了探究,發(fā)現(xiàn)兩個力的大小還有較小的差距.你認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7)當實驗現(xiàn)象與理論之間出現(xiàn)“不配合”時,可取的做法是 .A.否定相應的理論B .放棄實驗,直接認同相應的理論C.查閱資料,了解理論的使用條件6 .在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某同學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綿、整碼、木板)設

8、計了如圖(a)、(b)所示兩個實驗:(1)在上述實驗中,根據(jù) 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的。通過觀察圖(a)、(b)得出結論:“當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不明 顯”。此后該同學又把小桌挪放到一塊木板上,對比 (a)、(c)得出結論:“當壓力一定時, 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不明顯”,造成前后兩個結論不一致的原因 (3)設圖(b)中小桌對海綿的壓強是pb,圖中小桌對木板的壓強是pc,則pb pc。(選填,=,<)0(4)比較上述實驗(b)、(c)可知,根據(jù)壓力的作用效果比較壓強的大小還需要滿足的條件是:7 .如圖所示為小明同學“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的實驗裝置.(1)根

9、據(jù)圖中情景可以判斷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是假設,是實驗事實,是實驗推論8 .都是實驗事實C.是實驗事實,是實驗推論 D.是實驗事實,是實驗推論 (2)實驗中,小明先后在水平桌面鋪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體(毛巾、棉布、木板)做了三次實驗。每次都讓小車從同一斜面的 位置由靜止開始滑下,是為了使小車。(3)比較小車在不同表面 ,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條件下,水 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車運動的距離就越 。(4)進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絕對光滑,則小車會在水平面上做 運 動。(5)當小車在木板上運動的過程中,共受到 個力的作用.(6)小明同學經歷了上面的探究學習后提出了一個問題: 當自己蕩秋

10、千運動到最高.點時, 如果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將處于怎樣的運動狀態(tài)呢?小明同學做出了一下猜想,其 中正確的是()A.保持靜止狀態(tài)B.做勻速直線運動C.繼續(xù)來回擺動8 .小明在研究液體壓強的實驗中,進行了如下圖所示的操作:手按壓橡皮膜,發(fā)現(xiàn)U形管兩邊液面高基本不變,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 -三事=二一|1|_=*=m_而小明用(2)解決問題后,小明繼續(xù)探究實驗,如圖所示,甲、乙兩圖是探究液體壓強與 的關系。對比甲、乙得出的結論是:。3 3)小明要探究液體壓強與盛液體的容器形狀是否有關,應選擇: 兩圖進 行對比,結論是:液體壓強與盛液體的容器形狀 。(4)要探究液體壓強與密度的關系,應選用 兩

11、個圖進行對比。(5)在圖內中,固定U型管壓強計金屬盒的橡皮膜在鹽水中的深度,使金屬盒處于: 向 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這是為了探究同一深度處,液體向 的 壓強大小關系。9 .小虎同學利用注射器(容積為 V)、彈簧測力計和刻度尺估測大氣壓的值.(1)實驗時,首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這樣做的目的是 .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目的是:。(2)如圖所示,水平向右慢慢拉動注射器筒,當注射器的活塞開始滑動時,記下彈簧測 力計的示數(shù) F,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長L,則大氣壓的值可表示為P=.(3)實驗室有甲乙丙三個注射器,活塞的橫截面積分別為0.8cm2、1.2cm2和2c

12、m2,若彈簧測力計量程為10N,實驗時應選用 (選填“甲”、“乙”、“丙”)注射 器合適.(4)若實驗中測得的大氣壓值都偏小,原因可能是 ;若實驗中測得的大氣壓值都偏大,原因可能是 。10 .學習了大氣壓的知識后,小勇對大氣壓強有1.0xi05Pa這么大存有疑問,如圖甲所示,他找來一個面積約為4X10-4m2的塑料吸盤,設計了如下的實驗步驟測量大氣壓強: 將蘸水的塑料掛鉤吸盤按壓在光滑水平的玻璃板上,擠出吸盤內的空氣,測出吸盤與 玻璃的接觸面積為S;將裝有適量細沙小桶輕輕地掛在吸盤的塑料掛鉤上;用小勺輕輕地向小桶內加沙,直到塑料吸盤剛好脫離玻璃板,用天平測出這時小桶和 沙的質量為m請完成下列問

13、題(取g=10N/kg);(1)不計塑料掛鉤和吸盤的質量,大氣壓數(shù)值的計算式是P=.(2)如果吸盤內空氣未擠盡,那么,測得的大氣壓值將比真實值 (選填“大”或 “小”).(3)小剛準備用如圖乙所示,用量程為5N的彈簧測力計鉤著這個吸盤掛鉤緩慢往上拉, 直到吸盤脫離玻璃板,測出入氣對吸盤的壓力,他的實驗可行么?答: (選填“可行”或“不可行”),請通過 必要的計算說明理由: 011 .小明幫爺爺澆菜園.他從井中提水時發(fā)現(xiàn)盛滿水的桶露出水面越多,提桶的力就越 大.由此他猜想:浮力大小可能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于是他找來一個金屬圓柱 體、彈簧測力計和燒杯等器材進行了如圖 1所示的探究.(1)分析

14、圖1中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的變化可知,物體排開水的體積越大,所受的浮 力.(2)實驗結束后,小明繪制了彈簧測力計對金屬圓柱體的拉力和金屬圓柱體所受浮力隨 浸入液體深度變化的曲線,如圖2所示.(p水=1.0 X103kg/m3,取g=10N/kg),分析圖 象可知:曲線 (選填"a”或"b”)描述的是金屬圓柱體所受浮力的變化情況;該金屬圓柱體的重力為N_ ,在圖1 丁所示的情形下,金屬圓柱體所受的浮力為多 少N,金屬圓柱體白密度為多少kg/m3?(3)爺爺鼓勵小明對“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與液體的密度有關”這一問題進行探究請你幫小明把下面“實驗器材” “實驗步驟”中的

15、部分內容填寫完整.實驗器材:金屬圓柱體、 、燒杯、水、鹽水、細線實驗步驟:用細線拴住金屬圓柱體,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將金屬圓柱體先后分別 在水和 中,分別讀出兩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1 和 F2.比較F1和F2的大小,分析得出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與液體的密度有關.(4)如圖3所示,是小明在學校實驗室經常使用的彈簧測力計,若用該測力計測該金屬 圓柱體所受的重力,請你在圖中畫出此時彈簧測力計指針的位置.12 .在探究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跟它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的關系時,某同學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甲、測出實心合金塊所受的重力.乙、把合金塊浸沒在裝滿水的溢水杯中,測出合金塊所受的浮力,收集合金塊

16、排開的水.丙、測出桶和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丁、測出空桶所受的重力.(1)你認為合理的實驗順序應是 .(2)為了使實驗結論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該同學還可 (填"A”或"B”).A、多次測量取平均值B、換用其他液體多次實驗(3)通過此實驗,可得結論: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排出液體所受的重力.(選填“相等”或“不相等”)(4)圖乙中浸沒中水中的合金塊勻速向下運動的過程中,合金塊受到的浮力 (選填“變大” “不變”或“變小”)13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應先調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 位置平衡,這樣做是為了便于 ;如發(fā)現(xiàn)杠桿左端偏高,則可將右端的平

17、衡螺母向 調節(jié),或將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調節(jié).上圖是小明同學三次實驗的情景,實驗時所用的每個鉤碼重0.5N,杠桿上每一格長5蛆 部分實驗數(shù)據(jù)已記錄在下表中.實驗次數(shù)動力F1 / N動力臂L1 / cm一阻力F2 / N阻力臂L2 / cm11.510121201031201.510細線回形針(1)將表格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補充完整.(2)小明的第3次實驗存在錯誤,其錯誤是 -(3)第三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由斜有向下拉改為豎直.向下拉,則彈簧 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變。(4)第二次實驗中左右兩邊各拿掉一個鉤碼,則杠桿的左端將, (選填上翹或下沉)(5)本實驗多次實驗的目的是: <14 .風車是利用風力做功的裝

18、置.小明制作了一架小風車,他想粗略測 定風車在一定風速下做功的功率,實驗裝置如圖所示.(1)觀察實驗裝置,小明是通過測量細線對 做功的功率來測定 風車做功功率的;(2)除了圖中的實驗器材,還必需的測量工具有: 天平、和;(3)實驗時,逐漸增加掛在細線下的回形針數(shù)量,直到細線恰好緩慢勻速提升回形針為止.若 測得回形針勻速上升的高度h、所用的時間3回形針的總質量m,則風車做功的功率P = (表達式中的物理量均用符號表示);(4)如果選用較粗重的線做實驗,則與選用較細的線相比,測得風車的功率值偏 ;1、2、3次數(shù)值日里G/N鈍碼上升XK 卜 /有用功測力計拉力F /N測力計的劫距離Wm總功附息機械;

19、效率4;20. 10. 20.90.31 Q2774.1 %:341 &1 j0. 41. 60-3 0.4 日限3% ;34QIL 10.50.55一 1和拉動彈簧測力計。實驗時要豎直向上15.某實驗小組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第 次實驗裝置分別如圖27中的甲、乙、丙所示。 實驗中我們需要的測量工具是甲比較第1次實驗和第2次實驗,可得結論:使用同樣的滑輪組,提起的鉤碼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第3次實驗中所做的有用功是J,機械效率是(3)第3次實驗中動滑輪個數(shù)比第2次實驗多,動滑輪自重增大,對動滑輪所做的額外功(選填“增大”或“減小”),因而,由第2、3次實

20、驗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 率與動滑輪自重大小有關。綜合上述結論,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有增大有用功, 額外功(選填“增大”或 “減小”)。16.學習了機械效率知識后,全班同學對 斜面的機械 效率跟什么因素有關”這一課題提出了一些值得探究的猜想:sA.斜面的機械效率跟斜面的傾斜程度有關;/B.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關;J ihC.跟斜面的長度有關;=D.跟物體的重力有關。圖17小剛同學為了證實其中的部分猜想是否正確,設計方案并進行了探究,下表反映了他的探究過程。實驗 次數(shù)斜面 傾角斜面 粗糙 程度物重G/N斜面 高度 h/m沿斜面 拉力F/N斜面長S/m有用功W有/J總功W總/J機械效率 “()30 0粗

21、糙10.50.710.50.730 0稍光滑10.50.610.58345°粗糙10.70.910.978(1)請你替小剛在上表中的空格處填上適當?shù)臄?shù)據(jù)(小數(shù)位參照表中相關數(shù)據(jù))(2)通過對比實驗數(shù)據(jù),可驗證猜想 (填寫字母)。(3)通過對比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探究結論是:當其它條件一定時,(4)若要驗證猜想D,應控制斜面的長、斜面的傾斜程度和 不改變。 小學二(2)班班規(guī)一、 安全方面1、 每天課間不能追逐打鬧。2、 中午和下午放學要結伴回家。3、 公路上走路要沿右邊走,過馬路要注意交通安全。4、 不能在上學路上玩耍、逗留。二、學習方面1、每天到校后,不允許在走廊玩耍打鬧,要進教室讀書。2、每節(jié)課鈴聲一響,要快速坐好,安靜地等老師來上課。3、課堂上不做小動作,不與同桌說悄悄話, 認真思考,積極回答問題。4、養(yǎng)成學前預習、學后復習的好習慣。每天按時完成作業(yè),保證字跡工整,卷面整潔。5、考試時做到認真審題,不交頭接耳,不抄襲,獨立完成答卷。三、升旗排隊和兩操方面1、升旗時,要快速出教室排好隊,做到快、靜、齊,安靜整齊地排隊走出課室門,班長負責監(jiān)督。2、上午第二節(jié)后,快速坐好,按要求做好眼保健操。3、下午預備鈴聲一響,在座位上做眼保健操。四、衛(wèi)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