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輪機原理(第一章)課件_第1頁
汽輪機原理(第一章)課件_第2頁
汽輪機原理(第一章)課件_第3頁
汽輪機原理(第一章)課件_第4頁
汽輪機原理(第一章)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 汽輪機級的工作原理 第一節(jié) 汽輪機級的概述 級的概念:由一列噴嘴葉柵和緊鄰其后的一列動葉柵所組成的熱能到機械能轉換的基本單元。 多級汽輪機是由在同一軸上的若干個級串聯(lián)組合而成。-國產600MW汽輪機-汽輪機隔板結構-600MW汽輪機下汽缸隔板-蒸汽的熱能動能機械能電能(鍋爐) (噴嘴)(動葉) (發(fā)電機)噴嘴是靜止的部分:作用是將蒸汽的熱能轉變成蒸汽的動能。動葉柵是運動部分:作用是將蒸汽的動能轉變成軸旋轉的機械能。機械能主要利用蒸汽通過動葉柵時,發(fā)生動量變化對該葉柵產生沖力,使動葉柵轉動而獲得。-一、蒸汽的沖動原理和反動原理-沖動力:當蒸汽在動葉柵汽道內不膨脹加速而只隨汽道形狀改變流動

2、方向,汽流改變流動方向對汽道所產生的離心力。反動力:當蒸汽在動葉柵汽道內隨汽道形狀改變流動方向的同時繼續(xù)膨脹加速,即汽流不僅改變方向而且因膨脹使其速度也有較大的增加,則加速的汽流出汽道時對動葉柵將施加一個與汽流流出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二、級的反動度蒸汽的滯止狀態(tài)和滯止參數(shù) 滯止狀態(tài):汽流被等熵滯止到初速為零的狀態(tài)。 滯止參數(shù):滯止狀態(tài)下所對應的參數(shù)。 如圖12所示。圖12 級的熱力過程線-式中 m級的平均反動度,“m”指平均直徑處; hb蒸汽在動葉中的理想焓降; h*t蒸汽在級中的滯止理想焓降。級的反動度的定義 體現(xiàn)蒸汽在動葉中膨脹程度大小的量,定義為:蒸汽在動葉中的理想焓降與級的滯止理想焓

3、降之比,即-三、級的類型(一)按反動度分1.純沖動級 m0的級, hb0, h*n= h*t,做功能力較大,但效率較低,如圖13所示。2.沖動級(帶反動度的沖動級) m0 .050.20的級, hb0, 但hbhn,做功能力和效率介于純沖動級和反動級之間。 -圖13 純沖動級中蒸汽壓力和速度的變化示意圖14 反動動級中蒸汽壓力和速度的變化示意-(二)按能量轉換過程分1.速度級 以利用蒸汽流速為主的級,有雙列和多列之分。雙列速度級又稱復速級,如圖15所示。 3.反動級 m0 .5的級, hbhn,動、靜葉型相同,做功能力較小,但效率高,如圖14所示。- 復速級是由一列噴嘴葉柵和裝在同一葉輪上的兩

4、列動葉柵以及第一列動葉柵后的固定不動的導向葉柵所組成。蒸汽在噴嘴中膨脹,在第一列動葉柵中作一部分功,在固定的導向葉柵中改變蒸汽流動方向,在第二列動葉柵內繼續(xù)作功。 復速級做功能力比單列沖動級大,但效率低。2.壓力級 以利用級組中合理分配的壓力降(焓降)為主的級,又稱單列級。 做功能力較小,但效率高。 -(三)按負荷變化時通流面積是否改變分1.調節(jié)級 噴嘴調節(jié)的汽輪機的第一級,負荷變化時,其通流面積是改變的。 調節(jié)級可以是復速級,也可以是單列級。通常中、小型機組采用復速級為調節(jié)級,大機組采用單列級作調節(jié)級。2.非調節(jié)級 負荷改變時,級的通流面積不變。-四、級的工作過程的研究方法(一)基本假設(1

5、)一元流動,也稱軸對稱流動。(2)定常流動,也稱穩(wěn)定流動。(3)絕熱流動。-(二)基本方程1.連續(xù)方程式中 G蒸汽質量流量; A汽道內任一橫截面積; c 垂直于截面A的蒸汽流速; 截面A上的蒸汽密度。 微分形式程-2.動量方程式中 R作用在單位質量汽流上的摩擦阻力,若流動是無損失的等熵流動,則R0,于是-3.能量方程式中 h0、h1蒸汽進入和流出系統(tǒng)的比焓值; c0、c1蒸汽進入和流出系統(tǒng)的速度; q1kg蒸汽通過系統(tǒng)時從外界吸入的熱量; w 1kg蒸汽通過系統(tǒng)時對外界所做的機 械功。 上式對有損失的流動和無損失的流動均適用。-4.狀態(tài)方程式中 p氣體絕對壓力; 氣體密度; R通用氣體常數(shù),R

6、=461.76J/(kg.K); T 熱力學溫標。(1)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2)蒸汽等熵膨脹過程方程-式中 k等熵指數(shù),對于蒸汽而言:過熱蒸汽 k =1.3; 濕蒸汽 k=1.035+0.1x ( x為膨脹過程初態(tài)的蒸汽干度)。對絕熱有損失過程式中 n多變過程指數(shù)。-一、蒸汽在噴嘴中的流動(一)噴嘴出口汽流的計算第二節(jié) 汽輪機級的工作過程圖16 蒸汽在噴嘴中的膨脹過程-1.噴嘴出口汽流理想速度在上圖中的0點和1t點應用能量方程得因為蒸汽在噴嘴流動過程中,q=0,w=O.上式通常用于實際計算。- 此公式常用于理論分析。另外,若將蒸汽看作理想氣體,則有-2.噴嘴出口汽流實際速度引入噴嘴速度系數(shù),則-

7、圖17 噴嘴速度系數(shù)隨葉高的變化曲線,上面一條線代表噴嘴寬度Bn=55mm,下面一條線代表噴嘴寬度Bn=80mm。-()臨界條件。在噴嘴中,當蒸汽作等比熵膨脹到某一狀態(tài)時,汽流速度就和當?shù)匾羲傧嗟?,即c1t=a,則稱這時蒸汽達到臨界狀態(tài),此時馬赫數(shù)Ma=c1ta=1,這一條件稱為臨界條件。臨界條件下的所有參數(shù)均稱為臨界參數(shù)。 .噴嘴損失.噴嘴中的臨界條件和臨界狀態(tài)-()臨界壓力比。 -(二)噴嘴流量的計算1.噴嘴理想流量可導出-分析:如圖8所示,曲線BO不符合實際,實際流量曲線應為ABC.圖8漸縮噴嘴的流量曲線-對過熱蒸汽,2.噴嘴實際流量分析:對飽和蒸汽,式中n流量系數(shù),可查圖9。-圖9噴嘴

8、和動葉的流量系數(shù)-實際臨界流量:不論是過熱蒸汽,還是飽和蒸汽,考慮流量系數(shù)后,均有:可見,通過噴嘴的最大蒸汽流量(即臨界流量),在噴嘴出口面積和蒸汽性質確定后,只與蒸汽的初參數(shù)有關;只要蒸汽初參數(shù)已知,通過噴嘴的臨界蒸汽流量即為確定值。 -3.彭臺門系數(shù)當噴嘴進出口壓力比n=p1p0處于某個數(shù)值時,其相應的流量G與同一初狀態(tài)下的臨界流量Gcr之比值稱為流量比,用表示,也稱為彭臺門系數(shù),即 -從上式可知,的大小與噴嘴的壓力比n和蒸汽的絕熱指數(shù)k有關。如果蒸汽的進口狀態(tài)已知,那么,在亞臨界壓力的情況下,只是噴嘴出口壓力p1的單值函數(shù);而在臨界壓力和超臨界壓力的情況下,達最大值(=1),并不再隨出口

9、壓力p1的變化而變化。對于過熱蒸汽,在不同壓力比n下的值,可由圖1-10查得。 引入彭臺門系數(shù)的目的:只要知道的值,就不必判斷蒸汽的流動狀態(tài),即可計算流量。-圖10漸縮噴嘴的曲線(k=1.3) -由漸縮部分加上斜切部分(ABC)組成,如圖1所示。 .漸縮斜切噴嘴的組成(三)蒸汽在噴嘴斜切部分的膨脹圖11帶有斜切部分的漸縮噴嘴 -保證汽流順利地進入動葉做功,并獲超音速汽流。()當噴嘴出口斷面上的壓力比大于或等于臨界壓力比時,即時,蒸汽僅在漸縮部分膨脹,. 斜切部分的作用. 斜切部分的膨脹特點在斜切部分不膨脹,斜切部分僅起導流作用,此時。()當噴嘴出口斷面上的壓力小于臨界壓力比時,即時,蒸汽不僅在

10、漸縮部分膨脹,在斜切也膨脹。蒸汽在漸縮部分達臨界,在斜切部分繼續(xù)膨脹,-出口獲超音速汽流,且出口汽流方向發(fā)生偏轉,此時如圖2所示。,-首先判斷蒸汽的流動狀態(tài),只有超臨界時才計算偏轉角。. 汽流偏轉角的計算-要計算蒸汽的作用力和所做的功,必須要知道動葉進出口汽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1. 動葉進口速度三角形任務:已知或間接已知二、蒸汽在動葉柵中的流動和能量轉換過程(一)動葉進出口速度三角形對現(xiàn)代汽輪機的級圓周速度式中n轉速,r/min;dm級的平均直徑。如圖3所示。-c,汽流絕對參數(shù);w,汽流相對參數(shù)。圖13動葉柵進出口速度三角形圖14動葉柵進出口速度三角形-由余弦定理得 . 動葉出口速度三角形如圖

11、3所示。任務:已知或間接已知-對沖動級對反動級由余弦定理得 為了便于分析問題,常將動葉進出口速度三角形畫在同一個頂點上,如圖4所示。 -蒸汽在動葉中的膨脹過程如圖5所示。 圖5蒸汽在動葉柵中的熱力過程 在理想情況下,蒸汽從動葉進口狀態(tài)(即噴嘴出口狀態(tài))p1、h1,等熵膨脹至動葉出口壓力p2。由于在流動過程中存在能量損失,因此,蒸汽在動葉通道中實際的膨脹過程是按熵增曲線進行的。與噴嘴相似,此時動葉柵出口汽流的理想相對速度為 (二)蒸汽在動葉中的膨脹1. 動葉出口汽流理想速度-式中動葉速度系數(shù),與動葉高度、反動度、葉型、動葉表面粗糙度等因素有關,特別與葉高和反動度關系更為密切。一般.850.95。

12、. 動葉出口汽流實際速度實際應用中,可查圖6。圖6 動葉速度系數(shù)與m和w2t的關系曲線 -. 動葉損失如圖5所示。()純沖動級. 動葉進出口速度w1、w2大小比較-()沖動級()反動級(因為反動度已很大)(三)蒸汽作用在動葉上的力和輪周功率. 蒸汽作用在動葉上的力-總的推導思路:先根據動量定理求出動葉對蒸汽的作用力,再根據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原理求出蒸汽對動葉的作用力。列動量方程時,要注意方向問題。圖17蒸汽通過動葉柵的汽流-()周向力(也叫切向力,或輪周力) 相對參數(shù)的形式更常用。如何得到? ()軸向力(3)合力-。 上式中G=kg/s時,稱為級的做功能力,即. 輪周功率分析:沖動級,值較?。ㄒ?/p>

13、動葉進出口轉折 較大),所以級的做功能力較大。 -()余速損失 蒸汽在動葉中做功以后,以一定的速度c2流出,則對反動級,值較大(因動葉進出口轉折 較?。?,所以級的做功能力較小。 . 余速損失及余速利用系數(shù)余速損失為 ()余速損失利用系數(shù) -多級汽輪機中,上級的余速可以被下級部分或全部利用,因而引入余速利用系數(shù),。 為了分析問題方便,常將分為和;表示本級利用上級余速動能份額; 表示下級利用本級余速動能份額。. 級的熱力過程線-級的熱力過程線如圖8所示。由圖8可看出,實際熱力過程線為,級的輪周有效焓降為-一、級的輪周效率 . 定義式單位蒸汽量流過某級時所產生的輪周功Pu1與蒸汽在該級中所具有的理想

14、能量E0之比,即式中E0蒸汽在該級具有的理想能量。第三節(jié) 級的輪周效率與最佳速度比- . 具體表達式()汽流參數(shù)形式式中(將整級看作一個當量噴嘴。)()能量平衡形式-或式中分別為噴嘴損失系數(shù)、動葉損失系數(shù)和余速損失系數(shù)。分析:提高輪周效率的途徑為降低各項損失或提高余速利用系數(shù)。說明:()汽流參數(shù)形式,一般用于分析輪周效率與速度比的關系。()能量平衡形式,用于分析各種損失所占的比例較為方便。()熱力計算中兩個公式均可采用。-二、級的速度比與最佳速度比 . 級的速度比如前所述,影響輪周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三項損失。而在噴嘴和動葉選型后,噴嘴和動葉速度系數(shù)就基本確定了。所以影響輪周效率的主要因素是余速損

15、失,也即c2的大小。而c2的大小,直接與u/c1的比值有關。速度比:級的圓周速度u與噴嘴出口速度c1或與級的假想出口速度ca的比值,即-如圖9所示,即對應余速損失最小的速度比。 . 級的最佳速度比對應輪周效率最高點的速度比。-三、級的輪周效率與最佳速度比的關系 . 純沖動級(m=0)(1) 不考慮余速利用(=0)定性分析圖20 不同速度比下,純沖動級的速度三角形 -圖20中,哪個位置c2最???(b)圖中c2最小,因而對應的輪周效率最高,此位置所對應的速度比即為最佳速度比。由圖(b)可看出,-結論:對應(軸向排汽)時,余速損失最小,輪周效率最高,此時的速度比即為最佳比。定量分析對純沖動級,則,-

16、分析:對上式求偏導,并令其等于零,得如圖9所示。-對純沖動級,m=0,所以x1與xa的關系推導:-()考慮余速利用。在前面討論輪周效率與速度比的關系時,是假定級的余速全部損失掉,即是在=0的條件下求得的。實際上,在汽輪機的很多級中,一級的余速經常全部或部分被下一級所利用。在此條件下,級的輪周效率與速度比的關系將有所改變。如圖21所示。 -結論:余速利用使最佳速度比增大;余速利用使輪周效率提高;余速利用使輪周效率最高點出現(xiàn)平坦區(qū)(優(yōu)點:變工況時效率高) . 反動級() 特點噴嘴與動葉的葉型相同,動葉進出口速度三角形對稱全等,且 。如圖2所示。圖1-2 反動級的葉柵汽道與速度三角形 (a)葉柵汽道

17、;(b)速度三角形 -軸向排汽時() 定性分析圖123反動級最佳速度比下的速度三角形 如圖3所示,-()定量分析在速度系數(shù)不變的情況下,為求只需求的極值即可。-為此令反動級輪周效率和速度比之間的關系曲線,如圖4所示。 圖4反動級輪周效率與速比x1和xa的關系 反動級效率曲線最高點附近有一個較大的平坦區(qū),所以變工況時效率高(為什么?)- . 沖動級由于沖動級具有一定的反動度,所以最佳速度比應介于純沖動級與反動級之間,即介于之間。經驗公式:結論:最佳速度比隨反動度的增大而增大。- . 復速級()復速級的結構由一列噴嘴、兩列動葉、一列導葉組成,如圖5所示。圖5復速級的通流部分結構和速度三角形 ()采

18、用復速級的目的做功能力大,可簡化汽輪機結構,減小級數(shù)??晒?jié)約貴重金屬。缺點:效率低。-()最佳速度比可導出:-第四節(jié) 級通流部分主要尺寸的確定一、 葉柵的型式及幾何參數(shù). 葉柵的型式分環(huán)型葉柵和直列葉柵兩類。汽輪機級中的采用的葉柵均為環(huán)型葉柵。. 葉柵的幾何參數(shù)如圖6所示。B葉片寬度;b葉片弦長;t葉片節(jié)距。-葉型幾何進口角前緣點切線與葉柵前額線之間 的夾角。葉型幾何出口角后緣點切線與葉柵后額線之間 的夾角。安裝角葉柵額線與弦線之間的夾角。沖角葉柵幾何進口角與汽流進口角差。圖6葉柵 參數(shù):(a)噴嘴葉柵;(b)動葉柵-. 部分進汽度()定義工作噴嘴所占的弧段長度與整個圓周長之比。即分析:e1,

19、部分進汽;e1,全周進汽。圖7噴嘴在圓周上的分布-(2)部分進汽的目的減小葉高損失。如圖所示,當噴嘴高度噴嘴速度系數(shù)急驟下降,當選取部分進汽時,就可以增大。. 蓋度()定義動葉進口高度與噴嘴高度之差。即如圖8所示。圖8級通流部分示意圖 -()作用使汽流順利進入動葉做功,減少葉頂漏汽損失。防止汽流與動葉頂部和根部發(fā)生碰撞。二、 噴嘴和動葉主要尺寸的確定 .漸縮噴嘴對于漸縮噴嘴,出口截面就是指最小截面,出口高度就是指最小截面高度;而漸縮斜切噴嘴的高度一般可認為和最小截面處相同。()噴嘴流動為亞臨界或臨界此時,斜切部分不膨脹,其出口面積為-如圖9所示,又有噴嘴出口高度圖9噴嘴汽道示意圖 -()噴嘴流

20、動為超臨界此時,噴嘴喉部為臨界狀態(tài),超音速發(fā)生在斜切部分,出口汽流方向發(fā)生偏轉,應計算偏轉角。此時噴嘴喉部截面積和噴嘴高度可分別按下式計算-三、 沖動級內反動度的選擇反動度是汽輪機級的一個主要參數(shù),對汽輪機的級效率有很大的影響。一般先選定根部反動度 r,然后計算出平均反動度m和葉頂反動度t。 .根部反動度較大時產生根部漏汽損失,如圖30(a)所示。- 2 .根部反動度很小或為負值時產生根部吸汽損失,如圖30(b)所示。3 .根部反動度r=0.030.05時 能使根部既不吸汽也不漏汽,效率高,如圖30(c)所示。-第五節(jié) 汽輪機級內損失及級效率一、 級內損失在理想情況下,汽輪機級內熱能轉換為機械

21、功的最大能量等于蒸汽在級內的理想焓降。實際上由于級內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損失,蒸汽的理想焓降不可能全部轉變?yōu)闄C械功。凡是級內與流動時能量轉換有直接聯(lián)系的損失,稱之為汽輪機級的內部損失。否則,則稱為汽輪機的外部損失。 汽輪機級的內部損失除了噴嘴損失、動葉損失、余速損失外,還有其他一些損失。在下面的討論中,將著重說明這些損失的成因和影響其大小的因素、計算方法,以及減小損失的措施。- .噴嘴損失、動葉損失、余速損失見前面相關章節(jié)的敘述內容 .葉高損失也稱端部損失,本質上仍是噴嘴和動葉的流動損失,只不過工程上為了方便,將葉高影響此項損失單獨計算而已。如圖131所示。 ()葉高損失產生的原因上、下端面的摩擦

22、損失;上、下端面的汽流產生橫向流動,產生二次流損失。汽流產生橫向流動的原因:內弧壓力大于背弧壓力。- 圖31葉柵汽道內二次流示意圖 (a)雙渦流示意圖;(b)附面層和壓力分布示意圖1內弧;2背弧;3壓力圖;4附面層增厚區(qū);5雙渦流動-只有上、下兩端面的汽流產生橫向流動,中間汽流是不產生橫向流動的。(為什么?)()葉高損失的計算-()減小葉高損失的方法 調節(jié)級采取部分進汽方式,保證葉片高度大于mm; 強度允許的條件下,盡量采用窄型葉片。 . 扇形損失()扇形損失產生的原因 葉柵沿葉高各斷面的節(jié)距、圓周速度和進汽角均偏離平均直徑處的設計值;如圖32所示。 等截面級的軸向間隙中產生徑向流動。何謂等截

23、面葉片和變截面葉片?-()扇形損失的計算圖32葉柵示意圖 (a)環(huán)形葉柵;(b)直列葉柵 -()減小扇形損失的方法當徑高比時,采用變截面的扭葉片。分析: 越大,葉片越短;越小,葉片越長。 . 葉輪摩擦損失() 葉輪摩擦損失產生的原因如圖33所示。圖33葉輪摩擦損失示意圖 -葉輪兩側蒸汽微團間的摩擦,以及蒸汽與壁面間的摩擦;葉輪兩子午面內形成漩渦區(qū)。() 葉輪摩擦損失的計算-則葉輪摩擦損失為分析:-() 減小葉輪摩擦損失的方法盡量減小葉輪與隔板間距離;制造和檢修時,應使葉輪和隔板表面具有較高的光潔度。- . 部分進汽損失()部分進汽損失產生的原因及計算 部分進汽損失由鼓風損失和斥汽損失兩部分組成

24、。鼓風損失出現(xiàn)在非工作弧段。圖134所示。a.產生的原因摩擦:動葉兩側與非工作弧段軸向間隙中停滯蒸汽的摩擦;鼓風:將蒸汽從一側帶到另一側。圖34噴嘴在圓周上的分布-則鼓風損失為鼓風損失系數(shù)b.計算-斥汽損失出現(xiàn)在工作弧段。a.產生的原因如圖35所示,沖動停滯在動葉內的蒸汽耗功;弧段間吸漏汽,干擾主蒸流。圖35部分進時斥汽損失示意圖 b.計算-斥汽損失系數(shù)則斥汽損失為-部分進汽損失()減小部分進汽損失的方法除合理選取部分進汽度外,可設置護罩,如圖6所示。圖6部分進汽時采用護罩的示意圖 動葉片;護罩,葉輪:汽缸盡可能減少噴嘴組數(shù)。- . 漏汽損失() 漏汽損失產生的原因隔板漏汽動葉頂部漏汽如圖7所

25、示。圖7級漏汽損失示意圖() 漏汽損失產生的計算隔板漏汽損失隔板漏汽量-隔板漏汽損失動葉頂部漏汽損失動葉頂部漏汽量-動葉頂部漏汽損失對反動級總漏汽損失-() 減小漏汽損失產生的方法在動靜部分的間隙處安裝汽封片。如圖7 所示。在葉輪上開平衡孔,并選取合理的葉根反動度。- . 濕汽損失() 濕汽損失產生的原因使參與做功的蒸汽量減少。若蒸汽的干度為x,通過級的蒸汽量為G,則有(x)G蒸汽不參與做功,只有xG蒸汽參與做功。蒸汽拖動水珠流動,消耗一部分蒸汽能量。水珠流速c1x=(0.10.13)c1水珠對噴嘴和動葉產生撞擊損失。如圖8所示,動葉進口處,水珠撞擊在動葉的背弧,且產生制動作用;動葉出口處,水

26、珠撞擊在下級噴嘴進口。-產生過冷損失,使蒸汽的理想焓降減少。如圖9所示圖8水珠撞擊動、靜葉示意圖圖9h-s圖上損失示意圖-() 濕汽損失的計算() 水珠的沖蝕作用損傷部位:動葉進口邊的背弧處,特別是葉頂背弧處 沖蝕的更嚴重(?)危害性:縮短葉片的使用壽命,并使其工作的可靠 性降低。() 減少濕汽損失和濕汽沖蝕的方法-采用中間再熱循環(huán)。采用去濕裝置。如圖40所示。圖1-40級內捕水裝置示意圖1一捕水口槽道;2一捕水室;3一疏水通道 采用具有吸水縫的空心噴嘴。如圖41所示。圖1-41具有吸水縫的空心噴嘴 -采取措施,提高葉片的抗沖蝕能力。如:在動葉進汽邊的背弧處上部鑲焊硬質合金、鍍鉻、氮化、電火花

27、硬化等。如圖42所示。圖1-42焊有貼邊的動葉 -二、 級的相對內效率和內功率 . 級的相對內效率級的有效焓降與級的理想能量之比。即意義:衡量級內熱力過程(能量轉換)完善程度的最終指標。 . 級的熱力過程線如圖43所示。-圖43級的熱力過程線 - . 級的內功率三、 級內損失對最佳速度比的影響圖44級內損失對最佳速度比的影響 結論:級內損失的存在,不僅使效率降低,而且使最佳速度比減小。如圖44所示。所以設計汽輪機時,應按此速度比設計,這樣不僅保證效率高,而且級數(shù)少。-四、 影響級效率的結構因素 . 動、靜葉之間的軸向間隙如圖45所示。分析:- . 徑向間隙徑向間隙的存在,使級效率下降。裝設徑向汽封與不裝設汽封相比,效率可提高約。如圖45所示。 . 蓋度見前面所述有關內容。 . 葉片寬度有一個最佳寬度。在強度允許的條件下,應盡量采用窄型葉片。- . 圍帶、拉金()圍帶用在短葉片中,裝在葉片的頂部,一般分組。圍帶的作用:減少葉頂漏汽;改善葉片的振動特性。()拉金用在較長的葉片中,安裝在葉片的中間某一部位(?)拉金的作用:改善葉片的振動特性。但拉金的存在使級效率下降。從對經濟性的影響來講,橢圓型拉金要比圓型拉金好。-. 平衡孔如圖46所示,只有在動葉根部反動度適當或隔板漏汽量較大時,在葉輪上開平衡孔才能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