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新課標培訓匯報材料幻燈片_第1頁
科學新課標培訓匯報材料幻燈片_第2頁
科學新課標培訓匯報材料幻燈片_第3頁
科學新課標培訓匯報材料幻燈片_第4頁
科學新課標培訓匯報材料幻燈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根深葉才茂養(yǎng)夠花才繁教科版《科學》骨干教師培訓匯報材料小學科學教師的自我成長科學的重要性*實現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鄧小平科學是關系到我們的國防,科技和文化各方面的決定性的因素?!芏鱽鞷人們要用自然科學來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從自然里得到自由。——毛澤東科學技術人員是新的生產力。實施科教興國的戰(zhàn)略,關鍵是人才。——江澤民科學的重要性現代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科學技術競爭。科學技術競爭就是科技創(chuàng)新科技創(chuàng)新就是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和提高全體國民黨科學素養(yǎng)??茖W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從小開始??茖W素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ScientificLiteracy):國際上普遍將科學素養(yǎng)概括為三個組成部分,即對于科學知識達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對科學的研究過程和方法達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對于科學技術對社會和個人所產生的影響達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具備基本科學素養(yǎng):只有在上述三個方面都達到要求者才算具備基本科學素養(yǎng)的公眾。為什么上好科學課很難環(huán)境因素:多數學??茖W課教師少,討論交流沒對象。外出研討機會也少。人為因素:教師個體差異大,知識水平參差不齊。

科學探究

科學概念理論指導中央教科所郁波老師提出了:“在探究中關注科學概念”的觀點在根據2010年08月提出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1~6年級)課程標準(修訂送審稿)》中明確地提出要“圍繞主要科學概念組織教學”。什么是圍繞科學概念組織的教學?以教學“溶解”為例,提供三個案例案例1、

教師讓學生做將高錳酸鉀和沙子分別放入水中的實驗學生觀察和比較高錳酸鉀和沙子在水里的現象教師小結:“像高錳酸鉀能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見的極小極小的微粒,均勻地分布在水中,如果水分不減少,高錳酸鉀就不會自行沉降出來。這種現象叫溶解。教師讓學生復述“溶解”的概念。案例2:老師在上課一開始提出問題:固體放到水里會怎么樣呢?學生的回答異彩紛呈,其中有一個學生說:會溶化。老師巧妙地引導學生把“溶化”轉變?yōu)椤叭芙狻保钊氲刈穯枌W生“什么叫溶解”,學生依據自己的經驗只作了不全面的概括,為了使學生有一個全面而又立體的認識,老師繼續(xù)追問:有些東西在水中散開來,并且還有殘渣,那叫溶解嗎?學生回答:不是,一定要消失了。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消失”兩字。接下來,課堂上是一片熱鬧景象,許多學生把老師準備好的材料放入水中,進行觀察、比較。但是,到活動結束時,教師和學生均沒再提“溶解”,黑板上的“消失”兩字依然醒目。案例3、教學伊始,教師讓學生觀察食鹽和沙子在水中的變化,說說沙子和食鹽哪個溶解了?師生交流:食鹽在水里變成了看不見的“微?!?,這種現象叫食鹽在水里溶解了。然后,學生觀察、描述面粉在水中的變化,師生交流:面粉在水中的變化像食鹽在水中的變化還是像沙子在水中的變化?當學生無法對面粉是否溶解做直接判斷時,教師建議學生做過濾面粉、沙子、食鹽的實驗,分離混合在水中的食鹽、沙子和面粉,學生同時獲得溶解在水中的食鹽不能通過過濾的方法從水中分離出來,而面粉、沙子可以分離。在進一步,教師讓學生觀察、描述高錳酸鉀在水中的變化,用類比的方法讓學生理解食鹽溶解在水里是均勻分布。最后,觀察靜置一段時間后的各種混合物,并整理和表達關于食鹽、面粉、沙子、高錳酸鉀等物質在水中的變化,形成“溶解”的科學概念。導向知識的教學

案例一分析:這種教學的目標指向知識理解層次,這種定位于事實層面甚至更多的還是講授式的教學主宰了我國小學自然很長一段時間,顯然,與現代科學教育的要求相差甚遠。導向活動的教學案例二分析:課堂上少了教師的講解,多了學生的活動,學生在課堂中也不乏興趣盎然。但細細推敲,問題又將浮出水面,學生進課堂時,對“溶解”的理解是溶化了,消失了,走出課堂時,學生對“溶解”的認識還是“消失”了。試想,這樣的教學,目標指向什么?要發(fā)展學生什么呢?學生帶著錯誤的觀念走進教師,帶著同樣錯誤的觀念走出教室。導向科學概念的教學案例三分析:在導向概念的“溶解”教學中,教師基于對學生的已有經驗精心設計一系列活動,讓學生經歷了經驗的“溶解就是顆粒在水中看不見、消失了”轉變?yōu)椤叭芙馐俏矬w在水中不能被過濾,不能被沉淀,均勻分布”的科學概念轉變過程。與案例一所不同的是,對于溶解概念的內涵——“變成用肉眼看不見的微粒,不能被過濾,也不能被沉淀,而且是均勻分布”等,更進一步的是概念的外延:有些物質能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質則不行。與案例二所不同的是,案例三中將學生的前概念不斷深化、豐富,最終形成新的概念。教材希望學生得到什么樣的概念:

教材期望學生形成的科學概念內涵不僅要能理解其意義,還要有足夠的外延。教材期望學生形成的概念是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不是孤立的,割裂的。教材期望學生形成的概念是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概念。教材對概念的呈現有什么特點呢?教材對概念的呈現注重概念的形成過程。教材對概念的呈現有什么特點呢?教材試圖通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意會概念。圍繞科學概念組織的教學教材期望學生形成什么樣的概念?教材期望學生形成的科學概念有內涵,還要有足夠的外延。教材期望學生形成的概念是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教材期望學生形成的概念是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概念??茖W教材呈現科學概念的特點?教材對概念的呈現注重概念的形成過程。教材試圖通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意會概念。教學三年級上冊《植物》單元時,對學生的一次小調查:你認為一棵種子種到泥土里會長成一棵新植物嗎?如果會,那它是怎樣長大的呢?把它寫或畫在記錄紙上。生一:一粒種子落在泥土里,它喝足了水就開始發(fā)芽,它先長出莖,再長出葉子,然后它開花,這時莖越長越粗,向下生長就長出了植物的根,然后開花結出了果實。生二:種子在泥土里先長出了根,然后長出了葉,慢慢長出了莖,后來莖越來越大,就會開花結果。生三:種子先長出根,根越長越長,再長出莖和葉,植物越長越大,慢慢地它就會開花,結出果實,果實里有種子。生四:……同樣一個問題,在沒有進行科學概念教學前,學生有著不同的看法。學生在走進科學課堂之前并不是一張白紙,由于生活經歷的不同,他們對生活中發(fā)生的各種現象,遇到的各種問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看法。前概念我們把學生在接受正式的科學概念教育之前,對日常生活中所感知的現象,通過長期的積累而形成的對事物非本質的認識,成為“前概念”。兒童前概念的特點:一、以“我”為中心,圍繞“我”構建概念二、注重事物細節(jié),關注表面特征,缺乏對本質屬性的概括。三、用日常語言描述概念,表現為思維不連貫、語言不連續(x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好羨慕你可以看見外面的世界!分析魚?,F象的原因聽覺信息轉化為視覺表象時,信息量就嚴重不足了,為科學概念教學的“誤構”留有空間。學習不是知識原封不動的灌輸和堆砌的過程,而是學習者調動自己獨特的經驗,對新信息進行對比、分析、批判和重構的過程。

《盜夢空間》盜夢空間與科學概念的教學都是在頭腦中植入“一個觀念”,植入的觀念需要主體的自覺轉化,才能形成。都需要找準觀念的“植入點”都需要構建一些活動(夢境),才能進行植入。策略一:找準科學概念的成長點學生的前概念是我們教學的出發(fā)點,充分關注了學生的前概念,就會幫助我們了解學生已有的認識是什么,存在的問題是什么,關鍵和突破口在哪里,從而找準教學的出發(fā)點和切入點,使我們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起點建立連接。已有經驗的增長點學生的興趣點舊概念的遷移點新舊概念的矛盾點策略二:構建有效地科學探究新的課標送審稿里提出:小學科學課程把探究作為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方式。學生要在探究過程中理解科學概念,掌握科學方法,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策略二:構建有效地科學探究1、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由于學生的前科學概念有著極強的頑固性,如果只是通過知識傳遞的方式,很難讓學生形成科學概念??茖W教學中一般可以通過探究性實驗積累感性認識,實現認知順應。感性認識是進行思維加工以形成科學概念的基本材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的有效武器。感性認識不足,是學習科學概念的主要障礙。因此,要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科學概念,必須創(chuàng)造一個適應教學要求,借以引導啟發(fā)學生挖掘問題、思考問題、探索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質屬性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獲得必要的、充分的感性認識。觀察、實驗、建立模型都是獲得感性認識的重要途徑。這些活動來展示有關的科學現象,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典型、更生動、更深刻、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質屬性和共同特征的感性認識。比如《熱脹冷縮》一課,在讓學生建立液體受熱體積會膨脹,受冷會收縮的概念時,通過讓學生做對比實驗觀察水、果汁、醬油、酒精等液體受冷受熱時的變化獲取事實。并讓學生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又如《食鹽在水里溶解了》通過讓學生觀察食鹽在水中的變化,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過程,以及過濾食鹽水等實驗,引導學生逐步建立起更深入的“溶解”概念。策略二:構建有效地科學探究1、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觀察、實驗、建立模型都是獲得感性認識的重要途徑策略二:構建有效地科學探究1、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2、提供有結構的材料“一套好的材料成就一堂好課”。好的材料結構,就是概念發(fā)展的導師,它必須組成與概念相關的結構,在不同階段提供不同結構的材料,在學生困惑出引發(fā)新的探究活動能夠,逐步抽象出科學概念。五年級下冊的《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的教材:第一組材料:小石塊、泡沫塊、回形針、蠟燭、蘿卜、戴蓋的空瓶、橡皮擦。從這組材料中,看不出沉浮與物體大小、輕重有關,引發(fā)學生概念矛盾。第二組材料:輕重相同,大小不同的五個正方體第三組材料:大小相同,輕重不同的五個球這些材料集合在一起,使學生對物體的沉浮認識不斷向“既關注大小,又關注輕重”的方向發(fā)展,這實質上已指向物體的密度了。策略二:構建有效地科學探究1、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2、提供有結構的材料3、提供具體類比食鹽怎么溶解的?高錳酸鉀的溶解過程是可視的:從可見到不可見的過程,水從無色到紫色的過程,水由濃變淡,擴散后均勻分布的過程。順應地理解了食鹽、白糖一類物質的溶解過程和溶解后在水中的分布情況。策略二:構建有效地科學探究1、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2、提供有結構的材料3、提供具體類比4、掌握一些整理加工事實的方法表格分析歸納的方法《做框架》教學實錄師:加固后的框架承重能力是多少?生:能承重6本厚書,比原來增加了5本多。師:這些斜桿起了什么作用?生:(學生分別指著每一根斜桿解釋)起到了推和拉的作用,防止向左右或者向前后倒塌。師:加固后的框架承重能力是大大增加了,增加斜桿后的正方體有什么特點?生:框架中有一個個的小三角形。師:數一數框架中有多少個三角形。(教師分別讓學生數一數承重最多和承重最少的兩個框架的三角形的個數。)生:我們還發(fā)現三角形個數越多,這個框架的承重能力會越好。策略三:靈活運用新概念

科學概念的運用是學習科學概念的目的,也是檢驗科學概念掌握情況的重要標志,還是加深對科學概念理解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為只有通過運用,學生才能真正掌握科學概念,同時,也才能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對于概念的掌握情況,以便進一步有針對性的加以糾正、完善和深化學生對于科學概念的理解。

運用概念于實際,是概念的具體化過程,而概念的每一次具體化,都會使概念進一步豐富和深化,同時,在概念運用過程中對科學概念的理解缺陷也能暴露出來。

科學概念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在已有經驗基礎上,引導學生實踐探究,積極思考,從而構建、理解和應用概念的過程。

科學概念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在已有經驗基礎上,引導學生實踐探究,積極思考,從而構建、理解和應用概念的過程。教師在進行科學概念的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經驗逐漸拓展他們的認識,根據概念的特點開展有梯度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用過觀察和實驗收集事實、整理事實,開展基于事實和觀點的討論,逐步轉化科學前概念,想著科學概念的方向不斷發(fā)展。科學概念教學的方法1、探查學生前概念的方法在談話中暴露前概念【案例】種子發(fā)芽實驗(一)師:剛才我們通過生活經驗認為種子發(fā)芽需要水分、陽光、空氣、適合的溫度等條件。你能否推測一下綠豆種子發(fā)芽必需的條件是什么并說說你推測的根據。生:綠豆種子發(fā)芽必須要有水分,因為我家有一些綠豆,沒有澆水放了很久也沒有發(fā)芽。生:綠豆發(fā)芽必需要有空氣,因為任何生物都需要空氣才能生長。生:綠豆發(fā)芽必需要有土壤,因為它要從土壤中吸收營養(yǎng)。生:不一定,菜場里的綠豆都是無土栽培的。生:綠豆種子發(fā)芽還必需要有陽光,因為植物生長需要陽光,還有溫度,種子一般都是在春天發(fā)芽的?!P于種子發(fā)芽需要的條件,學生通過生活經驗基本能說出種子發(fā)芽的條件,但環(huán)境中哪些條件是種子發(fā)芽必需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推測基礎——生活經驗的啟示。教師通過師生談話的形式暴露了學生對“種子發(fā)芽必需條件”的前概念,其中有生活現象的啟發(fā),有知識儲備的應用,不管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科學前概念,都將成為科學教學的起始點。在調查中暴露前概念【案例】五下科學《食物鏈與食物網》看圖(五上教材P14池塘圖片)回答:1.魚的生存需要

,你的想法是

。2.

可能影響魚的生存,你的想法是

。3.如果池塘里沒有了水草,青蛙的生存會受到影響嗎?為什么?4.如果池塘里沒有了小魚,其他生物的生存會受到影響嗎?為什么?5.你知道食物鏈的知識嗎?如果知道,請你寫出來,越詳細越好。我們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獲取學生對于“食物鏈與食物網”的前概念。根據調查結果分析我們了解到25%左右的學生知道食物鏈是表示生物間的食物關系的。他們都是用“誰吃誰”的方式表達食物鏈而非用“誰被誰吃”的方式表達。在具體情境中他們對食物鏈中各種生物之間的聯系只能分析到相鄰兩種生物的聯系和影響。只有4%左右的學生認為食物鏈中一種生物受影響會作用到其他所有的生物。在繪圖中暴露前概念【案例】《做一個生態(tài)瓶》小學生的思維正從以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以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具有很大成分的直觀性,并存在語言文字描述邏輯性、嚴密性不強的特點。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還發(fā)現小學生特別擅長用圖畫(圖表)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把隱性的科學前概念顯性地表現出來,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用繪圖的方式把隱含在頭腦里的前概念暴露出來。除了直接讓學生繪圖,還可以呈現一些圖表讓學生填寫,比如維恩圖、氣泡圖等。在解釋中暴露前概念【案例】《水生植物》師出示浮在水面的水葫蘆:水葫蘆總是浮在水面上,而生活在陸地上的植物放入水中就會淹死。對這個現象你能否解釋一下?生:因為水葫蘆比較輕,所以能浮在水面上。生:大概不容易讓水分滲進來,所以不會淹死。生:水葫蘆葉子比較大,像船比較大也能浮在水面上。師;大家的解釋是否正確呢?我們來觀察一下水葫蘆?!瓕τ谏钪械囊恍┈F象,學生喜歡用自己的已有經驗對之作出解釋。因此在學生的解釋中也就暴露了學生對這個現象的前概念認知。2、找準概念落腳點的方法科學課以探究為核心,科學探究是由一個個活動構成的。活動是建構科學概念的載體。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在概念主題下的活動板塊及每個活動承載的概念內涵。3、教師教學策略的介入的方法關鍵問題的設計與運用【案例】《芽長成苗》“芽長成苗”三個活動線索雖然十分清晰,但其中蘊涵的內容卻非常多,如果教師把握不好,就容易使活動處于雜亂無章的狀態(tài)。為此,我們仔細推敲教學策略,期望通過教師的有效組織與指導促進學生科學概念的修正與完善。具體做法是:第一個活動不提供學生種植的鳳仙花,只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記錄與同學交流。第二個活動伊始,教師便呈現關鍵問題:“又一周過去了,我們的鳳仙花在原來的基礎上會有新的變化嗎”,強調學生在觀察、交流時要與原來的數據、現象做對比,促使學生的思維趨向連貫性,保障交流的目的性、有序性。第三個活動同樣用關鍵問題“根據這四周的觀察數據,你預測一下以后四周鳳仙花的生長情況”,使學生有依據地預測,有目的地預測。因為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今后的觀察活動中更加投入,學生建構的概念才會更加完善。材料的精心設計與展示【案例】《蝸?!沸W生對小動物有一種天生的好奇心,面對可愛的蝸牛,學生常常忘乎所以。因此許多教師在上《蝸?!芬徽n時經常由于課堂秩序的混亂影響學生科學概念的建構。通過實踐研究,精心設計材料及展示時機可以有效解決課堂秩序問題,并能通過材料隱含的信息幫助學生建構“蝸牛有特殊的身體構造和運動方式,是為了適應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的科學概念。具體操作如下:一是設計有結構的材料。教師為每組學生提供了兩只蝸牛、放大鏡、線繩、玻璃片等材料。兩只蝸牛能保證學生的觀察活動還可以做對比觀察,放大鏡為了讓學生更清楚地觀察到蝸牛身體各部分組成,線繩是為了觀察蝸牛的運動,玻璃片則能幫助學生更清楚地觀察到腹足與黏液。二是科學設計材料呈現的時機。為提高學生的探究活動有序化與層次感,我們先僅提供給學生觀察對象——蝸牛,啟發(fā)學生用肉眼觀察蝸牛的身體特征,而后依據學生的探究進展適時提供放大鏡、玻璃片、線繩等材料,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觀察的效率與思維的逐步深入,最終形成科學概念。數據的有效利用與提升【案例】《種子發(fā)芽實驗(二)》為了幫助學生整理種子發(fā)芽實驗信息,我們設計了如下表格:在運用表格整理實驗信息的過程中,我們特別注重:一是數據的科學利用,我們在引導學生統計數據時不僅要統計本組同學的數據,還要橫向比較其他同做本實驗的小組的實驗數據,用另一種方式達到重復實驗的效果;二是數據的有效提煉,在保證數據來源科學性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思考:數據告訴我們什么?數據在我們的結論起著什么作用?幫助學生在對數據的分析與提煉中領悟科學概念——種子發(fā)芽需要水、適宜的溫度與空氣等條件。4、檢驗概念教學成果的方法【案例】《維護生態(tài)平衡》學生非常喜歡中央電視臺教育與科學頻道的“走近科學”欄目播出的節(jié)目。在此欄目播出的節(jié)目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運用科學知識與原理去解釋生活中一些撲朔迷離的現象。在教學《維護生態(tài)平衡》一課結束后,我們模擬“走近科學”節(jié)目策劃方式為學生提供了“昆明滇池”的生態(tài)惡化實例,讓學生運用所學科學知識深入分析滇池周邊生態(tài)惡化的原因。有的學生根據“食物鏈”知識分析了糧食減產與害蟲、飛鳥的關系;有的學生根據“生物與環(huán)境”的知識分析圍湖造田對環(huán)境的改變,進而影響到依賴環(huán)境生存的魚、飛鳥、植物等生物的生存,抽絲剝繭,在分析與討論中充分展現了學生對“生態(tài)平衡”概念的認識與理解。情境解釋成果展示【案例】《生物與環(huán)境》本單元組織學生通過對“生態(tài)瓶”的養(yǎng)護,充分認識“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交流、分享的平臺,選擇兩個單位的午休時間,讓每個小組結合自己養(yǎng)護的生態(tài)瓶實物向觀眾(人數、班級不限)介紹自己在養(yǎng)護過程中的收獲,其中包括對“生物與環(huán)境”的認識,對科學的認識以及對學習的認識。問卷調查【案例】《植物的一生》本單元通過單元前測問卷對學生的科學前概念作了詳細的了解,單元教學結束后,又用單元前測問卷對學生的科學概念進行一次調查。結果表明86%學生能基本清楚鳳仙花整個過程中的典型特征,對“子葉”的正確認識也從原來的5%提高到65%,另外對于部分子葉確實是在果實成熟時還長在植株上的現象,學生也能實事求是地記錄而不是人云亦云。最令人欣喜的是學生對于鳳仙花知識的“漫談”,比如“鳳仙花約一星期出土發(fā)芽;鳳仙花的莖越長越粗,越長越紅;鳳仙花的子葉只有兩片;鳳仙花開花后就不長高了,要開花結果了;鳳仙花的果實碰一下就會爆炸開來,有許多種子;……”當然,在總結分析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了不少問題。比如關于“胚根、胚芽”的認識,學生難以通過種植過程中的觀察實現。還比如對于“子葉”的認識,學生在發(fā)現大多數子葉在植物生長過程中會枯萎脫落的同時也發(fā)現少數子葉并沒有脫落的現象,教師沒有啟發(fā)學生去觀察子葉在形態(tài)顏色上的變化(其實這些子葉雖然沒有脫落但是在形態(tài)、顏色上是處于枯萎或半枯萎狀態(tài)的),僅僅是作單純的肯定,導致學生對“子葉”概念的認識還是比較模糊。科學童話故事【案例】《食物在體內的旅行》本課教學后,讓孩子們寫一篇關于食物消化的科學童話。一位學生寫到:小面包被皮皮咬到嘴巴里?!鞍パ?,好痛!”在牙齒的撕咬與唾沫的攪拌下,小面包變成了泥團一樣的碎面包。然后小面包來到一個細細長長的通道里,還沒等小面包看清楚,他就掉到了一個大口袋里。在這里,小面包好象到了“淘氣堡”的蹦蹦床上,一會兒上,一會兒下,身上還越來越油膩?!瓕W生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向他人介紹自己學習過的科學概念。小學科學教師的自我成長

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是指教師在專業(yè)素質方面不斷成長和追求成熟的過程。科學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要求教師的科學專業(yè)水平與教育專業(yè)水平同步提升;要求教師既有深厚的學術根底、廣闊的學術視野,又具有現代教育技術。時代在進步,科學在進步,教育方法在革新,如果我們保持在過去學過的知識技能水平上,那必然是會落伍的。所以,科學教師必須有一個終身學習,終身發(fā)展的意識和思想準備。根據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內容要求,結合國內外科學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研究成果,實踐證明科學教師“以教師為主體,以學習培訓為導航,以反思交流為途徑,以課題研究為主軸,以教育實踐為載體,以資源建設做支撐”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模式是切實可行的。1、做一個知識的多面手

科學教師要占有足夠的科學事實材料方面的知識,有豐富的科學表象儲備;占有一定數量的、高于科學教材的科學概念、科學規(guī)律和科學理論,還要熟悉科學探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科學教師具有必要的教育科學知識;科學教師應對科學教材涉及的基本概念、規(guī)律和原理,以及決定這些概念、規(guī)律和原理的基本事實達到“精通”的程度;科學教師還要了解和掌握科學探究方法,合理運用科學探究方法。2、做一個接受培訓的好學生

教師要接受三方面的培訓和進修:更新科學教學理念的培訓,科學探究方面的訓練,充實必要科學知識的進修。3、做一個教學規(guī)律的探索者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探尋教學規(guī)律,要積極開展教科研活動,研究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做教師和做醫(yī)生一樣。(思考:能否像醫(yī)生那樣,即使年老了也受人尊敬?)——把課上好,當一個好老師。

首先立志做一個好老師,要樹立一種堅定的信念,要充分認識到科學對人、對生活、對社會的重要性,要有一種情結,要發(fā)自內心地熱愛這門學科。只有內心認可了,喜愛了,才會用心去對待這門學科,我認為這是科學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內驅力。

為什么要立志,這個志向很重要。著名自然教師路佩奇教師說:我恐怕就是立志要做一名好的自然教師,才走到今天這一步,這個志向必須要立。當立志之后,就有了無窮的動力,當時我12點以前沒睡過覺,我不是提倡玩命干,但我就是玩命干過來的,我?guī)ьI孩子們做過十幾種興趣小組的活動,并且每種活動都獲獎,既然要干就得比別人干得好,干得強。如果沒這點狠勁,就是混混的,就是把這個工作作為謀生的手段。同時,要做出色的老師,怎么出色呢,就是要有創(chuàng)造性,就是要不一般的教,就是要比別人教得好。要經常給自己提出一種挑戰(zhàn),要不斷否定自己。要想出色,必須要有雄厚的知識功底和教育藝術功底。要不斷地翻新花樣,你在不斷積累自己的教學藝術。有的時候看似不經意的事情,其實是很珍貴的??茖W課就是這樣的,看似很平常,其實都是很珍貴的。熱愛你的學生,熱愛科學,只有這樣才能教出出息來。

當前小學科學課堂上問題*時間不夠用!拖堂,拖堂,還是拖堂!*課堂看起來很熱鬧,實際上是在吵鬧?。獙嶒炃昂螅瑢W生認知程度無明顯變化。*實驗結果、實驗數據常常不合邏輯……一節(jié)課短短40分鐘,時間有限,能夠做的事情也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里,把主要活動做好做到位,就能夠讓學生學得深刻、學得扎實。因此我們提倡向簡約的課堂推進。推進簡約的課堂,有兩個策略:一是集中探究主題,二是整合教學環(huán)節(jié)。怎樣的課堂才是簡約的課堂?簡約的課堂首先是課堂設計簡約。課堂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簡潔明快、脈絡清晰、重點突出。既看不到面面俱到的雕琢,又尋不見細微之處的刻意粉飾。有的教師過于追求時髦與新穎,搞了不少花樣,環(huán)節(jié)多了,形式多了,學生無價值的活動也多了。其次,簡約的課堂教學是教師語言簡約。教師既沒有過多的講述,更沒有過多的評價,而是把課堂交給了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引發(fā)學生間的交流、學生間的幫助、學生間的辯論與評價。教師只在關鍵之時給予點撥,引發(fā)學生探究的熱情和點燃他們創(chuàng)造的火花。再次,簡約的課堂教學是教師指導簡約。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再是主角,不再是權威,不再是主宰,而是把更多的探究權、質疑權、評價權放給學生,但是教師是導師,是參謀,要發(fā)揮“引導”作用,所以該出手時還出手,真正做到關鍵時候引導而不代替,幫助而不強迫的“助產士”角色,要“導”在學生迷惑之處、困難之時,點到為止,讓學生自感自悟?!愿∩舨璧牟┛汀队行У恼n堂首先是簡約的課堂》/userlog21/141377/archives/2010/1413829.shtml追求簡約課堂的基本策略1.從關注教師怎么教轉到學生怎么學。2.沉下心來研究學生如何學習、如何探究。3.從關注學生怎么學,再投射到研究教師怎么教。4.讓學生擁有較長時間的自主活動時間。5.避免出現學生成為教師“指令”下的操作活動的現象。

追求“有效活動簡約課堂”的具體做法

1.教學目標——明確合理2.教學環(huán)節(jié)——整合簡化3.新課導入——有效聚焦4.活動組織——緊湊銜接5.輔助媒介——實用恰當6.板書設計——濃縮精華1.教學目標——明確合理(1)了解學生的前概念——已經知道什么?(2)確實本課教學目標——要學會些什么?(3)在教學中落實目標——怎樣去實現呢?吳振峰:機械擺鐘(五下第三單元第5課)1.同一個單擺每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是相同的;根據單擺的等時性,人們制成了擺鐘,使時間的計量誤差更小。2.重復觀察和測量擺鐘每分鐘的擺動次數;動手制作一個單擺并觀察和測量單擺在相同時間內擺動的次數。3.進一步理解重復進行實驗的價值;感受探究計時工具的快樂。孫麗紅:我們來造“環(huán)形山”(六下第三單元第3課)1.環(huán)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環(huán)形山的形成與許多因素有關,隕石撞擊是主要原因。2.建造月球環(huán)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據的推測。根據現象推測環(huán)形山的成因,學習合理地控制多種因素,創(chuàng)造性地用多種方法造“環(huán)形山”。2.教學環(huán)節(jié)——整合簡化為了上好一節(jié)課,我們很多教師都會絞盡腦汁搜集許多資料,點點面面考慮很多,恨不得將所有好的設計都能用上。殊不知過于細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反而讓學生無所適從,整個課堂流程就象趕場子,沒有突出教學重點。簡約的課堂強調思路清晰、過程簡潔、目標明確,突出主干,把握重點,理清主線。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我們需要根據實際學情靈活變化設計教學過程,簡約的環(huán)節(jié)設計,是為了有效的教學。其實,課堂設計簡約一些,并不等于簡而不精,而是把空間留給學生,把精彩留給學生;這樣的簡約設計,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偷懶”,它要求教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上狠下功夫,用簡約而切中要害的教學方式啟迪學生智慧,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2.教學環(huán)節(jié)——整合簡化科學課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新課導入總結運用研討交流主題活動(2分鐘左右)(30分鐘左右)(8分鐘左右)教學最終應成為教師的一項專長

1、多上研究課①深入分析一節(jié)課,解剖麻雀;②學習優(yōu)秀的課例,分析課例的優(yōu)點;③在自己的課堂上實踐;④根據自己的學生改進教學;⑤模仿是一條提高教學水平的捷徑。(模仿——內化)2、多上競賽課任何一堂成功的、獲獎的競賽課都是經過無數次失敗才出來的。3、多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就教師自己在課堂教學之后主動研究自己。是對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效果進行全方位的反省和修正;是對自己職業(yè)活動中所做出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反思是專業(yè)成長的基礎,是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先決條件四、善于發(fā)現問題問題的眼光發(fā)現問題梳理問題解決問題診斷原因行動研究以“問題為本”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新方向五、積極主動開展課題研究與實踐

課題研究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核心。從教師專業(yè)成長的角度說,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拓展、專業(yè)能力提高和專業(yè)情意的發(fā)展,都離不開研究。一名師范畢業(yè)生由新教師成為合格教師,可以在實踐中感悟或師從名師,而模仿和向老教師學習是一條成為合格教師的捷徑,可以少走彎路,縮短成熟期;而由基本勝任到名家名師的成長,則需要像科學家那樣的探索研究,用理性的目光,大膽嘗試,創(chuàng)造性地改進自己的工作,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成為業(yè)內的行家里手。中小學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特點。六、注重專業(yè)引領與交流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盲動、被動;沒有專業(yè)引領的教學:同水平的重復。專業(yè)引領是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快速通道!專業(yè)引領的實質:用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是理論實踐的交流與對話。是理論研究人員和專業(yè)人士對一線教師的專業(yè)指導。教研員在教育領域有聲望的教師名師引領骨干教師引領觀看錄像課同行交流:同伴互助,網絡交流……七、如何面對壓力和挫折今天的教師是感受變化快、壓力大、負擔重的一代人。壓力已成為屠殺現代人的第一殺手。壓力過大使人有疲勞感、健忘、失眠、思路不清、沒有好心情。嚴重者經常處于煩躁、焦慮、郁悶、恐懼之中。緩解壓力不能靠外部力量,而是靠自我的“精力經營”意識和能力。緊張壓力的自我診斷:請根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