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通論筆記整理_第1頁
考古學通論筆記整理_第2頁
考古學通論筆記整理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夏商周名詞解釋1. 二里頭文化: (1)二里頭文化是以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的發(fā)現而命名的。二里頭文化分布范 圍較廣, 主要分布于河南中西部和山西南部。 重要遺址有河南偃師二里頭、 洛陽 東干溝,臨汝煤山、鄭州洛達廟,山西夏縣東下馮等。年代晚于河南龍山文化早 于商代二里岡文化。按年代早晚分一、二、三、四期。可劃分為兩個類型,豫西 地區(qū)以二里頭遺址為代表遺存的二里頭類型和晉南地區(qū)以東下馮遺址為代表遺 存的東下馮類型。(2)二里頭文化反映的社會形態(tài):1. 我國最早青銅器和鑄銅遺物的出現, 標志著二里頭文化時期已經進入青銅 時代;2. 二里頭城址及兩個大型宮殿的發(fā)現表明這時期國家政權已經出現;2. 夏代

2、文化:指夏王朝時期夏民族的文化。3. 探索夏文化的方法:( 1)年代上應該與文獻上記載的夏代紀年大致吻合; (2) 地域上只能在傳說中夏人活動的范圍內進行; (3)文化特征上應當區(qū)別于原始社 會晚期文化與早商文化;(4)社會發(fā)展階段上, 從發(fā)現的文化遺存應能說明當時 已經進入國家階段。4. 早商文化 (二里崗期文化):二里崗期文化以河南鄭州二里崗遺址命名。 屬于 商代早期文化。二里崗文化遺存在我國較大范圍內普遍存在,它以河南為中心, 包括陜西 、山西、河北南部、山東西部等地區(qū)。重要遺址有河南鄭州二里崗、 鄭州商城、 偃師商城、湖北黃陂盤龍城、 山東濟南大辛莊等。 二里崗文化的發(fā)現, 填補了從河

3、南龍山文化到殷墟文化這段空間中的一環(huán), 找到了殷墟商晚期文化的 直接來源, 為了解殷墟文化以前商文化的面貌提供了實物資料, 還為進一步尋找 夏文化打下了基礎。5晚商文化 (小屯文化):位于黃河中下游地區(qū)。 獲得大量珍貴資料, 影響深遠。6. 偃師商城:為商代早期一座大型城址,位于河南省偃師縣城區(qū)西部,地處洛 河北岸。年代屬商代二里崗期。 偃師商城平面略呈長方形, 城的四周均有堅固的 夯土城墻, 墻外有壕溝或護城河環(huán)繞。 現已發(fā)現 5 座城門, 城內還發(fā)現若干條縱 橫交錯的主干大道,均與城門相通。城內有多處宮殿區(qū)、制陶遺址和中、小型房 址,發(fā)現銅渣和陶范等青銅冶鑄遺物。偃師商城的性質可能為商湯所

4、都的西(毫)或商初太甲所放的梓宮。7. 鄭州商城:商代早期城址,位于鄭州市區(qū)偏東部的鄭縣舊城及北關一帶。城 址平面為長方形,有 11 個缺口,其中有的可能是城門。城內東北部有宮殿區(qū), 發(fā)現宮殿基址多處。 城中還有小型房址和水井遺址。 城外有居民區(qū)、 墓地和手工 業(yè)作坊遺址等。鄭州商城的性質可能為商代仲丁的隞都或商初成湯所都的(毫)都。8. 小雙橋遺址:商代早期晚段城址。位于鄭州市西北部的邙山地區(qū)。遺址面積 達 144 萬平方米。發(fā)現夯土臺基、建筑基址、祭祀坑、灰坑和青銅器、陶器、玉 石器和原始瓷器等文化遺存。小雙橋遺址包含豐富的文化遺存,尤其是宮殿建筑基址的發(fā)現,說明它是商 代一處重要的都邑遺

5、址。 小雙橋遺址的性質可能為商代仲丁的隞都或鄭州商城的 離宮別館或宗廟、祭祀遺址。9. 盤龍城遺址:盤龍城位于湖北省黃陂縣,地處長江支流府河北岸的高地上。 盤龍城城址平面略呈方形。 宮殿區(qū)位于城內東北部高地上。 盤龍城遺址的整體布 局表明,城內僅有宮殿,具有宮殿性質;城外則是居民區(qū)和手工業(yè)區(qū),這是一種 早起城市的形態(tài)。 盤龍城的發(fā)現是商代考古的一大收獲, 它向我們揭示了屬于商 文化系統的一個南方方國的文化面貌。10. 殷墟遺址:殷墟是中國商代晚期都城遺址,位于河南安陽西北郊洹水兩岸。 殷墟遺址總面積達 30 平方公里,包括內圍和外圍。洹河南岸的小屯東北地為商 代宮殿、宗廟區(qū),在其周圍還分布著手

6、工業(yè)作坊、一般居址和平民墓葬;洹河北 岸的侯家莊和武官村北地是王陵區(qū); 殷墟外圍發(fā)現簡陋的地面式房基可能是平民 居住區(qū)。 甲骨是殷墟重要遺物之一, 目前已在小屯村北地、 小屯村南地和花園莊 東地三處共發(fā)現甲骨文 15 萬片,為研究殷商歷史乃至整個中國古代史都提供了 極為珍貴的資料。殷墟大量的遺跡、遺物向我們展示了商代晚期社會發(fā)展的高度水平,有助于 人們研究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發(fā)展狀況。、“甲骨卜11. 甲骨文: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又稱“契文” 辭”或“龜甲骨獸文” 。甲骨文記錄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經濟狀況,主要指中 國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記事而在龜骨或甲骨上契刻的文字。

7、12. 甲骨文發(fā)現的意義:甲骨文是我國發(fā)現年代最早的比較成熟的文字系統,漢 子“六書” 理論在甲骨文中都已使用, 甲骨文的出現標志著我國歷史已經進入有 文字可考的時代,是我國近代以來最重要的考古發(fā)現之一。12. 殷墟婦好墓:殷墟婦好墓位于小屯村西北。保存完好,墓室為長方形豎穴。 墓內有殉人殉狗, 隨葬品豐富, 有銅器、玉器、骨、角、牙器以及海貝等千余件。 青銅禮器種類齊全,以鼎的數量最多,不少青銅器上鑄有“婦好” 、“司母辛”等 銘文。根據銅器銘文,墓主人為婦好,甲骨卜辭記載,她是商王武丁的配偶,曾 主持一些重要的祭祀活動,并多次率領士卒征討周邊方國,顯赫一時。13. 人殉:是為侍奉死后的社會或家族中某些特權者而從死的人, 有陪臣、妻妾、 侍衛(wèi)和親信,也有用作仆役的奴隸。14. 人牲:是祭祀時像牛羊豬等牲畜一樣被供奉給祖先或神靈的人, 被殺者多為 戰(zhàn)俘和奴隸。15. 范鑄法:商代青銅器鑄造方法。先以泥制模,雕塑各種鏡背圖案、銘文,陰 干后再經燒制,使其成為母模,然后再以母模制泥范,同樣陰干燒制成陶范,熔 化合金,將合金澆注入陶范范腔里成器,脫范后再經清理、打磨加工后即成為 青銅器成品。16. 司母戊鼎:安陽武官村出土,舉世聞名的晚商王室重器,鼎的兩耳作虎噬人 狀,器身與四足紋飾復雜,造型雄渾壯厚,是青銅鑄造史上的杰作。17. 金文:指先刻在陶范上,然后鑄在銅器上的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