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與社會-淺析孫悟空悲劇性結(jié)局的原因_第1頁
#性格與社會-淺析孫悟空悲劇性結(jié)局的原因_第2頁
#性格與社會-淺析孫悟空悲劇性結(jié)局的原因_第3頁
#性格與社會-淺析孫悟空悲劇性結(jié)局的原因_第4頁
#性格與社會-淺析孫悟空悲劇性結(jié)局的原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性格和社會淺析孫悟空悲劇性結(jié)局的原因摘要:文學(xué)作品中,許多悲劇是“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個要求實 際上不可能實現(xiàn)”之間的沖突所造成的。本文將運用馬克思、恩 格斯的悲劇觀, 通過性格和社會環(huán)境兩個層面來分析導(dǎo)致 西游 記中孫悟空結(jié)局中的悲劇性的原因。關(guān)鍵詞:馬克思;恩格斯;悲??;性格;社會;孫悟空一、文學(xué)作品中的馬克思悲劇觀1859 年,德國早期工人運動活動家,機會主義代表人物之 一拉薩爾斐迪南,完成了歷史劇弗蘭茨馮濟金根 。此 書借古喻今,通過描寫德國 16 世紀的騎士濟金根反對皇帝和諸 侯的叛亂,表達了拉薩爾對 19 世紀歐洲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看法。 同年,馬克思和恩格斯都對濟金根作了深入的分析,并

2、在給 好友拉薩爾的信中表達了他們的悲劇觀。 而恩格斯提出的 “許多 悲劇是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個要求實際上不可能實現(xiàn)之間的沖 突所造成的”的觀點,構(gòu)成了馬克思、恩格斯悲劇觀的核心。何謂“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個要求實際上不可能實現(xiàn)” ?西 游記中孫悟空近似完美卻又勝似悲劇的結(jié)局深刻地說明了這一 點。傳統(tǒng)觀點認為, 孫悟空通過取經(jīng)之路, 最終成為“斗戰(zhàn)勝佛”, 功德圓滿,必然是喜劇??墒侨缛粑覀兇蚱七@一思維慣式,反觀 整個過程認真考慮, 便會發(fā)現(xiàn)其悲劇性。 從那猴頭一開始自石頭 里蹦出來,到“齊天大圣”大鬧三界、撒野于天宮,再到拜唐僧為師、套上“緊箍” ,最終成為“斗戰(zhàn)勝佛” 、吃齋誦經(jīng)。從頑劣 逍遙

3、、無畏無懼,到反對等級、反抗權(quán)威,再到被“緊箍咒”束 縛了身心,直至順從屈服、成為等級制度中的一員,這到底是喜 劇還是悲?。肯驳氖墙K成正果 , 悲的是失去自我。譚嗣同和舊勢 力相抗爭,最終落得人頭落地、尸首分離,縱然是悲劇,卻也留 下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決絕。死,死得凜 然,悲,悲得豪邁。而悟空呢?由直接反對天庭的等級制度,到 承認順服神仙佛的等級制, 其強烈的自我意識、 敢于向一切權(quán)威 挑戰(zhàn)、始終保持頑強的戰(zhàn)斗精神的光輝可愛形象如荊軻刺秦王一 去不復(fù)返。 如今縱使端坐蓮臺, 身披黃金袈裟, 也難放昔日光芒, 難現(xiàn)往日之光輝。不能壯烈地死,卻要茍且地生,這是怎樣的悲 劇?。繀?/p>

4、承恩筆下的孫悟空極具人物個性:他叛逆、逍遙、頑劣、 桀驁不馴、機智又勇敢,敢于挑戰(zhàn)權(quán)威。從性格角度來說,孫悟 空和生俱來的反叛精神即其歷史的必然性 (或者說人物性格的必 然性更為恰當) ,而由于天庭羽翼豐滿,要風(fēng)得風(fēng)、要雨得雨, 勢力極為強大, 這種反叛是必然會被無情地鎮(zhèn)壓下去的, 這就是 “這個要求實際上不可能實現(xiàn)” 。正是這兩者之間的激烈沖突造 成了孫悟空從桀驁不馴到順從屈服的歷史悲劇。而從宏觀的社會歷史角度來看, 孫悟空的結(jié)局, 也反映出西 游記這部作品自身的悲劇性。 西游記作為一部明清小說, 反映出了中國封建社會沒落時期市民階層呼聲, 人們渴望得到個性解放和自由, 這不僅是人之本性,

5、更是封建社會高度集權(quán)體制 下的歷史必然要求。 但由于當時處于萌芽階段, 這種呼聲極為微 弱,而面對強大的、掌握著國家機器的封建舊勢力、舊體制,這 種個性解放的要求彷佛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所以,即使是具有 個性解放意識的吳承恩, 也不可能寫出孫悟空戰(zhàn)勝如來佛祖, 打 倒玉帝,推翻天庭,創(chuàng)建另一個“花果山”的令人振奮的、具有 革命性的喜劇結(jié)局。二、時代局限性造成了悲劇的必然性 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地批判了阿薩爾的唯心主義悲劇觀。 馬 克思、恩格斯的悲劇觀并不否認人物性格對悲劇性結(jié)局的影響, 但他們認為, 一切悲劇根本的決定性因素是社會條件。 一切悲劇 都是現(xiàn)實社會矛盾沖突的一面鏡子, 都是由特定的

6、社會條件和歷 史背景所造成的。在西游記中,如果將“大鬧天宮”視作一場悲劇性的革 命,那么如來佛祖,甚至整個天庭,便是那客觀的歷史局限性因 素。孫悟空神通廣大,上天入地?zé)o所不能,四大天王及十萬天兵 天將奈何不了他,七十二變“三只眼”也辨別不出,刀槍不入、 水火不侵、雷打不動, 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里煎熬了七七四十九 天反而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 然而, 當他面對如來佛祖時卻夸下 ??诤退蛸€,結(jié)果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也翻不出如來的掌心, 最終自然是被壓在了五行山下。 剛開始猴子還不服氣, 認為如來 用計騙了他, 靠的不是真本事。 但后來一系列事件讓他對他們之間的實力差距有了清醒的認識。最典型的莫過于“

7、六耳獼猴事 變”,六耳獼猴和孫悟空的本事難分伯仲,但在如來面前根本不 屑一提。只見那如來端坐在金蓮上,根本不用起身,隨手扔出金 缽盂,就把它給罩住了。罩住以后,似乎獼猴的本事大打折扣, 結(jié)果被悟空了斷了性命。 看來如果如來要對付孫悟空, 也不用費 太大力氣啊。歷史告訴我們, 每當社會發(fā)生重大變革之時, 必然會出現(xiàn)兩 種力量的對抗, 舊勢力作為既得利益者, 掌握著巨大的資源和能 量,自然不會輕易退出歷史舞臺。 而新興力量在一開始往往比較 弱小,必然會受到舊勢力的鎮(zhèn)壓而不斷遭遇失敗和挫折甚至悲劇 性的結(jié)果。在雙方的博弈中,必然會有一方以悲劇性結(jié)局退出, 而這兩者之間的力量對比, 正是形成悲劇的客觀

8、現(xiàn)實的基礎(chǔ)。 將 如來佛祖比作舊勢力的幫兇從情理上或許不太合適, 但將玉皇大 帝,以及天庭的各路神仙比作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替身卻沒人會投反 對票。而悟空,則代表著具有個性解放意識、自我意識的新興階 層。從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孫悟空雖然神通廣大,但在整個天 庭面前,不過是一個叛亂的小毛賊而已,所以,這一背景條件決 定了孫悟空的結(jié)局注定是悲劇性的屈服于權(quán)威。戰(zhàn)勝如來, 打倒天帝,反抗權(quán)威,推翻強權(quán),則成為了那個時代的“共產(chǎn)主 義理想”。三、性格影響成敗如果單純地認為悲劇僅僅是由社會因素所造成的, 不免犯了宿命論和機械唯物主義的錯誤。 悲劇終究還是人的悲劇, 是人在 兩方面的沖突中走向毀滅的悲劇, 在文

9、學(xué)作品中尤其如此。 馬克 思、恩格斯認為最大的最典型的悲劇性格 , 應(yīng)該是那些復(fù)雜性格 尤其是那些所謂的 “必須做出選擇卻無法做出選擇” 的矛盾性格。一開始的悟空是單純而直率的,所以無論是玉帝還是如來, 只要存在著不合理,他便遇神殺神,見佛殺佛??墒撬麉s不知, 存在即合理。小說中西天取經(jīng)的過程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走過了 14 個春 暑秋寒。 這 14 年是如來精心設(shè)計的一次歷練, 他要領(lǐng)導(dǎo)孫猴子, 要將這樣一個人才吸納進體系中, 就必須讓他先服從體制, 讓他 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先將他的棱角磨平,讓他認識到自 身的局限性。事實證明,這 14 年,孫悟空是西游記所有人 物中變化最大的。 但筆

10、者認為, 如來的妙筆更在于五行山下的那 五百年。這五百年是悟空思想轉(zhuǎn)變的時期,是取經(jīng)之路的鋪墊, 是文藝復(fù)興, 是啟蒙運動只不過從某種角度來說是背叛歷史 的思想運動沒有這五百年,也不會有 14 年變化。不得不佩 服如來的老謀深算, 500 年對于佛來說有如彈指之間、 眨眼之瞬, 但對孫悟空來說,五百年啊,這片刻也不得安靜的孫猴子,那可 真是度日如年。年年日日,春去春來,花謝花開,只把上天入地 的悟空等得雙眼望穿,幾近絕望。這五百年,足足夠夠讓孫悟空 好好反思反思。小說并沒有對這 500 年有詳細的描述, 也沒有對其進行心理描寫。但文學(xué)作品的一大魅力就在于留給讀者足夠的想象空間, 所以,不妨讓我

11、們來揣測一下這五百年來悟空的心理變化。 一開始, 悟空心里肯定是億萬個不服氣, 心想六界不曾有人奈他 如何,這如來竟然施詭計將他壓在了這五行山下, 出去以后定要 和如來真刀真槍地比試比試,以血洗前恥,方消心頭之恨。但這 段心理時期持續(xù)不了多久, 當歲月一天天流逝, 他開始反思他的 所作所為。在人生初期,他下闖龍宮地府,上鬧凌霄寶殿,是有 什么束縛就突破什么束縛,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悟空一直在追求 自己的自由,這個追求在碰到如來的時候,終于遇到了挫折,也 就是遇到了歷史的客觀限制。到底是繼續(xù)追求自己所謂的“自 由”,還是放棄?這是他面臨的人生的第一個選擇。即使在取經(jīng) 路上,這個選擇依然長久地困

12、擾著他。悟空現(xiàn)在意識到,由于天 庭的勢力之強大, 想完全由著自己的性子來是不可能了。 如果他 的自由需要以戰(zhàn)勝天界第一高手來實現(xiàn), 那么,這自由便是烏托 邦。而如來的高明之處在于, “治水不在堵而在疏” ,他為孫悟空 提供了一條改造之路。因此,孫悟空開始重新規(guī)劃。 他開始接受他曾經(jīng)極度排斥的體制, 并且逐漸融入到體系之 中。他和妖魔劃清界限, 成為體系中的一份子。 在不斷地歷練中, 他學(xué)會了在體制內(nèi)做合理的事情。 當然,這個思想斗爭的過程是 漸進的。 這從孫悟空和唐僧的兩次分手中就可以看出。 第一次是因為孫悟空殺了幾個強盜, 受不了唐僧的嘮叨、 責(zé)備自己主動走 的。此時還可以看出他的“本性難移

13、” 。而第三次孫悟空卻是被 唐僧趕走的,被趕走還不算,孫大圣欲回花果山水簾洞,恐本洞 小妖見笑;欲待要投奔天宮,又恐天宮內(nèi)不容久??;欲待要投海 島,卻又羞見那三島諸仙;真?zhèn)€是無依無倚,苦自忖量道: “罷, 罷,罷!我還去見我?guī)煾?,還是正果。 ”此時,他儼然是完全接 受了體制。在這種悲劇沖突中, 人物不僅要同為其造成挫折、 磨難的強 大外在力量搏斗, 往往還要同主體的內(nèi)在力量進行斗爭。 人生道 路上有很多分叉,不同的人在這些人生關(guān)頭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走上了不同的發(fā)展方向,而悟空,最終選擇了妥協(xié)。有人說孫悟 空是革命的發(fā)起者、領(lǐng)導(dǎo)者,又是革命的背叛者(歷史上似乎有 很多這樣的人物) ,如果他一直堅守信仰直至死亡,悲也悲得豪 情萬丈。真正的悲劇在于:在“置于兩方面之間”做出了背叛信 仰的選擇。最后,筆者認為,性格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恩格斯在給拉薩 爾的信中 , 談到劇本弗蘭茨馮濟金根時, 有這樣一段話 : 您 的濟金根完全是在正路上 : 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階級和傾向的 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