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八下語文期末專題訓練 文言文閱讀(一)一.桃花源記甲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乙 明日,宿旦子岡。甫行數(shù)里,見四野禾油油然,老女俱耘于田間。蓋江北之俗,婦女亦耕田力作,以視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產(chǎn)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騎步行,過一農(nóng)家,其丈夫方擔糞灌園,而婦人汲井且浣衣,間有豆棚瓜架,又有樹數(shù)株郁郁然,兒女啼笑,雞鳴犬吠。余顧而慕之,以為此家之中,有萬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遠甚也!選自戴名世乙亥
2、北行日記注 旦子岡:在江蘇省江寧縣附近。甫:剛。洵(xn):確實。浣:洗。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仿佛若有光( ) 悉如外人( )其丈夫方擔糞灌園( ) 自恨不如遠甚也( )2.下列選項中,加下劃線字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屋舍儼然 見四野禾油油然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余顧而慕之C.其中往來種作 其丈夫方擔糞灌園D.不足為外人道也 以為此家之中3.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每句只需停頓一次)其中往來種作其丈夫方擔糞灌園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老女俱耘于田間。5.甲乙兩段文字所展現(xiàn)的社會生活圖景有什么共同之處?二.桃花源記甲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3、,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保ü?jié)選自桃花源記)乙遂至渤海界,移書敕屬縣:“悉罷逐捕盜賊吏,諸持鋤、鉤、田器者皆為良民,吏毋得問;持兵者乃為賊?!笨ぶ恤?/p>
4、然注,盜賊亦皆罷。遂乃開倉廩假貧民,選用良吏。遂見齊俗奢侈,不田作,乃躬率以儉約,勸民務農(nóng)桑。數(shù)年之后,郡中皆有蓄積,獄訟止息。(節(jié)選自龔遂為渤海太守)注 翕(x)然:一下子平靜下來。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便要還家 遂乃開倉廩假貧民2.翻譯下列句子。遂與外人間隔。乃躬率以儉約,勸民務農(nóng)桑。3.請寫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三.小石潭記【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
5、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記)【乙】雨中上韜光庵,霧樹相引,風煙披薄,木末飛流,江懸海掛。稍倦,時踞石而坐,時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態(tài)得樹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蒼山之營衛(wèi)得水而活,惟韜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靈隱,求所謂“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者,竟無所有。至韜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讀,雨中泉可聽,恨僧少可語耳。枕上沸波,終夜不息,視聽幽獨,喧極反寂。益信聲無哀樂也。(節(jié)選自明代蕭士瑋韜光庵小記)【注】韜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營衛(wèi):原指由
6、飲食中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這里指精氣。1.解釋加點詞的意思。(1)心樂之 樂:_ (2)佁然不動 佁然:_(3)恨僧少可語耳恨:_ (4)益信聲無哀樂也益:_2.下列加下劃線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時踞石而坐 學而不思則罔 B.以其境過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山之營衛(wèi)得水而活 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D.其岸勢犬牙差互 其如土石何3.用斜線(/)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大都山之姿態(tài)得樹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蒼山之營衛(wèi)得水而活4.翻譯下面句子。(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2)枕上沸波,終夜不息,視聽幽獨,喧極反寂。5.【甲】文最后柳宗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從
7、中傳達出了作者_的心情?!疽摇课膹摹昂奚倏烧Z耳”中流露了作者_的情緒。四.桃花源記【甲】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
8、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奔瘸?,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乙】明日,過桃源縣,至綠蘿山下。諸峰累累,極為瘦削。至白馬雪濤處,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與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樹,夾道如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屢陟彌高,石為泉嚙,皆若靈壁。(選自袁中道再游桃花源)【注釋】踞:蹲坐。彌:更加。1.解釋下列加下劃線詞
9、語。 (1)屋舍儼然( ) (2)便要還家( ) (3)處處志之( ) (4)過桃源縣(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語句。(1)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3.乙文對桃花源的描寫,與甲文的描寫,有極為相似之處,請在下面提示下,填出桃花源記中與之相近的句子。 (1)“桃可千余樹”“_”(2)“花蕊藉地寸余”“_”(3)“溯源而上”“_”4.兩文中的桃花源都令人向往,但作者借此表達的情感是不一樣的,請分別概括【甲】【乙】兩文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五.核舟記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 )徑寸之木,為( )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 )勢象形,各
10、具情態(tài)。嘗貽( )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高可( )二黍許。中軒敞者為( )艙,箬篷覆之( )。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 ),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 )來,水波不興( )”,石青糝之。船頭坐三人,中峨( )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zhí)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 )。東坡現(xiàn)右足,魯直現(xiàn)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 )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 )彌勒,袒胸露乳,矯( )首昂視,神情與( )蘇、黃不屬( )。臥右膝,詘( )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
11、左臂掛念珠倚( )之珠可歷歷數(shù)也。舟尾橫臥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 )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zhí)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其船背稍夷( ),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 ),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 計( )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lián)、題名并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 而( )計其長 曾( )不 盈( )寸。蓋 簡( )桃核 修狹( )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1.解釋文中加下劃線的字詞,填寫在括號內。2.核舟記
12、選自_代_編輯的_。核舟記的作者是_朝_。赤壁賦后赤壁賦的作者是宋代大文學家_?!吧礁咴滦?,水落石出”是_中的句子;“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是_中的句子。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2)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3)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4核舟的主題是_,課文在介紹核舟時先用_一詞(原文中詞)總括,結尾再用_一句話相照應,高度評價了王叔遠高超的技藝。5根據(jù)文中表數(shù)量的形式,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古漢語表數(shù)量的用法。 6.【甲】【乙】兩段文字分別摘自蘇軾的赤壁賦和后赤壁
13、賦,閱讀后,完成文后問題。 【甲】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疽摇坑谑菙y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咀⑨尅咳尚纾耗晏?。既望:農(nóng)歷每月十六日。蘇子:蘇軾。屬:勸酒。一葦:比喻小船。如:往。凌:越過。反:同“返”。中流:水流當中。(1)【甲】【乙】兩段文字中各有一句話與核舟記第段意思相符,請寫在下面的橫線上。(2)從核舟雕刻的內容和節(jié)選的兩段文字看,蘇軾泛舟赤壁有著怎樣的情懷?六.馬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
14、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1.請用原文語句填空,梳理文章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A千里馬的命運:B千里馬的遭遇:得出結論:2.文中的“伯樂”“千里馬”“食馬者”分別比喻什么?“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是什么句式?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七.小石潭記【甲】從小丘西
15、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疽摇拷B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shù)十,所謂佛跡
16、也。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俯仰度數(shù)谷,至江,山月出,擊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復與過飲酒,食馀甘煮菜。顧影頹然,不復甚寐,書以付過。東坡翁。(選自東坡志林)【注】幼子過:蘇軾的三兒子蘇過。殆:大概??P石五丈:用五丈長的繩子系石投入水中,是測水深的方法。崖:邊。巨人跡:巨大的腳印。掬(j):捧。馀甘:橄欖。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1)水尤清冽 尤:_ (2)以其境過清 清:_(3)度數(shù)谷 度:_ (4)顧影頹然 顧:_2.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為坻,為嶼 不足為外人道也 B.乃記之而去 停數(shù)日,辭去C.其源殆可熟物 高可二黍許 D.書以付過 家書十二卷3.用現(xiàn)
17、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4.賞析下面句子的表達效果。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5.【甲】【乙】兩文都作于作者被貶謫之后,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八.桃花源記【甲】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18、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乙】水益澀,曳舟不得進,陸行六七里,止藥師寺。寺負紫芝山,僧多讀書,不類城府。越信宿,遂緣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環(huán),遙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蓋澗水爾。桑畦麥隴,高下聯(lián)絡,田家隱翳竹樹,樵童牧豎相征逐,真行畫圖中。欲問地所歷名,則輿夫樸野,不深解吳語,或強然諾,或不應所問,率十問僅得二三。越二嶺,首有亭當?shù)?,髹書“雪竇山”字。(節(jié)選自鄧牧雪竇游志)【注】澀:不通暢。白蛇
19、:喻指清澈而細長的水流。隴:通“壟”。牧豎:牧童。髹(xi)書:用赤黑色的漆寫。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便要還家 要:_(2)阡陌交通 交通:_(3)曳舟不得進 曳:_(4)遂緣小溪 遂:_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3.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漁人甚異之 使內外異法也B.便舍船 屋舍儼然C.遂緣小溪緣溪行D.不足為外人道也 伐竹取道4.【甲】文寄托了作者怎樣的社會理想?5.根據(jù)【甲】【乙】兩文的內容,分條概括雪竇山與桃花源的相似之處。九.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
20、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
21、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1.本文有“意同字不同”和“字同意不同”的現(xiàn)象。請依照示例,任選一種現(xiàn)象,從文中舉例并解釋。(示例)意同字不同:“緣溪行”的“緣”和“便扶向路”的“扶”,都有“沿著、順著”的意思。字同意不同:“忘路之遠近”“聞之,欣然規(guī)往”中的“之”,前者是助詞“的”;后者是代詞,代“發(fā)現(xiàn)桃花源一事”。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句子。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3.出自本文的成語較多,請選擇兩個寫出來。4.從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樣的社會理想?5.有人說,“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一句沒有寫人,卻處處見人。請
22、作簡要分析。十.雖有嘉肴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1)弗食,不知其旨也 ( )(2)教然后知困 ( )2.翻譯下面的句子。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3.雖有嘉肴一文采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作者是怎樣進行論證的?4.文章多運用對偶句,增強了文章的氣勢。從文中舉一例分析。5.你怎樣理解文中所說的“教學相長”的觀點。結合學習經(jīng)驗,談談你的看法。十一.大道之行也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
23、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於時太子犯法。衛(wèi)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睂⒎ㄌ印L?,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節(jié)選自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第八)【注】
24、布:頒布,公布。於:同“于”。卒:終于。嗣:繼承。刑:處罰。傅:老師。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額上刺字,再涂以墨。1.解釋下列句中加下劃線詞的意思。秦民大說( ) 有一人徙之( )2.下面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B.故/外戶/而不閉C.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3.翻譯下面的句子。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4.【乙】文衛(wèi)鞅(商鞅)在實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門,徙者獎勵”這件事。他這樣做的目的是_,【甲】文中的“_”二字也能體現(xiàn)這一點。5.有同學讀完【乙】文后得出“秦國已進入甲文所說的大同社會”的結論,你同意這
25、種觀點嗎?為什么?十二雖有佳肴【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雖有嘉肴)【乙】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選自劉開問說)【注】奚:怎么。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不知其善也 善:好B.教學相長也 長:促進C.非問無以廣識 廣:廣大D.而或不達于事 或:有時2.用“/”為文中兩個畫橫線的句子標
26、出停頓。(每句標一處)(1)教然后知困(2)君子之學必好問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4.根據(jù)選文【甲】和【乙】的內容,用自己的話填空。選文【甲】論述了_的關系,選文【乙】論述了_的關系。兩篇選文的論述,對你的學習分別有什么啟發(fā)?選文【甲】:_。選文【乙】:_。十三.莊子二則【甲】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
27、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選自莊子二則) 【乙】楚莊王欲伐越,莊子諫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亂兵弱?!鼻f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王之兵自敗于秦、晉,喪地數(shù)百里,此兵之弱也。莊蹻為盜于境內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王之弱亂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蓖跄酥?。故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故曰:“自見之謂明?!保ㄟx自韓非子喻老)【注】患:擔憂。睫:眼毛。莊蹻:楚國的大盜,實為人民起義領袖,與楚王不同時,系寓言假托。明:眼睛明亮,引申為明智。1.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標2處)莊蹻為盜于境內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2.解
28、釋下列句子中下劃線點的詞語。(1)怒而飛 怒: (2)志怪者也 志:(3)楚莊王欲伐越伐: (4)王乃止 乃:3.下列句子中加下劃線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化而為鳥/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 B.安知魚之樂/王之伐越,何也C.去以六月息者也/不以千里稱也 D.不知其幾千里也/安求其能千里也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5.從課文的節(jié)選部分來看,莊子筆下的“鵬”是個什么樣的形象?寫出一個與“鵬”有關的文學形象或一句詩詞名句或一個成語。十四.大道之行也【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
29、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節(jié)選自禮記正義【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於時太子犯法。衛(wèi)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睂⒎ㄌ印L?,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節(jié)選自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第八)【注】布:頒布,公布。於:同“于”。卒:
30、終于。嗣:繼承人。刑:處罰。傅:老師。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額上刺字,再涂以墨。1.解釋下列句中加下劃線詞的意思。(1)選賢與能 與: (2)是謂大同 是:(3)秦民大說 說: (4)有一人徙之 之:2.下面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B.故/外戶/而不閉C.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4.【乙】文衛(wèi)鞅(商鞅)在實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門,徙者獎勵”這件事。他這樣做的目的是_,甲文中的“_”二字也能體現(xiàn)這一點。有同學讀完【乙】文后得出“秦國已進入【甲】文所
31、說的大同社會”的結論,你同意這種觀點嗎?為什么?八下語文期末專題訓練 文言文閱讀(一)答案一.桃花源記(1)隱隱約約,形容看不真切 全,都 正,正在 遺憾(2)A(3)其中/往來種作 其丈夫/方擔糞灌園(4)老人和小孩都悠閑愉快、自得其樂。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間耕耘種作。(5)和諧安寧,自得其樂。(圍繞“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戰(zhàn)亂,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回答即可)二.桃花源記1.同“邀”,邀請 授,給予2.于是就同外界人隔絕了。就親自帶頭勤儉節(jié)約,鼓勵百姓從事耕作和養(yǎng)蠶種桑的工作。3.(示例)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人們生活幸福和諧,民風淳樸謙和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2、”可知桃花源民風淳樸謙和。這些都是吸引人的地方。三.小石潭記答案1.(1)以為樂 (2)靜止不動的樣子 (3)遺憾 (4)更加2.B3.大都山之姿態(tài)得樹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蒼/山之營衛(wèi)得水而活4.(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一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xiàn)。(2)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聽到水聲不斷,在幽深而人跡罕至的環(huán)境中,大自然的各種聲音傳入耳中,愈發(fā)顯出環(huán)境的幽靜。5.貶謫的悲涼(孤寂凄涼) 知音難覓的惆悵四.桃花源記答案1.(1)整齊的樣子 (2)同“邀”,邀請 (3)做記號 (4)經(jīng)過2.(1)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雞鳴狗叫的聲音可以互相聽到。(2)(他們)問
33、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晉朝了。3.(1)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 (2)落英繽紛 (3)緣溪行4.【甲】抒發(fā)了作者對黑暗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對和平自由生活的向往;【乙】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游覽時的喜悅之情。五.核舟記答案1.用 雕刻 順著、就著 贈 零數(shù)、余數(shù) 大約 是代詞,指代“艙”代“窗”慢慢地 起 高 說話 靠近 像 舉 和 相類似 同“屈”,彎曲靠著 同“橫”平 清楚明白 朱紅 合計 但是 竟然 滿 挑選 長而窄2.清 張潮 虞初新志 明 魏學洢 蘇軾 后赤壁賦 赤壁賦3.(1)(他)能用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出宮殿、器具、人物,還有飛鳥、走獸、樹木、石頭,沒有一件
34、不是按照材料原來的形狀刻成各種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態(tài)。(2)佛印極像彌勒佛,袒著胸脯,露出乳頭,抬頭仰望,神情和蘇東坡、魯直不相類似。(3)大概是挑選長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藝也真神奇啊!4.大蘇泛赤壁 奇巧 技亦靈怪5.古漢語中無專門的量詞,常用數(shù)詞加名詞表示數(shù)量。6.(1)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2)寄情山水、恬然自適的曠達情懷。六.馬說答案1.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其真不知馬也。2.“伯樂”喻指善于識別、發(fā)現(xiàn)、任用人才的人;“千里馬”喻指有才
35、華、有才能的人;“食馬者”喻指愚妄淺薄、昏庸無能的封建統(tǒng)治者。3.反問;加強語氣,表達了對統(tǒng)治者埋沒人才的不平之意及憤懣之情。4.懷才不遇之情;對統(tǒng)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憤懣、控訴之情。七.小石潭記答案1.(1)格外 (2)凄清 (3)越過 (4)回頭看2.B3.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4.寫出了魚的大約數(shù)目,游動的形神姿態(tài)。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魚在水中游動比作在空中游動,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出水的清澈;側面襯托出水的清澈,無一字寫水卻處處寫水。5.【甲】文主要表達了作者的孤凄悲涼之情;【乙】文主要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親近和熱愛之情。八.桃花源記答案1.(1)同“邀”,邀
36、請 (2)交錯相通 (3)牽、拉 (4)于是,就2.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不要)說魏晉了。3.C4.寄托了作者對沒有戰(zhàn)亂、寧靜淳樸、安居樂業(yè),幸福和諧的理想社會的向往。5.山阻水隔,很難進入。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田園風光如畫。人們生活安寧和樂?;九c世隔絕,民風淳樸。桃花源記 答案1.(示例)意同字不同:“悉如外人”的“悉”和“咸來問訊”中的“咸”意思相同,均為“全、都”?!氨阋€家”中的“要”,同“邀”,邀請;“各復延至其家”中的“延”,邀請。字同意不同:“尋向所志”中的“尋”意思是“尋找”;“尋病終”的“尋”意思是“隨即,不久”?!八烀?,不復得路”“遂與外人間隔”中的“遂”,前者是“最終,終于”的意思,后者是“于是,就”的意思。2.(他們的祖先)率領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沒有再從這里出去過。3.世外桃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江鈴汽車集團財務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個人獨資企業(yè)金融貸款與擔保合同2篇
- 2025年度個人二手房買賣定金合同(含交易傭金支付)3篇
- 2025年個人商業(yè)地產(chǎn)租賃合同樣本2篇
- 2025年度個人與企業(yè)間個人住房貸款合同3篇
- 2025年二手車買賣價格評估及調整合同
- 2025年全球及中國自行車導航設備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企業(yè)合同管理軟件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年度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合同續(xù)簽范本2篇
- 2024年農(nóng)網(wǎng)配電營業(yè)工(中級工)技能等級認證備考試題庫-下(判斷題)
- 開展課外讀物負面清單管理的具體實施舉措方案
- 《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24)》解讀完整版
- 2025年云南中煙工業(yè)限責任公司招聘420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2030年中國洗衣液市場未來發(fā)展趨勢及前景調研分析報告
- 2024解析:第三章物態(tài)變化-基礎練(解析版)
- 北京市房屋租賃合同自行成交版北京市房屋租賃合同自行成交版
- 《AM聚丙烯酰胺》課件
- 系統(tǒng)動力學課件與案例分析
- 《智能網(wǎng)聯(lián)汽車智能傳感器測試與裝調》電子教案
- 客戶分級管理(標準版)課件
- GB/T 32399-2024信息技術云計算參考架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