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一體化教學案(教師版)_第1頁
《師說》一體化教學案(教師版)_第2頁
《師說》一體化教學案(教師版)_第3頁
《師說》一體化教學案(教師版)_第4頁
《師說》一體化教學案(教師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師說?一體化教學案教師版?師說?一體化教學案教師版教學設想:本單元是“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大板塊,下分兩個小版塊:“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經(jīng)典的力量。“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意在關心下一代的成長,讓學生知道讀書學習的重要,以及如何通過閱讀經(jīng)典獲得教益。從獲取知識和才能的層面上,學會恰當?shù)乇磉_思想,學習樸素的文風。本文來自第一小板塊“求學之道,這個板塊第一篇文言文?勸學?已經(jīng)教完,第二篇是?師說?。?師說?談拜師對成長的重要。仍然采用第一篇的教法,重視根底知識的教學。教學目的:1、 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2、 掌握、積累“師、傳、道、受、惑、賤、圣、愚、群、足、攻、經(jīng)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之

2、、其兩個文言虛詞;學習、復習本文其他文言虛實詞;熟記受授、不否兩個通假字。3、 學習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4、 學習正反比照的論證方法。5、 掌握有關“說的文體知識。教學課時:4第一課時要點:整體理解,理解作者,朗讀,完成第一段積累,并背誦。過程:一、導入1、引言:我們剛剛完成?勸學?的教學,“勸學是教我們終生堅持學習,當然,學習過程中,假設沒有教師的指點,肯定會事倍功半,承受教師的指導,學習知識,學習技能,在我們今天看來是再平常不過的道理,可是在唐代,拜師學習卻是被人恥笑的,今天我們學習?師說?,看看唐代人是假設恥笑,再看看韓愈又是假設駁斥批判這種壞風氣的。2、解釋題目初中,我們學習過?蛇

3、者說?、?馬說?等文言文,誰解釋一下“師說怎么理解?“說是古代一種議論文的文體,“說本身就是“陳述“講解“闡述的意思,在這里整體解釋為“闡述的道理;“師,本義可以是“教師的意思,在這里要當動詞用,整體解釋為“從師。二、簡介作者結合注釋。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因為昌黎現(xiàn)河北省昌黎縣韓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稱韓愈為韓昌黎,后世又以他的謚號稱他為韓文公。他幼年貧窮,刻苦自學,25歲中進士,后來因為做過吏部侍郎的官職,所以又被稱為韓吏部。在唐代,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主張學習先秦、兩漢“言之有物、“言貴創(chuàng)新的古代優(yōu)

4、秀散文,所以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詢、蘇拭、蘇轍、曾鞏、王安石因為韓愈自己帶學生,所以不少士大夫嘲笑他是“狂人。由此可見,?師說?是針對時弊而寫,作者在文中闡述了教師的作用和標準,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和從師應持的態(tài)度,提倡能者為師,不恥下問,教學相長。這些精辟的見解非常具有進步意義。三、朗讀課文。1、學生朗讀注意讀音:句讀dou 或不否fou焉 諛yu 歟yu 蟠pan2、集體朗讀四、積累第一段文言字詞1、和同學合作,弄清以下字詞的意思:師7處所以固庸道6處6也:所以傳道守業(yè)解惑也其聞道也亦先乎吾2、討論交流:師17 1、教師 2、教師 3、教師 4、5意動“以為師 6、動

5、詞,學習,也可意動 7教師所以“用他來的憑借固本來庸難道,豈道161、2、3、4、6儒家之道 5、原因道理 所以傳道守業(yè)解惑也判斷語氣,可以譯成一個適宜的語氣詞,或者不翻譯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句間舒緩語氣,停頓,可以譯成一個適宜的語氣詞,或者不翻譯3、學生問疑五、同學合作,互相翻譯,互相糾錯六、指名翻譯古代求學的人必定有教師。教師,是用來傳授道理、講授學業(yè)、解答疑難問題的。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了疑惑,假設不跟教師學習,那些成為疑難問題的,就始終不能解開。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比我早,我跟從他,拜他為教師;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假設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從他,拜他

6、為教師。我是向他學習道理的,哪里用得著知道他的年齡比我大還是小呢?因此,無論上下貴賤,無論年常年幼,道存在的地方,就是教師所在的地方。七、先自己概括這段內容,再和同學交流闡述從師的必要和擇師的標準:1古代傳統(tǒng)2從師作用3以“道擇師之標準八、試背誦九、作業(yè)第二課時要點:完成第二段積累,并背誦。過程:一、復習舊課,引入新課齊背誦第一段,指名翻譯第一段二、朗讀第二段三、積累第二段文言字詞1、看注解,再和同學合作,弄清語段加線字詞的意思: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

7、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那么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那么群聚而笑之。問之,那么曰:“彼與彼年相假設也,道相似也。位卑那么足羞,官盛那么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2、交流,指名答復嗟乎感慨詞,“唉師道之不傳也久矣之,用在主謂間,取消獨立性,不翻譯。吾師道也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道,1從師學習的道理;2從師學習的風氣注意后一個“也的用法,語氣詞,相

8、當于“啊出人超出眾人問焉兼詞“于之眾人普通人下圣人名詞活用為動詞“低于恥學于師意動,“以為恥圣益圣前“圣名詞,圣人;后“圣,形容詞“圣明之所以為什么其皆出于此乎語氣副詞,猜測性語氣,可翻譯為“大概。其可怪也歟同那么恥師焉恥,意動;師,動詞;焉,語氣詞,“了惑矣糊涂啊句讀斷句所謂所說的或師焉,或不焉1或,有人,指給孩子找教師的人;師,從師;焉,語氣詞,不翻譯;2或,指自身不恥相師學習云者之類的位卑那么足羞使動,“使感到羞恥官盛那么近諛阿諛奉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卻3、學生問疑四、同學合作,互相翻譯,互相糾錯五、指名翻譯唉!古代從師學習的風氣不流傳已經(jīng)很久了,要人沒有疑惑也難了!古代的圣人,超出一般人

9、很遠,尚且要跟從教師請教;如今的一般人,才智不及圣人也很遠,卻以向教師學習為恥。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圣明,愚人愚昧,大概都是由于這個原因吧?愛自己的孩子,選擇教師來教他。但是對于他自己,卻以跟從教師學習為可恥,糊涂?。∧切﹥和慕處?,教他讀書,學習書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說的傳授道理,解答疑難問題的教師。不知句讀要問教師,有疑惑不能解決卻不愿問教師;小的學了,大的卻丟了。我沒有看到他的明達。巫醫(yī)、樂師、各種工匠這些人,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一類人,聽到稱“教師稱“弟子等等,就聚在一起嘲笑他。問他們?yōu)槭裁葱?,就說:“他和他年齡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為師,那么

10、足以感到恥辱;以官大的人為師,那么被認為近于諂媚。哎!求師之道的難以恢復由此可以知道了!巫醫(yī)、樂師、各種工匠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如今他們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這些人了,這真是奇怪??!六、先自己概括這段內容,再和同學交流批判輕師的世俗:比照古圣人和今眾人的態(tài)度與結果比照“小學而“大遺的兩種做法比照下等人和君子的做法與結果。七、討論:最后一比,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局限?輕視下層人民,認為他們的智慧天生不如士大夫。八、試背誦九、作業(yè)第三課時要點:完成第三、四段積累,并背誦。過程:一、復習舊課,引入新課齊背誦第一、二段,指名翻譯第一、二段二、朗讀第三、四段三、積累第三、四段文言字詞1、看注解,再和同學

11、合作,弄清語段加線字詞的意思:圣人無常師師郯子師不必賢于弟子如是而已六藝經(jīng)傳不拘于時以貽之2、交流,指名答復圣人無常師恒常,固定師郯子意動,“以為師師不必賢于弟子比如是而已此,這樣六藝經(jīng)傳這里是六藝的經(jīng)書不拘于時被以貽之贈給3、學生問疑四、同學合作,互相翻譯,互相糾錯五、指名翻譯?圣人沒有固定的教師,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郯子這些人,賢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說:“幾個人同行,那么里面一定有可以當我的教師的人。所以學生不一定不如教師,教師不一定比學生賢能。承受道理有早有晚,學問和技藝上各有各的專門研究,如此而已。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十七歲,喜歡古文,六藝的經(jīng)文和傳記都普遍學習,不被恥于

12、從師的世俗限制,向我學習。我贊賞他能履行古人之道,寫?師說?送給他。六、先自己概括這段內容,再和同學交流第三段:以孔子為例,闡述師生之間的辨證關系第四段:交代寫作本文的緣故。八、試背誦九、作業(yè)書后問題討論第四課時內容:全文總結,論證分析,復習穩(wěn)固根底知識過程:一、背誦全文二、圍繞教師的問題,先自己有所考慮,再和同學討論:1、分析本文論證層次1分析第1段:理論上對總論點作初步論證第一層: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第二層:正面概論教師的職能:傳道、受業(yè)、解惑。第三層:反面闡述無師不能解惑,從理論上說明從師的必要性。第四層:正面提出擇師標準,凡先聞道者,都可以為師。2、分析第2段:1 說

13、說這一段與第1段是怎樣聯(lián)絡的?第1段正面說明了從師的重要性,提出了從師的標準。這一段從反面批判當時土大夫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說明從師的必要。2這段文字運用怎樣的論證方法?運用正反比照的論證方法:先以“今之眾人與“古之圣人作比照;再以“為子擇師與“其身那么恥師作比照;最后以“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作比照。3、分析第3段:第一層:提出分論點,圣人無常師。第二層:用孔子的言和行兩方面的事例論證。作者舉出孔子詢官于郯子,訪樂于萇弘,學琴于師襄,問禮干老聃的事例??鬃友哉撝械摹叭瑧斫鈱嵵溉耍阂粋€自己,一個善者,一個不善者,而“我卻能從其善,改其不善。這樣解釋才能表達格言的警辟性。最后作者從孔子

14、的事例中推斷出:“弟子不必不如師,術業(yè)有專攻的結論。4、分析第4段:作者稱贊李蟠有怎樣的言外之意?作者贊揚李蟠,既是對他不從流俗的肯定,也是對士大夫們“不從師的有力批判:既針砭時弊,又通過贊揚李蟠倡導從師。同時又交代寫作的緣由。5、討論:本文中所認為的“道 以及?勸學?中的“學,其內容指的是什么?句中的“道,包含“仁、“義等詳細內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學、倫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觀點;?勸學?中所要學的,也是儒家之道“六藝經(jīng)傳之類。三、課堂練習1總結課文中的文言字詞,看有幾種用法:之課文中出現(xiàn)25次,它的用法如下:作代詞,有兩種情況:指代人或事物:擇師而教之連接定語和中心詞,表示統(tǒng)一關系

15、,相當于“這類、“這些:郯子之徒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作助詞,有四種情況:放在定語與中心詞之間:古之學者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師道之不復,可知矣表示賓語前置:句讀之不知在動詞、形容詞或表示時間的詞后,湊足音節(jié),無意義: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以前學過的課文中還有三種情況:作代詞,指代自己:君將哀而生之乎作助詞表示定語后置:蚓無爪牙之利作動詞,“到、“往:吾欲之南海其課文中出現(xiàn)17次,用法如下:作代詞,有四種情況:在主謂短語中作主語: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那些復指,作主語: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他們作兼語:余嘉其能行古道他作定語: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們的作語氣副詞,有兩種情況:表猜測 圣人之所以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感慨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多么2學習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意動用法是指名詞或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