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與市場、成本、品質培訓文件_第1頁
企業(yè)與市場、成本、品質培訓文件_第2頁
企業(yè)與市場、成本、品質培訓文件_第3頁
企業(yè)與市場、成本、品質培訓文件_第4頁
企業(yè)與市場、成本、品質培訓文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企業(yè)與市場、成本、品質(故事經歷)企業(yè)與市場、成本、品質(20170714)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487874307 1、王東升京東方 PAGEREF _Toc487874307 h 1 HYPERLINK l _Toc487874308 2、戴勝益王品集團 PAGEREF _Toc487874308 h 9 HYPERLINK l _Toc487874309 3、曹興誠臺灣聯(lián)華電子(下簡稱臺聯(lián)電) PAGEREF _Toc487874309 h 15 HYPERLINK l _Toc487874310 4、張士平中國宏橋與魏橋紡織 PAGEREF

2、_Toc487874310 h 22 HYPERLINK l _Toc487874311 5、吳鷹斯達康“小靈通之父” PAGEREF _Toc487874311 h 28 HYPERLINK l _Toc487874312 6、熊新翔豬八戒網投資人 PAGEREF _Toc487874312 h 35 HYPERLINK l _Toc487874313 7、董建華東方海外國際 PAGEREF _Toc487874313 h 39 HYPERLINK l _Toc487874314 8、孫宏斌融創(chuàng)資本 PAGEREF _Toc487874314 h 46 HYPERLINK l _Toc487

3、874315 9、趙步長步長制藥 PAGEREF _Toc487874315 h 51 HYPERLINK l _Toc487874316 10、丁世忠安踏 PAGEREF _Toc487874316 h 56 HYPERLINK l _Toc487874317 11、馬鐵民浩豐食品 PAGEREF _Toc487874317 h 59 HYPERLINK l _Toc487874318 12、霍英東地產 PAGEREF _Toc487874318 h 62 HYPERLINK l _Toc487874319 13、莊世平南洋商業(yè)銀行 PAGEREF _Toc487874319 h 71 HY

4、PERLINK l _Toc487874320 14、田家炳田氏化工 PAGEREF _Toc487874320 h 761、王東升京東方奮戰(zhàn)20年,燒鈔票上千億,他在全世界的圍堵中,替中國拼出又一個世界第一京東方終于成了世界第一。1中國的消費者十有八九用過京東方的產品,但十有八九不明白有這么一家企業(yè),以至于它常被誤以為和京東有所聯(lián)系。京東方是一家面板企業(yè),它和京東有著類似的“燒鈔票”經歷,卻身處迥異的輿論環(huán)境。京東虧損十年,消費者和投資人卻始終對其追捧有加,因為京東的鈔票都燒在大伙兒看得見、摸得著的地點。而面板企業(yè)本身離消費者太遠,盡管顯示屏無處不在,但這些產品貼的差不多上消費品牌的名字。一

5、般輿論對京東方知之甚少,而在資本市場上,這家企業(yè)卻是赫赫有名。投資者稱其為“不死鳥”和“燒鈔票王”,這些稱謂偏向于貶義。因為時有虧損,投資者專門難從京東方處分得紅利,其股價也長期震蕩在A股兩三塊的“仙股”區(qū);競爭對手經常攻擊京東方,指責它是不斷獵取政府補貼和銀行貸款的“燒鈔票機器”;甚至有知名財經作者將之形容為中國高科技領域的“悲劇”。因為深陷虧損怪圈,十幾年的時刻里,它幾乎是中國半導體界最受非議的公司。京東方自己也曾認可“燒鈔票機器”那個稱謂:過去幾年里,京東方的融資額超過700億。2017年,這些非議暫告段落。今年1月,京東方的智能手機液晶顯示屏、平板電腦顯示屏、筆記本電腦顯示屏、顯示器顯

6、示屏出貨量均位列全球第一,液晶電視顯示屏出貨量居全球第三。4月公布的第一季度財報顯示,京東方單季營收218.5億,同比增長超過70%,實現(xiàn)凈利潤25億,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2000%。投資者的“怒火”被利潤澆熄。2016年6月至今,京東方的股價翻了近乎一倍,市值也攀升至1455億。王東升或許能夠暫緩壓力。作為京東方的創(chuàng)始人和董事長,他曾因難看的財務報表而飽受抨擊。因為是財務官出身,有人甚至譏諷他是“精于財技而非科技”。媒體從未直面感受過王東升的壓力,面對造訪者,他總是侃侃而談,你能輕易感受到他關于京東方事業(yè)的堅決以及那種難以描述的使命感。但王東升承認自己會失眠。一位了解這段歷史的知情人士透露:最

7、困難的時候,王東升自言就像在天臺上奔馳,感受隨時會掉下去他本能夠做專門多解釋,比如多展示京東方長年投資造就的令人炫目的生產線,而不是從入廠開始就禁止外人拍照;再比如向更多人普及面板那個被“欺負”了幾十年、動輒面臨哄抬物價和技術封鎖的產業(yè)那個產業(yè)看似遙遠,實際近在咫尺。民用的手機、筆記本、電視、車載系統(tǒng)等,軍用的戰(zhàn)斗機、航母顯示屏無處不在。幾年前,中國每年進口面板的總值高達數千億,僅次于集成電路、石油和鐵礦石。而現(xiàn)在,伴隨著京東方在多領域出貨量第一,中國面板的出貨量也從完全進口,完全逆轉為第一。這期間,京東方虧損的每一分鈔票,都變?yōu)榱藝鴥认M者實實在在的利益。能夠講,沒有京東方等國內企業(yè)的虧損,

8、就沒有彩電的大降價,也不存在小米、華為等手機品牌的性價比。2王東升的姑姑是做豆腐的,檢驗她是否成功只需要一天時刻,凌晨做出來的豆腐,假如好吃,第二天就會有回頭客。“我顯然不如她幸運,但這確實是我的選擇?!蓖鯑|升講。他選擇將一家?guī)缀醣惶蕴碾娮釉骷S,變成一家核心產業(yè)的世界級高科技公司,提出那個目標的時候,中國連電視機知名品牌都沒有。京東方的前身是北京電子管廠,這是國家“一五打算”期間,由蘇聯(lián)援建的重點工程。作為第一代“北漂”,年輕的王東升見證了電子管廠最輝煌的年代:改革開放后,中國企業(yè)與西方展開技術合作的第一波浪潮,電子管廠也參與其中。上世紀80年代初,王東升們便頻繁去往日本和德國學習,成了

9、最早接觸西方技術、打開眼界的那批人。但如此的輝煌專門短暫。80年代開始,電子管技術被半導體技術取代,北京電子管廠由此陷入嚴峻困境,從1986年至1992年連續(xù)七年虧損,直至瀕臨破產。1992年,鄧小平的南巡講話帶來了國企改革的契機,年僅35歲、時任總會計師的王東升臨危受命,出任廠長。起初,王東升并不想接手,他專門清晰電子管廠的現(xiàn)狀,觀念老、體制老、產品老、技術老、生產設備老,完全不具備競爭力。廠里沒生意,還養(yǎng)了一萬多號人,因為發(fā)不出工資,企業(yè)的老職員要到菜市場撿白菜幫子謀生。而另一邊,不處正有幾家聞名企業(yè),用高薪高位等著王東升入職。抉擇的關鍵時刻,一位老職員對王東升講:“為了我們的老師傅們不再

10、去撿白菜幫子,你不能走,帶著我們一起干?!蓖鯑|升聽后“腦子一熱”,就這么接下了重擔。彼時,電子管廠資產負債率高達98%,沒有哪家銀行情愿放貸,王東升勸講銀行將債務轉成股份,但銀行提出:必須找到新的投資人,才考慮債轉股。沒人情愿投資如此一家廠。走投無路之下,王東升選擇向職員募集資金,他帶頭以最高額度出資5000元,最終2600多名職員湊齊了650萬資金,北京電子管廠才順利改制成了京東方。改制后,王東升采取一系列變革與止血措施,其中被認為最重要的一條是,他專門組建了一個由高學歷的年輕人組成的團隊,只跟蹤產業(yè)方向,據此定路線。那個小組在1998年確定了以TFT-LCD(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屏)為核心的

11、進展方向,而當時,國內一些企業(yè)還在不斷上馬CRT生產線。面板聽來簡單,用王東升的話來講,“聽起來就像搓衣板一樣沒有技術含量”。但實際上,這是不折扣的超高技術、超高資金門檻的行業(yè)。顯示行業(yè)的技術路線特不殘酷,巨頭都動輒萬劫不復。如何選擇進展路線,各家企業(yè)自有考量,但外界看來就像是賭博。在CRT的路上,不止中國部分企業(yè)吃了大虧,國際巨頭亦不能幸免。湯姆遜曾是法國最大的集團之一,也是全球的電視機霸主,只因從CRT到平板電視慢了一步,直接被市場淘汰,最終落得被TCL兼并的下場。3“賭對”了路線,王東升又做了個大膽的選擇:自主研發(fā)。當時他面前有兩條路,一是合資,一是自主創(chuàng)新。這路在外人看來專門好選:確信

12、得自主研發(fā),掌握核心科技!但改制后的京東方,起初是靠合資活下來的,不改變能好好“活著”,改變則命運未知。90年代中期,他們先后與多家日本、臺灣企業(yè)成立合資公司,持股比例均不到50%。通過如此的方式,京東方的年輕人得以迅速提升,也以較小的投入撬動了市場。1997年時,京東方就有4000萬的年盈利,藉此順利登陸深交所,募資3.5億。1999年,他們還將CRT顯示器做到了世界第一。上市之后的京東方第一次“有了鈔票”,內部隨即有了爭議:是接著在電子產業(yè)深耕細作,依舊直接轉戰(zhàn)高利潤的房地產?討論的最后,王東升一拍桌子:不僅要堅持,還要向新型顯示產業(yè)進軍、向自主研發(fā)進軍。假如當時轉戰(zhàn)房地產,王東升和京東方

13、或許能掙到大筆鈔票,可不能面臨這么多爭議,但國內的面板行業(yè),也絕可不能迎來今天的局面。王東升深知合資的利弊:北京電子管廠曾和日本松下合資,結果合資企業(yè)垮了,中方都沒掌握彩色顯像管的核心技術。許多血淋淋的教訓表明,市場換不來技術,合資更不可能。京東方決定自主研發(fā)的時候,另一家中國公司上廣電,在2002年與日本NEC成立合資公司。上廣電以100億從NEC引進了一條5代線,每年支付專利費,如此進展了5年后,合資企業(yè)在一輪全球液晶面板的波動中直接崩盤。合資企業(yè)當然受制于人,自主研發(fā)卻更為困難。TFT-LCD技術經由美國發(fā)明,日本、韓國和臺灣地區(qū)做大,整個產業(yè)差不多進展了30多年,壁壘處處差不多上。京東

14、方想要靠一己之力,迅速彌補幾十年的技術差距,幾乎沒有可能。王東升定了一個長達20年的戰(zhàn)略打算,其中分為5個步驟,分不是追隨者、追趕者、挑戰(zhàn)者、領先者和領導者。追隨者的使命是在技術封鎖中活下來,那個時期,京東方趕上了一次好機會。2003年,韓國現(xiàn)代集團因過度擴張導致負債累累,尋求出售旗下的液晶面板業(yè)務,京東方順利切入,以3.8億美元將其收入囊中。彼時恰逢全球液晶面板大漲,并購后的京東方是年營收達破紀錄的111.8億,較去年猛增133.7%,“幸運”地避過了跨國并購后的危險期。更重要的是,從那一刻起,中國液晶屏完全依靠進口的時代,正式宣告終結。4盡管實現(xiàn)了零的突破,但面臨日韓企業(yè),京東方仍有特不大

15、的差距。國際廠商可不能向中國出售最先進的技術,能買到的生產線,都不構成威脅。收購了現(xiàn)代的業(yè)務后,京東方在北京亦莊投建了一條5代線,開始學習并消化TFT-LCD的技術。此后至今的時刻里,即便是最困難的年份,他們都會拿出最少十幾億支持研發(fā)創(chuàng)新,技術的逆襲也由此展開。期間,王東升曾提出一條聞名的行業(yè)生存定律:若保持價格不變,顯示產品性能每36個月必須提升一倍以上,且這一周期正不斷縮短。伴隨著京東方的日益強盛,他的定律受到了業(yè)界的普遍認可,被稱為“王氏定律”。這條定律之于全球顯示業(yè)界,幾乎等同于摩爾定律之于芯片。2016年,隨著芯片進展至一個頂點,摩爾定律正式“作古”,而王氏定律則接著為面板業(yè)指明方向

16、。王氏定律揭示的,是一個競爭殘酷、不進則退的血腥戰(zhàn)場。那個戰(zhàn)場沒有永久的贏家:面板行業(yè)的價格會周期性波動,即便是巨頭企業(yè),盈利也時常遭遇大幅度下滑。而作為強行闖入的后來者,京東方更是在洶涌的波濤間“顛來倒去”。2005年,京東方虧損16億元,2006年虧損17億從2001年到2015年,京東方共計虧損75億元,幾次困難扭轉的背后,都有政府補貼托底。這些數據,為企業(yè)和王東升招來了許多罵名。實際上,日韓企業(yè)差不多上一路虧損著過來,最終做大做強、收割世界,其面板產業(yè)均由政府推動,聯(lián)手財團砸下千億級不的資金。期間,三星面板歷經12年的虧損才開始盈利;中國臺灣的廠商也平均花掉10年時刻實現(xiàn)扭虧。那個行業(yè)

17、不僅沒有捷徑,后來者還面臨友邦的許多封鎖。5國人常自我評價稱中國人做生意心眼多,但友邦的心眼只多許多。2005年,深受面板進口之痛的TCL、創(chuàng)維、康佳、長虹4家彩電企業(yè),打算合資在深圳建設6代生產線,向外企尋求技術合作時卻屢屢碰壁。不得已之下,隸屬深圳市國資委的深超光電出面,聯(lián)合4家企業(yè)與京東方共同創(chuàng)立聚龍公司。但協(xié)議立即簽署之際,之前一口拒絕的夏普卻“迷途知返”,主動向深圳市政府提出技術入股,建設一條7.5代線。消息一出,深圳市政府和4家彩電企業(yè)開始動搖,聚龍打算土崩瓦解。又過了不大會兒,夏普的投資宣告停止,因為其承諾的投資、專利轉讓等無一能兌現(xiàn),真真是上演了一出好戲。聚龍夭折,友邦的饕餮盛

18、宴接著。國家發(fā)改委曾公告稱,2001年至2006年的6年時刻里,三星、LG、奇美、友達、中華映管、瀚宇彩晶六家企業(yè),在韓國和臺灣地區(qū)共計召開53次“晶體會議”。會議差不多每月一次,要緊是交換信息、協(xié)商價格,其中的關鍵一條是在中國大陸境內銷售液晶面板時,幾家一起作價,聯(lián)合操縱市場。這些會議,直接導致彩電的價格居高不下,液晶面板一度占據電視機總成本的三分之二。但面對欺壓,中國企業(yè)又不得不買,因為中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電視生產國和消費國,不進口,生產就得停止。如此的局面讓外資更加肆無忌憚。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fā)后,日韓臺的面板廠商進入寒冬期,大陸因為成功抵御金融風暴,對面板的需求不減反增。2009年上

19、半年,工信部和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兩次組織大陸9家彩電企業(yè)赴臺采購液晶面板,總額高達33億美元,此舉被稱為“將中國臺灣企業(yè)拉出了金融危機泥沼”。但面對大陸的援手,臺企卻過河拆橋。大陸訂單下達后,韓國企業(yè)隨即也向臺企開出訂單,臺企選擇優(yōu)先供應韓方,將大陸的訂單晾在的一邊。當時有分析認為,韓方此舉意在吞下臺灣地區(qū)的產能,讓大陸企業(yè)不得不尋求從韓國進口。果不其然,不大會兒后,韓企一邊壓縮對華面板出口量,一邊不斷漲價。6個月的時刻里,進口面板的價格漲幅超過30%,直接導致大陸彩電行業(yè)陷入不良周期。產能吃緊時舍命抬價,大陸同行有崛起勢頭時則舍命壓價、打價格戰(zhàn),這是外資企業(yè)的慣用套路。而京東方等企業(yè)在外

20、敵強壓、國人痛斥的境遇里,硬是闖出了一條路,將面板的價格帶入了一個更為合理的區(qū)間。這些昔日的虧損大戶,給國內多個行業(yè)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統(tǒng)計稱,期間,企業(yè)平均每塊面板虧損1塊鈔票,國內液晶顯示器和電視機企業(yè)的成本就會下降10-20塊鈔票。2010年,伴隨著京東方、華星光電等更多生產線的投入使用,大陸終于掰開了被人扼在咽喉的手。隨后的幾年時刻里,國內彩電價格急降,40英寸的智能電視不足2000元。從21英寸動輒數幾千元起步,到現(xiàn)在賣白菜價,變化的背后并不是行業(yè)整體成本有質的突破,而是國內的核心部件有了質的突破。受益于此的遠不止彩電企業(yè)。談及貢獻時,王東升講過三句話:“假如沒有像京東方如此的企

21、業(yè),華為、聯(lián)想、小米、魅族們得給牢牢掌握面板行業(yè)話語權的三星、LG、夏普這些日韓企業(yè)多貢獻多少營收?”“想象一下,我們的戰(zhàn)斗機、航空母艦上,所有的顯示屏幕、儀表面板都只能用不國生產的顯示器件,老百姓會覺得那個國家有能力捍衛(wèi)自己的國土安全嗎?”“在液晶面板技術的進展上,過去的確是日韓企業(yè)主導了潮流和市場,但以后萬物互聯(lián)的時代,這塊屏仍將會是各種信息流的必經入口,難道還要將我們的大市場拱手相讓嗎?”6面板這類基石產業(yè)牽涉著諸多行業(yè),而該行業(yè)本身,則需要對技術、生產設施不斷追加投資,其數額之大超乎外界的想象:一條先進的生產線,投資額動輒高達數百億。連續(xù)虧損,規(guī)模卻越做越大,2016年之前,這是京東方

22、的真實寫照?!疤潛p”換來了越來越多的生產線,其北京的生產線就像是電影里的世界,充斥著巨大的機械手臂和封閉式儀器,數百種原材料和電子元件快速流淌于其中,最終變?yōu)槌善?。那個復雜的車間24小時運轉,長時刻空無一人。類似的車間,京東方越來越多且愈發(fā)先進。今年2月,其福州8.5帶TFT-LCD生產線正式投產,實現(xiàn)交付。在合肥,京東方的10.5代線也指日可待這條線代表了當今世界范圍內的最高水平。截止2016年底,京東方累計可使用的專利超過4萬件,居行業(yè)首位,美國專利服務機構IFI Claims公布的報告顯示,京東方的專利授權量進入全球前50,是大陸地區(qū)僅有的兩家企業(yè)之一。除此之外,他們還擁有超過1萬300

23、0名科研人員,其中的大部分還專門年輕?!拔覀兇碇袊滦涂萍计髽I(yè)?!蓖鯑|升講:“中國有合理機會成為世界舞臺上的佼佼者。我們的技術能夠改變世界?!薄熬〇|方已進入行業(yè)第一陣營,結束強投入帶增長的進展時期,進入第二周期,即靠企業(yè)內部價值制造驅動增長。”副總裁張宇講。新周期,王東升做了新規(guī)劃,他將京東方的戰(zhàn)略定位為“DSH”:D代表顯示器件,S代表智慧系統(tǒng),H代表健康服務。新戰(zhàn)略里,已然做強的面板只占三分之一的比重,他們差不多切入智慧醫(yī)療領域,同時蓄勢待發(fā)于萬物互聯(lián)的寬敞市場。王東升推斷,20年后,公司有一半以上的收入今后自生命科技。版圖擴大的同時,他也對京東方(BOE)的英文縮寫做了新的解讀:Be

24、st On Earth。這是一個特不長遠的目標,即便在面板領域,他們仍面臨數不清的仗要打。王東升關于能夠預見的戰(zhàn)爭并不畏懼,他早已適應。他曾對財寶講,自己最恐懼的情況,是在地球的某個角落,一個默默無名的男孩剛剛發(fā)覺了一項技術,而這項技術立即顛覆整個世界?!拔乙龅那闆r確實是盯著眼睛去發(fā)覺那個男孩,且要趕在不人之前”。2、戴勝益王品集團負債1億多之后,他靠一道菜,翻身成為百億級的行業(yè)巨人20多年前創(chuàng)業(yè)9次全失敗負債1億多的戴勝益開出一家牛排店,希望靠它翻身開業(yè)的那一天他忐忑地等了6個小時也沒等到1個客人1作為一個標準的富二代,戴勝益從未投過簡歷。臺大中文系畢業(yè)后,他直接進入父親白手起家創(chuàng)辦的臺灣

25、最大、全球第三大“帽子帝國”三勝制帽廠任副總經理。不大會兒功夫,他就治理超過500個工人,個人辦公室、專職司機配套齊全,成為社會精英齊聚的扶輪社里的一員。疼愛他的父親還特不從美國辦了張信用卡讓他隨便刷。但三勝制帽廠屬于典型的家族企業(yè),股權并不明晰,專門多家族企業(yè)二代,都在父母親過世后互爭家產,導致手足情誼生變,戴勝益不想如此,也不想在不人眼里,只是誰的兒子。因此他提出,自己要不帶一分鈔票離開大伙兒庭,“先分門立戶走出來”,看看自己究竟能闖出什么名堂。但滿腔熱血的富二代的勵志故事,并不是大伙兒想像的那樣,有資源,有捷徑,順風又順水。臺灣第一座能夠騎鴕鳥的游樂園,是戴勝益的第一個創(chuàng)業(yè)項目。他請來當

26、年最紅的偶像團體“小虎隊”代言,以“一票玩到底”的噱頭大造阻礙,第一年就輕松賺進1億元(新臺幣,下同),每天進賬的現(xiàn)金,能夠裝滿一輛轎車的后車廂。原來,離開家族,自己也能立足。自信心爆棚的戴勝益,又接著投資了三家游樂園,但好大喜功的盲目擴張專門快就出了問題。游客就那點游客,而且專門多差不多上一次性的好奇心消費,他多開樂園的本意是把生意做大,結果卻變成自己跟自己競爭,成本增加好幾倍,收入卻還不如從前。只有一個樂園時,戴勝益一年賺1億,有了4個樂園,他卻專門快賠掉賺到的1億。還不認輸,他接著干,把丈母娘家里的土地都拿去貸款,希望把失去的贏回來。結果卻專門不幸,專門快又虧掉了1億的本金。向家里要鈔票

27、還債,還完債,接著回父親企業(yè)上班,這是專門多人給危情之下的戴勝益提的建議,在當時看來,也是他唯一的退路。但他依舊不服氣,還要再搏一把。方法確實是接著借鈔票,接著創(chuàng)業(yè),一邊借新鈔票一邊還舊債,然后用手里能夠周轉的接著做生意。從1990年開始,7年內,戴勝益做了9次生意,開過3個餐廳還辦過演唱會經紀公司和吉尼斯世界紀錄博物館。有時候,人越是想咸魚翻身,越是不信邪,越是想成功,老天爺就越是不給你這運氣。這一連串折騰下來,戴勝益落了個完敗,九個創(chuàng)業(yè)項目全虧,負債1.6億新臺幣。其中最慘的全國牛排餐廳,開業(yè)頭天,6小時都沒一個客人。這筆巨債,每個月利息支出就高達100多萬,整整四年,戴勝益幾乎每天都在籌

28、鈔票過關。幸虧他平常重情重義,積攢下強大的人脈,即便一屁股的債,還有人情愿幫他,相信他。1.6億借款由66個朋友支持,無息借款占了1/3,而且大都無借據,也無抵押品,甚至還有人把唯一的房子拿去抵押,貸款200萬借他,差點和妻子鬧離婚。后來發(fā)達后,這66人的名單,一直被戴勝益小心翼翼地收在他辦公桌后的小柜子里。但這是專門后來的事了,他的好運氣從43歲才開始。2給戴勝益靈感和好運的,是臺灣聞名的傳奇人物臺塑集團創(chuàng)辦人王永慶招待貴賓的一道菜。由于工作關系,王永慶經常招待外賓,但他不喜愛血淋淋的牛排,因此太太和主廚精心研制出一道全熟牛排。沒想到,這道牛排立即得到王永慶的喜愛,這確實是大名鼎鼎的臺塑牛排

29、。1992年,戴勝益因緣際會嘗到了“臺塑牛排”,對其驚為“天食”,然后琢磨起來:“假如自己經營虧損的全國牛排餐廳,能擁有像臺塑牛排如此的一道菜,生意會可不能起死回生?”仿佛找到救命稻草,東拼西湊了270萬,戴勝益在全國牛排餐廳的基礎上,推出招牌菜,這便是“王品臺塑牛排”。帶著臺塑的光環(huán),憑借“一頭牛僅供六客”的食材挑剔,以及“招待心中最重要的人”溫馨口號,王品牛排一戰(zhàn)成名。不幾年,戴勝益就還清之前巨大的債務,還把王品做成了名牌。王品牛排的逆襲,還讓戴勝益總結出過往九次創(chuàng)業(yè)失敗的根源:主業(yè)不聚焦,三心二意,精力分散,最終一事無成。帶著那個1億多買來的教訓,他給自己一個死命令:只走餐飲這條路。今天

30、,王品集團已圍繞餐飲這條路,在臺灣和大陸一共有400多家直營店,兩年前,集團營業(yè)額已逼近40億元人民幣。2012年,王品在臺灣上市后,最高市值一度超過400億新臺幣。王品集團的拿手菜,也早已不只是牛排。3還要開發(fā)不的餐飲品牌嗎?把1個品牌做好,都并非易事,再開新的品牌,治理跟得上嗎?王品火爆的過程中,戴勝益曾多次面臨這兩難的選擇。他可怕當初“不聚焦”的魔咒再次應驗,但一個品牌的風險同樣大。一路“高歌猛進”的王品牛排,不久就威力不再。最慘的一年,營收下滑25%。戴勝益坐不住了,然后意識到:競爭激烈的餐飲業(yè),想死守一個品牌占據鰲頭的時代早已過去。只有不斷制造出多品牌,針對不同消費者需求,在不同市場

31、作出不同品牌,才能去滿足各種需求,把事業(yè)做久做大。再加上臺灣總共就2300萬人口,一個牌子打天下,市場專門快就會飽和。理清利弊之后,戴勝益訂下明確打算:以后每年王品要增加一到兩個子品牌。進展到今天,王品集團已16個品牌,其中大陸有5個品牌,130多家店。從西式牛排、日式料理,到港式菜一應俱全。打算制定了,戰(zhàn)略方向也有了,戴勝益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樣把握住多元化的品牌,可不能越開越賠呢?4戴勝益的答案是:多品牌、標準化的套餐制。所謂套餐制,確實是“一個價位一個套餐”。王品集團現(xiàn)有的16個品牌,從前菜到主餐,再到后面的甜品飲料,幾乎全是西式套餐模式,每個品牌只有一個價位。例如,“王品臺塑牛排”是3

32、38元加10%的服務費,“西堤牛排”確實是150元的價位,沒有服務費。做出如此的選擇,是戴勝益吃透了客人的心思,也找到了解決中餐難以規(guī)?;瘮U張的癥結。套餐價位,首先解決了客人的“選擇困難恐懼癥”。以王品臺塑牛排為例,消費者到來之前,已算出大概花費,一個人是338元,十個人要多少鈔票能夠清晰地計算出來。這是他充分掌握消費者的心理:當你請客時,客人點餐有壓力,點多了怕對你不敬,點少了自己吃不飽。你也一樣有壓力,不明白花多少鈔票最合適。因此,他給你端出一個價位,一下就解決問題。一個價位一個套餐,一個套餐模式框住16個品牌。這背后還有一個深刻邏輯是,對同類消費者進行深度垂直開發(fā),同時有利于標準化的建立

33、,然后規(guī)?;瘮U張。消費338元牛排套餐的人,能夠圍繞他們的需求推出同等價位的日本料理、鐵板燒;而不管是西餐依舊料理、鐵板燒,套餐的組成都大同小異,差不多上差不多上由前菜、湯、主菜、甜點等標準化“配件”。這一標準,縮減了廚房采購和制作壓力,也就能夠讓王品的品牌又快又有品質保障的往前跑。5人才和服務是餐飲的一大挑戰(zhàn)。關于幾乎全是西式套餐的王品來講,服務體驗的要求顯然更高。模式之外,王品能夠快跑,得益于戴勝益的人才策略和治理。王品的人才流淌率只有5%,高管甚至不到1%。那個數字,比以“職員忠誠度”最高的海底撈還要低。在臺灣天下雜志評出的“臺灣大學生最向往的1000家企業(yè)”中,王品集團竟超越統(tǒng)一、谷歌

34、等知名企業(yè),位居榜首。這也讓海底撈掌門人張勇感嘆,餐飲業(yè)稱得上是一流的有兩家:一個是麥當勞,另一個確實是王品。馬云講,職員主動離職無非兩點:鈔票沒給到位;心委屈了??偠灾?,一句話,確實是干得不爽。在王品,讓職員干得專門“爽”的是,戴勝益的“海豚式領導學”。在海洋公園的劇場里,海豚精彩的跳躍、頂球,會讓觀眾歡呼聲不斷,甚至散場后,游客還對海豚的表現(xiàn)贊口不絕。坐在觀眾席上的戴勝益,內心想:“是什么讓海豚情愿一次又一次跳火圈呢?”他找到的答案是,訓練員在海豚每次跳完之后的趕忙獎賞,然后突然意識到:“事實上職員也是一樣,即時獎勵、立即分享,一定有效果?!甭鋵嵉降谝粭l,是全員分紅。王品的分紅不是年終才

35、分,而是“即時獎勵,趕忙分享”。只要賺鈔票,每個月都會拿出利潤的33%,下個月分享給這家店的職員。其次是職員持股。王品的職員持股打算規(guī)定,只要在王品工作滿1年,從店長、主廚到經理以上的治理人員,都能夠加入職員持股打算?!拔覀儠⒚吭碌呢攧諣顩r透明公開化,將報表貼在公司的公告欄內,所有的職員都能夠清晰地了解本月成本如何、營收如何,鑒于大伙兒都有股份在內,如何在下月度再創(chuàng)佳績是每個人自覺自愿會考慮的情況。”王品集團的負責人曾私下透露。值得一提的是,王品五年前上市,因為職員持股打算,它讓超過200個職員成為千萬富翁。6“海豚領導學”解決了“鈔票到位”的問題之后,如何讓職員的“心不委屈”,成為戴勝益的

36、新問題。最終,一個阿姨給了他答案。這阿姨是王品的一名洗碗工,由于家境困難,除在王品打工外,每天還要背著帆布袋,撿垃圾補貼家用。有次,穿著阿瑪尼的戴勝益從餐廳出來,看見只有1.4米高的徐阿姨,弓著腰,顫顫巍巍在前面撿瓶瓶罐罐,內心受到極大震撼:“我和徐阿姨,確實是同一家公司走出來的嗎?”他不同意自己和職員,有如此大的差異。因此,他拿自己的鈔票,每月補貼徐阿姨5000元新臺幣;同時,脫下阿瑪尼,換上120元的T恤;辭退專職司機,改乘地鐵。他認為,只有如此,才能讓職員信任。前幾年,王品集團的“高管會”(每星期五早上25位干部組成的例會)上討論生理假是否可不開大夫證明,戴勝益立即提議,女職員請假不易,

37、希望取消開立證明,沒想到會上,25人就有22人反對,其中不乏女性治理者。但他卻覺得,為何不試著信任職員,懷疑反而易顯狡猾,他向所有高層表示,情愿承擔責任。執(zhí)行后發(fā)覺,預期中暴增的請假人數并沒有出現(xiàn),甚至還有減少,戴勝益認為,這是“善的循環(huán)”。企業(yè)和職員的信任感,是個專門微妙的東西,一旦建立,就專門難瓦解。相比之下,有些公司請個假,光跑上跑下找不同級不領導簽字就四、五個來回。流程有了,規(guī)矩有了,但信任感卻沒了。關于一個全然不信任職員,處處提防職員的公司,職員又如何可能為你賣命?用戴勝益自己的話講,“讓職員有安全感和安身立命之處,不要總以為老總會欺騙、壓榨職員。”而且,他從各個方面講到做到。他將自

38、身30%的財產捐給職員,每年800多萬的股息用來支付職員因臺風、車禍遭受的損失,受難的職員可及時拿到1030萬的救助金,他甚至講:“假如職員失去工作能力,我就養(yǎng)他一輩子?!彼P心王品一位患腦瘤的主廚找療養(yǎng)院,每個月支付3.5萬元的費用,一付確實是專門多年。有些人,利用人性在企業(yè)里爭權奪利,明爭暗斗,但戴勝益卻利用人性,來留住職員的心。因為成功的企業(yè)家都深知,留住人,企業(yè)才能活;留住心,才能真正提升效率,增加利潤。7戴勝益并非是盲目的老好人,相反,他是一個有底線的老總。人性中的善,他要揚,人性中的惡,他也要抑。在治理上,他打造出一部“王品憲法”,其中“憲法”中的最重要的三條分不是:收禮超過20

39、元開除、禁止關系人交易、主管親戚不得進入集團工作。這三條是王品的“天條”,違者一律開除。在經營上,戴勝益有一個“五不”原則:不投資股票、不搞政治、不官商勾結、不舉債、不業(yè)外投資。他講,不投資股票的緣故,是因為股票是短時刻內的金鈔票誘惑。人差不多上都想賺快鈔票、走捷徑、發(fā)大財,但他不認為賺取輕易可獵取的財寶,能夠持久,來得快的鈔票,去得也快。人為了規(guī)避風險,分散投資,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是趨利避害的天性。但戴勝益卻認為,王品可不能投資除餐飲外的任何業(yè)務。因為,假如多元化經營或做不擅長的情況,難以用心,之前創(chuàng)業(yè)正是因什么緣故都想干,無法聚焦主業(yè),才導致節(jié)節(jié)敗退。假如我因為投資房地產,獲得極大

40、酬勞,難道職員可不能質疑,什么緣故自己要這么辛苦服務顧客?即使公司賺鈔票,職員也會認為,老總靠房地產賺鈔票,而不是靠服務賺鈔票。一旦職員有這種方法,誰還會好好為顧客服務?每天職員服務顧客時,假如都在擔心自己副業(yè)投資狀況,對待客人不可能一心一意。王品集團旗下雖有16個品牌,但所有品牌差不多上餐飲業(yè)。此外,不和官員親近,不應酬是戴勝益和其他老總不一樣的地點。在臺灣,到王品旗下的餐廳,搞政治的都明白不能發(fā)名片,選舉時戴勝益也從不投票。在大陸,戴勝益聲稱,“我從未和任何書記、市長見過面,吃過飯,也從未給過任何官員一個紅包?!?、曹興誠臺灣聯(lián)華電子(下簡稱臺聯(lián)電)眼睜睜看著死敵成為萬億級巨無霸卻無能為力

41、,他到底輸給了脾氣依舊運氣?半導體業(yè)內尊稱張忠謀為“半導體代工之父”,但一個人卻對這一講法嗤之以鼻。1臺灣雙雄,那個曾經聲震全球半導體的名詞,現(xiàn)在差不多不復存在。2016財年,臺積電實現(xiàn)營收2072億人民幣,凈利潤730億。今年3月,臺積電市值突破萬“雙雄”的另一端,臺灣聯(lián)華電子(下簡稱臺聯(lián)電)去年的營收約合人民幣333億元,凈利潤不足20億人民幣,其市值也僅為臺積電的1/8,可謂全方位落后。臺積電日益強盛,董事長張忠謀于業(yè)界的阻礙力也不斷提升,現(xiàn)在已是全球企業(yè)級半導體中“坐三望一”的人物。而他的老對頭、聯(lián)電系靈魂人物曹興誠,卻在10年前因堅決投資大陸惹上“政治苦惱”,并因此退休,逐漸淡出公眾

42、視野。上世紀90年代至今,IT產業(yè)差不多上臺灣經濟的支柱,半導體代工則是臺灣IT的支柱。從PC品牌時代到IC設計,臺灣知名的IT企業(yè)均背靠臺積電和臺聯(lián)電兩大基石,蔭蔽其中。半導體代工不僅是臺灣經濟的支柱,從某種意義上看,也是全球IC產業(yè)的支柱。臺灣半導體代工興起之前,全球知名半導體企業(yè)均是從設計到制造大包大攬。芯片設計的投入動輒十億美金起步,芯片制造則只多許多。一家制造工廠需要數十億美金的投入,因此全球業(yè)內,能玩轉半導體的就那么幾家,要么像美國的德州儀器和英特爾那樣起步早,不斷加高門檻,要么像日本的NEC等在政府的強大資金和政策扶植下取得突破。半導體設計是最難的技術活之一,半導體制造又是最燒鈔

43、票的生意之一,因此,半導體成了技術與資金雙密集型,行業(yè)門檻極高,后來者幾乎沒什么機會,只能跟著寡頭們混生活,生死完全不由自己掌控。如此的大背景下,臺灣走出了一位張忠謀,其創(chuàng)立的臺積電讓半導體后來者們看到了曙光。臺積電被普遍認為開創(chuàng)了專業(yè)半導體代工的全球先河,他們替客戶企業(yè)嚴守技術機密,專職制造,甚至還能領先客戶企業(yè),依照對行業(yè)趨勢的預測,研發(fā)出領先的制程和技術供對方使用。因為有了臺積電,半導體行業(yè)的分工進一步細化,設計能力強大、但無自造能力的半導體設計公司們迅速脫穎而出,背靠芯片代工產業(yè)做大做強。個中典型當屬在PC端向英特爾持續(xù)發(fā)起沖擊的AMD。AMD的資本實力與英特爾差距甚大,之因此能保持活

44、躍度,一是得感謝反壟斷法,二是得感謝張忠謀如此的人。除了AMD之外,高通、蘋果等企業(yè)也受益于臺積電的代工模式,使之得以聚焦于芯片設計和品牌化治理,臺灣本土的PC/IC設計企業(yè)則更是大樹底下好乘涼。曾有臺灣媒體將張忠謀稱為臺灣經濟的“救世主”,這一形容不乏道理。聞名治理學教授邁克爾-波特稱張忠謀不是創(chuàng)辦了一家企業(yè),而是制造并成就了兩大產業(yè):專業(yè)的半導體制造代工產業(yè)、專業(yè)的半導體設計產業(yè)。業(yè)內幾乎所有人都尊張忠謀為“半導體代工之父”,但有一個人卻對此嗤之以鼻,他確實是臺聯(lián)電的前董事長曹興誠。在曹興誠看來,芯片代工是自己的創(chuàng)意,張忠謀只是個“剽竊者”。他曾對外公開表示這一講法,但張忠謀從未就此作出回

45、應。2曹興誠和張忠謀并稱臺灣半導體產業(yè)的兩大泰山北斗,但兩人卻是不折不扣的“冤家”。雙方的“纏斗”綿延超過20年,幾乎貫穿了臺灣IT產業(yè)的整個進展史。和張忠謀海歸的身份不同,曹興誠是個標準的本土人才。他出生于臺中縣的清水鄉(xiāng),家中排行老六,父親是一名小學老師。曹家早年專門清貧,曹興誠過過苦生活。中學時代,他只身一人前往臺北念書,因為沒鈔票租房,他和三輪車夫們一起住鐵皮屋,每天一邊念書,一邊體會著社會底層的生活。中學畢業(yè)后,曹興誠以高分考取臺灣大學電機系,隨后于臺北交通大學治理科學研究所攻讀碩士。他的第一份工作是臺灣“經濟部”的公務員,因為表現(xiàn)出色,不大會兒他就被點名,進入新成立的臺灣工業(yè)研究院,

46、并從小研究員一路高升至電子所副所長。工研院時期,曹興誠的腦子就出了名的好使,人送外號“點子王”。他也特不擅于同事關系,龍門客棧大火時,下屬給他起了個外號“曹公公”,曹興誠對此不以為意,欣然同意。曹興誠的公務員時期,正值臺灣半導體產業(yè)的序章,他全程參與其中。1976年,臺灣從美國RCA(RadioCorporation of America,美國無線電公司)處轉移獲得了芯片制造技術。RCA曾是廣播時期的全球霸主,還研發(fā)出了全球第一只全電子彩色電視顯像管,以及第一塊太陽能電池。但技術變遷中,RCA的地位一落千丈,站在了被并購的邊緣。當時,美國半導體的技術封鎖不像現(xiàn)在這般嚴格,臺灣得以拿到了略微落后

47、的技術。以工研院電子所為核心的一批人負責轉移該技術,曹興誠便是其中一員。立足該技術,在時任“經濟部”部長孫運璇的大力支持下,電子所規(guī)劃成立了一家集成電路公司。因為原始股東企業(yè)的名稱中都帶有一個“華”字,企業(yè)被命名聯(lián)華電子,也確實是后來大名鼎鼎的臺聯(lián)電。一群技術男辦公司,誰來做治理?曹興誠被推到了臺前。電子所所長胡定華在一眾博士中相中了碩士生曹興誠,“做研究和經營事業(yè)不一樣,他的話不多,但意見專門多,有大格局?!焙ㄈA如此評判。因此,1983年,年僅33歲的曹興誠走立即任,成了聯(lián)華電子的副總經理。只是在當時,這并不是一份美差。因為半導體行業(yè)超高的門檻,外界普遍看衰聯(lián)電,好友勸曹興誠待在“體制內”

48、,出去自負盈虧絕對吃大虧。曹興誠也曾猶豫,但最終決定闖一把。他這一闖,不僅闖出了自己的大成就,也幫臺灣經濟闖出了一片新天。3胡定華認定曹興誠有大格局,這一推斷特不準確。聯(lián)電的起點和其他半導體公司一樣,兼做IC設計和生產制造,不僅特不辛苦,還只能陪跑。據曹興誠后來單方陳述:他上任沒多久,便意識到如此的模式難有出頭之日,因此,他破天荒想出了半導體代工的方案。按照其講法,1984年,曹興誠便托人帶了一份晶圓代工模式的企劃書給張忠謀。當時的張忠謀剛走出德州儀器,任通用器材公司的總裁。他和臺灣“經濟部”走得專門近,被聘為科技顧問。曹興誠在企劃書中詳細闡述了半導體代工的好處,提出和張忠謀合作,然而未得到對

49、方的回應。一年后,張忠謀受邀回臺,擔任臺灣工業(yè)研究院院長,并在當局的支持下創(chuàng)立了臺積電,首創(chuàng)半導體代工模式。同時,張忠謀還兼任聯(lián)電的董事長,成了曹興誠的頂頭上司。曹興誠講,他萬萬沒想到,這位聲名赫赫的半導體巨人,回臺的第一件事確實是照搬了自己的創(chuàng)意。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曹興誠唯有按下憤慨。時隔多年后,在聯(lián)電有能力與臺積電掰手腕時,曹興誠才對外提及這段往事,張忠謀則從未回應。外界為此爭論不休,是非曲直唯有天知地知。好在,張忠謀給他留下了“報仇”的機會。創(chuàng)立臺積電,又兼管臺聯(lián)電,張忠謀的重心自然更傾向自己一手培育的臺積電。1988年,臺積電拿下英特爾的大額訂單,代工之路走上正軌,另一邊,臺聯(lián)

50、電則依舊掙扎于IC設計與制造的陪跑之中?!芭闾幼x書”的時刻沒有持續(xù)專門久。1991年,已是聯(lián)電總經理的曹興誠,以張忠謀沒有給聯(lián)電與臺積電同等的待遇為由,聯(lián)合其他董事共同罷免了張忠謀聯(lián)電董事長的職位,兩人正式決裂。這件事在臺灣引發(fā)軒然大波,彼時張忠謀的地位還不像今天般牢不可破,由此受到了許多風言風語。但張曹的爭斗,關于臺灣產業(yè)卻是一件好事,雙雄的格局就此展開。4罷免了張忠謀,曹興誠順理成章接棒成為董事長,聯(lián)電由此進入新的進展時期。前幾年,聯(lián)電采取半導體代工、IC設計業(yè)務、SRAM(靜態(tài)隨機存取經歷體)并行的策略,三大業(yè)務各占三成多的比例。在IC設計上,聯(lián)電四處開花,從VCD芯片到汽車芯片,他們

51、什么都做,也都做得不錯,然而曹興誠并不滿足,他在等一個奪回“屬于自己東西”的機會。1995年,曹興誠的機會終于來了。是年,晶圓代工全面被業(yè)界所同意,臺積電的訂單源源不斷,然而產能卻滿足不了需求。一片大好之際,臺積電選擇讓客戶交訂金來預購產能,這一策略引發(fā)了某些客戶的不滿。抓住那個機會,曹興誠給聯(lián)電來了一次大變革。他宣布聯(lián)電從IDM完全轉型成為晶圓代工廠,原先的IC設計部門全部分割出去成為單獨的公司,聯(lián)電只負責控股,不負責具體經營。這一轉變看似突然,實則是曹興誠多年預想的結果。和張忠謀一樣,盡管均是科班出身,但張曹兩人都不是技術專才,而是治理技術專才的專才。曹興誠在治理上留下了專門多膾炙人口的妙

52、筆。早年初任聯(lián)電總經理時候,他便首創(chuàng)分紅配股制度,提出讓每個職員差不多上老總,這一策略引得臺灣科技企業(yè)紛紛跟進,由此吸引了一大批海外優(yōu)秀人才。曹興誠是“二八法則”的忠實擁躉,他堅信一家公司超過80%的成績由20%的人制造,因此他特不重視這些人,將公司利潤的80%分配給表現(xiàn)前20%的人。除了讓利,曹興誠還特不了解精英們的心理。他一直在聯(lián)電內部宣傳:“出去開疆辟土,是我們最高的榮譽?!惫奈韪鞑块T負責人自己建立新公司,擔任總經理,與聯(lián)電互成犄角。這一模式令聯(lián)電各部門有了極強的獨立性,也為聯(lián)電完全轉型代工設立了先決條件。轉型后,曹興誠鼓舞開疆拓土的策略收獲了井噴式的回報。聯(lián)發(fā)科、聯(lián)詠、聯(lián)陽、智原科技等

53、一批聲名卓著的企業(yè),均由聯(lián)電的部門轉變而來,這些部門的負責人轉身成了企業(yè)的老總,組成了蔚然壯大的“聯(lián)家?guī)汀??!奥?lián)家?guī)汀敝凶顬槌雒漠攲俾?lián)發(fā)科,這家企業(yè)是現(xiàn)在亞洲地區(qū)芯片設計的龍頭公司。其董事長蔡明介,去哪兒差不多上風云人物,唯獨見到曹興誠時,依舊會畢恭畢敬地叫一聲“老總”。5宣告轉型大計后,短短4個月時刻內,曹興誠聯(lián)合12家美國IC設計公司,集結400億新臺幣,一口氣創(chuàng)立了聯(lián)誠、聯(lián)嘉、聯(lián)瑞三家半導體代工廠,隨后的一年內,合資代工廠的規(guī)模擴增至4家。同時,曹興誠還大舉走出臺灣,前往日本并購、在新加坡設廠,不僅籠絡了一批海外客戶,產能上也迅速與臺積電并駕齊驅。聯(lián)電接連不斷的大手筆令臺積電頗為緊張。

54、不大會兒,臺積電也跟進走出去戰(zhàn)略,前往美國設廠。那之后的時刻里,兩家公司你爭我趕,幾乎每隔一段時刻便上演大戲碼。1997年6月,臺積電宣布赴越南投資4000億新臺幣,臺聯(lián)電隨即做出了加碼投資5000億新臺幣的決策。這段時期,正是臺積電和臺聯(lián)電角逐“代工王”的核心時刻點,但形勢一片大好之際,雄心勃勃的曹興誠卻一頭撞上了“人禍”。1997年8月,聯(lián)電旗下的聯(lián)瑞開始試產,第二個月產能便沖到了3萬片。10月時,聯(lián)電治理層公開表示:兩年內一定能干掉臺積電。但講完這話剛兩天,一場由人為疏忽導致的火災直接燒掉了聯(lián)瑞的廠房,不僅工廠的百億新臺幣投資化為烏有、差不多收到的20億訂單泡湯,還導致客戶的大量流失。這

55、場大火,被普遍認為是臺灣企業(yè)界火災受損最嚴峻的一次,聯(lián)電為此付出了超過100億新臺幣的直接賠償,其他損失更是難以概算。眼看就要超越臺積電的節(jié)骨眼上,曹興誠第一次體會到了深深的無力感。但就在外界認為聯(lián)電立即因此一蹶不振時,曹興誠卻展現(xiàn)了他的不折不撓。1999年,他突然宣布合并旗下4家半導體代工廠,與聯(lián)電“五合一”整體經營。此舉引發(fā)聯(lián)電股價大漲,客戶也聞風而至。合并后的聯(lián)電,產值僅次于英特爾和臺積電,成為世界第三大半導體公司,市值則居全球產業(yè)第四。而臺積電這邊也毫不示弱,“強行”并購了世大積體電路公司,以應對聯(lián)電的氣概洶洶?;馂闹y逐漸趨于平靜,兩家企業(yè)接著在規(guī)模和產能上你追我趕,技術也突飛猛進。

56、聯(lián)電展現(xiàn)出了特不強的研發(fā)實力,比如他們是第一家導入銅制程產出晶圓、生產12英寸晶圓、產出業(yè)界第一個65納米制程芯片的公司。完全轉型、浴火重生后的強勢表現(xiàn),令曹興誠名利雙收。2001年,他被評選為以后最有可能引領臺灣科技的三人之一,聯(lián)電則被認為是最值得長期投資的企業(yè)。但聯(lián)電又犯了一次致命的錯誤。62000年前,臺聯(lián)電和臺積電的差距越來越小,但2000年后,臺積電不僅穩(wěn)固了優(yōu)勢,還將差距越拉越大,其核心,便在因此年的0.13微米制程技術。0.18微米制程時代,聯(lián)電曾領先臺積電,到了0.13微米時期,為了穩(wěn)固優(yōu)勢,聯(lián)電選擇與IBM、英飛凌共同開發(fā)。但合作的結果相當不順利,三方各有算盤,專門難團結到一

57、起,項目最終宣告失敗。結束合作后,聯(lián)電決定自行研發(fā),但科技行業(yè)里,時刻是最寶貴的優(yōu)勢,更況且是與“摩爾定律”賽跑的半導體。在0.13微米制程上,聯(lián)電被臺積電完全甩開身位,從此再沒能扳回一城。技術上失算的同時,臺灣芯片代工也遭遇了集體“威脅”。2000年,因世大被收購,其創(chuàng)始人張汝京來到大陸,創(chuàng)辦中芯國際,復制了臺灣晶圓代工模式,大陸地區(qū)由此誕生了第一家專業(yè)的半導體代工企業(yè)。海峽產業(yè)格局的突變令曹興誠和張忠謀不安,兩人的行動卻大相徑庭。彼時,臺灣當局關于晶圓廠嚴防死打,嚴令禁止臺資投資大陸。但曹興誠早年便看好與大陸合作,面對中芯國際,他再也坐不住,搶先以“援助”的方式創(chuàng)立了蘇州和艦科技。據稱曹興

58、誠特不崇拜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和艦科技的名稱由此而來,在設計上,曹興誠還專門提出要求,將廠區(qū)的建筑打造成了一艘立即要啟航的戰(zhàn)船。這艘野心勃勃的戰(zhàn)船,給曹興誠帶來了大苦惱。據知情人稱,面對大陸的半導體代工廠,張忠謀也專門心急,然而他沒有輕舉妄動,而是等到臺灣當局“法令”同意,才赴上海松江投資設廠。另一邊,曹興誠在當局政策未開放的情況下強行“登陸”,由此遭到陳水扁當局的嚴厲打擊,引發(fā)“檢調”大動作、超頻率搜索聯(lián)電,就連高層人員的私人住宅都遭到多次突擊檢查。面對政治壓力,曹興誠沒有絲毫服軟的意愿,他多次在公開場合諷刺陳水扁當局,還屢次登報予以回擊。他半譏諷地講:“假如早上搭飛機去上海,傍晚再坐飛機回

59、臺灣,如此就不算出走大陸了吧?!睆娪驳膽B(tài)度最終給他帶來了法院的起訴以及綿延不絕的“政治”苦惱。因為訴訟頻頻,曹興誠于2005年6月辭去“國策顧問”的職位,伴隨事件愈演愈烈,為了不連累聯(lián)電,2006年,曹興誠突然決定辭去聯(lián)電董事長的職務,進入退休狀態(tài)。1年后,臺灣新竹地點法院裁定曹興誠無罪,但他帶領臺聯(lián)電超越臺積電的夢想已然破滅,聯(lián)電也隨著靈魂人物的離開而漸行漸遠。7曹興誠離開后,半導體產業(yè)持續(xù)風云變幻。英特爾進入ARM芯片代工市場,承接展訊的業(yè)務;三星成立獨立的代工部門,并替代臺聯(lián)電,成為與臺積電你追我趕的角色;紫光集團聯(lián)合大基金,創(chuàng)立了長江存儲,大陸晶圓代工由此進入鴻篇巨制時代如此的變化下,

60、聯(lián)電幾乎沒有可能再現(xiàn)過去的榮光。曹興誠的后繼者們,不管是胡國偉、洪嘉聰,亦或孫世偉,均未能重現(xiàn)曹興誠時期聯(lián)電的雄風。關于突如其來的告不與戛然而止的王者夢,曹興誠從未對外吐露心聲,這也符合他一貫的作風。在臺灣業(yè)界,曹興誠是個特立獨行的人,按照周圍人的講法,他本人低調,話不多。但在輿論眼里,曹興誠卻是個口無遮攔的人:他公開質疑張忠謀巨額的分紅,直噴“臺聯(lián)黨立委”是嘩眾取寵的小丑。他的言論時常在島內引發(fā)爭議,外界對曹興誠的評價也因此毀譽參半。曹興誠不在乎褒貶,他講“社會形象是專門空洞的東西,不用花力氣去裝假?!痹诼?lián)電人眼里,曹興誠也如其所言般是個有血有肉、特不真實的人。在臺積電,張忠謀的形象特不崇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