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編匯總版】孟仁之同異合集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7daff14455eca67ecaa7c744ae756aa/87daff14455eca67ecaa7c744ae756aa1.gif)
![【精編匯總版】孟仁之同異合集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7daff14455eca67ecaa7c744ae756aa/87daff14455eca67ecaa7c744ae756aa2.gif)
![【精編匯總版】孟仁之同異合集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7daff14455eca67ecaa7c744ae756aa/87daff14455eca67ecaa7c744ae756aa3.gif)
![【精編匯總版】孟仁之同異合集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7daff14455eca67ecaa7c744ae756aa/87daff14455eca67ecaa7c744ae756aa4.gif)
![【精編匯總版】孟仁之同異合集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7daff14455eca67ecaa7c744ae756aa/87daff14455eca67ecaa7c744ae756aa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精編匯總版】孟仁之同異合集】12/12【精編匯總版】孟仁之同異合集論孔、孟仁之同異陳擎虹2008/05/274,一刖口髙屮國文課程中,行之已久且必修的五個學期文化基本課本,今改為兩個學期選修的論孟導讀???、孟並列,畤代冇前後;一在春秋(孔子生於551B.C.,卒於479BC ),一在戰(zhàn)國(孟子生於372B.C.,卒於289B.C.);二者相差190年,將近200年。孟子自稱私淑父於孔子,其學說與孔子一脈相承,仁同為孔、孟學說的思想核心,就其所談的內(nèi)容,將之分類 都可以內(nèi)聖外王來槪括,這是二聖的共通點。但,也有相異處,孔子髙標仁一字,卻罕言仁,也不輕許人,在稱 揚管仲屮功的言論屮,得見其髙蹈平
2、易近族文化的精神層次;孟子則仁心、仁義仁政、仁人、仁者仁言、 仁聲、仁聞並稱,即使單稱仁,究其效用,仍屬救平易近水火的政治實務(wù)施疇。這是由於二聖時空布景的客觀因 索以及天賦才識的主觀因素影響而至。今在此探討孔、孟仁之同異,試作剖析、比較。二、孔、孟仁之剖析(一)孔子的仁孔子雖說:罕言利,與命與仁。(子罕第九一 ),實則談的不少。這是因為弟子常發(fā)問,孔子不得不答復(fù);也有孔子觀人觀小而自發(fā)的感言,經(jīng)弟子記錄而存留的。但孔子不曾對仁下過個積極明確的定義,只是,味地消 極否認諸生之見,或順弟子的器性,因才施教??v觀論語二十篇有關(guān)仁的章節(jié),便可知這是不爭的事實。勉力將之歸 類,則不出內(nèi)聖、外王二方面。1
3、 燔內(nèi)聖方面者孔子談仁,有關(guān)人心人性的,如:茍志於仁矣,無惡也。(里仁第四四)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里仁第四七)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ㄊ龆谄叨牛┣笕识萌?,又何怨?(述而第七十四)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堯日第二十二)仁者安仁。(里仁第四二)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十二一 )樊遲問仁。子日:愛人。jj (顏淵十二二二)子日: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雍也六五)孔子理想中仁者的心性修養(yǎng)是: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第四二)仁者不憂。j(子罕第九二八,憲問第十四三十)仁者必有勇。(憲問第十四五)仁者樂山。仁者靜。仁者壽。(雍也六,二一)君子無終食之間達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
4、於是。(里仁第四五)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J (里仁第四六)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里仁第四三)為仁之方在於力行,也要選擇環(huán)境,孔子在這方面,對諸人諸本,有頗多感到: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夠者。蓋有之矣,我未見之也!(里仁第四六)巧言令色,鮮矣仁。(學而第一,三)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里仁第四V )好仁欠好學,其蔽也愚。(陽貨第十七八)君子去仁,惡乎成名?(里仁第四五)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君子而仁者也?。☉梿柕谑钠撸┗匾玻湫娜虏贿`仁,其餘,則日月至而已矣。(雍也六六)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
5、如樂何?(八僧第三,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第十二一 )平易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為見蹈仁而死者也。(衛(wèi)靈公第十五三四)第二頁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里仁第四一 )2、屬外正方面者仁由誰來實踐推動?孔子以為是行政圾髙的里正,須假以時間培育,一世三十年??梢娖渲斏?,不說妄語: 子日: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jj (子路第十三十二)子日: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泡之,則平易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泣之,動之不以處,為善也。jj (衛(wèi)靈公第十五三二)率竟孔子堆大的成就還是在教育,故從孔子答復(fù)弟子仁之間中,擇其大者,引錄其言,
6、以窺其思理:子貢問仁,孔子的教導是: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為仁之方也已。(雍也六,二八)冏為仁,孔子要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衛(wèi)靈公第十 五九)顏淵問仁,孔子告訴他:克己復(fù)議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競?cè)恃?。仲弓問仁,孔子教他:出門如見大賓,使平易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顏淵第+=)子張問仁,孔子的指教是: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細目則為: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J陽貨第十七六)(二)孟子的仁孟子談的仁,其詞性有多種變化一是名詞的仁義、仁賢、仁
7、義禮智,二是動詞的親親而仁平易近,仁平易近而 愛物,三是形容詞的仁心、仁人、仁者、仁君、仁政仁言、仁聞、仁聲。就其言談內(nèi)容,得見 二聖學說一脈相承,也可分內(nèi)聖、外王二方面來看:1、屬內(nèi)聖方面者在這方面,孟子的仁是指人的心性本質(zhì),是其性善說的出處: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盡心下一六)君子以仁居心,以禮居心。(離婁下二八)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告子上)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盡心上四)人皆有所不忍,達之於其所忍,仁也。(盡心下三一)(1)不忍之心孟子所說的不忍之心就是仁心,不忍之政就是仁政;孟子提出:人皆有不忍之心,是為先王有不忍之心,斯有不忍之政做君行仁政的立論基礎(chǔ)。由此明見孟子仁觀的
8、著力點:以不忍之心,行不忍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公孫丑上六)(2)仁義禮智至於孟子所說的惻隱、羞惡、辭讓、是非四心和仁、義、禮、智四端,甚至擴充四心四端的效用,其中-惻隱之心,仁之端也。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夠以事父母。(公孫丑上六)(公孫丑上六)仍是承接前述仁觀的基礎(chǔ),不脫政治範疇的效用。2、屬外王方面者(1)仁義並提孟子談仁,總是仁義並提,仁義是由內(nèi)而外的,與其仁觀前後分歧:雖存乎仁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告子上八)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離婁下一九)孟子如此強調(diào)由內(nèi)而外的仁觀,旨在以此反對游說之士,如宋經(jīng)之徒不成以利說秦楚之正,而應(yīng)勸行仁義,以 免凡事懷
9、利造成不良影響:先生以利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月於利,以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於利也。先生以仁義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月於利,而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於仁義也。j (吿子下四)孟子並以此反對諸侯君主如梁惠士之流二心求利所引發(fā)的禍害:孟子見梁惠王。王日: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日:王何必日利?亦有仁義而已 矣。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茍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聲。(梁惠王上一)由此可見,常孟子仁義並提,實則著重在義,義是常其位,行其正。盂子好界定字義,隨口論斷:未有仁 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梁惠王上一 )此處,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指的是孝親,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
10、指的是忠君。另一處仁義並提的章節(jié)*是在孟子對弟子公都子答辯予豈好辯哉?的艮篇大論屮:第三頁楊、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平易近,充塞仁義也。(滕文公下九)孟子在齊大夫景丑氏以父子主恩,君臣主敬這一人之大倫疑孟子不敬齊王時,也仰隨口引了仁義,作 自我辯解:惡!是何言也!齊人無以仁義與王言者,豈以仁義為不美也?其心日:是何足與言人義也云爾,則不敬 莫大乎是。我非堯舜之道,不敢陳於王前,故齊人莫如我敬王也。(公孫丑下二)(2)仁政之說仁政是孟子最關(guān)注的政治理念,孟子向好戰(zhàn)的梁恵正提出仁者無敵說,談的就是仁政:王如施仁政於平易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
11、出以事其長上; 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平易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yǎng)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沉迷 其平易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日:仁者無敵王請勿疑。(梁惠王上五)勸導齊宣王以不忍人之心奉行不忍人之政時,孟子也提及發(fā)政施仁焉有仁人在位,罔平易近而可為也?(梁惠王上七)即使單提仁一字,也是直指仁君仁政、暴君虐政之分際,如孟子答潦齊宣王:湯放桀,武王伐紂。臣弒其君,可乎?之間: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諧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文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梁惠王下八)又如: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性仁者王,王不待大。(公孫丑上三)又如:仁則榮,不仁則辱。今惡辱而居不
12、仁,是猶惡溼而居下也。(公孫丑上四)當鄒穆公向孟子抱怨,鄒魯交戦,蒼生見長上之死而不救。孟子所提供的解決之道,也是仁政:君行仁政,斯平易近 親其上,死其長矣。_ (梁惠王下十二)孟子主張仁政的理由是行仁政而王,莫之能禦也。_ (公孫丑上一)因為王者之不作,未有疏於此時者也;平易近之枯槁於政,未有甚於此時者也。,於足孟子提出萬乘之國行仁政。平易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公孫丑上-)的救平易近之方”由此可見,孟子一向認為:施行仁政的責任在人在君,尤其是在仁人賢君:1焉有仁人在位,罔平易近而可為也?是故賢君必恭儉禮下,取於平易近有制。陽虎日: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滕文公上三)三、孔、孟仁一之比
13、較根據(jù)前述分類剖析,再將孔、孟對仁的看法,做一番同、異的比較:(-)不異點1孝親是行仁的基礎(chǔ),這是孔、孟二聖一脈相承的基本觀點:子日: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JJ (學而第一六)子日:君子篤於親,則平易近興於仁。JJ (泰伯第八二)子日: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陽貨第十七二一)孟子日: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盡心上一五)孟子日:仁之寶,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jj(離塞上二七)2孔子對學生談仁,其中冇關(guān)當行之義的原則,後為孟子發(fā)揚光人,以仁義並論者,如: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
14、身以成仁。(衛(wèi)靈公十五八)子日: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達仁,這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里仁第四五)仲弓問仁。子日:出門如見大賓,使平易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顏淵十二二)樊遲問仁。子日: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成棄也。jj (子路第十三一九)樊遲問仁。子日: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jj (雍也六二十)孟子的仁-義 前文已述,在此從略。3、願天下蒼生,共享平寧榮覺的生活,是二零同欲實現(xiàn)的理念??鬃优c眾弟子吉志,孔子的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公冶長
15、第五二六)孟子有更詳盡的鋪陳描述:五畝之宅,啕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第四頁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平易近不饑飢不寒,可是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上三)這是二聖發(fā)揮仁道的酸深動機,也是二聖人生的殽大目標,更說出了普天下老蒼生的配合願望。(二)相異點不過,二聖仍是同屮有異,風趣的是二聖都曾與弟子討論過管仲這個頗具爭議性的人物。在此,選二聖與弟子討 論管仲這一論題,分認知境地布景三項,來剖析二聖的相異點:1、認知的差異孔子不齒管仲私徳,鄙其漂亮,恰是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
16、的實例史證。但,令人不成思議的是,孔子不顧 管仲不節(jié)之行,也就龍了,卻在答覆弟子子路、子貢之疑之問時寛以他一向不輕易稱許人為仁者的髙標,推崇管仲 之功之業(yè),並以仁德仁者稱之讚之:子路日: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日為仁乎?子日: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梿柕谑氖撸┳迂暼眨汗苤俜侨收吲c?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j子日: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平易近 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jīng)於溝瀆,而莫之知也!(黨問第十 四十八)孟子對管仲的觀感*則大異其趣。先看原文孟子與公孫丑師生之間如何對談:公孫丑問日:夫子當路於齊
17、,管仲、晏子之功,可復(fù)許(趙注:許,猶興也。朱注:許,猶期也。) 乎?孟子日:子誠齊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問平曾西(曾子之子曾申)日:吾子與子路孰賢? 曾西蹙然日:吾先子(曾子)之所畏也。j日:然則吾子與管仲孰賢?曾西熱然不悅?cè)眨豪O何曾比予於管 仲!管仲得君如彼其專也,行乎國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爾何曾比予於是!又日:管仲,曾西 之所不為也。而子為我願之乎?公孫丑日: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管仲、晏子猶不夠為與?(像管仲、晏子這樣的人還不值得做 嗎?)孟子日:以齊王,由反手也。(以齊國之強大,完成霸業(yè),如反掌之易。)公孫丑日:若是,則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後崩,猶
18、未洽於天下;武王、周公繼之,然後大行。今言王(行王道於天下,即完成王業(yè))若易然,則文王不夠法與?孟子日:文王何可當(當,比也。)也?文王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齊人有言日:雖有聰明,不如 乘勢;雖有鐵基(鋤基,鋤也。),不如待時。j今時則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過千里者也,而齊 有其地矣;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而齊有其平易近矣。地不改辟(再關(guān))矣,平易近不改聚(再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禦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於此時者也;平易近之枯槁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時者也。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平易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古之人(所以事情只要做到古人的一半),功
19、必倍之,惟此時為然。(公孫丑上一)孟子雄辯善引,藉前人古事,表格模板明心意。一句反冏:管仲,曾西之所不為也。而子為我願之乎?便分明表格模板達曾 西的不悅不為,也就是孟子的不悅不為。兩相對照之下,一清二楚可見:孔子讚揚管仲,孟子則鄙斥管仲??鬃訉苤?,是保存屮原文化的認同;孟子對 管仲,是王霸之政的分辯。二聖在同一人身上,明顯持有差異的認知立場:一是文化人之見,一是政治人之見。2境地的差異孔子讚揚管仲襄助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霸諸侯,一匡天下,平易近到于今受其賜;徽管仲,吾其板髮左衽矣!可知孔子對仁旳觀點,不受限於個人小節(jié)小說的是非臧否,而是從寬、廣、高、深的大款式,來看那影響千萬 年、億兆人
20、的屮原文化傳承,兼顧天下蒼生的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命,般發(fā)揚現(xiàn)孔子至聖先師的生命境地。常物質(zhì)生命和精祖生命冇所衝突時,從孔子所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j(衛(wèi)靈公第十五A )可知孔子冇原則,冇堅持,冇抉擇,也冇行動。他感嘆:平易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無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衛(wèi)靈公第十五三十四)為此,他也讚揚為蹈仁而去、而奴、而死的微子、箕子、比干: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日:殷有三仁焉?。ㄡ枳拥谑艘?)孟子都斥管仲坐擁千里之地,未控制萬乘之國的有利時機成就王業(yè),卻只襄助桓公奉行霸業(yè)。從其推論設(shè)想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平易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
21、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J公孫丑上一)管仲大冇可為而不為,我孟子想有為也能為卻不成為。孟子這番話 對管仲蓋棺論定,只定其過,不見其功。孟子在論斷 前人古事之時,語氣多少夾冇一絲懊惱、遺憾和落空的自我期待吧!不過,這更凸顯了孔子大器、漂亮的髙超境地“ 3、布景的差異仁在實踐效用和境地層次上孔子理想博大而博識、切實而崇高,重視的是文化傳承、平易近族精神等大論題;孟子 第五貝 則著眼現(xiàn)實的政治議題飯欲端決君平易近當急之務(wù) 談的是攸關(guān)仁君仁政的王霸之分、義利之辨,關(guān)心的是蒼生生計。這是受時空布景的影響而至:孔子所處的春秋時代政經(jīng)社會禮制雖傾頹,尙不致崩潰人心禮法仍具尊王搜夷 的大一統(tǒng)假象。到
22、了孟子所處的戰(zhàn)國畤代,人君為求一己私利,寡廉鮮恥;加上策士說客 操縱諸侯;靜則単稅擾平易近, 動則出征喪平易近:國與國之間,合縱連橫,爾虞我詐;人心潰散,體制崩潰??鬃舆€能說:仁者,其言也勧。(顏淵第十二三)剛、毅、木、訥近仁。(子路第十三二七)孟子身處政客策士橫行天下之時,即便以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墓戮牛﹥沾鸬芰斯剂送馊私苑Q夫子好辯,敢問何也?之間,卻也仍不得不發(fā)揚縱橫游說之風,從一治一亂的史觀,長箱大論,滔滔不絕,自我辯白一番,務(wù)求說明我亦欲君子心,息邪說,距誠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滕文公下九)的立場和動機。從認知、境地、布景三方面,來看孔、孟對仁所持觀點之異,在於二聖天
23、賦才學、心性器度各不不異,以致發(fā)展 出差異偏向的認知理念,因此所展現(xiàn)出的境地層次,自有髙度、廣度和無我、有我之別,這也多少是二聖對當時代的 因應(yīng)之道,各有強調(diào)重點和先後次第,而有的差異吧!五、結(jié)論孔、孟仁之同異,綜前所述,一言以槪之,就是孟子把孔子仁的平易近族文化傳承高標,脫胎換骨,發(fā)展出 務(wù)實保命的仁心仁政,孟子對仁的認知,雖不致落於孔子所指引普通弟子的個人內(nèi)修程凌,但也僅及於孔子所教導顏淵的天下歸仁、仲弓的在邦在家-了張的仁行五者於天下等大弟了較高的修己以安人層級。只是孟子更具捨我其誰的使命感和責任心,秉持孔子知其不成而為之的精神,也周遊了列國,勸說了國君,希望列國國君,能擴充四端,奉行仁政??上У氖嵌}同樣,生馳驅(qū),卻徒勞無功”且,可幸的是二聖同樣述而不作, 卻留芳萬代;這是由於二聖平生的理念言行,也同樣都是由弟子門生筆錄而傳世的。將孟子如此定位,次要是因孔子所推崇的仁在屮原文化、殺樂典車平易近族精神這一髙標理念上,孟子顯然有 所不及、不解、不顧。這也就難佯孟子鄙斥管仲,只見其過,未見其功;這也就難佯孟子二心推動齊宣王與平易近同樂,不分音樂質(zhì)性,籠統(tǒng)說是今之樂猶古之樂;這也就難怪孟子對弟子徐子仲尼亟稱於水日: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之間的答復(fù),只是収其冇本,只憑一己之見,只作人事之解:聲聞過情,君子恥之(離婁下一八)観水 有術(shù),必戳其瀾。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弗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18-2024年中國載貨汽車市場深度評估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汽車電瓶糟蓋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教育行業(yè)線上課程開發(fā)與運營規(guī)范
- 共同賣房合同范本
- 農(nóng)業(yè)車輛承包協(xié)議合同范本
- 書采購加工合同范本
- 借用合同與買賣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建筑工程綠色建材采購勞務(wù)分包合同范本
- 勞動變更合同范例
- 農(nóng)業(yè)耕種合同范本
- 《學校體育科研方法》課件
- 護士團隊的協(xié)作和領(lǐng)導力培養(yǎng)培訓課件
- QFD模板含計算公式計分標準說明模板
- 慢阻肺試題練習
- 人工智能在生物醫(yī)學倫理與法律中的基因編輯與生命倫理問題研究
- 饅頭制作過程
- 國有資產(chǎn)管理辦法-國有資產(chǎn)管理辦法條例
- 公務(wù)車輛定點維修車輛保養(yǎng)(附彩圖) 投標方案
- 00015-英語二自學教程-unit3
- 第二章共混改性基本原理
- 乳腺專業(yè)知識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