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圓弧及其連接PPT課件_第1頁
CAD圓弧及其連接PPT課件_第2頁
CAD圓弧及其連接PPT課件_第3頁
CAD圓弧及其連接PPT課件_第4頁
CAD圓弧及其連接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三講園弧及其連接第1頁/共27頁一、圓弧的畫法一、圓弧的畫法可以用 ARC 命令來畫圓弧。 ARC 命令提供了 11種方法來畫圓弧(1).3點(3 - Points)(2).起點-中心點-端點(SCE)(3).起點-中心點-角度(SCA)(4).起點-中心點-長度(SCL)(5).起點-端點-角度(SEA)(6).起點-端點-方向(SED)(7).起點-端點-半徑(SER)(8).中心點-起點-端點 (CSE)(9).中心點-起點-角度 (CSA)(10).中心點-起點-長度(CSL)(11).繼續(xù)(同先前所畫直線或圓弧相連)第2頁/共27頁激活 ARC 命令在 Draw 工具欄中選擇 Ar

2、c 選項從 Draw 下拉菜單中選擇 Arc 選項在 Command 提示符下鍵入 arc 并按空格鍵或 Enter 鍵激活 ARC 命令后,AutoCAD 提示:Command:ARCSpecify start point of arc orCEnter:在此提示下,不同的選項將采用不同的方法來畫圓弧。第3頁/共27頁1. 3P 選項Command:arcSpecify start point of arc or Center:(指定圓弧的起點)Specify second point of arc or Center/END:(指定圓弧的第二個點)Specify end point of

3、arc:(指定圓弧的端點)第4頁/共27頁2. Start - Center - End (SCE)選項Command:arcSpecify start point of arc or Center:(指定圓弧的起點)Specify second point of arc or Center/END:cSpecify center point of arc:(指定圓弧的中點)Specify end point of arc or Angle/chrod Length:(指定圓弧的端點)用這種方法畫的圓弧總是從起點沿逆時針方向畫。半徑取決于中心與起點之間的距離。因此對所提示的點只需與端點在同一半

4、徑上即可。第5頁/共27頁起 點200,300中 點300,330端 點400,200第6頁/共27頁另一種方法可先定中心點Command:arcSpecify start point of arc or Center: cSpecify center point of arc:(指定圓弧的中點) Specify start point of arc or Center:(指定圓弧的起點)Specify end point of arc or Angle/chrod Length:(指定圓弧的端點)第7頁/共27頁3. Start - Center - Angle (SCA)選項用起點與中心的

5、連線同另一半徑之間的夾角代替另一半徑上的端點Command:arcSpecify start point of arc or CEnter:(指定圓弧的起點)Specify second point of arc or CEnter/END:cSpecify center point of arc:(指定圓弧的中點)Specify end point of arc or Angle/chrod Length:ASpecify include angle:(指定所畫圓弧的夾角)夾角從起點與中心的連線起算,以順時針方向為負,逆時針方向為正。第8頁/共27頁4. Start - Center - L

6、ength (SCL)選項用指定的弦長作為起點與端點之間的直線距離。一個弦長可以畫出四個可能的圓弧來:兩個方向的優(yōu)弧,兩個方向中的劣弧。所有圓弧從起點開始都是逆時針方向的。弦長為正值時,畫出一段劣弧;弦長為負值時,畫出一段優(yōu)弧。Command:arcSpecify start point of arc or CEnter:(指定圓弧的起點)Specify second point of arc or CEnter/END:cSpecify center point of arc:(指定圓弧的中點)Specify end point of arc or Angle/chrod Length:LS

7、pecify length of chord:(指定所畫圓弧的弦長)起點第9頁/共27頁5. Start - End - Angle (SEA)選項將端點放在一個半徑上,該半徑同中心與起點連線的夾角正好是指定的圓心角。Command:arcSpecify start point of arc or CEnter:(指定圓弧的起點)Specify second point of arc or CEnter/END:ESpecify end point of arc:(指定圓弧的端點)Specify center point of arc or Angle/Direction/Radius:ASp

8、ecify include angle:(指定所畫圓弧的夾角) 角度順時針方向為負,逆時針方向為正。第10頁/共27頁6. Start - End - Direction (SED)選項Command:arcSpecify start point of arc or CEnter:(指定圓弧的起點)Specify second point of arc or CEnter/END:ESpecify end point of arc:(指定圓弧的端點)Specify center point of arc or Angle/Direction/Radius:DSpecify tangent di

9、rection for the start point of arc:(指定圓弧起點的切線方向)該弧是從起點開始沿指定方向畫的。該方向可以鍵入,也可以用鼠標(biāo)在屏幕上拾取一點來指定(AutoCAD用從開始點到該拾取點的方向作為開始方向)。第11頁/共27頁7. Start - End - Radius (SER)選項對圓弧選擇了兩個端點之后再指定其半徑,同指定弦長的方法一樣,也有四段圓弧可以畫出來。所有圓弧從起點開始都是逆時針方向的。半徑為正值時,畫出一段劣弧;半徑為負值時,畫出一段優(yōu)弧。Command:arcSpecify start point of arc or CEnter:(指定圓弧的

10、起點)Specify second point of arc or CEnter/END:ESpecify end point of arc:(指定圓弧的端點)Specify center point of arc or Angle/Direction/Radius:RSpecify radius of arc:(指定所畫圓弧的半徑)第12頁/共27頁8. Center - Start - End (CSE)選項9. Center - Start - Angle (CSA)選項10. Center - Start - Length (CSL)選項與與2 2、3 3、4 4項相類似,只是先項相類

11、似,只是先指定圓弧的中心,后指定起點指定圓弧的中心,后指定起點第13頁/共27頁11. Continue 選項如果對 ARC 命令的第一個提示按 ENTER 鍵來響應(yīng),可以自動地用 Start-End-Direction 方法畫圓弧。此時所要輸入的只是所要畫的圓弧的端點。AutoCAD 會用上條直線或圓弧的端點作為新圓弧的起點,并以它的結(jié)束方向作為新圓弧的起始方向。Command:arcSpecify start point of arc or CEnter:按 Enter 鍵Specify end point of arc:(指定圓弧的端點)第14頁/共27頁二、用戶坐標(biāo)系二、用戶坐標(biāo)系這是

12、一種用戶定義的坐標(biāo)系,叫作“用戶坐標(biāo)系”,記作“UCS”。在用戶坐標(biāo)系中,允許改變X、Y、Z軸的位置和方向。 UCS 命令可以重新定義圖形的原點,建立X、Y軸的正方向,一旦X、Y軸方向確定之后, Z軸的方向也就確定了。從 UCS 工具欄中選擇 UCS 選項。從 Tools下拉菜單中選擇 New UCS 選項 。在 Command 提示符下鍵入 ucs 并按空格鍵或 Enter 鍵。激活UCS方法:第15頁/共27頁定位定位 UCS UCS 的原點的原點激活 UCS 命令后,AutoCAD 將提示:Command: ucsEnter an optionNew/Move/orthoGraphic/

13、Prev/Restore/ Save/Del/Apply/?/World:NewSpecify origin of new UCS or Zaxis /3point /Object /Face / View /X /Y/Z:(指定一個新的原點)Command:第16頁/共27頁將將 UCSUCS 恢復(fù)到恢復(fù)到 WCSWCS從 UCS 工具欄中選擇 World 選項。從 Tools下拉菜單中選擇 New UCS 的 World 選項 。在 Command 提示符下鍵入 ucs ,然后從提示行中選擇World 選項。第17頁/共27頁三、打斷對象三、打斷對象BREAK 命令用于去除對象上的某一部分

14、或?qū)⒁粋€對象分成兩部分。 激活 BREAK 方法:從 MODIFY 工具欄中選擇 BREAK 項。從 MODIFY 下拉菜單中選擇BREAK選項在 Command 提示符下鍵入 break 并按空格鍵或 Enter 鍵第18頁/共27頁激活 BREAK 命令后,AutoCAD 提示:Command:breakSelect objects:(選擇一個對象)Specify second break point or First point:(指定第二個打斷點或鍵入f以重新定義第一個打斷點)第19頁/共27頁BREAK BREAK 命令使用注意事項:命令使用注意事項:AutoCAD將刪除對象上位于第

15、一點(即選取對象時的拾取點)和第二點之間的部分。如果第二點不在對象上,AutoCAD將選擇對象上離該點最近的一個點。如果需要截斷(從端部刪除)直線、圓弧或多義線,可將第二點選在上述對象的端點之外。如果第一和第二點是同一個點,那么對象被分成兩個部分而不刪除任何一部分??赏ㄟ^鍵入來指定第二個點與第一點為同一點。BREAK 命令用于圓時,AutoCAD將切掉一部分而將圓變成圓弧,從第一點開始逆時針方向到第二點的部分被切掉。BREAK 命令用于封閉的多義線時,將按從第一個頂點到最后一個頂點方向去除兩個選定點之間的部分。第20頁/共27頁四、倒圓角四、倒圓角FILLET 命令用于用指定半徑的圓弧將兩條直

16、線、圓弧、橢圓弧、多義線、射線、構(gòu)造線以及樣條曲線相連(圓弧過渡)設(shè)置系統(tǒng)變量設(shè)置系統(tǒng)變量TRIMMODETRIMMODE:TRIMMODE 的值為1(默認值)時,修剪掉相交線到過渡圓弧端點的部分;TRIMMODE 的值為 0 (零)時,不進行修剪,保持相交線不變。Command:trimmodeEnter new value for TRIMMODE :(按Enter鍵或輸入 0 )Command:第21頁/共27頁激活激活FILLETFILLET命令命令從 Modify 工具欄中選擇 Fillet 項。從 Modify 下拉菜單中選擇Fillet選項在 Command 提示符下鍵入 fil

17、let 并按空格鍵或 Enter 鍵激活激活FILLETFILLET命令后,命令后,AutoCAD AutoCAD 提示:提示:Command:filletCurrent settings:Mode = TRIM , Radius = Select first object or Polyline/Radius/Trim:(選擇要圓弧過渡的第一個對象或選擇其中一個選項)Select second object:(選擇第二個對象)第22頁/共27頁FILLET 命令中的 Radius 選項用來改變當(dāng)前的圓角半徑值。Command:filletCurrent settings:Mode = TRI

18、M , Radius = Select first object or Polyline/Radius/Trim:rSpecify fillet radius:(輸入半徑值)Command:fillet (重復(fù)fillet命令)Current settings:Mode = TRIM , Radius = Select first object or Polyline/Radius/Trim:(選擇要圓弧過渡的第一個對象或選擇其中一個選項)Select second object:(選擇第二個對象)第23頁/共27頁FILLET 命令中的 Trim 選項用于控制是否修剪掉所選擇的邊到圓角端點的部分。該選項相同于將系統(tǒng)變量該選項相同于將系統(tǒng)變量TRINMODETRINMODE設(shè)設(shè)置從置從1 1變?yōu)樽優(yōu)? 0或從或從0 0變?yōu)樽優(yōu)? 1。No trim = trimmode 0 ; Trim = trimmode 1Command:filletCurrent settings:Mode = TR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