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七十七易十三_第1頁
《朱子語類》卷七十七易十三_第2頁
《朱子語類》卷七十七易十三_第3頁
《朱子語類》卷七十七易十三_第4頁
《朱子語類》卷七十七易十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朱子語類卷七十七 易十三贊於神明,猶言治於人相似,謂為人所治也。贊於神明,神明所贊也。圣人用於字,恁地用。不然,只當說幽贊神明。此卻是說見助於神明。淵贊,只是贊化育之贊,不解便說那贊命於神明。這只就道他為神明所贊,所以生出這般物事來,與人做卦。淵生蓍,便是大衍之數五十,如何恰限生出百莖物事,教人做筮用?到那參天兩地,方是取數處??吹脕黻庩杽側崴淖?,陰陽指二老,剛柔指二少。淵問:參天兩地,舊說以為五生數中,天參地兩,不知其說如何?曰:如此只是三天兩地,不見參兩之意。參天者,參而三之;兩地者,兩之以二也。以方員而言,則七八九六之數,都自此而起。問:以方員而言,參兩,如天之員徑一,則以圍三而參之;地

2、之方徑一,則以圍四而兩之否?曰:然。榦問參天兩地而倚數。曰:天圓,得數之三;地方,得數之四。一畫中有三 於兩而已。三而兩之為六,故六為坤。去偽參天兩地而倚數。一個天,參之為三;一個地,兩之為二。三三為九,三二為六。兩其三,一其二,為八。兩其二,一其三,為七。二老為陰陽,二少為柔 至參天兩地而倚數,此在揲蓍上說。參者,元是個三數底物事,自家從而三之; 兩者,元是個兩數底物事,自家從而兩之。雖然,卻只是說得個三在,未見得成何數。倚數云者,似把幾件物事挨放這里。如已有三數,更把個三數倚在這里成六,又把個三數物事倚在此成九。兩亦如之。淵一個天,參之則三;一個地,兩之則二。數便從此起。此與大衍之數五十,

3、 各自說一個道理,不須合來看。然要合也合得。一個三,一個二,衍之則成十,便是五十。淵天下之數,都只始於三、二。謂如陽數九,只是三三而九之;陰數六,只是三二而六之。故孔子云參天兩地而倚數,此數之本也??倒?jié)卻云非天地之正數, 是他見得不盡??倒?jié)卻以四為數。端蒙倚數,倚,是靠在那里。且如先得個三,又得個三,只成六;更得個三,方成九。若得個二,卻成八。恁地倚得數出來。有人說參作三,謂一、三、五; 兩,謂二、四。一、三、五固是天數,二、四固是地數。然而這卻是積數,不是倚數。淵問:觀變於陰陽而立卦,觀變是就蓍數上觀否?曰:恐只是就陰陽上觀, 未用說到蓍數處。學履觀變於陰陽,且統(tǒng)說道有幾畫陰,幾畫陽,成個甚

4、卦。發(fā)揮剛柔,卻是就七八九六上說。初間做這卦時,未曉得是變與不變。及至發(fā)揮出剛柔了,方知這是老陰、少陰,那是老陽、少陽。淵隨后言爻,何也?曰:自作易言之,則有爻隨后有卦。此卻似自后人觀圣人作易而言。方其立卦時,只見是卦;及細別之,則有六爻。問:陰陽、剛柔,一也, 而別言之,何也?曰:觀變於陰陽,近於造化而言;發(fā)揮剛柔,近於人事而 言。且如泰卦,以卦言之,只見得小往大來、陰陽消長之意;爻里面便有包荒 之類。榦問:近見先生易詩云:立卦生爻自有因,兩儀四象已前陳。因字之義如何?曰:卦爻因儀象而生。立,即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意。又問:生爻指言重卦否?曰:然。銖問:和順道德而理於義,是就圣人上說?是

5、就易上說?曰:是說易。又 而無逆,是和順道德也。理於義,則又極其細而言,隨事各得其宜之謂也。 和順道德,如極高明;理於義,如道中庸。學履。義,是細分他,逐事上各有個義理。和順字、理字,最好看。圣人下這般 字,改移不得。不似今時,抹了卻添幾字,都不妨。淵圣人作易時,其中固是具得許多道理,人能體之而盡,則便似那易。他說那吉兇悔吝處,莫非和順道德理於義,窮理盡性之事。這一句本是說易之書如此,后人說去學問上,卻是借他底。然這上也有意思,皆是自淺至深。淵道理須是與自家心相契,方是得他,所以要窮理。忠信進德之類,皆窮理之事。易中自具得許多道理,便是教人窮理、循理。淵窮理,是理會得道理窮盡;盡性,是做到盡處

6、。如能事父,然后盡仁之性; 能事君,然后盡義之性。閎祖窮理是窮得物,盡得人性,到得那天命,所以說道性命之源。淵窮理,是知字上說;盡性,是仁字上說,言能造其極也。至於范圍天地,是至命,言與造化一般。淵窮理盡性以至於命。這物事齊整不亂,其所歷來一也。人杰窮理盡性至於命,本是就易上說。易上皆說物理,便是窮理盡性,即此便是至命。諸先生把來就人上說,能窮理盡性了,方至於命。淳問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曰:此言作易者如此,歷來不合將做學者事看。如孟子盡心、知性、知天之說,豈與此是一串?卻是學者事,只於窮理上著工夫。窮得理時,性與命在其中矣。橫渠之說未當。去偽或問: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程子之說如何?曰:理、性、命,

7、只是一物, 故知則皆知,盡則皆盡,不可以次序言。但知與盡,卻有次第耳。伯豐問: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程、張之說孰是?曰:各是一說。程子皆以見言,不如張子有作用。窮理是見,盡性是行,覺得程子是說得快了。如為子知所以孝,為臣知所以忠,此窮理也;為子能孝,為臣能忠,此盡性也。能窮此理,充其性之一切,方謂之盡。以至於命,是拖腳,卻說得於天者。盡性,是我之所至也;至命,是說天之所以予我者耳。昔嘗與人論舜事,舜盡事親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為人父子者定。知此者,是窮理者也; 能此者,盡性者也。昔者圣人之作易,將以順性命之理。圣人作易,只是要發(fā)揮性命之理,模寫那個物事。下文所說陰陽、剛

8、柔、仁義,便是性中有這個物事。順性命之理,只是要發(fā)揮性命之理。淵,此恐言圣人作易之由,如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始作八卦相似。蓋圣人見得三才之理,只是陰陽、剛柔、仁義,故為兩儀、四象。八卦,也只是這道理;六兩畫是天,中兩畫是人,下兩畫是地;兩卦各自看:則上與三是天,五與二為人, 四與初為地。問:以八卦言之:則九三者天之陽,六三者天之陰,九二者人之 仁,六二者人之義,初九者地之剛,初六者地之柔,不知是否?曰:恁地看也 得。如上便是天之陰,三便是天之陽;五便是人之仁,二便是人之義;四便是地之 柔,初便是地之剛。榦問:立天之道曰陰陽。道,理也;陰陽,氣也。何故以陰陽為道?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

9、之器,明道以為須著如此說。然器亦道,道亦器也。道未嘗離乎器,道亦只是器之理。如這交椅是器,可坐便是交椅之理;人身是器, 語言動作便是人之理。理只在器上,理與器未嘗相離,所以一陰一陽之謂道。 曰:何謂一?曰:一,如一闔一辟謂之變。只是一陰了,又一陽,此便是道。寒了又暑,暑了又寒,這道理只循環(huán)不已。維天之命,於穆不已,萬古只如此。淳立天之道,曰陰與陽,是以氣言;立地之道,曰柔與剛,是以質言;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是以理言。端蒙是剛柔,柔底。陰陽以氣言。淵問:仁是柔,如何卻屬乎剛?義是剛,如何卻屬乎柔?曰:蓋仁本是柔底物於義也剛,如何?曰:仁體柔而用剛,義體剛而用柔。銖曰:此豈所謂陽根陰,陰根陽耶?曰

10、:然。銖陰陽、剛柔、仁義,可見當曰義與仁,當以仁關于陽。仁若不是陽剛, 如何做得許多造化?義雖剛,卻主於收斂,仁卻主發(fā)舒。這也是陽中之陰,陰中之陽。互藏其根之意。且如今人用賞罰:到賜與人,自是無疑,便做將去;若是刑殺時,便遲疑不肯果決。這見得陽舒陰斂,仁屬陽,義屬陰處。淵問:如何以仁比剛?曰:人施恩惠時,心自是直,無疑憚心。行刑罰時,心自是疑畏,萬有一失則奈何?且如春生則氣舒,自是剛;秋則氣收而漸衰,自是柔。學蒙兼三才而兩之,兼,貫通也。通貫是理本如此。兩之者,陰陽、剛柔、仁義也。方兼三才而兩之,初剛而二柔,三仁而四義,五陽而六陰。兩之,如言加一倍。本是一個,又各加一個為兩。方子問:分陰分陽,

11、迭用柔剛。陰陽、剛柔只是一理,兼而舉之否?曰:然。榦問:ft澤通氣,只為兩卦相關于,所以氣通。曰:澤氣升於ft,為云,為雨,是ft通澤之氣;ft之泉脈流於澤,為泉,為水,是澤通ft之氣。是兩個之氣相通。學蒙ft澤通氣,水火不相射。ft澤一高一下,而水脈相為灌輸也;水火下然上沸,而不相滅息也。或曰:射音亦,與斁同,言相為用而不相厭也。僩射,猶犯也。人杰射,一音亦,是不相厭之意;一音食,是不相害。水火本相殺滅,用一物隔著,卻相為用。此二義皆通。學蒙問:射,或音石,或音亦,孰是?曰:音石。水火與風雷ft澤不相類,本是相剋底物事,今卻相應而不相害。問:若以不相厭射而言,則與上文 通氣、相薄之文相類,不

12、知如何?曰:不相射,乃下文不相悖之意,不相悖,乃不相害也。水火本相害之物,便如未濟之水火,亦是中間有物隔之;若無物隔之,則相害矣。此乃以其不害,而明其相應也。榦數往者順,這一段,是從卦氣上可見,也是從卦畫生處可見。恁地方交錯成六十四。淵易逆數也,似康節(jié)說方可通。但方圖則一向皆逆,若以圓圖看,又只一半逆,不知如何。學蒙雷以動之以下四句,取象義多,故以象言。艮以止之以下四句,取卦義多,故以卦言。又曰:喚ft以止之,又不得;只得云艮以止之。學蒙后四卦不言象,也只是偶然。到后兩句說乾以君之,坤以藏之,卻恁地說得好!淵帝出乎震與萬物出乎震,只這兩段說文王卦。淵帝出乎震,萬物發(fā)生,便是他主宰,從這里出。齊

13、乎巽,曉不得。離中虛明,可以為南方之卦。坤安在西南,不成西北方無地!西方肅殺之地,如何云萬物之所說?乾西北,也不可曉,如何陰陽只來這里相薄?勞乎坎,勞字去聲,似乎慰勞之意;言萬物皆歸藏於此,去安存慰勞他。學蒙問:戰(zhàn)乎乾,何也?曰:此處大抵難曉??质莻€肅殺收成底時節(jié),故曰 戰(zhàn)乎乾。問:何以謂之陰陽相薄?曰:乾,陽也,乃居西北,故曰陰陽相薄??质侨绱?,也見端的未得。榦問勞乎坎。曰:恐是萬物有所歸,有個勞徠安定他之意。榦勞乎坎,是說萬物休息底意。成言乎艮,艮在東北,是說萬物終始處。淵艮也者,萬物之所以成終而成始也;猶春冬之交,故其位在東北。方子物而為言下有兩段,前一段乃文王卦位,后段乃伏羲底??址蜃?/p>

14、之意,以為伏羲能變化。既成萬物,無伏羲底,則做文王底不出。竊恐文義如此說,較分明。曰:如是,則其歸卻主在伏羲上。恁地說也好。但后兩段卻除了乾坤,何也?曰:竊恐著一句神者妙萬物而為言引起,則乾坤在其中矣。曰:恐是如此。 問:且如雷風、水火、ft澤,自不可喚做神。曰:神者,乃其所以動,所以橈者是也。榦文王八卦:坎艮震在東北,離坤兌在西南,所以分陰方、陽方。淵文王八卦,不可曉處多,如離南坎北,離坎卻不應在南北,且做水火居南北。兌也不屬金。如今只是見他底慣了,一似合當恁地相似。淵王八卦配四方四時,離南坎北,震東兌西。若卦畫,則不可移換。方子水火相逮一段,又似與上面水火不相射同,又自是伏羲卦。淵八卦次序

15、,是伏羲底,此時未有文王次序。三索而為六子,這自是文王底。各自有個道理。淵震一索而得男一段,可見不當專作揲蓍看。揲蓍有不依這序時,便說不通。大約只是乾求於坤而得震坎艮,坤求於乾而得巽離兌。一二三者,以其畫之次序言也。淵震一索而得男,索字訓求字否?曰:是。又曰:非震一索而得男,乃是一索得陽爻隨后成震。又曰:一說,是就變體上說,謂就坤上求得一陽爻而成震卦。一說乃是揲蓍求卦,求得一陽,后面二陰便是震;求得一陰,后面二陽便是巽。學蒙乾坤三索,則七八固有六子之象,然不可謂之六子之策。若謂少陰陽為六子之策,則乾坤為無少陰陽乎?淵卦象指文王卦言,所以乾言為寒,為冰。淵為乾卦。其究為躁卦。此卦是巽下一爻變則為

16、乾,便是純陽而躁動。此蓋言巽反為震,震為決躁,故為躁卦。此亦不系大綱領處,無得工夫去點檢他這般處。若恁地逐段理會得來,也無意思。淵至之問:艮何以為手?曰:手去捉定那物,便是艮。又問:捉物乃手之 鼻者,面之ft,晉管輅已如此說,亦各有取象。又問:麻衣以巽為手,取義於風之舞,非是為股。先生蹙眉曰:亂道如此之甚!義剛序卦問:序卦,或以為非圣人之書,信乎?曰:此沙隨程氏之說也。先儒以為非圣人之蘊,某以為謂之非圣人之精則可,謂非易之蘊則不可。周子分精與蘊字甚分明。序卦卻正是易之蘊,事事夾雜,都有在里面。問:如何謂易之精?曰: 如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是易之精。問:如序卦中亦見消長

17、進退之義,喚作不是精不得。曰:此正是事事夾雜,有在里面,正是蘊。須是自一個生出來以至於無窮,便是精。榦序卦自言天地萬物男女夫婦,是因咸恒為夫婦之道說起,非如舊人分天道人事之說。大率上經用乾坤坎離為始終,下經便當用艮兌巽震為始終。淵問:序卦中有一二處不可曉處。如六十四卦獨不言咸卦,何也?曰:夫婦之道,即咸也。問:恐亦如上經不言乾坤,但言天地,則乾坤可見否?曰: 然。問:不養(yǎng)則不可以動,故受之以大過,何也?曰:動則過矣。故小餅亦何別?曰:不但如此壯而已,又更須進一步也。榦問:禮義有所錯,錯字,陸氏兩音,如何?曰:只是作措字,謂禮義有所施設耳。螢,中蟲改田問:序卦中如所謂緩必有所失,似此等事,恐后人道不到。曰:然。 問:緩字,恐不是遲緩之緩,乃是懈怠之意,故曰解,緩也。曰:緩, 是散漫意。問:如縱弛之類?曰:然。榦雜卦序卦雜卦,圣人去這里見有那無緊要底道理,也說則個了過去。然雜卦中亦有說得極精處。淵雜卦反關于之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