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地理專題復習測試試題卷_第1頁
2019-2020年高三地理專題復習測試試題卷_第2頁
2019-2020年高三地理專題復習測試試題卷_第3頁
2019-2020年高三地理專題復習測試試題卷_第4頁
2019-2020年高三地理專題復習測試試題卷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9-2020 年高三地理專題復習測試試題卷1、口香糖的生產已有很長的歷史。咀嚼口香糖有很多益處,但其殘留物也會帶來污染。為了研究口香糖 的粘附力與溫度的關系,一位同學通過實驗,測定了不同溫度下除去糖分的口香糖與瓷磚地面的粘附力, 得到了如表所示的一組數據:(1)請根據上述數據,在右上圖中繪制出粘附力( 2)根據上述數據以及得到的圖線,可以得到的實驗結論是:。( 3)該同學準備通過問卷調查了解當地口香糖的消費量和人們對其污染的認識。在確定調查對象時,他 有兩種選擇:一是公眾;二是銷售口香糖的商店。請你在兩者中選擇一個,并說明理由。 (4)請你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兩個減少口香糖污染的建議或者措

2、施。答案:( 1)作圖(無論是曲線或折線,只要形狀大體正確就給分。)( 2)隨著溫度升高,粘附力先增大后減?。换颍?7時,粘附力最大(只要合理均給分)(3) 公眾理由:便于客觀了解公眾對口香糖污染的認識?;?商店 理由:便于了解口香糖的消費量。 (只要合理均給分) (4)(1)研制可吞食的口香糖: (2)改變口香糖成分,使其離開口后粘度迅速減?。唬?3)通過制定法規(guī),增強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只要合理均給分)2、( 15 分)下面是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從因特網上搜集到的兩則信息,分析回 答:資料一 東北曾是世界著名的商品大豆產區(qū),是我國主要食用油的來源。加入WTO 后, 2001 年江蘇某榨油廠即進口美

3、國大豆 1396 萬噸,約相當于我國一年的大豆產量,同年東北大豆卻有七成積壓在農村。資料二 東北和美國進口大豆的產銷成本調查( X 為美國每噸大豆的加工成本)東北大豆美國大豆生產成本(元 /千克)1.60.8運輸(元 /千克)0.0450.04出油率( %)1720加工成本(元 /噸)10+XX( 1) 2001 年江蘇某榨油廠“舍近求遠”從美國進口大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請你分析造成東北大豆生產成本差異的主要原因。( 3)該學習小組要將研究成果“東北大豆的出路”呈報給政府供決策參考。如果你是小組成員,你會提 出哪些建議?答案:(1)東北大豆出油率低,價格高,加工成本高(3 分) (2)東

4、北大豆生產科技水平低,勞動生產率低( 4 分) ( 3)建立高油大豆生產基地,實行專業(yè)化規(guī)模生產;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品種,發(fā)展 面向市場的產品;機械化生產,提高勞動生產率;發(fā)展生態(tài)農業(yè);發(fā)展大豆產品的深加工,提高農產品的 附加值。(每答出其中一點得 2分,共 8 分)3、根據下列材料: 長方形的玻璃缸 (長 100 厘米。寬 30厘米,高 40厘米) 膠合板(一側開有一個 小洞)或塑料薄膜 一盆熱水 一盆冰塊 一束香 火柴;分析回答問題。用以上材料可做一個地理事物運動過程的實驗,這個實驗是 。簡要說明實驗的步驟。膠合板的小孔應對著裝熱水的盆還是裝冰的盆?為什么 ?舉出這種運動形式在地理環(huán)境中的

5、兩個實例。答案:熱力環(huán)流( 2 分)實驗步驟: 把一盆熱水和一盆冰塊分別放入玻璃缸內的內側 蓋上膠合板, 有孔的一側對著冰盆 點燃香,垂直從小孔插入適當深度( 6 分)小孔應對著裝冰的盆,因為裝冰的盆一側氣流是下沉的,效果明顯( 4 分)海陸風 山谷風 熱島效應(城市風) (任答兩個) ( 4 分)4、.不同物體和物體的不同狀態(tài)具有不同的電磁波特性,衛(wèi)星傳感器探測地表物體對電磁波的反射和物體 自身發(fā)射的電磁波,然后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把電磁輻射轉換為圖像,經過處理,提取物體信息,完成遠距離 識別物體和物體的狀態(tài),這就是遙感工作的基本原理。例如,森林發(fā)生火災時,著火樹木的溫度比沒有著 火樹木的溫度高,

6、在電磁波的熱紅外波段會輻射出比來著火樹木更多的能量,衛(wèi)星拍攝到的影像上,著火 的森林比沒有著火的森林顯示更亮的淺色調。 據此原理, 森林管理部門就建立森林火災實時監(jiān)測預報系統(tǒng), 全天候對森林遙感信息進行監(jiān)控,如出現火情,就能對火災面積、蔓延情況進行動態(tài)地分析,以作出相應 的防災措施。遙感系統(tǒng)同樣對水體的不同狀態(tài)有分辨功能。根據以上文字材料,請你設計用遙感技術對我國太湖水質狀況監(jiān)測的方案,并提出治理的措施。 答案:方案: 獲得太湖水質狀況遙感形象資料(或建立太湖水質遙感監(jiān)測預報系統(tǒng))(1 分) 對水質出現的異常狀況進行分析,提出預報(或根據遙感信息對水質狀況監(jiān)測分析,提出防治措施)( l分)治理

7、措施: 防止工業(yè)三廢(或農田廢水喝染河水虎地廢棄物)直接排入湖中( l 分) 保護太湖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對已污染水體進行(人工或生化方法)治理(1 分)5. 設計一個活動方案:在春 (秋) 分日,利用北京時間與地方時的差異,以及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規(guī)律, 動手測算本地的地理經度、緯度。(1)寫出活動所需的工具、物品。(2)寫出簡要的過程及方法。答案: (1) 收聽正點報時的收音機;計算時差的時鐘;測量太陽高度角的標桿、尺子、指南針等。(2 分)(2)過程及方法:聽到北京時間正午 12 點正時開始計時,到垂直標桿的影子指向正北時停止計時。期間 的時間差可根據 1分鐘/4 換算, 即可求得當地經度。

8、當垂直標桿的影子指向正北時量算標桿影子的長 度。根據直角三角形原理,利用標桿實際高度和影子長度可求算出當天正午太陽高度角,所求的度數即為 當地地理緯度。 (3 分 )6、請你設計一個方案:測定學校操場某點的東南西北方向。要求:簡 要寫出方案及原理, 并用簡圖作必要的說明。 (提示: 利用日影。 附“北 半球中緯度地區(qū)不同時間的太陽在地平面上的運動圖” 。) 答案:方案:在某點 A 樹一竿,并以該點為中心畫一圓;某一天,竿 的日影在上午和下午的某一刻的影長剛好與圓相交, 記錄這兩點 E 、F; 連接這兩點線 MN( 這條線就是通過當地的一條緯線,該線指示東西方 向。過 A 點作 MN 的垂線,即

9、該線就是通過 A 點的經線,與日影相反方向一端就是該點 A 的正南方向。圖解如右圖示:N(2) 原理:太陽高度角的日變化規(guī)律。一天當中,除了正午,太陽高度角有兩個時 刻是相等的,其影長也有兩個時刻等。 ( 在我們北回歸線以北,正午的影子是朝正北 ) (如果學生利用已知的當地經度,利用地方時正午的日影和測定南北方向,如果敘述正 確酌情得分。 ) 7設計一個簡便易行的小實驗,以證明地轉偏向力的存在。寫出實驗用材、實驗步驟和所得結論。參考答案: 實驗設計:(1)實驗材料:可選用有軸的球狀(面)物,如地球儀、塑料球、撐開的雨傘等;水、清水等。(2)實驗步驟:將球狀(面)物的虛擬北極點向上,在球狀(面)

10、物上滴適量的墨滴(或水滴) 正確模擬地球自轉方向,進行旋轉;觀察并描述墨滴(或水滴)流痕的偏轉方向;再將虛擬南極點 向上,重復、步驟,但旋轉方向與步驟相反。(3)實驗結論:通過本實驗,可證明地球表面的物體在做水平運動時,運動方向發(fā)生偏轉。在北半 球向右偏轉;在南半球向左偏轉。8下面是某校地理興趣小組做的兩個實驗,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實驗一:在模擬土坡上,堆放 510 厘米粗細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澆注水流。 實驗二:用玻璃制成箱體,在風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電動吹風機向里吹風。(1)寫出實驗一觀察到的現象。(2)實驗二中風力不同所吹揚起的砂粒有何不同?當停止吹風時,沉積物分

11、布有何規(guī)律 ?(3)這兩個實驗證明了自然界的何種現象 ?參考答案: (1) 如沿某條線方向澆注水流,會形成小溝谷,并不斷加深。如在整個坡面上隨意澆注,則 會溝壑縱橫,坡面破碎。 (2) 風力越大,吹揚起的砂粒越大。當停止吹風時,顆粒大的先沉積,顆粒小 的后沉積。 (3) 以外力作用為主形成的地貌 ( 流水和風力的侵蝕、沉積作用 ) 9秋季開學后,我市某校一位地理老師布置同學們完成一項觀測作業(yè):觀測中午前后的陽光,在學校水 泥操場上繪出一段經線,并計算出學校所在地的經度。所用物品是一根筆直竿子,一個電子表以及直尺、 粉筆等簡易物品。請你列出觀測步驟并說明其中原理。(1)觀測步驟:(2)原理: 參

12、考答案:( 1)步驟:觀察時間選在北京時間 11時 13 時之間; 在操場上直立竿子,觀察竿影并用粉筆將竿影末端劃記在水泥地板上,并記錄下即時時間; 每隔 1 或 2 分鐘重復( 2)所做工作;至結束時,地板上將出現一段由竿影末端組成的點; 將各點連接起來組成一段弧線; 選取弧線中最近竿子直立點的一點,用直尺將此點與竹竿直立點連接起來,得到的直線就是一段經 線。根據記錄到的竿影最短時的北京時間與 12 時的差值,從而推算出學校所在地的大致經度。( 2)原理:太陽高度達一天最大時為當地正午(地方時 12 時),日影最短,陽光將從正北或正南或從頭頂照射 下來(秋季,對惠州地區(qū)來說,正午陽光從正南照

13、來) 。直立竿子只要有影子,必是南北方向投影,其影 子可視為一段經線。 地球不停自轉,各經度地方時不同。經度每差1 度,時間相差 4 分鐘。記錄下日影出現最短時的北京時間,可知此地正午地方時 12 時與北京時間(東經 120 度的地方時)的差值,從而推算出與東經 120 度經度差值。再根據地方時正午是早于還是晚于北京時間 12時出現,就可在東經 120 度基礎上加或減去 經度差值數推算出具體經度。10設計一個簡便易行的小實驗,比較說明“溫室效應”現象。寫出實驗用材、實驗步驟和實驗結論。實驗用材: 1.5 升或更大的空礦泉水瓶( 1 個)、溫度計( 2 支)、土壤(一些) 、玻璃盤( 2 個)、

14、 剪刀、手表、紙筆等文具參考答案:實驗步驟: ( 1)將一些土壤分別放入兩個玻璃盤,用剪刀將塑料瓶攔腰剪斷,將底部碗狀 部分倒扣在盛有土壤的盤中。這樣就制成了“微型溫室” ; (2)在“微型溫室”頂部鉆一個小洞,將溫度計插進去;( 3) 將“微型溫室”放置在陽光(或其它有較強熱能的光源)下,將另外一支溫度計放置在沒有“微型溫室”的盤中,保證兩支溫度計接受同樣的光照射,然后觀察升溫過程,每隔 1 小時觀察一次溫度計,并記錄溫度。某月某日某時10時11 時12 時13 時14 時“微型溫室”內的溫度“微型溫室”外的溫度實驗結論:兩支溫度計顯示的溫度有所不同,塑料瓶內的溫度明顯高于瓶外溫度11問題探

15、究。山地對海洋氣流的影響, 不僅造成山坡兩側的天氣差 異,而且對山坡兩側的氣候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某海濱 城市一所學校的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 實地考察了學校附 近的一座山地。材料一 研究小組從 M 地出發(fā),如圖甲所示。材料二 在考察過程中,起初空氣潮濕,氣溫每百米降08。某一高度后,空氣逐漸干爽,氣溫每百米降水 0 5。翻過山頂往山下走,氣溫每百米升高1?!辈牧先?氣溫與所能容納水汽的關系如圖乙。閱讀并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 計算同一海拔高度 A、B 兩地的氣溫。(2) 在爬山過程中,在什么高度附近氣溫的垂直遞減率發(fā)生了明顯的變 化?并描述此高度附近的天氣差異。(3) 描述在考察過

16、程中,山坡兩側天氣的明顯差異。(4) 運用所學原理,分析為什么他們越往高處走,海拔越高,氣溫越低。(5) 山地阻擋了海洋氣流的深入, 山地常成為氣候類型的分界線。 試各舉 中國和世界的一個例子加以說明。 (4 分 )參考答案:(1)A :22 B: 28(2)1 咖米 10 叩米附近以下云雨天氣,以上天氣晴朗。 (3)迎風坡多云雨;背風坡天氣較晴朗。(4) 海拔越高, 空氣越稀薄, 雖然大陽輻射較強, 但空氣保溫作用較 弱,地面失去的熱量較獲得的熱量少,所以海拔越高氣溫越低(5) 中國:大興安嶺、 賀蘭山等阻擋東南季風進入, 是我國季風氣候 與非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若舉例合理,則可得分 )世

17、界:如科迪勒拉山系,阻擋海洋水汽進入,形成南、北美洲 大陸西岸與東岸、中部氣候類型的差異。12進行空間定位是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地理素養(yǎng)之一。假沒某人位于中緯度的某地, 這里能知道東、 南、西、北方向,但不知道該地位于南半球還是北半球。請你運用地理常識和地理技能,幫助判斷其位于哪個 半球。(請?zhí)岢鰞煞N判斷方案并簡要說明) 。參考答案: (1)通過觀察天體方位判斷: A 觀察正午太陽位置,若位于南方,則當地位于北半球;反之則當地位于南半球。 B夜間若能夠觀察到北極星,則當地位于北半球;反之則當地位于南半球。(2) 利用地轉偏向現象判斷: 觀察水平運動物體的運動方向, 若向右偏轉則當地位于北半球;

18、反之則當 地位于南半球。(3) 通過觀察自然地理景觀判斷: 樹干南方一側枝葉茂密; 冬季南方一側積雪較早融化、 大樹南方一側 地衣苔蘚較少當地位于北半球,反之則當地位于南半球。評分標準:三類方案中任答其中一類的任何 一種,正確得 2 分;正確敘述判斷依據,得 3 分。除參考答案以夕卜,言之有理者酌情給分。13某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對城市的住宅、商店、辦公樓、工廠的地租進行調查,結果如下(表) 。分析并完成下列問題。與市中心的 距離 (公里 )地租( 元平方米 )ABCD012010584681908775622607066563315256504O354745501837396O028347OO

19、18288OO92290OO1710O00111lOO06(1)A 、B、C、 D分別對120O0O應的土地利用方式是:;DA ; B;C(2) 根據上表數據,分別繪畫 A、B、 C、 D 地租曲線。(3)根據上圖,請指出該城市的中心商貿區(qū)、住宅區(qū)、工業(yè)區(qū)的范圍。 參考答案: (1) 商店 辦公樓 住宅 工廠 (4 分)(2) 如圖所示 (4 分 )(3) 商貿區(qū) (0-2.5Km)住宅區(qū) (2.5-4.5Km)工業(yè)區(qū) (4.5Km 以外 ) (3 分)14我省某校地理課外活動小組,于3月 20日用觀測日影的方法來粗略測定學校所在地的經緯度。圖11 測量學校所在地的經度示意圖 12 測量正午太

20、陽高度角示意活動過程如下: 晴天,在平坦的地面 垂直豎立標竿 ,并測量日 標桿在地上 部分的長度(設為 b)。 以標桿所插點 (圖中 O點)為圓心,于上午 9時在地面上畫一個半徑略短于當時桿影長的半圓。 當 上午標 桿的影端落在圓周上時,標記為 A 點;下午 標 桿的影端又落在圓周上時,再標記為 B 點;將 A、 B兩點連成直線,取其中點 C,將中點與圓心連成直線 OC 。 第二天,當日 標桿的影子與直線 OC重合的時刻,記下此時刻的北京時間 (設為 T,單位為小時) ,并測量 此時的桿影長度 (設為 a)。根據上述活動中測得的數據, 完成下列各題。( 1)請寫出完成這一測定任務的主要工具:等

21、。(2)請寫出 計算 該地春分日正午太陽高度的表達式 。 正午太陽高度 =(3)寫出 計算當地 經度 的表達式 。 當地經度 =(4)寫出計算 當地緯 度的表達式 。當地緯 度 =參考答案:( 1 )標竿、尺、繩、鐘表等(2) arctan b/a(3)120+(12T)x 15(4)90 arctan b/a15利用模擬土坡設計一個簡便易行的實驗,以證明流水的侵蝕和沉積地形的形成及沉積物分布的特征。 寫出實驗用材、實驗步驟和所得結論。實驗用材:實驗步驟:實驗結論:(共 2 分 )參考答案: 實驗用材:自來水或河水,水桶、水管或小型水泵,顆粒大小不等的砂土 實驗步驟: l、將砂土鋪在土坡上,在

22、土坡上方用水流澆注2、沿某方向澆注水流,觀察坡面地形的變化3、在整個坡面上隨意澆注水流,觀察坡面地形的變化4、觀察并記錄坡腳平地上的沉積物分布的特征及沉積地形的形成(共 4 分 )實驗結論:通過實驗可以證明,沿某一方向不斷澆注水流,會形成小溝谷地形,且溝谷不斷加深; 在整個坡面上隨意澆注水流則溝壑縱橫,坡面破碎(2 分)在坡腳平地上沿水流方向可形成沖積扇地形或沖積扇平原;沉積物沿水流方向,顆粒 由大到水按順序分布。 (2 分 )16設計一個簡便易行的小實驗,比較說明海洋與陸地氣溫日較差的大小。寫出實驗用材、實驗步驟和實 驗結論。參考答案: 實驗用材:水、沙子、燒杯( 2 個)、溫度計( 2 支

23、)、帶夾子的鐵架臺、大功率白熾燈、手表、紙筆 等文具實驗步驟:(1)在室內把裝有相同體積水和沙子的兩個燒杯放在鐵架臺兩側,把溫度計分別插入水和 沙子中,并用夾子固定。(2)用大功率白熾燈對水和沙子同時加熱到相同溫度,并記錄此溫度。(3)把步驟( 1)的裝置移到室外陽光下,觀察升溫過程,每隔10 分鐘觀察一次溫度計,并記錄溫度。實驗結論:水升溫和降溫都比沙子慢,即水的溫度變化比沙子小,說明海洋氣溫日較差比陸地小。 17在一個長、寬、高分別是米、米和米且六面都封閉的透明玻璃柜內,底面兩側分別放置一個電 爐(有導線連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塊。在玻璃柜頂面中部的內壁貼一張下垂的紙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內

24、壁貼一張豎立的紙片 B(如下圖所示) 。在電爐通電一段時間之后,根據紙片A、B 的偏動情況,可以模擬驗證某一地理原理。1)以上實驗要驗證的是地理原理。)在電爐通電一段時間之后,紙片 A 向 (填左或右)偏, 紙片 B 向 (填左或右)偏。)試根據紙片 A、 B的偏動情況,解析這一現象。 ()在下圖用實線畫出電爐和冰塊附近高處和低處等壓線的彎曲情況,并用箭頭畫出空氣的運動方 向。等高線等高線參考答案:1)熱力環(huán)流( 2)右 左(3) 電爐通電一段時間之后開始發(fā)熱,空氣膨脹上升,低處形成低氣壓,高處形成高氣壓;冰塊處較冷, 空氣冷卻下沉,低處形成高氣壓,高處形成低氣壓;這樣,同一水平面氣壓出現明顯的差異,空氣 就由高壓處流向低壓處;故紙片 A向右偏動,紙片 B 向左偏動。)4)如圖所示,高處和低處等壓線2 分,空氣運動箭頭 2 分等高線等高線18我國某地區(qū)中學的地理研究小組對學校所在地區(qū)進行了經線和緯度測定實驗。下圖是某天實驗的示意 圖( MN弧是測桿陰影端的連線) 。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圖上哪條線段反映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