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17級高三化學第四次階段質量檢測答案_第1頁
高2017級高三化學第四次階段質量檢測答案_第2頁
高2017級高三化學第四次階段質量檢測答案_第3頁
高2017級高三化學第四次階段質量檢測答案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2019-2020學年高2017級高三第四次階段質量檢測化學科參考答案7答案 A解析 消毒酒精是用75%的酒精;酒精的閃點為 13C ,與空氣混合,遇到一點小火花就可能引起爆燃, 故A錯誤;紫外燈通過放射紫外線殺滅各種細菌和病毒,人體裸露皮膚直接接觸,輕者容易出現 紅腫、疼癢、脫屑,嚴重者引發(fā)皮膚癌、皮膚腫瘤等,故B正確;C、D項闡述正確。8答案 D解析1 mol二氧化碳通過足量的過氧化鈉,固體質量凈增 28 g,轉移電子數為 NA,A錯誤;根據KSP 只能求出鋇離子的濃度為 1105 molL,沒有體積,無法計算物質的量,B錯誤;標準狀況下CH2CI2 不是氣體,無法利用氣體摩爾體積計算,

2、 C錯誤;高溫下,鐵與水蒸氣反應生成四氧化三鐵,16.8g鐵為0.3 mol ,完全反應轉移電子數為 0.8Na , D正確。9答案 C解析由結構簡式可知其分子式為 C9H14O3故A錯誤;分子中含有飽和碳原子,則與該碳原子相連的 四個碳原子一定不在同一平面上,故B錯誤;分子中含有羥基,且與羥基相連的碳原子上含有氫原子,所以在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可與氧氣發(fā)生催化氧化,故C正確;X的一氯代物有5種,故D錯誤。10答案B解析 由常見單質的轉化關系可知,X單質和Y單質均能與Z發(fā)生化合反應生成乙和甲,X單質能和甲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乙和 Y單質,由甲常溫下呈液態(tài),X的原子半徑是同周期元素原子中最小的可 知,

3、X為F元素、Y為O元素、Z為H元素、甲為H2O、乙為HF;由W與X同主族,W的最 髙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是一種強酸可知,W是Cl元素。A項、電子層數越大,離子半徑越大,電子層數相同的離子,核電荷數越大,離子半徑越小,則簡單離子的半徑:Cl- O2- F-,故A正確;B項、化合物乙是 HF ,其為弱電解質,故 B錯誤;C項、化合物ClO 2具有強氧化性,可 作漂白劑,故 C正確;D項、HF溶于水得到氫氟酸,氫氟酸能蝕刻玻璃,故D正確。故選B。11答案C解析A項:圖中,硫氧化菌將 ??轉化為??帛?,硫元素失電子從2價升至+6價(電極a為負極), 所需氧原子由水提供, 電極反應式為,A項正確;B項

4、:圖中,O2在電極b(正極)上得電子,電極反應為O2+4e-+4H+=2H2O故電子從?流出,經外電路流向? B項正確;C項:反應物直接燃燒,其能量利用率比形成原電池時小,C項錯誤;D項:從正極反應6+4e-+4H+=2H2較易分析,電路中有0.4mol電子轉移,則有.4 Inef H+通過質子交換膜, 才能使正極溶液呈電中性,D項正確。本題選 C。12答案 C解析 甲中加入少量膽磯固體,部分鋅置換出Cu,形成鋅銅原電池,產生氫氣的速率加快,但產生氫氣的體積減小,A錯誤;酸性條件下,NO3能將Fe2+氧化為Fe3J從而對實驗產生干擾,B錯誤; 向溶液X中滴加BaCb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X

5、中可能含有SO2,還可能含有Ag +、SO3、 CO3, A正確;先加入少量ZnS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后溶液中仍有 S2剩余,再加入少量CuSO4 溶液,S2能與Cu2+生成黑色沉淀,因此不能說明溶度積:KSP(ZnS) Ksp(CuS), D錯誤。13答案B解析A. a點時,Ig -C HA=0,C(A-)=c(HA),溶液為酸和鹽的溶合溶液,pH=4 ,抑制水的電離,溶液C A B.lg -C HAC B -廠礦=0 , C(B-)=C(HB),電離平衡常數:中由水電離的c(OH-)約為1 O-10 mol -1 ,選項A正確;衡常數:Ka(HB)=C B-lg -C HB=O, C(A

6、-)=C(HA),電離平Ka(HA)= I =CH=10-4molL ; IgelHAlM Fr j 亡)+5=C H=10-5mol/L,Ka(HA) Ka(HB),選項 B 錯誤;C. b 點時,C(HB)=0, C(B-)=C(HB) , pH=5 , c(B-)=c(HB)c(Na+)c(H+)c(OH-),選項 C 正確;C B-D.向HB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pH=7時,lg C HB 0 ,c(B-) C(HB),選項D正確。答案選B。( 15 分)(1)三頸燒瓶(1分);橡膠是含碳化合物,若生成的高氯酸濃度高時遇膠塞及導管易發(fā)生爆炸(2分);(2)3NaClO 3+3H2SO

7、4(濃)=HClO 4+2C1O 2 +3NaHSO 4+H2O( 2 分)2 ClO 2+2OH -+ H2O2=2 ClO2-+2H2O+O2(2分);紅布條褪色(1分);將產生的 ClO2趕入B或C被吸 收(1分)(4)38 C 60C( 2分);減壓可降低沸點,較低溫度下蒸發(fā),避免晶體高溫分解(2分)(5)NaC1O2 Cl 2 Na2FeO4 (2 分)解析:(1)儀器a為三頸燒瓶;由題可知,高氯酸濃度高于60%遇含碳化合物易爆炸,橡膠是含碳化合物,若生成 的高氯酸濃度高時遇膠塞及導管易發(fā)生爆炸;(2)A中由過量濃硫酸和 NaCIO 3反應制備CIO2、高氯酸和酸式鹽 NaHSO4,

8、反應為:3NaCIO 3+3H2SO4(濃)=HClO 4+2C1O2 +3NaHSO4+H2O; (3)關閉止水 夾,打開止水夾,若關閉止水夾,打開止水夾與 NaOH和H2O2在C中反應:2 ClO2+2OH-+ H2O2=2 ClO2-+2H2O若關閉止水夾,打開止水夾,CIO2有強氧化性,使 B中紅布條褪色;通入空氣的目的是將產生的趕入B或C被吸收;(4)根據已知,溫度低于38C ,得到的晶體含有結晶水,溫度高于60C NaC1O2會分解,故從裝置C反應后的溶液中獲得 NaCIO 2晶體,需控溫在 38 C 60 C進行減壓蒸發(fā)結晶,采用減壓蒸發(fā)的作用:減壓可降低沸點,較低溫度下蒸發(fā),避

9、免晶體高溫 分解;(5)NaC1O2,中氯元素由+3價降為-1,則ImolNaC1O2,轉移電子4mol,消毒效率4/90.5;ImoINa2FeO4轉移電子3mol,消毒效率3/166 ImoICI 2轉移電子2mol,消毒效率:2/71 三種消毒 殺菌劑的消毒效率由大到小的順序是NaC1O2 Cl 2 Na2FeO4;(13 分)(1)將V25還原為VO” (2分)(2)加入堿中和產生的酸,使平衡向RAn移動,提高釩的萃取率(2分) CIO 3 + 6VO2+ 3H2O=6VO ; + C+ 6H + ( 2 分)H 2.6 0一3(2 分)Lm、:(1 分)H(5)V25+ 6H + +

10、 4=2VO + + 22 + 3H2O ( 2 分)(6)1.6a103 (2 分)解析 根據圖示,Si2不溶于硫酸,鐵離子的化合價沒有改變,所以亞硫酸根離子應該被V25氧化,而 V2O5被還原為 VO2+ ,化學方程式為 V2O5+ K2SO3 + 2H2SO4=K2SO4+ 2VOSO4 + 2H2O。(2)根據已知:步驟、中的變化過程可簡化為:Rn+ (水層)+ nHA(有機 層)?RAn(有機層)+ nH +(水 層)(式中Rn*表示VO2*或Fe3*, HA表示有機萃取劑),可以看出加入適量的堿,是為了與上述反 應生成的氫離子反應,使反應正向移動,提高RAn的生產率,增加萃取量。根

11、據圖示可以看出步驟中VO2+被氧化為VO + , ClO3被還原為CI-,所以離子方程式為CIO 3 + 6VO2 + 3H2O=6VO2 + Cl + 6H。(4)當 PH = 2 時,C(OH )= 1.0 0-12 mol/L ,此時 c(Fe3+) c(?H )32.6 0-39, 所以 c(Fe3+ )bc (1 分) a= cd (1 分)NO2 (1 分)NO2 e+ H2O=NO3 + 2H + (2 分)C(Na +)c(HC 2O4) C(H + )c(C2O4 ) C(OH )(2 分) 135/8 (2 分)0.8Na (2 分)酸性(1 分)解析 (1)依據蓋斯定律,

12、由 X4 +一可得4CO(g) + 2NO2(g)=4CO2(g) + N 2(g)H = ( 234 kJ mol1) X 112.3 kJ mol 1 179.5 kJ mol 1 = 1227.8 kJ mol 1o(2)當反應物的物質的量按化學計量數之比加入時,平衡時N2的體積分數最大,故 b點時平衡體系中C、N原子個數之比接近1 : 1增大儲,CO的轉化率降低,所以轉化率:abc。平衡常數只與溫度有關,所以a點與C點的平衡常數 K相同。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升溫平衡逆向移動,N2的體積分數減小,所以 T1T2, d點的平衡常數小于 a點和C點。平衡常數是溫度的常數,與體積無關,題干沒有給

13、體積。方法一:特殊值法,令體積為1L。設CO起始物質的量為08 mol ,反應達平衡時,CO轉化了 X mol ,則有:2(飛 tp) + 2N(0. 8 1譏平molX2平衡時,N2的體積分數為一 100%= 20% ,解得1.8 2X= 0.6。所以,平衡常數 K=1358。方法二:將加入原料物質的量之比視為濃度比(或分壓比)進行計算,過程同方法一。(3)甲為原電池,乙為電解池,D電極上有紅色銅析出,則 A為負極,A電極處通入NO2,發(fā)生氧化反應, 電極反應式為 N02 e+ H2O=NO3 + 2H十。電解時陰極先電解析出銅,后又電解水產通電生氫氣,電解總反應式為CuSO4+ 2H2O=

14、Cu + H2+ O2+ H2SO4,若加 0.2 mol CU(OH) 2可使溶液復原,則轉移電子數為 (0.2 + 0.2 )Na = 0.8Na。-C OH -XCH2C2O4KW 1 0 一14-2-C2O4 的水解常數 Kh=C HC24= K= 5 9 0-2 1.69 10,Khc(HC2O4)c(H +)c(C2O2-)c(OH -)。當C h+ c C2O2-)時,由 Ka2=-知,C(H + )= Ka2= 6.4 X05 mol L- 1c(OH -),溶C(HC 2O4) = c(C2O2C HC2O4C HC2O4液呈酸性。35.(1)JL4tlt;t!*(15 分)

15、(1 分) M (1 分)(2)分子(1分)共價鍵(1分)sp2、sp3 (2分)三角錐形(2分) Cl (1分)(4)氨分子與Zn2+形成配合物后,孤對電子與 Zn2+成鍵,原孤對電子與成鍵電子對之間的排斥作用變?yōu)槌涉I電子對之間的排斥作用,排斥作用減弱,所以H N H鍵鍵角變大(2分) (5) 3d軌道上沒有未成對電子(或3d軌道為全空或全滿狀態(tài))(2分)652/c 八、 8NAa310-30 (2 分)解析(1)Zn的核外電子數為30,根據構造原理,基態(tài)原子的價電子排布式為3d104s2 ,故基態(tài)Zn2+的價電子排布圖為,核外電子占據的能量最高的能層符號為M。Al 13的性質與鹵素性質相似

16、,故Al 13晶體應為分子晶體,Al 13的(分子中)鋁原子間作用力為共價鍵。(3) CH 3、一 CH2 中碳原子都形成了 4個單鍵,采取sp3雜化,而雙鍵碳原子形成1個雙鍵和2個單鍵,-4+ 1 一 3采取sp2雜化、CH3的中心原子碳的價層電子對數為3+2 = 4,含1對孤對電子,空間構型為三角錐形。反應涉及的元素有 C、H、Cl、Al、Ti ,電負性最大的是非金屬元素Cl?;鶓B(tài)Sc3*、Znh的核外電子排布式分別為1s22s22p63s23p6 1s22s22p63s23p63d10,3d軌道上未成對電子數都為0,故可推測水合離子的顏色與3d軌道上未成對電子數有關,當3d軌道上沒有未成

17、對電子時,水合離子為無色。 在六方最密堆積中,晶胞的底面積為2.3a2 pm2,晶胞的高為46a Pm。晶胞的體積V = 2 3a236apm3 = 8羽a30一30 cm3。1個晶胞中所含Zn原子個數為4| + 4+ 1 = 2,鋅晶胞密度 尸2 X65- 3=652- 3Na8 .2a30一30 g Cm8NAa310 30 g Cm36.(15 分)14(2分)I l I (2分)C(KHiUnO(2分)一coonCJuC(MlHHI(H- f IH解析 A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28,A是乙烯,與水加成生成B(乙醇),催化氧化生成 C(乙醛)。C與D發(fā)生醛基的加成反應生成E,E在濃硫酸的作用下發(fā)生消去反應生成的F為F發(fā)生銀鏡反應并酸化后生成的G為。G發(fā)生水解反應生成 H ,H與(1)加成反應(1分) 醛基(1分)乙醇發(fā)生取代反應生成咖啡酸乙酯。(1)根據以上分析可知 C+ DE的反應類型為加成反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