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諸子名著選讀之兵家人教課標版課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c6a9188ff0a9bcc075408ef1abf84a3/5c6a9188ff0a9bcc075408ef1abf84a31.gif)
![先秦諸子名著選讀之兵家人教課標版課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c6a9188ff0a9bcc075408ef1abf84a3/5c6a9188ff0a9bcc075408ef1abf84a32.gif)
![先秦諸子名著選讀之兵家人教課標版課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c6a9188ff0a9bcc075408ef1abf84a3/5c6a9188ff0a9bcc075408ef1abf84a33.gif)
![先秦諸子名著選讀之兵家人教課標版課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c6a9188ff0a9bcc075408ef1abf84a3/5c6a9188ff0a9bcc075408ef1abf84a34.gif)
![先秦諸子名著選讀之兵家人教課標版課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c6a9188ff0a9bcc075408ef1abf84a3/5c6a9188ff0a9bcc075408ef1abf84a3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先秦諸子名著選讀之兵家一、兵家的思想淵源先秦諸子名著選讀之兵家廣東湛江遂溪一中 楊愛武 考兵家之思想淵源,應追溯于古之“司馬”職。漢書藝文之說:“兵家者蓋出古司馬之職,王官之武備也。” 兵家和道家哲學的關系,可以從道家的姜太公呂望的用兵之道中獲悉。二、孫武的軍事哲學思想(一)孫武生平及其兵法著述 孫子名武,字長卿,生卒年不詳,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縣)人,大約與孔子同時代。“四姓之亂”后(齊景公三十一年),孫武從“樂安”來到吳國,與伍子胥共同輔佐吳王,成就其霸業(yè)。 孫武將其祖輩遺留下來的兵法與歷代戰(zhàn)爭進行比較研究,著成孫子兵法一書。孫子兵法不僅對中國古代戰(zhàn)爭產生過重要影響,而且隨著人類的
2、不斷交融與合作。它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財富。一、孫子兵法簡介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等,大約成書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之一,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軍事理論著作,也是中國古籍在世界影響最大、最為廣泛的著作之一。該書被翻譯成種語言文字。不少國家的軍校把它列為教材。 作者孫武是春秋末期齊國人,出身武門。各大小諸侯國之間明爭暗斗,戰(zhàn)火連連不斷。 由于齊國的動亂,孫武從齊國到吳國。他到吳國以后,由于伍子胥的推薦,孫武就帶著這13篇的孫子兵法晉見吳王。 孫子兵法是一個非常全面完整的體系,這個書篇幅不大,只有五千九百多個字,共十三篇。它自己本身有個邏輯體系。始計第一;
3、作戰(zhàn)第二;謀攻第三;軍形第四;兵勢第五;虛實第六;軍爭第七;九變第八;行軍第九;地形第十;九地第十一;火攻第十二;用間第十三。 “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上兵伐謀”、“避實而擊虛” 二、孫子兵法的體系按現代軍事學的體系來分析的話,孫子兵法包含四個層次: 1、戰(zhàn)爭觀念 “慎戰(zhàn)” 2、戰(zhàn)略思想 “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 “先發(fā)制人” “速戰(zhàn)速決” 三、孫子兵法的實踐運用1、孫子兵法在軍事領域的應用 中國著名的軍事思想家孫武去世將近2500年之后,其戰(zhàn)略思想正在深刻地影響著現代戰(zhàn)場。據有關資料報道:美國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在國防部官員和美軍軍官中舉辦了上千次孫子兵法講座。孫子兵法是高等軍校學生必讀的
4、一本書。 2、孫子兵法在經濟領域的應用一些MBA課程將孫子兵法作為經典參考書。 美國營銷大師菲利浦科特勒也曾在其 營銷管理一書中,探討了兵法在營銷中 的應用。日本企業(yè)家非常推崇孫子“上下同欲者 勝”的思想,將其與儒家思想結合創(chuàng)立了 溫情主義的合作型管理模式。 50年來,索尼公司“以正合,以奇勝”。 孫子兵法濃縮了中國古代最優(yōu)秀的戰(zhàn)略智慧的精華兵家韜略之首人類智慧之源最能代表中華文明的經典著作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兵書典籍日本人將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列為商界領袖必讀之書 美國人稱孫子兵法三十六計是歷史上最杰出的智慧孫子兵法成為美國軍校學員必修課從20世紀70年代末西點軍校將孫子兵法列為教學必修書開始,孫
5、子兵法在美國軍事院校以及一些著名的大學中漸成普及之勢。目前,美國凡教授戰(zhàn)略學、軍事學課程的大學,特別是軍事院校,均將孫子兵法作為必讀教材和必修課。美國國防大學還將孫子兵法列為將官主修戰(zhàn)略學的第一課,位于克勞塞維茨的戰(zhàn)爭論之前。孫子練女兵 孫武從齊國到吳國,向吳王闔閭獻兵法十三篇,吳王稱善,并想觀看實際的應用。于是,從宮中挑選宮女分作兩隊,以吳王的兩名寵妃為隊長,進行操練。孫武講明紀律,擊鼓演習,眾宮女嘩笑不止。三令五申,宮女依然不守約束,孫武說:軍令不明,是將領的責任,軍令申明之后,依然嘩亂,就是軍士的罪責。命令將兩隊長斬首。吳王見將斬自己的寵妃,連忙派人勸阻。孫武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遂斬兩
6、寵妃,然后操練,全軍肅然整齊。孫武請吳王觀看,說這支軍隊可以赴湯蹈火,吳王不悅,讓孫武罷兵休舍,孫武說:王徒好其言,而不用其實。吳王醒悟,重用孫武,吳國軍事力量日強。 兵家千古韜略 高人奇謀運籌帷幄 決勝千里縱橫捭闔 各領風騷精彩紛呈 妙語連珠 三 、區(qū)分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和三十六計孫臏,戰(zhàn)國中期人,孫武的后世子孫,晚百余歲,著孫臏兵法。 “三十六計”一詞最早見于南齊書王敬則傳,“三十六策,走為上計”。三十六計的作者與成書時間無從考證。是一部集歷代“韜略”、“詭道”之大成的兵法謀略奇書,有很強的實用性,不但軍事領域可以運用,而且非軍事領域也可借鑒。它是中華民族智慧寶庫中的獨特珍寶。 孫子兵法和
7、孫臏兵法被世界推崇為“兵學圣典”、“世界古代第一兵書”和“東方兵家鼻祖”,尊為智慧之源,制勝之寶,現已譯成幾十種文本。不僅如此,孫子兵法中精深的哲學思想及辯證關系已遠遠超過了軍事范疇,其中理念已被廣泛應用于企業(yè)管理、商業(yè)競爭、外交謀略、體育比賽,成為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寶庫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之源。 據1999年9月22日華聲報報道,英國警察局墻壁上,貼著孫子兵法警句,督促警員學習。英金融時報也連續(xù)兩日將孫子兵法13篇內容譯成英文,制成30頁特刊出版。該報強調,中國2500年前的古老軍事策略,十分適用于現代社會的商業(yè)管理,西方國家應該加以研究。該報舉例,倫敦大都會警察局的墻壁上,都掛滿
8、孫子語錄,其中最觸目的一段談及間諜戰(zhàn):“非智圣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保ú皇欠浅Jッ髦腔鄣娜瞬粫褂瞄g諜戰(zhàn),不是十分仁義的人不能夠使用間諜戰(zhàn),手段不是十分微妙的話也不會收到間諜戰(zhàn)的實效)三十六計勝戰(zhàn)計: 1瞞天過海 2圍魏救趙 3借刀殺人 4以逸待勞 5趁火打劫 6聲東擊西敵戰(zhàn)計: 7無中生有 8暗度陳倉 9隔岸觀火 10笑里藏刀 11李代桃僵 12順手牽羊攻戰(zhàn)計: 13打草驚蛇 14借尸還魂 15調虎離山 16欲擒故縱 17拋磚引玉 18擒賊擒王混戰(zhàn)計: 19釜底抽薪 20渾水摸魚 21金蟬脫殼 22關門捉賊 23遠交近攻 24假道伐虢并戰(zhàn)計: 25偷梁換柱 26指桑
9、罵槐 27假癡不顛 28上屋抽梯 29樹上開花 30反客為主敗戰(zhàn)計: 31美人計 32空城計 33反間計 34苦肉計 35連環(huán)計 36走為上 貳、解釋“上屋抽梯”就是“登高去梯”,此計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八計,計名為後人總結。此計意思:故意顯示有利可圖之點,引誘敵人“上屋”進入對我有利之戰(zhàn)場,然後“抽梯”斷其後路,迫敵就範。 笑裡藏刀為三十六計中的第十計,其意是表面友好,暗藏殺機,龐涓為得到孫子兵法笑裡藏刀,陷害孫臏。假癡不癲為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七計,意思是假裝糊塗,深藏不露,如同雷雲入冬,團聚隱沒一樣,孫臏用此計騙過龐涓,避開殺身之禍。 金蟬脫殼為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一計,原意是表面保持原來的
10、形態(tài),迷惑敵人,本體隱敝轉移,孫臏等人按照此計,讓齊國僕人裝扮成孫臏,假裝其殼,隱敝脫身,逃離魏國。“李代桃僵”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一計,計名出自後人,近似中國象棋中的“丟車保帥”,其意是捨棄局部,換取全局的勝利,孫臏小用此計,使田忌賽馬獲勝,令齊王敬重。 “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計,此計就是來自孫臏救趙的故事,這一計的意思是攻打正面強大集中之敵,不如迂迴到敵人虛弱的後方,迫使敵人退兵或分兵,然後尋找機會,消滅敵人,孫臏選用此計,既救了趙國,又重創(chuàng)龐涓。 擒賊擒王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八計,意思是摧毀敵方主力,抓住敵方的首領,就可以瓦解敵方的整體力量,孫臏用此計迫使龐涓退兵,使齊國暫時脫離危難
11、,龐涓受此大辱,肯定要報復孫臏。 以逸待勞一語出自孫子兵法,這一計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四計,其意是保證自己養(yǎng)精蓄銳,迫使敵人疲備不堪,處於不利的地位,繼而戰(zhàn)勝敵人,孫臏不動如山,以逸待勞,再次戰(zhàn)勝龐涓。 無中生有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七計,本意是指憑空捏造,栽贓陷害,該計用於作戰(zhàn),是指先用假象迷惑敵人,然後假中生真,公孫閱、鄒忌用此計使齊威王對田、孫二人產生疑心,為除掉田忌、孫臏舖平道路。“借刀殺人”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三計,其意是借別人的手除掉對手,鄒忌和公孫閱用此計,借楚王之手除掉孫臏和田忌於死地。 “趁火打劫”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五計,原意是當敵方出現嚴重危機就趁機出擊,龐涓趁孫臏被困楚國之時,來到楚國推
12、波助瀾?!安m天過海”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一計,其計名雖出自唐朝,但此計內容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便多被使用。此計中的“天”是指皇帝,“過?!笔侵鸽y以逾越的障礙,“瞞天過?!钡年P鍵是將隱藏的計謀深藏於張揚暴露的行為之中,孫臏用此計瞞過楚王又瞞過龐涓,逃離險境?!巴禈艙Q柱”為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五計,也叫偷天換日,其原意是指暗中使用計謀,以假代真,達到自己的目的,龐涓“偷天換日”誣陷孫臏帶走楚王的珠寶,禽滑“偷樑換柱使孫臏脫離險境。假途伐虢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四計,此計是說以向對方借道為名,以達到消滅對方或奪取對方要地的目的。龐涓用此計佔領了韓國的成皋,打算以此要脅韓國交出孫臏?!奥晼|擊西”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六計
13、,其意是用假象迷惑敵人,使敵人摸不透我方真實意圖,做出錯誤判斷,指揮產生混亂,對我無所防備,我方進攻便可攻其不備,穩(wěn)操勝券,孫臏“聲東擊西”,佯攻中牟,調龐涓離開成皋,然後奪取之。“空城計”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三十二計,此計的意思是無力守城時,故意暴露其空虛,使敵人疑惑不前,擔心中其埋伏。孫臏用“空城計”,使魏國先頭軍撒軍,解成皋一時之危難,龐涓大軍,隨圍困成皋?!胺撮g計”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三十三計,通俗的解釋就是巧妙的利用敵人奸細,反過來為我所用,孫臏本無力長期監(jiān)守成皋,用“反間計”使龐涓產生錯誤的估計,放棄長期圍困之策,轉為攻城。 “樹上開花”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九計,其意是製造假象,虛張聲勢,
14、使敵人真假難辨,以達到己方作戰(zhàn)之目的,面對強大之敵人,孫臏連續(xù)運用“樹上開花”一計,先是解脫了 成皋之困,後是解救了韓國太子?!皰伌u引玉”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七計,計名乃後人所取,“拋磚”指的是拋小利做誘餌?!耙瘛笔悄康?。龐涓用“拋磚引玉”之計,以糧為誘餌,企圖引誘孫臏交戰(zhàn),孫臏也“拋磚引玉”他比龐涓高明處在於“拋磚”誘敵之前,先示假隱真,迷惑敵人,龐涓懵懂上當,兩方軍隊被誘入事先設置的伏擊圈?!盎焖~”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計,其意是當敵方混亂無主時,趁機亂中取利,龐涓為了付孫臏的伐交,讓公孫閱攪亂齊國的數座邊城 。暗渡陳倉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八計,此計計名出自後代名將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
15、故事,此計的意思是正面佯攻,牽制敵人,迂迴敵後,出奇致勝,此計與聲東擊西既相似,又不同,不同處在於聲東擊西隱敝的是攻擊路線。孫臏用此計既瞞過韓國君臣又瞞過龐涓,攻克上黨,離開韓國?!懊廊擞嫛笔侨嬛械牡谌挥?,此計最早出自古兵法“六韜”,“美人計”的意思是利用美女達到自己的目的,公孫閱利用“美人計”成為齊王近臣,齊王對他言聽計從,使田忌與孫臏處於十分被動的地位。“反客為主”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三十計,該計的意思是由客變主,力爭主動,孫臏為破“美人計”,派鍾離春進宮,用隱語勸說齊王,齊王看鍾離春聰慧,欲封鍾離春為后,孫臏為國家放棄個人情感,勸說鍾離春反客為主,成為王宮的主人,變被動為主動?!爸?/p>
16、桑罵槐”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六計,通俗的解釋就是“殺雞儆猴”、“敲山降虎”。古往今來,軍隊的將帥們常用此計樹立威嚴,嚴明軍紀,大國往往以此威攝小國就範,鍾離春“指桑罵槐”殺美玉,威振後宮,使得嬪妃不敢不聽令於鍾離春。“連環(huán)計”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三十五計,其意是指多計並用,計計相連,環(huán)環(huán)相扣,孫臏為根除朝中內患,先離間鄒忌與公孫閱的聯盟,然後利用鄒忌引誘公孫閱就範,再用公孫閱一事逼鄒忌辭去相國一職。“遠交近攻”是三十六計中第二十三計,“遠交”就是結交遠方國家,“近攻”就是攻取近鄰國家。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們常用此計分化瓦解敵方鄰國,各個擊破,以達到 擴張的目的,戰(zhàn)國後期,謀士范雎總結前人計謀,在說服
17、秦王時,提出“遠交近攻”一計,與秦、韓等國結盟,平息了國內叛亂,並以根本上改變了被動的局面?!按虿蒹@蛇”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三計,其意有二:一是指敵情不明時,以不同手段,“打草”以驚“蛇”動,然後消滅之,二是使隱敝之敵,不可輕舉妄動,以免打草驚蛇,讓敵人發(fā)現我方意圖,使我方處於被動之位,孫臏用“打草驚蛇”之計,查出刺客所在,然後再驚其出動,最後消滅之。調虎離山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五計,此計的意思是誘敵離開有利之地,然後使其就範,孫臏用此計,誘騙公子郊離開魏國的保護,隻身回到齊國,輕而易舉將其抓獲?!坝芄士v”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六計,意思是為更有利的消滅敵人,有意暫時放縱敵人,使敵人放鬆警惕,一意孤
18、行,我方則伺機而動,殲滅敵人,孫臏為根除叛亂勢力,用此計放縱公子郊師,在其叛亂之時,將其消滅。“借屍還魂”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四計,原意是指,已經死亡的東西,借用另一種形勢得以復活,龐涓用假公子郊師代替死亡的真公子郊師,使齊國的叛亂勢力死灰復燃?!案壮樾健笔侨嬛械牡谑庞嫞擞嬍侵敢愿局幗鉀Q問題,就如抽去釜底燃燒的柴薪,才可徹底止住釜中之水的沸騰,孫臏當眾揭開假公子,使太后不再阻擾平叛,同時令叛軍人心浮動,紛紛逃離,齊國叛亂之水,再也無力沸騰?!绊樖譅垦颉笔侨嬛械牡谑?,該計的意思是發(fā)現敵人微小漏洞,只要不因小失大,便及時利用,即使是小勝,也不應放過,孫臏在與敵人相持不下又無
19、法取勝之時,發(fā)現垂都空虛,順手牽羊,奪取垂都?!瓣P門捉賊”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二計,此計的意思是,對必殲之敵,四面包圍,聚而殲之,就像“關上門捉賊,堵住籠抓雞”一樣,孫臏選用此計,消滅叛軍,平定了內亂,並為齊國軍隊爭取了修整時間?!翱嗳庥嫛笔侨嬛械牡谌挠?,其意是指用看似“違背常理”的自我犧牲,達到欺騙敵人的目的,龐涓用此計騙過韓國君臣,使太子申得以離開韓國。隔岸觀火是三十六計中第九計,意思就是坐山觀虎鬥此計是指靜觀敵人內部矛盾激化,坐收漁利,孫臏用此計,讓韓國與魏國拼力撕殺,削弱龐涓的軍力,以利戰(zhàn)勝龐涓。走為上策是三十六計中的最後一計,意思是: 有計劃的主動撤退,以退為進,尋找戰(zhàn)機,
20、消滅敵人,此計在謀略上被推為上策,孫臏以走帶戰(zhàn),將龐涓引誘到馬陵道,一舉殲滅,在古代戰(zhàn)爭史上寫上了精彩一筆,這精彩的一筆之後,孫臏走了,他留下了孫臏兵法,二千年後,當孫子兵法風靡世界時,世上還流傳著另一種說法,說孫子兵法乃孫臏所作,公元一九七二年,山東省臨沂縣銀雀山一號西漢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簡,其中既有孫子兵法也有孫臏兵法,此種說法才得以更正。 三十六計是後人根據孫臏和龐涓之間的謀略之戰(zhàn)以及中國古代許多有名的戰(zhàn)例總結而成,本片中的三十六計絕大部份故事是根據三十六計中的計謀精髓演繹而成,並非歷史原貌,特此說明。 孫臏兵法 踵繼孫子遺規(guī),而在現實、時勢的運用更加純熟靈活,這一偉大的思想結晶非但於古之
21、戰(zhàn)陣殺代具有實效,施之於今日商場攻守進取亦可垂式典型。本書為孫臏的一生形象,以及其思想著作,綜析剖理,堪稱最佳的孫臏研究作品。謀攻孫武課前預習辒( )1.易讀錯寫錯的字櫓( )闉( )忿( )縻( )轒( )虞( )御( )lynfnmfnwenyy課前預習2.一詞多義凡凡用兵之法(大凡)凡三往(總共)善非善之善者也(形容詞,好)齊、楚之交善(動詞,友好、親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動詞,擅長)學萬人敵(動詞,抵擋、抵抗)殆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名詞,危險)農者殆則土地荒(形容詞,懶惰)故桓侯故使人問之(副詞,特意)敵敵則能戰(zhàn)之(相等)與民為敵者,民必勝之(名詞,仇敵、敵人)故上兵伐謀(連詞,因此)故
22、不勝其忿而蟻附之( ) 3.詞類活用全國為上( )屈人之兵( )形容詞使動用法,使整個降服動詞使動用法,使屈服名詞作狀語,像螞蟻那樣課前預習 孫武,即孫子,字長卿,春秋晚期的著名軍事家。是齊國田完后裔,賜姓孫。吳王閹閭為振興國力招募賢才時,孫武從齊國帶著兵法來到吳國,受閩閶重用,任命為將。他的軍事著作孫子兵法總結了春秋時期各國戰(zhàn)爭的豐富經驗,概括了戰(zhàn)略戰(zhàn)術的一般規(guī)律,現存十三篇,所以也稱孫子十三篇。篇目有計作戰(zhàn)謀攻形勢虛實軍事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等。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兵書。走近作者 “謀”是計謀,“攻”是攻擊。孫子把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創(chuàng)“謀攻”一詞,用以闡述他對軍事學上的卓見。只知兵攻,
23、決勝于鋒刃之下,縱能完全殲滅敵人,也絕不能保證我軍無一傷亡,俗語云:“殺賊一千,自損八百?!本褪蔷嫖覀?,戰(zhàn)爭不論勝敗,雙方都會傷亡很大。因此,曹操注曰:“欲攻敵必先謀?!眲钜苍鴮椨鹫f:“吾寧斗智,不能斗力?!睂O子繼作戰(zhàn)篇后,提出“謀攻”問題,做系統(tǒng)的發(fā)揮,意義極為重大?!爸\攻”用今語譯出,就是論謀攻當以全策取勝。 文題闡釋謀攻翻譯孫子說:大凡指導戰(zhàn)爭的法則,(使)敵國全部降服是上策,擊破敵國就差一些;(使)敵人全軍全部降服是上策,擊破敵人一個軍就差一些;(使)敵人全旅全部降服是上策,擊破敵人一個旅就差一些;(使)敵人一連全部降服是上策,擊破敵人一個連就差一些;(使)敵人一個班全部降服是上
24、策,擊破敵人一個班就差一些。因此百戰(zhàn)百勝,并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戰(zhàn)而使敵人降服的,(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打破(敵方的)計謀,其次是挫?。〝撤降模┩饨唬俅问菗魯。〝撤降模┪溲b力量,下策才是攻城。攻城的辦法是不得已的。制造了望敵軍的高車和(攻城用的)戰(zhàn)車,準備(攻城用的)器械,三個多月才能完成;構筑攻城用的土山,又要三個多月才能完工。將官忍不住自己的憤怒而命令士兵象螞蟻那樣去爬敵人的城墻,士兵(被)殺傷三分之一而城還攻不下來,這是攻城的災害呀。 所以善于指揮打仗的人,使敵人降服而不用硬打,奪取敵人的城堡而不強攻,毀滅敵人的國家而不必長期作戰(zhàn)。一定(要)以全勝的
25、策略爭勝于天下,因而軍隊不受損失而勝利可以完全取得。這就是謀劃進攻的法則。 所以用兵的法則,有十倍(于敵人的兵力)就包圍他們,有五倍(于敵人的兵力)就進攻他們,有一倍(于敵人的兵力)就設法分散他們,同敵人兵力相等,就要能設法戰(zhàn)勝他們,(比敵人兵力)少就要能擺脫他們,(實力)不如(敵人)就要避免同敵人作戰(zhàn)。所以弱小的軍隊(如果)集中兵力,即使強大敵軍也可擒獲。將帥是國君的助手。輔佐得周到國家就一定強盛,輔佐的不周到國家就一定衰弱。所以國君妨害軍隊的情況有三種:不了解軍隊不可以讓它前進卻硬要讓它前進,不了解軍隊不可以讓它后退卻硬要讓它后退,這叫做束縛了軍隊(的手腳);不懂得軍隊內部事務而干預軍事行
26、政,就會使將士迷惑;不懂得指揮軍隊的權謀而干預軍隊的指揮,就會使將士懷疑。全軍既迷惑又懷疑,諸侯乘隙進攻的災難就臨頭了。這就叫擾亂軍心,而導致(敵人的)勝利。所以,能預見勝利的情況有五種:懂得(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打和(在什么情況下)不能打的會勝利;懂得兵多兵少的不同戰(zhàn)法的會勝利;官兵同心同德的會勝利;用自己的有準備來對待敵人的無準備的會勝利;將帥有指揮才能而君主不加干涉的會勝利。這五條,是預見勝利的方法。所以說:了解敵人(并且)了解自己,百次作戰(zhàn)都不會有危險;不了解敵人而了解自己,勝負各半;不了解敵人(又)不了解自己,每次戰(zhàn)斗都必然失敗。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謀 攻上兵伐謀君帥和諧知己知彼整體感知重難
27、點探究本篇主要論述了戰(zhàn)爭中的哪幾個要點?說說你的理解。要點:(2)國君與將帥的關系要擺正。(3)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1)上兵伐謀的思想。 (1)孫子在本篇中提出的上兵伐謀的思想,可以說是軍事戰(zhàn)略學中的大智慧、大謀略。作為一般的軍事將領,幾乎共同地認定了一個道理:即將軍的功勛應該在戰(zhàn)場上建立,將軍的豐碑只能在尸骨上樹起。其實,這是一個十分偏頗的觀點。一個統(tǒng)兵的將帥如果只會從軍事的角度考慮問題,而不善于從政治的、謀略的角度三思考問題的話,他只能稱得上是一個糾糾武夫,而不是一個能駕馭戰(zhàn)爭之舟的英明統(tǒng)帥。 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多的是王者之氣,靠的是天道民心。而以戰(zhàn)來屈人,多的是殺人掠地的霸氣。 王者之氣
28、能屈人,亦能服人,故能求得長久平安。 而霸氣壓人,雖也能迫人順服,但畢竟埋仇恨的火種,時機到,反叛之火又會重燃。 理解: (2)在規(guī)模浩大、持久的戰(zhàn)爭中,國君與將帥的關系也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一個重要因素。 再英明的國君也是國君,他不是統(tǒng)兵打仗的將帥,因此,對一些諸如進攻撤退一類的軍事行動,不應該進行過多的干預。 作為親臨前線指揮戰(zhàn)爭的將帥,也不應因為國君對一場戰(zhàn)爭有什么要求而拘泥 于國君的說詞,而應該根據前線敵情我情的變化來臨機處理一些重大的軍務,不能讓不了解前線軍情的國君的一些決定干擾了自己的決心。 理解: (3)“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之所以能成為軍事征戰(zhàn)中的格言,是因為他揭示了戰(zhàn)爭中一個最
29、為普遍的規(guī)律。 孫武認為,只了解自己的情況而不了解敵人,這樣的將帥只能打一半的勝仗;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不明了,兩眼一抹黑,這樣的將帥肯定打一仗敗一仗。只有對敵我雙方兵力、火力、地形,天時、后勤保障、乃至將帥本身的性格秉性、愛好等都了然于心,才能打一仗,勝一仗,百戰(zhàn)不殆。 理解: 本文內容豐富,而且所講的道理又是深奧的兵法,但作者用筆卻極其精練,比如“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一句話既說明了攻城之弊,又從反面證明了“伐謀”之利。又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概括精練,已成為流傳下來的成語。鑒賞與寫作語言風格精練的語言。(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詞類活用現象,并解釋其用法。 1、全
30、國為上,破國次之。全:形容詞作動詞,使整個降服。2、毀人之國而非久之也。久:形容詞作動詞,長久作戰(zhàn)。3、必以全爭于天下,全:形容詞作名詞,全勝的策略。 4、十則圍之。十:數詞作動詞,有十倍。 5、識眾寡之用者勝。眾:形容詞作名詞,眾多的士兵。寡:形容詞作名詞,極少的士兵。用:動詞作名詞,運用方法。6、以虞待不虞者勝。虞:動詞作名詞,準備。 7、將能而君不御者勝。能:名詞作動詞,有才能。 (二)解釋下列各句畫線的虛詞。 1、凡用兵之法 的(助詞)2、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 卻(連詞) 3、敵則能戰(zhàn)之 就(連詞)4、以虞待不虞者勝 用(介詞) 5、三軍既惑且疑 又(連詞)6、必以全爭于天下 在(介詞)虛實
31、 戰(zhàn)略戰(zhàn)術:避實擊虛 解題: 虛實兩個字相對成義?!疤摗保强仗?;“實”,是充實。這是虛實兩個字的一般意義。這兒用“虛實”兩個字題篇,系專就軍備設施的情形和兵力配備的狀況說,同泛論虛實兩個字的意義有別。不過,單就軍事來說,平時和戰(zhàn)時也不能完全一樣。 一、平時軍備設施完善叫做“實”;軍備設施廢弛叫做“虛”。 二、戰(zhàn)時兵力配備周密叫做“實”;兵力配備疏漏叫做“虛”。 平時和戰(zhàn)時雖不盡相同,但平時的“實”是戰(zhàn)時的基礎。平時若“虛”,一旦國家發(fā)生戰(zhàn)爭,再想把兵力配備周密,沒有漏洞,那就困難了。近代戰(zhàn)術上說的情況判斷,就是指審查兵力配備的虛實而說。不過,所說尚不能盡本篇虛實的妙用。【原 文】 凡先處戰(zhàn)地
32、而待敵者佚,后處戰(zhàn)地而趨戰(zhàn)者勞。故善戰(zhàn)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饑之,安能動之。 【注 釋】 (1) 處:居止,這里是到達,占據的意思。 (2) 趨戰(zhàn), 倉促應戰(zhàn)。趨, 疾行、奔赴。 (3) 致人而不致于人:致, 招致、引來。致人, 調動敵人。致于人, 為敵人所調動。 今譯: 大抵先據戰(zhàn)地以待敵人來戰(zhàn)的就安逸,后據戰(zhàn)地以慌忙應戰(zhàn)的就疲勞,所以善于打仗的人,能調動敵人卻不被敵人調動。能使敵人自動來戰(zhàn)的,是用小利引誘它;能使敵人想來不能來的,是設法妨害它。所以敵人安逸要能使他疲勞,飽食要能使他饑餓,安守自固要能調動他出戰(zhàn)。-總論轉變虛實
33、的要訣,其關鍵即在“致人而不致于人。【原 文】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勞者,行于無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無形,神乎神乎,至于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 【注 釋】(1) 出其所不趨: 出, 出擊。出兵要指向敵人無法救援的地方,即擊其空虛。不, 這里當作“無法、無從”之意解。 (2) 神:神奇, 深奧。 今譯: 出擊向敵人不能赴援的地方,奔襲敵人意料不到的地方。走千里長途卻不(至于人馬)困乏的,是走向沒有敵人的地方;進攻而必然取勝的,是攻擊敵人不設防(或防守不堅固)的地方;防守就必然能牢固
34、的,是防守敵人一定要進攻的地方。所以善于進攻的人,敵人不知道怎樣防守;善于防守的人,敵人不知道向哪里進攻才行。(善于攻守的人,他的守形難窺,真是)微妙呀!微妙呀!微妙到看不出形跡;(他的攻形難御,真是)神奇呀!神奇呀!神奇到聽不出聲息。所以能掌握敵人(生死)的命運。 【原 文】 進而不可御者,沖其虛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戰(zhàn),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zhàn)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戰(zhàn),雖畫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zhàn)者,乖其所之也。 【注 釋】 (1)攻其所必救也:必救, 必定救援之處, 喻指利害攸關之地。此句意為由于我已把握了戰(zhàn)爭主動權, 故當我欲與敵進行決戰(zhàn)時, 敵不得不從命。之所以如此
35、, 是因為我所選擇的攻擊點, 是敵之要害處。 (2) 畫地而守之: 畫, 界限, 指畫出界限。畫地而守, 即據地而守, 喻防守頗易。 (3) 乘其所之也: 乘, 違, 相反, 此處有改變、調動的意思。之, 往, 去。句意謂調動敵人, 將其引往他處。今譯: 前進而使敵人無法抵御的,是沖擊它空虛的地方;后退而使敵人無法追到的,是迅速得使它來不及追趕。所以我軍想要決戰(zhàn),敵人雖然據守高壘深溝,卻不得不同我軍打仗的,是進攻它必然要救援的地方;我軍不想決戰(zhàn),即使在地上畫線作為防守,敵人也無法來同我軍打仗的,是把它牽引到別的方向去。 思考:這篇文章的中心內容是什么?有幾層意思?有何感想?虛實是一篇妙語連珠的
36、佳作,主要論述在作戰(zhàn)指導上必須“避實而擊虛”?!袄扯苿佟?,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所調動,主動靈活地爭取戰(zhàn)爭的勝利。爭取主動,先發(fā)制人 孫子提出“致人而不致于人”,這句話是本篇的主旨。所謂“致人”,就是調動敵人、所謂“不致于人”,就是不被敵人所調動。他認為,指揮作戰(zhàn)要爭取主動,避免被動,這是戰(zhàn)爭指導上的重要原則?!爸氯硕恢掠谌恕边@一名言歷來受到兵學家的重視。李衛(wèi)公問對說,古代兵法千章萬句,最重要的無過于“致人而不致于人”。2000 多年前的孫子,能看到主動權在戰(zhàn)爭中的重要性,并提出若干寶貴的爭取和造成主動、避免和擺脫被動的原則和方法,無疑是十分可貴的。主動地位的取得不能靠空想,而是通過主觀能動
37、性的發(fā)揮去努力爭取。本篇首先指出,在未戰(zhàn)之前,要“先處戰(zhàn)地而待敵”,先敵完成作戰(zhàn)部署,以逸待勞。他所謂的”逸”,就是先敵準備、先敵休整、先敵部署,這樣便能居于有利地位,從容作戰(zhàn)。軍事斗爭的最高藝術,莫過于能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所調動。然而,敵人的指揮官也是有頭腦的活人,采取一廂情愿、強加于人的辦法,敵人是不會接受的。善于“投其所好”,方能調動敵人就我所范。我軍在過去的革命戰(zhàn)爭中采用的“牽牛戰(zhàn)術”,就是個調動和疲憊敵人的戰(zhàn)法。解放戰(zhàn)爭初期,蔣介石集中兵力,重點進攻我山東、陜北根據地,企圖“伸開雙拳”,首先殲滅我華東和西北野戰(zhàn)軍,然后再轉擊我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針對敵人這一作戰(zhàn)意圖,毛澤東將計就計,一面
38、電令我華東野戰(zhàn)軍在膠東擺開與敵人抗爭的態(tài)勢,以積極的行動將敵人的“右拳”誘向渤海之濱;一面率領我西北野戰(zhàn)軍,主動出擊榆林,將敵人的“左拳”繼續(xù)向西北方向拉。蔣介石以為雙拳齊揮,擊中了我的要害,結果卻造成自己“胸膛垂露”。這時,我劉鄧大軍乘機千里躍進大別山,像一把利劍插入敵人的胸膛,扭轉了全國戰(zhàn)局迫使蔣介石由戰(zhàn)略進攻轉入戰(zhàn)略防御。集中兵力,避實擊虛虛實這對范疇指的是,軍隊作戰(zhàn)所處的兩種基本態(tài)勢力弱勢虛和力強勢實之間的辯證關系。孫子十分重視對虛實這對范疇的研究和運用。他說:“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意思是,用兵的法則像流動的水一樣,水流動起來是避開高處而流向低處,用兵
39、的法則是避開敵人防守堅買的地方而攻擊其空虛薄弱的部位。但是,有時敵人卻很強大、堅實,那又怎樣談得上避實擊虛呢?這就要發(fā)揮將帥的主觀能動性,想方設法,創(chuàng)造條件,變強敵為弱敵,以達到避實擊虛的目的。孫子說:“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饑之,安能動之。”這主要是講強弱轉化問題。意思是,用“利”和“害”調動敵人,使它由主動轉化為被動,由“佚”(逸)轉化為“勞”,由“飽”轉化為“饑”,由“安”轉化為“動”。這樣,就使敵人由強轉化為弱,這是避強擊弱的先決條件。善于抓住對手的弱點。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無形;神乎神乎,至于無聲,
40、故能為敵之司命。(所以,善于進攻的人,使敵人不知道怎樣防守;善于防御的人,使敵人不知道如何進攻。微妙啊微妙,微妙到沒有行跡可尋循;神奇啊,神奇到沒有絲毫聲息,所以能夠掌握敵人的命運。)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所以我方軍事行動是要隱藏還是要公開暴露,在根本上取決于敵我雙方的戰(zhàn)況。在戰(zhàn)爭中,我方軍事行動,包括兵員運動,資源儲備,武器裝備等都應高度保密,保密到使敵人無形可窺,既是全方面地封鎖各種信息,使敵軍無計可施。在作戰(zhàn)對象和攻擊方向的選擇上,要揀弱敵打,以強擊弱。孫子說:”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勞者,行于無人之地也。攻而必勝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進而不可御者,沖其虛也。”這些論述的意思都是說要善于發(fā)現和抓住敵人的弱點,以己之實、擊敵之虛。例如,公元前632 年,晉文公率晉、齊、秦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港口柴油罐車裝卸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寶石專家珠寶店品牌推廣合同
- 2025年度辦公用品店租賃與品牌授權合同
- 產品研發(fā)流程規(guī)范作業(yè)指導書
- 酒水購銷合同年
- 軟件公司保密協議書
- 委托房屋買賣合同
- 建筑裝飾工程門窗施工合同
- 虛擬現實技術專利申請合同
- 展覽會管理合同協議
- JJF 1905-2021磁通計校準規(guī)范
- GB 5009.76-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中砷的測定
- 燃氣鍋爐安裝施工方案5
- 2023年湖北成人學位英語考試真題
- 睡眠中心課件
- SJG 112-2022 既有建筑幕墻安全性鑒定技術標準高清最新版
- 公共區(qū)管理部班組建設進度推進表
- 申論詳解(PPT課件)
- 封條模板A4直接打印版
- 立式加工中心說明書
- 唐太宗李世民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