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二)_第1頁
二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二)_第2頁
二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二)_第3頁
二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二)_第4頁
二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學案)學習要求:概述孫中山領導推翻清王朝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主要史實,評價其在二十世紀中國社會巨變中的歷史作用,感悟孫中山在其一生革命實踐中所體現的寶貴品質。自主學習:請自主閱讀學習選修四第四單元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 孫中山一生三次大的轉變來源:Z*xx*k.Com一、第一次轉變: 促使孫中山轉變的原因:國家面臨 ,個人思想(或經歷) 二、第二次轉變: 轉變原因: 主要活動和貢獻:1、創(chuàng)立資產階級 ,提出資產階級 ,在思想上同?;逝?,策劃、組織、發(fā)動一系列 ,進行革命宣傳和準備。領導辛亥革命,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列舉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績:政治、經

2、濟、思想、社會風俗)3、辭去臨時大總統(tǒng),致力于實現 。(閱讀思考課本62、63頁歷史縱橫、學思之窗材料)4、為捍衛(wèi)民主共和而斗爭:背景時間運動結果教訓三、第三次轉變:把三民主義發(fā)展為 ,促成 。轉變的原因與作用:四、為 ,抱病北上,1925年,病逝于北京。孫中山的一生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五、對孫中山的評價閱讀材料:一、孫中山:從“醫(yī)人”到“醫(yī)國”孫中山幼年時常在住屋門前的老榕樹下,聽參加過太平軍的老農馮爽觀講故事,對洪秀全很敬慕,說:“洪秀全滅了清朝就好啦!”(一)異域中成長的愛國者孫中山,譜名德明,幼名帝象,號日新,稍長后取名文,號逸仙,1866年11月12日(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出生于

3、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所狹小的泥磚屋里。翠亨村鄰近澳門,背山臨海,僅有六七十戶人家。孫文有一兄,單名眉(1854-1915),字德彰;一姐,名妙茜(1863-1955)。由于孫文在日本從事革命時曾化名中山樵,辛亥革命后遂被通稱為孫中山。孫中山的祖上世代務農,父親孫達成(1813-1888)原是貧苦農民,當過鞋匠,做過更夫。母楊氏(1828-1910)。孫中山6歲時即參加勞動,打柴、養(yǎng)豬、放牛,9歲才入村塾讀書,所以他后來自述“生而貧”,“某也,農家子也,生于畎畝,早知稼穡之艱難”。孫中山出生的這一年年初,太平天國后期的“擎天一柱”、康王汪海洋在廣東嘉應州戰(zhàn)死,太平軍在南方的最后一支

4、部隊被消滅。孫中山幼年時常在住屋門前的老榕樹下,聽參加過太平軍的老農馮爽觀講故事,對洪秀全很敬慕,說:“洪秀全滅了清朝就好啦!”孫中山的哥哥孫眉原在地主家做長工,后來到太平洋上夏威夷王國的檀香山墾荒。檀香山又名火奴魯魯(Honolulu),位于瓦胡島的東南海岸。在夏威夷語中,意為“屏蔽之地”或“屏蔽之灣”,因為早期盛產檀香木,而且大量運銷中國,故被華人稱為檀香山。在當地,孫眉開辦牧場、商店,逐漸發(fā)展成為華僑企業(yè)家。1879年(光緒五年),孫中山十三歲,隨母親離鄉(xiāng)到檀香山,“始見輪舟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在當地,孫中山先入英國基督教圣公會主辦的意奧蘭尼學校(Iolani

5、School)學習英文。早在1850年(道光三十年),法國就將民主制度帶進夏威夷,王國開始出現議會制度。因此,孫中山能在學校里比較多地接受新思想。同學問他為何還拖著辮子,他回答:“這種愚蠢的風俗,是滿洲人強迫我們做成的,必須等全體的中國人決心把它去掉,或者至少要有一個大多數,使全世界都知道才行。并且這發(fā)辮不過是中國所受許多恥辱中的一種,我們應該立刻地把許多恥辱全體去掉的?!笔鶜q時,孫中山畢業(yè),改入島上的最高學府奧阿厚書院(OahuCollege)就讀。這所學校為美國教會所辦,比意奧蘭尼學校解放,孫中山能系統(tǒng)地接受西方政治和自然科學教育,逐漸形成新的世界觀。孫中山痛感檀香山的教育和國內迥然不同

6、。課余,他常向同校的中國同學傾訴衷曲,立志“改良祖國,拯救同群”。后來孫中山回憶這一段經歷,自稱“當時所懷,一若必使我國人皆免苦難,皆享福樂而后快者”。1883年(光緒九年)孫中山因企圖受洗,加入基督教,被孫眉責令回國。(二)境內外的兩重天地孫中山歸國途中,先到香港,再搭船回鄉(xiāng)。途經中國關卡,親身體驗官吏的刁難和勒索,使孫中山備感中國和檀香山之間的差異?;氐酱浜啻搴?,孫中山因與村塾同學陸?zhàn)〇|毀壞北極廟神像,不能為世俗所容,到香港拔萃書室讀書。其間,與同學談太平天國史跡,常以洪秀全第二自命。年底,加入基督教。次年三月,轉學中央書院。1886年(光緒十二年),進入廣州博濟醫(yī)院學醫(yī),在同學中結識三合

7、會(反清組織)會員鄭士良。次年,轉入香港西醫(yī)書院學習。孫眉聽說弟弟毀壞神像及加入基督教,命其返檀,加以責打。孫中山不僅不服,反而將孫眉書房里的關帝神像扔進廁所,毅然重返香港。在香港期間,孫中山見到當地市街秩序整齊,建筑宏美,社會進步,與故鄉(xiāng)情形迥異,自念兩地相距僅五十余里,何以成為兩個世界?他問自己:“外人能在七八十年間在一荒島上成此偉績,中國以四千年之文明,乃無一地如香港者,其故安在?”他想為家鄉(xiāng)做點小規(guī)模的改良工作,如修橋、鋪路,但是,困難重重。求助于縣令,縣令深表同情,但不久更換,新縣令花5萬元買得此職,自然無心于此。求助于廣東省,省里的官僚比縣里更腐敗。他多次動念,想上書清廷的外交機構

8、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指陳時勢得失。這一時期,他與同學陳少白、尢列、楊鶴齡結交。四個年輕人都敬慕洪秀全,相與縱談革命,被人戲稱為“四大寇”。1890年(光緒十六年),他曾與陳少白共同研讀法國革命史和達爾文的物種原始。同年,他寫信給鄉(xiāng)先輩,曾任清廷出使美國、西班牙、秘魯三國大臣,正退休在家的鄭藻如,提出鼓勵農民、勸戒鴉片、興辦學堂等三條意見,顯示出這位二十四歲的年輕人“遠觀歷代,橫覽九州”的才識。1892年(光緒十八年),孫中山以第一名的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先后在澳門、廣州兩地行醫(yī)。他醫(yī)術精湛,名噪一時,有一年的收入竟高達萬元之多。但是,他總覺得,醫(yī)術救人,所救有限,世上最大的權力是政治,政治既可以為“大

9、善”,也可以為“大惡”,中國人的苦難均源于“不良之政治”。因此,他決心棄醫(yī)從政,改“醫(yī)人”為“醫(yī)國”,“改革中國之惡政治”,“鋤去此惡劣政府”。1885年(光緒十一年)中法戰(zhàn)爭失敗后,孫中山即萌發(fā)“傾覆清廷”的念頭。1893年(光緒十九年)冬初,他在廣州城南廣雅書局南園的抗風軒內召集會議,商議成立一個以“驅除韃虜,恢復華夏”為宗旨的團體,不過,參加者很少,僅有陸?zhàn)〇|、鄭士良、尢列、程奎光、程璧光等人。當時沒有確定名稱。后來有學者認為應將之視為興中會的發(fā)軔。本文摘自帝制的終結,作者楊天石二、中學時代18歲受中法戰(zhàn)爭啟蒙立志革命在如今的荷里活道與鴨巴甸街交接處,是香港一座名為“元方”的創(chuàng)業(yè)文化園。

10、這里不僅有高級餐廳,還有各類文化展覽吸引游人。而在百余年前,這里就是孫中山的中學中央書院的舊址。1883年,17歲的孫中山由于破壞家鄉(xiāng)的北帝神廟,被父親送來香港。他最先入讀位于上環(huán)東邊街的拔萃書室。第二年4月,他轉往位于歌賦街的中央書院就讀,中央書院是香港首間官立中學。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教授李金強,是孫中山在香港的研究者。他介紹,孫中山在中央學院的3年,學習英文、常識課、世界地理、數學幾何、生物學、世界史等。這些西方課程無疑影響了從小讀三字經、四書五經的孫中山的知識結構及思想。特別是在他中學時代,適逢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1884年810月,法國軍艦攻打臺灣后,到香港維修時遭華工拒絕,法國商船也沒獲得

11、中國商人的卸貨。然而,香港人的愛國熱情未能挽救敗局,翌年清政府不戰(zhàn)而敗。李金強說,孫中山的革命思想是受香港工人商人的愛國行動所鼓舞。孫中山自己也回憶,“余自己酉中法戰(zhàn)爭后,始有志于革命?!?887年,從中央書院畢業(yè)后,21歲的孫中山從廣州博濟醫(yī)院轉入荷李活道的香港西醫(yī)書院,開始了5年的學醫(yī)生涯。香港西醫(yī)書院是當時香港第一所高等??茖W校,也是一所著重物理、化學與植物學等自然科學為基礎訓練的醫(yī)學院。據李金強介紹,與孫中山一同入學的有11人,5年學費為200元。在當時這一學費,頗為昂貴?!皩O先生成績學得最好的是植物學和化學?!崩罱饛娬f。此外,西醫(yī)書院采取每年課程考核制。每一年課程完成,就以英國醫(yī)科考

12、試為藍本,對學生進行考核。由于每一年考核嚴格,到第5年畢業(yè)時,12名入學者只有包括孫中山在內的兩人能夠按時畢業(yè)。而且孫中山是唯一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的學生。三、孫中山三次到達北京“孫中山先生第一次到北京是在1894年六七月間,當時的孫中山年僅28歲,他北上抵達天津,上書李鴻章陳述富國強兵之道,但未被采納?!蓖踝粼妼τ浾哒f,孫中山第一次來到北京,親自調查了解“清廷之虛實”。他目睹了清政府貪污腐敗,軍備廢弛,因而認識到“實現任何改進是完全不可能的”。這年11月24日,他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國,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的主張。次年1月,孫中山回到香港,成立了香港興中會,準備在廣州發(fā)動起義,因

13、事泄而失敗,被迫逃亡海外。清政府將他作為重要國事犯到處懸重賞通緝。此后他在海外16年,先后 5次環(huán)游世界,在華僑中廣泛宣傳革命,建立革命組織。 孫中山首次到北京,促使他在思想上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轉變。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孫中山為彌合南北分裂,鞏固共和制度,應袁世凱邀請,于1912年8月24日再次抵京。在京25天期間,他與袁世凱會談13次,涉及內閣、外交、實業(yè)、鐵路等各方面問題;出席官方和社會各界歡迎會25次,接見中外記者9次,還接待了13個國家的使節(jié),并視察了京張鐵路和清河織呢廠,9月17日離京。孫中山第二次來到北京,是他政治生涯中重要一頁。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孫中山為

14、彌合南北分裂,鞏固共和制度,應袁世凱邀請,于1912年8月24日再次抵京。在京25天期間,他與袁世凱會談13次,涉及內閣、外交、實業(yè)、鐵路等各方面問題;出席官方和社會各界歡迎會25次,接見中外記者9次,還接待了13個國家的使節(jié),并視察了京張鐵路和清河織呢廠,9月17日離京。孫中山第二次來到北京,是他政治生涯中重要一頁。“孫先生第三次來北京是在1925年,當時他59歲,已經重病在身,當時,他所有的活動都在北京市原東城區(qū),來京僅僅72天就與世長辭?!蓖踝粼娬f。1925年3月12日9點30分,孫中山病逝于鐵獅子胡同(今張自忠路23號)行轅,享年59歲。3月19日遺體由協和醫(yī)院移至中山公園社稷壇北“拜

15、殿”,民眾致哀者逾70余萬人。四、孫中山直接領導的起義有1907年5月的黃岡起義、6月的七女湖起義、9月的防城起義、10月的鎮(zhèn)南關起義、1908年2月的欽州起義、4月的河口起義,1910年2月的廣州新軍起義以及1911年4月27日(陰歷3月29日)的黃花岡起義,加上1895年的廣州起義和1900年的惠州起義,孫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共領導了10次武裝起義。這些起義雖然失敗,卻喚醒了中國人民,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五、醫(yī)學課程解剖(系解、局解),生理,生化,內外婦兒,這是基礎課 從大一開始:醫(yī)用高等數學,醫(yī)用物理,生物,系統(tǒng)解剖,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選修),微生物

16、學,免疫學,藥理學,診斷學,病理生理,病理解剖,局部解剖,醫(yī)學文獻檢索,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眼科學,耳鼻咽喉學,皮膚病學,醫(yī)學影像學,中醫(yī)學,口腔科學,生物遺傳學(選修)。除此以外還有各種公共學科如英語,政治之類的。 其中生理,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大概300-400頁;診斷學,系統(tǒng)解剖,病理解剖,局部解剖,婦產科學,大概500頁,內科,外科900頁。其他的在200-300頁。 容易出人命的課程有:生理,生物化學,病理生理,病理解剖,局部解剖,內科學,切記切記。中國目前發(fā)展面臨的挑戰(zhàn)1. “修昔底德陷阱”即守成大國與新興大國之間的矛盾,是美國的全球霸權遭遇到逐步發(fā)展起來的中國的必

17、然表現。中美關系是世界上最復雜的關系。美國離不開中國,因為以“美元霸權”為基礎的壟斷資本必須依靠吸收全球剩余價值才能生存,而具有13億人口的中國是全球剩余價值的一大源泉。正因如此,美國希望將中國永遠固定在國際產業(yè)鏈的低端,通過其貿易保護政策限制中國的發(fā)展,同時迫使中國永遠接受美元霸權的盤剝,永遠受到美國主導的世界政治經濟秩序的嚴格限制。在滿足這些條件的前提下,美國希望與中國保持良好的關系。但是,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且正在通過實行自由創(chuàng)新與產業(yè)結構的轉型,通過“一帶一路”打破美國主導的國際經濟秩序,通過亞投行與人民幣離岸結算部分地擺脫美元霸權,在這種情況下,代表美國財閥利益的美國

18、鷹派人士必然要千方百計挑動中國周邊國家圍堵中國,造成中國周邊環(huán)境緊張與動蕩,從而誘導中國資本流出,遏制中國的經濟發(fā)展與實力增強。這是以美元霸權為基礎的美國壟斷資本的本性使然。美國實現圍堵中國的手段,一是靠其“軟實力”,即以所謂“普世價值”為基礎的國際話語權。二是靠其“硬實力”,主要包括美國的軍事實力、高科技實力及其知識產權。 軟硬實力的相互配合,對中國形成巨大壓力,這就是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能不能克服這一陷阱,成為當下中國面臨的嚴峻而復雜的歷史性挑戰(zhàn)。2. “中等收入陷阱”這是后發(fā)展國家特有的經濟發(fā)展現象,即經過一段高速發(fā)展,收入水平達到國際中等或中下等水平之后,經濟發(fā)展?jié)摿χ鸩絾适?,從而陷入生態(tài)危機、經濟停滯、社會動亂和政治危機之中。這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在發(fā)展中國家的特殊表現形態(tài)。發(fā)展中國家通過引進國際資本迅速發(fā)展起來,國際資本通過生產占有最大化的剩余價值,然后將剩余價值轉化為新增資本,新增資本又繼續(xù)投入擴大再生產,由此不斷進行循環(huán)。為了使這種循環(huán)不斷進行下去,發(fā)展中國家必然要千方百計地壓低成本,以在發(fā)達國家占主導地位的國際市場上取得低價格的競爭優(yōu)勢。這一方面發(fā)展了社會生產力,推進了經濟快速增長,但另一方面卻付出了三低(低工資、低福利、低效益)和三高(高消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