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例 ICU 菌血癥患者血培養(yǎng)標本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藥性分析_第1頁
97 例 ICU 菌血癥患者血培養(yǎng)標本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藥性分析_第2頁
97 例 ICU 菌血癥患者血培養(yǎng)標本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藥性分析_第3頁
97 例 ICU 菌血癥患者血培養(yǎng)標本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藥性分析_第4頁
免費預(yù)覽已結(jié)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97例ICU菌血癥患者血培養(yǎng)標本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藥性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97例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CU〕菌血癥患者血培養(yǎng)標本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藥性。方法:選取97例ICU菌血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統(tǒng)計分析血培養(yǎng)標本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藥性。結(jié)果:97例ICU菌血癥患者血培養(yǎng)標本共檢出124株病原菌,其中革蘭陰性菌71株,革蘭陽性菌46株,真菌7株;肺炎克雷伯菌對頭孢唑林、氨芐西林、氨芐西林舒巴坦的耐藥性分別為100.00%、95.24%、90.48%;大腸埃希菌對氨芐西林、頭孢唑林、頭孢曲松的耐藥性分別為100.00%、100.00%、94.44%;銅綠假單胞菌對頭孢唑林、氨芐西林、頭孢替坦、頭孢曲松、氨芐西林舒巴坦、復方磺胺甲惡唑等的耐藥性均為100%;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對青霉素G、氨芐西林、紅霉素的耐藥性分別為100.00%、94.74%、89.47%;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G、紅霉素、氨芐西林的耐藥性分別為100.00%、85.71%、85.71%;糞腸球菌對氯霉素、紅霉素、慶大霉素的耐藥性分別為100.00%、57.14%、42.86%。結(jié)論:97例ICU菌血癥患者血培養(yǎng)標本的病原菌分布種類繁多,以革蘭陰性菌為主。不同病原菌對各類抗菌藥物的耐藥性不等,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對頭孢唑林,大腸埃希菌對氨芐西林,銅綠假單胞菌對頭孢唑林、氨芐西林、頭孢替坦、頭孢曲松、氨芐西林舒巴坦、復方磺胺甲惡唑,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對青霉素G,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G、紅霉素、氨芐西林,糞腸球菌對氯霉素的耐藥性均較高。

【關(guān)鍵詞】重癥加強護理病房;菌血癥;血培養(yǎng);病原菌分布;耐藥性

0引言

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菌血癥患者發(fā)病率、死亡率均較高,且病情兇險、治療困難【1】。目前由于臨床廣譜抗生素的大量不合理應(yīng)用,導致病原菌耐藥性增加,治療效果降低【2】。臨床可通過對ICU菌血癥患者血培養(yǎng)標本病原菌分布進展篩查,以快速確定病原菌種類,選擇合理抗菌藥物【3】。本文分析97例ICU菌血癥患者血培養(yǎng)標本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藥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22年3月至2022年3月本院ICU的97例菌血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血培養(yǎng)指征;急性生理與慢性安康評分ge;8分;入住ICU時間>48h。排除標準:入住ICU48h內(nèi)轉(zhuǎn)出或死亡;近期使用過抗菌藥物、免疫抑制劑;合并其他嚴重血液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其中男48例,女49例;年齡26~82歲,平均〔61.599.91〕歲。

1.2方法入院后常規(guī)留取外周血進展培養(yǎng),從雙臂處采集靜脈血,以1個需氧瓶和1個厭氧瓶作為一套血培養(yǎng),每套血培養(yǎng)采集>10mL血量,每瓶不少于5mL,血培養(yǎng)瓶購自上海聚慕醫(yī)療器械;采用全自動微生物鑒定藥敏分析儀〔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型號:Vitek2-pact〕鑒別菌株類型并進展耐藥性分析;質(zhì)控菌株由中國疾病預(yù)防控制中心實驗室提供,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糞腸球菌〔ATCC29212〕;藥敏試驗采用紙片擴散法〔K-B法〕,參照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協(xié)會〔ClinicalandLaboratoryStandardsInstitute,CLSI〕中實驗標準進展判讀。

1.3觀察指標〔1〕統(tǒng)計ICU菌血癥患者血培養(yǎng)標本病原菌分布情況?!?〕分析97例ICU菌血癥患者血培養(yǎng)標本革蘭陰性菌的耐藥性?!?〕分析97例ICU菌血癥患者血培養(yǎng)標本革蘭陽性菌的耐藥性。

2結(jié)果

2.1ICU菌血癥患者血培養(yǎng)標本病原菌分布情況97例ICU菌血癥患者血培養(yǎng)標本共檢出124株病原菌,其中革蘭陰性菌71株,革蘭陽性菌46株,真菌7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16.94%,大腸埃希菌占14.52%,銅綠假單胞菌占12.10%;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占15.32%,金黃色葡萄球菌占11.29%,糞腸球菌占5.65%。見表1。

2.297例ICU菌血癥患者血培養(yǎng)標本革蘭陰性菌耐藥性分析肺炎克雷伯菌對頭孢唑林、氨芐西林、氨芐西林舒巴坦的耐藥性分別為100.00%、95.24%、90.48%;大腸埃希菌對氨芐西林、頭孢唑林、頭孢曲松的耐藥性分別為100.00%、100.00%、94.44%;銅綠假單胞菌對頭孢唑林、氨芐西林、頭孢替坦、頭孢曲松、氨芐西林舒巴坦、復方磺胺甲惡唑的等耐藥性均為100.00%。見表2。

2.397例ICU菌血癥患者血培養(yǎng)標本革蘭陽性菌耐藥性分析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對青霉素G、氨芐西林、紅霉素的耐藥性分別為100.00%、94.74%、89.47%;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G、紅霉素、氨芐西林的耐藥性分別為100.00%、85.71%、85.71%;糞腸球菌對氯霉素、紅霉素、慶大霉素的耐藥性分別為100.00%、57.14%、42.86%。見表3。

3討論

臨床及時理解病原菌感染分布情況,并針對其耐藥性準確合理選擇抗菌藥物具有重要意義【4】。

近年來,耐藥菌株呈進展性增加趨勢。血流感染患者中病原菌種類分布廣泛,其中革蘭陰性菌占比高達55.76%,且不同病原菌的耐藥性存在較大差異【5】。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97例ICU菌血癥患者共檢出124株病原菌,其中革蘭陰性菌71株,革蘭陽性菌46株,真菌7株,且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為主。提示ICU菌血癥患者病原菌種類繁多。這可能與菌血癥患者未獲取血培養(yǎng)結(jié)果時,常參照經(jīng)歷細菌耐藥性信息給藥,存在一定盲目性,從而導致耐藥性的產(chǎn)生有關(guān)【6】。

致病菌產(chǎn)生耐藥性的機制是通過改變細胞膜通透性或抗菌藥物作用部位、產(chǎn)生beta;內(nèi)酰胺酶或鈍化分解抗生素、改變代謝途徑來降低藥物抗菌作用【7】。本研究結(jié)果同時顯示,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對頭孢唑林、氨芐西林的等耐藥性均高達90%以上。提示對革蘭陰性菌應(yīng)防止選擇上述藥物,并盡量選用亞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敏感性高的抗菌藥物。本研究結(jié)果還顯示,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G、氨芐西林、紅霉素的耐藥性均超過85%,糞腸球菌對氯霉素、紅霉素、慶大霉素的耐藥性較高。提示對革蘭陽性菌應(yīng)盡量防止選擇青霉素G、紅霉素用藥,應(yīng)選擇利奈唑胺、萬古霉素、替加環(huán)素等抗菌藥物。

綜上所述,97例ICU菌血癥患者血培養(yǎng)標本的病原菌分布種類繁多,以革蘭陰性菌為主。不同病原菌對各類抗菌藥物的耐藥性不等,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對頭孢唑林,大腸埃希菌對氨芐西林,銅綠假單胞菌對頭孢唑林、氨芐西林、頭孢替坦、頭孢曲松、氨芐西林舒巴坦、復方磺胺甲惡唑,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對青霉素G,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G、紅霉素、氨芐西林,糞腸球菌對氯霉素的耐藥性均較高。

參考文獻

【1】王凌偉,吳偉元,邱晨,等.62例真菌菌血癥回憶性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22,18〔1〕:130-133.

【2】阮婷,張秀瑜,王云英.厭氧菌感染耐藥性及菌血癥死亡危險因素分析[J].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22,43〔3〕:457-461.

【3】邵盼盼,許磊,高有方.2022-2022年某醫(yī)院血培養(yǎng)陽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安徽醫(yī)藥,2022,24〔6〕:1202-1205.

【4】劉冬梅,李躍梅.菌血癥病原菌種類分布及耐藥分析[J].中國衛(wèi)消費業(yè),2022,14〔10〕:54-55.

【5】夏雨,張兵.7781例疑似血流感染患者的血培養(yǎng)標本病原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