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17 -渤海灣盆地濟陽坳陷陸相頁巖油吸附控制因素頁巖油是指存在于頁巖層系中,以微納米級孔隙為主要賦存場所的石油資源。中國具有豐富的頁巖油資源,是常規(guī)油氣的重要接替領域1-5。自2022年中國石化率先完成頁巖油資源評價伊始,眾多學者針對頁巖油進行了近十年的探索攻關研究6-11,目前在吉木薩爾凹陷蘆草溝組落實頁巖油甜點資源規(guī)模超過10108t,鄂爾多斯延長組7段查明3個頁巖油富集區(qū)及建成多個試驗區(qū),滄東凹陷孔店組二段建設產(chǎn)能11104t等,展示了陸相頁巖油較好的勘探開發(fā)前景。中國陸相頁巖油發(fā)育的地質時代跨度較大,在準噶爾盆地和三塘湖盆地二疊系,鄂爾多斯盆地三疊系、四川盆地侏羅系、松遼盆地
2、白堊系以及渤海灣盆地古近系等頁巖層系均有分布。但與北美海相頁巖油相比,中國陸相頁巖油地層時代新,有機質成熟度整體偏低12-13,如吉木薩爾凹陷二疊系蘆草溝組頁巖的鏡質體反射率(Ro)介于0.55%1.10%,渤海灣古近系沙河街組頁巖的Ro介于0.45%0.94%。頁巖油與有機質/礦物間的強吸附作用,嚴重制約了油在頁巖中的流動能力,提高了可流動頁巖油的賦存孔徑下限,進而影響到頁巖油的開采效果。業(yè)已認為,頁巖層系內(nèi)生成的石油只有在滿足自身的吸附后,多余的部分才能形成超越效應,繼而具有可動潛力,超越吸附的那部分富集層是頁巖油潛在甜點區(qū)。渤海灣盆地濟陽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組四段上亞段(沙四上亞段)和沙河街
3、組三段下亞段(沙三下亞段)沉積時期均為欠補償型盆地,氣候相對濕潤,生物繁盛,形成了濟陽坳陷最為重要的陸相沉積頁巖地層,具有豐富的油氣顯示,且已在這兩個層段發(fā)現(xiàn)了多口工業(yè)油流井,是濟陽坳陷頁巖油的主要勘探對象14。本文以濟陽坳陷陸相頁巖(油)為研究對象,在有機地球化學、全巖分析、低溫氮氣吸附和高壓壓汞等實驗獲取頁巖(油)基本屬性的基礎上,利用分子模擬技術,開展單因素變量(孔徑、流體組分、巖石組分、Ro及溫壓等)的頁巖油吸附模擬的對比研究,從微觀角度揭示頁巖油吸附特征;同時根據(jù)改進的巖石熱解實驗測定頁巖吸附油量,結合頁巖礦物組成、物性和含油性等基本屬性,從微觀分子模擬和宏觀室內(nèi)實驗的角度,剖析頁巖
4、油吸附的控制因素,以期為陸相頁巖油的游離油量預測、可動性評價及甜點優(yōu)選提供技術支撐。1實驗分析與分子模擬1.1實驗分析選取濟陽坳陷東營凹陷樊頁1井、利頁1井和牛頁1井,沾化凹陷羅67井和新義深9井沙三下亞段和沙四上亞段共計60塊頁巖樣品,開展了有機碳、XRD全巖衍射、Ro檢測、氯仿抽提及族組分分析、低溫氮氣吸附、高壓壓汞以及改進的巖石熱解分析等實驗。改進的巖石熱解實驗采用RockEval6型熱解儀,實驗前將樣品粉碎至100120目,并取約100mg粉末,按如下熱解控溫程序進行15:起始溫度80并恒溫1min得到產(chǎn)物S0,接著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至200并恒溫3min得到產(chǎn)物S1-1,再以
5、25/min速率升至300并恒溫3min得到產(chǎn)物S1-2a,繼而以25/min速率升至350并恒溫3min得到S1-2b。從350以25/min速率升至450并恒溫3min得到S2-1,最后以25/min速率升至650并恒溫3min得到S2-2。對于各階段產(chǎn)物,S1-1,S1-2被認為是游離烴(其中S1-1為可動烴),S2-1為吸附烴,S2-2為干酪根裂解烴16-18。利用改進的巖石熱解實驗中S2-1表征頁巖吸附油含量。1.2分子模擬1.2.1分子模擬技術分子模擬技術是基于分子力學和分子動力學理論,實現(xiàn)不同體系內(nèi)分子或原子的運動規(guī)律研究,繼而根據(jù)吸附平衡時吸附質(流體)的密度/濃度分布曲線,研
6、究孔隙介質-流體間的吸附行為。該技術極易控制其他變量實現(xiàn)單一因素對頁巖油吸附的影響規(guī)律研究,解決了以往實驗手段應用于組分復雜、非均質性較強的頁巖儲層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各影響因素內(nèi)在自相關、主控因素不明確的問題,適用于頁巖油吸附機理的研究。同時,可模擬不同溫壓下頁巖油吸附行為,克服實驗條件下難以解決的液相吸附控制溫壓的難題。1.2.2模型構建研究區(qū)頁巖礦物主要由粘土礦物、方解石和石英組成,其中粘土礦物以伊利石和伊/蒙混層為主。因此,模擬中采用的孔隙壁面為干酪根、伊利石、方解石和石英。其中,干酪根用石墨烯近似代替。頁巖油組分包含飽和烴、芳烴、非烴和瀝青質,采用正構烷烴(C6,C12和C18)代表飽和
7、烴,萘(C10H8)代表芳烴,十八酸CH3(CH2)16COOH分子代表頁巖油中極性組分(膠質和瀝青質)。模擬的頁巖油密度參考樊頁1井試油層段(深度31993200m)產(chǎn)出油密度0.879g/cm3,飽-芳-非-瀝4組分比率參考研究區(qū)大量泥頁巖抽提物的族組分含量均值:飽和烴55%,芳烴15%,非烴25%,瀝青質5%。1.2.3方法處理首先對構建的體系進行能量最小化處理,模擬過程采用統(tǒng)一的模擬參數(shù):Nose-Hoover溫控,Compass力場,范德華半徑1.55nm,Ewald靜電力,Lennard-Jone勢能等;動力學模擬的步長為1fs,模擬時間為10002000ps不等,復雜頁巖油體系下
8、模擬時間設置較長,可達15000ps。模擬體系的系綜為NVT,NPT和NVE系綜,除NPT系綜外,能量最小化和動力學模擬吸附時孔隙壁面均處于固定狀態(tài)。分子模擬采用Accelrys公司研發(fā)的MaterialStudio軟件Forcite模塊完成,吸附平衡時,可根據(jù)軟件動態(tài)分析孔隙內(nèi)流體的濃度/密度分布曲線,繼而估算吸附能力、結合能和吸附-游離油比率等參數(shù)。2頁巖油吸附的分子模擬從理論上來說,頁巖油吸附是頁巖油與巖石孔隙壁面在一定外界條件下相互作用的體現(xiàn),因此,其吸附與否受巖石壁面性質、頁巖油特征以及外界條件的控制。其中巖石壁面性質包括孔徑大小、孔隙類型、巖石組分和Ro等,頁巖油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流體
9、組分和Ro,外界條件即為溫度和壓力。2.1孔徑針對孔隙尺寸對頁巖油吸附的影響,本文開展了正十二烷流體在不同寬度狹縫型孔隙中(2,4,6,8和10nm)的吸附模擬,繪制了流體密度曲線(圖1)。以10nm孔徑為例,正十二烷在石墨烯壁面為4層吸附(單側壁面),單層吸附厚度約0.442nm,因此,考慮狹縫型孔隙為兩側壁面,其吸附層總厚度約3.600nm,即小于此孔徑內(nèi)頁巖油均為吸附態(tài)。隨著孔徑變小,頁巖油第一吸附層密度逐漸增加,且當孔徑小于4nm時,頁巖油吸附層數(shù)降低至2層。頁巖油吸附層密度隨孔徑變化趨勢與前人模擬的其他無機礦物所述規(guī)律一致19-20。田善思21根據(jù)不同孔徑內(nèi)流體的高度角及其排序特征論
10、證了孔徑對頁巖油賦存態(tài)的影響,認為流體分子排序越有序,其吸附層的密度越大。相應地,在孔徑較小時,因孔隙兩側壁面對正十二烷均有作用力,產(chǎn)生勢場疊加效應,正十二烷的排布越有序(集中),表現(xiàn)出較大的密度。圖1圖1渤海灣盆地濟陽坳陷不同寬度石墨烯狹縫內(nèi)正十二烷流體密度分布曲線(298K,NVT系綜)Fig.1DensitydistributioncurvesofndodecaneingrapheneslitsofdiversewidthintheJiyangDepression,BohaiBayBasin(298K,NVT)孔隙尺寸對頁巖油吸附的影響表現(xiàn)為物性方面的控制作用,從實驗角度來說即為頁巖孔隙
11、度、孔體積和平均孔徑等參數(shù)。前人研究表明,研究區(qū)頁巖的孔體積與平均孔徑表現(xiàn)為負相關關系,而與比表面積表現(xiàn)為正相關22,意味著頁巖的孔隙度由較多小孔貢獻。由于頁巖孔徑分布范圍較寬,平均孔徑值受孔隙大小的影響較大,且大孔隙中未必含油,故此處采用孔體積參數(shù)分析物性對頁巖油吸附的影響。實驗結果顯示(圖2),隨著孔體積增加,頁巖油吸附量增加(除部分含油性較差的含有機質巖相外),但吸附比例降低。從分子模擬吸附的微觀特征來說,狹縫狀孔隙寬度越大,孔體積也越大,但吸附厚度趨于不變(最高4層),吸附密度降低,繼而吸附油比例表現(xiàn)為下降的趨勢。圖2圖2渤海灣盆地濟陽坳陷古近系頁巖孔體積與頁巖油吸附比例(a)和吸附量
12、(b)關系Fig.2ThePaleogeneshaleporevolumevs.adsorbedshaleoilratio(a),adsorptioncapacity(b)intheJiyangDepression,BohaiBayBasin2.2巖石組分圖3為不同巖石組分的6nm狹縫型孔隙內(nèi)正十二烷流體的單側壁面密度分布曲線。從吸附層數(shù)來看(圖3a),石墨烯和伊利石孔隙的單側壁面吸附層為4層,而方解石和石英吸附層為3層;從單層吸附厚度來看,石墨烯為0.442nm,伊利石為0.433nm,方解石為0.441nm,石英為0.436nm,各類型孔隙單層吸附厚度相差不大;從吸附層密度來看(圖3b),
13、石墨烯孔隙第一吸附層密度約1.21g/cm3,約為孔隙中游離態(tài)流體密度(0.75g/cm3)的1.64倍,伊利石孔隙其次(1.16g/cm3),再次為方解石(1.06g/cm3),石英最低(0.92g/cm3);就吸附層平均密度來看,石墨烯孔隙平均吸附密度約0.77g/cm3,為游離態(tài)流體密度的1.05倍左右。巖石壁面吸附烴類的能力與油-巖結合能(吸附能)密切相關,石墨烯狹縫與正十二烷的結合能約-487.94kcal/mol,方解石為-343.71kcal/mol,石英為-224.96kcal/mol。結合能(絕對值)越大,固液(油-巖)相互作用力越強,吸附能力越高(注:因結合能大小與所選擇的
14、力場、勢函數(shù)及分子結構有關,本文所述的結合能值僅用于平行對比)。圖3圖3渤海灣盆地濟陽坳陷石墨烯、伊利石、方解石和石英狹縫中正十二烷吸附特征a.礦物/干酪根流體密度與距離壁面距離的關系(298K,NVT系綜);b.礦物/干酪根的第一吸附層密度、平均吸附密度及吸附量Fig.3Adsorptioncharacteristicsofndodecaneinslitsofgraphene,illite,calciteandquartzintheJiyangDepression,BohaiBayBasin根據(jù)頁巖油吸附量與巖石各組分含量的關系來看(圖4),巖石吸附油量與有機碳含量正相關,總有機碳(TOC)
15、含量越高,有機質吸附烴量越大(圖4a),與粘土礦物和石英含量表現(xiàn)為微弱的正相關性,而與碳酸鹽礦物含量呈負相關(圖4bd)。從判定系數(shù)(R2)可以看出,礦物對頁巖油吸附量的控制作用遠低于TOC含量的影響,因此,TOC含量是頁巖吸附油量的主要控制因素。圖4圖4渤海灣盆地濟陽坳陷古近系頁巖吸附油量與TOC含量(a),以及吸附油量/(TOC100)與粘土礦物含量、石英含量和碳酸鹽含量的關系(bd)Fig.4TherelationshipofthePaleogeneadsorbedshaleoilvolumewiththeTOC(a)andtheadsorbedoilvolume/(TOC100)wit
16、hclaymineral,quartzandcarbonate(bd)contentoftheshalerockfromtheJiyangDepression,BohaiBayBasin2.3流體組分圖5為6nm石墨烯狹縫內(nèi)不同烷烴組分吸附平衡時的相對濃度曲線。隨著烴類碳鏈長度增加,各吸附層的相對濃度增加,但各吸附層的厚度相似。前人研究表明,長鏈烷烴吸附時,各分子沿長鏈方向平行于壁面展布19,23,故而各吸附層厚度與直鏈烴分子的寬度有關。碳鏈長度增加,其與巖石之間的結合能逐漸增加,單側壁面吸附層數(shù)也由低碳數(shù)烷烴時的3層吸附(如正己烷)變?yōu)楦咛紨?shù)時的4層吸附。圖5圖5渤海灣盆地濟陽坳陷古近系不同
17、組分流體在石墨烯狹縫內(nèi)吸附特征a.不同組分流體的相對濃度與距孔隙中心距離的關系(298K,NVT系綜);b.不同組分流體的固-液結合能Fig.5AdsorptioncharacteristicsofthePaleogenefluidsofdiversecomponentsinthegrapheneslitsintheJiyangDepression,BohaiBayBasin圖6為頁巖油混合組分在6nm石墨烯狹縫中的分子動力學吸附模擬。吸附平衡時,各流體組分在孔隙中分布位置存在分異,總的來說,頁巖油中較輕的低分子鏈烷烴(正己烷和正十二烷)趨向于賦存在孔隙中心,而芳烴組分(萘)、長鏈烷烴(正十八
18、烷)以及極性組分(正十八酸)更易吸附在孔隙表面。在孔隙兩側壁面的第一吸附層位置處均有較高的芳烴吸附峰,意味著芳香烴與石墨烯壁面相互作用力最強,此與其獨特化學鍵(苯環(huán)結構)有關。此外,因模擬時長所限,本次模擬結果顯示仍有部分頁巖油重質組分(正十八酸)呈現(xiàn)在孔隙中心,可能指示了吸附仍未達到平衡態(tài)。受控于孔隙表面吸附位數(shù),在多組分競爭吸附效應下,頁巖油中的輕質烷烴在孔隙壁面的吸附量較少,其主要以游離態(tài)賦存于孔隙中心,是可動頁巖油的主要貢獻者。圖6圖6渤海灣盆地濟陽坳陷古近系頁巖油各組分在石墨烯狹縫內(nèi)的密度分布曲線(298K,NVT系綜)Fig.6Densitydistributioncurvesof
19、thePaleogeneshaleoilcomponentsinthegrapheneslitsintheJiyangDepression,BohaiBayBasin(298K,NVT)從實驗分析的族組分數(shù)據(jù)來看,頁巖中吸附油比例隨著飽和烴相對含量的增加而逐漸降低,隨著芳烴和極性組分(非烴和瀝輕質)相對含量的增加而遞增;頁巖中非烴和瀝青質的絕對含量越高,其吸附油量越大(圖7)。因此,綜合分子模擬結果來看,頁巖油組分越重,油-巖結合能(相互作用)越大(強),吸附的厚度/層數(shù)增加,吸附量越大,頁巖油的流動性及開采效果越差。圖7圖7渤海灣盆地濟陽坳陷古近系頁巖吸附油比例、吸附油量與頁巖油族組分含量的
20、關系a.吸附油比例與飽和烴相對含量;b.吸附油比例與芳香烴相對含量;c.吸附油比例與非烴+瀝青質相對含量;d.吸附油量與非烴+瀝青質絕對含量Fig.7TherelationshipoftheproportionandamountofadsorbedoilwiththegroupcompositioncontentofthePaleogeneshaleoilintheJiyangDepression,BohaiBayBasin2.4有機質成熟度隨著有機質熱演化成熟,干酪根中脂肪鏈、羧基和羰基等官能團消失,碳氫(C/H)、碳氧(C/O)原子比逐漸增加24。前人在研究石墨烯表面化學基團的穩(wěn)定性時發(fā)現(xiàn)
21、有機質表面易于形成羰基25,因此,本文在石墨烯表面添加不同比例氧原子近似代替不同成熟有機質。對于添加氧原子數(shù)目的確定,是根據(jù)研究區(qū)大量的干酪根元素分析的數(shù)據(jù),建立了Ro與碳氧原子比的定量關系(圖8),在此基礎上,模擬了碳氧原子比(Ro)分別為9.78(0.57%),14.67(0.72%)和29.34(1.15%)條件下石墨烯狹縫中的正十二烷吸附特征。隨著有機質成熟度增加,頁巖油吸附峰密度逐漸降低,表明干酪根吸附油能力隨著有機質成熟度增加而降低(圖9)。在有機質成熟較低時,干酪根表面存在較多的羰基,增加了有機質與頁巖油之間的相互作用力;隨著有機質熱演化成熟度增加,羰基裂解,有機質表面變得更為平
22、滑和石墨化,對烷烴的吸附能力減弱,繼而吸附量降低。圖8圖8渤海灣盆地濟陽坳陷古近系頁巖Ro與其碳氧原子比關系Fig.8Therelationshipbetweenorganicmattermaturity(Ro)andC/OatomicratioofthePaleogeneshaleintheJiyangDepression,BohaiBayBasin圖9圖9渤海灣盆地濟陽坳陷不同有機質成熟度石墨烯狹縫中正十二烷吸附特征a.密度與距孔隙中心距離的關系(298K,NVT系綜);b.不同有機質成熟度條件下的第一吸附層峰值密度Fig.9Adsorptioncharacteristicsofndode
23、caneinthegrapheneslitsofdiversematurityintheJiyangDepression,BohaiBayBasin2.5溫度和壓力圖10為不同溫度條件下(298398K,每隔25K)正十二烷在6nm的石墨烯狹縫中的密度分布曲線。隨著溫度增加,各吸附層密度、總吸附層數(shù)/厚度,以及吸附能力均降低,指示了頁巖油吸附量的降低。吸附模擬體系的動能與溫度呈正相關,溫度越高,烷烴分子的運動越劇烈,更容易從有機質表面分離而脫附,因此吸附量降低。對于物理吸附效應(范德華力主導)的加熱脫附處理正是基于這個原理。不同壓力條件下(1040MPa,每隔10MPa),隨著壓力增加,流體的
24、吸附層數(shù)、各吸附層密度基本不變。與溫度相比,壓力對頁巖油吸附的影響很小。圖10圖10渤海灣盆地濟陽坳陷不同溫度(a)和298K條件下不同壓力(b)的正十二烷在石墨烯狹縫中的密度分布Fig.10Densitydistributioncurvesofndodecaneingrapheneslitsunderdifferenttemperatures(a)andpressuresat298K(b)intheJiyangDepression,BohaiBayBasin2.6泥頁巖含油性從泥頁巖總含油率角度來說,當具有充足的供烴條件時,理論上,其滯留/容留油量的增加可表現(xiàn)為兩種形式:頁巖孔徑寬度變寬,容
25、留油量增加;頁巖孔隙個數(shù)增多,孔體積變大。對于前者,據(jù)前述泥頁巖孔徑對頁巖油吸附的控制規(guī)律,以狹縫狀單個孔隙為例,不難看出,當頁巖孔徑的寬度超過頁巖油飽和吸附層的厚度時,頁巖油吸附量不再增加而游離油量仍繼續(xù)增加,繼而表現(xiàn)出吸附油比率降低的趨勢(圖2a)。因此,隨著含油率變高,吸附油量先增加而后趨于平穩(wěn)。而對于后者,頁巖孔隙個數(shù)增加導致吸附位增加,頁巖油吸附量隨著總含油量的增加而持續(xù)增加。從實驗分析的含油率數(shù)據(jù)來看,隨著氯仿瀝青“A”的增加,頁巖油吸附量出現(xiàn)先增加后平緩的趨勢(圖11a),而吸附油比率降低(圖11b),此可對應于前述理論分析的第一種情況,可推測頁巖含油率主要由孔徑增加所貢獻。頁巖
26、油吸附量與總熱釋烴亦表現(xiàn)出類似的現(xiàn)象(圖11c)。此外,隨著S1/TOC含量(含油飽和度指數(shù),其中S1為常規(guī)熱解獲取的游離油含量。)增加,頁巖吸附油占比呈線性快速降低(圖11d)。S1/TOC含量一般作為頁巖油可動性的指標,其值越大,頁巖油可動性越好26-30。因此,吸附油比率較低的頁巖,其頁巖油可動性較高。圖11圖11渤海灣盆地濟陽坳陷古近系吸附油量、吸附油比例與頁巖含油性的關系a.吸附油量與氯仿瀝青“A”含量;b.吸附油比例與氯仿瀝青“A”含量;c.吸附油量與熱釋烴量;d.吸附油比例與含油飽和度指數(shù)Fig.11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volume,proportionofadsorbedoilandtheshaleoilbearingpropertyintheJiyangDepression,BohaiBayBasin3頁巖油吸附主控因素綜上所述,頁巖油吸附受頁巖物性、巖石組分、含油性、有機質成熟度及溫壓的影響,吸附油量是上述各因素綜合作用的體現(xiàn)。從吸附行為來看,作為吸附載體,孔隙的比表面積越大,吸附量理應越高,但巖心實測數(shù)據(jù)并未顯示這一現(xiàn)象(圖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第八章 第一節(jié) 自然特征與農(nóng)業(yè) 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
- 2025屆河南省信陽市高三上學期第二次質量檢測生物試題及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集團食堂承包合同
- 2025年度清潔能源項目股東權益轉讓與投資合作協(xié)議
- 2025年度醫(yī)療健康產(chǎn)業(yè)園區(qū)醫(yī)生聘用合同
- 2025年度雙方離婚協(xié)議書范本及財產(chǎn)分割子女監(jiān)護及撫養(yǎng)
- 2025年度健康醫(yī)療行業(yè)雇工合同
- 2025年衡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學生專用
- 2025年河北外國語學院單招職業(yè)傾向性測試題庫必考題
- 倉儲租賃居間合作批文
- GB/T 1265-2003化學試劑溴化鈉
- 統(tǒng)編版四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全冊課件
- 11-化學動力學基礎-2-考研試題資料系列
- 醫(yī)院評審工作臨床科室資料盒目錄(15個盒子)
- 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臨床路徑
- 壓力性損傷指南解讀
- 湯姆走丟了 詳細版課件
- 大學學院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工作預案
-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課件
- 幼兒園繪本:《閃閃的紅星》 紅色故事
- 鐵路建設項目施工企業(yè)信用評價辦法(鐵總建設〔2018〕124號)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