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江蘇高三語文文言文閱讀分類訓練:書信類_第1頁
2023屆江蘇高三語文文言文閱讀分類訓練:書信類_第2頁
2023屆江蘇高三語文文言文閱讀分類訓練:書信類_第3頁
2023屆江蘇高三語文文言文閱讀分類訓練:書信類_第4頁
2023屆江蘇高三語文文言文閱讀分類訓練:書信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書信類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一)上樞密韓太尉書蘇轍太尉執(zhí)事: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yǎng)而致。孟子曰:“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苯裼^其文章,寬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間,稱其氣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游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蕩,頗有奇氣。此二子者,豈嘗執(zhí)筆學為如此之文哉?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而不自知也。轍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與游者,不過其鄰里鄉(xiāng)黨之人;所見不過數(shù)百里之間,無高山大野可登覽以自廣;百氏之書,雖無所不讀,然皆古人之陳跡,不足以激發(fā)其志氣??炙煦闆],故決然舍去,求天下奇聞壯觀,以知天地之廣大。過秦、漢之故都,恣觀終南、嵩、華之高;北顧黃河之奔流,慨然想見古之豪杰。至京師,仰觀天子宮闕之壯,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麗;見翰林歐陽公,聽其議論之宏辯,觀其容貌之秀偉,與其門人賢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無憂,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fā);入則周公、召公,出則方叔、召虎。而轍也未之見焉。且夫人之學也,不志其大,雖多而何為?轍之來也,于山見終南、嵩、華之高,于水見黃河之大且深,于人見歐陽公,而猶以為未見太尉也。故愿得觀賢人之光耀,聞一言以自壯,然后可以盡天下之大觀而無憾者矣。轍年少,未能通習吏事。向之來,非有取于斗升之祿;偶然得之,非其所樂。然幸得賜歸待選,使得優(yōu)游數(shù)年之間,將以益治其文,且學為政。太尉茍以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ǘ┥享n丞相書蘇洵洵年老無聊,家產(chǎn)破壞,欲從相公乞一官職。非敢望如朝廷所以待賢俊,使之志得道行者,但差勝于今耳。去歲蒙朝廷授洵試校書郎,亦非敢少之也。使朝廷過聽,而洵僥幸,不過得一京官,終不能如漢、唐之際所以待處士者。則京官之與試銜,又何足分多少于其間,而必為彼不為此邪。然其所以區(qū)區(qū)無厭,復有求于相公者,實以家貧無貲,得六七千錢,誠不足以贍養(yǎng),又況忍窮耐老,望而未可得邪。凡人為官,稍可以紓意快志者,至京朝官始有其仿佛耳。自此以下者,皆勞筋苦骨,摧折精神,為人所役使,去仆隸無幾也。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誠少年將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紓意快志者也?若洵者,計其年豈足以有待邪?今且守選數(shù)年,然后得窺尚書省門。又待闕歲余而到任,幸而得免于負犯廢放,又守選,又待闕,如此十四五年,謹守以滿七八考,又幸而有舉主五六人,然后敢望于改官。當此之時,洵蓋七十矣。洵久為布衣,無官長拘轄,自覺筋骨疏強,不堪為州縣趨走拜伏小吏。相公若別除一官,而幸與之,愿得盡力。就使無補,亦必不至于恣睢漫漶也。今朝廷糊名以取人,保任以得官,茍應(yīng)格者,雖屠沽不得不與。何者?雖欲愛惜而無由也。今洵幸為諸公所知似不甚淺,而相公尤為有意。至于一官,則反覆遲疑不決者累歲。嗟夫!豈天下之官以洵故冗邪?洵少時自處不甚卑,以為遇時得位,當不鹵莽。及長,知取士之難,遂絕意于功名,而自托于學術(shù),實亦有得而足恃。自去歲以來,始復讀《易》,作《易傳》百余篇。此書若成,則自有《易》以來,未始有也。今也亦不甚戀戀于一官,如必無可推致之理,亦幸明告之,無使其首鼠不決,欲去而遲遲也。世人施恩則望報,茍有以相博,則叩之也易。今洵已潦倒,有二子又皆抗拙如洵,相公豈能施此不報之恩邪?相公往時為洵言,欲為歐陽公言子者數(shù)矣,而見輒忘之以為怪。洵誠懼其或有意欲收之也,而復忘之,故忍恥而一言。不宣,洵再拜。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誠少年/將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紓意快志者也B.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誠少年將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紓意快志者也C.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誠少年/將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紓意快志者也D.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誠少年/將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紓意快志者也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執(zhí)事,舊時給一定地位的人寫信常用“執(zhí)事”來稱呼對方,表示尊敬。B.鄉(xiāng)黨,泛指鄉(xiāng)里,相傳周朝以五百家為一黨,一萬二千五百家為一鄉(xiāng)。C.苑囿,指專屬園林,是古代畜養(yǎng)禽獸供王侯貴族、朝中大臣玩樂所用。D.待選,古代考中進士后,還須等待吏部授予官職,在此期間稱為待選。3.下列對文本二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朝廷曾經(jīng)授予蘇洵試校書郎的官職,蘇洵對此雖然也很重視,但還是覺得俸祿不足以養(yǎng)家,所以才又寫了這封信。B.蘇洵覺得京朝官以下的官吏,身體上要忍受勞累之苦,精神上又備受摧殘,跟一些奴仆之人沒有什么太大的區(qū)別。C.蘇洵認為,若按照正常的官員晉升程序,到七十歲也未必能當上自己想要的官職,所以希望韓丞相能夠提攜自己。D.蘇洵本來想通過學術(shù)上的成就來養(yǎng)家,但看到兩個兒子難成大器,不禁憂心忡忡,無奈之下親自出馬,求取高官。4.把文章劃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太尉茍以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非敢望如朝廷所以待賢俊,使之志得道行者,但差勝于今耳。5.根據(jù)文本一內(nèi)容說說“氣”指的是什么,通過哪些途徑可以“養(yǎng)氣”。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獄中與諸甥侄書范曄吾狂釁覆滅,豈復可言,汝等皆當以罪人棄之。然平生行已在懷,猶應(yīng)可尋,至于能不,意中所解,汝等或不悉知。吾少懶學問,晚成人,年三十許,政始有向耳。自爾以來,轉(zhuǎn)為心化,推老將至者,亦當未已也。往往有微解,言乃不能自盡。至于所通解處,皆自得之于胸懷耳。文章轉(zhuǎn)進,但才少思難,所以每于操筆,其所成篇,殆無全稱者。常恥作文士。文患其事盡于形,情急于藻,義牽其旨,韻移其意。常謂情志所托,故當以意為主,以文傳意。以意為主,則其旨必見;以文傳意,則其詞不流。此中情性旨趣,千條百品,屈曲有成理①。自謂頗識其數(shù),嘗為人言,多不能賞,意或異故也。既造《后漢》,轉(zhuǎn)得統(tǒng)緒②。詳觀古今著述及評論,殆少可意者。班氏最有高名,博贍不可及之,整理③未必愧也。吾雜傳論,皆有精意深旨,故約其詞句。至于《循史》以下及《六夷》諸序論,筆勢縱放,實天下之奇作。嘗共比方班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已。欲遍作諸志,《前漢》所有者悉令備。雖事不必多,且使見文得盡;又欲因事就卷內(nèi)發(fā)論,以正一代得失,意復未果。贊自是吾文之杰思,殆無一字空設(shè),奇變不窮,乃自不知所以稱之。此書行,故應(yīng)有賞音者。吾于音樂,聽功④不及自揮,但所精非雅聲為可恨。然至于一絕處,亦復何異邪!其中體趣,言之不盡。弦外之意,虛響之音,不知所從而來。雖少許處,而旨態(tài)無極。亦嘗以授人,士庶者中未有一豪似者。此永不傳矣!吾書雖小小有意,筆勢不快。余竟不成就。每愧此名。(有刪改)注①屈曲:比喻參差不一。成理:規(guī)律,法度。②轉(zhuǎn):這里有進一步的意思。統(tǒng)緒:頭緒。③整理:編纂《后漢書》時對史料的處理以及在編纂體例上的創(chuàng)新。④聽功:對音樂的鑒賞識別。6.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推老將至者,亦當未已也已:停止B.以文傳意,則其詞不流

流:入流C.吾于音樂,聽功不及自揮揮:彈奏D.雖少許處,而旨態(tài)無極

許:值得稱許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在獄中寫給諸位甥侄的這封信,是他對自己一生的總結(jié),“狂釁”反映了作者的叛逆精神。B.作者年輕時懶于治學,三十歲左右才開始樹立志向,自認為缺少才氣,寫成的文章幾乎沒有一篇能完全令人滿意。C.作者認為文章的奧妙在于表達情志,因此應(yīng)當以意為主,以文傳意,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傳達情性旨趣。D.作者精通音樂尤其是雅樂,曾想將自己這方面的才識傳授他人,遺憾的是無一人酷似自己,擔心要永遠失傳了。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自謂頗識其數(shù),嘗為人言,多不能賞,意或異故也。(2)又欲因事就卷內(nèi)發(fā)論,以正一代得失,意復未果。9.作者認為“此書行,故應(yīng)有賞音者”的理由有哪些?請簡要概括。閱讀材料,完成各題。今時為文者至多可喜者亦眾然求如足下閑暇自得清美可口者實少也敬佩厚賜不敢獨饗當出之知者。世間唯名實不可欺。文章如金玉,各有定價,先后進相汲引,因其言以信于世,則有之矣。至其品目高下,蓋付之眾口,決非一夫所能抑揚。軾于黃魯直、張文潛輩數(shù)子,特先識之耳。始誦其文,蓋疑信者相半,久乃自定,翕然稱之。軾豈能為之輕重哉?非獨軾如此,雖向之前輩亦不過如此也。(節(jié)選自蘇軾《答毛滂書》①)【注】①毛滂:字澤民,曾任杭州法曹、武康令,著有《東堂集》。元祐初年蘇軾任翰林學士時,毛滂曾專門寫信與蘇軾談?wù)搶Κ勔春筮M、擢拔賢能的看法。本文為蘇軾的回信。10.用斜線“/”給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5處)今時為文者至多可喜者亦眾然求如足下閑暇自得清美可口者實少也敬佩厚賜不敢獨饗當出之知者。11.文中的黃魯直、張文潛本名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空白處填入名)12.根據(jù)材料,概括蘇軾關(guān)于引薦人才的觀點。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與查近川太常書【明】茅坤林臥既久,遂成懶癖。春來讀歲書,始知浮生已四十九。因憶解印綬五六年,別兄則又八九年。仆束發(fā)來,所深交如兄者能幾?荏苒離愁,倏若羽馳如此!向之所欲附兄輩馳驅(qū)四方,數(shù)按古名賢傳記所載當世功業(yè),輒自謂未必不相及,氣何盛也!而今何如哉?頃者得兄書,大略并嗟仆日月之如流,林壑之久滯,謂一切書問,不當與中朝之士遂絕。非肉骨心腎之愛,何以及此!嗟乎,兄愛矣!而未之深思也。仆嘗讀韓退之所志《柳子厚墓志銘》,痛子厚一斥不復,以其中朝之士,無援之者。今之人或以是罪子厚氣岸過峻,故人不為援。以予思之:他巨人名卿以子厚不能為脂韋滑澤,遂疏而置之,理固然耳;獨怪退之于子厚,以文章相頡頏于時,其相知之誼,不為不深!觀其于敘子厚以柳易播,其于友朋間,若欲為欷歔而流涕者。退之抑嘗光顯于朝矣,當是時,退之稍肯出氣力謁公卿間,子厚未必窮且死于粵也!退之不能援之于綰帶而交之時,而顧吊之于墓草且宿之后,抑過矣!然而子厚,以彼之才且美,使如今之市人攖十金之利者,鳧唼蒲伏①以自媚于當世;雖無深交如退之,文章之知如退之,當亦未必終擯且零落,以至于此!子厚寧飲瘴于鈷鉧之潭,而不能遣一使于執(zhí)政者之側(cè);寧以文章與椎髻卉服之夷相牛馬,而不能奴請于二三故知如退之輩者;彼亦中有所自將故也。后之人,寧能盡笑而非之耶!吾故于退之所志子厚墓,未嘗不欲移其所以吊子厚者,而詰乎退之也!后世有士,其文章之盛,雖或不逮;而平生所從文武將吏,未嘗不憐其能,而悲其罷官之無從者。假令有當世之交如退之,其他所引擢天下之士,踵相接也。其獨嗔子厚所不能,而為之耳無聞、目無見乎!抑亦憐其文章不遽在子厚下,故所并聲而馳者,將矜其愚,引其不能,而移其所引擢他人者而為之力乎!噫!仆至此,亦可投筆而自嘲矣!又何必人之嘲我為也!幸兄共一二知己,度仆生平之交,其文章之深、氣力之厚,有如子厚之于退之者乎!脫或過焉,幸以其勿獨嗔子厚而少為之巽言而請也!退之茍有知,未必不自悔恨于九原②也已!何如何如!【注】①鳧唼蒲伏:指在權(quán)貴面前唯唯諾諾、伏地而行。②九原:即九泉、黃泉。13.對下列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痛子厚一斥不復

斥:責備B.今之人或以是罪子厚氣岸過峻

氣岸:氣概、意氣C.以文章相頡頏于時

頡頏:不相上下D.將矜其愚

矜:憐憫1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查近川致信勸說茅坤,雖然已免官閑居,但也不應(yīng)當長期不與當朝官員書信往來。B.作為多年摯友,查近川雖然對茅坤非常關(guān)愛,但是并不真正理解他的處境和心志。C.柳宗元寧可被貶謫至瘴癘之地,與蠻夷之人為伍,也不愿向當朝權(quán)貴及故交求助。D.當今的士人文才不及柳宗元,卻為謀取私制,自媚于當世權(quán)貴,故不至于落魄潦倒。15.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向之所欲附兄輩馳驅(qū)四方,數(shù)按古名賢傳記所載當世功業(yè),輒自謂未必不相及;氣何盛也?。?)觀其于敘子厚以柳易播,其于友朋間,若欲為欷歔而流涕者。16.“退之茍有知,未必不自悔恨于九原也已!”請概括作者這樣說的原因。閱讀材料,完成各題。唐人學漢魏變漢魏,宋學唐變唐。其變也,非有心于變也,乃不得不變也。使不變,則不足以為唐,不足以為宋也。先生許唐人之變漢魏,而獨不許宋人之變唐,惑也!且先生亦知唐人之自變其詩,與宋人無與乎?初、盛一變,中、晚一變,至皮、陸二家,已浸淫乎宋氏矣。風會所趨聰明所極有不期其然而然者故枚嘗謂變堯舜者湯武也;然學堯舜者,莫善于湯武,莫不善于燕噲。變唐詩者,宋、元也;然學唐詩者,莫善于宋、元,莫不善于明七子。(節(jié)選自袁枚《答沈大宗伯論詩書》)17.用斜線“/”給文中畫線部分斷句。(限4處)風會所趨聰明所極有不期其然而然者故枚嘗謂變堯舜者湯武也18.袁枚的《__________》是清代影響最大的一部詩話,旨在倡導“________說”。他的散文代表作《_________》,哀婉真摯,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齊名。19.在袁枚看來,詩歌風格變化的原因有哪些?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小題。當今文章一事,賤如糞壤,而仆無他嗜好,獨好此不厭。生平尤留心先朝文獻,二十年來,蒐求遺編;討論掌故,胸中覺有百卷書,怪怪奇奇,滔滔汩汩,欲觸喉而出。而仆以為此古今大事,不敢聊且為之,欲將入名山中洗滌心神餐吸沆瀣息慮屏氣久之乃敢發(fā)凡起例次第命筆。而不幸死喪相繼,家累日增,奔走四方,以求衣食,其為困躓顛倒,良可悼嘆,同縣方苞以為“文章者窮人之具,而文章之奇者,其窮亦奇,如戴子是也?!?節(jié)選自戴名世《與劉大山書》)[注]①蒐:搜尋。20.用斜線“/”給上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6處)21.方苞是(填朝代)散文家,是派散文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22.根據(jù)材料,概括文中戴名世和方苞對文章的看法。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與丘長孺書袁宏道去歲一秦賈至,曾寄丘郎書,書中言小修①被盜事甚悉,長幾丈余。來札至,突云無書,丘郎偶忘之耶?抑賈不甘作附書郵邪?可怪!世人無敢不答書者,必如丘郎乃敢不書,然亦真不須書也。何也?他人無書必嗔,嗔必怪,怪必毒,丘郎即不免嗔,然決無毒我理,不須書一。丘郎所喜者,豪俠之客,妖冶之容,山水之勝,病子雖更吳兩裁,耳實未聞,眼實未見,口實未談,顧安得如上事與丘郎描寫之,不須書二。所見伊何?案牘比練也。所聞所談伊何?扎火園也,明見萬里也,并實打三十竹皮也。丘郎聞之,亦當為我解否耶?不須書三。夫以三不須與之丘郎,而遇懶一忙二病三之袁仲子,然則蟀鴻之未使,蹤跡之靡定,賈人之浮沉,又可勿論矣。讀來詩,無一字不佳,五七言古及諸絕句,古質(zhì)蒼薦,氣韻沉雄,當為詩中第一。五言律不浮次之,七言律又次之。大抵物真則貴,真期我面不能同君面,而況古人之面貌乎?唐自有詩也,不必《選》體也;初、盛、中、晚自有詩也,不必初、盛也。李、杜、王、岑、錢、劉,下追元、白、盧、鄭各自有詩也,不必李、杜也。趙宋亦然。陳、歐、蘇、黃諸人,有一字襲唐者乎?又有一字相襲者乎?至其不能為唐,殆是氣運使然,猶唐之不能為《選》,《選》之不能為漢、魏耳。今之君子,乃欲概天下而唐之,又且以不唐病宋。夫既以不唐病宋矣,何不以不《選》病唐,不漢、魏病《選》,不《三百篇》病漢,不結(jié)繩鳥跡病《三百篇》耶?果爾,反不如一張白紙,詩燈一派,掃土而盡矣。夫詩之氣,一代減一代,故古也厚今也薄。詩之奇之妙之工之無所不極,一代盛一代,故古有不盡之情,今無不寫之景。然則古何必高,今何必必哉?不知此者,決不可觀丘郎詩,丘亦不須與觀之。弟一病數(shù)月,上官已許放歸矣。過團風幸出一會,弟先速人報知。近作頗有得意處,刻成當呈。(選自《錦帆集》,有刪改)[注]①小修,指袁中道,作者之弟。23.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他人無書必嗔

嗔:生氣B.蹤跡之靡定

靡:無,不C.殆是氣運使然

殆:大概D.又且以不唐病宋

病:憂慮2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高度評價丘長孺寄來的詩稿,認為其詩作文質(zhì)兼美,氣韻雄健,都可稱得上一流好詩。B.作者認為“真”就是我的面貌不同于你的面貌,如唐代有自己的詩風,詩人各有自己的詩風,不必拘泥于其他詩人的詩風。C.從作者致丘長孺的信中可以推斷,袁宏道對漢、唐其實并沒有偏見,有的只是對當時人云亦云沒有個性的時弊的不滿。D.作者在信的最后表示,希望自己路過團風鎮(zhèn)時,有幸與丘長孺見面,而且對自己近來的作品很有些自鳴得意之處,待刻印成書之后一定呈送給對方。2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來札至,突云無書,丘郎偶忘之耶?抑賈不甘作附書郵邪?(2)夫詩之氣,一代減一代,故古也厚今也薄。26.簡要概括作者認為“然亦真不須書”的原因。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與荊南樂秀才書(宋)歐陽修修頓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來,屢辱見過。又辱以所業(yè)一編,先之啟事,及門而贄。田秀才西來,辱書;其后予家奴自府還縣,比又辱書。仆有罪之人,人所共棄,而足下見禮如此,何以當之?當之未暇答,宜遂絕,而再辱書;再而未答,益宜絕,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窮賤之人爾,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蓋足下力學好問,急于自為謀而然也。然蒙索仆所為文字者,此似有所過聽也。仆少從進士舉于有司,學為詩賦,以備程試,凡三舉而得第。與士君子相識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從相愛之私,或過稱其文字。故使足下聞仆虛名,而欲見其所為者,由此也。仆少孤貧,貪祿仕以養(yǎng)親,不暇就師窮經(jīng),以學圣人之遺業(yè)。而涉獵書史姑隨世俗作所謂時文者皆穿蠹經(jīng)傳移此儷彼以為浮薄惟恐不悅于時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過采,屢以先多士。及得第已來,自以前所為不足以稱有司之舉而當長者之知,始大改其為,庶幾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學成而身辱,為彼則獲譽,為此則受禍,此明效也。夫時文雖曰浮巧,然其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強為之,故比時人之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祿仕而竊名譽者,順時故也。先輩①少年志盛,方欲取榮譽于世,則莫若順時。天圣中,天子下詔書,敕學者去浮華,其后風俗大變。今時之士大夫所為,彬彬有兩漢之風矣。先輩往學之,非徒足以順時取譽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齊肩于兩漢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為既不足學,其后所為慎不可學,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為者,為此也。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謂夫人方困時,其言不為人所信也。今可謂困矣,安足為足下所取信哉?辱書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咀ⅰ竣傧容叄簩沸悴诺淖鸱Q。27.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及門而贄

贄:拿著禮物求見。 B.而又辱之

辱:辜負。C.或過稱其文字

過稱:過分稱贊。 D.不暇就師窮經(jīng)

就:跟從。28.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而又以游從相愛之私/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然言出而罪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C.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為者/吾其還也D.其言不為人所信也/或因寄所托2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對當時的應(yīng)舉文字,頗有微詞,但樂生意欲參加科舉考試,所以只能建議他“順時”而為。B.作者認為要作文,就應(yīng)該學習古人,去除淺薄雕飾的文字與習氣,才能達到兩漢那樣文質(zhì)彬彬的境界。C.作者因?qū)憰r文而遭毀譽,認為自己不值得樂生學習、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請求。D.本文語言樸實,感情真摯,表達委婉;通過現(xiàn)身說法,運用對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對時文的不同看法。30.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而涉獵書史姑隨世俗作所謂時文者皆穿蠹經(jīng)傳移此儷彼以為浮薄惟恐不悅于時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31.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如修者,天下窮賤之人爾,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2)故比時人之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祿仕而竊名譽者,順時故也。文言文閱讀《與陳給事書》韓愈愈再拜:愈之獲見于閣下有年矣。始者亦嘗辱一言之譽。貧賤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繼見。其后,閣下位益尊,伺候于門墻者日益進。夫位益尊,則賤者日隔;伺候于門墻者日益進,則愛博而情不專。愈也道不加修,而文日益有名。夫道不加修,則賢者不與;文日益有名,則同進者忌。始之以日隔之疏,加之以不專之望,以不與者之心,而聽忌者之說。由是閣下之庭,無愈之跡矣。去年春,亦嘗一進謁于左右矣。溫乎其容,若加其新也;屬乎其言,若閔其窮也。退而喜也,以告于人。其后,如東京取妻子,又不得朝夕繼見。及其還也,亦嘗一進謁于左右矣。邈乎其容,若不察其愚也;悄乎其言,若不接其情也。退而懼也,不敢復進。今則釋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來之不繼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不敏之誅,無所逃避。不敢遂進,輒自疏其所以,并獻近所為《復志賦》以下十首為一卷,卷有標軸?!端兔辖夹颉芬皇?,生紙寫,不加裝飾。皆有揩字注字處,急于自解而謝,不能俟更寫。閣下取其意而略其禮可也。愈恐懼再拜。3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屬乎其言,若閔其窮也屬:連續(xù)B.不敏之誅,無所逃避誅:誅殺C.輒自疏其所以疏:分條陳述D.急于自解而謝,不能俟更寫謝:請罪3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愈認識陳給事多年,開始受到一些稱贊,后來為生計奔波,不能經(jīng)常拜見。B.韓愈認為陳給事因為地位變得尊貴,伺候他的人變多,因而對貧賤之人和舊友的情感不再如以前專一。C.韓愈從東京回來后拜見陳給事時,態(tài)度較冷漠,并無法理解陳給事的苦衷與情義。D.韓愈最后不敢立刻去拜見陳給事,就寫信闡明緣由,并將近日寫的十篇文章贈與他。34.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夫道不加修,則賢者不與;文日益有名,則同進者忌。(2)其邈也,乃所以怒其來之不繼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35.“閣下之庭,無愈之跡矣?!钡脑蚴鞘裁??簡要概括。閱讀材料,完成后面題目。書稱歐陽永叔、尹師魯、蔡君謨諸君以見比。此數(shù)公今之所謂賢者,不可以某比。足下又以江南士大夫為無能文者而李泰伯曾子固豪士某與納焉江南士大夫良多度足下不遍識。安知無有道與藝,閉匿不自見于世者乎?特以二君概之,亦不可也。況如某者,豈足道哉?恐傷足下之信,而又重某之無狀,不敢當而有也??鬃釉唬骸笆抑?,必有忠信如丘者?!笔ト酥匀绱耍ㄗ阆滤贾?。聞將東游,它語須面盡之。(節(jié)選自王安石《答王景山書》)36.用斜線“/”給上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4處)足下又以江南士大夫為無能文者而李泰伯曾子固豪士某與納焉江南士大夫良多度足下不遍識37.由孔子修訂的魯國編年體史書是。(限填書名)38.依據(jù)材料,由歐陽修單獨修訂的史書是(

)A.《新唐書》 B.《新五代史》 C.《宋史》 D.《舊唐書》39.王安石在自謙的同時還對王景山提出了怎樣的要求?參考答案:1.D2.C3.D4.(1)太尉假如認為我還可以教誨而屈尊教導我的話,那我就更感到幸運了。(2)不敢奢望能獲得像朝廷用來對待賢者才俊那樣,可以使他們的志向得以施展、理想得以施行的待遇,只需要稍微勝過現(xiàn)在罷了。5.(1)“氣”指的是一個人的內(nèi)在修養(yǎng)、氣質(zhì)或精神。(2)①可以通過游歷名山大川擴大見識;②可以通過結(jié)交英雄豪杰、賢士大夫鍛煉氣魄;③可以通過拜見名流、大家來加強修養(yǎng)?!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然而天下讀書人,還對此趨之若鶩,一旦得到就滿心歡喜的原因,是他們實在年輕,將對此有所忍耐,以等到將來能稱心如意?!叭绮患啊弊鳌扒笾睍A補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C;“少年”,是“年輕”的意思,“彼誠少年”是主謂結(jié)構(gòu),其后應(yīng)斷開,“于此”作“有所忍”的后置狀語,“將有所忍于此”中間不能斷開,其后應(yīng)斷開,排除B。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掌握和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霸粪?,指專屬園林,是古代畜養(yǎng)禽獸供王侯貴族、朝中大臣玩樂所用”錯誤,“苑囿”應(yīng)指具有生產(chǎn)、游賞等功能的皇家專屬領(lǐng)地,還有“生產(chǎn)”的功能。故選C。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但看到兩個兒子難成大,……無奈之下親自出馬,求取高官”錯誤,原文是“洵年老無聊,家產(chǎn)破壞,欲從相公乞一官職”,蘇洵求高官的原因是年紀大了,生活上無所依賴,家產(chǎn)破??;而原文“有二子又皆抗拙如洵”說兩個兒子與他一樣倔強笨拙,是謙辭。故選D。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茍”,如果;“以為”,認為;“辱”,敬辭,屈尊。(2)“所以”,用來……;“但”,只;“差”,略微。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分析信息,歸納要點的能力。(1)由原文“我認為文章是氣的外在體現(xiàn)”“氣可以養(yǎng)而致”“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可知,“氣”是內(nèi)在的,可以培養(yǎng)的;由原文“今觀其文章,寬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間,稱其氣之小大”“故其文疏蕩,頗有奇氣”可知,由于文章是“氣”的外在體現(xiàn),文章“寬厚宏博”“疏蕩”,則指人寬大厚重、宏偉博大、疏放不羈、奇?zhèn)ァK?,“氣”指的是一個人的內(nèi)在修養(yǎng)、氣質(zhì)或精神。(2)原文“太史公行天下,周游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蕩,頗有奇氣”,太史公游歷名山大川擴大見識;結(jié)交與燕、趙之間的英豪俊杰交友;原文“求天下奇聞壯觀,以知天地之廣大”“見翰林歐陽公,聽其議論之宏辯,觀其容貌之秀偉,與其門人賢士大夫游”,蘇洵也游歷名山,慨嘆豪杰,并結(jié)交賢士大夫??梢姡梢酝ㄟ^游歷名山大川擴大見識,通過結(jié)交英雄豪杰、賢士大夫鍛煉氣魄。原文“太尉以才略冠天下,……而轍也未之見焉”,太尉以雄才大略稱冠天下,百姓信賴,異族恐懼,作者渴望拜望。因此,還可以通過拜見名流、大家來加強修養(yǎng)。參考譯文:(一)上樞密韓太尉書蘇轍太尉執(zhí)事:蘇轍生性喜好寫文章,對此想得很深,我認為文章是氣的外在體現(xiàn);然而文章不是單靠學習就能寫好的,氣卻可以通過培養(yǎng)而得到。孟子說:“我善于培養(yǎng)我的浩然之氣?!爆F(xiàn)在看他的文章,寬大厚重宏偉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間,同他氣的大小相襯。司馬遷走遍天下,廣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之間的英豪俊杰交友,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羈,頗有奇?zhèn)ブ畾?。這兩個人,難道曾經(jīng)執(zhí)筆學寫這種文章嗎?這是因為他們的氣充滿在內(nèi)心而溢露到外貌,發(fā)于言語而表現(xiàn)為文章,自己卻并沒有覺察到。蘇轍出生已經(jīng)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時,所交往的,不過是鄰居同鄉(xiāng)這一類人。所看到的,不過是幾百里之內(nèi)的景物,沒有高山曠野可以登臨觀覽以開闊自己的心胸。諸子百家的書,雖然無所不讀,但是都是古人過去的東西,不能激發(fā)自己的志氣。我擔心就此而被埋沒,所以斷然離開家鄉(xiāng),去尋求天下的奇聞壯觀,以便了解天地的廣大。我經(jīng)過秦朝、漢朝的故都,盡情觀覽終南山、嵩山、華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黃河奔騰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抬頭看到天子宮殿的壯麗,以及糧倉、府庫、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這才知道天下的廣闊富麗。見到翰林學士歐陽公,聆聽了他宏大雄辯的議論,看到了他秀美奇?zhèn)サ娜菝玻膶W生賢士大夫交游,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匯聚在這里。太尉以雄才大略稱冠天下,全國人依靠您而無憂無慮,四方異族國家懼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內(nèi)像周公、召公一樣輔君有方,領(lǐng)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樣御敵立功。可是我至今還未見到您呢。況且一個人的學習,如果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學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蘇轍這次來,對于山,看到了終南山、嵩山、華山的高峻;對于水,看到了黃河的深廣;對于人,看到了歐陽公;可是仍以沒有謁見您而為一件憾事。所以希望能夠一睹賢人的風采,就是聽到您的一句話也足以激發(fā)自己雄心壯志,這樣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壯觀而不會再有什么遺憾了。蘇轍年紀很輕,還沒能夠通曉做官的事情。先前來京應(yīng)試,并不是為了謀取微薄的俸祿,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歡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賜還鄉(xiāng),等待吏部的選用,使我能夠有幾年空閑的時間,將用來更好地研習文章,并且學習從政之道。太尉假如認為我還可以教誨而屈尊教導我的話,那我就更感到幸運了。(二)上韓丞相書蘇洵(我)蘇洵年紀大了,生活上無所依賴,家產(chǎn)破敗,想向相公乞求一個官職。不敢奢望能獲得像朝廷用來對待賢者才俊那樣,可以使他們的志向得以施展、理想得以施行的待遇,只需要稍微勝過現(xiàn)在罷了。去年承蒙朝廷授予我試校書郎(的職位),(我)也不敢看輕這個職位。(如果說)這是朝廷用人不當,又算是我蘇洵僥幸,也不過獲得一個京官(的職位),終究不能同漢、唐的時候(朝廷)給予處士(的待遇)相提并論。那么京官與試校書郎,兩者之間又有多大的差別,何必要做這個不做那個呢?而我之所以這樣不滿足地再次請求相公,實在是因為家中貧窮沒有錢財,得到六七千錢,實在不足以養(yǎng)家,更何況忍受貧窮經(jīng)受老去,都可望而不可即。凡是為官的人,稍微可以稱心如意些的,好像也就是京城的朝官可以做到這一點。從這以下的官員,都是疲勞筋骨,折磨精神,被人役使,與奴仆沒有多少差別了。然而天下讀書人,還對此趨之若鶩,一旦得到就滿心歡喜的原因,是他們實在年輕,將對此有所忍耐,以等到將來能稱心如意。而像我蘇洵,這把年紀哪里等得到那一天?而今等待被選拔要幾年時間,然后才能看見尚書省的大門。又要等候補缺一年多時間才能任命,(如果)有幸沒有觸犯法律被廢黜放逐,還要等待選拔,等待補缺任命,這樣的話又要十四五年的時間,謹慎小心地通過七八次考核,還要有幸有五六個推舉的人,然后才有希望能晉升調(diào)任。到這個時候,我也七十歲了。我蘇洵長久以來做百姓,沒有被官員約束管轄過,自我感覺筋骨強勁,不愿意做供州縣官員驅(qū)使的小吏。如果丞相能夠另外授予我一個官職,并且有幸真的給了我這個官職,我希望能夠盡我所能。即使沒有什么益處,也一定不至于放縱暴戾或迷茫不清。如今朝廷把名字蓋起來選拔人才,有人擔保推薦人才才得到官職,勉強合格的,職業(yè)微賤的人不能有機會參與其中。為什么呢?雖然愛惜但是沒有機會呀。現(xiàn)在我有幸被諸公了解還算深入,而您尤其認可我。至于為官一事,猶豫不決的有好幾年了。唉!難道是天下的官職因為我的緣故才多余嗎?我蘇洵年少時家境不算差,以為只要遇到機會就能進取功名,自然不會馬虎。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才知道求取功名的艱難,于是斷絕了追求功名的念頭,轉(zhuǎn)而專心治學,也確實有收獲而使我有所依仗。去年以來,(我)開始重讀《易經(jīng)》,寫作《易傳》一百多篇。這本書如果寫成,那可以說是自從有《周易》以來,從未有過的。今天我也不是很迷戀一個官職,如果你認為也沒有什么可以推薦我的理由,也望您能直言相告,不要使我猶豫不決,想放棄又遲遲不能。世上的人施予恩惠則希望得到回報,如果能博取到什么,就是叩頭也是容易做到的。而今我蘇洵已經(jīng)潦倒了,兩個兒子與我一樣倔強笨拙,相公您又怎么可能施以無法得到回報的恩惠呢?相公您以前對我說,多次想要對歐陽修說我兒子的事,見了面又忘卻了真是怪事。我確實是擔心他或許有意接受他們卻又忘記了,所以不怕羞恥的再說一下。不多說了,蘇洵再拜。6.B7.D8.(1)我自認為很懂得其中的方法,曾經(jīng)跟人談起,大多數(shù)人都不能賞識,我以為這或許是個人看法不同的緣故。(2)又想根據(jù)某事在書卷中發(fā)些議論,以匡正一代的得失,這一志向也未能實現(xiàn)。9.史料處理和編纂體例有所創(chuàng)新;傳論意蘊精深;序論筆勢縱橫自如;贊文精妙,變幻無窮?!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B.流:虛浮。譯文:做到了以文傳意,那么文章的言辭就不會虛浮。故選B。7.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作者精通音樂尤其是雅樂”分析有誤,原文為“但所精非雅聲為可恨”,意思是“而又以自己所精通的不是雅正之樂為憾事”。故選D。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得分點:(1)識,懂得;數(shù),方法;多,大多數(shù)的人;賞,賞識。(2)因,根據(jù);發(fā)論,發(fā)表議論;正,匡正;意,志向;未果,未能實現(xiàn)。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概括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原文說到“博贍不可及之,整理未必愧也”,注解③有助于我們理解這兩句,作者認為自己在史料處理和編纂體例有所創(chuàng)新;原文說到“吾雜傳論,皆有精意深旨”,作者認為自己所著傳論意蘊精深;原文說到“至于《循史》以下及《六夷》諸序論,筆勢縱放,實天下之奇作”,作者認為自己的諸篇序論筆勢縱橫自如;原文說到“贊自是吾文之杰思,殆無一字空設(shè),奇變不窮”,他認為自己所寫贊文精妙,變幻無窮。參考譯文:我因為疏狂放肆而終遭殺身之禍,這還有甚么可說的呢,你們也都將被當作罪人而被判處死刑。但我一生的行狀自己心里清楚,還是可以追憶回顧的。至于能不能這樣,尤其是頭腦中所想到的,你們或許不一定全部知曉。我小時候?qū)W習并不怎么勤奮,成熟得亦比較晚,一直到了三十歲左右才開始樹立志向。從那以后,轉(zhuǎn)而中心感化,自己估計就是到老,也不會停止這一行動的。常常有些精微深刻的見解,難以用言語表達完整。至于所獲得的一些見解,一般都出于內(nèi)心對事物的領(lǐng)悟。文章寫得好些了,但缺少才氣,思維鈍澀,所以每每揮毫寫作,寫成的卻幾乎沒有一篇能完全令人滿意。我常以作一個文士為恥。一般的文章常耽心或只求形似而缺少內(nèi)涵,或急于言情而忽略文彩,或辭不達意而影響主題的表達,或過份注重音律而妨礙了文意。我常以為,文章主要是用來表達情志的,因此應(yīng)當以意為主,以文傳意。若以意為主,文章的主旨必然會顯現(xiàn)于讀者面前;做到了以文傳意,那么,就不會出現(xiàn)文不達意的現(xiàn)象。這當中各人的情性旨趣,雖然各種各樣,名目繁多,但在這不同中有著一定的規(guī)律法度。我自己認為很懂得其中的方法奧妙,也曾經(jīng)跟人談起,但大多數(shù)人都不能理解賞識,我以為這或許是各人看法不同的緣故罷。我既完成了《后漢書》的編纂,便因此而掌握了其中的端緒。我仔細通觀古往今來的有關(guān)著作及其評論文字,幾乎很少有使人贊同的。班固最負盛名,我所著的《后漢書》,內(nèi)容的廣博宏富不一定比得上他;但史料的處理和編纂體例的創(chuàng)新,我不一定比之有愧。我所著的各種傳論,都含有精深的意蘊,所以就寫得簡明扼要了。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諸篇序論,更是筆勢縱橫自如,實在是天下少有的奇妙文章。所以我曾經(jīng)將《后漢書》與《漢書》作過比較,結(jié)果不僅是不感到慚愧而已。我曾想把諸志全部作成,凡是《漢書》中有的都撰寫完備。雖然史實不一定面面俱到,但要使人看后有十分詳盡的印象;又想就某些歷史事實發(fā)些議論,以匡正一代的得失,這一設(shè)想未能成為現(xiàn)實。《后漢書》里的贊文,應(yīng)當說特別體現(xiàn)了我的見解與思想,幾乎沒有一個字是多余的,文字變幻無窮,以至我自己也不知道該怎樣來稱許它。這書刊行以后,一定會獲得知音贊賞的。我對于音樂,鑒賞審別能力比不上自家彈奏的能力,而又以所精通的不是正聲為憾事。不過真正達到了音樂的最高境界,雅與不雅又有甚么區(qū)別呢!這當中的意趣,確非言語能表達完盡。那弦外之響,意外之音,真令人不知其從何而來。雖說非雅之音很少有值得稱許的地方,但其中的意蘊神韻卻并無窮盡。我也曾以此授人,可惜一般從學的士子和百姓中,竟無一個酷似神肖的。這一技法恐怕將永遠失傳了!我的信雖然稍有深意,但行文畢竟不暢快。我到底沒有成功。我常常感到痛恨羞愧。10.今時為文者至多/可喜者亦眾/然求如足下閑暇自得/清美可口者實少也/敬佩厚賜/不敢獨饗/當出之知者11.

黃庭堅

張耒12.(1)被引薦者要名實相副;(2)推薦者應(yīng)審慎;(3)需要眾人的評判?!窘馕觥?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給文言文斷句時,要注意句首發(fā)語詞、句末語氣詞,要確定謂語。一般情況下,句首發(fā)語詞前、句末語氣詞后要停頓,并列成分之間也要停頓。分析謂語,謂語如果是形容詞,謂語后可停頓。如果是動詞,賓語后可以停頓?!霸弧薄昂酢薄坝凇薄岸薄爸薄耙病薄耙印薄把伞薄岸薄皠t”這些關(guān)鍵詞要特別注意。同時還要注意結(jié)構(gòu)上的對稱,及對偶、反復等修辭。句意是:如今作詩文的人很多,寫得好的也不少。不過像你的文章這樣閑暇自得、自然清新的卻太少了。我很是敬佩,感謝你的贈文,不敢自己獨自欣賞,于是推薦給了一些通曉詩文的人。從句式結(jié)構(gòu)看,“為文者至多”與“可喜者亦眾”結(jié)構(gòu)一致,且完整,二者之后均需停頓?!叭弧痹诰涫祝磙D(zhuǎn)折并領(lǐng)啟整句話,“也”是句末語氣詞,所以“也”后應(yīng)停頓。“閑暇自得”與“清美可口”是并列短語,中間應(yīng)停頓。從內(nèi)容上看,“敬佩厚賜”“不敢獨饗”“當出之知者”是寫我拿到詩文后的做法,先表示敬佩感謝,再說不敢獨自欣賞,最后說推薦給精通之人。根據(jù)以上分析,正確的句讀是:今時為文者至多,可喜者亦眾。然求如足下閑暇自得,清美可口者實少也。敬佩厚賜,不敢獨饗,當出之知者。11.此題考查對文學常識的識記能力。文學常識一般包括中外作家作品,古代文化知識,文體知識與類別等。學生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答題時還要注意認真審題,抓住題干提示信息。審讀題干可知,本題涉及的是人物本名的考查。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寧(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于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張耒,字文潛,號柯山,亳州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時期大臣、文學家,人稱宛丘先生、張右史。宋徽宗初,召為太常少卿,成為蘇門四學士(秦觀、黃庭堅、張耒、晁補之)中,辭世最晚而受唐音影響最深的作家。根據(jù)原文提示“軾于黃魯直、張文潛輩數(shù)子,特先識之耳”,結(jié)合平時積累可確定答案。12.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概括作者觀點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認真審題,明確要求;然后翻譯并理解文章內(nèi)容,根據(jù)要求勾畫關(guān)鍵語句;最后分類整理,用自己的話概括答案。本題要求概括“蘇軾關(guān)于引薦人才的觀點”。首先,結(jié)合原文語句“不敢獨饗,當出之知者”分析,對毛滂代為推薦的請求,蘇軾的回答是同意將毛謗的詩文推薦給懂文學的人共同鑒賞,可見,蘇軾認為作為推薦者應(yīng)采取審慎的態(tài)度。其次,原文中蘇軾說“世間唯名實不可欺”,并表明了自己的觀點,即“文章如金玉,各有定價”,文章的好壞是由文章本身的質(zhì)量決定的,而不是依靠某個人提攜或吹捧就能達到目的的。可見,蘇軾認為名實相符,才是做人的根本。還有就是蘇軾強調(diào)“至其品目高下,蓋付之眾口,決非一夫所能抑揚”,他認為至于文章等級的高下,那要交給眾人去議論,決不是一個人能夠貶低或提高的。文章水平的高低,是社會上的共同認識。結(jié)合以上分析,分三點概括作答即可。【點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guān)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參考譯文:如今作詩文的人很多,寫得好的也不少。不過像你的文章這樣閑暇自得、自然清新的卻太少了。我很是敬佩,感謝你的贈文,不敢自己獨自欣賞,于是推薦給了一些通曉詩文的人。世上只有名實不能假冒。文章也像黃金玉石一樣,有著不同的價值,需要不同的人互相之間推薦,因為這種推薦才能使它們展現(xiàn)于世間,被人們認可。至于品評詩文的價值,要讓大家共同來評價,不是一個人能夠褒揚或是貶低的。我和黃魯直、張文潛等數(shù)人,只是結(jié)交比你早(也都是通過誦讀詩文才結(jié)交的)。開始品讀他們的詩文時,認為好的認為不好的大約各占一半,過了很久自然有了定評,得到大家一致的稱贊。我一個人又怎么能輕易地表示抑揚呢?并不是只有我這樣,即使從前文壇的前輩,也不過這樣吧。13.A14.D15.(1)從前(我)想要跟從你們奔走四方,多次查考過古代名人賢者傳記所記載的他們當時的功業(yè),總是自認為未必比不上他們,那是多么的意氣風發(fā)?。。?)看他(韓愈)所記敘的子厚(柳宗元)愿意將貶謫地柳州(和劉禹錫)交換為播州,他對于朋友的情感,像是要為此感嘆流淚的樣子。16.韓愈作為知己,沒有利用自己在朝廷顯赫的地位,拜訪權(quán)貴為柳宗元說情解脫;現(xiàn)在我的知己則應(yīng)會同情我免官下野的遭遇,為我出力援引?!窘馕觥?3.本題主要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實詞類題目答題的方法有“結(jié)構(gòu)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解答此題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依據(jù)上下文的語意來推導之,應(yīng)該很容易判斷出來。A項,“斥”,是斥退、貶謫的意思。句意:痛惜他竟然被貶斥之后沒有復官。故選A。14.本題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nèi)容還是分析觀點。D項,“當今的士人文才不及柳宗元,卻為謀取私制,自媚于當世權(quán)貴”錯誤。原文并未批判當今士人,只是假設(shè)柳宗元若能如市人自媚于當世,當不致于落魄潦倒。故選D。15.本題主要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此類試題解答時,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guān)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1)“向”,從前;“附”,依附,跟從;“馳驅(qū)”,指為人奔走效力;“按”,考查;“及”,比得上;“氣何盛也”(判斷句)。(2)“其”,代詞,指韓愈;“所敘”,所記敘的,所記錄的;“易”,交換;“于”,對于;“欷歔”,嘆息抽泣聲,嘆息流淚。16.本題主要文本內(nèi)容理解與分析及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需要審清題干要求,如本題“‘退之茍有知,未必不自悔恨于九原也已!’請概括作者這樣說的原因”,本題為理解概括題。答案應(yīng)該從“韓愈”“我的朋友”兩個角度理解概括。結(jié)合“退之抑嘗光顯于朝矣,當是時,退之稍肯出氣力謁公卿間,子厚未必窮且死于粵也”分析,韓愈沒有利用自己在朝廷顯赫的地位,拜訪權(quán)貴為柳宗元說情解脫。結(jié)合“假令有當世之交如退之,其他所引擢天下之士,踵相接也。其獨嗔子厚所不能,而為之耳無聞、目無見乎!抑亦憐其文章不遽在子厚下,故所并聲而馳者,將矜其愚,引其不能,而移其所引擢他人者而為之力乎”分析,這里作者用假設(shè)論證的方式,引后代詩人或許會被有權(quán)的朋友援助來批評韓愈未對柳宗元施以援手的做法,委婉地表達希望朋友援助自己的想法?!军c睛】準確翻譯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語境中理解句子。無論何種句子,都不能脫離語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觀點和感情傾向。要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②要注意詞類活用、通假字這些文言現(xiàn)象,對這些文言現(xiàn)象的正確理解和把握,是翻譯好文言文語句的前提。③對句子中難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籠統(tǒng)翻譯的辦法去逃避,而應(yīng)該前后推導,認真理解。④要善于調(diào)動已學知識進行比較,辨析異同。特別是對一詞多義、古代文化知識的積累,有助于我們把握文言詞語在句子中的具體用法和含義。參考譯文:我閑居已久,于是養(yǎng)成了懶散的癖好。春來翻閱歲月之書,才知浮生已四十九了。于是憶起免官五六年,與您分別則又八九年了。我自束發(fā)以來,深交之人像您一樣的能有幾個呢?連綿不絕的離愁啊,若羽毛紛飛這般飛快地遠去了(指離愁縹緲紛亂若羽毛)。我以前曾想要追隨你們奔走四方,多次查考古代有名的賢士傳記中記載的他們當時的功業(yè),總是認為自己不一定趕不上他們,多么的意氣風發(fā)?。∪缃瘢ㄔ?jīng)的意氣)在哪兒呢?近來收到您的信,大體上簡要地敘述并且感嘆我的時間像流水一樣消逝了,長久滯留于林壑之間,認為一切書信音問不應(yīng)當與朝中官員斷絕。不是發(fā)自肺腑的關(guān)愛怎么會說到這些呢?唉,兄長關(guān)心我,但是沒深入地考慮我的處境和想法啊。我曾經(jīng)讀韓退之所寫的《柳子厚墓志銘》,痛惜他竟然被貶斥之后沒有復官,憑借他朝官的身份,(居然)沒有援助他的人,現(xiàn)在的人或許因此歸罪于他氣概過于嚴正,所以他人沒有施以援手。但我想,其他有聲望的公卿因為子厚不肯做圓滑之事,于是疏遠并且拋棄了他,理當如此。只是我對退之對待子厚的(態(tài)度)感到奇怪。他們憑文章在當時不相上下,相知的情誼不是不深:看退之記敘的子厚用(貶謫之地)柳州交換播州的事,他對朋友的情誼(很感動),像要做出感嘆流淚的樣子。而且退之曾在朝廷顯榮,在那時,他稍微肯出點力在公卿間謁求,子厚未必會處境困厄并且死于粵地。退之不肯在交往密切之時施以援手,而只是在墳墓前的青草將隔年之后才祭奠子厚(《柳子厚墓志銘》寫于柳宗元死后將近一年),錯了啊!但是子厚憑借自身的才能,又有美德,如果能像今天謀取微利的市井流俗之人一樣,如野鴨進食一般匍匐在地,來向執(zhí)政者自動獻媚,即使沒有像退之一樣深交的朋友,沒有像退之一樣了解他文章的知己,應(yīng)當也不一定最終被拋棄而且飄零流落,以至于到這個地步。子厚寧愿在鈷鉧潭邊呼吸瘴氣,也不肯派一名使者到執(zhí)政者身邊(請求援助);寧愿拿著禮樂法度和梳著椎形發(fā)髻穿著草制服裝的夷人混在一起(指柳宗元在柳州教化百姓),也不肯像奴隸一樣向如退之這樣的二三舊友求助,那也是心中有所堅守的緣故啊。后來的人怎能全部嘲笑并且指責他呢?我以前對于退之寫的子厚墓志銘,未嘗沒想過引用他祭奠子厚的文字去詰責他。后代有士人,他文章功力的深厚,雖然或許不及子厚,但是平常他帶領(lǐng)的文武官員不曾不憐惜他的才能,而且為他被免官無法帶領(lǐng)他們而悲傷。假使讓他有像退之這樣的當權(quán)者朋友,朋友引薦提拔之人,腳跟互相連接著(人多,指這個朋友擁有不小的權(quán)力,如韓愈一般),難道僅僅嗔怪如子厚一般的士人(指前面的“士人”)不肯做圓滑之事,就為此耳朵當聽不見、眼睛當看不見嗎(不幫他)?或許這位朋友(當權(quán)者)會憐惜他(士人)的文辭不完全在子厚之下,過去和他(士人)聲名并駕而馳的人,(做官風生水起的程度尚且明顯地被世人看到聽到,這位朋友也許最終不會拋棄他使他淪落,)將會憐惜他的愚直,引導他做他不肯做的事,然后轉(zhuǎn)移引薦提拔他人的精力(到他身上),為他出力呢?唉,我到這里也可以放下筆自嘲了啊,又何必讓他人嘲笑我呢!幸好我有您在內(nèi)的一二知己,估量我平時結(jié)交的好友,文章功底的深厚,政治實力的雄厚,有像柳子厚和韓退之這樣的嗎?倘或(能力)有超過他們的,希望不要僅嗔怪如子厚一般愚直的我,而要稍微為我恭順委婉地請求(權(quán)貴對我施以援手)。退之如果有知,不一定不在九泉之下感到悔恨啊!怎么樣,怎么樣呢?17.風會所趨/聰明所極/有不期其然而然者/故枚嘗謂變堯舜者/湯武也18.

隨園詩話

性靈

祭妹文19.時代發(fā)展趨勢的推動;詩人聰明才智的發(fā)揮;學習前人基礎(chǔ)上的創(chuàng)新。【解析】17.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考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言閱讀的語感和斷句技巧,而且還應(yīng)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文言斷句有很多的標志,比如:四字短語、排偶句式、頂真修辭等等。還可以利用名詞代詞在句中擔當?shù)某煞謥頂唷1绢},句意為:時代風格發(fā)展的趨勢,詩人聰明才智的發(fā)揮,有原本并不希望它這樣而自然變成這樣的。所以我常說改變唐堯、虞舜的,是成湯、武王?!帮L會所趨”“聰明所極”兩句話都是四字短語,依照形式和內(nèi)容應(yīng)當在中間斷開?!肮省币龊竺娴脑?,所以其前要斷開?!啊摺病迸袛嗑涫?,所以在“者”后斷開。18.本題考查的是對文學常識的識記能力。這種題需要平時積累,時常記誦。答題的時候認真審題,比對選項,不要放過細節(jié),出題時往往會在極微小處設(shè)置錯誤。本題,考查袁枚的作品及其主要內(nèi)容。《隨園詩話》是清代影響最大的一部詩話。其體制為分條排列,每條或述一評,或記一事,或采一詩(或數(shù)詩),乃隨筆式。本書的編撰,旨在倡導性靈說詩論,以反對乾隆詩壇流行的沈德潛格調(diào)說與翁方綱以考據(jù)為詩的風氣。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19.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內(nèi)容、篩選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通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大意,在此基礎(chǔ)上,仔細閱讀題干,明確題目要求,然后回歸文本,仔細閱讀相關(guān)材料,從中篩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信息,進行整合概括回答問題。本題,題干要求答出在袁枚看來,詩歌風格變化的原因有哪些?“風會所趨”是在講時代發(fā)展趨勢的推動,“聰明所極”是在講詩人聰明才智的發(fā)揮,“變堯舜者湯武也;然學堯舜者,莫善于湯武”是在講學習前人基礎(chǔ)上的創(chuàng)新。這些都是詩歌風格變化的原因,學生將之歸納起來就好?!军c睛】掌握正確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個步驟:在考試過程中,不少的同學在讀完一遍文言文后就開始作答,這種做法是很不正確的。解答文言文題目,應(yīng)遵循三個步驟:第一步:初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穩(wěn)住神,快速地瀏覽一遍。初步明確“什么時間、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誰說了什么話”等等,讀懂個大概即可,因為高考作為選拔性的考試,要一遍把他全部讀懂,很少人能夠辦到;第二步:細讀題目,認真研讀字、詞、句,在這一步閱讀中,要根據(jù)題干得要求,結(jié)合各選項的具體內(nèi)容,一一落實,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詞、句、段在文段的位置,運用課內(nèi)所學的知識(實詞、虛詞、活用、句式等),解決完成較為容易的題目;第三步:再讀全文,加深理解。這一步是要解決較難的題目,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又糾正前兩步中出現(xiàn)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復核的過程。參考譯文:唐代人學習漢、魏詩歌就變化漢、魏的詩歌風格,宋代人學唐詩就變化唐詩的風格。這種變化,不是有意要變,而是不得不變。假如不變,那么就不足以成為唐詩,不足以成為宋詩了。先生允許唐代人變化漢、魏風格,而獨獨不允許宋代人變化唐代風格,真令人不解。而且先生也知道唐代人自己也變化詩的風格,這和宋代人無關(guān)吧?初唐、盛唐風格一變,中唐、晚唐風格再一變,到皮日休、陸龜蒙兩人,已幾乎變得接近宋人風格了。時代風格發(fā)展的趨勢,詩人聰明才智的發(fā)揮,有原本并不希望它這樣而自然變成這樣的。所以我常說改變唐堯、虞舜的,是成湯、武王,最善于學習堯、舜的也是湯、武,最不善于學習堯、舜的是燕王噲;改變唐詩風格的是宋代、元代,最善于學習唐詩的也是宋代、元代,最不善于學習唐詩的是明代七子。20.欲將入名山中/洗滌心神/餐吸沆瀣/息慮屏氣/久之/乃敢發(fā)凡起例/次第命筆21.清代

桐城22.戴名世認為寫文章是古今大事,不敢隨便去做。方苞認為寫文章是困窘失意之人的才能,困境奇特的人文章也寫得奇特。【解析】20.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jié)構(gòu)以及語段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斷句。對于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于答題,應(yīng)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nèi)容有個大體的了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跋礈煨纳瘛薄安臀戾薄跋]屏氣”是并列關(guān)系,應(yīng)該斷開;“久之”表示時間,可以單獨成句;連詞“乃”是才的意思,連接前后句子,應(yīng)該斷開。其他的結(jié)合句意內(nèi)容分析斷開即可。句意:想要到名山中,洗滌心神,餐風飲露,平心靜氣,很久了才敢確定要旨,擬定體例,按序?qū)憗怼?1.本題主要考查識記常見的文學常識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文學常識包括中國古代作家姓名、字、號、溢號、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體例;中國現(xiàn)代當代作家姓名、籍貫、時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對作者及作品的評價;外國作家的姓名、國籍、時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學流派、對作者及作品的評價等。方苞,字靈皋,亦字鳳九,晚年號望溪,亦號南山牧叟,漢族,江南桐城人,清代文學家。方苞為學以程、朱為宗,提倡寫古文要重“義法”,追求道與文并重。他以簡嚴精實的文風,在“義法”理論指導下,把古文寫得清新雅潔、自然流暢,并富有極強的感染力,在清初文壇獨樹一幟。方苞的思想在后世發(fā)展出了“桐城派”散文,方苞也因此與姚鼐、劉大櫆合稱桐城三祖。22.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通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大意,在此基礎(chǔ)上,仔細閱讀題干,明確題目要求,然后回歸文本,仔細閱讀,從中篩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信息,進行整合概括回答問題。對文章進行段落的劃分,篩選文中的重要語句,整合后作答。重點關(guān)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條作答。結(jié)合“而仆以為此古今大事,不敢聊且為之”分析,戴名世認為寫文章是古今大事,不敢隨便去做。結(jié)合“文章者窮人之具,而文章之奇者,其窮亦奇”分析,寫文章是那些處于困窘失意之人的才能,文章寫得奇特,寫文章的人的困境也奇特。【點睛】參考譯文:當今社會,寫文章這種事情,賤如糞土,但是我又沒有其他的愛好,唯獨喜好寫文章而不厭倦。我平生特別留心前朝文獻,二十年來,搜尋前人留下的著作,研究各種掌故,胸中感到有百卷書,怪異奇特,文思泉涌要一吐為快。然而我認為寫文章是古今大事,不敢隨便去做,想要到名山中,洗滌心神,餐風飲露,平心靜氣,很久了才敢確定要旨,擬定體例,按序?qū)憗???墒遣恍业氖?,喪事接連不斷,家庭的拖累一天天增加,我四方奔走,以求溫飽,那困厄不順的境遇很是讓人悲嘆。同縣人方苞認為:“寫文章是那些處于困窘失意之人的才能,文章寫得奇特,寫文章的人的困境也奇特,像戴先生就是這樣的。”23.D24.A25.(1)你的來信收到了,突然說沒見我的信,是你偶然忘了嗎?還是商人不愿作傳信人呢?(2)詩的氣韻一代比一代減弱,因此古詩雄厚,今詩淺薄。26.①深知對方不會怨恨自己;②無法描繪對方所喜之事;③見聞難讓對方開顏歡笑;④自己一懶二忙三病?!窘馕觥?3.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時,首先應(yīng)審題,明確選擇的要求,如本題“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這是針對文言實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設(shè)題,然后根據(jù)詞語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確定義項。A項,“他人無書必嗔”的意思是別人沒有回信,一定生氣。其中,嗔:生氣。B項,“蹤跡之靡定”的意思是(你我)行跡的不定。其中,靡:無,不。C項,“殆是氣運使然”的意思是大概是氣韻使它這樣。其中,殆:大概。D項,“又且以不唐病宋”的意思是而且又因為不像唐詩而指責宋詩。其中,?。号u,指責。故選D。2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guān)內(nèi)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類題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本題要求選出“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A項,有兩處錯誤:一是“認為其詩作文質(zhì)兼美”錯誤,根據(jù)原文“讀來詩,無一字不佳,五七言古及諸絕句,古質(zhì)蒼薦,氣韻沉雄,當為詩中第一”,可知作者認為丘長孺的詩作淳樸真摯,意境深遠,而不是“文質(zhì)兼美”;二是“都可稱得上一流好詩”錯誤,根據(jù)原文“五言律不浮次之,七言律又次之”,可知作者認為丘長孺的五言律詩樸實無華列為第二,七言律詩列為第三,并不是“都可稱得上一流好詩”。故選A。25.本題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譯能力。文言文翻譯注意:字字落實,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直譯,指譯文要與原文保持對應(yīng)關(guān)系,重要的詞語要相應(yīng)的落實,要盡力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和相近的表達方式,力求語言風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譯,指著眼于表達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靈活翻譯原文的詞語,靈活處理原文的句子結(jié)構(gòu)。兩者的關(guān)系是,只有在直譯表達不了原文意旨的情況下,才在相關(guān)部分輔之以意譯。(1)翻譯時注意得分點:“札”,信件;“書”,書信;“偶”,偶然;“抑”,文言連詞,表選擇,相當于或是、還是;“賈”,做買賣的人、商人;“附”,捎帶;“郵”,傳送公文書信的人;“邪”,同“耶”,表示疑問的語氣詞。(2)翻譯時注意得分點:“氣”,氣韻、氣象;“減”,衰退、減弱;“故”,因此;“古”,形容詞作名詞,古代,此處指古詩(的氣韻);“今”,形容詞作名詞,現(xiàn)在,此處指今詩(的氣韻);“厚”,雄厚;“薄”,淺薄。26.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分析與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要點,要先通讀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內(nèi)容和主旨,在此基礎(chǔ)上,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對文章某一內(nèi)容要點進行分析和概括。題目要求簡要概括作者認為“然亦真不須書”的原因。“然亦真不須書”位于選文第一段“世人無敢不答書者,必如丘郎乃敢不書,然亦真不須書也”,根據(jù)后文“何也”“不須書一”“不須書二”“不須書三”等內(nèi)容,可知這些內(nèi)容是對“然亦真不須書”的解釋,即“然亦真不須書”的原因。根據(jù)原文“他人無書必嗔,嗔必怪,怪必毒,丘郎即不免嗔,然決無毒我理,不須書一”,可知作者認為如果沒有寫信,其他人肯定會生氣、責怪、怨恨,但丘長孺也不會。根據(jù)原文“丘郎所喜者,豪俠之客,妖冶之容,山水之勝,病子雖更吳兩裁,耳實未聞,眼實未見,口實未談,顧安得如上事與丘郎描寫之,不須書二”,可知丘長孺喜愛的是豪俠一類的客人,是美艷的容貌,是優(yōu)美的山水,而作者這兩年耳無所聞,眼無所見,無法描繪丘長孺喜愛的事物。根據(jù)原文“所見伊何?案牘比練也。所聞所談伊何?扎火園也,明見萬里也,并實打三十竹皮也。丘郎聞之,亦當為我解否耶?不須書三”,可知作者認為自己最近的見聞難以讓自己發(fā)笑,更難讓丘長孺喜笑顏開。根據(jù)原文“夫以三不須與之丘郎,而遇懶一忙二病三之袁仲子,然則蟀鴻之未使,蹤跡之靡定,賈人之浮沉,又可勿論矣”,可知作者自己一懶二忙三病,無法及時給丘長孺回信?!军c睛】文言文翻譯方法:1、要把文言語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要翻譯好一個句子,同樣要遵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要把文言語句放到上下文中來理解,放到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來斟酌。判定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一字多義的實詞到底是哪個義項,文言句式是如何選用的,怎樣準確斷句,意譯如何進行,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離開了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句子往往很難準確理解,也就很難能翻譯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兩眼只盯著要求翻譯的句子本身,結(jié)果是“欲速則不達”,翻譯中出現(xiàn)偏差甚至錯誤,這就是沒有語境意識造成的。2、翻譯最基本的方法是將單音節(jié)詞轉(zhuǎn)換成雙音節(jié)詞。古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古漢語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即一個字就是一個詞;而現(xiàn)代漢語以雙音節(jié)詞為主,即由兩個字構(gòu)成一個詞。將古漢語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在多數(shù)情況下就是把單音節(jié)詞轉(zhuǎn)換成雙音節(jié)詞。理解并掌握了這一方法,許多翻譯題做起來就不難了。3、增強文言功底,培養(yǎng)文言語感。這是做好翻譯題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題目最根本的一點。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決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講的方法和技巧說到底都還是“末技”;其實,根本的技巧還是來自功底,來自內(nèi)力。為了增強文言功底和文言閱讀的內(nèi)力,考生需注意以下幾點:一要做好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詞類活用等方面的知識儲備;二要注重平時積累。文言知識點很多,考生要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隨時隨地、一點一滴地積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要注意復習以前學習過的課文,因為做高考題許多就是對平時學習過的課文知識和能力的遷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識點就直接來自學習過的課文。因此要回歸課本,尤其是對于文言文閱讀能力較弱的同學;四要多練習,通過練習來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閱讀套路,培養(yǎng)文言語感,增強解題能力。參考譯文:去年一位秦地商人到這里,我曾托他捎給你一封信,信中很詳細地談了小修家被盜的事,信紙有一丈多長。你的來信收到了,突然說沒見我的信,是你偶然忘了嗎?還是商人不愿作傳信人呢?令人奇怪!世上的人沒有敢不回信的,一定是像你那樣的人才敢不回信,然而也真不需要回信。為什么呢?別人沒有回信,一定生氣,生氣一定埋怨,埋怨就一定痛恨。你即使不免生氣,卻絕對不會有痛恨我的道理,這是不須寫信的原因之一。你所喜愛的,是豪俠一類的客人,是美艷的容貌,是優(yōu)美的山水。我病弱之身,雖然在吳縣作了兩年官,實在是耳無所聞,眼無所見,沒有什么可談的,怎么能有像上面所說的這類事情來描寫給你看呢?這是不須寫信的原因之二。我所看見的是什么呢?不過是官府的文書之類而已,所聽所談的是什么呢?不過是“打火囤”“明見萬里”“著實打三十竹板”之類的,你聽了這些,是否也會因我而發(fā)笑呢?這是不須寫信的原因之三。因為這三條理由而不須要回信的你,遇上我這一懶二忙三病的袁仲子,那么,書信來往的不方便,你我行跡的不定,商人是否愿意傳書,這種種原因,又可以不必計較了。讀了你寄來的詩稿,沒有一個字不佳,五言、七言古詩以及那些絕句,淳樸真摯,意境深遠,氣韻深厚雄健,稱得上第一流好詩。五言律詩樸實無華列為第二,七言律詩列為第三。一般地說來,詩與其他事物一樣,真就可貴,真就是我的面貌不同于你的面貌,更何況古人的面貌呢?唐代自有唐代的詩風,不必拘泥《文選》的體制和風格;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各有自己的詩風,也不必拘泥于初唐和盛唐詩的體制和風格。李白、杜甫、王維、岑參、錢起、劉長卿,下至元稹、白居易、盧仝、鄭谷,各有自己的詩風,不必拘泥于李白、杜甫的詩風。到了宋代也是這樣。陳師道、歐陽修、蘇軾、黃庭堅等人,詩中有一字是抄襲唐詩的嗎?有一字是互相抄襲的嗎?至于宋詩不同于唐詩,大概是氣韻使它這樣,就像唐詩不同于《文選》,“《文選》體”詩不同于漢魏詩歌一樣。現(xiàn)今的文人學士,于是想讓天下的詩歌都模仿唐詩,而且又因為不像唐詩而指責宋詩。既然因為不像唐詩而指責宋詩,為什么不因為不像《文選》而指責唐詩,不像漢、魏而指責“《文選》體”詩,不像《詩經(jīng)》而指責漢詩,不像結(jié)繩記事、鳥跡篆書而指責《詩經(jīng)》呢?果真那樣,反而不如一張白紙,把寫詩當作文字游戲的風氣,就可以完全消除了。詩的氣韻一代比一代減弱,因此古詩雄厚,今詩淺薄。詩的新奇、精妙、工整、題材廣闊無所不寫,一代盛過一代,因此古詩有抒不完的情,今詩沒有不可寫的景。既然如此,那么古詩為什么就一定高雅,今詩為什么就一定卑下呢?不理解這個道理的人,絕不能看你的詩,你也不須拿詩給他看。弟一病幾個月,上司已經(jīng)允許我辭官還鄉(xiāng)了。我希望路過團風鎮(zhèn)時,有幸與你見面,我將事先派人通知你。我近來的作品很有些自覺得意之處,刻印成書之后一定呈送給你。27.B28.A29.C30.而涉獵書史/姑隨世俗作所謂時文者/皆穿蠹經(jīng)傳/移此儷彼/以為浮?。┛植粣傆跁r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31.(1)像我歐陽修這樣的,不過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讓您懇切到如此地步呢?(2)因此與同時代人所寫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獲得俸祿官位并謀取名譽,是順應(yīng)時俗的緣故?!窘馕觥?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實詞含義的能力。B.“辱”,敬辭,屈尊。句意:又屈尊給我書信。故選B。2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虛詞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個“以”,介詞,因為;句意:而且又因為跟我交往的人偏愛我。第二個“以”,介詞,因為;句意:是因為將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而將個人的私怨擱在后面罷了。B.第一個“而”,連詞,表順承;句意:但是(我)言語一出就罪行來到。第二個“而”,連詞,表轉(zhuǎn)折,譯為“卻”;句意:到什么都看不見卻還不想回來。C.第一個“其”,代詞,自己;句意:因此我猶豫不敢拿出自己所寫的文章。第二個“其”,副詞,表商量的語氣,還是;句意:我們還是回去吧!D.第一個“所”,與“為”連用,表被動,被;句意:他的話不被別人信服。第二個“所”,助詞,所字結(jié)構(gòu);句意:有的人通過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懷所寄托的事物。故選A。29.本題考查學生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認為自己不值得樂生學習、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請求”錯誤。作者只是借自己的遭遇表達對時局的不滿,并非認為自己不值得樂生學習、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請求。故選C。3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而(我)廣泛粗略地閱讀經(jīng)書史籍,姑且盲隨世俗,寫所謂的時文的原因,都是穿鑿經(jīng)書傳文,把彼此的說法并聯(lián)到一起,而成為漂浮淺薄的文字,生怕不能取悅時人,沒有高超出眾像古人那樣自成一家之言?!岸娅C書史”,“書史”作“涉獵”的賓語,其后應(yīng)斷開;“姑隨世俗作所謂時文者”,“姑隨世俗”作“作”的狀語,聯(lián)系緊密,不可斷開;“所謂時文者”作“作”的賓語,聯(lián)系緊密,其后斷開;“穿蠹經(jīng)傳”“移此儷彼”結(jié)構(gòu)對稱,中間斷開;“以為浮薄”,“浮薄”作“以為”的賓語,其后斷開;“惟恐不悅于時人”,“不悅于時人”作“惟恐”的賓語,其后斷開。3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窮賤”,不得志且卑微;“安”,哪里,表反問;“切切”,情意真誠懇切。(2)“時人”,同時代人;“工”,工巧;“祿仕”,指居官食祿;“竊”,謀取。參考譯文:我(歐陽修)頓首稟告樂秀才足下。當初乘船相遇,多次承蒙您來看我。又承蒙您把自己所寫的一冊文集(送給我),先寫書信給我,后來又帶著見面禮來到我家。田秀才從西來,承蒙您給我來信;那以后我的家奴從府回到縣里,又收到您的來信。我是有罪之人,眾人所共同鄙棄,但是您尊重我的禮節(jié)像這樣,我怎么能擔當?shù)闷鹉兀慨敃r我沒空回復您,(您)應(yīng)該就斷絕交往的,但是您再次給我書信;再次來信我(依然)沒有回復,您更加應(yīng)該與我斷絕交往,可是又承蒙您給我來信。這樣的殷勤真是太過了?。∠裎覛W陽修這樣的,不過是天下不得志又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讓您懇切到如此程度呢?大概先生您致力于學問,急于為自己謀劃才這樣吧。但是承蒙先生您索求我所寫的文字,這好像就過于相信聽聞了。我年輕時從考中進士到被舉薦到相關(guān)部門(任職)。學習寫作詩賦,用來準備科舉考試,總共考了三次才考中。同讀書人相識的很多,所以常常(有人)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