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件特征與結構類型對留學生漢字書寫的影響_第1頁
部件特征與結構類型對留學生漢字書寫的影響_第2頁
部件特征與結構類型對留學生漢字書寫的影響_第3頁
部件特征與結構類型對留學生漢字書寫的影響_第4頁
部件特征與結構類型對留學生漢字書寫的影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語言教學與研究2008年第5期部件特征與結構類型對留學生漢字書寫的影響*20825*,提要&'(*+,-./0#1,6C h e n1a.l h d m&S i k,7D g3Y Q、BCFGHI5GJFKL>94:5GM-.NO。JPQR:g3Y Q i l h d e!A t J T O v=p;g3N!P i e!A t1L F z i w U,y M i c Y g3R G1e!f B;e!1u N?-=p l h d1g3V x,E I u N1e!K q V x,b u N1e!q V x。lm&<=.JP,i0 g3h8 。關鍵詞BCD

2、E;g3N!P;e!u N;e!一引言不同的書寫系統采用不同的正字法規(guī)則,而正字法的性質影響學習者和使用者的認知加工(Fr ost1994。有關字詞加工跨語言比較的研究表明,不同文字系統的使用者都會擁有與其文字系統結構特征相符合的加工機制。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隨著對所學文字特征的認識不斷深入,會不斷調整加工機制,使之更符合目的語的文字系統。漢字的結構特征表現為筆畫、部件和整字三者的層次關系。其中筆畫是構成漢字形體的最小單位,筆畫之間的不同組合形成部件,部件與部件進一步組合成漢字。構成漢字的末級部件共有600多個(張靜賢1992,所有的漢字都是這600多個部件按照不同的組合方式建立起來的,因此可

3、以說部件是構成漢字的基本結構單元。漢字的結構特征決定了部件是漢語熟練讀者加工漢字的重要單元(Chen et a.l1996, Feld m an&Siok1997,D ing et a.l2004。例如,Chen e t a.l(1996采用異同判斷的實驗范式發(fā)現,兩個同時呈現的真字、假字或非字之間不匹配的部件越多,被試越容易發(fā)現二者之間的不同。D i n g et a.l(2004用啟動任務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含有相同部件的啟動字(如軀僅呈現43毫秒就可以促進目標字樞的識別。這些研究結果說明,部件是漢字識別的主要單元,在視覺加工的早期階段,母語為漢語的熟練讀者就可以將漢字分解為部件。

4、對外漢語教學界早已認識到部件對學習和記憶漢字的重要性:部件的數量有限,而且同一個部件重復出現在不同的漢字中,因此只要掌握了一定數量的部件及其位置關系,漢字的記憶和書寫就會容易得多。部件教學法由此誕生,許多學者不僅支持在對外漢字教學中采用部件教學法,而且從不同的角度闡述和論證該教學法的理論依據、可行性、具體實施方案和*此項研究受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07C YY011和北京語言大學校級科研項目(06QN07的資助。邢紅兵教授幫助進行了部件的拆分工作,謹致謝忱!需要遵循的原則等(張旺熹1990,費錦昌1996,崔永華1997,陳仁鳳、陳阿寶1998。但是,0部件教學法如何在教學中實施,目前還缺乏

5、教學實驗的支持,在教學中選擇哪些部件,部件的哪些特征會對留學生的漢字學習產生影響,不同類型的部件需要重復出現的次數等一系列相關問題,也缺乏實驗證據的支持。本研究擬選取部件的出現頻率和構字數這兩個與教學教材密切相關的因素進行研究,考察留學生在漢字書寫中對出現頻率不同和構字數不同的部件的利用情況,以期能為部件教學法的具體實施提供一些可資參考的資料。延遲抄寫是考察留學生對部件信息利用的一種理想實驗范式,實驗過程是:首先給被試快速呈現目標字,一般為2秒左右,然后拿走目標字,要求被試將看到的字寫下來。目標字一般是被試不熟悉的,無法直接從記憶中提取,只能將漢字分解成部件或筆畫,再重新組合起來,才能完成任務

6、。因此該任務能直接考察留學生是否已發(fā)展起部件意識,即能否將不熟悉的漢字分解成部件并利用熟悉的部件來學習和書寫不熟悉的漢字。若學習者已經發(fā)展起部件意識,就可以將漢字分解成部件,并憑借記憶中部件的表征將短時呈現的漢字正確書寫下來。反之,則無法將漢字分解成部件,在他們的眼里,不熟悉的漢字就如同無法分解的圖畫,在2秒鐘的短暫呈現時間內,不可能把漢字正確書寫下來。因此,將漢字分解成部件對延遲抄寫的成績非常重要。我們預期出現頻率高、構字數多的部件較易分解。延遲抄寫的實驗范式在考察漢語兒童正字法意識的發(fā)展(如Pak et a.l2005和失寫癥病人的書寫情況(如Chen et a.l1996等方面應用廣泛,

7、并被用于考察留學生的漢字學習過程(郝美玲2003,H ao&Shu2005。部件分解還與漢字結構類型存在密切的關系。在漢語熟練讀者的反應時實驗中,相關研究發(fā)現左右結構字的加工速度快于上下結構字(李力紅等2005,喻柏林、馮玲1990,原因是左右結構字比上下結構字容易產生知覺解體,部件的分解加工更容易些(鄭昭明、吳淑杰1994。那么對初學漢語的留學生來說,部件分解是否會受到漢字結構類型的影響?有關這方面的研究較少,徐彩華(2007利用知覺干擾范式發(fā)現,初學漢語3個月的留學生對左右結構與上下結構字的部件分解速度無顯著差異,但均快于其他結構類型漢字的部件分解。隨著學習年限的增長,左右結構漢字

8、的分解速度快于上下結構字。該結果暗示著留學生對不同結構類型漢字的部件分解受漢字學習經驗的影響。那么在學習年限一定的情況下,漢字學得好的留學生與漢字學得差的留學生對部件的分解是否存在差異呢?本研究以識字量為指標,擬具體考察識字量不同的初學漢語的留學生對不同結構類型漢字的部件分解情況。本研究擬采用延遲抄寫的實驗范式,考察部件特征和漢字結構類型對留學生漢字書寫的影響。部件特征設計了兩個因素:出現頻率和構字數。漢字的結構類型包含了兩個水平: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二實驗研究2.1被試北京語言大學漢語進修學院的46名留學生參加了本實驗。被試分別來自安哥拉、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多米尼克、尼泊爾、英國等2

9、0個國家。被試所用的綜合課教材為楊寄洲主編漢語教程(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輔之以初級漢語閱讀和初級漢語聽力兩種配套的教材。初級階段的學生每周學習20課時,其中漢語教程12課時,5初級漢語閱讀和初級漢語聽力各4課時。測試時學完了漢語教程前30課。2.2設計與材料本研究共包括兩個實驗,兩個實驗均包含三個因素。實驗一為:2(部件頻率:高、低,2 (漢字結構:左右、上下,3(識字量:高、中、低。實驗二為:2(部件構字數:多、少,2(漢字結構:左右、上下,3(識字量:高、中、低。其中,識字量為被試間因素,部件頻率、部件構字數和漢字結構均為被試內因素。本研究的部件頻率和部件構字數均就漢語教程前30課而言

10、,并不是針對該教材所有的漢字或者整個漢字系統來說的。部件的頻率為某一部件構成的漢字在前30課出現的次數之和,出現5次或5次以上的界定為高頻部件,出現5次以下的界定為低頻部件。構字數指某一部件在前30課構成的全部漢字的個數,構字數在3個以上的界定為構字數多,構字數為1的界定為構字數少。由于找不到頻率低但構字數多的部件,所以兩個實驗只包含了三組材料:(1由頻率低且構字數少的部件構成的生字,例如羚和胥;(2由頻率高但構字數少的部件構成的生字,例如 ;(3 , 。 20個字,其中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字各10個。(1和(2組合起來構成實驗一的材料,(2和(3組合起來構成實驗二的材料。每組材料的筆畫數均控制

11、在9-11畫之間。各組材料的屬性如表1所示。表12實驗一和實驗二各組材料的屬性實驗條件構字數(個數頻率(次數筆畫數22學生的識字量分組根據的是一項漢字注音測驗:從漢語教程前30課隨機選出240個漢字,每60個漢字為一組打印在A4紙上,以順序或逆序兩種方式呈現,要求被試給每個漢字注音。該測驗為集體施測,由任課教師在課堂上分4次進行。每個班級內部,一半學生接受順序,一半學生接受逆序。注音的計分比較寬松,聲母和韻母正確即計1分,滿分為240分。分析時,以每個被試的正確率(即注音正確的字數除以240后的得分作為識字量的指標。在這46名被試中,正確率最高的為1.00,最低的為0.31。將46名被試的正確

12、率由高到低排列,前15名被試為識字量高組,中間16名學生為識字量中組,最后面15名學生為識字量低組。不同識字量的學生漢字認讀正確率的描述性統計見表2。表22不同識字量學生的漢字認讀成績識字量高中低222.3實驗目的與邏輯本研究有四個主要目的:第一,考察留學生能否利用已學部件來書寫未學過的漢字。所有的目標字都是被試未學過的,但構成這些生字的部件都是被試見過的,只是不同部件的熟悉度有所不同。同時每個漢字的呈現時間僅2秒,如果被試不能將生字分解成部件,那么就很難順利地完成該任務,也不會出現與部件相關的效應。第二,考察哪方面的部件特征會影響留學生對部件信息的利用。實驗一考察的是部件的頻率。如果部件頻率

13、對部件分解和利用產生影響,那么留學生抄寫由高頻部件構成的生字的正確率應該高于由低頻部件構成的生字的正確率;反之,在抄寫正確率上不應該存在差異。實驗二考察的是部件的構字數,同樣的道理,如果構字數對部件分解和利用起作用,那么留學生抄寫由構字數多的部件構成的生字的正確率應該高于抄寫由構字數少的部件構成的生字的正確率;反之,兩種類型的生字的抄寫正確率之間不應該有差異。第三,考察不同結構類型的生字是否存在分解難度上的差異。實驗材料包括左右結構生字和上下結構生字。如果漢字的結構類型會影響部件的分解,左右結構生字的抄寫正確率與上下結構生字的抄寫正確率之間應該有顯著的差異;反之,兩種結構類型的生字的抄寫正確率

14、之間則不應該有差異。第四,考察識字量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結構類型生字上的抄寫成績是否存在差異。若識字量水平影響留學生對不同結構類型生字的分解,不同識字量的學生在兩種結構類型生字上的模式或表現應該有所差別。2.4施測過程將這60個字分別打印在60張A4紙上,每張紙上打印一個字,字的大小比紙張略小。然后將這60個字隨機排列。實驗為集體施測,主試站在全班同學的正前方,依次舉起每張紙,呈現大約2秒即放下,要求被試將看到的字寫在答題紙的相應位置。要求學生看到什么就寫什么,看到多少就寫多少,不要不寫。待全體同學都寫完后,主試再接著呈現下一個字。在正式實驗之前,先做5個練習,保證所有被試都明白實驗過程。三結果與

15、分析不同識字量的留學生抄寫不同類型生字時的正確率見表3。為了便于分析部件頻率和構字數對生字抄寫成績的影響以及不同結構漢字抄寫正確率的差異,我們做了兩個獨立的方差分析。表32實驗一和實驗二的正確率匯總(標準差2識字量高組識字量中組識字量低組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左右結構上下結構高頻、構字數少.87(.15.78(.20.79(.17.73(.19.65(.23.57(.27低頻、構字數少.81(.17.74(.24.75(.21.56(.20.53(.22.47(.31高頻、構字數多.95(.08.78(.21.79(.18.75(.14.71(.25.59(.28 223.1實驗一:

16、部件頻率對識字量不同的留學生在由不同頻率部件組成的兩種結構類型生字上的抄寫正確率進行2(部件頻率,2(漢字結構,3(識字量三因素方差分析,平均成績見表3高頻、構字數少和低頻、構字數少部分。結果發(fā)現,部件頻率的主效應顯著F(1,43=24.96,p<0.001,留學生抄寫由高頻部件組成的生字的正確率高于抄寫由低頻部件組成的生字的正確率。漢字結構類型的主效應顯著F(1,43=21.77,p<0.001,左右結構生字的正確率高于上下結構生字的正確率。識字量的主效應顯著F(2,43=6.48,p<0.005,多重比較發(fā)現識字量高組與中組、中組與低組正確率差異不顯著(p:0.1,高組成

17、績顯著優(yōu)于低組(p<0.01。部件頻率、漢字結構和識字量三者的交互作用邊緣顯著F(2,43=2.40,p=0.1。其他交互作用均不顯著。3.2實驗二:部件構字數對不同識字量的留學生在由不同構字數部件組成的兩種結構類型生字上的抄寫正確率進行2(部件構字數,2(漢字結構,3(識字量三因素方差分析,平均成績見表3高頻、構字數多和高頻、構字數少部分。結果發(fā)現,部件構字數的主效應邊緣顯著F(1,43=3.85,p= 0.06,由構字數多的部件組成的生字的正確率稍高于由構字數少的部件組成的生字。這種較小的差異可能是由于實驗所采用的部件都是出現頻率較高的(16-17次,見表1。漢字結構類型的主效應顯著

18、F(1,43=23.15,p<0.001,與實驗一的發(fā)現一致,左右結構字的正確率高于上下結構字的正確率。識字量的主效應顯著F(2,43=5.54,p<0.005,多重比較發(fā)現,識字量高與中、中與低組正確率差異不顯著(p>0.1,識字量高組成績顯著優(yōu)于低組(p<0.01。交互作用均不顯著。四綜合討論4.1部件意識對漢字學習的重要性部件是構成漢字的基本單元,也是漢語熟練讀者加工漢字時的主要認知單位(彭聃齡、王春茂1997。有關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表明,學習者對目的語文字規(guī)律的認識會促進對目的語的學習。具體到留學生的漢字學習上來,我們首先要問的是:初學漢語的留學生能否意識到大量

19、的漢字是由少數有限的部件組合而成的?目前有關留學生正字法意識發(fā)展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圍繞這個問題展開的。研究發(fā)現初學漢語的留學生很容易發(fā)展起部件位置意識來(江新2003,王建勤2005,馮麗萍2006,但是對部件的精確掌握卻需要經歷較長的過程(郝美玲2007。我們要問的第二個問題是:留學生在實際的讀寫中能否有效利用部件構字的規(guī)律?即部件意識能否促進留學生的漢字讀寫成績?這方面的研究目前還很少看到。本研究通過延遲抄寫的實驗范式對此進行了考察,結果發(fā)現46名留學生對不同類型生字抄寫的平均正確率為0.67,最高分為0.95,最低分為0.22,表明初學漢語三個月的學生已能利用已學部件來書寫不熟悉的漢字,尤

20、其是識字量高的留學生,平均正確率為0.83。本研究的結果與郝美玲(2003利用延遲抄寫得到的結果一致:初級水平的留學生對于部件熟悉的生字的抄寫正確率達到0.77,而對于部件不熟悉的生字,正確率僅為0.39。結果充分說明初學漢語的留學生不僅意識到了部件構字的規(guī)律,而且能在學習過程中對此加以利用。部件, 才有可能把生字寫下來; 另一方面與部件的表征有關系, 將生字分解成部件以后, 需要通 過記憶中部件的表征把生字寫下來, 部件表征的質量越好, 抄寫的正確率越高。識字量高的學 習者由于見到生字后可以迅速將它分解, 而且部件的表征比較精確, 所以抄寫正確率高。 4 2部件頻率和構字數對漢字學習的重要性

21、 . 部件的頻率和構字數可能對部件的識別和表征產生影響。熟悉的部件容易從整字中識別 而被分解出來, 不熟悉的部件較難識別。同樣, 熟悉的部件其表征的質量也較高。因此, 高頻 部件或者構字數多的部件構成的生字抄寫正確率高。 實驗一考察了部件頻率的影響, 結果發(fā)現留學生抄寫由高頻部件構成的生字時的正確率 為 0. 76 而抄寫由低頻部件構成的生字時的正確率為 0 64 表明部件的出現頻率影響了留學 , . , 生的生字學習, 至少對 構字數較少的部件是如此 ( 實 驗一選用的部 件都是構字數 較少的部 件 。 實驗二考察了部件構字數的影響, 結果發(fā)現由構字數多的部件構成的生字的抄寫正確率 為 0.

22、 91 而由構字數少的部件構成的生字的抄寫正確率為 0 89 二者之間僅有微弱的差異。 , . , 但是我們并不能據此認為部件的構字數對留學生的生字學習毫無影響。由于測驗時學生僅學 了 漢語教程 的前 30課, 所學漢字有限, 難以找到足夠數量的頻率低而構字數多的部件, 故 實驗二采用的部件均為高頻部件, 無法綜合考察部件的構字數和頻率對留學生漢字學習的影 響。這是本研究的一個缺憾。基于實驗二的研究結果, 只能得出這樣的結論: 對于高頻部件, 構字數的作用較弱。但是對于低頻部件, 構字數的作用目前還不確定, 我們猜測其作用應該更 加明顯。 部件頻率指的是由該部件構成的所有漢字的頻率總和, 因此

23、可以通過提高單個漢字的出 現頻率來實現, 也可以通過提高含有該部件的不同漢字的出現頻率來實現。實驗一和實驗二 的結果表明, 不論某一部件的構字數如何, 只要在教材中得到了一定量的復現, 就可以在留學 生的漢字學習中起到促進作用。 對外漢字教學歷來是對外漢語教學中比較薄弱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呂必松 ( 1999 指出: 所謂漢 字難寫, 主要是教學不得法所造成的。教材和課堂教學如何幫助留學生注意到部件和漢字之 間的層級關系以及部件對于漢字學習的重要性? 我們認為關鍵是增加部件的出現次數。實驗 一的結果表明, 當部件在教材中僅出現過一兩次時, 識字量中組和低組的留學生的生字抄寫成 績受到較大的影響。因此在

24、實施 部件教學法 時, 不僅要考慮部件在教材中出現的先后順 序, 而且要增加部件的復現次數, 以保證這些部件能在學習者的心理詞典中形成高質量的表 征。同時, 結合已有的研究成果, 我們建議在實施 部件教學法 時, 不必花很多精力來講解漢 字的結構類型, 因為這部分知識很容易掌握 ( 郝美玲 2007, 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養(yǎng)部件 的精確表征上。 還需要說明的一點是, 部件教學法只是對漢字的字形進行教學, 因此只能是對外漢字教學 的一個短暫的階段, 不應把它看作對外漢字教學的全部。 4 3識字量、 . 漢字結構類型與部件分解的關系 本研究的兩個實驗均發(fā)現, 左右結構生字的抄寫正確率高于上下結構

25、生字的正確率, 表明 左右結構的漢字對留學生來說比較容易, 而上下結構的漢字相對來說較難。本研究還進一步 發(fā)現, 不管留學生的識字量如何, 對左右結構生字的抄寫正確率均高于對上下結構生字的抄寫 正確率。這似乎說明, 對于初學漢語的留學生來說, 識字量大小對不同結構類型漢字的分解沒 29 有直接的影響。 本研究的結果似乎與徐彩華 ( 2007 的結論不太一致, 她認為初學漢語的留學生不存在左 右結構的分解優(yōu)勢。其實在她的漢字知覺分解研究中, 左右結構漢字的分解速度比上下結構 漢字的分解速度快 170毫秒, 只是未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平。我們認為, 可能是由于實驗的被 試數目較少 ( 18名 , 而

26、且個體間的變異較大 ( 標準差為 273- 558毫秒 , 導致兩種結構類型生 字反應時之間的差異沒有達到顯著水平。從這一點看來, 本研究的發(fā)現與徐文的發(fā)現是一致 的。由于兩個研究的被試均為初學漢語 3個月的留學生, 因此可以進一步推論, 初學漢語的學 習者在不同的實驗范式下均出現了左右結構漢字加工的優(yōu)勢效應。 本研究的結果與尤浩杰 ( 2003 的結論也不一致, 她的語料統計和反應時數據都顯示留學 生對橫向結構漢字的書寫錯誤率高于其他結構類型漢字的錯誤率。左右結構優(yōu)勢還是左右結 構劣勢的出現究竟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從本文的研究結果來看, 部件的頻率和構字數都會影 響留學生對部件和整字的加工,

27、 徐彩華 ( 2007與尤浩杰 ( 2003的研究除了控制字頻或漢字熟 悉性以外, 并未對部件水平的因素加以控制。因此, 目前得出留學生漢字加工是左右結構優(yōu)勢 還是劣勢的結論都為時太早, 有關留學生對不同結構類型漢字的加工及部件的分解機制、 影響 因素等問題, 還需要作進一步的實驗研究。 參考文獻 陳仁鳳、 陳阿寶 19982 一千高頻度漢字的解析及教學構想, 5語言文字應用 第 1期。 崔永華 19972 漢字部件和對外漢字教學, 5語言文字應用 第 3期。 費錦昌 19962 現代漢字部件探究, 5語言文字應用 第 2期。 馮麗萍 20062 外國留學生漢字正字法意識及其發(fā)展研 究, 5云

28、南師 范大學學報 (對 外漢語教學 與研究版 *第 1期。 郝美玲 20032 不同漢語水平的留學生漢字正字法 意識發(fā) 展的實 驗研究, 北京 語言大 學漢語 進修學 院首屆科 研報告會論文 。 郝美玲 20072 留學生漢字正字法意識的萌芽與發(fā)展, 5世界漢語教學 第 1期。 江 新 20032 初學漢語的美國學生漢字正字法意識的實驗研究 , 載 對外漢語研 究的跨學 科探索 習與認知國際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李力紅、 劉宏艷、 劉秀麗 20052 漢字結構對漢字識別加工的影響 , 5心理學探新 第 1期。 呂必松 19992 漢字教學與漢語教學, 載 漢字與漢字教學

29、研究論文集 , 北京大學出版社。 彭聃齡、 王春茂 19972 漢字加工的基本單元: 來自筆畫數效應和 部件數效應的證據, 5心理學報 第 1期。 王建勤 20052 外國學生漢字構形意識發(fā)展模擬研究, 5世界漢語教學 第 4期。 徐彩華 20072 外國留學生漢字分解水平的發(fā)展, 5世界漢語教學 第 1期。 尤浩杰 20032 筆畫數、 部件數和拓撲結構類型對非漢字文化圈學習者漢 字掌握的影 響, 5世界漢語 教學 第 2 期。 喻柏林、 馮玲 19902 漢字的視知覺 知覺任務效應和漢字屬性效應, 5心理學報 第 2期。 張靜賢 19922 5現代漢 字教程 , 現代出版社 。 張旺熹 1

30、9902 從漢字部件到漢字結構, 5世界漢語教學 第 2期 。 鄭昭明、 吳淑杰 19942 文字刺激 的饜足與解 體, in H. W. Chang J T. H uang C. W. H ue & O v id J L. T zeng , . , . ( eds Advances in the S tudy of Chinese L anguage P rocessing, Vol 1 D epartm ent of P sy cho logy. T a i an U nivers: w i ty . Chen, Y. P. , A llport D. A. & M ars

31、ha l, J. C. 19962 W ha tA re the F unctionalO rthographic U n its in Ch ineseW o rd , l 漢語學 30 R ecognition: T he S troke or the Stroke P attern? T he Quar terly J ournal of Exp er i ental P sy cho logy, 49A, 1024 m 1043. D ing G. S. , Peng D. L. & T aft M. 20042 T he N ature of the M enta l R e

32、presentation o f R adicals in Ch inese A , , , : P ri ing S tudy Journal of Experimen tal P sy cho logy: Learning, M emory, and Cognition, 30 530- 539. m , , Fe ldman, L B. & Siok, W. W. T. 19972 The R o le o fC o ponent Function in V isual R ecognition o f Chinese Charac . m ters J ournal of Ex

33、p er i ental P sy chology: L earning, M e ory, and Cognition, 23, 776 781 , m m . F rost R. 19942 P re lex ical and P ostlex ica l Strateg ies in R eading Ev idence from a D eep and a Shallow O rthog raphy , : , J ournal of Exp er i ental P sychology: L earning, M em ory and Cogn ition, 20 116- 129.

34、 m , H ao M. L. & Shu, H. 20052 Em ergence o f V isua l Chunks in Lea rning Chinese Cha racters A Study w ith Fore ign , : Learne rs and Chinese Ch ildre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E leventh Internationa l Conference on P rocessing Chinese and O ther East A sian L anguages, Hong K ong . Pak, A. K. H. , L a, A. , T so I F. , Shu, H. , L ,i W. L. & Anderson, R. C. 20052 V isua l Chunk ing Sk ills o f 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