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健康 佛系青年 教學設計_第1頁
高中心理健康 佛系青年 教學設計_第2頁
高中心理健康 佛系青年 教學設計_第3頁
高中心理健康 佛系青年 教學設計_第4頁
高中心理健康 佛系青年 教學設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佛系青年教學設計授課課題:佛系青年授課教師:李賢哲執(zhí)教學科:心理健康教材版本:校本課程執(zhí)教年級:高一所在單位:光明區(qū)高級中學學情分析:高中生的生活圈中,家長的影響已經(jīng)慢慢退去,同伴的影響開始占主導,學業(yè)壓力是最主要的壓力來源。此時的他們本應努力奮進,追求學業(yè)上的進步,實現(xiàn)青春的理想,但是一部分高中生選擇退回到自己的世界,選擇成為“宅男”“佛系青年”“躺平一族”。教學內(nèi)容:本節(jié)課采用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經(jīng)典三段論設計。從一個小調(diào)查入手,了解學生群體中比較佛系的同學所占的比例,引導同學辯論到底佛系是好還是壞;然后通過心理防御機制和習得性無助的角度解釋選擇成為佛系青年背后可能的心理根源;最后引導

2、同學們看到阻礙自己發(fā)展的原因,鼓勵同學們勇于嘗試不同的方法直面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zhàn)。教學目標:勇于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zhàn),不做佛系青年。教學重難點:了解“佛系”這種行為模式背后的心理根源,看到自己是否受到影響,思考如何行動,不做佛系青年。課程設計:一、課程導入你是一個佛系青年嗎?1.視頻導入,播放視頻逃避雖可恥但有用,提出“佛系青年”的概念。2.用“佛系青年打車記”,引導學生對照其特點,看看自己是不是一個佛系青年。3.小調(diào)查你是不是一個佛系青年?鼓勵同學們思考是否覺得自己是一個佛系青年,或者被同學評價為很佛系。了解同學們中習慣佛系行為模式的人所占的比率。二、逐層深入佛系是好還是壞辯論賽1.教

3、師提出辯題“佛系是好還是壞”,同學們選擇一個觀點,開始辯論。2.辯論結束,教師總結同學們的觀點,開始講述一個佛系青年的故事。阿龍是一個重點高中實驗班的學生,臨近高考了,開始出現(xiàn)厭學的情緒,家長帶著學生找到心理老師,希望心理老師能幫助阿龍解開心結,努力學習,沖刺高考。3.教師扮演阿龍,鼓勵同學們扮演心理老師的角色,安慰鼓勵阿龍。4.角色扮演結束,教師表揚同學們的表現(xiàn),同時提出自己的疑惑,感覺大家的安慰沒有什么效果。然后解釋,因為大家自己在學習中都是一個佛系的人,想要說服別人不要這么佛系,這在根本上就是自欺欺人,不可能有好的效果。三、深入挖掘佛系的心理根源1.用“英國病”的案例,解釋佛系表層的原因

4、,經(jīng)濟的繁榮和高福利導致社會失去活力。2.教師講解佛系深層的心理根源:低水平的象征。這個在學生群體中特別常見,大家經(jīng)常用“偷學”來形容別人愛學習的狀態(tài),但是背后的心理根源其實是低水平的象征,把積極進取錯當成爭強好勝。心理防御機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壓力和挫敗,可能會采用否認、壓抑和理智化的心理防御機制,減輕內(nèi)心的不安。習得性無助。學生在接連失敗后,會感覺哪怕自己再努力也無法改變結果,進入了一種“任由擺布”的狀態(tài)。四、情感升華轉(zhuǎn)發(fā)這條錦鯉1.教師共情同學們的感受,每個人都希望遇到困難的時候有人可以幫助自己,但是很多時候事與愿違,這時有些人會選擇“逃避”,因為逃避雖可恥但有用。2.但是,有些

5、同學會選擇直面恐懼和挫折??荚嚽?,很多同學都會有考試焦慮,但是他們不會,他們會轉(zhuǎn)發(fā)這條錦鯉,轉(zhuǎn)發(fā)這只小貓咪,轉(zhuǎn)發(fā)這個楊超越保佑自己考試必過。我知道你在笑,但是這也是一個辦法,記住,改變一小步,提升一大步。只要我們有想要改變的念頭,并做出微小的改變,事情的發(fā)展就會不一樣。但是如果你們有更好的方案,可以總結一下,我們下節(jié)課討論。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的課程設計來源于我和學生的咨詢中遇到的困惑,有些學生并不屬于嚴重的心理問題,但是對于學習的懈怠成為消極情緒的導火索。這種情況在普通班特別常見,于是我就萌發(fā)了利用心理課的形式和大家一起分析這種佛系行為模式背后的心理根源。和大家一起討論佛系的影響,引導大家看到困

6、擾自己的情結,再一次認識自己。回到這堂課的設計中,我也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在學校環(huán)境下,狹義的佛系體現(xiàn)為厭學。但是回到社會中,廣義的佛系不僅僅是高中生無奈的選擇,它已經(jīng)成為當代社會價值觀的一個分支,衍生出來的“宅男”“宅女”“啃老族”“躺平族”等等小群體都在表達自己的困惑和訴求。然而心理學只能解釋其冰山一角,讓我也擔心學生是否能被課程吸引,反思自身。其次在授課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因為學生關心的案例可能偏負面,導致最后課堂呈現(xiàn)出來的結果,并不是非常符合積極心理學的思路,甚至還有一點點致郁的感覺,所以我也在擔心如果學生在課堂上過分的卷入會不會對他后面的生活學習有一定的影響。課程結束后,有同學來咨詢室溝通,他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就是你說那個佛系青年,其實那個時候我也在思考,但是是否給他們提供了一個解決問題的途徑。嚴重點說埋下了一個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