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獻綜述_第1頁
關于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獻綜述_第2頁
關于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獻綜述_第3頁
關于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獻綜述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關于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獻綜述 摘要大學生心理問題發(fā)生的頻率加快、范圍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數(shù)據(jù)表明:“在我國20世紀 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學生存在心理障礙,90年代上升到25 %,近年來已達到30%,存在心理障礙的人數(shù)還在不斷增多”。使得我們不得不更加關心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本文整理了自2003年以來體育類核心期刊上關于在高校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梳理出高校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歸納出相關的體育教學手段以及產(chǎn)生的相應的影響。希望本文可以對體育教師在課堂體育教學過程中滲透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性和可行性起到一定的借鑒和指導的作用。關鍵字:大學生;體育教學;心理健

2、康前言大學生心理問題發(fā)生的頻率加快、范圍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數(shù)據(jù)表明:“在我國20世紀 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學生存在心理障礙,90年代上升到25 %,近年來已達到30%,存在心理障礙的人數(shù)還在不斷增多”。使得我們不得不更加關心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任長順在不同運動項目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影響的調查研究中提出“大學時期是大學生良好心理習慣的形成和心理逐漸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近年來隨著現(xiàn)代人對健康認識的轉變,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大學時期同時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大的時期。他們既要應付生理變化帶來的心理問題,還要應付社會環(huán)境變化產(chǎn)生的心理矛盾,常常處于錯綜復雜的心理矛

3、盾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多種多樣的心理衛(wèi)生問題”。劉衛(wèi)平、李平等認為體育教學恰恰在這方而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體育實踐課由于它具有群體性、競爭性、艱苦性、娛樂性、釋放性、外顯性等特點,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與心理健康行為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課堂身體活動的過程中主動加強主體的參與性,并充分地體驗、領悟、內化,然后附諸實踐直接接受實踐的檢驗。本課題主要是從平時的課堂教學出發(fā),研究體育運動本身會對心理健康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各種不同教學手段對學生的心理產(chǎn)生的不同影響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評價,使體育教師在課堂體育教學過程中滲透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從而促進

4、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減少心理問題的發(fā)生。 1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大學階段是人們接受系統(tǒng)的學校教育的最后時期,也是人們進入社會前的最后階段。大多數(shù)學生離開了家長而獨自生活和學習,其中有來自日常生活的苦惱、有與同學交往過程中發(fā)生的關系矛盾、有學習中的困難和挫折以及即將畢業(yè)進入社會而產(chǎn)生的就業(yè)壓力,因此,高丹娜在如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提出本階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大的時期”;同時還要應付生理變化帶來的心理問題,從而常常處于錯綜復雜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多種多樣的心理衛(wèi)生問題。 2體育運動本身會對心理健康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2.1體育鍛煉能促進認知能力的提高 體育鍛煉中從事

5、每一項運動都要求運動者對外界事物做出迅速準確的判斷與感知,從而快速協(xié)調自己的身體以保證動作的完成,從事長期的運動能促進人的知覺能力的發(fā)展,提高人的反應速度和知覺判斷能力,使人變得敏捷、靈活。 2.2體育鍛煉能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 體育鍛煉能帶來流暢的情緒體驗這是一種理想的內部情緒體驗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人們能忘我地投入到運動中,并產(chǎn)生來自于活動過程本身的直接興趣和享受,這是一種在學習、下作、交際中所無法產(chǎn)生的情緒狀態(tài)。研究表明:用力的運動可使人減少情緒上的負擔,甚至能減輕因精神壓力的偶發(fā)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負擔。 2.3體育鍛煉能協(xié)調人際關系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許多人感到愈來愈缺乏適

6、當?shù)纳鐣?lián)系和人際交往,體育活動是一種很好的增加人與人之間接觸的形式,在活動中共同鍛煉、相互競爭、團結合作、相互交流,可以使個體忘卻煩惱和疲勞消除孤獨感,使身心得到舒適的體驗,產(chǎn)生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 2.4體育活動能降低應激反應,消除疲勞 應激是指個體對應激源或刺激所做出的反應。鍛煉會引起人腦釋放自然合成的鎮(zhèn)靜劑一一內啡肽,發(fā)揮作用時,內啡肽具有阻斷大腦中與應激有關的化學反應的作用。有研究表明,體育鍛煉能提高諸如最大吸氧量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這就能減少疲勞的產(chǎn)生。 2.5體育鍛煉能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 焦慮和抑郁是人學生遇到的幾種最為常見的情緒困擾,1990年諾瑟等人的研究表明,一次性活動和

7、長期的身體鍛煉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郁;身體鍛煉既可降低特質性抑郁,也可降低狀態(tài)性抑郁,身體鍛煉既可降低正常人的抑郁,也可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郁,有氧練習和無氧練習均可降低抑郁;體育鍛煉與心理治療相結合更能有效的降低抑郁”。3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3.1不同的教學內容是會產(chǎn)生不同的心理教育作用。 “田徑培養(yǎng)學生的勇敢、堅毅、果斷、堅忍不拔、奮發(fā)進取、開拓進取、吃苦耐勞等良好的心理素質”。 “而在球類教學中,提倡集體主義精神,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奮勇拼搏,可培養(yǎng)關心他人、關心集體的良好心理素質”?!疤珮O拳特別強調知己功夫的練習,看熟、懂勁的階段也就是知己的階段,通過知己功夫的鍛煉,可以明顯提高太極

8、拳鍛煉者對自我的認識。自我概念和自尊水平的提升都極有利于練習者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游泳、滑冰、跳馬及雙杠等既具有表演風格又具有挑戰(zhàn)性的項目,這要求學生不斷克服怕摔跤和去怕?lián)L險等膽怯心理,去戰(zhàn)勝困難,越過障礙”?!绑w育舞蹈具有增進人際交往和友誼,滿足人民精神需求,提高反應能力、適應能力和自我表現(xiàn)能力,增強自信心的作用”。劉衛(wèi)民,李 平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論綱也認為:“在體育教學中,可利用不同體育項目的運動特點因材施教。如對那些性格內向、不善言辭交際、不合群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足球、籃球、排球、接力跑、拔河等集體性活動項目,并多采用激勵的方法,提供發(fā)言和練習的機會,以改變孤僻的個性,逐步

9、適應與同伴交往,形成合群的心理定勢。 3.2不同教學手段對學生的心理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熊亞紅等在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體育教學模式的探討 提出: (1)強調改變練習的背景環(huán)境,提高學生心理的抗干擾能力和生存能力。(2)加強角色和地位的互動性,以培養(yǎng)他們的組織能力、適應能力和善處人際關系的能力,以及樂于助人的良好行為品質。(3)利用異性效應組織練習,使學生在異性面前抑制自己的不良行為。弘揚良好的思想品質,培養(yǎng)并發(fā)展他們健康向上的人格。 (4)引入體育競賽的競爭機制,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成就動機。這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和競爭意識,提高自身的獨立意識和能力”。4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測量評

10、價 侯世勛等在高校體育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討中提出,“把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評價納入考試體系,能促使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yōu)化心理品質,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心理健康的評價可分為兩個方而:一是理論知識.應列入體育課程理論試卷中,以便考查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的狀況;一是心理健康評價表測評.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較全面評價,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使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狀況以及如何完善自我。這一措施的實施,不僅能夠及時掌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動態(tài),為有效地培養(yǎng)大學生心理素質提供科學依據(jù),同時彌補了目前考試體系中存在片而性的問題”。 劉衛(wèi)民、李 平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論綱認為要“建立學

11、生心理健康教育評價指標體系應依據(jù)各級在校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特點,以及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定目標而制定。因此,應區(qū)分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的不同情況,但平要指標體系應包括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成就動機,適應能力,交際能力,行為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預見能力,情緒反應能力,健康人格等,其具體的方法是和體育實踐課中測量評價學生的心理負荷方法相同,即先運用教育觀察法對各主要指標的細化標準進行測量,然后再運用模糊數(shù)學綜合評價”。 5結語體育運動本身會對心理健康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教學過程可以根據(jù)體育運動所具有的功能,挖掘各種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通過不同的內容、不同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借助科學可行教學評

12、價從而更加有目的的、有計劃的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從而在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同時,進而促進心理健康。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體育與健康教育結合的必然要求,也是開發(fā)體育多元功能的需要。 參考文獻 1任長順.不同運動項目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影響的調查研究.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4,(02):36-37 2曾四清.高校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心理健康的途徑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3(2):88-90 3劉衛(wèi)民,李 平.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論綱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3(1):18-21 4高丹娜.如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S1) :168-169 5于 勇. 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J. 湖北體育科技,2005,(3):343-345 6李安民,等.集體項目和個人項目運動員自信心的比較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04) 7孫秀芝.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5.(3):106-107 8 楊祥全.太極拳對普通大學生心理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