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靈活性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關系_第1頁
認知靈活性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關系_第2頁
認知靈活性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關系_第3頁
認知靈活性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關系_第4頁
認知靈活性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關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理衛(wèi)生】認知靈活性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關系張德玄, 鄭莉君, 李問, 宋美榮, 賈文斌【摘要】目的用實驗方法考察認知靈活性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 為研究認知控制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提供參考依據(jù)。方法選取杭州師范大學學生38名(女生22名, 男生16名 采用注意瞬脫下的定勢轉換實驗范式反映認知靈活性, 用SCL -90測量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考察二者的關系。注意瞬脫實驗中, 第1個目標前出現(xiàn)的不同類型干擾項代表不同的定

2、勢轉換需求, 包括針對語義和形狀的注意定勢。結果語義和形狀定勢轉換所造成的瞬脫量變化與SCL -90測試得分有顯著相關, 尤其是目標間隔為lag 2時。結論注意瞬脫下的認知靈活性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有顯著的相關?!娟P鍵詞】認知; 精神衛(wèi)生; 統(tǒng)計學; 學生【中圖分類號】R 179R 395. 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2(2009 042Rel a ti on s Between M en t a l Hea lth and Cogn iti ve Flex i b ility Am ong College e 2G L i 2jun, L IW en, et al . D epar

3、t 2m ent of Psychology,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Hangzhou N or m al ( , China【Abstract 】O bjecti ve To exp l ore the relati p bet w cognitive flexibil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t o p r ovide ref 2erence f or the research . M ethods The using SCL -90and the cognitive flexibility was reflect

4、ed by the experi 2ment requiring attenti onal set blink AB in which different kinds of s pecial distract or p receded the first target and re 2quired s witching of di m ensi ons, including se mantic and shape . Results The increased AB magnitude caused by the attenti onal set s witching correlati on

5、 with the scores of SCL -90, es pecially when the T OA was lag2. Conclusi on 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is cl osely correlated t o the cognitive flexibility under the conditi on of attenti onal blink .【Key words 】Cogniti on;Mental health; Statistics; Students【基金項目】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編號:Y207628 ?!咀髡吆喗椤?/p>

6、張德玄(1970- , 男, 福建省人, 博士,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為注意與執(zhí)行控制。【作者單位】杭州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心理系, 浙江310036。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 是指人的內部心理與外部行為和諧、協(xié)調, 并適應社會準則和職業(yè)要求的良性狀態(tài)。大學生心理健康是現(xiàn)代高等教育中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目前我國研究者較多地從一般心理健康、性格特征、情緒情感等方面研究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較少涉及認知控制功能。研究方法上, 大多數(shù)研究者采用的是問卷調查法, 其他的研究方法如觀察法、訪談法等, 采用次數(shù)不到總論文篇數(shù)的1%1; 采用實驗法進行研究的人更少。認知靈活性是執(zhí)行功能的

7、主要成分之一, 是調節(jié)其他認知及情緒過程的關鍵要素。筆者采用改編的注意瞬脫2(atten 2ti onal blink, AB 范式中的定勢轉換來考察大學生認知靈活性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為以后用實驗的方法來研究認知控制功能和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提供參考。1對象與方法1. 1對象隨機選取杭州師范大學學生38名, 其中女生22名, 男生16名。年齡為1825周歲, 平均20. 5歲。均為右利手, 裸眼或矯正視力1. 0, 色覺正常。無腦損傷或精神病史。每個被試均在實驗同一天內完成SC L -90癥狀自評量表。1. 2刺激材料與儀器刺激在17寸彩色顯示器上呈現(xiàn), 1024768分辨率, 85Hz 刷

8、新率。RS VP 刺激流有20個項目, 在黑色背景的屏幕中央呈現(xiàn), 由大寫字母(去掉“I ”, “O ”及“Q ”3個字母 及數(shù)字(去掉“1”和“0”組成, 其中有一個唯一的紅色字母為T1, 其他項目均為白色。刺激項目的高和寬大約為1視角, 紅色字母后面的白色數(shù)字為T2。每一項呈現(xiàn)82m s, 中間無空屏間隔。T1可以隨機地在RS VP 流中的第5, 6, 7, 8項目位置上出現(xiàn)。被試在鍵盤上反應。1. 3實驗設計本實驗為4(D1類型 3(目標呈現(xiàn)異步 被試內因素設計。第一個因素D1類型有4個水平。D1為在T1之前呈現(xiàn)的特殊干擾項, 有4種情況:無D1(T1前不出現(xiàn)特殊干擾項, 即只有大寫字母

9、普通干擾項 ; 數(shù)字D1(D1為另一個2到9之間隨機選取的阿拉伯數(shù)字, 并且不與T2重復 ; 漢字D1(D1為二到九隨機選取的漢語數(shù)字, 且表示的數(shù)值不與T2重復 ; 符號D1(干擾為鍵盤上的常用的符號。例如, “3”,“”。D1與紅色字母(T1 間總有一個普通白色字母干擾項。另外一個因素為目標呈現(xiàn)異步(target onset asynchr o 2ny, T OA , 有l(wèi)ag2, 3, 8三種情況, 分別指T2在T1后第2, 3, 8個項目位置上出現(xiàn)。每一種條件組合有32個試次, 整個實驗共384試次, 分8段進行, 段間有休息。在正式實驗前另有40試次練習。1. 4實驗程序每一個試次均

10、由被試按空格鍵開始, 開始后先呈現(xiàn)“+”注視點1000m s, 然后呈現(xiàn)RS VP 刺激。要求被試在RS VP 刺激流中搜索2個目標, 即紅色字母T1和紅色字母后的數(shù)字T2, 忽略RS VP 其他項目。RS VP 呈現(xiàn)結束后按順序呈現(xiàn)T1和T2的選擇畫面。被試按提示從8個備選項中選出目標。選擇時不要求速度, 但要求盡量避免按鍵錯誤。2結果2. 1瞬脫量T2的瞬脫程度用瞬脫量表示, 用以下計算方法得出。先把T1報告不正確的所有試次刪除(共去除16. 3% ,計算T1正確報告的試次中T2正確率(T2/T1% , 再用下面公式計算瞬脫量, 公式為瞬脫量=(T1%-T2/T1% /T1%100%。瞬脫

11、量的值越大表示瞬脫程度越大, 亦即T2正確率越低(見圖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圖1杭州師范大學學生注意瞬脫實驗的瞬脫量對瞬脫量進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顯示, D1類型主效應顯著, F (3, 111 =48. 59, P 0. 01。數(shù)字D1瞬脫量最大(39. 2% , 符號D1最小(14. 3% , 漢字D1(18. 1% 與沒有D1(16. 8% 居中。Bonferr oni 校正兩兩比較顯示, 只有數(shù)字D1的瞬脫量的絕對值顯著大于其他3種

12、情況(P 0. 05 , 其余兩兩比較均不顯著(P 0. 1。但是D1類型與T OA 交互效應顯著, F (6, 22 =4. 09, P 0. 01。從圖1可見, 漢字和數(shù)字D1都在瞬脫期間(lag 2和3 造成更大的瞬脫量。2. 2心理健康測試結果見表1。方差分析結果顯示, 敵對與恐怖這2個因子得分性別差異顯著, 分別為F (1, 36 =4. 49, F (1, 36 =4. 50, P 0. 05。均是女性大學生平均值高于男性大學生。表1杭州師范大學不同性別學生-s 性別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恐怖精神病性總分陽性均分女48. 067. 5051. 668. 4051. 217. 2

13、348. 166. 0951. 906. 49. 4510. 4550. 368. 74146. 7334. 3215. 893. 58總體47. 616. 9249. 907. 5050. 086. 58. 50. 106. . . 4448. 847. 0249. 438. 8349. 617. 07140. 5829. 8415. 613. 872. 3分別對各D1類型與無D1D1類型間的瞬脫量差與SC L -90測試各因子得分作相關分析, 見表2。表2杭州師范大學學生各D1類型間的瞬脫量差值與S CL -90測試各因子得分相關系數(shù)(r 值D1類型間差值T OA 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

14、慮敵意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總分陽性均分數(shù)字D1-漢字D1lag20. 290. 330. 410. 430. 110. 250. 290. 350. 390. 390. 29lag3-0. 09-0. 10-0. 010. 05-0. 03-0. 08-0. 02-0. 17-0. 17-0. 08-0. 08lag80. 07-0. 130. 0600. 060. 150. 12-0. 08-0. 11-0. 020. 14漢字D1-符號D1lag2-0. 27-0. 150-0. 23-0. 15-0. 03-0. 05-0. 07-0. 28-0. 18-0. 26lag30. 040. 0

15、1-0. 10-0. 15-0. 070. 08-0. 160. 040. 02-0. 040lag80. 120. 030. 100. 120. 140. 100. 290. 030. 040. 130. 17符號D1-無D1lag2-0. 16-0. 05-0. 16-0. 10-0. 02-0. 12-0. 17-0. 17-0. 07-0. 12-0. 10lag3-0. 06-0. 050. 090-0. 10-0. 060. 220. 010. 04-0. 02-0. 03注:3P 0. 05; 33P 0. 01。分析結果顯示, SC L -90測試得分與數(shù)字和漢字2種D1條件下

16、的瞬脫量差值在T OA 為lag2時相關最高, 尤其是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偏執(zhí)、精神病性以及總分與之相關達顯著水平。3討論由D1所引起的負性定勢是一種針對D1類別的抑制, 抑制同類別元素的提取加工。而當此類別元素作為目標出現(xiàn)時, 必須克服這種抑制定勢, 及時轉換成正性定勢, 即加強這一目標的加工。如果不能及時轉換定勢, 則瞬脫量將顯著增大。因此, D1造成的瞬脫量變化程度可以反映定勢轉換的靈活程度, 瞬脫量受影響的程度越小, 說明認知靈活性越高。相關分析顯示瞬脫量變化程度越小, 癥狀自評量表得分越低, 說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這符合認知靈活性與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關的預期。相關分析結果顯示

17、, 這些顯著的相關關系都出現(xiàn)在當T OA 為lag 2時, 這時2個目標之間只隔1個干擾項。根據(jù)注意門控假說, 注意門控被T1打開之后, 立即又被位于lag1的干擾項關閉。這時候T1正在進入瓶頸加工階段, 占用著大部分的加工資源。這個過程需要在注意資源緊缺的情況下完成2種轉換:一是門控的開放和關閉, 一是對T2的定勢轉換, 因此能很好反映認知靈活性。此時瞬脫量變化與心理健康顯著的相關關系說明認知靈活性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顯著的相關關系。前人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了強迫、抑郁等障礙與執(zhí)行功能之間的相關。如Okasha 等3認為, 強迫性障礙患者存在多方面的認知功能障礙, 可能執(zhí)行功能的障礙是主要的, 并影響其

18、他認知功能。閆俊等4認為, 強迫性障礙是以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表現(xiàn)的一種疾病, 患者在解決問題和執(zhí)行某個行動上表現(xiàn)出反復的懷疑和不確信, 在明知原因和結果的前提下不能忽略無關的因素而仍固執(zhí)于一種行為模式, 是執(zhí)行功能中認知靈活性低的一種表現(xiàn)。與這些針對患者的研究相一致的是, 本研究顯示, 正常大學生被試的強迫因素得分與執(zhí)行功能中的認知靈活性有顯著的相關關系。Fossati 等5認為, 抑郁癥患者除情緒障礙外, 還常伴有認知功能障礙, 表現(xiàn)為腦功能全面損害, 特別是以執(zhí)行功能障礙為特征的額葉損害。曹燕翔等6用WCST 卡片測驗的研究結果也表明, 抑郁患者在WCST 中完成分類數(shù)顯著減少、第一次分類

19、中錯誤數(shù)顯著增加。本研究也觀察到正常大學生被試的抑郁得分與認知靈活性有關。本研究只是從執(zhí)行功能中的認知靈活性這一個方面來探(下轉第338頁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因可能與混雜因素(如地區(qū) 有關, 故不認為16歲后(高中階段 男生的抑郁水平高于女生。不同年級中小學生的抑郁癥狀檢出率比較表明, 城市學校學生抑郁癥狀檢出率隨年級升高而上升, 即高中最高, 小學最低; 而鄉(xiāng)村學校的學生抑郁癥狀檢出率在高中、初中和小學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該結果與既往研究14

20、-15不盡一致; 前者可能與學校環(huán)境的改變、升學壓力及學生進入青春期生物學因素的改變有關。出現(xiàn)鄉(xiāng)村學生抑郁癥狀檢出率在高中、初中和小學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的情況, 可能與家庭教育方式和接觸時間有關, 與城市學生相比, 農村學生進入初中和高中階段更多地選擇住校生活和學習, 受父母管制的時間少, 同時與同學之間的接觸時間增多, 生活環(huán)境更寬松, 所以出現(xiàn)的心理癥狀也較少22。但值得關注的是, 農村小學生抑郁癥狀檢出率表現(xiàn)為年齡越小, 檢出率越高。因此, 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健康促進宜盡早進行。4參考文獻1EL I Z ABET H B, W ELLERA, RONALD A. in gr

21、owing pains or true morbidity . 913. 2HARR I N GT ON RC, C, et al . A 2dult outcomes of dep ressi on . . L inks with suicidal behavi ours . J Psychol Psychiatry, 1994, 35:1380-1391.3MARTT UNE N MJ, ARO HM , LONNQV I ST JK . Adolescence andsuicide:A review of p sychol ogical aut op sy studies . Eur C

22、hild Adolesc Psychiatry, 1993, 2:10-18.4DUNDON E . Adolescent dep ressi on:A meta synthesis . J PediatricHeal Care, 2006, 20(6 :384-392.5S ALUJA G, I A CHAN R, SCHE I D T PC . 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 2t ors f or dep ressive sy mp t om s among young adolescents . A rch Pediatr Adolesc Med, 2004, 1

23、58:760-765.6LARSS ON B, ME L I N L. Dep ressive sy mp t om s in S wedish adoles 2cents . J Abnor m Child Psychol, 1990, 18:91-103.7MARTHA YK, LES L I E AL, AMANDA S B, et al . Prevalence andcorrelates of dep ressive sy mp t om s in young adolescents . Am J Health Behav, 2003, 27(5 :546-553.8RAF AEL

24、T M , MAREN B, NAD I A K, et al . Correlates of dep ressivesy mp t om s a mong Latino and Non 2Latino W hite adolescents:Findingsfr om the 2003California Health I ntervie w Survey . BMC PublicHealth, 2007, 7:21.9P OL I P, S BRANA B, MARCHESCH IM , et al . Self 2reported dep res 2sive sy mp t om s in

25、 a school sa mp le of Italia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 Child Psychiary Hum Dev, 2003, 33(3 :209-226.10張洪波, 許娟, 王堅杰, 等. 合肥市小學生抑郁癥狀及相關因素分析.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07, 21(12 :809-811.11湯珺, 蘇林雁, 朱焱, 等. 小學生抑郁癥狀現(xiàn)況調查.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03, 11(4 :264-266.12王凱, 蘇林雁. 810歲兒童抑郁癥狀的隨訪研究.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05, 13(5 :369-371.13S AMM A

26、, VARN I K A, T OOD I N G L M , et al . Childrensdep ressi oninvent ory in Est onia . Eur Child and Adol Psych, 2008, 17(3 :162-170.14. . 心, ( :-. (CD I 在中國兒童中的初步運用. 中, 2000, 14(4 :225-227.16I KTE T, CAROL I N E B, LAURA D. A ssessing dep ressi on inyouth:Relati on bet w een the Children sDep ressi

27、on I nvent ory and a structured interview . J Clin Child and Adoles Psychol, 2004, 33(1 :149-157.17張洪波, 陶芳標, 曾廣玉, 等. 安徽省中學生抑郁心理癥狀及其相關因素.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01, 22(6 :497-498.18E L I Z ABETH B, W ELLERA, RONALD A. Dep ressi on in adolescentsgr owing pains or true morbidity . J Affect D is ord, 2000, 61:9-13.

28、19DENNY S, CLARK TC, F LE M I N G T, et al . Emoti onal resilience:R isk and p r otective fact ors for dep ressi on a mong alternative educati on students in Ne w Zealand . Am J O rthop sych, 2004, 74(2 :137-149.20陳祉妍, 楊小冬, 李新影. 我國兒童青少年研究中的抑郁自評工具.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07, 21(6 :389-392.21B I RMAHER B , RY AN ND, W I L L I A MS ON DE, et al . Childhoodand adolescent dep ressi on:A revie w of the past 10years . Part 1. J Am Acad Child A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