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詩歌鑒賞山水詩一輪復習學案_第1頁
中考語文詩歌鑒賞山水詩一輪復習學案_第2頁
中考語文詩歌鑒賞山水詩一輪復習學案_第3頁
中考語文詩歌鑒賞山水詩一輪復習學案_第4頁
中考語文詩歌鑒賞山水詩一輪復習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九年級語文詩歌復習學案(山水田園詩)一、山水田園詩概況: 山水詩源于南朝(宋)謝靈運,田園詩源于晉代陶淵明,以唐代王維、孟浩然為代表。這類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nóng)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yōu)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多用白描手法。2、 山水田園詩主要情感:歸隱田園,鐘情山水;描繪山川美景,熱愛祖國河山; 厭棄官場黑暗,抒發(fā)閑適情調(diào),表達自己決不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三、鑒賞角度 鑒賞山水田園詩,要注意從以下幾個角度去掌握: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把握詩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薄皸魅~”、“荻花”、“秋”三個意象不光點明了景物、時節(jié),

2、還通過這三個意象特有的屬性渲染了送別時的環(huán)境氛圍和詩人憂傷的情緒。古詩意象往往寓繁于簡,寓萬于一,以高度濃縮的藝術(shù)形象誘發(fā)想象,產(chǎn)生奇特的審美效果。體味詩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過描寫景物來抒發(fā)感情,是中國古典詩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園詩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經(jīng)詩人攝入筆端,就必然帶上詩人的感情色彩,為表達詩的特定情感服務(wù)?!肮嗜宋鬓o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詩。煙花含愁,孤帆載憾,天際碧水帶走詩人的無盡思念。詩人的惜別之情,從每一個畫面中滲透出來。領(lǐng)會詩人寫景所表現(xiàn)的情感。一般地寫景詩,字里行間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純粹

3、是寫景的山水小詩,就不那么好理解了。這就要求我們對作者的身世,當時的時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論世,才可能準確地領(lǐng)會詩人寫景所表現(xiàn)出的情感。這里牽涉到一個感情寄托的問題,分析詩歌,應(yīng)認真判斷感情寄托的深淺,切忌隨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分析詩歌的寫作技巧和語言特色。山水田園詩鑒賞時應(yīng)主要注意寫景的常見方法和技巧。 常見的寫景技巧  1.聽覺角度:動靜結(jié)合 例如:絕句二首(其一)(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以動襯靜 例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王維)  2.視覺角度:&

4、#160; 繪形、繪聲、繪色 例如: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色彩映襯  例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3.運用各種修辭:比喻、擬人、借代等  4.運用描寫技巧:工筆 例如絕句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白描 例如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前堂。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四、實戰(zhàn)演練一、山居即事   王維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5、。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問:詩的后四句寫出了怎樣的景與情?答: 寫出了夕陽西下,炊煙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愛,人們采菱而歸的景象。表現(xiàn)出作者悠然閑適的心情。 二、野 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注釋東皋(go):詩人隱居的地方。 徙倚(xy):徘徊,來回的走。 采薇:薇,是一種植物。相傳周武王滅商后 ,伯夷、叔齊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陽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餓死。古時“采薇”代指隱居生活。 (1)這首詩是怎樣扣住”望”有層次地展開景物描寫的?下面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

6、,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fā)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將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tài)與動態(tài),搭配得恰到好處。(2)結(jié)合全詩,說說對山野秋色的描寫中流露了一種怎樣的心情。在閑逸的情調(diào)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惆悵、孤寂的情懷三、滁州西澗    韋應(yīng)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夜渡無人舟自橫。 (1)詩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對澗邊草的什么情感?最能體現(xiàn)這一情感的是哪個字? 喜愛 憐 (2)后兩句歷來為人們稱道,這兩句描繪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

7、又創(chuàng)設(shè)出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出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意象:春潮、 雨、 野渡、 舟自橫   詩人通過這些意象,創(chuàng)設(shè)出一種孤寂、閑適的意境 。     感情 :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3)這首詩用了什么手法?表現(xiàn)出詩人怎樣的情懷? 這首詩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認為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詩的前兩句寫自己獨愛自甘寂寞的澗邊幽草,卻無意于黃鶯,表現(xiàn)出詩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無人,水急舟橫的景象里,蘊涵著一種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而憂傷的情懷。  四、夏日三首

8、(其一) 張耒長夏村墟風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曬粉花枝舞,蛛網(wǎng)添絲屋角晴。落落疏簾邀月影,嘈嘈虛枕納溪聲。久斑兩鬢如霜雪,直欲漁樵過此生。(1)這首詩運用反襯手法表現(xiàn)環(huán)境的“清”,請具體說明。(3分)【提示】從貫穿全篇的角度考查。逐聯(lián)說明反襯手法的運用。 (1)幼雀雛燕在檐前飛舞,反襯村居環(huán)境的清幽(1分);蝴蝶飛舞,蜘蛛織網(wǎng),反襯白天的清靜(1分);風吹簾動,溪聲嘈嘈,反襯夜晚的清靜(1分)。 (2)頸聯(lián)中“邀”、“納”二字極為傳神,請簡要分析。(2分) “邀”字是擬人手法(把月光寫得很有情味),晃動的月影好像是疏簾請來一樣(1分);“納”字化虛為實(化抽象為具體),溪聲好像可以用虛枕裝

9、起來一樣(1分)。 (3)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3分)這首詩表現(xiàn)出詩人對月影、溪聲的喜愛之情(1分)、清閑的心境(1分)以及歸隱村野、終老鄉(xiāng)間的愿望(1分)。初三語文詩歌復習學案(詠物詩)設(shè)計人: 張瑛一、詠物詩的一般特點 詠物詩是一種以客觀世界中的具體事物為描寫對象的詩體,它將作者的寫作目的以及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寫中。 內(nèi)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態(tài)、色澤、所處環(huán)境等)著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zhèn)?不即不離。二、詠物詩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詠物詩托物言

10、志,在整體構(gòu)思上經(jīng)常用到擬人、比喻、雙關(guān)、借代等修辭手法。(1)擬人石灰吟 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是一首比較淺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詠物詩,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對所詠之物外形特點的吟詠,也是對其神韻、品格的高度概括。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心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詠石灰就是在歌詠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2)側(cè)面烘托具體描寫上,詠物詩通常運用側(cè)面烘托的手法。白蓮 陸龜蒙:“素花多蒙別艷欺,此花端合在瑤池。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墮時?!本褪怯谩霸聲燥L清”的背景,寫出白蓮獨特的氣質(zhì)、神韻來。

11、(3)托物言志:詩人把自己的某種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種具體事物,就是物與志的結(jié)合。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節(jié)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載體。 蟬 虞世南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籍秋風。 形象特點:一只在高樹上飲著清露、自在鳴叫的夏蟬。 思想內(nèi)容:只要品性高潔,聲名自然遠揚,無須任何外在憑借。 手法:托物言志  (4)比喻:寫物的特征時使用比喻往往更形象生動?!氨逃駣y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賀知章眼中,高高的柳樹像碧玉裝扮成, 萬千條柳枝都垂下綠色的絲條;“垂緌引清露,流響出疏桐”, 虞世南看到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像下垂的冠纓,故比作“垂

12、緌”(古人結(jié)在領(lǐng)下的帽帶下垂部分)。  (5)對比、襯托:為了更加突出物本身的特征,常常把所詠之物跟其他物進行對比,或者用其他物來襯托所詠之物。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王冕白梅),把梅與混芳塵的桃李對比,顯梅之高潔守志;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無窮(鄭思肖畫菊),將獨立疏離的菊花和叢中百花作對比,突出菊花自甘寂寞。有時,還會把物本身不同時期的情狀進行對比,如李商隱的柳: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把春日之柳和秋日之柳進行了對比,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襯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現(xiàn)出作者對秋日之柳的悲嘆之情。(6)環(huán)境烘托寫到物生長的外部環(huán)境往往就是用

13、環(huán)境來物的品質(zhì)。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王冕白梅),以冰雪林烘托梅,突出梅的堅毅耐寒;“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用大雪來烘托青松。通過這幾首詩歌,不難發(fā)現(xiàn),詠物詩一般都以一種以客觀世界中的具體事物為描寫對象的詩體,它將作者的寫作目的以及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寫中。主要特點:第一,常以所詠之物為題,或者可以從題目看出所詠之物。詠青松,題目即為青松;詠梅花,題為梅花;詠石灰,題為石灰吟    第二,抓住物某些特征(形態(tài)、色澤、所處環(huán)境等)著意描摹。 如,寫青松的“挺”“直”,這是形態(tài)描寫;寫梅花像雪一樣潔白,這是色澤描寫;寫“大雪壓”“

14、凌寒”“出深山”“烈火焚燒”,這些都是外部環(huán)境描寫。閱讀其他詠物詩,會發(fā)現(xiàn),基本上每一首詠物詩都有這一特點。    第三,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寄托作者的情志。從以上三首詩歌,我們可以讀出青松的“堅貞不屈、傲岸高潔”、梅花的“不畏嚴寒 、清雅高潔”、石灰“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光明磊落的襟懷”,當然,物的品質(zhì)實際上也是作者的品質(zhì)體現(xiàn),是作者的人格寫照。二、作者借所詠之物所寄托的常見情感    一首好的詠物詩,不僅以其生動的形象和強烈的美感吸引讀者,而且有意無意地、或深或淺地透過所詠之物,或

15、流露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隱含生活的道理。那么,通過所詠之物所寄托的情志,通常有哪些呢?    1、首先是抒寫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感受。這是古代很多文人的通病,他們往往恃才傲物、隨心所欲、率性而為,因而在統(tǒng)治者看來是格格不入的,是不能受到重用的。于是,感嘆生不逢時,英雄吳用武之地便成了文人屢見不鮮的作品主題。屈原、宋玉、李白、李賀、李商隱名單可以開出一長串。典型的如以下兩首: 題榴花(朱熹)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蓱z此地無車馬,顛倒蒼臺落絳英。楊柳枝( 白居易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

16、阿誰?    榴花開得那么鮮艷;柳色嫩黃,柳枝條條柔軟如絲,但是或是沒有車馬,或是長在荒園里,又有誰來欣賞呢?    2、其次是表達自甘寂寞、堅貞不屈、高潔脫俗(不同流合污)的氣節(jié)。 當國家政治腐敗甚至滅亡、統(tǒng)治者昏庸無能、奸佞小人為非作歹時,是隨波逐流?還是潔身自好?像屈原一樣“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大多數(shù)是會選擇后者的,因為他們是讀過書的,不知不覺中受到先烈們的影響,因而有著高尚的氣節(jié)。     卜算子·詠梅(陸游)  

17、0;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畫菊( 鄭思肖)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無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    “寂寞開無主”、“花開不并百花叢”都是一種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脫俗;“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和“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都是一種寧愿粉身碎骨也不委曲求全的堅貞不屈。3、厭惡官場,追求自由、隱逸、淡泊閑適等的生活。在官場呆久了,上有皇

18、上壓著,下有臣子們鉤心斗角,盡職些的還得為百姓勞碌奔波,時間久了,難免有身心俱疲之感,于是渴望擺脫官場,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便成了詠物詩中常常寄托的一種情感。畫眉鳥(歐陽修)百轉(zhuǎn)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在林間啼叫比在籠中自由自在得多,不是一種對自己的向往對官場的厭倦嗎?而白云泉何必奔沖山下去呢?山上才沒有風浪險惡,自由自在。兩首詩主旨雖有有一定差別,但又有相似之處。然而,從古到今,流傳下來的詠物詩浩如煙海,其中所寄托的感情不是這三種情

19、感可以囊括的,很多還是得結(jié)合詩句做具體分析。實戰(zhàn)演練: 1、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繞花身, 花影妖嬈各占春。 縱被春風吹作雪, 絕勝南陌碾作塵。 【注】此詩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詩人親手創(chuàng)立的新法被一一廢止。陂:池塘,這里指池邊或池中小洲. (1) 你認為“一陂春水繞花身”中的“繞” 字用得好不好?為什么? 答:好,一個“繞”字,使春水富有動感,充滿生機,表現(xiàn)了春水愛花惜花的情致。 前人評價這首詩時說“安石移情世外,其悲壯即寓閑淡之中”。這種悲壯之情在詩中是如何表現(xiàn)的?請簡要分析。 答: 在詩中詩人用“作雪”和“成塵”作喻 ,形成對比,再以“縱被”和“絕勝”強調(diào)了寧愿為理想獻身也不愿

20、同流合污的悲壯感情。 2、 詠柳 (曾鞏 ) 亂條猶未變初黃, 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1)這首詩題為“詠柳”,實際上托物寓意。 請細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諷刺、揭露得勢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們必定無好下場。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詩歌也可通,你覺得哪一種更好些?請簡述理由 用“天地”好?!疤斓亍敝塾诳臻g,有立體感,突出了正氣浩然之態(tài)?!扒锖蟆迸c“清霜”重復。 3、 梅 花 (陳亮) 疏枝橫玉瘦,小萼點珠光。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 注釋: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謝

21、梅花之說。東君:司春之神。 (1)詩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樣的特征? 答:清瘦明麗,敢為花先,傳報春信,傲雪凌霜。 (2)這首詩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和愿望?(2分) 答案:寄寓了對梅花高潔、堅韌品格的由衷贊美之情和讓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間的愿望。 評分:情感愿望各1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4、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唐·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注釋】下第:指科舉落榜。永崇:唐時長安的坊名。詩中“碧桃”、“紅杏”比喻 及第者(中榜者) ,“芙蓉”比喻 落第者(作者自己) 。(2分)請分析末兩句詩的含義。(2分) 答案:末兩句表面寫的是芙蓉埋怨生

22、長的環(huán)境和生的不是時候,實際上是暗寓自己生不逢時。(意思對即可)5、 在獄詠蟬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寫作背景:初唐四杰之一的駱賓王當時任侍御史,因上疏言事,得罪朝廷,遭到打擊報復,以貪贓罪名下獄。(1)找出環(huán)境描寫的語句,分析這對作者表達情感的作用? 寫環(huán)境惡劣的: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秋露濃重,打濕了蟬的雙翅,使他欲飛不能;秋風陣陣,風聲淹沒了蟬聲。)喻當時的惡勢力給予他的迫害和打擊使他沉冤難伸。(2)本詩寄托了作者什么情感? 表明作者心志的是:用蟬的境遇來表達自己的遭遇坎坷,表明自己雖心懷高潔卻不能取

23、信于人的悲憤之情。(3)本詩的表達技巧: 托物言志,結(jié)尾兩句直抒胸臆,以物喻人,環(huán)境惡劣(蟬、人千古興亡多少事,嘆人嘆己嘆人生 -詠史懷古詩鑒賞 設(shè)計人:張 瑛一、詠史詩的概念詠史懷古詩,主要是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來達到感慨興衰、寄托哀思、托古諷今等目的。二、懷古詩的特點方若虛云:“懷古者,見古跡,思古人。其事無他,興亡賢愚而已?!保?)結(jié)構(gòu):臨古地思古人憶其事抒己志(2)內(nèi)容:國家國運衰微,統(tǒng)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壯志難酬,憂國傷時,孤寂失意。(3)手法:用典 對比 借古諷今 吊古傷今(4)語言:含蓄蘊藉(5)意象:歷史人物,歷史事件

24、 吳鉤烏衣巷 淮水 柳營 后庭花(6)表現(xiàn)手法:運用典故,今昔對比,借古諷今,即事議論(7)思想感情:吊古傷今,昔盛今衰,懷才不遇(8)風格:或雄渾壯闊,或含蓄沉郁三、懷古詩常用的典故臨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陽、長安、金陵、姑蘇、洛陽、汴京B.發(fā)生過重大事件的地點:驪山、赤壁、新亭、隋堤、馬嵬、華清宮、汴河C.歷代帝王與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廟:湘妃祠、烏江亭、陳琳墓、李白墳D.特定的歷史朝代:六朝、吳國、隋代、安史之亂、南唐后蜀等。后庭花即玉樹后庭花,相傳是南朝后主所制的樂曲,為綺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保ǘ拍敛辞鼗矗┧摹㈣b賞詠史懷古詩的步驟和方法。要弄清史實。詠史懷古

25、詩的題材決定了詩詞的內(nèi)容具有很強的歷史性,因此鑒賞的第一步,就要對作品所涉及的史實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像赤壁、金陵、汴河等一些具有歷史文化內(nèi)涵的地名。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多積累一定的歷史知識。當然,詩詞的注解,有時也能很好地幫我們完成這第一步。 要體會意圖。后代作家對塵封的往事法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現(xiàn)實的原因或者時觸發(fā)感慨的媒介。辛棄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從歷史上孫權(quán)、劉裕以京口為基地堅持抗擊北方勁敵,聯(lián)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風雨飄搖中茍且偷安,這京口北固亭就是觸發(fā)詩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茍且偷安,自己的報國無門,也就是詩人引發(fā)詩思的現(xiàn)實原因。要領(lǐng)悟感情。詩人詠史懷古,大致有這么幾種情況:一種是對歷史

26、作冷靜的理性的思考,詩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寫過題烏江亭詩,杜牧為項羽自刎而惋惜:“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卻意識到項羽的失敗是歷史的必然:“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另一種情況是把史實與現(xiàn)實扭結(jié)在一起,或是感慨個人遭遇,或是抨擊社會現(xiàn)實。我們中學里學過的兩首宋詞赤壁懷古和京口北固亭懷古,便是如此。懷人傷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與際遇和作者有了某種相似性,觸發(fā)點在古人,落腳點在自己。具體又可以分為以下兩種。1對比失落型有的懷古詠史詩著眼于個人境遇變化,借古人古事抒發(fā)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負,建功立業(yè),得遂心愿,而自己卻因為某種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

27、能才盡其用,從而有了郁郁寡歡乃至消極遁世之心。在鑒賞這類詩詞時還要抓住歷史人物或事件和詩人自己身世之間的連接點,找出二者的共通之處,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有時不僅僅傷己,還傷同時代的人,如李清照的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作者之所以追念項羽,不僅僅是作者有那種巾幗豪杰之氣,還因為當時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北伐,這讓作者想起英雄項羽。這是一個聲明,是一種譏刺,更是一種吶喊。對比之下,詩作的含義自然比較明白:豎子茍且偷安,時代呼喚英雄。2同病相憐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體現(xiàn)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關(guān)照自我,抒發(fā)自己渴望建功立業(yè)

28、或懷才不遇的感傷。(懷古傷己)如李商隱賈生寫漢文帝宣室召見賈誼,傾談神鬼不談治國之策,實則借賈誼來寫自己的同樣的遭遇,抒發(fā)并強化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蜀相 杜甫蜀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詩人幽幽思古,感慨萬千,遙念諸葛亮一生,為他的業(yè)績和精神所感動;盛贊劉備的禮賢下士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以及君臣相契、如魚得水的情景。結(jié)尾兩句,詩人想到諸葛亮多次北伐,情系匡復漢室,具有統(tǒng)一中國的雄心大計,可惜操勞過度,死于軍中。對此詩人充滿了哀思與痛惜之情。因此,這不僅是一首詠史詩,而且將詠史與諷今、詠人與寫己有

29、機結(jié)合起來。寫諸葛亮雄才大略,就是希望當朝出現(xiàn)類似的英雄來平定天下;寫劉備三顧茅廬,就是諷喻當朝皇帝不要猜忌賢才、黑白不辨;寫諸葛亮的未捷先死,就是抒發(fā)自己壯志不伸、一生潦倒的悲憤。因而詠史詩更顯得情韻豐蘊、意義深遠,富有現(xiàn)實主義的精神。懷古傷今古代詩人的主流是寒士,濟天下拯黎民的念頭使他們更多關(guān)注在國家政治、社會生活上。詩人們常借寫古跡、古事來表達對現(xiàn)實的關(guān)切、熱情、不滿、警戒。懷古盡管觸點在古,但實際上表現(xiàn)了對現(xiàn)實的強烈關(guān)注?,F(xiàn)實不合理想模式的時候就是懷古最有理由的時候。根據(jù)古跡或古事的現(xiàn)狀可分以下幾類:1昔盛今衰型既然是懷古詠史,現(xiàn)實的不盡人意就難免使詩人觸景生情,抒發(fā)盛衰之感傷,獨抒思

30、古之幽情。抒發(fā)對物換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這類詩作或抒發(fā)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對現(xiàn)實的不滿甚至批判,多借古諷今;或憂國傷時,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擔憂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尤其是做為六朝古都、曾經(jīng)繁華一時的金陵更是成為古代詩人們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觸發(fā)了多少人的懷古之情,金陵懷古幾乎成為詠史詩的一個專題。2物是人非型昔日的風景依舊,只是朱顏已改。物是人非給人帶來幻夢似的感覺,不由得讓人做冷靜的思考。如劉禹錫的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全詩通篇寫景,群山仍在,潮水依舊,月光依然,所變者已是“故國”、“空城”、“舊時月”,昔日繁華已化

31、為烏有,全詩基調(diào)凄涼不堪,句句都融合著詩人的故國蕭條之感,令人不勝傷感。理性反思前兩類詩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發(fā)一己之感慨;此一種,作者跳出來,站在歷史的高度,獨抒機杼,表達自己對歷史事實的獨特觀點,啟迪世人。這些詩作大多是作者在懷古詠史的同時,融進了的自己切實的生活感受和獨特的生活體驗,具有強烈個人意識。借古諷今,別有寄托:借古諷今,勸誡今人不要一味貪圖享樂/過度奢侈/窮兵黷武,以免重蹈歷史覆轍(借古諷今)。如王安石金陵懷古詞桂枝香2或是理性分析,獨抒機杼,表達自己對歷史事實的獨特觀點,啟迪世人。如唐代杜牧的赤壁:要分析寫法。不同的寫法,是由主題的需要而決定的。有以景襯情的,如蘇軾的念奴嬌&

32、#183;赤壁懷古,有議論引發(fā)的,如清人劉獻庭的王昭君,對漢元帝統(tǒng)治的無能作了辛辣的諷刺。也有作正反對比,或是側(cè)面烘托。另外,引用典故也是詠史懷古詩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五、理解并背誦以下詩詞。1、過華清宮 杜牧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注:華清宮:故址在今陜西臨潼縣驪山,是唐明皇與楊貴妃游樂之地。此詩以“一騎紅塵”與“妃子笑”之間的戲劇性沖突為中心組織全詩,構(gòu)思、布局之妙,令人嘆服。請簡要說說你對這一句的理解。一方面,是以卷起“紅塵”的高速日夜奔馳,送來荔枝的“一騎”,揮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則是得到新鮮荔枝的貴妃,嫣然一笑,樂不可支。兩相對照,蘊含著對驕奢淫逸生活的無言譴責。周幽王的烽火臺也在驪山頂上。作者讓楊貴妃在驪山“山頂”望見“一騎紅塵”,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讀者產(chǎn)生聯(lián)想,想起“褒妃一笑傾周”的歷史教訓的。2、題烏江亭 杜牧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烏江亭 王安石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烏 江 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注:烏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為項羽兵敗自刎之處。江東:指長江下游蕪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區(qū),是項羽起兵之地。(1)這三首詩詠的都是西楚霸王項羽,但對項羽評價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