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人教三年級上冊(統(tǒng)編2023年更新)第八單元-司馬光教案(修定)_第1頁
小學語文人教三年級上冊(統(tǒng)編2023年更新)第八單元-司馬光教案(修定)_第2頁
小學語文人教三年級上冊(統(tǒng)編2023年更新)第八單元-司馬光教案(修定)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攀枝花市仁和區(qū)平地鎮(zhèn)中心學校2023秋推進課堂改革 基于深度學習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司馬光賽課教案授課教師毛凝姍 科目語文授課班級平地鎮(zhèn)中心學校六年級課型新授課授課時間所在教研組語文組備課時間組長審核時間簽字教案類型“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教學內(nèi)容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24司馬光學習目標1.會讀“司、跌、皆、棄、持”5個生字。 2.能正確、流暢、有節(jié)奏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大致了解故事內(nèi)容學習重點能有節(jié)奏地朗讀課文學習難點能正確、流暢、有節(jié)奏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資源準備多媒體課件教材解讀司馬光是小學第一篇文言文,在學生朗讀的語氣情感上不做要求,主要是讀準字音,能注意詞句間的停

2、頓并背誦課文。知識鏈接宋史.司馬光傳學習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時間預設一、導入1.出示課文插圖,問:你知道圖中畫的是誰嗎?(司馬光)引入課題。沒錯,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主人翁,司馬光(板書課題)2.介紹“司馬”,它是一個復姓,源于西周時期的官職,掌管3.生嘗試寫“司?!闭f到司馬光,大家都會想到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司馬光砸缸),有哪些同學聽過,這個故事在歷史上是有真實記載的,就出自宋史.司馬光傳(出示圖片),簡介宋史4.剛才節(jié)選的文字啊就是咱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課文,請自己讀一讀課文,說說它跟咱們平時學的課文有什么不一樣(文言文,短,精煉)?初讀它有什么感受?(難)過渡:為了讓同學們讀好文言

3、文啊,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三個錦囊,你們想看嗎?(想)別著急,要得到這三個錦囊,可是要先完成三個挑戰(zhàn)。為了能順利完成三個挑戰(zhàn),請同學們先看學習目標。二、挑戰(zhàn)一:看誰讀得準1.自由朗讀課文,至少3遍,把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同學,借助生字表,把生字讀準確。2.指名展示,相機正音“甕”、“迸”。3.提醒注意多音字。4.再次指名展示。5.齊讀。三、挑戰(zhàn)二:節(jié)奏大挑戰(zhàn)1.怎樣讀才能讀正確這篇課文的節(jié)奏呢?先自己試一試.2.指名讀節(jié)奏,相機指導“光持石擊甕破之”。3.出示節(jié)奏,自由朗讀。4.全班誦讀。四、挑戰(zhàn)三:故事我來說1.同桌合作,說說文中的人物發(fā)生了什么事2.全班交流,相機出示學習文言文的三個方法3.師說故事,生對應原文。4.同桌學著老師的樣子,加入自己的想象,來說一說。5.指名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6.帶著動作朗讀課文。五、當堂訓練根據(jù)提示背誦課文六、感知人物說說你最喜歡故事中的誰?為什么? 一、學生齊讀并書寫課題二、全班默讀學習目標,明確學習目標。三、學生朗讀課文進行自學嘗試四、學生快速、緊張進行開展自學活動。1.學生自由朗讀節(jié)奏2.展示自學情況。五、學生完成“當堂訓練”。進入學習狀態(tài),感知學習內(nèi)容。師生樹立目標意識,避免盲目性。讓學生充分進行自主學習,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3、讓學生展示、補充、點評4、后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