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練習文檔_第1頁
復習練習文檔_第2頁
復習練習文檔_第3頁
復習練習文檔_第4頁
復習練習文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2 范例解析范例解析輸入點的坐標及輸入點的坐標及使用對象捕捉畫線使用對象捕捉畫線u繪制如圖2-28所示的圖形。 u(1)激活對象捕捉功能,設置捕捉方式為端點、交點及延伸點等。u(2)繪制直線AB、BC、CD等,如圖2-29所示。u(3)繪制直線CF、CJ、HI,如圖2-30所示。u(4)繪制閉合線框K,如圖2-31所示。2.3 上上 機機 練練 習習u下面給出兩個綜合實例,練習前面所講解的功能。 2.3.1 點的坐標及對象捕捉練習點的坐標及對象捕捉練習u利用LINE及點的坐標、對象捕捉命令繪制平面圖形,如圖2-32所示。 2.3.2 用用LINE、OFFSET等命令繪等命令繪制平面圖制平面

2、圖 u 下面繪制如圖2-33所示的小住宅立面圖。目的是使讀者掌握LINE命令的用法,學會如何輸入點的坐標及怎樣利用對象捕捉、極軸追蹤和自動追蹤等工具快速畫線。 u (1)設置繪圖區(qū)域的大小為20 000 20 000。u (2)打開極軸追蹤、對象捕捉及自動追蹤功能。指定極軸追蹤角度增量為【90】,設置對象捕捉方式為【端點】、【交點】,設置僅沿正交方向自動追蹤。u (3)使用LINE命令,通過輸入線段長度繪制線段AB、CD等,如圖2-34所示。u (4)繪制線段KL、LM等,如圖2-35所示。u (5)用類似的方法繪制出其余線段,如圖2-36所示。u 創(chuàng)建圖層,設置粗實線寬度為0.7,細實線寬度

3、為默認值。設置繪圖區(qū)域大小為1 000 1 000。用LINE、OFFSET及TRIM等命令繪圖,如圖2-37所示。 u 主要作圖步驟如圖2-38所示。 u 創(chuàng)建圖層,設置粗實線寬度為0.7,細實線及虛線寬度為默認值。設置繪圖區(qū)域大小為1 200 1 200,線型全局比例因子為30。用LINE、 OFFSET及TRIM等命令繪圖,如圖2-39所示。u 主要作圖步驟如圖2-40所示。2.5 上機練習上機練習繪制斜線、切線繪制斜線、切線及圓弧連接及圓弧連接u 創(chuàng)建圖層,設置粗實線寬度為0.7,點畫線寬度為默認值。設置繪圖區(qū)域大小為1 000 1 000,線型全局比例因子為35。用LINE、CIRC

4、LE及OFFSET等命令繪圖,如圖2-45所示。 u主要作圖步驟如圖2-46所示。 u創(chuàng)建圖層,設置粗實線寬度為0.7,細實線寬度為默認值。設定繪圖區(qū)域大小為1 500 1 500。用LINE、XLINE及OFFSET等命令繪圖,如圖2-47所示。 u主要作圖步驟如圖2-48所示。2.6 綜合實例一綜合實例一設置繪圖區(qū)域設置繪圖區(qū)域的大小、創(chuàng)建圖層及畫線的大小、創(chuàng)建圖層及畫線u 設置繪圖區(qū)域的大小,創(chuàng)建以下圖層并利用LINE及點的坐標、對象捕捉等命令繪制平面圖形,如圖2-49所示。 u(1)設置繪圖區(qū)域的大小為150 150。u(2)建立如上所述的圖層,將線型的總體比例因子調整為0.2。u (

5、3) 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點: /單擊A點,如圖2-50所示u 指定下一點或 放棄(U): 0,27 /輸入A、B間的相對坐標u 指定下一點或 放棄(U): -72,0 /輸入B、C間的相對坐標u 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 0,-21 /輸入C、D間的相對坐標u 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 20,0 /輸入D、E間的相對坐標u 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 0,-28 /輸入E、F間的相對坐標u 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 -32,0 /輸入F、G間的相對坐標u 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 0,-14 /輸入G、H間的相對坐標

6、u 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 92,0 /輸入H、I間的相對坐標u 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 0,14 /輸入I、J間的相對坐標u 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 -14,0 /輸入J、K間的相對坐標u 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 0,22 /輸入K、L間的相對坐標u 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end于 /捕捉A點u 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 /按Enter鍵結束,結果如圖2-50所示u (4) 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點: from /輸入正交偏移捕捉代號“FROM”,按Enter鍵u 基點: int /捕捉交點C

7、u 于 : 12,-5 /輸入M點的相對坐標,如圖2-51所示u 指定下一點或 放棄(U): 53,0 /輸入相對坐標值u 指定下一點或 放棄(U): 0,-11 /輸入相對坐標值u 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 -53,0 /輸入相對坐標值u 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 end于 /捕捉M點u 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 /按Enter鍵結束,結果如圖2-51所示u (5) 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點: ext于 /輸入延伸點代號“EXT”并按Enter鍵u /將光標移動到N點附近,系統(tǒng)自動沿線段進行追蹤u 14 /輸入N點與O點的距離并按Enter鍵u

8、 指定下一點或 放棄(U): peru 到 /捕捉垂足u 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點: extu 于 18 /捕捉P點u 指定下一點或 放棄(U): peru 到 /捕捉垂足u 指定下一點或 放棄(U): /按Enter鍵結束,結果如圖2-52所示u (6) 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點: ext /輸入延伸點代號“EXT”并按Enter鍵u 于10 /將光標移動到H點附近,系統(tǒng)自動沿線段進行追蹤u /輸入H點與R點的距離并按Enter鍵 u 指定下一點或 放棄(U): 0,5u 指定下一點或 放棄(U): 68,0u 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 peru 到 /捕捉垂足u

9、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放棄(U): /按Enter鍵結束,結果如圖2-53所示u (7) 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點: midu 于 /將光標移動到S、T點中間,系統(tǒng)自動捕捉中點u 指定下一點或 放棄(U): midu 于 /捕捉右側的中點u 指定下一點或 放棄(U): /按Enter鍵結束u 命令: /激活正交模式u 命令: /選擇剛畫的中線,激活一端的一個關鍵點u * 拉伸 * u 指定拉伸點或 基點(B)/復制(C)/放棄(U)/退出(X): /移動光標,修改線段的長度u * 拉伸 *u 指定拉伸點或 基點(B)/復制(C)/放棄(U)/退出(X): /移動光標,修改線段的長度u

10、 命令: *取消* /按Esc鍵退出,結果如圖2-54所示u(8)選擇輪廓線,選擇圖層工具欄下拉列表中的“輪廓線層”,將輪廓線調整到輪廓線層。用同樣的方法分別將中心線和虛線調整到“中心線層”和“虛線層”,結果如圖2-55所示。2.7 綜合實例二綜合實例二使用使用LINE、OFFSET及及TRIM等命令繪制建筑立等命令繪制建筑立面圖面圖u使用OFFSET命令可以偏移已有圖形對象生成新對象,因此在設計圖紙時并不需要使用LINE命令繪制圖中的每一條線段。用戶可首先繪制主要的作圖基準線,然后使用OFFSET命令偏移定位線,構成新圖形。u下面練習使用LINE、OFFSET及TRIM命令繪制如圖2-56所

11、示的建筑立面圖。 u(1) 設置繪圖區(qū)域的大小為30000 20000。u(2)激活極軸追蹤、對象捕捉及自動追蹤功能。設置極軸追蹤角度增量為【90】,設置對象捕捉方式為【端點】、【交點】,設置僅沿正交方向自動追蹤。u(3)使用LINE命令繪制水平及豎直的作圖基準線A、B,如圖2-57所示。線段A的長度約為20000,線段B的長度約為10000。u (4)以線段A、B為基準線,用OFFSET命令繪制平行線C、D、E和F等,如圖2-58所示。命令: _offset/繪制平行線C 指定偏移距離或 通過(T)/刪除(E)/圖層(L) : 4800/輸入平行線間的距離選擇要偏移的對象,或 退出(E)/放

12、棄(U) :/選擇線段B指定要偏移的那一側上的點,或 退出(E)/多個(M)/放棄(U) : /在線段B的右邊單擊一點選擇要偏移的對象,或 退出(E)/放棄(U) :/按Enter鍵結束命令u 繼續(xù)繪制以下平行線。u 向右偏移線段C至D,偏移距離為5 600。u 向右偏移線段D至E,偏移距離為7 000。u 向上偏移線段A至F,偏移距離為3 600。u 向上偏移線段F至G,偏移距離為3 600。u 修剪多余線條,結果如圖2-58右圖所示。u (5)使用XLINE命令繪制作圖基準線H、I、J和K,如圖2-59所示。命令: _xline 指定點或 水平(H)/垂直(V)/角度(A)/二等分(B)/

13、偏移(O): o /選擇“偏移(O)”選項指定偏移距離或 通過(T) : 10110/輸入偏移距離選擇直線對象:/選擇線段L 指定向哪側偏移:/在線段L的上邊單擊一點選擇直線對象:/按Enter鍵結束命令命令:/重復命令XLINE 指定點或 水平(H)/垂直(V)/角度(A)/二等分(B)/偏移(O): o /選擇“偏移(O)”選項指定偏移距離或 通過(T) : 9500/輸入偏移距離選擇直線對象:/選擇線段M指定向哪側偏移:/在線段M的右邊單擊一點選擇直線對象:/按Enter鍵結束命令命令:/重復命令XLINE 指定點或 水平(H)/垂直(V)/角度(A)/二等分(B)/偏移(O): /捕捉

14、N點指定通過點: 8350,-7260/輸入直線J上一點的相對坐標指定通過點: -5120,-3700/輸入直線K上一點的相對坐標指定通過點:/按Enter鍵結束命令u (6)以直線I、J和K為基準線,用OFFSET和TRIM等命令繪制圖形細節(jié)O,如圖2-60所示。u (7)以線段A、B為基準線,用OFFSET和TRIM命令繪制圖形細節(jié)P,如圖2-61所示。u (8)使用同樣的方法繪制圖形的其余細節(jié)。3.2 上機練習使用LINE、MLINE及PLINE等命令繪圖u用LINE、OFFSET及MLINE等命令繪制如圖3-11所示的建筑平面圖。 u (1)創(chuàng)建以下圖層。u (2)設置繪圖區(qū)域的大小為

15、20 000 20 000,設置全局線型比例因子為20。u (3)打開極軸追蹤、對象捕捉及自動追蹤功能。指定極軸追蹤角度增量為【90】,設置對象捕捉方式為【端點】、【交點】,設置僅沿正交方向自動追蹤。u (4)切換到“建筑-軸線”層。使用LINE命令繪制水平及豎直的作圖基準線A、B,其長度約為15 000,如圖3-12左圖所示。用OFFSET命令偏移線段A、B以形成其他軸線,如圖3-12右圖所示。u (5)創(chuàng)建一個多線樣式,樣式名為“墻體24”。該多線包含兩條線段,偏移量分別為“120”和“120”。u (6)切換到“建筑-墻線”層,用MLINE命令繪制墻體,如圖3-13所示。 u (7)關閉

16、“建筑軸線”層,利用MLEDIT命令的【T形合并】選項編輯多線交點C、D、E、F、G、H、I和J,如圖3-14左圖所示。用EXPLODE命令分解所有多線,然后用TRIM命令修剪交點K、L和M處的多余線條,結果如圖3-14右圖所示。u創(chuàng)建圖層,設置粗實線寬度為0.7,點畫線寬度為默認值。設置繪圖區(qū)域大小為15 000 15 000。用LINE、OFFSET、MLINE及PLINE等命令繪圖,如圖3-15所示。 4.2 范例解析范例解析繪制裝飾圖案繪制裝飾圖案u繪制如圖4-8所示的裝飾圖案。 u (1)設定繪圖區(qū)域的大小為20 000 15 000。u (2)激活極軸追蹤、對象捕捉及自動追蹤功能。

17、指定極軸追蹤角度增量為【90】,設置對象捕捉方式為【端點】、【交點】,設置僅沿正交方向自動追蹤。u (3)使用RECTANG、POLYGON及OFFSET命令繪制矩形及六邊形,然后連線,相關尺寸如圖4-9左圖所示,結果如圖4-9右圖所示。 u (4)創(chuàng)建矩形陣列,如圖4-10左圖所示。鏡像圖形,再使用LINE、COPY命令繪制圖中的連線,如圖4-10右圖所示。4.6 上機練習上機練習繪制矩形、橢圓及繪制矩形、橢圓及填充剖面圖案填充剖面圖案u 創(chuàng)建圖層,設置粗實線寬度為0.7,細實線及點畫線寬度為默認值。設置繪圖區(qū)域大小為6 000 6 000。用RECTANG、POLYGON及ELLIPSE等

18、命令繪圖,如圖4-29所示。 u主要作圖步驟如圖4-30所示。5.1.2 創(chuàng)建及使用塊屬性創(chuàng)建及使用塊屬性u命令啟動方法命令啟動方法u菜單命令:【繪圖】/【塊】/【定義屬性】。u命令:ATTDEF或簡寫ATT。u 創(chuàng)建軸線編號塊。u (1)打開素材文件“7-6.dwg”,在此圖形中繪制一個直徑為8的圓,該圓是軸線編號符號。u (2)啟動ATTDEF命令,打開【屬性定義】對話框,如圖7-17所示。在【屬性】分組框中輸入下列內容。 標記:編號 提示:請輸入軸線編號 默認:1u (3)在【文字樣式】下拉列表中選取【工程文字】, 在【高度】文本框中輸入數(shù)值“3.5”。u (4)單擊 按鈕,AutoCA

19、D提示如下: 指定起點: /在圓內指定編號的插入點A,如圖7-18所示(5)將屬性與圖形一起創(chuàng)建成圖塊。單擊【繪圖】工具欄上的 按鈕,打開【塊定義】對話框,在該對話框的【名稱】下拉列表中輸入新建圖塊的名稱“軸線編號”,在【對象】分組框中選取【保留】單選項,如圖7-19所示。u (6)單擊 按鈕(選擇對象),返回繪圖窗口,系統(tǒng)提示“選擇對象:”,選擇圓及屬性。u (7)指定塊的插入基點。單擊 按鈕(拾取點),AutoCAD返回繪圖窗口,系統(tǒng)提示“指定插入基點:”,拾取圓心。u (8)插入帶屬性的塊。單擊【繪圖】工具欄上的 按鈕,打開【插入】對話框,在【名稱】下拉列表中選取【軸線編號】,在【縮放比

20、例】分組框的【X】、【Y】文本框中輸入圖塊的縮放比例因子,如圖7-20所示。u (9)單擊按鈕,AutoCAD提示如下:命令: _insert指定插入點或 基點(B)/比例(S)/X/Y/Z/旋轉(R): end于 /捕捉軸線的端點請輸入軸線編號 : 2/輸入屬性值u (10)修剪圓內多余的軸線,結果如圖7-21所示。5.1.6 繪制實心多邊形繪制實心多邊形u 使用SOLID命令可以生成實心多邊形,如圖5-9所示。執(zhí)行命令后,AutoCAD提示用戶指定多邊形的頂點(3個點或4個點),命令結束后,系統(tǒng)會自動填充多邊形。指定多邊形頂點時,頂點的選取順序很重要,如果順序出現(xiàn)錯誤,多邊形就會打結。u

21、命令啟動方法命令啟動方法u 命令:SOLID或簡寫SO。6.2 范例解析范例解析填寫標題欄填寫標題欄u填寫標題欄,結果如圖所示。 u (1)打開素材文件“6-9.dwg”。u (2)用DTEXT命令在表格的第一個單元中書寫文字“門窗編號”,如圖6-48所示。u (3)用COPY命令將“門窗編號”由A點復制到B、C、D點,如圖6-49所示。u (4)用DDEDIT命令修改文字內容,再用MOVE命令調整“洞口尺寸”、“位置”的位置,結果如圖6-50所示。u (5)把已經填寫的文字向下復制,如圖6-51所示。u (6)用DDEDIT命令修改文字內容,結果如圖6-52所示。6.4 范例解析范例解析標注

22、標注1 100的建的建筑平面圖筑平面圖 u 打開素材文件“6-27.dwg”,該文件中包含一張A3幅面的建筑平面圖,繪圖比例為1 100。標注此圖樣,結果如圖6-93所示。u (1)建立一個名為“建筑標注”的圖層,設置圖層顏色為紅色,線型為【Continuous】,并使其成為當前層。u (2)創(chuàng)建新文字樣式,樣式名為“標注文字”,與該樣式相關聯(lián)的字體文件是【gbenor.shx】和【gbcbig.shx】。u (3)創(chuàng)建一個尺寸樣式,名稱為“工程標注”,對該樣式進行以下設置。u 標注文本連接“標注文字”,文字高度等于“2.5”,精度為【0.0】,小數(shù)點格式是【句點】。u 標注文本與尺寸線間的距

23、離是“0.8”。u 尺寸起止符號為【建筑標記】,其大小為“1.3”。u 尺寸界線超出尺寸線的長度等于“1.5”。u 尺寸線起始點與標注對象端點間的距離為“0.6”。u 標注基線尺寸時,平行尺寸線間的距離為“8”。u 標注全局比例因子為“100”。u 使“工程標注”成為當前樣式。u (4)激活對象捕捉,設置捕捉類型為【端點】、【交點】。8.2.2 平面圖繪制實例平面圖繪制實例u 繪制建筑平面圖,如圖8-6所示,繪圖比例為1 100,采用A2幅面的圖框。為使圖形簡潔,圖中僅標出了總體尺寸、軸線間距尺寸及部分細節(jié)尺寸。u (1)創(chuàng)建以下圖層。 當創(chuàng)建不同種類的對象時,應切換到相應圖層。u (2)設定

24、繪圖區(qū)域的大小為40 000 40 000,設置總體線型比例因子為100(繪圖比例的倒數(shù))。u (3)激活極軸追蹤、對象捕捉及自動追蹤功能。設置極軸追蹤角度增量為【90】,設定對象捕捉方式為【端點】、【交點】,設置僅沿正交方向進行自動追蹤。u(4)用LINE命令繪制水平及豎直的作圖基準線,然后利用OFFSET、BREAK及TRIM等命令繪制軸線,如圖8-7所示。u (5)在屏幕的適當位置繪制柱的橫截面,尺寸如圖8-8左圖所示,先畫一個正方形,再連接兩條對角線,然后用【SOLID】圖案填充圖形,如圖8-8右圖所示。正方形兩條對角線的交點可作為柱截面的定位基準點。u (6)用COPY命令形成柱網,如圖8-9所示。u (7)創(chuàng)建兩個多線樣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