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 道義譜系——《春秋》和三傳_第1頁
第二講 道義譜系——《春秋》和三傳_第2頁
第二講 道義譜系——《春秋》和三傳_第3頁
第二講 道義譜系——《春秋》和三傳_第4頁
第二講 道義譜系——《春秋》和三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講 道義譜系春秋和“三傳”一、中國史官制度1、史官制度與歷史散文的分類2、史官制度與士大夫的道義執(zhí)著二、尚書:上古文獻1版本演變:2內容:商周記言史料匯編(1)虞書、夏書:假托之作(2)商書:殷王朝史官所記(3)周書:周初到春秋前期文獻,主要是誥和誓兩種文體無逸:敘事清晰,言辭懇切秦誓:行文流暢,情感痛切傳神3藝術特征:(1)語言古奧典雅,結構完整。(2)情感質樸自信三、春秋1版本:2特色:(1)編年體史書之祖:(2)寓褒貶于記事的“春秋筆法”。3“春秋三傳”:(1)谷梁傳:為魯人谷梁赤所傳。(2)公羊傳:為齊人公羊高所傳。(3)左傳:為魯人左丘明所傳四、左傳(一)、左傳的版本:1、作者:

2、 2、版本:(二)、左傳的思想內容:1、繼承了春秋編年體形式,敘事年限基本與春秋重合。2、貫穿全書的崇禮重民思想:3、波瀾壯闊的“春秋”圖卷。 (三)、左傳的文學成就1、春秋嚴謹,而“左氏浮夸”文學自覺。(韓愈進學解) (1)以小見大手法 (2)故事性、戲劇性細節(jié) (3)豐富的敘述手法。2、擅長敘寫戰(zhàn)爭 (1)深入揭示戰(zhàn)爭起因、醞釀過程及后果。 宏觀 (2)把戰(zhàn)爭道德化、神秘化。 春秋無義戰(zhàn)3、語言簡潔精練、委曲有致。第二講 道義譜系春秋和“三傳”一、中國史官制度1、史官制度與歷史散文的分類2、史官制度與士大夫的道義執(zhí)著二、尚書:上古文獻1版本演變:2內容:商周記言史料匯編(1)虞書、夏書:假

3、托之作(2)商書:殷王朝史官所記(3)周書:周初到春秋前期文獻,主要是誥和誓兩種文體無逸:敘事清晰,言辭懇切秦誓:行文流暢,情感痛切傳神3藝術特征:(1)語言古奧典雅,結構完整。(2)情感質樸自信三、春秋1版本:2特色:(1)編年體史書之祖:(2)寓褒貶于記事的“春秋筆法”。3“春秋三傳”:(1)谷梁傳:為魯人谷梁赤所傳。(2)公羊傳:為齊人公羊高所傳。(3)左傳:為魯人左丘明所傳第八節(jié):四、左傳(一)、左傳的版本:1、作者: 2、版本:(二)、左傳的思想內容:1、繼承了春秋編年體形式,敘事年限基本與春秋重合。2、貫穿全書的崇禮重民思想:3、波瀾壯闊的“春秋”圖卷。(三)、左傳的文學成就1、春

4、秋嚴謹,而“左氏浮夸”文學自覺。(韓愈進學解) (1)以小見大手法 (2)故事性、戲劇性細節(jié) (3)豐富的敘述手法。2、擅長敘寫戰(zhàn)爭 (1)深入揭示戰(zhàn)爭起因、醞釀過程及后果。 宏觀 (2)把戰(zhàn)爭道德化、神秘化。 春秋無義戰(zhàn)3、語言簡潔精練、委曲有致。第九節(jié):晉公子重耳之亡對讀人物性格思想傾向行文風格左傳自信剛強意氣風發(fā)尚天崇禮尊賢重民大氣開揚嚴整灑脫史記謙卑謹慎不卑不亢崇禮重天尚賢愛民委曲有致細密周詳?shù)诙v 道義譜系春秋和“三傳”一、中國史官制度1、史官制度與歷史散文的分類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舉必書,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秋,言為尚書,帝王靡不同之。(漢書·

5、藝文志)蓋史之建官,其來尚矣。昔軒轅氏受命,倉頡、沮誦實居其職。至于三代,其數(shù)漸繁。案周官、禮記,有太史、小史、內史、外史、左史、右史之名。太史掌國之六典,小史掌邦國之志,內史掌書王命,外史掌書使乎四方,左史記言,右史記事。(唐·劉知幾史通·外篇·史官建置)因為“左史記言,右史記事”的職責分工,先秦歷史散文自然可分為記言與記事兩大類。前者有:尚書、國語、戰(zhàn)國策,后者有:春秋、左傳等。2、史官制度與士大夫的道義執(zhí)著中國古代歷史散文備受重視,還和歷代史官對歷史道義的主動承擔有關。中國古代現(xiàn)實設置的史官制度相當于西方世界精神設置的終極審判,不過,中國的終極審判不在天國而

6、在人間,不由上帝而由人(史官)來完成。A、秉筆直書:春秋時,齊莊公被其大臣崔杼所殺,“大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大史盡死,執(zhí)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保ㄗ髠?#183;襄公二十五年)B、春秋筆法:“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保献?#183;滕文公下)二、尚書:上古文獻1版本演變:(1)秦以前:100多篇(2)漢:今文(隸書)尚書,秦火后收集的29篇 古文(篆書)尚書,比今文尚書多16篇,后來又全部亡佚(3)晉:偽古文尚書58篇:25篇偽造2內容:商周記言史料匯編書實記言,而訓詁茫昧,通乎爾雅,則文意曉然。故子夏嘆書“昭昭若日月之明,離離如

7、星辰之行”,言昭灼也。(文心雕龍·宗經(jīng))(1)虞書、夏書:假托之作(2)商書:殷王朝史官所記 盤庚三篇:語辭古奧,感情充沛,比喻形象生動,是我國記言文之祖。(3)周書:周初到春秋前期文獻,主要是誥和誓兩種文體無逸:敘事清晰,言辭懇切秦誓:行文流暢,情感痛切傳神3藝術特征:(1)語言古奧典雅,結構完整?!爸苷a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保n愈進學解)歷來認為尚書文辭古奧艱澀,究其實是時代遙隔所致,書中語言在當時只是日常口語,何來的艱澀?另,書中各文誥皆能單獨成篇,說理清晰,敘事完整,已顯示出相當成熟的散文藝術技巧。(2)情感質樸自信這很大程度上和發(fā)言者的身

8、份有關。他們位高權重,言語之間不必夸飾和遮掩。三、春秋1版本:(1)“春秋”本義:各國史書通稱(2)春秋專名:孔子修訂的魯國春秋2特色:(1)編年體史書之祖:以魯國十二公為序,起于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歷史。具體方式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時,以時系年。”(杜預春秋左傳集解·序)具備了明確的時間觀念和自覺的記事意識。(2)寓褒貶于記事的“春秋筆法”??鬃影炎约旱膬r值評價帶入歷史敘事,在春秋的記事過程中借助嚴謹措辭寄予褒貶的感情。例如,殺有罪為“誅”,殺無罪為“殺”,下殺上為“弒”等。后人稱贊這種做法為“微言大義”,實際上作者的深意

9、往往難為讀者所領會,于是解說書出來了。昔者夫子閔王道之缺,傷斯文之墜,靜居以嘆鳳,臨衢而泣麟,于是就太師以正雅、頌,因魯史以修春秋。舉得失以表黜陟,征存亡以標勸戒;褒見一字,貴逾軒冕;貶在片言,誅深斧鉞。然睿旨存亡,經(jīng)文婉約,丘明同時,實得微言。乃原始要終,創(chuàng)為傳體。傳者,轉也;轉受經(jīng)旨,以授于后,實圣文之羽翮,記籍之冠冕也。(劉勰文心雕龍·史傳)3“春秋三傳”:(1)谷梁傳:為魯人谷梁赤所傳。(2)公羊傳:為齊人公羊高所傳。(3)左傳:為魯人左丘明所傳前兩傳側重從理念上對春秋加以闡發(fā),其發(fā)揚的就是春秋“微言”背后的“大義”。左傳則側重于事件敘述。如春秋魯隱公元年記:“夏五月,鄭伯克

10、段于鄢。”公羊傳曰:“克之者何?殺之也。殺之則曷為謂克?大鄭伯之惡也。曷為大鄭伯之惡?母欲立之,己殺之,如勿與而已矣。段者何?鄭伯之弟也。何以不稱第?當國也。其地何?當國也。齊人殺無知何以不地?在內也。在內雖當國不地也。不當國雖在外亦不地也。”谷梁傳則曰:“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殺也。何以不言殺?見段之有徒眾也。段,鄭伯弟也。何以知其為弟也?殺世子母弟目君,知其為弟也。段,弟也,而弗謂弟;公子也,而弗謂公子,貶之也。段失弟之道矣,賤段而甚鄭伯也。何甚乎鄭伯?甚鄭伯之處心積慮,成于殺也。于鄢,遠也,猶曰取之其母之懷中而殺之云爾,甚之也。然則為鄭伯者宜奈何?緩追逸賊,親親之道也。”相比之下,左傳

11、則把相關內容鋪展成六七百字的敘事文章。(見“先秦歷史散文選注”部分之鄭伯克段于鄢)所以就文學成就而言,左傳高于其他兩傳。四、左傳(一)、左傳的版本:1、作者:相傳為魯太史左丘明所作,所以稱左氏春秋,又名春秋左氏傳,左傳是簡稱。實際上,左丘明應該是在前代史官記述的基礎上編訂的?!叭活V即嫱?,經(jīng)文婉約,丘明同時,實得微言。乃原始要終,創(chuàng)為傳體?!保▌③模┯^左傳之釋經(jīng)也,言見經(jīng)文而事詳傳內,或傳無而經(jīng)有,或經(jīng)闕而傳存。其言簡而要,其事詳而博,信圣人之才羽翮,而述者之冠冕也。(劉知幾史通·內篇·六家第一)2、版本:(1)戰(zhàn)國初期:左氏春秋、春秋古文,并非為闡發(fā)春秋而作。(2)漢哀帝

12、,劉歆:春秋左氏傳,引傳解經(jīng),零星。(3)晉,杜預:春秋經(jīng)傳集解,以傳系經(jīng)左傳整體散附春秋經(jīng)文每年之后。(二)、左傳的思想內容:1、繼承了春秋編年體形式,敘事年限基本與春秋重合。春秋:魯隱公元年魯哀公十四年 (前722年前481年)左傳:魯隱公元年魯哀公二十七年 (前722年前468年)2、貫穿全書的崇禮重民思想: 城濮之戰(zhàn):進退的考量基本依據(jù)是:禮 曹劌論戰(zhàn):借以征戰(zhàn)的基本憑借是:忠之屬。司法公正3、波瀾壯闊的“春秋”圖卷。 (1)諸侯的明爭暗斗:主線 (2)士人的興起:士開始登上政治舞臺,代表民間智慧的覺醒士農工商四民之首 士仕 (3)民生百象:樂師、百工 元華之御者:羊斟,“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保ㄈ?、左傳的文學成就左氏之敘事也,述行師則簿領盈視,哤(máng)聒(gu)沸騰;論備火,則區(qū)分在目,修飾峻整;言勝捷,則收獲都盡;記奔敗,則披靡橫前;申盟誓則慷慨有余;稱譎詐則欺誣可見;談恩惠則煦如春日;紀嚴切則凜若秋霜;敘興邦則滋味無量;陳亡國則凄涼可憫?;螂檗o潤簡牘,或美句入詠歌,跌宕而不群,縱橫而自得。若斯才者,殆將工侔造化,思涉鬼神,著述罕聞,古今卓絕。(劉知幾史通·外篇·雜說上)1、豐富的敘述手法。 順敘:全書以時間線索編序 追敘:“晉公子重耳之及于難也”(事在魯僖公四年十二月) 補敘: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