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物組織與結構實驗指導書_第1頁
織物組織與結構實驗指導書_第2頁
織物組織與結構實驗指導書_第3頁
織物組織與結構實驗指導書_第4頁
織物組織與結構實驗指導書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織物組織與結構書武漢科技學院紡織與材料學院黃翠蓉2005 年 11 月目錄1 織物組織與結構實驗教學大綱2實驗一:來樣分析實驗3實驗二:簡單組織織物的設計與試織4實驗三:變化組織織物分析5實驗四:聯合組織織物分析6實驗五:配色模紋組織結構分析7實驗六:經起花組織織物分析 8實驗七:起毛起圈織物分析9、實驗八:雙重復雜組織織物分析10 、實驗九:設計與試織復雜組織織物12 、實驗十:精紡毛織物仿樣設計與試織13 、實驗十一:粗紡毛織物小樣的設計與試織14 、實驗十二:仿毛織物小樣的設計與試織15 、實驗十三:仿麻織物小樣的設計與試織16 、實驗十四:裝飾織物小樣的設計與試織17 、實驗十五:毛條

2、混色18 、實驗十六:小樣織物后整理織物組織與結構實驗教學大綱課程代碼: 011004201 、課程中文名稱:織物組織與結構實驗2 、課程英文名稱:fabric weaves and structures3 、 課程適用層次:本科4 、 總學時: 525 、 實驗學時:8+課外學時46 、 學分: 37 、 目的與要求:初步了解織物分析以及織物設計的有關知識,掌握來樣分析和小樣設計的 方法和步驟。掌握織物分析和小樣試織的基本操作方法。進一步理解上機圖的 意義和各圖之間的關系。通過對所織小樣的分析,了解影響織物外觀的因素。 &課程簡介:本課程結合織物組織與結構的理論教學,介紹了織物分析的

3、方法和步驟,介紹 了織物設計的要點和小樣織造的要領,是織物設計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為以后其 它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9 、 教學大綱:(1) 來樣分析(2) 簡單組織設計及試織(3) 復雜組織設計及試織10 、 學時分配:課程內容學時數學時合計1來樣分析4 (課外)122簡單組織設計及試織43復雜組織設計及試織411、執(zhí)行大綱的幾點說明:先修課程:織物組織與結構選用教材:自編教材實驗一:來樣分析實驗 由于織物所采用的組織、色紗排列、紗線的原料及線密度、紗線的密度、紗線的捻向和捻度以及紗線的結構和后整理方法等各不相同, 因此形成的織物在外觀上也不一樣。為了生產, 創(chuàng)新或仿造產品, 就必須掌握

4、織物組織結構和織物的上機技術條件等資料。為此就要對織物進行周到和細致的分析,以便獲得正確的分析結果, 為設計、改進或仿造織物提供資料。為了能獲得比較正確的分析結果, 在分析前要計劃分析的項目和它們的先后 順序。操作過程要細致,并且要在滿足分析的條件下盡量節(jié)省布樣用料??椢锓治鲆话惆聪铝许樞蜻M行。一、取樣分析織物時, 資料的準確程度與取樣的位置、樣品面積大小有關,因而對取樣的方法應有一定的要求。由于織物品種極多,彼此間差別又大,因此,在實際 工作中樣品的選擇還應根據具體情況來定。(一)取樣位置織物下機后,在織物中因經緯紗張力的平衡作用, 使幅寬和長度都略有變化。 這種變化就會造成織物邊部和中部,

5、 以及織物兩端的密度存在著差異。 另外在染 整過程中,織物的兩端、 邊部和中部所產生的變形也各不相同, 為了使測得的數據具體準確性和代表性,一般規(guī)定: 從整匹織物中取樣時, 樣品到布邊的距離不小于 5cm, 離兩端的距離在棉織物上不少于1.5-3m ,在毛織物上不小于3m 在絲 織物上約 3.5-5m 。此外 , 樣品不應帶有顯著的疵點 , 并力求其處于原有的自然狀態(tài), 以保證分析結果的準確性。(二)取樣大小取樣面積大小 , 應隨織物種類、 組織結構而異。 由于織物分析是項消耗試驗, 應本著節(jié)約的原則,在保證分析資料正確的前提下,力求減小試樣的大小。 簡單 織物的織物試樣可以取得小些,一般為

6、15cm x 15cm 組織循環(huán)較大的色織物可以取 20cmx 20cm 色紗循環(huán)大的色織物(如床單)最少應取一個色紗循環(huán)所占 的面積;對于大提花織物(如被面、毯類)因其經緯紗循環(huán)數很大,一般分析部 分具有代表性的組織結構即可。因此,一般取為 20 cm x 20 cm 或 25 cmx 25 cm如樣品尺寸小時,只要比 5 cmx 5 cm 稍大亦可進行分析。二、確定織物的正反面對布樣進行分析工作時, 首先應確定織物的正反面。 織物的正反面一般是根據其外觀效應加以判斷。下面列舉一些常用的判斷方法。1一般織物的正面的花紋、色澤均比反面清晰美觀。 2 具有條格外觀的織物和配色模紋織物, 其正面花

7、紋必然是清晰悅目的。 3 凸條及凹凸織物,正面緊密而細膩,具有條狀或圖案凸紋,而反面較粗糙, 有較長的浮長線。4 起毛織物: 單面起毛織物, 其起毛絨一面為織物正面; 雙面起毛絨織物, 則 以絨毛光潔、整齊的一面為正面。5 觀察織物的布邊,如布邊光潔、整齊的一面為織物正面。 6 雙層、多層及多重織物,如正反面的經緯度不同時,則一般正面具有較大的 密度或正面的原料較佳。 7 紗羅織物,紋路清晰絞經突出的一面為織物正面。 8 毛巾織物,以毛圈密度大的一面為正面。多數織物其正反面有明顯的區(qū)別, 但也有不少織物的正反面極為近似, 兩面 均可應用。因此對這類織物可不強求區(qū)別其正反面。三、確定織物的經緯向

8、在確定了織物的正反面后, 就需判斷出在織物中哪個方向是經紗, 哪個方向是緯紗,這對分析織物密度, 經緯紗線密度和織物組織等項目來說, 是先決條件。區(qū)別織物經緯向的主要依據如下。 1 如被分析織物的樣品是有布邊的,則與布邊平行的紗線便是經紗,與布邊垂直的則是緯紗。2 含有漿的是經紗,不含漿的是緯紗。 3 一般織物密度大的一方為經紗,密度小的一方為緯紗。 4 筘痕明顯的織物, 則筘痕方向為織物的經向。 5 織物中若紗線的一組是股線,而另一組是單紗時,則通常股線為經紗,單紗 為緯紗。6?若單紗織物的成紗捻向不同時,則Z 捻紗為經向,而S 捻紗為緯向。 7 若織物成紗的捻度不同時, 則捻度大的多數為經

9、向, 捻度小的為緯向。 8 如織物的經緯紗線密度、 捻向、捻度都差異不大,則紗線的條干均勻,光澤較好的為經紗。9 毛巾類織物,其起毛圈的紗線為經紗,不起圈者為緯紗。10 條子織物其條子方向通常是經紗。11 若織物有一個系統的紗線具有多種不同線密度時, 這個方向則為經向。 12 紗羅織物,有扭絞的紗線為經紗,無扭絞的紗線為緯紗。13 在不同原料交織中, 一般棉毛或棉麻交織的織物, 棉為經紗; 毛絲交織物中, 絲為經紗;毛絲棉交織物中,則絲、棉為經紗;天然絲與絹絲交織物中,天然絲 為經紗;天然絲與人造絲交織物中,則天然絲為經紗。由于織物用途極廣, 因而對織物原料和組織結構的要求也多種多樣, 因此在

10、 判斷時,還要根據織物的具體情況進行確定。四、 測定織物的經緯紗密度在織物單位長度中排列的經緯紗根數, 稱為織物的經緯紗密度。織物密度的計算單位以公制計,是指10cm 內經緯紗排列的根數。密度的大 小,直接影響織物的外觀、手感、厚度、強力、抗折性、透氣性、耐磨性和保暖 性能等物理機械指標,同時它也關系到產品的成本很生產效率的高低。經緯密度的測定方法有以下兩種。(一) 宜接測數法宜接測數法憑借照布鏡或織物密度分析鏡來完成??椢锩芏确治鲧R的刻度尺長度為5cm在分析鏡頭下面,一塊長條形玻璃片上刻有一條紅線,在分析織物密度時,移動鏡頭,將玻璃片上紅線很刻度尺上紅線同時對準莫兩根紗線之間,以此為起點,邊

11、移動鏡頭邊數紗線根數,宜到5cm刻度線為止。數出的紗線根數 乘以2,即為織物的密度值。在數紗線根數時, 要以兩根紗線之間的中央為起點,若數到終點時,落在紗 線上,超 過0.5根,而不足1根時,應按0.75根計算,若不足 0.5根時,則按0.25根計算,如 圖1-20所示。織物密度一般應測得3? 4個數據,然后取其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結果。(二)間接測定法這種方法適用于密度大、紗線密度小的規(guī)則組織織物。首先經過分析織物組 織及其組織循環(huán)經紗數(組織循環(huán)緯紗數),然后乘以10cm中組織循環(huán)個數,所 得的乘積即為織物的經(緯)紗的密度。例:沿緯向10cm長度內,檢查出織物的組織循環(huán)經紗根數為Rj,其組

12、織循 環(huán)個數為口。則經緯密度 P=R x m (根/10cm)同理,沿經向10c m長度內,檢查出織物循環(huán)緯紗根數為 凡,其組織循環(huán)個 數為nwo 則緯紗密度Pw=FwX nw (根/10cm)五、測定經緯紗縮率 經緯紗縮率是織物結構參數的一項內容。測定經緯紗縮率的目的是為了計算 紗線線密度和織物用紗M等。由于紗線在形成織物后,經(緯)紗在織物中交錯屈曲,因此織造時所用的紗線長度大于所形成織物的長度。其差值與紗線原長之 比值稱為縮率。以a (%表示。a (為 表示經紗縮率,aw (為 表示緯紗縮 率。aj ( %)= ( L oj- L j) / L oj x 100aw (%) _.( Lo

13、w Lw) / L OwX 100式中:L0j ( Low)一試樣中經(緯)紗伸宜后的長度;L j (L w)一試樣的經(緯)向長度。經緯紗縮率的大小, 在工藝設計的重要依據,它多紗線的用織物的物理機械性能和織物的外觀均有很大的影響。影響縮率的因素很多, 織物組織,經緯紗原料及線密度,經緯紗密度及在織造過程中紗線的張力等的不同,都會引起縮率的變化。分析織物時,測定縮率的方法,一般在試樣邊緣沿經(緯)向取10cm (試樣尺寸小時,可M 5cm的織物長度(即公式中的 L或Lw)并記上記號,將邊部 的紗纓剪短 (這樣可減少紗線從織物中撥出來時產生意外伸長) ,然后輕輕將經 (緯)紗從試樣中撥出, 用

14、手指壓住紗線的一端, 用另一只手的手指輕輕將紗線 拉直(給適當張力, 不可有伸長現象)。用尺M出記號之間的經(緯)紗長度(即Lj或Low)。這樣連續(xù)作出10個數后,取其平均值,代入上述公式中,即可求出 a,aw 之值。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但精確程度較差。在測定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在撥出和拉直紗線時,不能使紗線發(fā)生退捻或加捻。對某些捻度較小或強力 很差的紗線,應盡量避免發(fā)生意外伸長;2分析刮絨和縮絨織物時,應先用火柴或剪刀除去表面絨毛,然后再仔細地將紗線從織物中撥出; 3 粘膠纖維在潮濕狀態(tài)下極易伸長,故在操作時避免手汗沾濕紗線。六、測算經緯紗線特數紗線線密度是指1000c m 的紗線,在公定

15、回潮率時的質量。計算公式如下:Tex=1000G/L式中: tex 經(緯)紗線密度;G 在公定回潮率時的重量( g);L 長度( m )紗線線密度的測定,一般有兩種方法。1 . 比較測定法; 此方法是將紗線放在放大鏡下, 仔細地與已知線密度進行比較, 最后決定試樣的經緯紗線密度。此方法測定的準確程度與試驗人員的經驗有關。 由于做法簡單迅速,所以工廠的試驗人員往往樂于采用。2 稱重法:在測定前必須先檢查樣品的經紗是否上漿,若經紗是上漿的,則應對試樣進行退漿處理。測定時從10cm八10cm織物中,取出10根經紗和10根緯紗,分別稱其質測出織物的實際回潮率, 在經緯紗縮率已知的條件下, 經緯紗密度

16、可用下式求出: Tex=g(1-a)*(1+ W) /(1+w)式中: tex 10 根經 ( 或緯 ) 紗實際的質重量(g) ;a- 經(緯)紗縮率 (%);V 織物的實際回潮率( ) ;W該種紗線的公定回潮率()7、 鑒定經緯紗原料正確、合理地選配各類織物所用原料, 對滿足各項用途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因此對布樣的經緯紗原料要進行分析。主要有兩個方面。 1織物經緯紗原料的定性分析:目的是分析織物紗線是什么原料組成,即分析 織物是屬純紡織物、混紡織物, 還是交織物。 鑒別纖維一般采用的步驟是先決定纖維的大類,屬天然纖維素纖維, 還是屬于天然蛋白質纖維或是化學纖維。 再具 體決定是哪一品種。常

17、用的鑒別方法有手感目測法、燃燒法、 顯微鏡法和化學溶解法等,其具體方法與纖維的鑒別方法相同。 2 混紡織物成分的定量分析:這是對織物含量進行的分析。一般采用溶解法, 選用適當的溶劑,使混紡織物中的一種纖維溶解,稱取留下的纖維質量, 從而也 知道溶解纖維的質量,然后計算混合百分率。具體方法同混紡線含量分析法。8、 概算織物重量織物重量是指織物每平方米的無漿干燥質量。它是織物的一項重要技術指標,也是對織物進行經濟核算的主要指標, 根據織物樣品的大小及具體情況, 可 分兩種試驗方法。1 稱量法用此方法測定織物重量電動機使用扭力天平、 分析天平等工具。 在測定織物 每平方米的重量時,樣品的面積一般取1

18、0X 10 (cm2 。面積愈大,所得結果就愈正確。在稱量前,將退漿的織物放在烘箱中烘干, 至重量恒定, 稱其干燥重量。24G(g/m)=g x 10/(L x b)式中: G 樣品每平方米無漿質量, g/m2g 樣品的無漿干重, g ;L樣品長度,cm ;b樣品寬度,cm ,2 計算法 在遇到樣品面積很小、用稱量法不夠準確時,可以根據前面分析所得的經 緯紗線密度,經緯紗密度。經緯紗縮率進行計算,其公式如下:2G(g/m )=10P j xTex/(1-a j) x 1000+10P wXTex(1-a W) x 10001/(1+ w Q=1/100P j xTe八/(1-a j)+PwXT

19、ex?/(1-a w)1/(1+ w 巾)=1/100(1+ w 巾)P j x Te 為/(1-a j)+PwX Tex/(1-a w)式中: G 樣品每平方米無漿干燥質量, g/ m2 ;P j、P一樣品的經、緯紗密度,根/10cm;a j、aw一樣品的經、緯紗縮率;w ?樣品的經、緯紗公定回潮率;Tex j、Texw一樣品的經、緯紗線密度。九、分析織物的組織及色紗的配合對布樣做了以上各種測定后,最后應對經緯紗在織物中交織規(guī)律進行分析, 以求得此種織物的組織結構。 在此基礎上,再結合織物經緯紗所用原料、 線密度、 密度等因素,正確地確定織物的上機圖。在對織物組織進行分析的工作中, 常用的工

20、具是照布鏡、分析針、剪刀及顏色紙等。用顏色紙的目的是為了在分析織物時有適當的背景襯托,少費眼力。 在 分析深色織物時,可用白色紙做襯托, 而在分析淺色織物時, 可用黑色紙做襯托。 由于織物種類繁多,加之原料、密度、紗線線密度等因素的不同,所以應選擇適應的分析方法,以使分析工作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用的織物組織分析方法有以下幾種。1 拆紗分析法這種方法對初學者很適用。 此法應用于起絨織物、毛巾織物、紗羅織物和紗線線密度低、密度大、組織復雜的織物。這種方法又可分為分組拆紗法與不分組拆紗法兩種( 1 )分組拆紗法:對于復雜組織或色紗循環(huán)大的組織,用分組拆紗法是精確可 靠的,現將此法介紹如下。 確定

21、拆紗的系統: 在分析織物時,首先應確定拆紗方向,目的是為看清楚經緯 紗交織狀態(tài)。因而宜將密度較大的紗線系統拆開, 利用密度小的紗線系統的間隙, 清楚地看出經緯紗的交織規(guī)律。 確定織物的分析表面:究竟分析織物哪一面,一般以看清織物的組織為原則。 如:若是經面或緯面組織的織物, 以分析織物的反面比較方便; 若是表面刮絨或縮絨織物, 則分析時應先用剪刀或火焰除去織物表面的部分絨毛, 然后進行組織 分析。 紗纓的分組: 在布樣的一邊先拆除若干根一個系統的紗線, 使織物的另一個系 統的紗線露出 10c m 的紗纓,如圖( 1 )所示,然后將紗纓中的紗線每若干根分為 一組,并將 1 、3、5奇數組的紗纓和

22、 2、4、6偶數組的紗纓分別剪成兩種不同的長度。如圖(2)。這樣,當被拆的紗線置于紗纓中時,就可以清楚地看 出它與奇數組紗和偶數組紗的交織情況。 填繪組織所用的意匠圖若一大格其縱橫 方向均為八個小格, 正好與每組紗纓根數相等,則可把每一大格作為一組, 亦分 成奇、偶數組與紗纓所分奇、偶數組對應,這樣,被拆開的紗線在紗纓中的交織 規(guī)律,就可以非常方便地記錄在意匠紙的方格上。例如某織物的布樣, 拆的是經 紗,每組紗纓是由緯紗組成。 從右側起輕輕撥出第 1 根經紗, 它與第一組緯紗的 紗纓交織規(guī)律是:經紗位于三、四、七、八緯紗之上,與第二根緯紗的紗纓交織 規(guī)律是: 此經紗仍位于三、 四、七、八緯紗之

23、上, 與第三根緯紗仍以此規(guī)律交織。 于是將 第 1 根經紗與各組緯紗交織的規(guī)律, 分別填繪在意匠紙各組中的第一縱行 上,如圖 3 所 示。然后再分析第 2 根經紗與各組緯紗交織的情況, 并記錄在意匠 紙的第 2 縱行上,依次類推。當分析到 16 根經紗后,就可得出這塊布樣的組織 和經緯紗循環(huán)數,其經緯紗的交織規(guī)律已有2 個循環(huán)。( 3 )不分組拆紗法:當了解了分組拆紗法后,不分組拆紗法就容易了解了。首 先選擇好分析面,拆紗方向與分組拆紗相同, 此法不需將紗纓分組, 只需把拆紗 輕輕撥入紗纓中,在意匠紙上把經紗與緯紗交織的規(guī)律記下即可。2 局部分析法有的織物表面局部有花紋, 地布的組織很簡單,

24、此時只需要分別對花紋和地布的局部進行分析, 然后根據花紋的經緯紗根數和地布的組織循環(huán)數, 就可求出 一個花紋循環(huán)的經緯紗數, 而不必一一畫出每一個經緯組織點, 需注意地組織與 起花組織起始點的統一問題。3 直接觀察法有經驗的工藝員或織物設計人員, 可采用直接觀察法, 依靠目力或利用照布鏡,對織物進行直接的觀察, 將觀察的經緯紗交織規(guī)律, 逐次填入意匠紙的方格 中。分析時,可多填寫幾根經緯紗的交織狀況, 以便正確地找出織物的完全組織。 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主要是用來分析單層密度不大、 紗線線密度較大的原組織織 物和簡單的小花紋組織織物。在分析織物組織時, 除要細致耐心外, 還必須注意布樣的組織與色

25、紗的配合關系。對于白坯織物, 在分析時不存在這個問題。 但是多數織物的風格效應不光 是由經緯交織規(guī)律來體現,往往是將組織與色紗配合而得到其外觀效應。因而, 在分析這類色紗與組織配合的織物 (色織物) 時, 必須使組織循環(huán)和色紗排列循 環(huán)配合起來, 在織物的組織圖上,要標注出色紗的顏色和循環(huán)規(guī)律。在分析時,大致有如下幾種情況:( 1 )當織物的組織循環(huán)紗線數等于色紗循環(huán)數時,只要畫出組織圖后,在經紗下方,緯紗左方,標注顏色和根數即可。( 2 )當織物的組織循環(huán)紗線數不等于色紗循環(huán)數時,在這情況下,往往是色紗循環(huán)大于組織循環(huán)紗線數。 在繪組織圖時, 其經紗根數應為組織循環(huán)經紗數與色 經紗循環(huán)數的最

26、小公倍數, 緯紗根數應為組織循環(huán)緯紗數與色緯紗循環(huán)數的最小 公倍數。實驗二 :簡單組織織物的設計與試織一、目的與要求1 、初步了解織物設計的有關知識,掌握小樣設計的方法。2、掌握小樣試織的基本操作方法。3、進一步理解上機圖的意義和各圖之間的關系。4、通過對小樣的分析,了解影響織物外觀的因素。二、設計內容1 、設計織物的組織(地組織和邊組織,畫出組織圖) 。2 、設計配色(經、緯色紗的排列) 。3 、設計織物的規(guī)格( 1 )紗線的規(guī)格(原料、粗細) 。( 2 )紗線的密度(經密、緯密) :通常選用的紗較粗、較松、剛性較大,密度可小些;反之,當選用的紗較細、較緊、剛性小,密度可大些。3 3) 確定

27、幅寬: 10- 15cm4 、 工 藝參數的計算(1) 筘號:N x=p x( 1-aw% / 箝入aw%L 般為3- 7%。修正方法:參照所計算的,N公在現有箝號中選擇近似 N公并代入,P'= N公X箝入/(1-a w%)o 測算:若P'在合理的范圍內,N公,可行;若P超出合理范圍,重新調整箝入,再重新測算, 直至可行。(2) 總經根數:Z= Pj ' X L/10+邊經根數(1 地經紗箝入/邊經紗箝入)二地經根數+邊經根數L 為幅寬;Z 應修正為筘入的整數倍。5 、 填 寫小樣規(guī)格、工藝表:包括紗線的原料、紗線的號數、經緯紗密度、織物的幅寬、筘號、總經根數( 地經根

28、數和邊經根數) 、上機圖、配色模紋等。例:經中長18X 2 (小樣經向選股線) 、組織 3/1 破斜紋、 Pj X Pw=284.5 X 251.5 (根/10cm) ,aw%=5.2% 緯紗 36 號,幅寬 15cm,邊經 24 根。(1) N 公=284.5/3(1-5.2%)=89.9, 選 91P'= 91 X 3/(1-5.2%)=288(2)總經根數Z= Pj' /10 X L+邊經根數(1地經紗箝入/邊經紗箝入)=288/10 X 15+ 24X( 13/3 )= 432 根,取 432 根填表如下 :原料密度(Pj*Pw)幅寬(cm箝號總經根數上機圖配色模紋圖1

29、8X 2 中長288X 251.51591432略略三、布邊設計1 ?布邊的作用(1)鎖邊;(2)增強;(3)美化2 ?布邊的寬度在生產中,為布幅寬度的 0.5%-1.5% ,在小樣中為12X 12根、16X2根或18X2 根等。邊經根數為邊箝入數的整數倍。3 .對組織的要求(1)邊組織和地組織的織縮率要相近(交織次數相近)。(2) 兩側布邊都要織上,無松散、脫落的現象。依地經的密度確定:當R地較大時,R邊二R地當R地較小時,R邊用地當R地很大時,R邊R地四、試織1 .整經;2.上機;3.穿經;4.編制紋板;5.試織五、實驗分析 六、試驗報告實驗三:變化組織織物分析目的與要求的因素。1.通過對

30、織物進行分析,進一步了解掌握織物組織與外觀效果和影響織物外觀2. 在掌握和鞏固基本分析方法的前提下,學會一些簡化的分析方法。3. 分析時要認真仔細。2、 實 驗儀器與工具照布鏡、針、意匠紙、筆。3、 分 析方法及內容(一)確定織物的正反面1 . 一般織物正面紋路較反面清晰、勻直、光澤好,并且凹凸感強。2 印花織物則印花的一面為正面。3 從紗線結構上分, 至少有一個系統為股線的織物, 其正面的斜紋線向右傾斜; 若都是單紗則其正面的斜紋線向左傾斜。(二)判斷織物的經緯向 1 一般情況下經紗密度大于緯紗密度,所以取密度大的系統為經向。2條格組織條子方向為經向。3 從紗線結構上分,至少有一個系統的紗線

31、是股線,則其股線系統為經向;如 果兩個系統都是單紗,則上漿系統的紗線為經向。(三)變化組織織物的種類略(四)分析織物組織、畫出組織圖1 直接觀察法 在照布鏡的幫助下,直接觀察布面,分析出結構,畫出組織圖。2 拆線法3 某些織物組織的簡單分析方法要領( 1 )山形斜紋組織首先分析出它的基本組織結構, 然后數出右斜經紗根數, 再數出左斜經紗根數,注意此時右、 左斜經紗交界處共用一根經紗對稱排列, 則可畫出一個完全組織圖。( 2 )破斜紋組織先分析出基礎組織圖, 然后以一條線為對稱軸, 另外一半組織圖用照片翻轉 法畫出即可求出組織圖, 同時應數好一個循環(huán)多少根紗, 保證分析結果的正確性。( 3 )菱

32、形斜紋先分析出一個完全組織循環(huán)的四分之一,然后沿對稱線推理畫出整個組織 圖。實驗四:聯合組織織物分析一、目的與要求1 通過對織物進行分析,了解掌握有關于聯合組織織物的外觀、特點及其效應 和影響,以及外觀效應的原因。2 加強分析織物的技術和技巧。3 要求分析時要認真仔細。二、實驗儀器與工具剪刀、照布鏡、意匠紙、筆、針。三、分析內容及方法(一)織物正反面的鑒定1 一般織物的正面花紋細潔、光澤好、美觀。 2 條格組織織物的正面紋路較反面清晰。3 提花組織織物花紋整齊、美觀的一面為正面。4 凸條組織織物其正面細密,凸條凸出、整齊,而反面有較長的浮長線。(二)織物經緯向的鑒定1 一般來講經密大于緯密,則

33、密度大的為經向。2 條格組織條子方向為經向。 3 網目組織,網目長的方向為經向。4 小提花織物組織,提花系統的紗為經紗。(三)分析織物組織畫出組織圖1 直接觀察法借助于照布鏡不用拆紗,用眼睛觀察判斷出組織點,畫出組織圖。2 拆線分析法參照前面所講的拆線法進行分析。3 簡單方便的分析法( 1 )對于分析條格組織來講,該組織的分界線清晰,一般是找出對稱處用底片 翻轉法畫出組織圖。分析方法是: 先數好一個組織循環(huán)的經、 緯紗數在意匠紙上 畫出范圍,然后畫出分界線, 在左下角處畫出并填充組織點, 然后按底片翻轉法畫出其它區(qū)域的組織點。( 2 )縐組織、蜂巢組織、凸條組織織物在分析時,可用拆線法,也可用

34、直接觀 察法。其中縐組織較難分析,這是因為其組織點規(guī)律性差,不容易找出循環(huán),可 用拆線法認真分析就可得出準確答案; 蜂巢組織織物, 其外觀凹凸感強, 正反面 不容易分清, 所以要求不嚴格,但組織點必須準確,因為有時不是規(guī)則蜂巢,而 是稍有變化; 凸條組織要求對每個凸條之間的組織點結合處的組織分析準確, 特 別是花式凸條, 通過凸條之間位置的變換構成圖形,所以要仔細分析。( 3 ) 透孔、 網目、 平紋地小提花織物, 一般織物組織循環(huán)比較大, 所以分析時 應有所側重,它們一般都與一些簡單的組織構成織物, 所以本實驗只要求在分析 時,準確分析出特定組織的組織結構, 并且與地組織如何結合起來的組織圖

35、即可。實驗五:配色模紋組織結構分析一、目的與要求1 學會對配色模紋織物的組織分析。2 掌握一般的色紗與組織結合構成圖案的知識。 3 了解配色模紋織物構成的特點。二、實驗儀器與工具 照布鏡、剪刀、意匠紙、針、彩筆。(一)織物正反面的鑒定1 配色模紋織物的正面,圖案清晰、美觀、平整。 2配色模紋織物的反面,色雜、不美觀、較粗糙。(二)織物經緯向鑒定1 經向密度大,緯向密度小,密度大的為經向。3 色紗顏色多的為經向,顏色少的為緯向。4 與布邊平行的為經向,與布邊垂直的為緯向。5 色紗排列復雜的為經向,排列簡單的為緯向。(三)組織分析并畫出組織圖 1 先數出一個配色循環(huán)的經緯紗根數及每種顏色紗的根數和

36、排列次序,然后在意匠紙上畫出組織范圍。2 經緯紗各拆去一部分,做成紗纓并使經紗和緯紗的配色循環(huán)成為整數時即可開始分析。3 先在配色模紋圖的一側標出織物上先有的配色循環(huán),在配色模紋圖的下側劃出一排格子備用。4 利用拆線法分析組織,先將一個配色循環(huán)的配色模紋圖案,用彩筆直接填在配色模紋圖中, 拆出左側第一根紗,首先在配色模紋圖中畫出組織點,然后填在 左側的組織圖中,直到整個配色模紋圖填滿為止。 5 可用推理方法進行分析。先分析出織物組織圖, 然后根據經緯紗的色排與組織圖對應結合推出配色模紋圖。以上這些方法均可使用。實驗六:經起花組織織物分析一、目的與要求1 學會對經起花織物分析的方法。 2 通過實

37、驗了解經起花織物的基本結構,對復雜組織有初步的認識。二、實驗儀器與工具照布鏡、剪刀、針、意匠紙、彩筆。三、分析方法與步驟 經起花織物是由兩個系統經紗(地經和花經)和一個系統緯紗構成的。( 一 ) 先分析出地經的基本組織, 然后按照地經與花經的配比在意匠紙上將地經填充,完成一個提花循環(huán)。 然后分析花經的組織, 按它與地經的正確關系填充到組織圖內。而且為上下左右對稱圖形, 此時可分析整個組織的四分之一,然后利用對稱的方法推出其它部分。實驗七:起毛起圈織物分析一、目的與要求1 了解起毛、起圈織物的基本結構及構成原理。 2 觀察起毛、起圈織物的外觀效果。3 學會對起毛、起圈織物的分析方法和基本要領。二

38、、實驗儀器與工具照布鏡、針、意匠紙、筆。三、實驗方法與步驟(一)織物正反面鑒別 1 起毛織物單面起毛織物,起毛的一面為正面;雙面起毛織物,毛絨光潔、整齊、豐滿的一面為正面。2 起圈織物單面起圈織物, 起圈的一面為正面;雙面起圈織物,起圈密度大且起圈較均 勻的一面為正面。(二)織物經緯向的鑒別 1 起圈織物沿毛圈的方向,即與起圈紗同向的紗為經紗。 2 起毛織物,緯起毛織物經密小于緯密,與絨紗垂直的紗為經紗。 3 經起毛織物,緯密小于經密,與絨紗垂直的紗為緯紗。(三)織物分析畫組織圖利用特殊的織物組織和整理加工, 使部分緯紗(或經紗)被切斷而在織物表面形成毛絨的織物稱為緯起毛(經起毛)織物。緯起毛

39、織物是由一個系統的經紗和兩個系統的緯紗構成的。經起毛織物是由一個系統的緯紗和兩個系統的經紗構成的。 地經與毛經分別卷繞在兩個織軸上,可用單片起毛桿或用雙層制織法織成。 地經紗分成上下兩部分, 分別形成上下兩層的梭口, 緯紗依次與上下兩層梭口的 經紗進行交織, 形成兩層地布。兩層地布間隔一定距離, 毛經位于兩層地布中間, 與上下兩層緯紗同時交織, 兩層地布之間的距離等于兩層絨毛高度之和, 織成的 織物經割絨工序將連接的毛經割斷,形成兩層獨立的經起毛織物。毛巾織物的毛圈是借助于織物組織及織機送經、打緯機構的共同作用所構 成。制織毛巾織物需要兩個系統經紗(毛經和地經)和一個系統緯紗相交織。 1 緯起

40、毛織物的分析一般緯起毛織物常見的為燈芯絨織物, 因為其正面都是由割斷的緯紗形成的 絨毛覆蓋,所以從正面不容易分析。 一般都由反面著手, 燈芯絨織物的反面可以 直接觀察出地緯與絨緯的排列比, 然后拆去一部分經緯紗做成紗纓, 然后輕輕拉 出一根經紗,按照實際的組織畫在意匠紙上, 應多分析幾根以確保準確性, 然后 用翻轉法畫出該織物正面的組織圖即可。2 經起毛織物的分析經起毛織物的代表產品是經平絨和長毛絨。我們介紹經平絨。分析時,也是由反面開始,一般都采用" V'型固結法,此時分析應拆緯紗。因為該組織的絨毛是由經紗構成的, 它們被固結在地緯上, 最后應在意匠紙上畫 出正確的正面組織

41、圖。 注意,該織物分析時是單層的,而實際上它是一個雙層織 物,因為它是由特殊的加工方法從該織物兩層中間割斷,成為兩塊織物的, 所以 最后結果須把另外一層的織物組織, 同已分析的組織結合在一起, 畫出完整的組織圖。3 起圈織物的分析分析時先將正面的毛圈分開, 看其地經與毛經的排列形式, 然后分析地經的 基礎組織,畫在意匠紙上, 再分析其為幾緯毛巾織物, 確定后再分析毛巾與地緯 之間是如何配合的,畫在意匠紙上即可, 要求多分析幾個循環(huán), 最后結果只畫一 個組織循環(huán)就可以了。實驗八:雙重復雜組織織物分析一、目的與要求1 學會對雙重復雜組織織物的分析。 2 了解雙重復雜組織織物的內部結構及外觀和特點。

42、二、實驗工具照布鏡、針、剪刀、筆、意匠紙、火柴。三、實驗方法與步驟雙重組織包括有:經二重、緯二重、雙層組織、管狀組織、雙幅織物或多幅 織物、表里換層組織、雙層接結組織。最常見的是緯二重、表里換層、雙層接結和雙幅織物。(一)織物的正反面鑒別 1 緯二重織物,一般為大衣呢等厚重織物,所以其正反面均由其外觀效果來確 定的,一般正面毛絨光澤好、平整、均勻,反面次之。2 表里換層織物一般由兩種或兩種以上顏色換層, 此時應為色重的一面為正面, 如有圖案則花紋整齊美觀、圖案清晰的一面為正面。3 雙層接結織物一般兩面的顏色不一樣,應以深色的一面為正面。 (二)織物經緯向鑒別1 緯二重織物經密小于緯密,而經二重

43、織物經密大于緯密。2 表里換層和雙層接結織物及雙幅織物, 均經密大于緯密, 則密度大的為經紗3 管狀織物,管子的方向為經向。(三)分析方法1 緯二重織物的分析緯二重織物是由兩個系統緯紗和一個系統經紗構成的, 其特點是紗線在織物 中成重疊狀配置。不需采用粗號紗線就可增加織物厚度和重量,又可使織物表面 細致,并且可使織物正反面具有不同組織、不同顏色的花紋。 ( 1 )用火柴將織物表面的毛絨燒去,正反兩面都燒。 ( 2 )拆去部分經紗和緯紗做成紗纓。( 3 )將第一根經紗拔出懸浮在緯紗纓中,分析組織點,多分析幾根,此時組織 圖為一個籠統的組織圖,并未分清表、里緯,要根據組織規(guī)律分析出表組織、里組織圖

44、。2 雙層接結織物分析 分析時首先應看清經緯紗排列必和接結法,然后分析其表、里組織結構,用 拆線法分析。3 表里換層織物分析分析時應首先看清經緯紗的基礎組織和其經緯紗排列比, 畫出表組織和里組 織的組織圖,然后重點分析其換層處的組織, 此時應注意, 在換層處原來若表里 組織點用兩種不同符號表示,那么換層后, 表里組織點表示符號交換, 分析之后 要求用粗線畫出換層的分界線。實驗九:設計與試織配色模紋織物一、目的與要求1 掌握配色模紋織物的配色方法。2 了解色紗排列和織物組織的配合關系對配色模紋效果的影響。 3 進一步了解色彩配合的效果。二、方法及步驟1 設計配色模紋圖,畫出上機圖。2 確定色紗的

45、顏色。3 確定織物規(guī)格及工藝參數。4 紗線準備及上機試織。( 1 )按照設計方案試織一塊樣品 A 。( 2 )在原設計方案的基礎上,改變緯向色紗的排列或織物組織后試織一塊樣品 B 。三、實驗分析1 對比 A、 B 兩塊樣品,觀察模紋的變化,并畫出樣品 B 的配色模紋圖。 2 針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分析產生的原因。四、實驗報告對實驗的內容及結果進行分析整理后,寫出包括下列內容的實驗報告: 1 實驗名稱;2 實驗目的及要求;3 小樣規(guī)格及工藝表;包括原料、 紗支、 密度、 幅寬、 筘號、 總經根數、 配色模紋圖、 上機圖。 4 樣品; 5 實驗分析。實驗十:設計與試織復雜組織織物一、目的及要求1

46、進一步了解復雜組織織物的形成原理。 2 掌握復雜組織織物的設計,上機織造方法,及應采取的技術措施。二、方法及步驟1 設計花型、配色及織物組織。2確定織物規(guī)格及工藝參數,并畫出上機圖。3 確定織造過程所采取的相應技術措施。 4 上機試織。三、實驗分析1 分析樣品的各項規(guī)格指標,并與設計方案對比,找出差距及產生原因。 2 根據樣品效果,分析所采取的技術措施是否得當,提出改進意見。四、實驗報告2 實驗名稱;3 實驗目的及要求;4 小樣規(guī)格及工藝表包括以下內容:原料、紗支、密度、幅寬、筘號、總經根數、色紗排列、上 機圖。5 采取的技術措施;6 樣品;7 實驗分析。實驗十一:精紡毛織物仿樣設計與試織一、

47、目的1 通過對典型精紡毛織物(如:華達呢、嗶嘰、毛花呢、禮服呢等)的分析、 設計、試織,掌握其風格特征、結構及規(guī)格參數。2 掌握精紡毛織物的設計要點。Kbl" 、二、要求1 對原樣進行分析,掌握有關參數。 2 參照原樣的結構及參數,自行設計出織物規(guī)格、工藝參數,并進行試織。 3 所試織的小樣與原樣進行對照分析,對小樣的風格、質量進行評估,并提出 改進措施。三、思考題1 定重設計法與仿樣設計法有何異同?2 在仿樣設計時,當來樣的紗線號數與現有紗線號數不同時,如何確定紗線密 度及色紗排列方案?實驗十二:粗紡毛織物小樣的設計與試織一、目的1 通過設計與試織典型的粗紡毛織物, 進一步掌握此類產品的風格特征、 結構 及規(guī)格參數。2掌握粗紡毛織物的設計步驟及方法。3 為毛織物染整實驗準備坯布及其技術資料。Kbl" 、二、要求1 查閱參考資料,掌握所設計產品的有關工藝參數。 2 逐項設計和計算織物規(guī)格及工藝參數。3 嚴格按照設計方案進行小樣試織。 4 對所織小樣的風格、質量及設計合理性進行評估,提出改進意見。三、思考題1 粗紡毛織物與精紡毛織物的設計方法有何異同? 2 為什么各種粗紡毛織物的染整縮率及染整消耗率有很大差異? 實驗十三:仿毛織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