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審計信任關系的建立與維護_第1頁
資本市場審計信任關系的建立與維護_第2頁
資本市場審計信任關系的建立與維護_第3頁
資本市場審計信任關系的建立與維護_第4頁
資本市場審計信任關系的建立與維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摘要:本文運用社會學原理對資本市場審計信任關系的建立與維護問題作一嘗試性的分析。分析的問題包括:注冊會計師在審計信任關系中充當什么角色?作為資本市場審計信任需求方的廣大投資者對審計有那些信任需求?他們依據(jù)什么信任審計?建立審計信任關系的基礎是什么?制度安排在其中起什么作用?本文的初步結論是:(1)投資者對審計這一中介人的需求是:既充當顧問身份的中介人,對財務報告信息的可靠程度提供中立的有專家權威的判斷,又具有保證人身份中介人的部分特征,以減輕投資者對管理者的信任風險。(2)審計信任關系的建立主要依靠聲譽機制與制度機制,其中制度機制起決定性的作用。

2、關鍵詞:審計資本市場社會學審計信任關系中介人資本市場的健康發(fā)展離不開審計,而審計得以發(fā)揮作用的基本前提是市場參與者對審計的信任,簡稱審計信任。缺乏信任的審計形同虛設。銀廣廈中天勤事件引發(fā)的強烈社會反應,一方面表明審計在資本市場中的作用已經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也表明在中國資本市場,審計信任基礎仍然十分脆弱,極易產生信任危機。實際上,在中國注冊會計師短暫的發(fā)展史上,無論是會計職業(yè)界,還是相關制度的提供者,都未能對審計信任關系的建立與鞏固給予足夠的重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審計的發(fā)展。銀廣廈-中天勤事件留給中國資本市場和會計職業(yè)界的不僅僅是教訓與損失,也是重建審計信任的契機。利用這個機會重建審計信任,是

3、注冊會計師發(fā)展的當務之急。為此我們需要理論上的研究,也需要實踐中的探索。我們需要思考:人們依據(jù)什么信任審計?建立審計信任關系的基礎是什么?制度安排在其中起什么作用?注冊會計師在審計信任關系中到底應充當什么角色?本文擬依據(jù)社會學的研究成果對以上問題進行一些嘗試性的分析。一、信任關系中的中介人信任是社會生活的基礎。在社會生活中,最簡單的信任關系包括兩個行動者:委托人與受托人。社會學研究信任關系的基本前提是:委托人與受托人的行動都有明確的目的使個人利益得到滿足。解釋信任關系的方法是說明兩個行動者如何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實現(xiàn)特定的目標??梢?,這里對信任關系的解釋不是信任關系的道德解釋,當一方不守信導致另一

4、方遭受損失時,不能簡單以道德缺失作解釋,也不能僅僅以需要提升道德水準為結論。在信任關系中,委托人始終面臨的一個抉擇是:是否信任受托人。如果信任,他就把資源交付受托人使用并期望通過這種信任得到收益。如果受托人值得信任,則委托人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否則,他只有拒絕信任受托人才能獲得較大的收益。但社會生活的復雜性使委托人往往無法直接信任或不信任受托人,他們需要一個第三者起媒介作用,委托人通過信任這個媒介而給受托人以信任。于是,在委托人、媒介和受托人三者之間,形成一種新的信任關系。這個媒介便是信任關系中的中介人。根據(jù)社會學的研究,信任關系中的中介人可分為三種。不同種類的中介人投入信用關系的資源不同,行

5、使的職能和發(fā)揮的作用不同,委托人給予這三種中介人的信任,在種類及數(shù)量等方面也不相同。這三種中介人分別被稱為顧問、保證人和承辦人。(一)作為顧問的中介人顧問身份的中介人在信任關系中所起的作用是:根據(jù)自己對受托人的判斷,向委托人提供有關受托人履約能力的意見和建議,委托人根據(jù)中介人的判斷決定信任或不信任受托人。由委托人、顧問身份的中介人和受托人組成的信任鏈有以下特點:1、顧問身份的中介人不是完全中介人。在委托人、顧問身份的中介人和受托人三者信任關系的建立過程中,雖然委托人信任中介人的判斷,但他信任中介人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信任中介人而是為了信任受托人。也就是說,他給中介人的信任是不完全的,他最終信任的

6、仍然是受托人的履約能力和承諾。信任的建立過程可用圖表示如下:(圖中箭頭表示給以信任,其中J表示信任中介人的判斷,P表示信任履約能力和承諾,下同)2、顧問身份的中介人投入信用關系的資源僅僅是他的信用,他用以交易的資本是他所提建議的可靠性,他不投入經濟資源。如果顧問的判斷不正確,受托人不守信用或沒有履約能力,中介人不會因此損失經濟資源,他只損失委托人對他的信任,也就是說,他只損失他的信用。而委托人則要損失經濟資源。同理,如果受托人守信且有履約能力,中介人也不能通過受托人的守信獲得經濟利益,他只能增加他的信用。3、顧問身份的中介人取得委托人信任的難易程度,與他的聲譽以及所處的信任等級有關。社會學研究

7、表明,在社會聲譽高的單位里擔任重要職務的人,比之家庭婦女和無業(yè)人員更容易取得委托人的信任。(二)作為保證人的中介人作為保證人的中介人與作為顧問的中介人完全不同。保證人身份的中介人是以自身的經濟資源為受托人的履約能力和承諾擔保。由委托人、保證人身份的中介人和受托人組成的信任鏈有以下特點:1、保證人是完全的中介人。在三者信任關系的建立過程中,委托人一旦信任中介人,就將資源交付受托人使用,委托人不必再給受托人以信任。也就是說,委托人最終的信任是給予中介人而不是給予受托人。其信任過程可同圖表示如下:委托人P中介人P受托人2、保證人在信任關系中用以交易的資本是他的經濟資源。此時,委托人信任的與其說是中介

8、人,不如說是中介人的履約能力和承諾。也就是說,保證人身份的中介人是以其經濟能力取得委托人的信任。3、保證人成功履行中介人職責,依靠的是對受托人履約能力及承諾的充分信任。沒有這種信任,便無法充當中介人。此時,中介人在交易中對損失與收益的估價,與中介人充當顧問時委托人的估價幾乎相同。如果他高估了受托人的能力和可信程度,他將蒙受經濟損失,只有充分掌握了受托人的信息并作了恰當?shù)墓烙?,他才能在信任關系中通過中介活動取得預定的收益。(三)作為承辦人的中介人。承辦人身份的中介人則是以中介人身份取得眾多委托人的信任,將委托人的資源加以合并并轉移給其他行動者。這些行動者利用這些資源可以為投資者獲得利潤,投資銀行

9、就是典型的承辦人身份的中介人。其信用過程可用圖表示如下:委托人受托人PP中介人PP委托人受托人由委托人、承辦人和受托人形成的信任關系有以下特點:1、中介人是完全的中介人,委托人給予中介人的信任是最終的信任。2、承辦人取得的是眾多委托人的信任,聚集的是眾多委托人的資源。同時,又根據(jù)對受托人的信任程度將資源交付給不只一個受托人使用。由于以上三種不同的中介人在信任關系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完全不同,因此,研究委托人、中介人和受托人的信任關系時,區(qū)分不同種類的中介人十分重要。二、資本市場審計信任需求在資本市場中,投資者(委托人)與企業(yè)管理者(受托人)之間的信任關系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信任關系,審計師則是二者之間

10、的中介人。投資者為了給管理者以信任,他們還需要給中介人以信任。由以上分析可知,不同種類的中介人在信任關系中所起的作用有很大的差異。那么,資本市場投資者需要的中介人是什么身份的中介人呢?(一)審計師作為顧問身份的中介人信任關系是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代理關系。投資者與管理者的之間的信任關系也不例外。信息的不對稱使投資者對管理者的信任充滿了風險。降低風險的重要途徑是由管理者以財務報告的方式向投資者提供信息。但是,財務報告信息的重大缺陷之一,在于它出自管理者之手,缺乏可信度。為此,投資者要依據(jù)財務報告信息信任管理者,首先       

11、          要對信息加以判斷甄別。但是,財務報告信息的高度專業(yè)性和復雜性,使投資者本身無力完成這一過程,他需要一個顧問審計師幫助其判斷信息的可信程度,他根據(jù)顧問的判斷來決定是否繼續(xù)信任受托人從而是否繼續(xù)他們之間的交易。不難看出,投資者對顧問的需求使原有的信任關系發(fā)生了變化:委托人除了對受托人的信任需求之外,又產生了對顧問的信任需求,他首先要信任審計師,相信他有能力對信息作出正確的判斷,然后才有可能根據(jù)信息的可信度信任受托人。于是投資者在其交易中又始終面臨著一個新的決策:是否信任審計師和依據(jù)什么信任

12、審計師?由于投資者對顧問身份的中介人的信任需求根源于他對財務報告信息的信任需求。他期望審計師幫助其降低由信息風險導致的信任風險。因此,我們分析投資者依據(jù)什么信任審計師時,也應從信息風險的降低入手。根據(jù)社會學的研究,導致委托人信任或不信任受托人的信息有三種來源:第一,受托人自己的行動;第二,與委托人地位相似的人,地位相似是指他們通過信任受托人所獲得的利益與委托人所獲得的利益相似;第三,與委托人地位無關的人,地位無關是指他們若給受托人以信任,無任何利益可圖。在以上三類信息中,第一類來源的信息最為可靠。但投資者無法獲得這種信息,他們不可能了解管理者的實際行動。而第二類信息提供者的地位與保證人身份中介

13、人的地位相似,無法降低信息風險。只有第三類來源的信息,才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具有中立性質的判斷依據(jù)。投資者對顧問身份的審計師的需求,就是期望經審計的財務報告具有第三類信息的特征。于是。投資者依據(jù)什么信任顧問身份的審計師這個問題,便有了初步的答案:1、審計師必須有令人信服的專業(yè)水準,這是投資者對顧問身份的中介人產生需求的根本原因。如果審計師的專業(yè)水準不足以發(fā)現(xiàn)財務報告中日益隱蔽的錯弊,投資者會認為這個顧問是不值得信任的。2、審計師必須是與委托人和受托人地位無關的人。與受托人地位無關的道理不言自明,與委托人地位無關在于保證審計師信任或者不信任受托人都與自身的利益無關,從而能夠作出中立的判斷。3、也正

14、因為審計師信任或者不信任管理者都不能獲得經濟利益,那么他們給管理者以信任,哪怕是徹底失敗的信任,也不會導致任何經濟損失。這等于說,顧問的判斷正確與否,對顧問本身是沒有影響的,至少沒有損失經濟資源的擔憂。那么,投資者憑什么相信審計師在沒有經濟約束力的情況下能勤勉盡責,努力工作?又憑什么相信審計師不會為了經濟利益而被受托人收買從而使信息具有更大的欺騙性?審計職業(yè)道德中有關獨立、客觀、公正的宣言,雖然有作用,但與經濟利益相比較,畢竟太過軟弱,不足以構成對審計師的信任基礎??梢?,審計師作為顧問的地位,雖然是取得委托人信任的基本條件,但又存在嚴重的信任缺陷。這里,就象社會生活的其他領域一樣,當某種關系或

15、交易本身不能產生足夠的約束力時,便只能借助制度的力量,于是,投資者對顧問的信任需求,便轉化為對制度的需求,他們需要一種制度,以保證在這種制度約束之下,審計師將“不得不”客觀、公正,勤勉盡責。因此,我們可以說,資本市場審計信任關系,必須是一種制度化的信任關系。缺乏制度基礎的信任關系,即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十分脆弱的。(二)審計師作為保證人身份的中介人從理論上分析,審計師作為保證人身份的中介人,不完全符合審計的本質特征。但是從資本市場審計發(fā)展的實踐觀察,投資者又的確對審計師具有這種期望需求。這種期望需求既出于投資者轉嫁委托代理關系中信任風險的需要,也與為聘請審計而支付的高昂審計費用有關。一旦投資者

16、因錯誤信任管理者而遭受損失,他們便期望審計師能補償他們的損失。如果審計師能滿足這種需求,審計的信任基礎便可大大增強。審計師是否能夠作為保證人身份的中介人呢?在西方資本市場,由審計師以經濟資源部分償付投資者因為誤信審計師的報告所遭受的經濟損失,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做法。實踐證明,這種做法對西方資本市場審計信任的建立與鞏固,起了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由審計師部分償付投資者的經濟損失,使投資者在減少損失的同時,感受到購買審計服務不僅可以得到專家的顧問服務,同時還可以部分獲得經濟上的保障,達到部分轉嫁信任風險的目的。這一過程與結果的巨大作用之一在于增強投資者對審計的信任基礎,這種信任基礎正是審計生存發(fā)

17、展的重要保證。    對會計師事務所來說,雖然他們在審計失敗之后將面臨經濟上的損失,但是,以經濟上的代價解除或減輕行政處罰,挽回會計師事務所的信譽,或者避免被吊銷營業(yè)資格的嚴重后果,也完全有利于會計師事務所的長遠發(fā)展。會計師事務所說到底是一個營利性的經濟組織,經濟手段應該也可以是他們解決經濟問題的手段之一。在西方審計市場,包括世界五大在內的會計師事務所,在發(fā)生審計失敗之后,采用庭外調解,主動賠付的方式解決糾紛的案例不勝枚舉。他們的實踐表明,審計師作為保證人身份的中介人,不僅有利于投資者對審計的信任,而且有利于會計師事業(yè)的發(fā)展。需要說明的是,這里我們說審計

18、師作為保證人身份的中介人,并不是說審計師能夠作為完全意義上的保證人身份的中介人,而是說可以通過一定的制度安排使審計師具有部分保證人的特征。認識兩者的區(qū)別對于正確引導資本市場投資者對審計信任的期望需求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在資本市場中,審計師不可能成為完全中介人,因為投資者最終的信任只能給予管理者而不是給予審計師,投資者只是通過信任審計師從而信任財務報告從而信任管理者。其次,審計師投入信任關系中的主要資源只能是他的智力而不是他的經濟資源,審計師不可能以他的經濟資源為受托人的行動提供經濟擔保。否則,審計便失去了其原本的意義。最后,當審計判斷失誤而使投資者遭受損失時,審計師以其經濟資源為投資者提供適

19、當?shù)难a償,減少投資者的損失。這一過程的結果雖然與充當保證人的結果非常相似,都屬于承擔連帶責任,但卻與充當保證人有本質上的區(qū)別:保證人以自己的經濟資源補償委托人的損失屬于信任關系之內的正常交易,而審計師以經濟資源補償投資者屬于非正常交易,審計師給投資者以經濟補償,不論是主動賠付還是被判決賠付,都是一種帶懲罰性的支付。總結以上的分析可知,資本市場投資者對審計的期望需求是:審計是這樣一種中介人,他們具有顧問身份中介人的全部特征,同時又具有保證人身份中介人部分的特征。三、資本市場審計信任關系的建立根據(jù)社會學的研究,社會生活中信任的產生機制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是由聲譽產生信任,即根據(jù)他人的實際行動決定是

20、否給予信任,一般而言,聲譽好的人容易取得信任。第二是由社會相似性產生信任,即根據(jù)他人與自己在家庭、種族、價值觀等方面的相似性來決定是否給予信任,一般而言,相似性越多,信任越高。第三是由法制產生信任,即基于非個人化的社會規(guī)章制度,比如專業(yè)資格、科層組織、中介機構以及各種法規(guī)制度的保證給予信任,基于法制產生的信任稱為制度化信任。第四是由人際關系產生信任,即通過人際關系的運作,建立發(fā)展關系并通過關系取得信任。5信任關系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資本市場也是社會生活的組成部分之一,是一個純經濟的領域。其特點在于每一個參與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謀求經濟利益。資本市場內的信任關系紛繁復雜,各種不同身份的

21、參與者之間都必須建立一定程度的信任關系,市場才得以正常運行。僅                 就審計信任而言,也分幾個層次:最高層次是對行業(yè)的信任,即審計作為一個行業(yè),以整體形象取得信任,與社會公眾6建立信任關系;其次是會計師事務所的信任,即各個會計師事務所以自身的審計服務質量和經營特色,與具體委托人建立信任關系;再次是對注冊會計師個人的信任,即各個會計師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以其業(yè)務能力和執(zhí)業(yè)品德等取得事務所其他注冊會計師以及客戶的信

22、任。三個層次的信任關系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能否建立最高層次的信任直接關系到整個會計職業(yè)的生存與發(fā)展。行業(yè)信任危機,對市場中所有的會計師事務所而言是一種系統(tǒng)風險,一旦發(fā)生,則一損俱損。由中天勤事件引發(fā)的信任危機以及隨后的補充審計規(guī)定,便是例證。而各個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信任狀況,一般情況下只與該會計師事務所的發(fā)展或注冊會計師的個人事業(yè)前景有關,個別會計師事務所或注冊會計師的敗德,對行業(yè)形象有損害但不會對行業(yè)整體產生大的影響。只有在特定的條件之下,某一家事務所的信任危機才可能導致行業(yè)信任危機,比如,有很大社會影響的會計師事務所發(fā)生重大違約或敗德事件。在資本市場中,審計行業(yè)信任關系的建立需要以全

23、體會計師事務所及其注冊會計師的信譽為基礎,但行業(yè)信任關系的建立與各個會計師事務所信任關系的建立,其機制是不同的。這里僅就行業(yè)信任關系的建立進行分析。顯然,審計行業(yè)信任無法通過社會相似性這一機制取得,因為廣大社會公眾對審計的理論和技術方法等缺乏基本的了解,無法據(jù)此信任審計師。人際關系運作對會計師事務所信任關系的建立是否可行有待研究,但卻無法運用于行業(yè)信任關系的建立。審計行業(yè)信任關系的建立,只能依靠聲譽與制度機制。(一)建立審計信任關系的聲譽機制依靠聲譽取得信任的含義和道理簡單明了。中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在若干年前就曾提出過“以質量求信譽,以信譽求發(fā)展”的行業(yè)發(fā)展方針。但是至今中國審計尚未能獲得應有的

24、得聲譽并據(jù)此建立信任,原因可能不僅僅因為中國資本市場審計質量有待提高。本人認為,審計依靠聲譽建立的信任,屬于社會生活中兩大系統(tǒng)信任之一的專家系統(tǒng)信任。根據(jù)社會學的研究,專家系統(tǒng)具有三位一體的信任基礎,其一是證書,它是一個人與其他人公平競爭后獲得的,因而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其二是專家內部同行評議,這一評議決定了一個人在這一系統(tǒng)中的地位;其三在于專家系統(tǒng)是以科學的知識結構為基礎。7因此,要使審計行業(yè)以其聲譽獲得信任,首先必須確定行業(yè)內從業(yè)人員的專家地位。但是,社會公眾并不具備分辨審計師是否是專家的能力,專家地位的確立只能依靠制度。比如考試、注冊以及后續(xù)教育等制度??疾熘袊詴嫀熁謴椭蠖嗄甑?/p>

25、發(fā)展歷史,不難發(fā)現(xiàn),審計信任基礎薄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專家地位未能有效確立,其權威便先天不足。在1993年之前,大量沒有經過考試的人進入注冊會計師隊伍,雖然其中不乏優(yōu)秀的人才,但畢竟不是經過公平競爭之后獲得的資格,無法在公眾中建立其專家權威。1995年之前,資格考試難度偏低,加之沒有限定應試者所學的專業(yè),使不少學習非經濟專業(yè)甚至自然科學的人經過幾個月突擊復習便全科通過資格考試。本來,在審計行業(yè)急需人才的特殊時期,以這種方式吸收其他領域的優(yōu)秀人才不僅無可非議,而且有利于行業(yè)的發(fā)展。但社會公眾對此卻曾有許多議論,認為注冊會計師資格不過如此,并不需要很多的學問就能達到,使注冊會計師的專家權威性受到影

26、響。由此可見,從專業(yè)水準方面提高注冊會計師的行業(yè)準入門檻,在社會公眾中樹立注冊會計師的專家權威地位,是通過聲譽機制建立審計信任的重要舉措。盡管提高門檻可能會被認為妨礙充分競爭,但本人認為,審計行業(yè)畢竟不是一般產品生產行業(yè),其產品有其特殊性,其競爭方式與競爭范圍也有其特殊性。只要保證在門檻之內的專家之間的競爭是充分的,則競爭便就是充分的了。尤其是在目前中國資本市場審計供求矛盾導致競爭過分激烈的情況下,提高準入門檻更是利大于弊。中國審計通過聲譽取得信任的另一重要途徑是職業(yè)道德建設。對職業(yè)道德建設的重要性應該予以充分的肯定,但應避免空談職業(yè)道德,畢竟我們的社會還沒有發(fā)展到可以離開經濟利益而談論道德的

27、階段,屬于倫理道德范疇的職業(yè)道德條文,離開經濟與制度的約束,便可能被視為抽象的教條,無法據(jù)此取信與民。(二)立審計信任關系的制度機制審計的產生與發(fā)展始終與制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雖然審計不是制度的產物,但沒有制度肯定沒有今天的審計。在審計信任關系的建立與維護中,制度毫無疑問起最決定性的作用。由前面對資本市場審計信任需求的分析可知,社會公眾既期望審計師是顧問角色的中介人,能為財務報告信息是否可信提供權威性的中立的專家判斷,同時,又期望審計師具有保證人的特征,能補償他們可能遭受的經濟損失。社會公眾對審計師這兩種近乎矛盾的角色需求,只能通過適當?shù)闹贫劝才挪庞袑崿F(xiàn)的可能。前者主要依靠審計準則等行業(yè)規(guī)范,后者則有賴于注冊會計師民事賠償責任制度的建立與完善。1、審計準則的作用審計準則對審計信任關系的建立所起的最重要的作用,在于使社會公眾相信審計師的工作過程與結果并不僅僅依賴審計師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