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學閱讀答案夫所以讀書學問_第1頁
勉學閱讀答案夫所以讀書學問_第2頁
勉學閱讀答案夫所以讀書學問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jié)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無篇一:勉學閱讀答案夫所以讀書學問顏氏家訓夫所以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養(yǎng)親者,欲其觀古人之先意承顏,怡聲下氣;惕然慚懼,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觀古人之守職無侵,見危授命;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驕奢者,欲其觀古人之恭儉節(jié)用,卑以自牧;瞿然自失,斂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觀古人之貴義輕財,少私寡欲;赧然悔恥,積而能散也。素暴悍者,欲其觀古人之小心黜己,齒弊舌存;苶(ni ,疲倦的樣子)然沮喪,若不勝衣也。素怯懦者,欲其觀古人之達生委命,強毅正直;勃然奮厲,不可恐懾也。歷茲以往,百行皆然??v不能淳,去泰去甚。學之所知,施無不達。世人讀書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無聞,仁義不

2、足;加以斷一條訟,不必得其理;宰千戶縣,不必理其民;問其造屋,不必知楣橫而棁(zhu,梁上的短柱)豎也;問其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遲也;吟嘯談謔,諷詠辭賦,事既優(yōu)閑,材增迂誕,軍國經(jīng)綸,略無施用:故為武人俗吏所共嗤詆,良由是乎!夫?qū)W者,所以求益耳。見人讀數(shù)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敵惡之如鴟(ch)梟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今之學者為人,但能說之也。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學者為己,修身以求進也。夫?qū)W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 (有刪節(jié))17對下列句子中的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欲其觀古人之先意承顏

3、承顏:指能順承(父母的)心意b宰千戶縣 宰:主管c但能說之也 說:議論d秋登其實 登:摘取1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欲其觀古人之守職無侵 欲人之無惑也難矣b加以斷一條訟,不必得其理 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c夫?qū)W者,所以求益耳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d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世也 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19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a選文開篇就論述了學習的目的,人們之所以要讀書,本來就是要開發(fā)心智,提高認識力,有利于行動。b作者認為讀書可以培養(yǎng)奉養(yǎng)父母的人,可以培養(yǎng)奉養(yǎng)國君的人,改變平時驕橫奢侈的人,可以教育平時暴虐兇悍的人,可以教育平時膽

4、小懦弱的人,從而說明讀書學問的重要性。c作者認為人們各方面的行為都可以通過讀書學問來加以培養(yǎng),這樣就一定能使風氣淳正,同時也可以去掉那些過分的行為。d作者用生動的比喻,將學習比作種樹,又把春花比作講論文章,把秋實比作修身利行,強調(diào)求學是為了充實自己,決不可以向別人炫耀。20用 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 分)見人讀數(shù)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敵墨之如鴟梟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21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7 分)(1)素鄙吝者,欲其觀古人之貴義輕財,少私寡欲。(4 分)(2)故為武人俗吏所共嗤詆,良由是乎!(3 分)【參考答案】雨露教育網(wǎng)()整理17c(yu ,取悅,夸

5、說) 18a (a 均取消句子獨立性。b 代詞,其中副詞,還是;c 表方式手段表原因 d 連詞,表目的;來連詞,而)19c(第一段結(jié)尾 縱不能淳 表示一種假設(shè),c 項中 一定能使 講得過于絕對)無20見人讀數(shù)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從疾之如仇敵惡之如鴟(ch)梟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 見人讀數(shù)十卷書 后可斷可不斷,其余多斷或少斷一處均扣 1分,扣完為止,共 3 分)21(1)(對那些)向來淺薄吝嗇的人,要讓他們看看古人是如何看重仁義輕視錢財,如何減少私欲的。( 素 、 鄙 、 貴 輕 的意動用法、 寡 各 1分,共 4分)(2)所以他們被那些武官俗吏共同嗤笑辱罵,確實是因為這些原因

6、啊!(被動句、 詆 、 良 各 1分,共 3 分)【譯文】人之所以要讀書做學問,本意在于使心胸開闊使眼睛明亮,以有利于做實事。對那些不懂得奉養(yǎng)雙親的,要他看到古人如何體察父母的心意,順受父母的臉色,和聲 下氣,使他們感到畏懼慚愧,從而效法古人;對那些不知道如何侍奉國君的人,要他看到古人的守職不越權(quán),見到危難不惜生命,使他們痛心地對照自己,進而想去 效仿古人。對那些平時驕橫奢侈的人,要讓他們看看古人如何恭謹儉樸,節(jié)約費用,以謙卑自守,使他們震驚變色,自感若有所失,從而收斂驕橫之態(tài),抑制驕奢的 心性。對那些向來淺薄吝嗇的人,要讓他們看看古人如何看重仁義輕視錢財,如何減少私欲,使他們臉紅,產(chǎn)生懊悔羞

7、恥之心,從而做到既能積財又能散財。對那些 平時暴虐兇悍的人,要讓他們看看古人如何小心恭謹自我約束,懂得齒亡舌存的道理,使他們疲倦沮喪,身體弱得不勝衣(氣焰頓消,顯出謙恭退讓的樣子來)。對 那些平時膽小懦弱的人,要讓他們看看古人如何無牽無礙,聽天由命,如何強毅正直,使他們能奮發(fā)振作,無所畏懼。這樣歷數(shù)下去,百行無不如此(各方面的品行 都可采取以上方式來培養(yǎng)),即使不能使風氣淳正,也可去掉那些過分行為,從學習中所獲取的知識,沒有哪里不能運用的。然而現(xiàn)在的讀書人,只知空談,不能行動,忠孝談不上,仁義也欠缺,再加上他們審斷一樁官司,不一定了解了其中道理,主管一個千戶小縣,不一定親自管理百 姓;問他們怎

8、樣造房子,不一定知道楣是橫著放而棁(zhu,梁上的短柱)是豎著放的;問他們怎樣種田,不一定知道谷子要早下種而黃米要晚下種。整天只知 道吟詠歌唱,談笑戲謔,寫詩作賦,悠閑自在,迂闊荒誕,對治軍治國則毫無辦法。所以他們被那些武官俗吏共同嗤笑辱罵,確實是因為這些原因啊!學習是為了求得長進。我卻看見有的人讀了幾十卷書,就自高自大起來,冒犯長者,輕慢同輩。大家仇視他像對仇敵一般,厭惡他像對惡鳥那樣,像這樣用學習來損 害自己,還不如不要學習!古代求學的人的是了充實自己,以彌補自身的不足;現(xiàn)在求學的人是為了取悅他人,向他人炫耀;古代求學的太是為了他人,推行自己的 主張以造福社會,現(xiàn)在求學的人是為了自身需要,

9、涵養(yǎng)德性以求做官。學習就像種果樹一樣,春天可以賞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實;講論文章,就好比賞 玩春花: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篇二:勉學閱讀答案夫所以讀書學問暫無評價|0 人閱讀|0 次下載|勉學練習、答案_語文_初中教育_教育專區(qū)。滬教版八年級第一學期語文文言文練習一、本文選自 二、解釋下列加點詞。 (1)但能說之也 (2)修身以求進也 (3)行道以利世也 (4)春玩其華 (5)秋登其實 (6) 所以設(shè)教 (7)光陰可惜 (8)秉燭夜行 (9)寧有益乎 (10)當博覽機要 (11)吾無間焉 (12)以濟功業(yè) 三、翻譯 1、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世也 2、老而學者,如秉獨夜行 3、古

10、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 4、夫?qū)W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 實也。 5、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 6、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 7、常使言行有得,亦足為人 8、 以此得勝,寧有益乎? 9、光陰可惜,譬諸逝水。10、當博覽機要,以濟功業(yè);必能兼美,吾無間焉。 四、理解 1、“春華秋實”是一個實用頻率很高的成語,字面意思是 人們常用來比喻 一書,作者是北齊文學家 。無2、作者認為對待“圣人之書”的正確態(tài)度是: 3、歸納三段的大意。 4、作者認為“固須早教,勿失機也”,理由是什么?(用文中詞語回答) 5、作者講自己七歲背誦靈光殿賦的經(jīng)歷,有什么作用?6、“何必仲尼居即

11、須兩紙疏義,燕寢講堂,亦復何在?”這句話 有什么作用?7、“博覽機要,以濟功業(yè)”。從全文看,這句話有什么作用?勉學參考答案 四 1、春天盛開的花,秋天結(jié)的果實 學問與品德修養(yǎng)的關(guān)系(亦比喻人的文采學問和操行) 2、學習“圣人之書”重在“使言行有得”,做到讀書、做事兩全其美 3、歸納三段的大意。 闡述學習的目的是“修身利行”。 闡述學習的態(tài)度年幼時“勿失機”,年老時“不可自棄” 闡述學習的方法“博覽機要,以濟功業(yè)”。 4、“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 5、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證明學習要趁早,即使老了也不可放棄的道理,這樣既 真實可信又有說服力。 6、舉例論證,從反面闡明“但明練經(jīng)文

12、,粗通注義,常使言行有得”的道理。無7、這句話是全文的中心論點?!耙詽I(yè)”與開頭學者“修身利行”照應(yīng),使 文章渾然一體。篇三:勉學閱讀答案夫所以讀書學問勉學的閱讀答案第一題:當博覽機要,以濟功業(yè) i“,從全文看,這句話有什么作用第二題:作者講自己七歲時背誦靈光殿賦的經(jīng)歷,有什么作用?_百度作業(yè)幫 勉學的閱讀答案第一題:當博覽機要,以濟功業(yè) i“,從全文看,這句話有什么作用第二題:作者講自己七歲時背誦靈光殿賦的經(jīng)歷,有什么作用? 木兮 049822014-11-22 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今之學者為人,但能說( 炫耀夸說 )之也.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對有益 )世也;今之學者為己,修(

13、提高修養(yǎng) )身以( 來 )求進( 做官 )也.夫?qū)W者猶種樹也,春玩( 觀賞 )其華( 花朵 ),秋登(摘取 )其實(果實 );講論( 講解討論 )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 人生小幼,精神專利( 專一而敏銳 ),長成已( 以 )后,思慮散逸( 分散 ),固須早教,勿失機(良機 )也.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于今日,十年一理( 溫習 ),猶不遺忘;二十之外,所誦經(jīng)(儒家經(jīng)典 )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然人有坎壈( 困頓 ),失于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拿著火把照 )夜行,猶賢(好 )乎瞑( 閉上眼 )目而無見者也. 夫圣人之書,所以( 用來 )設(shè)

14、教,但明練( 闡明熟悉 )經(jīng)文,粗通注義,常使言行有得,亦足為人;何必“仲尼居”即須兩紙疏( 注解經(jīng)書的文字 )義,燕寢講堂,亦復何在?以此得勝,寧(難道 )有益乎?光陰可( 值得 )惜,譬諸逝水.當博覽(閱讀 )機要,以濟( 成就 )功業(yè);必能兼( 同時具有 )美,吾無間( 間隙,可乘之機 )焉.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世也.古代求學的人是為了他人,實行道義來來造福社會.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闡述談?wù)撐恼?就好比賞玩春花;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來造福社會,就好比摘取秋果 .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從小就好學的人,就好像旭日放出的光芒;到老年才開始學習的人,就好像拿著火把

15、在夜間行走,還是總比閉著眼睛什么都看不見的人強.光陰可惜,譬諸逝水.當博覽機要,以濟功業(yè)光陰值得珍惜,就像流水般一去不返,我們應(yīng)當廣泛閱讀書中那些精要之處,以成就功名事業(yè).本文節(jié)選自 顏氏家訓 作者是北齊( 顏之推 ) 我只要這兩道題的答案第一題:當博覽機要,以濟功業(yè) i“,從全文看,這句話有什么作用第二題:作者講自己七歲時背誦靈光殿賦的經(jīng)歷,有什么作用?篇四:勉學閱讀答案夫所以讀書學問篇五:勉學閱讀答案夫所以讀書學問試題內(nèi)容: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7-21 題。(19 分) 勉學顏氏家訓夫所以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養(yǎng)親者,欲其觀古人之先意承顏,怡聲下氣;惕然慚懼,

16、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觀古人之守職無侵,見危授命;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驕奢者,欲其觀古人之恭儉節(jié)用,卑以自牧;瞿然自失,斂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觀古人之貴義輕財,少私寡欲;赧然悔恥,積而能散也。素暴悍者,欲其觀古人之小心黜己,齒弊舌存;苶(ni,疲倦的樣子)然沮喪,若不勝衣也。素怯懦者,欲其觀古人之達生委命,強毅正直;勃然奮厲,不可恐懾也。歷茲以往,百行皆然??v不能淳,去泰去甚。學之所知,施無不達。 世人讀書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無聞,仁義不足;加以斷一條訟,不必得其理;宰千戶縣,不必理其民;問其造屋,不必知楣橫而棁(zhu,梁上的短柱)豎也;問其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遲也;吟

17、嘯談謔,諷詠辭賦,事既優(yōu)閑,材增迂誕,軍國經(jīng)綸,略無施用:故為武人俗吏所共嗤詆,良由是乎! 夫?qū)W者,所以求益耳。見人讀數(shù)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敵惡之如鴟(ch)梟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今之學者為人,但能說之也。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學者為己,修身以求進也。夫?qū)W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 (有刪節(jié)) 17對下列句子中的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欲其觀古人之先意承顏 承顏:指能順承(父母的)心意 b宰千戶縣 宰:主管 c但能說之也 說:議論 d秋登其實 登:摘取1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

18、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欲其觀古人之守職無侵 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b加以斷一條訟,不必得其理 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 c夫?qū)W者,所以求益耳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d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世也 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19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a選文開篇就論述了學習的目的,人們之所以要讀書,本來就是要開發(fā)心智,提高認識力,有利于行動。 b作者認為讀書可以培養(yǎng)奉養(yǎng)父母的人,可以培養(yǎng)奉養(yǎng)國君的人,改變平時驕橫奢侈的人,可以教育平時暴虐兇悍的人,可以教育平時膽小懦弱的人,從而說明讀書學問的重要性。 c作者認為人們各方無面的行為都可以通過讀書學問來加以培養(yǎng),這樣就一定能

19、使風氣淳正,同時也可以去掉那些過分的行為。 d作者用生動的比喻,將學習比作種樹,又把春花比作講論文章,把秋實比作修身利行,強調(diào)求學是為了充實自己,決不可以向別人炫耀。 20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 分) 見人讀數(shù)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敵墨之如鴟梟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 21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7 分) (1)素鄙吝者,欲其觀古人之貴義輕財,少私寡欲。(4 分) (2)故為武人俗吏所共嗤詆,良由是乎!(3 分)試題答案:17c(yu,取悅,夸說) 18a (a 均取消句子獨立性。b代詞,其中副詞,還是;c 表方式手段表原因 d 連詞,表目的;來連詞,而)

20、 19c(第一段結(jié)尾“縱不能淳”表示一種假設(shè),c項中“一定能使”講得過于絕對) 20見人讀數(shù)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從疾之如仇敵惡之如鴟(ch)梟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見人讀數(shù)十卷書”后可斷可不斷,其余多斷或少斷一處均扣 1 分,扣完為止,共 3分) 21(1)(對那些)向來淺薄吝嗇的人,要讓他們看看古人是如何看重仁義輕視錢財,如何減少私欲的。(“素”、“鄙”、“貴”“輕”的意動用法、“寡”各 1分,共 4分) (2)所以他們被那些武官俗吏共同嗤笑辱罵,確實是因為這些原因啊!(被動句、 “詆”、“良”各 1 分,共 3分) 【譯文】 人之所以要讀書做學問,本意在于使心胸開闊使眼睛明亮,以有利于做實事。對那些不懂得奉養(yǎng)雙親的,要他看到古人如何體察父母的心意,順受父母的臉色,和聲下氣,使他們感到畏懼慚愧,從而效法古人;對那些不知道如何侍奉國君的人,要他看到古人的守職不越權(quán),見到危難不惜生命,使他們痛心地對照自己,進而想去效仿古人。對那些平時驕橫奢侈的人,要讓他們看看古人如何恭謹儉樸,節(jié)約費用,以謙卑自守,使他們震驚變色,自感若有所失,從而收斂驕橫之態(tài),抑制驕奢的心性。對那些向來淺薄吝嗇的人,要讓他們看看古人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