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導(dǎo)學(xué)案_第1頁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導(dǎo)學(xué)案_第2頁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導(dǎo)學(xué)案_第3頁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導(dǎo)學(xué)案_第4頁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導(dǎo)學(xué)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愛蓮說導(dǎo)學(xué)案【學(xué)習(xí)目標(biāo)】1背誦并翻譯課文,掌握相關(guān)文言實詞。辨識“之”“焉”的不同用法。2了解 “說”的特點。3學(xué)習(xí)借物喻理、托物言志和言簡意豐、文筆多變的寫法?!局攸c難點】1領(lǐng)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從中獲得的啟示。2學(xué)習(xí)蓮花的高潔品格,培養(yǎng)“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緦W(xué)習(xí)過程】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一、讀順課文,積累文學(xué)常識,掌握生字詞(學(xué)習(xí)方法:參考課下注釋,查閱有關(guān)工具書)1、查字典,積累生字詞,注意字詞的音形義。將重要的字詞抄寫在下面。2、熟讀課文至背誦,默寫兩句自己喜歡對偶句。二、讀通課文,掌握重點實詞、虛詞用法,疏通文意。三、學(xué)習(xí)過程1請同學(xué)們找出直接描寫蓮花的

2、句子。2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并賦予了蓮花哪些品格?3你讀了作者描寫蓮花的這些句子之后,你覺得作者贊美的僅僅是蓮花嗎?4你怎樣理解“蓮之愛,同予者何人”?5“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北磉_(dá)了作者怎樣的感情?6本文以“愛”為脈絡(luò),寫出了對蓮花的喜愛,為何還要寫菊花和牡丹?7作者對這三種花的態(tài)度又是怎樣的呢?8歸納本文的主題。【自學(xué)檢測】一解釋下列句中加著重號詞的意思。(2分)可愛者甚蕃 (     )   晉陶淵明獨愛菊(    )  世人甚愛牡丹(    

3、0;)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漣而不妖(     )(     )亭亭凈植(       )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       )陶后鮮有聞(     )解釋“之”水陸草木之花之:     

4、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之:      無絲竹之亂耳之:               何陋之有之:二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2.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3香遠(yuǎn)益清,亭亭凈植,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三按課文填空。1、愛蓮說選自         ,作者  

5、     ,是    時著名的        家.2、愛蓮說的結(jié)構(gòu),我們可以概括為:一條線索,即以      為線索;兩個陪襯,即以       為蓮的總陪襯,以       和       作為蓮的旁襯和反襯;三種類型,即以寫三

6、種花來寫三種人:        、          、         。3、愛蓮說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7、;                  。4、比喻君子通達(dá)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yuǎn)揚的句子是:                            &#

8、160;                           5、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9、160;                     6、“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10、60;                  7、文中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zhì)的一句話是:                      。8.“牡丹之愛,宜乎眾矣”的原因是:    

11、;                         芙蕖教學(xué)案【學(xué)習(xí)目標(biāo)】1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掌握重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2了解本文運用擬人、對偶、頂真、反問等修辭手法。3學(xué)習(xí)文章合理安排材料、靈活使用多種表達(dá)方式的寫作方法。4體會作者對荷花的贊美、熱愛之情?!咀髡呓榻B】李漁(1611約1679),清代戲曲理論家、作家。字笠鴻,又字滴凡,號笠翁

12、,又號覺世稗官、別署笠道人、隨庵主人、新亭樵客、?;劬邮俊⒑象椅痰?,時有才子之譽,稱李十郎。原籍蘭溪(今浙江省蘭溪縣),生于雉皋(今江蘇省如皋縣)。曾居杭州10年,后又居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達(dá)20年,經(jīng)營書鋪,名“芥子國”,以刊書聞于時。所作傳奇比目魚、風(fēng)箏誤等十種,全稱笠翁十種曲。另有短篇小說集十二樓(一名覺世名言),詩文雜著李笠翁一家言等。一、師生共同討論分析理解課、學(xué)生聽配樂朗讀,問第一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中“照映”和“埋伏”在哪里?找出總起全文的一句,并回答全文抓住了這一句中的哪兩個字來寫?(可人)從哪幾個方面來寫芙蕖的可人的?(可目、可鼻、可人、可用)本文中哪一段話總結(jié)了上文?這一

13、自然段的句子各照應(yīng)了自然段哪些方面?寫作文要做到“顧前者欲其照映,顧后者便于埋伏”,且“節(jié)節(jié)俱欲想到”。作文如同編戲,必有“主腦之人”、“主腦之事”其它的人只是“陪賓”(陪襯,起襯托作用)。本文中“主腦”為何?“陪賓”為何?、讀第二自然段,問“主腦”“可目”一段中寫了芙蕖生長的哪幾個階段?把描寫芙蕖各生長階段豐姿的詞語找出來。把這段中具有領(lǐng)起作用的虛詞找出來(如果學(xué)生素質(zhì)較差,可教師讀一句,學(xué)生找一個)。去掉這些虛詞感覺如何?明確:描寫荷花各生長階段豐姿的語言有:“荷錢出水”時的“點綴綠波”、“莖葉既生”時的“飄搖之態(tài)”、“裊娜之姿”,“菡萏成花”時的“嬌姿欲滴”,“花之既謝”后的“亭亭獨立”

14、,“與翠葉并擎”。這些詞語形象生動,美感較足,鮮明地表達(dá)了作者對芙蕖的酷愛與推崇,具有領(lǐng)起作用的虛詞一共有個,其中“自”、“及”、“迨至”、“及”領(lǐng)起了芙蕖從初生到衰敗的各個階段,“便”“則又”、“此則”、“乃復(fù)”領(lǐng)起了各階段芙蕖的可人。從這些虛詞中明顯可以看到作者感情起伏,“自”、“及”、“迨至”、“及”句的感情處于低潮,“便”、“則又”、“此則”、“乃復(fù)”句的感情處在高潮。這些虛問起了銜接的作用,使描述頭緒更加清晰,語流更通暢。在細(xì)心體會虛詞作用的同時,找出本段所用修辭手法,并說說其作用。明確:本段中所用修辭手法主要有反襯、頂真、對偶、擬人,其反襯突出了芙蕖的優(yōu)點,擬人賦予芙蕖情感,讀起來

15、親切、可愛,頂真使前后句聯(lián)系緊密、氣勢通暢,對偶則形式整齊,讀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記起來方便。 教師小結(jié)如下:這一段作者抓住了芙蕖生長的四個階段的特點,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芙蕖有稚嫩無暇的美,有成年嬌姿的美,還有老殘而猶有風(fēng)韻之美,美不勝收,各盡情致。這些美感都是通過作者流暢而自然,平樸而清新的語言透射出來。我們從作者對芙蕖的描述中,看到了作者對芙蕖由衷的喜愛以至于為自己不能善待芙蕖而深感歉意。文章整體的感情流動波瀾起伏,并逐漸達(dá)到高潮。下面請同學(xué)聽朗讀,并輕聲跟讀,仔細(xì)體會作者感情的起伏流動。(放配樂朗讀錄音)、以上我們感受到本文的結(jié)構(gòu)之新,語言之新,這正如作者說“非故效顰

16、于茂叔而襲成說于前人”,那么這篇小品文在立意和表現(xiàn)手法上與我們初中學(xué)過的愛蓮說又有何不同呢明確:可從立意和表現(xiàn)手法上來比較兩文不同。從立意上看愛蓮說歌頌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zhì),表現(xiàn)作者獨立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芙蕖則從欣賞和使用角度說明荷花可人之處。從表現(xiàn)手法來看,愛蓮說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現(xiàn)手法,以物喻人;芙蕖則采用一般性描述。三、課文朗讀;學(xué)生根據(jù)提示內(nèi)容,背出課文第二至第六自然段。四、布置作業(yè),鞏固背誦。     。 蘇幕遮導(dǎo)學(xué)案【學(xué)習(xí)目標(biāo)】1、了解作者及其詞壇成就。2、把握詞中自然清幽的意境,了解用詞格律嚴(yán)謹(jǐn)、語言清新自然的特點。3、因聲

17、求氣,吟詠詩韻,體會詞的音韻美。【學(xué)習(xí)難點】1、美讀全詞,吟詠情韻。2、分析詩詞的意象及意境,把握詩人的感情。【知識鏈接】1、 作者介紹周邦彥(1057-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中國北宋詞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詞,宋徽宗時曾任大晟樂府提舉官,進(jìn)一步完善了詞的體制形式。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jǐn)嚴(yán),語言曲麗精雅。長調(diào)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為片玉集。周邦彥的詞以富艷精工著稱,但這首蘇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清新自然,是清真詞中少數(shù)的例外。此詞作于神宗元豐六年(1083)

18、至哲宗元佑元年(1086)之間,當(dāng)時周邦彥久客京師,從入都到為太學(xué)生到任太學(xué)正,處于人生上升階段。與杜甫的月夜一樣,有異曲同工之妙。王國維因此稱贊周邦彥:“詞中老杜,非先生不可?!薄緦W(xué)習(xí)過程】整體感知一、誦讀全詩   1、讀準(zhǔn)字音、辨析字形燎(     )    溽(      )    楫(      ) 

19、  浦(       )2、結(jié)合注釋解釋重點詞語的意思燎沉香 (    )  消溽暑 (    )  鳥雀呼晴(    )  侵曉窺檐語(    )夢入芙蓉浦(    )3、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看看誰是小組里的“誦讀明星”二、局部探究1、上

20、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構(gòu)成了一幅怎樣的畫面?2、王國維認(rèn)為詞中“水面清圓,一一風(fēng)荷舉”兩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國維的這個評價?3、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段落極其分明,但是情景之間關(guān)聯(lián)密切,想想兩者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聯(lián)系兩片之間感情的是哪個意象?4、詞的下片詩人抒發(fā)了作者的什么感情?他抒發(fā)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別的地方?【當(dāng)堂檢測】當(dāng)堂背誦并默寫全詩 采蓮曲唐·王昌齡一、作者介紹王昌齡字少伯,京兆長安(今西安市)人,是盛唐詩壇一著名詩人,當(dāng)時即名重一時,被稱為 “詩家夫子王江寧”。他因數(shù)次被貶,在荒僻的嶺南和湘西生活過,也曾來往于經(jīng)濟(jì)較為發(fā)達(dá)的中原和東南地

21、區(qū),并曾遠(yuǎn)赴西北邊地,甚至可能去過碎葉(在今吉爾吉斯)一帶。因他有豐富的生活經(jīng)歷和廣泛的交游,對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大有好處。王昌齡擅長七言絕句,被后世稱為七絕圣手。如出塞詩:“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笨畤@守將無能,意境開闊,感情深沉,有縱橫古今的氣魄,確實為古代詩歌中的珍品,被譽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又如從軍行等,也都為膾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宮女們不幸遭遇的長信秋詞、西宮春怨等,格調(diào)哀怨,意境超群,抒寫思婦情懷和少女天真的閨怨、采蓮曲等,文筆細(xì)膩生動,清新優(yōu)美。送別之作芙蓉樓送辛漸同樣為千古名作。二、注釋1.采蓮曲:東府舊題,江南異七曲之一,內(nèi)容描寫江南水鄉(xiāng)風(fēng)

22、光,采蓮婦女的生活。2.羅:細(xì)軟而有疏孔的絲織品。 3.芙蓉:荷花。 4.向臉:對著臉。  5.聞歌:聽到采蓮女的歌聲。6、一色:同一種顏色。7、裁:裁剪縫制。 8、亂入:雜入,混入。 9、羅裙:絲綢制作的裙子。三、譯文四、賞析1、作者為唐代著名詩人,因擅長寫,因而被稱為”參考答案:七言絕句  “七絕圣手”2這首詩與南朝樂府采蓮曲中的少女的描寫,手法不同,性格有異手法的差別是性格差別是參考答案:南朝手法采用白描,王詩用映襯手法。性格差別是王詩更加精巧活潑。3這首七絕從()、()的角度,生動描繪了采蓮女的勞動生活,但又不是()描繪采蓮的動作,而是以(),刻畫采蓮女的形象,表現(xiàn)

23、采蓮場面。參考答案:這首七絕從(衣服顏色)、(歌聲)的角度,生動描繪了采蓮女的勞動生活,但又不是(正面)描繪采蓮的動作,而是以(襯托手法),刻畫采蓮女的形象,表現(xiàn)采蓮場面。4全詩(客觀描寫、主觀感受)結(jié)合,生動表現(xiàn)出(人花難辨、花人同美)的意境.5寫出含有花的古詩梨花: (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杏花:(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荷花:(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桂花:(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菊花: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梅花:(墻角數(shù)枝梅,凌

24、寒獨自開。)6、王昌齡采蓮曲描寫了什么內(nèi)容,表達(dá)了什么樣的感情?參考答案:這首詩寫的是采蓮少女,但詩中并不正面描寫,而是用荷葉與羅裙一樣綠、荷花與臉龐一樣紅、不見人影聞歌聲等手法加以襯托描寫,巧妙地將采蓮少女的美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像一幅美妙的采蓮圖畫,寫出了江南采蓮少女的勞動生活和青春的歡樂。生動有趣地表現(xiàn)了人花難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優(yōu)美意境。7、體會動詞“裁、開、亂、入”的妙用。參考答案:借助動詞,展現(xiàn)采蓮女在荷塘中若隱若現(xiàn)、若有若無,人花難辨,花人同類的生動畫面,表現(xiàn)出采蓮女天真爛漫、朝氣蓬勃的性格。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xué)目標(biāo):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古詩。2. 正確理解詩

25、句的意思,想象詩的意境。3. 通過朗讀,感受西湖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教育,激發(fā)學(xué)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教學(xué)重點: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有感情地吟誦古詩。教學(xué)難點:感受、欣賞西湖美景,體悟作者的情感。教學(xué)過程:一、欣賞西湖四時美景,導(dǎo)入新課。1.南宋詩人楊萬里也曾到過西湖,并寫下了這樣一首膾炙人口的詩??蠢蠋煱堰@首詩寫下來。(板書這首詩)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走進(jìn)這如詩如畫的西湖,感受西湖的迷人風(fēng)光。二、讀古詩,知詩意,想詩境。1.看到同學(xué)們自信的神情,我知道同學(xué)們肯定會讀會背這首詩了,誰想展示一下?2.指名學(xué)生說詩意。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闭埓蠹逸p輕打開課本,讀一讀詩文,選擇一個話題,與同桌交流

26、。我知道了哪一句詩能讀出這個意思?我看到了從哪一句詩看到的?我想到了哪句詩讓你想到了?(評價語:你能真會讀書,你真會思考,你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你感受很獨特)3.蘇軾曾這樣贊美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不論是明媚的早晨,還是絢麗的黃昏,不論是晴雨霧雪,還是春夏秋冬,西湖都是那么迷人。詩人楊萬里眼中,西湖什么時候最美?(六月中)4.詩人看到這樣的美景,情不自禁地這贊嘆:?。?.詩人用哪一個詞表達(dá)了對西湖的獨愛?(畢竟)。(打出原詩)(讀)6.我們理解古詩,有時需要按現(xiàn)在的語言習(xí)慣調(diào)整詞語的順序。想一想,可以怎樣調(diào)整呢?讀一讀,哪一種表達(dá)方式更好?你對古詩真有研究,是呀,詩人這樣

27、寫正是為了和仄押韻和更好地表達(dá)感情。你能讀出作者對六月西湖的特別喜愛嗎?7.在詩人的眼中,六月的西湖是最美的。請同學(xué)們讀讀后兩句詩,六月的景色美在哪兒呢?8.同學(xué)們想一想,無窮碧的蓮葉,青翠欲滴的蓮葉,一個挨著一個,一片連著一片,鋪滿了西湖,我們想到了哪些詞?詩中哪一個詞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接天)接天的蓮葉中點綴著怎樣的荷花?為什么會別樣紅呢?(陽光映照和綠葉襯托)9.蓮葉是美的,荷花是美的,它們相互映襯,融為一體,從眼前一直鋪到天邊,是多么壯觀呀!讓我們再讀一讀,去想象這樣的畫面,去感受這樣的美。(指板書)三、悟詩情。學(xué)習(xí)了詩句,我們再關(guān)注詩的題目。從題目中我們讀懂了什么?從題目看,這是一首(

28、送別詩),而從內(nèi)容看,這是一首贊美(西湖美景的詩),是不是詩人楊萬里沉醉于美景而忘卻了朋友?四、古詩講究和仄押韻,讀起來抑揚頓挫,優(yōu)美動聽,唱起來也別有一番情趣,現(xiàn)在我們來唱一唱吧!五、拓展延伸。鄒忌諷齊王納諫學(xué)習(xí)目標(biāo) :1、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重要的常用文言實詞、虛詞及句式。2、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shù)。3、探究從本課中學(xué)到的一些人生體會。重點難點 :1、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重要的常用文言實詞、虛詞及句式2、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shù),正確地認(rèn)識鄒忌這個人物形象?!局R鏈接】:1、簡介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是戰(zhàn)國時代國別史匯編,也是一部歷史散文總集。又稱國策、國事,由漢代劉向編訂的,共33篇,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

29、、韓、宋、衛(wèi)、中山十二策。它記載了戰(zhàn)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記錄了各國謀臣的策略和言論。它語言流暢,寫人記事真切、生動。讀這本書真是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風(fēng)格,鋪陳偉麗,叱咤雄豪,藝術(shù)上有很高成就,對后代文人的影響不小。2、簡介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進(jìn)諫和善辯著稱。 齊威王,是位賢明的君王。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jìn)諫曰:“國中有大鳥,止于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后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后,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一、學(xué)前準(zhǔn)備:1、

30、你認(rèn)為本課應(yīng)該掌握的字音字形有(至少5個:)2、重點詞語解釋(寫句子,詞語加點,不少于6個詞語)3、重點句子翻譯(寫原句并翻譯,不少于4個句子)4、試譯全文。二、探究活動:(一)、獨立思考,解決問題:活動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故事?2、文章寫了鄒忌與家人的幾次對話,請找出來,并讀一讀。3、課文可以分為幾部分?各部分的內(nèi)容是什么?活動二:再讀課文,深入探究1、由于感情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異,其妻、妾、客回答問題時語氣有差別。有何不同?請從原文中找出并說明其感情色彩。2、面對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贊美,鄒忌的態(tài)度如何?3、齊王接受鄒忌的進(jìn)諫了嗎?采取了哪些措施?(二)、

31、師生探究,合作交流1、鄒忌是如何“諷”齊王的?結(jié)果如何?2、從文中的人物言行中,可以體現(xiàn)人物怎樣的品質(zhì)?試簡單評價一下文中的人物形象?3、讀此文,給了我們什么啟發(fā)呢?三、學(xué)習(xí)體會:1、本節(jié)課你有那些收獲?2、預(yù)習(xí)時的疑難解決了嗎?你還有哪些疑惑?3、你認(rèn)為老師上課過程中還有哪些需要注意或改進(jìn)的地方?四、自我測試:1.給下列詞語中加線的字注音。皆朝于齊()形貌昳麗(   )朝服衣冠(    )孰視之(  )窺鏡自視( )謗譏于市朝(   )期年之后(  )鄒忌( )間(  )進(jìn)2.解釋下列詞語(我是有心人,

32、寫過我就會記得特準(zhǔn)特牢固!)諷           納        諫         修      昳麗          昳     朝 

33、60;     服       窺      謂      孰視        何能       及     旦日      不若    &

34、#160;   明日     孰       美我       私      弗如遠(yuǎn)甚           誠知       皆以美于徐公      

35、  今齊地方           王之蔽甚      面刺       謗議      聞寡人之耳       門庭若市           

36、0;  時時            間進(jìn)          期年       雖欲言      3.給下列加線的字注音并解釋朝:1、朝服衣冠(  )        

37、60;  2、入朝見威王 (   )                 3、謗議于市朝(   )          4、皆朝于齊(   )          上:1、受上賞( 

38、60;  )            2、上書諫寡人(   )         美:1、君美甚(   )            2、吾妻之美我者(   )     

39、0;  五、作業(yè)   曹劌論戰(zhàn)第一學(xué)時學(xué)習(xí)目標(biāo):1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2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分析課文第一段。學(xué)習(xí)過程一、新知自學(xué),小組長監(jiān)督小組成員完成下面練習(xí)。1、查字典和工具書,讀準(zhǔn)下面加點字的音。曹劌(  )  又何間(  )焉   肉食者鄙(  )  小信未孚(  )  犧牲玉帛( )  登軾()而望之      夫(   )戰(zhàn),勇氣也   視其

40、轍(   )亂    望其旗靡(    )2、朗讀課文,注意把握朗讀的浯調(diào):如: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讀出反對的意味)        小惠未褊,民弗從也。 (讀出否定的意味)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 (讀出肯定的意味)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語調(diào)應(yīng)緩、深沉,議論語氣)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有解說的意味,語調(diào)應(yīng)低緩)二、合作探究:熟讀課文(各種形式朗讀)第一段的學(xué)習(xí)與研討:(一) 翻譯下列重點文言字詞(1)齊師伐我。

41、     (2)公將戰(zhàn)。     (3)曹劌請見    (4)“肉食者謀之    (5)又何間焉?    (6)肉食者鄙   (7)未能遠(yuǎn)謀。   (8)衣食所安   (9)弗敢專也    曹劌請見。    (10)小惠未徧   (11)民弗從也。  

42、; (12)犧牲玉帛   (13)弗敢加也     (14)必以信      (15)小信未孚    (16)神弗福也   (17)小大之獄     (18)雖不能察(19)必以情               (20)可以一戰(zhàn)  

43、         (21)戰(zhàn)則請從           (二)翻譯重點句子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2、“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4、“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6、“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保ㄈ┪亩沃攸c問題研討1、曹劌求見魯莊公的原因是什么?魯莊公認(rèn)為要作哪幾方面的準(zhǔn)備呢?對于這三方面的準(zhǔn)備,曹劌又是如何評價的?2、為什么說“小

44、大之獄,雖不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戰(zhàn)”的主要條件?3、就本文段分析概括曹劌的性格特點?本文段塑造曹劌的形象主要用了什么手法?三、鞏固與運用1、課堂延伸:閱讀短文,回答下列問題子產(chǎn)論政寬猛鄭子產(chǎn)有疾,謂子大叔曰:“我死,子必為政。惟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故寬難。”疾數(shù)月而年。大叔為政,不忍猛而寬。鄭國多盜,取人于萑符之澤。大叔悔之,曰:“吾早從夫子,不及此?!迸d徒兵以攻萑符之盜,盡殺之,盜少止。(左傳)、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子必為政(   )     

45、0;夫火烈,民望而畏之(   )、翻譯下面的句子。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                                    、讀此文后,你有什么認(rèn)識?治理國家和百姓,是用寬政呢,還是用猛政?2、結(jié)合語意

46、背誦課文第一語段。 第二學(xué)時學(xué)習(xí)目標(biāo):1、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2、分析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理解課文的主旨。學(xué)習(xí)過程:一、回顧上節(jié)課知識點。二、合作探究:第二段的學(xué)習(xí)研討: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一)翻譯下列重點文言字詞(1)公將鼓之             (2)齊人三鼓     

47、             (3)公將馳之              (4)登軾而望之           (5)遂逐齊師。          

48、;        (二) 翻譯下列重點句子1、齊人三鼓。                                    2、齊師敗績。  &#

49、160;                      3、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4

50、、遂逐齊師。                              (三)、問題研討1、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內(nèi)容               

51、0;                                 2、曹劌是怎樣幫助莊公選擇時機(jī)的呢?             

52、0;                                                 

53、0;                              3、分析本文段中曹劌的形象。                  &

54、#160;                                                 &

55、#160;                        第三段的學(xué)習(xí)研討: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保ㄒ唬┓g下列重點文言字詞(1)既克         

56、    (2)公問其故             (3)夫戰(zhàn)          (4)彼竭我盈                   (5)懼有伏焉   

57、           (6)望其旗靡                 (7)故逐之            (二) 翻譯下列重點句子(1)夫戰(zhàn),勇氣也。     

58、                   (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3)彼竭我盈,故克之  

59、0;                                             (4)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60、;                                 (三)問題研討1、概括本文段的內(nèi)容              

61、                                                  

62、   2、從本段的論戰(zhàn)中分析曹劌的形象                                            &#

63、160;                                                 &#

64、160;   3、線索,給課文分段。(1)本文有幾條線索?學(xué)生討論后明確:                                         &#

65、160;                                                 &#

66、160;   三、作業(yè) 唐且 不 辱 使 命 導(dǎo) 學(xué) 案【學(xué)習(xí)目標(biāo)】1、 學(xué)習(xí)本文通過對話描寫表現(xiàn)人物形象的寫法。2、 培養(yǎng)學(xué)生朗讀、復(fù)述、翻譯和嚴(yán)密的邏輯思維能力。3、 學(xué)習(xí)唐且作為小國之臣卻不畏強權(quán)、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激發(fā)學(xué)生學(xué)習(xí)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熱情?!緦W(xué)習(xí)重點】1、朗讀文言課文。2、積累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緦W(xué)習(xí)難點】1、學(xué)習(xí)本文通過對話描寫表現(xiàn)人物形象的寫法。2、 學(xué)習(xí)唐且作為小國之臣卻不畏強權(quán)、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激發(fā)學(xué)生學(xué)習(xí)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熱情?!緦?dǎo)入新課】【自主學(xué)習(xí)】多種形式朗讀課文,讀準(zhǔn)字音,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

67、語。1、聽讀(邊聽邊糾正讀音,特別是下面劃線字的讀音)唐且 j  以君為長者  zhng      以頭搶地   qing        夫fú專諸之刺王僚2、自由朗讀,讀準(zhǔn)字音,讀出節(jié)奏。3、譯讀,結(jié)合注釋及工具書翻譯課文,不明白的同桌合作,再不明白的小組合作,相互質(zhì)疑釋疑?!竞献魈骄俊糠纸M討論: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嗎?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絕了秦王的要求?2、唐且出使秦國的原因是什么?3、秦

68、王說的“天子之怒”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秦王為什么要說“天子之怒”呢?唐且舉專諸、聶政、要離等三個人物的目的是什么?4、“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現(xiàn)了唐且的什么精神?你認(rèn)為唐且的“懷怒未發(fā),休祲降  于天”正確嗎?【精講點撥】1、想一想:課文運用了哪些刻畫人物的方法?2、揣摩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用下面的句式說話讀“”,我看到一個-的秦王。    讀“-”,我看到一個- 的唐且。3、概括人物性格:秦王:唐且:【拓展與思考】1、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啟示?2、你還了解外交史上哪些出使他國而“不辱使命”的人或故事?【檢測練習(xí)】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秦王

69、不說(         )故不錯意也(        )倉鷹擊于殿上(        )2、結(jié)合書下注釋和資料,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唐且不辱使命(   )    以大易小(   )   秦王色撓(     )長跪而謝之(  

70、  )大王加惠(   )  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    )    徒以有先生也(    )3、結(jié)合注釋和資料,用現(xiàn)代漢語說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71、     (3)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4、一詞多義使命( ) 雖然,受地于先王(  )  秦王使人( ) 秦王怫然怒(  )倉鷹擊于殿上(  ) 以頭搶地耳(  )  受地于先王(  ) 以五十里之地而存者(  ) 徒以有先生也(   )【課后作業(yè)】(一)、秦王怫然怒,謂唐且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且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偃f,流血千里。”唐且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

72、搶地耳。”唐且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A、唐且使于秦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C、徒以有先生也 

73、60;    以頭搶地爾D、此庸夫之怒也      夫?qū)VT之刺王僚也D、輕寡人與          爾安敢輕吾射2、翻譯下列句子。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譯文:                     

74、0;                                                 

75、0;            3、結(jié)合人物語氣,說說秦王的形象。                                   

76、;                                                  

77、;        (二)、溥幼嗜學(xué)。所讀書必手抄,抄已,朗讀一過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shù)次。后名讀書之齋曰“七錄”溥詩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對客揮毫,俄頃立就,以故名高一時。(選自 明史·張溥傳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1)俄頃立就                  ( 2)日沃湯

78、數(shù)次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這個句子。如是者六七始已。譯文:                            &

79、#160;                                   3這則故事給了你怎樣的啟示?    晏子使楚導(dǎo)學(xué)案       

80、60;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1、會認(rèn)8個生字,會寫14個字,認(rèn)識“侮辱、規(guī)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詞語。2、了解晏子出使楚國,有力的反擊楚王的三次侮辱,維護(hù)了齊國的尊嚴(yán)的故事,由衷的佩服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3、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晏子說的話,體會晏子的語言中所蘊含的智慧。教學(xué)重點精讀晏子與楚王針鋒相對的話,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樣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樣反駁的,理解句子中含著的意思,體會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以及維護(hù)齊國尊嚴(yán)的思想品質(zhì)。學(xué)習(xí)過程第一課時一、預(yù)習(xí)提示正確認(rèn)讀下列字詞侮辱、規(guī)矩、笑嘻嘻、大臣、柑

81、橘、淮南、敝國、枳、盜賊2、了解晏子。3、說說課題的意思。  4、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5、想想課文講了哪幾件事。二、課堂交流(1)課文講了幾件事,分別是:  (2)嘗試給課文分段三、再讀課文,走近晏子1、大聲朗讀課文,想想課文讓你感到最氣憤的是什么?讓你感到最高興的又是什么?2、從楚王的變化中,你能說說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四、深入閱讀,體會智慧1、研讀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一回合較量(1)找出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駁的句子。(2)自由朗讀這句話,你認(rèn)為晏子反駁的話中哪一句最厲害。轉(zhuǎn)折點:由       推想到

82、        ,向楚王質(zhì)問:                     (3)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他又會怎樣對接待的人說這番話呢?請選擇合適的提示語,然后讀一讀,說說你為什么這樣選擇? (怒發(fā)沖沖地、心平氣和地、冷靜地)。(4)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83、;  晏子使楚第二課時一、深入閱讀,體會智慧(一)研讀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二回合較量1、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說說你最喜歡讀哪句話?為什么?2、課堂交流。(1)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伙兒都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云;大伙兒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腳碰腳。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了呢?這句話形象地寫出了                      &

84、#160;   。這句話為后文做好伏筆,引誘楚王上當(dāng)。(2)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兒了。理解這句話的推理,隱含了“                         ”。體會晏子的智慧和說話的技巧。他為什么不明說?3、有感情朗讀第四自然段。(二)研讀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三回合較量1、自由朗

85、讀第五自然段,找出晏子說的話,想想說的是什么意思?(1)理解:水土不服                                      (2)這段話中隱含了什么意思?    

86、60;                                                 

87、60; 3、有感情的朗讀第五自然段。二、感情朗讀,理解晏子                                            &#

88、160;1、用一個詞語來說說晏子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89、;                 2、想象一下,晏子長什么樣?面對楚王他是一個怎樣的形象?3、嘗試分角色朗讀課文。先分組準(zhǔn)備,再課堂朗讀。三、觀照全文,理解結(jié)構(gòu)1、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的開頭、中間和結(jié)尾有什么聯(lián)系?2、比較課文中間每一次較量中楚王前后態(tài)度的對比,理解和開頭結(jié)尾的關(guān)系。四、課堂檢測1晏子使楚講述了          ,&#

90、160;         晏子        ,楚王     侮辱晏子,想顯顯楚國的威風(fēng),晏子巧妙回?fù)簦S護(hù)了               的故事。文章按事情的         來寫,開頭寫

91、               ,這是故事的     ;接著寫                         ,這是事情的經(jīng)過;結(jié)尾寫    

92、;                                            了,這是故事的     

93、60;            ,                 。2晏子是一個             、        

94、60;  、           的人。五、課外作業(yè)1、摘錄晏子反駁楚王的話。2、排練課本劇  雜     說第一課時一、目的要求1、理解短文所闡明的深刻道理。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3、了解作者及文體特征。4、認(rèn)識封建社會不識人才、埋沒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導(dǎo)學(xué)生認(rèn)識當(dāng)今時代的優(yōu)越條件,努力學(xué)習(xí),使自己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二、重點、難點:(一)重點    1、朗讀課

95、文,背誦課文。2、體會本文托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伯樂與千里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二)難點引導(dǎo)學(xué)生理解文章表達(dá)的情感。自主預(yù)習(xí)一、作者及文體簡介1、作者簡介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人,唐代文學(xué)家、思想家。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稱韓昌黎。他與柳宗元同是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同時,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著有昌黎先生集。2、寫作背景韓愈初登仕途時,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請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門被守門人擋在門外。盡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后相繼依附于節(jié)度使董晉和張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當(dāng)時奸佞當(dāng)權(quán),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

96、視。所以作馬說,發(fā)出“伯樂不常有”的感嘆。 3、文體簡介   “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說”的語言通常簡潔明了,寓意深刻;寫法較靈活,跟現(xiàn)代的雜文大體相似,通常彩以小見大的辦法,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等來說明事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托物寓意”。“說”就是“談?wù)劇钡囊馑?,“馬說”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如:愛蓮說、捕蛇者說、師說就屬這一文體。由此可見,韓愈寫馬說這篇文章是不是僅指傳說中的人和物?他是有其用意的。二:初讀課文,正音上口: 1、放錄音2、學(xué)生齊讀課文,了解全文大意

97、。 要求:明確讀音,停頓,語調(diào)三:二讀課文,整體感知:  ( 一)、以小組為單位,互讀課文,對照注釋,大膽提出疑難問題,做出標(biāo)記,準(zhǔn)備在課堂提問。    A 、 解決重點字詞祗(zh):只是;  辱:受到屈辱;  駢:兩馬并駕;  槽(cáo)櫪:喂牲口用的槽;  以:因;  稱:著稱。   B、字詞學(xué)習(xí)   1、通假字:1)食:通“飼”,喂養(yǎng)       2)  見:通“現(xiàn)”3)材:通“才”      4)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dāng)于“嗎”   2、古今異義:故  雖   稱   等   安   策   道   通   臨   是  或3、虛詞:     而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