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九年級上蘇科版12.1動能勢能機械能的教學設計2_第1頁
物理九年級上蘇科版12.1動能勢能機械能的教學設計2_第2頁
物理九年級上蘇科版12.1動能勢能機械能的教學設計2_第3頁
物理九年級上蘇科版12.1動能勢能機械能的教學設計2_第4頁
物理九年級上蘇科版12.1動能勢能機械能的教學設計2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2.1動能勢能機械能的教學設計21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知道什么是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機械能,知道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分別與哪些因素有關。知道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并能解釋自然界中機械能相互轉化的現(xiàn)象。過程與方法通過描述所觀察各種能量現(xiàn)象的主要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通過探究動能和勢能分別跟哪些因素有關,學習運用控制變量研究問題的方法,進一步加強科學方法教育。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探究實驗和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敢于探索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團隊意識。2教材說明本節(jié)主要內(nèi)容有:功和能的關系,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概念,動能、重力勢能、

2、彈性勢能分別與什么哪些因素有關,動能和勢能之間的相互轉化?!澳芰俊钡母拍罡Φ母拍钣忻芮械穆?lián)系(功是能量變化多少的度量,做功的過程是能量改變或轉化的過程),是物理學中重要的基本概念。新課程標準將“能量”作為三個內(nèi)容標準之一,可見它的重要性。本節(jié)教材,介紹能量中最常見的一種形式機械能。學習本節(jié)課,既要密切聯(lián)系前面所學過的運動、重力、彈力等知識,還要注意觀察生產(chǎn)、生活中的能量現(xiàn)象。本節(jié)內(nèi)容又是后面學習其它各種形式的能、能的轉化和守恒定律的基礎。本節(jié)教材的編寫思路:首先通過教材圖13-19,在前面學習的功的知識基礎上,直接從功和能的關系引入能量的初步概念,再通過教材圖13-20和圖13-21列舉了風

3、、流水能夠做功的例子,使學生對運動物體具有能量形成比較清楚的具體印象,由此引出了動能的概念,然后再通過“活動1”的實驗探究動能的大小跟速度、質(zhì)量的關系。勢能的學習也是先通過圖13-25,從做功的角度引入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的概念,再通過“活動2”的實驗探究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的大小分別跟哪些因素有關。在建立這些概念的基礎上,教材又給出了機械能的概念,并通過“活動3”研究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最后,教材指出機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間也可以相互轉化。本節(jié)教學重點:動能和勢能的概念比較形象直觀,易于學生理解,但它是學生理解一般能量概念的基礎;理解影響動能和勢能大小的因素是解釋生產(chǎn)、生活中一些能量轉化現(xiàn)象的

4、基礎,所以建立動能和勢能的概念,理解影響動能和勢能大小的因素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本節(jié)教學難點:能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因此讓學生形成能的初步概念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難點。由于能的概念是建立在物體能夠做功的基礎上的,因此,緊緊抓住功和能的關系,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關鍵。3教學建議本節(jié)課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入新課,以下事例可供選用:(1)2006年11月14日,蘭州軍區(qū)某部飛行員李劍英駕駛某型殲擊機,在訓練結束下降途中飛機撞鳥。在生死攸關的16秒里,李劍英看到飛機下方密集的村莊和人群,決定改跳傘為迫降,先后三次放棄跳傘機會而不幸殉職。據(jù)了解,小鳥一直是飛行員的“心頭大患”,歷史上曾有多

5、次因飛鳥撞擊而造成飛機損壞,甚至機毀人亡的惡性事件。在高空中,一只飛鳥與正在快速飛行的飛機相撞會粉身碎骨,而由高級合金制造的飛機機體也會嚴重受損。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事故呢?(2)小子彈和大石頭:抗日戰(zhàn)爭期間,一天,日軍進攻我軍,火力很猛,我軍的子彈快要打光了?!皽蕚浯笫^,節(jié)約子彈!”我軍連長發(fā)出了命令。戰(zhàn)士們立即利用戰(zhàn)斗間隙,把一塊塊石頭搬到戰(zhàn)壕前沿?!皵橙诉M攻了,滾石頭!”連長又發(fā)出了命令。戰(zhàn)士們用力向下一推,幾百塊巨大的石頭從山頭滾下,猶如發(fā)生了山崩,砸得日軍死的死,傷的傷,龜縮到山腳下面去了。滾下的石頭為什么具有這么大的殺傷力?(3)一鐵路職工“中彈”昏倒:一乘客從疾馳的火車里扔下一個

6、小小的饅頭,正好砸在一位在鐵路邊值班的工人的頭上,這位工人當即昏倒。為什么小小的饅頭能把人砸傷?學完這節(jié)課大家自然會明白。什么是能由于能量和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本節(jié)教學要始終注意緊扣“物體具有做功的本領,就說物體具有能”這一關鍵,通過一些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具體實例,由功和能的關系建立能量的概念。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教材上的圖13-19,討論分析:(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什么?(2)這些物體是否能夠做功?你判斷的依據(jù)是什么?(3)從功的角度來看,這些圖片有什么共同特點?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給出“能量”的定義。也可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引出“能量”的概念。比如:鋼球從斜面上滾下,在水平面上撞擊

7、木塊,使木塊移動一段距離,讓學生分析在碰撞過程中鋼球做功的情況;或者用上發(fā)條的小汽車拖走小木塊,電動水泵抽水等實驗。有條件的話,還可以播放一些生活和自然界中物體做功事例的視頻資料,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素材,這樣有助于學生正確認識、感悟“能量”。在得出能量的定義后,可以讓學生列舉具有能的實例,并從能否做功的角度分析,加深對“能量”的理解。緊接著上面的討論,可通過舉例順勢引導學生思考能量的大小和如何去判斷能的大小。比如用風來舉例:四、五級風能夠推動帆船“逆水行舟”,八、九級大風可以使大樹“前仰后合”,而颶風能把大樹連根拔起。讓學生回答:哪種風具有的能量最大?(答:颶風。)你怎樣判斷能的大?。浚?/p>

8、答:比較它們能夠做的功的多少。)通過學生的回答總結:在物理學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聯(lián)系,能量反映了物體做功的本領。一個物體能做的功越多,這個物體的能量就越大。能的單位和功的單位相同,都是焦耳。動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教材圖13-20和13-21的目的是:啟發(fā)學生通過分析,找出它們的共同點,總結得出動能的初步概念。為了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素材,具體教學中還可以多補充幾個生活中動能的實例。例如:流水推動水磨,風推動帆船,子彈擊穿木塊,汽車撞擊木塊等。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安排幾個演示實驗:運動的鋼球打在木塊上,把木塊推走,水流沖動水輪機模型,玩具手槍射出的子彈推動泡沫塑料等。這些實驗說明運動的鋼球、

9、水流、運動的子彈等都能夠做功。然后引導學生針對上述實例,分析思考下列問題,得出動能的初步概念。(1)以上這些物體是否具有能量?為什么?(答:具有能量,因為它們都能做功。)(2)它們?yōu)槭裁茨軌蜃龉??(答:因為它們都是運動的。)(3)這種形式的能應該怎樣命名?能否試著給這種能下一個定義?(答:動能,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做動能。)為了加深學生對動能的理解,在得出定義后,可鼓勵學生聯(lián)系實際,列舉具有動能的實例?;顒? 探究動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活動1”的目的是:通過探究實驗,引導學生得出動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并滲透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的科學研究方法。進行實驗之前,先請學生猜想:動能的大小可能

10、跟哪些因素有關?并說明猜想的依據(jù)。學生經(jīng)過思考會猜想:(1)動能的大小可能跟物體的速度有關,理由是:用玩具手槍射出去的塑料子彈威力大,而用手扔出去威力?。唬?)動能的大小還可能跟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理由是:在車禍中,電動自行車撞倒行人的后果不太嚴重,而以相同速度行駛的大卡車撞人的后果嚴重。探究實驗中的一些環(huán)節(jié)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考慮到實際情況,教材給出了比較詳細的實驗方案,具體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分組,按照教材上的方法進行實驗。完成實驗后,可組織學生討論以下幾個問題幫助學生加深對實驗的理解:(1)兩次實驗中,分別控制哪些因素不變?哪些因素改變?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實驗?(答:第一次實驗中,小球的質(zhì)量沒變

11、,在斜面上的高度變了;第二次實驗中,在斜面上的高度沒變,小球的質(zhì)量變了;因為有兩個因素(速度和質(zhì)量)會影響動能的大小,所以當研究動能和其中一個的關系時,需要控制另一個因素不變。)(2)兩次實驗中,分別讓小球從斜面的不同高度或相同高度滾下,目的是什么?(答:使小球滾到水平面上時,具有相同或不同的速度。)(3)為什么讓小球推動紙盒?紙盒被推動距離的遠近說明了什么?(答:通過小球?qū)埡凶龉Φ亩嗌俦容^它所具有動能的大??;紙盒被推得越遠,小球能做的功越多,它所具有的動能越大。)然后讓學生匯報實驗現(xiàn)象,總結結論:質(zhì)量相同時,速度越大的物體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動能越大;速度相同時,質(zhì)量越大的物體能做的

12、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動能大。對于程度比較好的學生,也可以用下面的方法進行教學,即通過一系列問題,層層深入,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1)怎樣讓小球自己運動起來,獲得動能?(答:讓它從斜面自由滾下。)(2)動能的大小可能跟兩個因素有關,用什么方法進行實驗?(答:用控制變量法,即:研究動能大小跟速度的關系時,要控制小球的質(zhì)量相同,而改變小球運動的速度;研究動能大小跟質(zhì)量的關系時,要控制小球運動的速度相同,而改變小球的質(zhì)量。)(3)怎樣改變小球運動的速度?又怎樣控制小球運動的速度相同?(答:讓小球從斜面的不同高度滾下,到平面上時,就具有了不同的運動速度;小球在斜面上所處的位置越高,獲得的速度越大;

13、讓小球從斜面的相同高度滾下,到平面上時,就具有了相同的運動速度。)(4)怎樣比較小球動能的大???(答:可以通過小球做功的多少來比較動能的大小,比如,讓它推動紙盒,紙盒被推得越遠,說明它能做的功越多,具有的動能就越大。)總之,在探究動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滲透兩種科學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小球動能的大小轉換為紙盒被推動的距離),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想一想”的目的是:讓學生用決定動能大小的因素來分析和解釋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現(xiàn)象,深化對動能的認識,培養(yǎng)運用物理知識分析時間問題的能力。答案是:列車和小汽車雖然速度相同,但列車的質(zhì)量大,所以它具有的動能大,

14、能夠做更多的功,故在交通事故中,列車的破壞性更大。還可補充以下練習,供學生判斷、分析:(1)一輛汽車突然加速行使,它的動能_。為什么?(2)灑水車在馬路上勻速前進并不停地灑水,它的動能_。為什么?(3)交通部門為什么要對車輛進行限速?為什么同一路段不同車輛限速不同?勢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可以這樣引入本部分的教學:當我們從建筑工地附近走過時,會看到工地上會有一些安全警示牌,同時你也會特別地小心。你知道安全警示牌的內(nèi)容嗎?(答:“當心落物” 、“禁止在起重機動臂下停留”等。)落物和起重機的動臂具有能量嗎?為什么?接下來我們學習有關這種能的知識。教材通過圖13-25引導學生建立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的

15、概念。教學時可以啟發(fā)學生觀察圖片并回答:(1)被舉高的重錘具有能量嗎?為什么?(答:重錘具有能量。因為重錘被舉高后,能夠在下落時把木樁打入地里,對木樁做功。)(2)變形的撐桿具有能量嗎?為什么?(答:變形的撐桿具有能量。因為撐桿發(fā)生彈性形變后,能夠把運動員彈出一段距離,對運動員做功。)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因勢利導給出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的初步定義,然后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的實例,讓學生加深對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的理解?;顒? 探究重力勢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活動2”的目的是:通過探究實驗,引導學生得出重力勢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通過動能的探究,學生已知道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

16、因此活動2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經(jīng)過實驗,學生會發(fā)現(xiàn):(1)同一個重物從不同的高度落下,重物被舉得越高,木樁被打入沙中越深,表明重物做的功越多,重物的重力勢能越大。(2)質(zhì)量大小不同的重物從同一高度落下,重物質(zhì)量越大,木樁被打入沙中越深,表明重物做的功越多,重物的重力勢能越大。最后,學生可以自己總結實驗結論:物體被舉得越高,質(zhì)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對于程度比較好的學生,也可以先給出實驗所需要的器材,然后通過以下幾個問題,引導他們自己設計實驗方案:(1)如何利用所給器材,比較重物重力勢能的大???(2)如何在實驗中控制有關的變量?對于彈性勢能,可以射箭為例,讓學生自己得出:彈性勢能的

17、大小跟物體的彈性強弱、形變的大小有關。物體的彈性越強,形變越大,它具有的彈性勢能就越大。機械能的轉化關于機械能,要讓學生明確以下兩點:(1)動能和勢能都屬于機械能,或者說,動能和勢能是機械能的兩種表現(xiàn)形式。(2)一個物體可以既有動能,又有勢能,也可以只具有動能或者只具有勢能??梢酝ㄟ^練習,幫助學生體會上述兩點。如讓學生說明下列物體具有什么形式的機械能:在海上行駛的輪船。(答:動能。)吊在天花板上的吊燈。(答:重力勢能。)被拉長的橡皮條。(答:彈性勢能。)在空中飛行的子彈。(答:動能和重力勢能。)活動3 動能與勢能的轉化“活動3”的目的是:通過實驗、觀察和分析,認識物體的動能和勢能之間是可以相互

18、轉化的?;顒覣中設置的這個實驗,取材容易,一定讓學生親自去做,進行認真的觀察,這是學生學習本部分內(nèi)容的基礎,也能為后面學習“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做好鋪墊。學生通過討論可以發(fā)現(xiàn):小球在最高點時的速度為零,即重力勢能最大,而動能最?。榱悖?;在最低點時的速度最大,即重力勢能最小,而動能最大。此時可啟發(fā)學生思考:從最高點到最低點,小球重力勢能減小,這部分能量到何處去了?動能增大,這部分能量又是從何而來?通過啟發(fā),學生自然就會想到:從最高點到最低點,小球的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從最低點到最高點,小球的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物體具有的動能和勢能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顒覤通過教材圖13-28列舉了三個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的實例,供學生分析。圖a中:男演員下落過程中,他的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男演員擠壓跳板,使它發(fā)生彈性形變時,男演員的動能轉化為跳板的彈性勢能;跳板逐漸恢復原狀,把女演員上彈,跳板的彈性勢能轉化為女演員的動能;女演員上升時,她的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圖b中:小孩下落時,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小孩擠壓蹦蹦床,使它發(fā)生彈性形變,小孩的動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