濾食性魚類:終生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 用鰭輔助_第1頁
濾食性魚類:終生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 用鰭輔助_第2頁
濾食性魚類:終生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 用鰭輔助_第3頁
濾食性魚類:終生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 用鰭輔助_第4頁
濾食性魚類:終生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 用鰭輔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濾食性魚類:終生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 用鰭輔助身體平衡與運動 ,以浮游生物為食的一類變溫脊椎動物的總稱。 濾食性魚類最常見種類有四大家魚中的鰱魚,鳙魚。 鰱魚以浮游植物為主的濾食性魚類,鳙魚是以浮游動物為主的濾食性魚類。鰱、鳙是典型的濾食性魚類。濾食器官主要靠鰓耙。在生活時,每個鰓弧的內外兩列鰓耙不斷張開和合攏。張開時和水一起進入口腔中的食物,通過鰓耙、鰓耙兩側的側突起和鰓耙網,把一定大小的浮游生物等濾積在鰓耙溝中,被水流不斷向后沖去,加上口腔頂端的粘膜突出形成的腭褶的波動,使其沿鰓耙溝向咽喉移動。食物到了腭褶變低處靠近咽喉底時,鰓上的鰓耙管壁肌肉收縮,從管中壓出水流把食物驅集一起而進入咽底

2、。 鰱、鳙在同一水域中生活,攝取食物卻相對不同,鰱主要吃浮游植物,鳙主要吃浮游動物,食性上的這種差別,主要由于兩者濾食器官的形態(tài)結溝不同之故。鳙魚的鰓耙間距約為57103微米,側突起間距為3341微米;鰱魚的鰓耙間距為3356微米,側突起間距為1119微米。鰱、鳙的鰓耙就好像一片濾取浮游生物的篩絹,但鰱比鳙約密一倍。許多浮游植物的體積小于5733微米,而大多數浮游動物的體積則大于10341微米。因此,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同水一起進入鳙魚的濾食器官中,大多數浮游植物則通過該器官排出體外,而大多數浮游動物則被濾積在濾食器官中。所以,鳙魚腸管中的食物組成主要是浮游動物(浮游植物與浮游動物個數比值約為4

3、.51,但兩者的體積之比則是浮游動物較大)。同水一起進入鰱魚口腔的浮游動、植物都被濾積在鰓耙溝中。由于一般水體中的浮游植物個數多于浮游動物,且鰱魚鰓耙更致密,對水流阻力相應增大,濾水速度比鳙魚慢,故濾取水中的浮游動物相對數量比鳙少,在鰱魚腸管中的食物以浮游植物為主(浮游植物與浮游動物個數比為2481,體積比也是浮游植物大)。 鰱、鳙除濾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外,并濾食有機碎屑和其上的細菌。在飼養(yǎng)條件下也取食人工投放的飼料,如餅渣、麩皮、豆?jié){顆粒等。 鰱、鳙不能消化纖維質、果膠質和幾丁質等物質,因而對具有這些物質的浮游生物外殼很難利用,如大部分藍藻、細胞衰老的綠藻、裸藻和具幾丁質的浮游動物及卵等。對不

4、具上述物質構成的殼、膜,或殼、膜上有孔、縫者則能較好地消化利用,如金藻、硅藻、部分甲藻、藍藻、綠藻及浮游動物、細菌等。 鰱、鳙對食物的選擇性不象靠吞食方式進食的魚類那樣明顯,但也有時表現出對食物的選擇性,如集群在適宜的水層或水域中濾食、槍食人工投放的豆?jié){顆粒等鰱魚百科名片 鰱魚鰱魚(Chub)又叫白鰱、水鰱、跳鰱、鰱子,屬于鯉形目,鯉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魚之一。體形側扁、稍高,呈紡錘形,背部青灰色,兩側及腹部白色。頭較大。眼睛位置很低。鱗片細小。腹部正中角質棱自胸鰭下方直延達肛門。胸鰭不超過腹鰭基部。各鰭色灰白。形態(tài)和鳙魚相似,鰱魚性急躁,善跳躍。鰱魚是人工飼養(yǎng)的大型淡水魚,生長快、疾病少、產量

5、高,多與草魚、鯉魚混養(yǎng)。其肉質鮮嫩,營養(yǎng)豐富,是較宜養(yǎng)殖的優(yōu)良魚種之一。為我國主要的淡水養(yǎng)殖魚類之一。分布在全國各大水系。中文學名:鰱魚別稱:白鰱、水鰱、跳鰱、鰱子界:動物界科:鯉科分布區(qū)域:喜歡跳躍,有逆流而上的習性,但行動不是很敏捷,比較笨拙。生長階段 鰱魚鰱魚是典型的濾食性魚類,在魚苗階段主要吃浮游動物,長達1.5厘米以上時逐漸轉為吃浮游植物,亦吃豆?jié){、豆渣粉、麩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顆粒配合飼料。適宜在肥水中養(yǎng)殖。腸管長度約為體長的6-10倍。 鰱魚的性成熟年齡較草魚早1-2年。成熟個體也較小,一般3公斤以上的雌魚便可達到成熟。5公斤左右的雌魚相對懷卵量約4-5萬粒/公斤體重,絕對懷

6、卵量20-25萬粒。卵漂浮性。產卵期與草魚相近。 在天然河流中可重達30-40公斤。在池養(yǎng)條件下,如果餌料充足的話,1齡魚可達到0.8公斤上下。 生活習性1、鰱魚屬中上層魚。春夏秋三季,絕大多數時間在水域的中上層游動覓食,冬季則潛至深水越冬。 鰱魚2、屬于典型的濾食性魚類。主要食物:鰱魚終生以浮游生物為食,在魚苗階段主要吃浮游動物,長達1.5厘米以上時逐漸轉為吃浮游植物,并喜吃草魚的糞便和投放的雞、牛糞。亦吃豆?jié){、豆渣粉、麩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顆粒配合飼料。對酸味食物很感興趣,對糟食也很有胃口。鰱魚的餌食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春秋除浮游生物外,還大量地吃腐屑類餌料;夏季水位越低,其攝食量越大;冬

7、季越冬少吃少動。 適宜在肥水中養(yǎng)殖。腸管長度約為體長的6-10倍。 3、食欲與水溫成正比。鰱魚喜高溫,最適宜的水溫為2332。炎熱的夏季,鰱魚的食欲最為旺盛。在北方78月份是釣鰱的好時機,秋分以后,天氣漸涼,鰱魚食欲有所降低,就難以釣到了。 4、性情活潑,喜歡跳躍,有逆流而上的習性,但行動不是很敏捷,比較笨拙。鰱魚喜肥水,個體相仿者常常聚集群游至水域的中上層,特別是水質較肥的明水區(qū)。 5、膽子小怕驚擾。當受到驚擾或碰到網線時,便紛紛跳出水面越網而逃。 6、生長速度快、產量高。鰱魚的性成熟年齡較草魚早1-2年。成熟個體也較小,一般3公斤以上的雌魚便可達到成熟。5公斤左右的雌魚相對懷卵量約4-5萬

8、粒/公斤體重,每年45月產卵,絕對懷卵量20-25萬粒。卵漂浮性。產卵期與草魚相近。在池養(yǎng)條件下,如果餌料充足的話,當年魚可長到500800克,三齡魚體重可達34千克,在天然河流中可重達30-40公斤。 7、耐低氧能力極差,水中缺氧馬上浮頭,有的很快便死亡。 養(yǎng)殖池塘選擇 鰱魚鰱魚屬于套養(yǎng)魚類,套養(yǎng)在主養(yǎng)鯉魚、鯽魚、草魚、團頭魴的池塘中,處于服從地位,它的池塘選擇與在所申請認證的上述主養(yǎng)魚類完全一致。 水質要求鰱魚的水質要求與所申請認證的主養(yǎng)鯉魚完全一致。 苗種要求苗種放養(yǎng)前須經檢驗、檢疫,選擇品質純正,健康無病,規(guī)格整齊。放養(yǎng)時間在5月中、下旬。 池塘飼養(yǎng)1、魚種培育 魚苗放養(yǎng):5月中、下旬

9、,池水溫穩(wěn)定在18以上時,為適宜投放時間。投放鰱魚烏仔,投放密度為每平方米3-5尾。 飼養(yǎng)管理:魚苗入池后,以濾食浮游動植物為主兼食飼料碎屑。 成魚養(yǎng)殖:魚種投放規(guī)格、密度,投放越冬魚種規(guī)格為100-200克/尾,放養(yǎng)密度為0.4-0.5尾/。 鰱魚是套養(yǎng)魚類,以鯉魚出塘起捕時間為準。 2、越冬管理 越冬密度:壓塘成魚和魚種的越冬密度一般為0.3-0.6/。根據池塘條件可作適當調整。 越冬魚體要求:魚體應無病無傷,肥滿健壯。 越冬方法:越冬池塘應比較干凈,保水性好,冰下水深保持在1.5米左右,分規(guī)格并塘:冰封前每公頃用90%晶體敵百蟲1.5-3.0公斤全池潑灑池水浮游植物量應保持在25-50m

10、g/l。保持水面透光性,應及時掃除冰面上的積雪,打冰眼觀察水質及魚的活動情況。 魚病防治 鰱魚1、在魚苗、魚種拉網、篩選、運輸過程中應操作細心,防止魚體受傷; 2、魚苗魚種入塘前,用2.0%的鹽水浸洗5-10分鐘進行消毒; 3、高溫季節(jié),每月用漂白粉或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掛袋法進行食場消毒; 4、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劑調控水質,提高魚體免疫力; 5、死魚應及時撈出,深埋; 6、魚病治療。 魚病治療病原鰓霉 鰱魚癥狀:病魚不攝食,游動遲緩,鰓部呈充血和出血狀,鰓瓣有點充血,失去正常的鮮紅色而呈粉紅色或蒼白色,嚴重者鰓絲壞死,影響呼吸功能,導致病魚死亡。 防治方法: 1、徹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質清潔,防

11、止水質惡化 2、培育水質需施發(fā)酵腐熱的有機肥,不宜生施 3、發(fā)病池要迅速加注清水,改善水質,或者將病魚轉移到水質新鮮清潔的池塘中。 4、20-30mg/l的生石灰全池潑灑,可降低水中有機質的含量,改善水質。 打印病病原:嗜水氣單胞菌及溫和氣單胞菌 癥狀:病魚在背鰭后的體表有近似圓形紅斑,病灶處鱗片脫落,最后形成潰瘍甚至露出骨骼或內臟。 防治方法: 1、由于草食性動物的糞便(如牛、羊等的糞便)是單胞菌菌的孳生之處,因此魚池施用時必須用生石灰拌勻并充分發(fā)酵,腐熱后方可施用,以防病原體進入。 2、魚種過塘時,可用2%的食鹽水浸洗5-10分鐘,可有效預防此病。 3、患病時采用外用消毒藥。外用消毒:菌毒

12、清0.5ppm或二溴海因0.3ppm全池潑灑。 指環(huán)蟲病病原:指環(huán)蟲 癥狀:病情嚴重時,病魚鰓絲腫脹,粘液增多,呼吸困難,可引起苗種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90%晶體敵百蟲0.3-0.7ppm全池潑灑。 2、蟲掃凈按130ml-170ml/畝/米全池潑灑,病情嚴重時可隔天再用一次。 鰱魚雙線絳蟲病的防治技術 鰱魚雙線絳蟲隸屬絳蟲綱,裂頭科,雙線絳蟲屬,第一中間寄主為橈足類,第二中間寄主為魚類,終寄主為食魚鳥類。過去一些大中型水庫,在鯽魚及野雜魚體內偶有發(fā)現,常集中感染,有蔓延趨勢。主要對一齡鰱魚種造成較大危害,最高的池塘感染率達92,感染強度最高時,每尾鰱魚體腔內有13個裂頭蚴。患病魚種越

13、冬死亡率最高為84。但各年段感染不盡一致,主要和水體環(huán)境改變(因干旱引起水面積減小)和水鳥的活動有關。本文對發(fā)病原因進行分析,同時提出防治對策。 病魚癥狀患病鰱魚從外觀看,腹部膨大,局部凸起,早春冰融后體質明顯消瘦,腹部膨大更加明顯,腹肌極薄,用力擠壓腹部,裂頭蚴可從胸鰭處鉆出。病魚在拉網和運輸途中大部分死亡,只有少部分存活。雙線絳蟲易感寄主主要是鰱魚種,而鯉魚種感染種類以舌狀絳蟲裂頭蚴居多。 病因分析1.靠近水庫、沼澤的池塘,或水面連片開闊、人少環(huán)境僻靜的池塘,春季至秋季常有許多水鳥如蒼鷺、紅嘴鷗、翠鳥到此滯留棲息,在水庫和魚池之間游竄。裂頭蚴感染率高的多發(fā)生在面積較大的越冬池,這些池塘每年

14、春季冰面融化時,經常有病魚或體弱魚在水面游動,招來大量水鳥捕食,帶有蟲卵的糞便排入水中,造成感染。 2.有的池塘售完春片魚種后,因時間緊、來不及清塘即注水養(yǎng)水花魚苗。有的池塘(帶水淺池)冬天凍透,自以為達到清塘目的,注水不久即投放夏花魚苗。而雙線絳蟲第一中間寄主(橈足類),可成體帶卵休眠,休眠體可度過干旱、冰凍等各種惡劣環(huán)境,休眠體數量可達每平方米數百個至數百萬個之多,常在小范圍高度集中,正因為橈足類有這種成體休眠適應性,所以不經藥物清塘的魚池,一旦注入新水,很快就出現相當數量的性成熟帶卵的橈足類成體。筆者在早春冰雪剛融化不久,在一些很淺的水坑里冬天凍透即看到大量的橈足類帶卵成體,這也說明橈足

15、類成體可抵抗惡劣環(huán)境。綜上所述,在一些池塘由于不用藥物清塘,其水體潛藏著大量的橈足類休眠體,這為感染雙線絳蟲病埋下了隱患。 3.按魚苗生物學特性,水花魚苗進入夏花階段,食性將由輪蟲轉為較大型浮游動物,有 些養(yǎng)魚戶自覺培養(yǎng)一些枝角類和橈足類,供下塘的夏花魚苗食用,然而如果不進行人為控制 ,橈足類極有可能成為優(yōu)勢種群。由于橈足類吞食鉤球蚴具有專一性,所以這時如果池塘附 近有帶病原的水鳥活動,就極易使夏花魚苗感染雙線絳蟲病。 4.有的養(yǎng)魚戶從雙線絳蟲多發(fā)區(qū)購進已感染裂頭蚴的夏花魚苗,即使當地不具備患絳蟲 病的條件,但由于魚苗已經吞食感染原尾蚴的橈足類,并在魚體腔內發(fā)育為裂頭蚴,同時排 出體外,致使放

16、苗池塘同樣大 量感染雙線絳蟲病。 防治對策首先要把好魚苗關,如果從外地調運魚苗,應先調查供苗單位是否有絳蟲病發(fā)生史。 如果是自己培育夏花魚苗,并且當地有絳蟲病史,或者有水鳥活動,那么在水花魚苗下塘前 要將第一中間寄主、橈足類殺死。在發(fā)塘期間發(fā)現橈足類也應清除。另外要增強鳥類保護意 識,研究不傷害終寄主生命的有效辦法,驅趕水鳥。對絳蟲病多發(fā)區(qū),一定要堅持用生石灰清塘。 常用藥物嘉蟲清 鰱魚主要成份及含量:大黃 性狀:黃棕色粉末,氣清香 作用及用途:滅菌殺蟲。主要用于纖毛蟲類如車輪蟲、斜管蟲等。 用法與用量:發(fā)病時按100-200克/畝/米全池潑灑,連用1-2次。 停藥期:30天 蟲掃凈主要成份及

17、含量:2.5%二硫氰甲基烷。 性狀:褐色液體 作用及用途: 滅菌殺蟲。主要用于纖毛蟲類、蠕蟲類魚體寄生蟲。 用法及用量:發(fā)病時按130ml-170ml/畝/米兌水全池潑灑。病情嚴重時隔天可再用一次。 注意事項:使用前、后四天內不得使用其它殺蟲類或殺菌藥。 停藥期:30天 菌毒清主要成份及含量:亞氯酸鈉,80%。 性狀:白色粉末或顆粒 作用及用途: 滅菌殺蟲。主要用于出血病、爛鰓病、腸炎病、豎鱗病、水霉病等。 用法及用量:發(fā)病時按0.37-0.5ppm兌水全池潑灑。病情嚴重時隔天可再用一次。 注意事項:露天將A、B藥液混合使用,現配現用。 停藥期:10天 富溴海因主要成份及含量:二溴海因,30%

18、。 性狀:白色粉末 作用及用途: 滅菌藥。主要用于出血病、爛鰓病、腸炎病、豎鱗病、水霉病等。 用法及用量:發(fā)病時按0.3ppm兌水全池潑灑。病情嚴重時加倍使用或連用2天。 停藥期:捕撈前10天 益生活水素主要成份及含量:芽胞桿菌、光合細菌、硝化菌、固氮菌等。活菌數700億/克。 性狀:灰褐色粉末 作用及用途: 水質改良藥。清除養(yǎng)殖水體有機污物、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增加水體溶氧量,調節(jié)PH值。 用法及用量根據水質惡化情況每畝1米水深200克-300克兌水浸泡后全池潑灑。 注意事項使用時不可與消毒劑或殺蟲類藥混合用;施用前后3天不得使用消毒劑。兌水浸泡時間以1-2小時為益。 鳙魚 鳙魚(Aristichthysnobilis)又叫花鰱、胖頭魚、大頭魚、黑鰱。外形似鰱。側扁。頭部大而寬,頭長約為體長的1/3??谝鄬挻螅陨下N。眼位低。鰓孔較大,鰓蓋膜很發(fā)達。鱗細而密。背部黑色,體側深褐帶有黑色或黃色花斑。腹部灰白。各鰭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