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區(qū)干渠綜合治理項目施工組織設計_第1頁
灌區(qū)干渠綜合治理項目施工組織設計_第2頁
灌區(qū)干渠綜合治理項目施工組織設計_第3頁
灌區(qū)干渠綜合治理項目施工組織設計_第4頁
灌區(qū)干渠綜合治理項目施工組織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灌區(qū)干渠綜合治理項目施工組織設計 TOC o 1-2 h z HYPERLINK l _Toc357757242 第1章 工程概況 PAGEREF _Toc357757242 h 4 HYPERLINK l _Toc357757243 1.1 工程概況 PAGEREF _Toc357757243 h 4 HYPERLINK l _Toc357757244 1.2水文氣象和工程地質 PAGEREF _Toc357757244 h 11 HYPERLINK l _Toc357757245 1.3 對外交通條件 PAGEREF _Toc357757245 h 12 HYPERLINK l _Toc3

2、57757246 第2章 施工圍堰、基坑降排水和渡汛措施 PAGEREF _Toc357757246 h 13 HYPERLINK l _Toc357757247 2.1 圍堰結構設計 PAGEREF _Toc357757247 h 13 HYPERLINK l _Toc357757248 2.2 圍堰填筑 PAGEREF _Toc357757248 h 13 HYPERLINK l _Toc357757249 2.3 導流明渠設計 PAGEREF _Toc357757249 h 14 HYPERLINK l _Toc357757250 2.3 基坑抽水 PAGEREF _Toc3577572

3、50 h 15 HYPERLINK l _Toc357757251 第3章 施工總平面布置 PAGEREF _Toc357757251 h 17 HYPERLINK l _Toc357757252 3.1 施工總平面布置設計原則 PAGEREF _Toc357757252 h 17 HYPERLINK l _Toc357757253 3.2 場內外交通 PAGEREF _Toc357757253 h 17 HYPERLINK l _Toc357757254 3.3 風、水、電系統(tǒng) PAGEREF _Toc357757254 h 17 HYPERLINK l _Toc357757255 3.4

4、砼拌和站及其附屬設施 PAGEREF _Toc357757255 h 18 HYPERLINK l _Toc357757256 3.5 輔助生產(chǎn)企業(yè)設施 PAGEREF _Toc357757256 h 18 HYPERLINK l _Toc357757257 3.6 倉儲系統(tǒng)用其他 PAGEREF _Toc357757257 h 18 HYPERLINK l _Toc357757258 3.7 辦公、生活設施 PAGEREF _Toc357757258 h 19 HYPERLINK l _Toc357757259 3.8 通訊系統(tǒng) PAGEREF _Toc357757259 h 19 HYPE

5、RLINK l _Toc357757260 3.9 臨時設施匯總表及施工總體布置圖 PAGEREF _Toc357757260 h 19 HYPERLINK l _Toc357757261 第4章 主要項目的施工方法 PAGEREF _Toc357757261 h 21 HYPERLINK l _Toc357757262 4.1 土方開挖施工方案 PAGEREF _Toc357757262 h 21 HYPERLINK l _Toc357757263 4.2 土方回填施工方案 PAGEREF _Toc357757263 h 25 HYPERLINK l _Toc357757264 4.3鋼板樁

6、支護 PAGEREF _Toc357757264 h 29 HYPERLINK l _Toc357757265 4.4 單管高壓旋噴樁施工方法 PAGEREF _Toc357757265 h 33 HYPERLINK l _Toc357757266 4.5 鉆孔灌注樁施工方法 PAGEREF _Toc357757266 h 36 HYPERLINK l _Toc357757267 4.6木樁施工 PAGEREF _Toc357757267 h 42 HYPERLINK l _Toc357757268 4.7 深層攪拌樁施工方法 PAGEREF _Toc357757268 h 44 HYPERL

7、INK l _Toc357757269 4.8 碎石墊層施工方法 PAGEREF _Toc357757269 h 48 HYPERLINK l _Toc357757270 4.9 砌石施工方法 PAGEREF _Toc357757270 h 49 第1章 工程概況1.1 工程概況xx流域位于福建省東南部,流域面積5629km2,是我省大河流之一,xx以xx為界,以上分xx和xx支流,以下為xx干流全長30km。xx市行政區(qū)域包括xx市區(qū),以及xx、xx、xx、xx、等七市區(qū)。xx下游防洪堤工程始建于五十年代,南北兩岸堤長共28.24km。因岸線未經(jīng)總體規(guī)劃,堤線甚不規(guī)則。多年來由于天然及人為影

8、響,使xx下游河道防洪能力降低,嚴重影響xx城鄉(xiāng)人民的安全。自1991年起分兩期對xx下游堤防工程進行加固擴建,但主要是對原堤防進行加高加固。根據(jù)福建省人民政府閩政1997文330號文件同意分期實施的意見,對xx下游兩岸進行整治,在岸線整治河段范圍內,浮橋以下(北岸自xx)防洪岸線及河道整治列為近期工程;浮橋以上防洪岸線及河道整治列為遠期工程。近期工程即一期工程于1999年動工,2002年已基本完工,南岸接至荀江橋也于2006年動工興建,也已接近完成,北岸接至xx,未能形成封閉的防洪體系,為了盡快發(fā)揮已建工程的防洪效益,xx市各級政府要求盡快建設北岸xx段起點至xx水閘的防洪堤。根據(jù)xx市城鄉(xiāng)

9、規(guī)劃局編制的xx下游兩岸xx橋閘至荀江新橋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金塔堤段采用“堤路結合”堤頂路方案。xx市xx下游防洪岸線整治及xx路續(xù)建工程(xx段)采用“堤路結合”的堤頂路方案,起點位于xx市xx北路,xx坐標X=2759011. 53,Y=506511.303,之后路線基本沿堤線布設,采用路堤結合的形式,將擬建xx防洪堤放置在道路的外側,向內加寬至41m,向西經(jīng)過xx、xx、xx、xx村,終點在307省道,xx坐標X=2760575.541,Y=502591.498。路線在xx區(qū)境內長3.33km,在xx境內長1.329 km,路線途中有規(guī)劃的xx大橋,站前大橋(道)以及寬50m規(guī)劃路1條,寬

10、40m規(guī)劃路1條,寬30m規(guī)劃路2條、寬24m規(guī)劃路1條與之相交。1.2 設計主要技術標準3.1防洪堤技術標準堤防級別為級堤防工程。防洪標準為100年一遇,洪峰流量為11100m3/s,由xx段起點xx水閘的設計水位為11.27m12.10m;抗震設防標準按度地震烈度,遭遇5年一遇洪水重現(xiàn)期設防。xx段防洪堤線與xx路結合的起點為xx路樁號K1+018.00處,終點樁號為K4+300.00,結合段長度3282 m;從xx路樁號K4+300以后,防洪堤線與xx水閘連接線結合,結合段堤線長578.422 m。3.2xx路技術標準路線全長:4.659公里道路等級:城市級主干道設計行車速度:60公里/

11、小時車道寬度:3.75米不設緩和曲線的最小圓曲線半徑:1000米最大縱坡:2.10%凸形豎曲線:6000米凹形豎曲線:4000米道路寬度:除觀光休閑區(qū)路段,交叉口路段、公交車港路段外,其余路段寬度為41米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年限30年路面橫坡:車行道2.0% 人行道2.0%道路設計洪水頻率:1/100橋面凈度:xx水閘橋 54.65米xx旱閘橋 45.8米xx旱閘橋 36米xx水閘橋 36米xx旱閘橋 36米xx旱閘橋 36米橋梁及道路構筑物設計荷載:城A級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度路面設計交通量:標準軸載(100KN)1000次/日道路可能通行能力:2752輛/小時(單向)小客車 5504輛/

12、小時(雙向)設計暴雨重現(xiàn)期為1年徑流系數(shù)取0.9暗管折減系數(shù):m=2.0雨水管道按滿流計,粗糙系數(shù)取n=0.013地面集水時間一般按5min計排水管道中最小流速v=0.75m/s設計雨水管道起始覆土取1.0米3.3路基、路面3.3.1路基橫斷面設計樁號K0+000K7+749段路基按照雙向四車道四幅路,路基寬度33米進行設計。其路基橫斷面構成為3.0m人行道+4.5m非機動車道+8.5m機動車行車道+1.0m中央分隔帶+8.5m機動車行車帶+4.5m非機動車道+5.0m人行道=33m。樁號K0+749K7+165段路基按照雙向四車道四幅路,路基寬度41米進行設計。其路基橫斷面構成為3.0m人行

13、道+4.5m非機動車道+2.0m邊分帶+8.5m機動車行車道+3.0m中央分隔帶+8.5m機動車行車帶+2.0邊分帶+4.5m非機動車道+5.0m人行道=41m。路基大部分為園地、菜地,需將表層土清除,清除表土厚度平均0.3m。基礎部分段為粉質粘土,路基填筑前先壓實處理,路基大部分為高填方,經(jīng)計算預留沉降量為0.3m。3.3.2特殊路基處理水溝、池塘路段:路基經(jīng)過水溝、池塘地段,根據(jù)不同情況分別采用采用圍堰擋土、抽水、清淤,拋石回填等處理措施,水溝路段拋石回填至原地面高程,水塘路段拋石回填至常水位以上0.5并在常水位上0.5m,拋石體回填至設計標高后用壓路機壓實,并鋪筑碎石墊層后再填筑路堤。淤

14、泥地段:先進行排水,待疏干和晾曬后,將淤泥清除,進行換基處理。3.2.3路基邊坡設計路基填方邊坡:漿砌條石采用1:2.5坡率;擋墻段采用1:0.25的坡率,草皮護坡采用1:4的坡率,漿砌片石方格型骨架防護采用1:1.5的坡率,xx段開挖邊坡第一段采用1:0.33,高8 m處設一馬道,寬2 m 。第二邊坡采用1:1的坡率。3.2.4路基防護設計路基左側填方路段:K0+000K0+480采用漿砌條石護坡;K0+480K1+020段位于xx地質災害區(qū),在土石分界面分布有軟弱夾層,存在潛在的滑坡問題,采用漿砌石重力式擋墻防護,基礎須坐落在基巖上;K1+020K2+380采用漿砌條石護坡;K2+380K

15、4+300采用草皮護坡;K4+490K4+469.722采用漿砌片石方格型骨架防護;臨江側路段坡腳采用漿砌石護腳。路基右側路段:樁號K0+3400+500段通達過居民區(qū),采用擋墻防護和xx段開挖邊坡采用漿砌護坡,其余路段采用漿砌片石方格型骨架防護。坡腳根據(jù)防洪堤反濾要求設置排水棱體、排水溝。3.2.5路面工程根據(jù)道路等級、交通預測值、車輛組成等,并依據(jù)項目實際情況,按部頒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guī)范、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和路面結構設置情況進行路面厚度計算。路面結構如下:機動車道面層為水泥混凝土,厚度24cm基層為5%水泥穩(wěn)定砂礫,厚度20cm墊層為級配碎石,厚度20cm非機動車道面層為水泥

16、混凝土,厚度20cm基層為5%水泥穩(wěn)定砂礫,厚度18cm墊層為級配碎石,厚度18cm、人行道面層采用4cm機制人行道彩色磚+2cm砂漿鋪砌墊層采用10cmC10水泥混凝土2.2.6橋梁與涵洞、設計標準為城A級、結構型式排水涵洞:樁號4+470處,為2*2方型鋼筋砼板涵;旱閘橋:共四座,分別設在xx、xx、xx、xx等旱閘右側,為單孔箱涵結構,基礎采用旋噴樁。水閘橋:共兩座,分別設在xx水閘和xx水閘右側,基礎采用旋噴樁。 下部構造:鉆孔灌注樁基礎3.2.7管網(wǎng)工程本工程在路基上布置路面雨水、電力、電信、有線電視、路燈等管線工程,電力、電信、有線電視等管網(wǎng)根據(jù)要求預留通道。2.2.7.1雨水管道

17、路面排水管道設置在道路邊分帶內,采用雙側布管。主要承擔本路段的路面雨水收集排放和沖洗、綠化廢水排放。出水管按就近排放原則排放,靠近水閘處往水閘處排放,其他出水口均往內側排放,大部分出水口設置在排水涵管附近通過排水溝相接,部分出水口設置在排水溝上,通過排水溝與排澇涵管相接。雨水管管材選用高密度聚氯乙烯雙壁波紋管HDPE(環(huán)剛度采用4KN/m2),接口采用承插密封連接橡膠圈柔性接口。過涵洞倒虹吸采用焊接直縫鋼管。機動車道路緣設置的雨水口為聯(lián)合式單箅雨水口,非機動車道下為偏溝式雨水口,低洼處為平箅式雨水口。公交車站范圍內雨水口設在機動車道與公交停車道交界線上。所有井室其井蓋一律采用復合式水泥井蓋,其

18、中雨水蓖子采用復合材料雨水箅子。3.2.7.2電氣與照明本工程由供電局提供兩回單相(50HZ)10KV城市路燈專用電源。設計標準:城市級道路,平均照度22lx,均勻度0.43。采用光效高、使用壽命長、顯色性與透霧性較好的高壓鈉燈為光源。路燈沿道路雙側綠化帶對稱布置,路燈間距30米,燈桿高10米,雙挑,光源配功率1*250w+1*150w高壓鈉燈,仰角15度,以低壓電纜方式供電。采用微電腦路燈自動控制器定時控制。3.2.8附屬構造物3.2.8.1過街設施在旱閘處,群眾可通過旱閘進入堤外灘地,在每一社區(qū)參照規(guī)劃要求設置必要的越堤路。3.2.8.2公交停車站公交停車站根據(jù)規(guī)劃道路口、附近村莊分布情況

19、布置,停車站采用港灣式。3.2.8.3無障礙設施人行道在交叉口、各出入口、人行橫道等路口均設置緣石坡道、盲道等無障礙設施。3.2.9交通安全及管理設施全線設置完善的標線,根據(jù)需要設置指路標志、禁令標志、警告標志等標志牌,所設標志采用反光材料,根據(jù)具體情況設置在起、終點平面交叉出設置燈控設施。路基高度基本控制在6.0m左右,在內外側采用砌石護欄防護,外側結合防浪墻采用封閉式護欄,內側采用鏤空護欄。水文氣象和工程地質1.2.1 水文氣象條件xx發(fā)源于xx山脈南端的xx縣xx鄉(xiāng)xx村xx嶺東南坡,流域面積5629km2,全長182km,主河道平均坡降2.2,為我省第四大河流。xx以下xx干流全長30

20、多km,xx至xx區(qū)間面積為611km2。xx干流自xx閘以下河段為感潮區(qū),xx站多年逐月平均高潮位2.365m,歷史最高潮位4.499m。100年一遇設計洪水流量11100m3/s。本項目所處區(qū)域屬南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終年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20.7,最熱月(七月)平均為36.5,最冷月(一月)平均為12.0,極端最高氣溫38.7(1966年8月),極端最低氣溫0.1(1963年1月),年平均降水量1215.8毫米,日最大降水量239.8毫米,全年無霜期達360天。年平均風速3.8米/秒,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頻率為21%,最大風速為24米/秒,沿海大于6級風日為32天,

21、臺風發(fā)生在七月至九月,年平均23次,年平均霧日10.6天,多發(fā)生在一月至四月間。雨量自10月份以后偏少,氣候異常干燥,常出現(xiàn)旱情。1.2.2 工程地質工程區(qū)位于xx下游河段右岸,擬建線路位于河流沖積階地和河漫灘上,屬河流沖積地貌。全線以沖洪積、海積平原為主,地勢較低洼且平緩,僅在xx附近為殘積堆積殘丘地貌?,F(xiàn)有地面高程在1.011.0m之間,殘丘最高高程為34.68m。工程位于現(xiàn)有防洪堤的外側流通灘地上,灘地上主要為菜園、田地及果樹等。工程區(qū)地下水主要為孔隙潛水和裂隙潛水。孔隙潛水主要分布在沖洪積及殘積土層中,由大氣降水及河水直接補給,水位埋藏淺,水量較豐富。根據(jù)中國地震烈度區(qū)劃圖和福建省建設

22、廳、福建省地震局閩建設200237號福建省區(qū)劃一覽表,xx是全國重點抗震、防災城市,城市建設按7度抗震烈度設防。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5g,特征周期為0.55s。1.3 對外交通條件xx市位于福建東南沿海,xx公路、xxxx公路從項目區(qū)穿過,高干渠經(jīng)過的各鄉(xiāng)鎮(zhèn)之間均有公路相連,并已有多長條公路與施工工區(qū)相通,工程建設所需物資可通過現(xiàn)有公路運往各施工工區(qū),對交通十分便利。第2章 施工圍堰、基坑降排水和渡汛措施為了確保干渠工程干地上正常施工,必須引導和控制河水,有效攔截來水。修筑圍堰形成封閉基坑,保證在干地施工。施工導流采用一次攔斷干地施工的方案,xx取水口與田洋取水口之間利用導流明渠排水,本C

23、4標上游圍堰布置于樁號14+195.0m處,下游圍堰布置于田洋取水口處,新建節(jié)制閘圍堰布置于樁號14+940.0m處,采用填筑橫向粘土草袋圍堰。2.1 圍堰結構設計2.1.1 堰頂高程的確定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圍堰高為4米,圍堰堰頂高程均擬按4.5m。2.1.2 斷面形式圍堰拆除準備采用機械拆除,并考慮堰頂通過一部5t自卸汽車,設計寬度取為3.0m,兩側邊坡均為1:0.75,堰體采用編織袋裝土填筑,圍堰中部利用土工膜作為防滲體,在圍堰坡腳打松木樁進行,木樁入土深度2.5m,樁長4.0m,間距0.4m,具體如下圖2-1所示。2.2 圍堰填筑圍堰均為袋裝土圍堰,袋裝土量要適中、墩實,一般裝1/32/

24、3土,施工時將袋裝土堆放平整,且應錯縫,縱橫向壓茬1/3,并用人工踩實。圍堰堆砌應整齊、密實,不得出現(xiàn)滲流通道。為減少圍堰的滲水量,筑堰前應將堰底雜物清除,并將堰底范圍內土層挖除3050cm深,使圍堰底部嵌入基底。防滲采用土工膜,筑堰時,先將土工膜平鋪于圍堰中部,利用袋裝土袋將土工膜壓住進行固定,土工膜兩側填筑粘土草袋圍堰均衡上升,并緊貼土工膜疊筑。圍堰施工由一側向另一側單邊進占的方式填筑。 3m 1:0.75 1:0.75 4m 編織袋裝土 土工膜 1m 80松木樁400 圖2-1 圍堰結構斷面圖2.3 導流明渠設計2.3.1 導流明渠布置 進水口布置距圍堰中心30m處的xx取水口對岸,出水

25、口布置距圍堰中心10m處的田洋取水口附近,導流結束后方進行穿堤段堤身施工。2.3.2 斷面型式 根據(jù)投標文件施工導流布置圖,導流明渠底寬擬定2.0m,邊坡1:1.5,開挖深度3.4m,長約616m,土方開挖工程量17200m3。2.3.3 導流明渠施工 本導流明渠開挖擬從兩頭向中間開挖方法,采用反鏟挖掘機開挖、人工修整,開挖后的土方堆于明渠兩旁的空地上。2.3 基坑抽水1、降水方法的選擇根據(jù)本工程情況,基坑采用挖坑抽水的方法降水。在圍堰合垅后,馬上進行基坑抽水,擬在干渠每隔100150m設一處長1.5m寬1.5m深1.5m的集水坑,基坑內其余部位的積水通過數(shù)臺QY-15潛水泵抽排至集水坑,集水

26、坑的積水通過一臺離心泵排到圍堰外,利用渠道旁邊的排水溝、渠(或鋪設PVC管道)排至市政排水系統(tǒng),離心泵安置在圍堰堰頂上?;佑克坑嬎銤B入基坑的涌水量計算如下:式中:Q 基坑涌水量(m3/d) K土的滲透系數(shù)(m/d); S抽水時坑內水位下降值(m);H抽水前坑底以上水位高度(m); R抽水影響半徑; r0 假想半徑(m)。矩形基坑按基長、短邊的比值不大于10,可視為一個圓形大井,其假想半徑按r0=(a+b)/4,為系數(shù),a、b為矩形基坑的邊長(m)。m0 從坑底至下臥不透水層的距離(m)。 抽水設備選擇根據(jù)上述計算所得基坑涌水量、潛水泵及離心泵的主要性能和我單位類似工程的施工經(jīng)驗,本工程配備

27、抽水設備如下2.4 施工安全度汛措施(1)進場后在業(yè)主協(xié)助下,與當?shù)胤姥粗笓]部和氣象局取得聯(lián)系。汛期加強聯(lián)系和協(xié)調,及時了解天氣預報,進行水情分析,盡早采取果斷措施。(2)準備部分編織袋,以備標洪水來臨前適當加高圍堰擋水,及時撤離人員、機械到安全高度,保證生產(chǎn)安全。(3)民技工生活區(qū)、水泥倉庫布置在地勢較高處或將其基礎填高。(4)合理安排加快施工進度,低洼地段盡量避開洪水期施工。(5)配備足夠抽水設備,以備盡快抽排基坑積水。(6)成立安全度汛領導小組,做到分工明確。第3章 施工總平面布置3.1 施工總平面布置設計原則xx市xx干渠位于xx市市郊,渠道兩側多為居民民房,也有一些尚未開發(fā)利用的土地

28、,施工條件較好,本工程施工工廠、砼攪拌及預制場、施工倉庫及臨時生活設施等布置在南干渠與導流明渠之間的空地上。施工布置設計遵循以下原則。(1)合理使用場地,布置緊湊,合理搭建,降低費用,但又不宜過分擁擠。(2)就近布置,有利生產(chǎn),便于管理,不妨礙對內、對外交通運輸。(3)確保施工過程的安全防火,符合衛(wèi)生要求。(4)合理定置、美化環(huán)境、并符合文明施工和環(huán)境保護的要求。3.2 場內外交通(1)對外交通xx市位于福建東南沿海,xx公路、xxxx公路從項目區(qū)穿過,高干渠經(jīng)過的各鄉(xiāng)鎮(zhèn)之間均有公路相連,并已有多長條公路與施工工區(qū)相通,工程建設所需物資可通過現(xiàn)有公路運往各施工工區(qū),對交通十分便利。(2)場內交

29、通本工程場內施工道路一部分利用沿渠兩側原有村級道路,沒有道路路段擬用機械在沿渠一側順地勢平整一條施工道路,土方不足的地段由適用開挖料填筑,路寬5m,泥結碎石路面。3.3 風、水、電系統(tǒng)施工用風、施工用水、施工用電詳見第6章說明。3.4 砼拌和站及其附屬設施(1)砼拌和站本拌和站由兩臺JS-500強制式拌和機組成,可滿足生產(chǎn)要求。(2)砂、碎石料場工程所用砂、碎石料均為外購,擬在拌和站設一個砂、碎石料場,面積600m2,其中砂場占200m2,碎石料場占400m2,按平均堆高2m計,可以儲備砂400m3,碎石800m3,可以滿足工程砼生產(chǎn)要求。3.5 輔助生產(chǎn)企業(yè)設施(1)木工場木工場擬布置在南干

30、渠與導流明渠之間的空地上,配備1套木工機械,并在周邊設有消防器材,建筑面積90m2,占地面積110m2。(2)鋼筋場鋼筋場布置在南干渠與導流明渠之間的空地上,配備1套鋼筋機械,建筑面積100m2,占地面積120m2。3.6 倉儲系統(tǒng)用其他(1)綜合倉庫本工程施工用具、機械零配件用其他物質均存放在綜合倉庫內,建筑面積80m2。(2)水泥倉庫水泥倉庫設置在拌和站邊,建筑面積40m2,占地50m2,儲備40t水泥。(3)試驗室試驗室緊靠水泥倉庫邊布置,主要設備有砂石物理力學性能測試儀器、坍落度測驗儀器等,建筑面積20m2,占地25m2。(4)汽車維修間汽車維修間布置于南干渠與導流明渠之間的空地上,建

31、筑面積50m2,占地60m2。3.7 辦公、生活設施(1)項目部及管理人員辦公及生生活設施項目部及管理人員宿舍擬租用附近民房。(2)民技工宿舍現(xiàn)場的民技工宿舍擬設在施工現(xiàn)場內,建筑面積600m2,占地700m2。3.8 通訊系統(tǒng)項目部安裝1門程控電話,主要負責人配備手機作為相互聯(lián)系和對外聯(lián)系的通訊工具,另外配備2部對講機,加強施工現(xiàn)場內互相聯(lián)絡,靈活協(xié)調、調度、方便生產(chǎn)。3.9 臨時設施匯總表及施工總體布置圖各類臨時設施設置匯總表詳見下表3-9-1。施工總體布置見附圖施工總平面布置圖。表3-9-1 各類臨時設施設置一覽表序號名 稱建筑面積(m2)占地面積(m2)備 注1項目經(jīng)理部辦公設施130

32、150租民房2項目經(jīng)理部生活設施150180租民房3民技工生活設施600700谷達油毛氈4木工加工場90110谷達油毛氈5鋼筋加工場100120谷達油毛氈6綜合倉庫8080谷達油毛氈7水泥倉庫4050谷達油毛氈8試驗室2025磚 瓦9汽車維修間5060磚 瓦10配電房2020磚 瓦11合計12801495第4章 主要項目的施工方法本工程C4標為xx取水口至加沙段,樁號為14+20814+924.00,全長716.00m,主要有渠道清淤、土方開挖、回填土方、碎石墊層、塊石灌沙、土工布鋪設、預制砼板襯護、草皮護坡、隔離網(wǎng)架設、漿砌條塊石、水泥砂漿勾縫、漿砌磚墻、條石欄桿、普通砼、預制砼和鋼筋砼等項

33、目。4.1 土方開挖施工方案4.1.1 概述本工程土方開挖工程量為:59643m3,具體詳見表4-1-1。表4-1-1 土方開挖工程量表序號項目名稱單位數(shù) 量一干渠改造工程1渠道疏浚m3227642開挖土方m316250二隔離工程1開挖土方m31578三截污工程1開挖土方m31842四導流工程1 土方開挖m317200根據(jù)本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安排及現(xiàn)場施工條件,土方開挖棄土應根據(jù)不同部位和回填量的要求,對合格土體和不合格土體運至監(jiān)理工程師指定位置堆放處理。4.1.2 土方開挖施工程序本標段在高壓旋噴樁和C25砼鉆孔灌注樁永久支護地段,需等到砼達到設計強度后方進行土方開挖。土方開挖施工程序見下圖4

34、-1-1。圖4-1-1 土方開挖施工流程圖4.1.3土方開挖施工方案按照土方開挖斷面圖,每延長米渠道開挖工程較少,但開挖長段較長(本C4標樁號為14+20814+924.00,全長716.00m,),擬采用分二段開挖,第一段從樁號14+208.00往下游開挖,開挖長度為352.00m;第二段從樁號14+560.00從下游開挖,開挖長度為364.00m。采用PC200反鏟挖掘機挖裝,6t自卸汽車運輸;導流明渠開挖擬從兩頭向中間開挖方法,采用PC200反鏟挖掘機開挖、人工修整,開挖后的土方堆于明渠兩旁的空地上。4.1.4 土方開挖施工方法 測量放樣根據(jù)施工圖提供的坐標軸線和斷面尺寸,用全站儀放出軸

35、線控制點,并對業(yè)主提供的控制點進行復核,其精度需符合要求。合格后,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增設控制樁,并給予固定保護,中心樁確定后,根據(jù)建基面高程與原地面高程確定兩側開挖邊坡線,并撒白灰標示清楚。接著進行開挖前的實測地形及開挖放樣剖面圖報送監(jiān)理工程師審核,經(jīng)監(jiān)理工程批準后,方可進行開挖。 場地清理場地清理包括表層清除及雜物清理,利用PC-200反鏟挖掘機對開挖范圍內的雜草、廢碴、垃圾等雜物清除干凈,并棄運至業(yè)主指定地點堆放。 表土開挖表土開挖指表層草皮、雜質開挖,采用PC-200反鏟挖掘機將含根須及覆蓋草本植物的表層有機土壤開挖,開挖深度應嚴格按監(jiān)理工程師的指示進行,有機土棄運至業(yè)主指定地點堆放。 土方開

36、挖土方開挖選用PC-200反鏟挖掘機挖裝,6t自卸汽車運輸,鑒于工程土方地質條件較差,采用立面式分段分層開挖。(5)土方開挖要點: 土方開挖應按設計坡度放坡,自上而下進行開挖。并且視地質的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如木樁、木板樁、疊碎石袋等方法作臨時支護,坡腳排水要及時,避免產(chǎn)生浸泡坡腳。 根據(jù)土質、氣候和施工機具等情況,開挖基坑底部應留有一定厚度的保護層,避免擾動地基,并且在底部工程施工前,分塊依次挖除。 土方開挖應按設計要求放樣的邊線、底線及高程進行控制施工,施工中機械移動前應提前予以校核,避免產(chǎn)生漏挖、超挖、欠挖等現(xiàn)象,并且控制開挖平整度。 在施工過程應校對其地質條件是否和原設計的地質條件相吻合

37、,如出現(xiàn)相差較大,應及時通報監(jiān)理工程師及現(xiàn)場設計地質代表,商討解決方案,嚴禁盲目作主。 土方開挖應綜合考慮回填土料的合理利用,在視合格土料并經(jīng)監(jiān)理工程師批復在施工現(xiàn)場附近臨時堆放,并不得影響施工、交通、排水等。 土方開挖機械配置土方開挖強度不大,其作業(yè)時間50天,本工程土方開挖工程量為:59643m3(其中42443m3土方開需要運輸),需配置機械如下:(1) PC-200反鏟挖掘機單機日產(chǎn)量750m3,機械使用效率按0.9,配置計算如下:N1=59643/(750*50/0.9)=1.76臺,取2臺。(2) 6t自卸汽車單機日產(chǎn)量150m3(按運距5Km以內),機械使用效率按0.9,配置計算

38、如下:N2=42443/(150*50/0.9)=6.28輛,取7輛。(3) T-120推土機單機日產(chǎn)量2000m3,機械使用效率按0.9,配置計算如下:N3=59643/(2000*50/0.9)=0.66臺,取1臺。4.2 土方回填施工方案4.2.1 土方回填施工程序本工程土方回填共18440m3,土方回填施工程序見如下圖4-2-1。圖4-2-1 土方回填施工程序4.2.2 土方回填方法 生產(chǎn)性試驗在土料填筑前,進行與實際施工條件相仿的現(xiàn)場生產(chǎn)性試驗,以取得合理的施工參數(shù),包括鋪土方式、鋪土厚度、碾壓遍數(shù)、行駛速度、填料最優(yōu)含水量及最大干容重,最后確定填料干容重含水量關系曲線中設計干容重范

39、圍。 土料檢查土料開挖時,對用于回填料土體含水量進行測定。檢查其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圍內,含水量偏高應進行翻松、晾曬。土料中含有的樹根、草皮等雜物應事先采用人工揀除。 進料進料時應根據(jù)每車土方數(shù)確定鋪土面積,派專人指揮卸料,以保證鋪填面均勻卸料及提高推土機工作效率。 鋪料采用1臺T-120推土機鋪料,鋪料過程中,人工配合完成揀除土料中混雜的草皮、樹根等雜物。邊角部位采用人工配合推土機鋪料。鋪土厚度初步擬定為30cm厚,土塊直徑應不大于10cm,當回填料中有大于10cm超徑料時應予以清除?;靥盍系匿伭吓c壓實工序應連續(xù)進行,以防回填料被曬干,影響填筑質量,對表面風干的的回填料層,應作灑水處理。對已經(jīng)

40、檢驗合格的填筑層,如間隔時間過長,再在上面填筑新回填料時,應作表面刨毛或清除處理。下雨天無防護時措施,不得進行土料填筑,降雨前應及時壓實作業(yè)層表層松土,并將作業(yè)面做成拱面,向兩邊排水。降雨后禁止車輛通行。雨后應涼干或對填土面的淤泥清除,合格后方可繼續(xù)填筑。 平土鋪料完成后,應采用水準儀進行層面高程復測,高差應控制在允許范圍內,超出部位采用T-120推土機進一步進行平土。擋墻后采用人工進行鋪料及平土。 土方壓實土方壓實大部分采用12t振動式壓路機進行碾壓,擋土墻回填段及局部邊角無法碾壓部位采用電動打夯機進行夯實。壓路機壓實方法采用“進退錯距法”。碾壓程序:無振壓一遍,弱振壓一遍,強振壓二遍,弱振

41、壓一遍,無振壓一遍。土方分層分段碾壓時,相鄰兩個工作面的搭接長度平行于碾壓方向應不小于50cm,垂直于碾壓方向應不小于35cm,土方填筑邊角部位碾壓不到,應采用電動打夯機進行補夯。碾壓過程中如出現(xiàn)“彈簧土”、層間中空、松土層或剪切破壞等現(xiàn)象,應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處理,并經(jīng)檢查合格后方可重新上新土料?;靥詈粚嵑蟮牟课唬靸炔坏檬芩?,并應及時修建基礎面或臨時遮蓋,以防日曬雨淋。 質量檢測采用環(huán)刀法取樣及電子智能普氏貫入儀進行跟蹤測定密實度,每個填筑面密實度檢測不得小于5點,當填筑出現(xiàn)“彈簧”狀面、光面層、中空性土層式剪力破壞現(xiàn)象,應根據(jù)具體情況認真處理,經(jīng)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上一層土方鋪筑。4.

42、2.3 土方回填機械配置土方回填作業(yè)時間60天,土方回填量為18440m3,需配置機械如下:(1) PC-200反鏟挖掘機單機日產(chǎn)量750m3,機械使用效率按0.9,配置計算如下:N1=18440/(750*60/0.9)=0.46臺,取1臺。(2) 6t自卸汽車其中導流明渠土方回填17200m3不需進行運輸,單機日產(chǎn)量150m3(按運距5Km以內),機械使用效率按0.9,配置計算如下:N2=(18440-17200)/(150*60/0.9)=0.15輛,取1輛。(3)T-120推土機單機日產(chǎn)量2000m3,機械使用效率按0.9,配置計算如下:N1=18440/(2000*60/0.9)=0

43、.17臺,取1臺。(4)12t振動壓路機單機日產(chǎn)量1200m3,機械使用效率按0.9,配置計算如下:N2=18440/(1200*60/0.9)=0.28臺,取1臺。(5)另配置5臺電動打夯機,1臺ZL-50裝載機。4.2.4 土方施工時的技術保證措施 土方開挖時應在基坑坡頂設置截水溝,以免基坑外來水流入基坑,并造成沖刷邊坡,造成邊坡失穩(wěn)。 雨季施工時,應根據(jù)雨情預報,在下雨前應及時壓實作業(yè)面層上的松土,作業(yè)面應做成中中央高兩側微低的坡拱,以利排水。棄土區(qū)要用于回填的土料應采用彩條布進行覆蓋,以防雨水浸泡土料。 填筑面在下雨后未完全晾干,不得踐踏填筑面,并禁止車輛通行,應讓其充分晾曬處理后,并

44、重新壓實后,方可復工。 土料含水量處理;當土料含水量高于允許含水量范圍時,應作晾曬及翻松處理,或在土方開挖時采用平面薄層開挖,以利水分蒸發(fā),當土料含水量小于允許含水量范圍時,應在鋪土區(qū)或土料區(qū)進行適當灑水進行增大含水量處理。 汛期應準備足夠的抽水設備,進行基坑抽排水,以免基底土壤受水浸泡過久。棄土區(qū)堆土區(qū)應設置良好的排水系統(tǒng),以免造成棄土區(qū)及堆土區(qū)要利用回填土料受水浸泡。4.3鋼板樁支護4.3.1 概述本工程C4標部分地段需采用鋼板樁支護,鋼板樁支護工程量為176t(其中26t不重復利用,150t重復利用)。4.3.2施工方法鋼板樁打設方式選擇:單樁打入法。 = 1 * GB2 鋼板樁準備:鋼

45、板樁打入前應將樁尖處的凹槽底口封閉,避免泥土擠入,鎖口應涂以黃油或其他油脂,用于永久性工程的樁表面應涂紅丹用防銹漆。對于年久失修、鎖口變形、銹蝕嚴重的鋼板樁,應整修矯正。彎曲變形的樁,可用油壓千斤頂頂壓或火烘等 方法進行矯正。 = 2 * GB2 圍檁支架安裝:圍檁支架是為了保持鋼板樁垂直打入和打入后鋼板樁墻平直。圍檁支架由圍檁和圍檁樁組成,其型式:在平面上有單面和雙面之分,高度上有單層、雙層和多層。第一層圍檁的安裝高度約在地面上50。雙面圍檁之間的凈距以比兩塊板樁的組合寬度大810為宜。圍檁支架采用36a槽鋼。圍檁支架每次安裝的長度,視具體情況面定,應考慮周轉使用,以提高利用率。 = 3 *

46、 GB2 轉角樁制作:由于板樁墻構造的需要,常要配備改變打樁軸線方向的特殊形狀的鋼板樁,在矩形墻中為90的轉角樁。一般是將工程所使用的鋼板樁從背面中線處切斷,再根據(jù)所選擇的截面進行燭接或鉚接組合面成,或采用轉角樁。 = 4 * GB2 鋼板樁打設:先用吊車將樁吊插樁點進行插樁,插樁時鎖口對準,每插入一塊即套上樁帽,上端加硬木墊,輕輕錘擊。為保證樁的垂直度,應用兩臺經(jīng)緯儀加以控制。為防止鎖口中心線平面位移,可在打樁行進方向的鋼板樁鎖口處卡板,不讓板樁位移,同時在圍檁上預先算出每塊板樁的位置,以便隨時檢查糾正,待板樁打至預定深度后,立即用鋼筋或鋼板與圍檁支架焊接固定。 = 5 * GB2 偏差糾正

47、:鋼板樁打入時如出現(xiàn)傾斜和鎖口接全部有空隙,到最后封閉合攏時有偏差,一股用異形樁(上寬下窄或寬度大于或小于標準寬度的板樁)來糾正。4.3.3 鋼板樁支護工程保證措施 = 1 * GB2 鋼板樁的吊運采用兩點吊成捆起吊采用鋼索捆扎,單根吊運采用專用的吊具。吊運時,應注意保護企口免受損傷。 = 2 * GB2 鎖口不合格的應修整,然后涂黃油或其他油脂,經(jīng)檢查合格后方能使用。鋼板樁的長度不夠時,允許用同型號的板樁等強度接長,但應按先對焊,再焊加強板,最后調直的順序操作。 = 3 * GB2 靜力拔樁對操作人員的技能要求較高,施工過程中應注意:a.由于總拔力很大,對地面的接地壓力較高,要求在樁架或拔樁

48、設備下設置鋼板或路基箱以擴散荷載,防止樁架或板樁設備的沉降。b.對拔樁所用的鋼索,滑輪,浪風繩等要進行不定期的抽查。c.由于在拔樁初期因樁周阻力從靜止到破壞需有一段過程,所以應將卷揚機間歇啟動,漸漸地將樁拔出,禁止一次性地啟動卷揚機,否則會引起鋼索崩斷,造成設備損壞甚至發(fā)生人身事故。4.3.4 注意事項 = 1 * GB2 拔樁開始時的注意事項a.由于拔樁設備的重量及拔樁時對地基的反力,會使板樁受到側向壓力,為此應要求板樁設備同拔樁保持一定的距離。當荷載較大時,還要搭臨時腳手,減少對板樁的側壓。b.作業(yè)時地面荷載較大,必要時在拔樁設備下放置路基箱或墊木,確保設備不發(fā)生傾斜。c.要注意觀察與保護

49、作業(yè)范圍的高壓電線或重要管道。 = 2 * GB2 拔樁施工中需注意事項a.加強對受力鋼索等檢查,避免突然斷裂。b.為防止鄰近板樁同時拔出,應將鄰近板樁臨時焊死或在其上加配重。 = 3 * GB2 其他注意事項a.拔樁結束后仍需要注意,對孔隙填充的情況要及時隨機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盡快采取措施彌補。b.鋼板樁的施工必須確保垂直且不能扭轉,樁間的距離要嚴格按設計尺寸施工。c.板樁拔出時會形成孔隙,必須及時填充,否則極易造成鄰近建筑或地表沉降。為使填充效果更好,建議采用膨潤土漿液填充也可跟蹤注水泥漿。4.3.5 鋼板樁支護工程驗收要點 = 1 * GB2 打樁前需對鋼板樁進行驗收,標準如表所示:鋼板樁檢

50、驗標準序號檢查項目允許偏差或允許值檢查方法單位數(shù)值1樁垂直1用鋼尺量2樁身彎曲度2%l用鋼尺量,L為樁長3齒槽平直度及光滑度無電焊渣或毛刺用1m長的樁段做通過試驗4樁長度不小于設計長度用鋼尺量 = 2 * GB2 打樁過程中驗收;樁頂標高偏差100,鋼板樁垂直度偏差1。 = 3 * GB2 打樁結束后,基坑開挖時的驗收:a.墻后土、坑底和鋼板樁墻的沉降和位移;b.相鄰建筑物的位移沉降;c.地下水位和降水系統(tǒng)水量;d.來自附近打樁、爆破或交通等的振動所造成的影響。4.4 單管高壓旋噴樁施工方法4.4.1 概述本工程采用單管高壓旋噴樁進行防滲和支護,高壓旋噴樁孔距為500mm,工程量為100m。4

51、.4.2施工機械選擇 高壓泵選用SNC-H300型注漿泵,其泵壓2030MPa,流量4080L/min。 鉆機選用76型旋轉振搗鉆機,其鉆桿轉速為20r/min。 漿液攪拌機選用200L雙筒立式攪拌機。 旋噴管包括單層注漿管、單管導流器和單管噴頭,單層注漿管采用外徑50mm的地質鉆桿,每根長約2m,其連接螺紋處采取密封措施,單管噴頭采用平頭型單管噴頭,其底端鑲有硬質合金。 高壓管路:采用鋼絲纏繞液壓膠管,其工作壓力不低于噴射泵壓,其內徑根據(jù)流量確定為d=19mm。 液體流量計:采用電磁式流量計,量程1020L/min。4.4.3 施工流程測量放線孔位布點、埋孔口管鉆機就位鉆孔旋噴邊噴射邊提升

52、平整場地噴射結束成樁回填注漿和起拔孔口管轉入下一孔施工4.4.4施工方法 施工之前先平整場地,挖好排漿溝,按施工詳圖測放出各樁的中心位置,并用套板和撒石灰標出樁位。 根據(jù)孔位定點埋設孔口管,以防止鉆進和旋噴時孔口塌陷??卓诠芸芍貜褪褂?。 鉆機就位:鉆機安放時下墊木板,使鉆機安放平穩(wěn),保持水平,鉆桿保持垂直,其傾斜度不大于1.5%。 鉆孔:采用76型旋轉振搗鉆機進行鉆孔,孔位偏差不大于50mm。 貫入注漿管:鉆孔達到設計孔深后,先檢查各部位密封圈是否封閉,各管安裝是否正常,噴嘴是否暢通,然后貫入注漿管,插入后先進行高壓水射水試驗。 旋噴:施工技術參數(shù)根據(jù)設計要求經(jīng)現(xiàn)場試驗確定,經(jīng)試噴后進行施工作

53、業(yè)。噴射時,應達到預定的噴射壓力和噴漿量后再逐漸提升注漿管。中間發(fā)生故障時,應停止提升和旋噴,以防樁體中斷,同時立即進行檢查并排除故障;如發(fā)現(xiàn)有漿液噴射不足,影響樁體的設計直徑時,應進行復噴。因本工程樁徑較大,施噴過程中擬采用提高噴射壓力、泵量和降低提升速度等措施來加大樁體尺寸,確保達到設計要求。高壓噴管必須旋轉靈活,在高壓作用下,密封性能良好。噴射注漿達到設計深度后,繼續(xù)用注漿泵注漿,待水泥漿從孔口返出后,即可停止注漿,然后將注漿泵的吸水管移至清水箱,抽吸一定量清水將注漿泵和注漿管路中的水泥漿頂出,然后停泵。施噴過程中應注意冒漿情況的觀察,予以妥善處理,及時清除沉淀的泥渣,并做好詳細記錄。

54、卸下的注漿管,應立即用清水將各通道沖洗干凈,并擰上堵頭。注漿泵、送漿管路和漿液攪拌機等都要用清水清洗干凈。高壓泵管路也要送水沖洗干凈。 旋噴結束后要進行壓力注漿,以補填樁柱凝結收縮后產(chǎn)生的頂部空穴,并要預防其他鉆孔排出的泥土或雜物混入,然后拔出孔口管。 相互兩樁旋噴間隔時間不少于48h,對旋噴防滲墻其樁間的搭接長度不小于10cm,保證其墻體的防滲能力。4.4.5 常見故障的防治 噴嘴或管路被堵塞,表現(xiàn)是壓力驟然上升,預防措施如下: 在高壓泵和注漿泵的吸水管進口和水泥漿儲備中均設置過濾網(wǎng),并經(jīng)常清理。 若噴射過程出現(xiàn)水泥供不應求時,應將注漿管提起一段距離,抽送清水將管道中的水泥漿頂出噴頭后再停泵

55、。 噴射結束后,按要求做好各系統(tǒng)的清理工作。 高壓泵排量達不到要求或壓力上不去。處理方法如下: 檢查閥、活塞缸套等零件,磨損大的及時更換;有雜物影響閥關閉時及時清理。 檢查吸水管路是否暢通,是否漏氣,避免吸入空氣,盡量減少吸水管道的流動阻力。 檢查活塞每分鐘的往復次數(shù)是否達到要求,防止傳動系統(tǒng)中的打滑現(xiàn)象。 檢查安全閥、高壓管路,消除泄漏。 檢查噴嘴直徑是否符合要求,更換過度磨損的噴嘴。4.4.6 質量控制和檢驗旋噴深度、直徑和透水性應符合設計要求。4.4.7 施工進度計劃安排和機械配置根據(jù)施工總進度計劃,單管高壓旋噴防滲墻施工作業(yè)時間按5天計,按所選擇機械每臺班制樁50m,每天按1臺班計算,

56、則需配機械數(shù)N:N = 100/(501.050.9)=0.44。故配備1臺套可滿足施工需要。4.5 鉆孔灌注樁施工方法本工程采用C25鉆孔灌注樁砼進行局部地段進行支護,樁孔距為500mm,工程量為50m3,鋼筋籠制安4t。4.5.1鉆孔樁施工工藝鉆孔灌注樁主要使用正循環(huán)鉆機進行施工,鋼筋籠采用汽車吊提吊,水下砼采用自拌砼。施工流程詳見圖4-5-1。4.5.2施工準備(1)平整場地、壓實、鋪墊枕木作平臺。(2)埋設護筒,采用3mm 厚鋼板制作,高2m,護筒的埋設應高出地面30cm。護筒周圍夯填粘土,防水漏水。護筒平面位置偏差不得大于5cm。(3)泥漿池的設置:泥漿池和沉淀當可因地制宜,合理布置

57、相鄰幾個樁共用一套泥漿循環(huán)系統(tǒng),為減少對周圍環(huán)境的污染,對沉碴和灌注時溢出的泥漿,采取隨清隨運,防止泥漿溢流污染周圍環(huán)境,嚴標將泥漿直接排入河道。場地平整鉆機就位鉆孔作業(yè)清 孔安裝鋼筋籠水下砼灌注成 樁樁位放樣檢測、記錄沉渣、孔深、孔徑檢測第二次沉渣檢測砼試件制作鉆機拼裝泥漿制備凈化泥漿拌制鋼筋籠制作水下砼制備圖4-5-1 鉆孔樁施工工藝流程圖(4)泥漿配制本工程泥漿采用粘土造漿。造漿用的粘土塑性指數(shù)應大于15,小于0.05mm的粘粒含量大于50%,制備的泥漿滿足下述要求:比重:粘土、巖層為1.01.25,軟土、砂層為1.21.6.粘度:粘土、巖層為1622s,軟土、砂層為1928s。含砂率:

58、小于4%。膠體率:不小于95%。PH 值:大于6.5。泥漿必須充分拌制均勻備用,在開鉆前,充分備足制漿用粘土。(5)鉆機就位鉆機就位前,對鉆孔作業(yè)面的各項準備工作進行檢查,包括場地布置與鉆機座落處平整和加固,主要機具的檢查、維修與安裝,配套設施的就位及水電供應的接通等。鉆機安裝就位后,底座和頂端應平穩(wěn),不得產(chǎn)生位移和沉陷。頂部的起吊滑輪緣、轉盤中心和樁孔中心三者應在同一鉛垂線上,其偏差不得大于20mm,以確保鉆孔垂直度誤差1%的要求。4.7.3鉆孔作業(yè)(1)施工勞力安排正循環(huán)鉆機每班配備6 人。(2)鉆孔鉆機開鉆前,應檢查各種機具,設備是否狀態(tài)良好,泥漿制備是否充足,以及水、電管路的暢通情況,

59、確保正常。正式鉆進前,先啟動泥漿泵,使之空轉一段時間,待泥漿輸入孔口一定數(shù)量后方可正式鉆進。開始鉆進時,控制進尺速度及鉆壓,采用“低壓慢進”措施,待鉆至護筒下1m 后,再以正常速度鉆進。鉆孔作業(yè)必須連續(xù)進行,不得中斷。因故必須停鉆時,孔口必須加蓋防護,并且必須把鉆頭提出孔道,以防埋鉆。在鉆孔過程中,必須繪制孔位處的地質剖面圖,掛在鉆臺上,以供針對不同土層選擇適當?shù)你@頭、鉆壓、鉆速和泥漿比重等參考。并且,經(jīng)常注意土層變化,在土層變化處均應撈取渣樣,以判斷土層,并記錄表中,與設地地層作核對。鉆過程中隨時補充損耗、漏失的泥漿,保證鉆孔中的泥漿濃度,且高出地下水位至少1.0m,防止發(fā)生坍孔、縮孔等質量

60、事故。當鉆孔距設計標高1.0m 時,注意控制鉆進速度和深度,防止超鉆,并核實地質資料,判定是否進入要求的持力層。當鉆孔深度達到設計要求時,對孔深、孔徑和孔形等進行檢查,確認滿足設計要求后,進行清孔、灌筑混凝土。鉆孔的允許誤差:a、平面位置:任何主向在50mm 內;b、孔徑:不小于設計;c、傾斜度:不大于1/100;d、沉淀厚度:小于5cm。(3)清孔當鉆孔深度達到設計要求后,立即進行清孔,以免間隔時間過長,沉渣沉淀,造成清孔困難。清孔采用換漿法進行,鉆孔達到設計標高后,將鉆頭提升2030cm,低速旋轉,然后注入凈化泥漿(相對密度1.01.2,粘度1720s,含砂4),置換孔內含渣的泥漿。但嚴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