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簡《文子》釋文句讀的幾個訂正_第1頁
竹簡《文子》釋文句讀的幾個訂正_第2頁
竹簡《文子》釋文句讀的幾個訂正_第3頁
竹簡《文子》釋文句讀的幾個訂正_第4頁
竹簡《文子》釋文句讀的幾個訂正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竹簡?文子?釋文句讀的幾個訂正竹簡?文子?的釋文雖然已經(jīng)發(fā)表,1但是整理者說明已發(fā)表的只是初步認定為?文子?的內(nèi)容,其中還有假設干文字沒有校對,竹簡的圖版也沒有發(fā)表。釋文在幾處的句讀上,也有明顯錯誤,需要訂正,以作為進一步討論的基矗下面綜合局部學者和筆者的研究,予以校正。2329號簡,整理小組句讀:七十里舉伊尹而天下歸之,故圣人之治校正后的句讀:湯以七十里,舉伊尹,而天下歸之,故圣人之治相關文獻: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禮記王制?湯舉伊尹于庖廚之中,授之政,其謀得。?墨子尚賢?湯有天下,選于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論語顏淵?君子知而舉之者,猶堯之舉舜,商湯之舉伊尹

2、也。帛書?五行?湯以七十里,文王百里,皆兼天下,一海內(nèi)。?韓詩外傳?卷五臣聞七十里為政於天下者,湯是也。?孟子梁惠王下?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孟子公孫丑上?夫湯以七十里之薄,兼桀之天下,其故何也??管子輕重?0198號簡,整理小組句讀:以壹異知足,以知權疆強足,以蜀獨立節(jié)訂正后的釋文2:信足以壹異,知足以知權,疆強足以蜀獨立,節(jié)相關文獻:德足以懷遠,信足以一異,義足以得眾,才足以鑒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為儀表,智足以決嫌疑,信可以使守約,廉可以使財,人之豪也.?素書正道?茍行以偽,那么其知足以移眾,強足以獨立,此奸人之雄也,不可不誅。?說苑指武?明于天道,察于地理,通于人情。大

3、足以容眾,德足以懷遠,信足以一異,知足以知變者,人之英也;德足以教化,行足以隱義,仁足以得眾,明足以照下者,人之俊也;行足以為儀表,知足以決嫌疑,廉足以分財,信可使守約,作事可法,出言可道者,人之豪也。?淮南子泰族訓?明于天地之道,通于人情之理,大足以容眾,惠足以懷遠,智足以知權,人英也。德足以教化,行足以隱義,信足以得眾,明足以照下,人俊也。行可以為儀表,智足以決嫌疑,信可以守約,廉可以使分財,作事可法,出言可道,人杰也。今本?文子上禮?0876號簡,整理小組句讀:可以治國,不御以道,那么民離散不養(yǎng)。0826號簡,整理小組句讀:那么民倍背反,視之賢,那么民疾諍;加之以校正后的句讀3:可以治國

4、。不御以道,那么民離散;不養(yǎng),那么民倍背反;視之賢,那么民疾諍;加之以相關文獻:分敬而無妒,那么夫婦和勉矣,君失音那么風律必流,流那么亂敗。臣離味那么百姓不養(yǎng),百姓不養(yǎng)那么眾散亡。?管子宙合?御之以道,那么民附;養(yǎng)之以德,那么民服。無視以賢,那么民足;無加以力,那么民樸。無視以賢者,儉也;無加以力,不敢也。下以聚之,賂以取之。儉以自全,不敢以自安。不下那么離散,弗養(yǎng)那么背叛。視以賢那么民爭,加以力那么民怨。離散那么國勢衰,背叛那么上無威。今本?文子道德?說明:根據(jù)今本,0826號竹簡可以和0876號接起來,“離散是“不御以道的后果,而“不養(yǎng)是“民背反叛的原因,必須分開?!翱梢灾螄侵v述正面的結

5、果,“不御以道以下是講反面的做法及其后果,兩句話之間也必須用句號。0864號簡,整理小組句讀:高而不危,高而不危者,所以長守民校正后句讀:居上不驕,高而不危。高而不危者,所以長守民相關文獻:處大不溢,盈而不虧;居上不驕,高而不危。盈而不虧,所以長守富也;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今本?文子道德?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jié)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孝經(jīng)諸侯章?說明:前一個“高而不危,是“居在上不驕的結果,而后面的“高而不危卻是“常守民的方法。2437號簡,整理小組句讀:為兵,始為亂首,小人行之,身受大秧殃,大人行校正后的句讀:為兵始,為亂首。小人行之,身受大秧殃

6、,大人行相關文獻:不為兵邾,不為亂首,不為宛(怨)謀(媒)。?黃帝四經(jīng)順道?為亂首、為怨媒?黃帝四經(jīng)亡論?夫失道者,奢泰驕佚,慢倔矜傲,見余自顯自明,執(zhí)雄堅強,作難結怨,為兵主,為亂首,小人行之,身受大殃,大人行之,國家滅亡,淺及其身,深及子孫。今本?文子道德?說明:李縉云先生已經(jīng)指出:“兵始、“兵主意近,是戰(zhàn)爭的肇事者,不應在“始字下斷句。4注釋:1竹簡?文子?的釋文發(fā)表于?文物?1995年第12期;本文所據(jù)今本?文子?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印武英殿聚珍本為主,文中標點為筆者所加。2已經(jīng)有學者這樣斷句,見何志華:?出土文子新證?,?香港浸會大學人文中國學報?1998年4月。3陶磊先生提醒我“離散與不養(yǎng)應該分開,李縉云先生已經(jīng)做了這樣的標點,李縉云:?文子道德篇竹簡本、傳世本的比擬研究?,?哲學與文化?1996年第8期;李縉云:?文子道德篇傳世本與八角廊竹簡??庇?,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18輯。筆者沒有及時注意到這一點,以整理小組的標點為根據(jù),以為這句話可以證明竹簡?文子?被割裂,現(xiàn)予以改正,另外的文句可以證明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