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藥結合法在冠心病康復中的應用研究(一)_第1頁
針藥結合法在冠心病康復中的應用研究(一)_第2頁
針藥結合法在冠心病康復中的應用研究(一)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針藥結合法在冠心病康復中的應用研究(一)    作者:張洪俠 金海 桑林 盧艷 劉彥宏【關鍵詞】 針藥結合法/康復;冠心病冠心病在60歲以上人群中死亡原因列為第一位。目前國內外關于冠心病的中西醫(yī)綜合性康復的方法尚未形成系統(tǒng)規(guī)范的方案,自2008年以來,筆者在中西醫(yī)結合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應用針灸治療冠心病,以促進中醫(yī)康復學與西醫(yī)有機結合,從而探索規(guī)范冠心病的中西醫(yī)綜合康復模式。1 資料與方法1.1 資料冠心病心絞痛診斷符合WHO缺血性心臟病的診斷標準1。選擇在我院住院的63例冠心病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隨機分組。其中,治療組36例,男17例,女19例,年齡606

2、9(平均66.2)歲;心絞痛分類:勞累型心絞痛19例,心肌梗死后心絞痛2例,自發(fā)性心絞痛15例。對照組27例,男18例,女9例,年齡6170(平均65.6)歲;心絞痛分類:勞累型心絞痛17例,心肌梗死后心絞痛3例,自發(fā)性心絞痛7例。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應用生脈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靜點,14 d為一個療程。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法的基礎上,給予針灸治療。選穴為內關、公孫、神門、足三里、三陰交,配耳針穴:心、交感、神門。痰阻配豐隆;血瘀配血海、氣滯配太沖等。針刺時一般選中等刺激量,采用平補平瀉法,每天針刺 1次,每次留針20 min,重者每日2次。耳穴采用埋

3、針法,每天1次,兩耳交替,14 d為一個療程。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除給予消心痛10 mg,每日3次,口服,均停用其他抗心絞痛、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活血化瘀等相關的中西醫(yī)藥物,心絞痛嚴重發(fā)作時可臨時給予消心痛片舌下含服。治療前后分別檢測血液流變學指標,血、尿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及心電圖。采用常規(guī)12導聯(lián)心電圖,同時嚴密監(jiān)測有無不良反應。1.3 胸痹癥狀療效標準顯效: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疼痛發(fā)作次數(shù)、程度及持續(xù)時間減輕;無效:癥狀基本與治療前相同;加重:疼痛發(fā)作次數(shù)、程度及持續(xù)時間有所加重。1.4 心電圖療效評定標準顯效:心電圖恢復至正常范圍;有效:ST段壓低者以治療后回升0.05 mv以上,但未

4、達到正常水平,主要導聯(lián)倒置T波變淺(達25%以上);T波由平坦變?yōu)橹绷ⅲ渴一蚴覂葌鲗ё铚?。無效:心電圖基本與治療前相同。加重:ST段較前降低0.05 mv以上,在主要導聯(lián)倒置T波加深(達25%以上),或直立的T波變平坦,平坦的T波變倒置,以及出現(xiàn)異位心律、房室或室內傳導阻滯。1.5 統(tǒng)計學處理數(shù)據(jù)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2檢驗。2 結 果2.1 心絞痛的療效比較治療組顯效例14例(38.89%),有效21例(58.33%),無效1例(2.78%),總有效率97.22%;對照組顯效7例(25.93%),有效14例(51.85%),無效6例(22.22%),總有效率77.

5、78%(P<0.05)。2.2 心電圖的療效比較治療組顯效10例(27.78%),有效23例(63.89%),無效3例(8.33%),總有效率91.67%;對照組顯效6例(22.22%),有效12例(44.44%),無效9例(33.33%),總有效率66.67%(P<0.05)。2.3 血液流變學影響見表1。治療前兩組間血液流變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均有改善,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的影響(略)2.4 不良反應兩組病例均無不良反應,治療前后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等項指標無明顯變化。3 討論冠心病屬于胸痹范疇,屬于“本虛標實

6、,虛實夾雜”之證,本虛多為氣虛,而標實多為痰、瘀交結為患。因此,氣虛血瘀、痰濁阻滯是本病的共性。治療宜扶正祛邪,標本兼顧。通過本文的觀察,證明針刺與中藥對冠心病的治療是一種有效、簡便的方法,尤其對心絞痛患者有較好的緩解疼痛作用,在改善臨床癥狀的同時,且可改善缺血性的心電圖。藥物治療應用生脈注射液以益氣養(yǎng)陰,生脈注射液源自醫(yī)學啟源中的 “生脈散”,方中人參甘溫,益元氣,補肺氣,生津液,是為君藥。麥門冬甘寒養(yǎng)陰清熱,潤肺生津,用以為臣。人參、麥冬合用,則益氣養(yǎng)陰之功益彰。五味子酸溫,斂肺止汗,生津止渴,為佐藥。三藥合用,一補一潤一斂,益氣養(yǎng)陰,生津止渴,斂陰止汗,使氣復津生,汗止陰存,氣充脈復,故

7、名“生脈”?,F(xiàn)代研究已證明:生脈注射液有顯著的抗心絞痛作用,能有效的糾正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抗血小板聚集和纖溶作用2。針刺治療中,內關屬手厥陰心包經之絡穴及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陰維脈。(難經·二十九難曰:“陰維為病苦心痛”。內關穴善治心胸諸疾,不僅有活血通脈之功,且可寧心安神、和胃除痞。有寧心安神之功效,能促使血液運行。近代實驗針灸研究亦表明:單獨針刺內關對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改善療效肯定。三陰交為肝、脾、腎三經交會穴,能調補先天不足。神門穴屬手少陰心經輸穴,古有“神門者,心脈也”之稱,取之可補益心氣。公孫穴是足太陰脾經的絡穴,是八脈交會穴,“八脈交會歌”云:“公孫沖脈胃心胸”,取之

8、有“理氣止痛的功效”。足三里為胃經下合穴,“合治內腑”取該穴以健脾胃、生氣血、化痰濕,既補后天之本,又兼祛痰濕、化瘀通脈,以標本兼顧,配以耳穴采用埋針法,可使得刺激長久,且病人痛苦小。取心可補心氣而活血化瘀,直接調整心功能,取交感可調整植物神經,取神門鎮(zhèn)靜安神。膈俞,血之會,有理氣寬胸,活血通脈的作用,豐隆有化痰濕,清神志的功效。太沖為肝經原穴,有疏肝理氣的作用,針刺諸穴即能取得較好療效,從而達到防治冠心病心絞痛的目的。而針灸通過刺激體表,經過經絡的傳導,調整臟腑功能而達到治療的目的。針藥并用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可以從兩種途徑對機體的陰陽、氣血、虛實進行調整,較之單純用藥物治療效果更佳,有利于冠心病患者的康復,值得臨床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