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多彩的民族
口語交際
六(16)班李潤權(quán)多彩的民族愛我中華現(xiàn)在讓大家聽聽“愛我中華”這首歌吧愛我中華現(xiàn)在讓大家聽聽“愛我中華”這首歌吧2總結(jié)民族五十六,漢人居多數(shù)。壯滿回苗維,緊跟在其后。云南民最多,獨有十五個。全國一家人,平等又和睦??偨Y(jié)3A.BCD
EF將標有字母代號的省區(qū)的主要少數(shù)民族“送回家”⑴.回族⑵.滿族⑶.蒙古族⑷.藏族⑸.苗族⑹.維吾爾族⑺.壯族⑻.彝族GHA.BCDEF⑴.回族⑵.滿族⑶.蒙古族⑷.藏族⑸.苗族⑹4壯族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民族服飾知多少壯族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民族服飾知多少5“獨特的民族風情”我國民族眾多,各民族都有自身的民族風俗習慣。各具特色的民族風情給人們以美的感受。“獨特的民族風情”我國民族眾多,各民族都有自身的民族風俗習慣6葫蘆絲長鼓蘆笙馬頭琴民族樂器知多少(苗族、侗族)(傣族)(朝鮮族)(蒙古族)葫蘆絲長鼓蘆笙馬頭琴民族樂器知多少(苗族、侗族)(傣族)(7民族住宅知多少民族住宅知多少8那達慕大會蒙古族潑水節(jié)傣族賽龍舟漢族開齋節(jié)回族民族風情知多少那達慕大會蒙古族潑水節(jié)傣族賽龍舟漢族開齋節(jié)956個民族分別是那些呢?中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由56個民族組成。由于漢族人口眾多(占全國總?cè)丝诘?1.6%),習慣上把其余55個民族統(tǒng)稱為少數(shù)民族。55個少數(shù)民族中,100萬人口以上的有壯、滿、回、苗、維吾爾、彝、土家、蒙古、藏、布依、侗、瑤、朝鮮、白、哈尼、黎、哈薩克、傣18個民族,其中壯族人口最多,達1800萬人;10萬至100萬人口的有畬、僳僳、仡佬、拉祜、東鄉(xiāng)、佤、水、納西、羌、土、錫伯、仫佬、柯爾克孜、達斡爾、景頗15個民族;不足1萬至10萬人口的有撒拉、布朗、毛南、塔吉克、普米、阿昌、怒、鄂溫克、京、基諾、德昂、烏孜別克、俄羅斯、裕固、保安、門巴、鄂倫春、獨龍、塔塔爾、赫哲、高山(不含臺灣省高山族人口)、珞巴22個民族,其中珞巴族人口最少,不足3000人。56個民族分別是那些呢?中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由56個10中國56個民族簡介中國56個民族簡介11口語交際多彩的民族課件12民族介紹——傣族傣族(TheDaiethnicgroup/Theshanethnicgroup),在民族識別以前又被稱作擺夷族,是中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通常喜歡聚居在大河流域、壩區(qū)和熱帶地區(qū)。根據(jù)2006年全國人口普查,中國傣族人口有126萬。傣族歷史悠久,與屬壯洞語族的壯族、侗族、水族、布依族、黎族、毛南族、仡佬族等有著密切的淵源關(guān)系,都是“百越”“駱越”民族的后裔。具有共同的分部區(qū)域、經(jīng)濟生活、文化習俗和民族特點,語言方面至今仍保留著大量的同源詞和相同的語法結(jié)構(gòu)。民族介紹——傣族傣族(TheDaiethnicgrou13主要分布傣族是中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與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關(guān),與緬甸的撣族、老撾的主體民族佬族和泰國的主體民族泰族,印度阿薩姆阿豪姆人有歷史和文化淵源,語言和習俗也與上述民族接近。在泰國與老撾稱傣泐族。傣族是一個跨境民族,與緬甸的撣(傣)族、老撾的主體民族佬族,泰國的主體民族泰族,印度的阿薩姆邦的阿洪傣都有著淵源關(guān)系。全球傣(泰、撣)總?cè)丝?000萬以上。大部分傣族自稱為“傣”、“泰”,他稱為“撣”、“阿薩”。主要分布14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雙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耿馬、孟連等地,其余散居在新平、元江等三十余縣。人口102.5萬多人(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1953年1月24日成立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以后又相繼成立了云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1953年7月24日)、云南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1954年6月16日)、云南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1955年10月16日)、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1980年11月22日)、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1980年11月25日)。傣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遠在公元一世紀,漢文史籍已有關(guān)于傣族的記載。漢代稱“滇越”、“撣”,唐、宋稱“金齒”、“黑齒”、“白衣”,元、明、清則稱作“白夷”、“擺夷”、“百夷”。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為“傣族”。通常人們把內(nèi)地和邊疆的傣族分別稱為“旱傣”和“水傣”。前者因接近漢族,吸收漢文化較多,稱為漢傣,訛傳為“旱傣”,保持民族特點較多的西雙版納、孟連、瑞麗等地傣族稱為“水傣”。傣族自稱“傣仂”、“傣雅”、“傣那”、“傣繃”等。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雙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15民族習慣傣族最盛大的節(jié)日是潑水節(jié)。時間在每年四月。按時序計算,陽歷的四月,相當于傣歷正月。潑水節(jié)也就是傣歷新年節(jié),按照傳統(tǒng)習慣,這一天清早,人們要采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碧澄清水為佛像洗塵。做完這些以后,群眾性的相互潑水就開始了,只見一群群男女青年,用銅缽,臉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戲追逐,逢人便潑,從頭到腳,全身濕透。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人們盡情地潑,盡情地澆,不論是潑者還是被潑者,都異常高興,笑聲朗朗……潑水節(jié)期間,在寬闊的瀾滄江上,要舉行劃龍船比賽,水船扎以彩花,裝扮成龍,孔雀,大魚等形象,由數(shù)十男女青年奮力劃槳前進,兩岸觀眾如云,鑼鼓聲、喝彩聲響徹云霄。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這是傣族人民自己制作的煙火。用一根數(shù)丈長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藥等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架上。點燃引線,火藥燃燒,竹子即如火箭一般飛入云天,在空中噴放出絢麗煙火,猶如花團錦簇,群星閃耀,光彩奪目,把節(jié)日的夜空裝點得特別美麗。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歷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節(jié)日——潑水節(jié),他們把潑水看成是驅(qū)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民族習慣傣族最盛大的節(jié)日是潑水節(jié)。時間在每年四月。按時序計算16民族介紹——納西族納西族民俗風情納西族原來信仰東巴教、喇嘛教木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以農(nóng)歷記年。不少節(jié)日,如:春節(jié)、清明、端午、中秋等均與當?shù)貪h族大致相同,其中春節(jié)是最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并且伴有許多祭祀活動。屆時家家都要宰殺年豬,制作酸肝,釀制米酒。除夕之夜要殺雞、燉豬頭祭灶君和祖先。就餐時,如家里有人外出,在餐桌上也要擺上碗筷,以表示全家團圓。初一早餐禁葷食,初二開始走親訪友,互相拜年,請客吃飯和互贈紅糖、紅餅、點心等禮物。最為隆重的是“納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選在正月上、中旬,屆時要選好祭天場,由東巴教掌教人(無掌教人的村寨,推選德高望重的老人)任祭司,并宰殺輪流喂養(yǎng)的祭天豬,各家各戶都要捐大麥、小麥用來釀酒,做餌塊。民族介紹——納西族納西族民俗風情17麗江一帶納西族男子服飾與當?shù)貪h族相同,寒冬加穿羊皮披肩,中甸一帶的穿大襟長衫,著過膝肥腿褲,腰系羊皮兜,扎綁腿。寧蒗、永寧、鹽源、木里地區(qū)的男子,上穿短衫,下著長褲,寧蒗一帶的男子還喜戴手鐲,老人穿麻布無領(lǐng)長衫,外加青布坎肩,系腰帶。近幾十年來穿藏服者漸多。納西族婦女的服飾因地區(qū)而異。麗江納西族婦女穿長過膝、寬腰、大袖的大褂,外加坎肩,腰系百褶圍腰,下著長褲,披羊皮披肩。寧蒗納西族婦女穿短衫,下系長麗江納西族婦女身著傳統(tǒng)的“披星戴月”服飾可及地的百褶裙,披羊皮,裹青布頭巾,戴金、銀、玉、石等制作的耳環(huán)和手鐲,并喜歡束“羊皮帶”或“圍腰帶”。羊皮帶用棉布制成,每根長約四尺半,寬約二寸,使用時必須是成對的。圍腰帶非常精致,只有在節(jié)日才系。它是一對長約三尺、寬約兩寸的棉布帶子,上面繡有盆栽菊花、二龍戲珠等圖案。永寧納西族婦女用牦牛尾巴上的毛編成粗大的假發(fā)辮,再在假發(fā)外邊纏上一大圈藍、黑兩色絲線,并將絲線后垂至腰部。每逢節(jié)日,納西族婦女都要穿上傳統(tǒng)的民族服裝和披上她們最喜愛的服飾———七星披肩。這種披肩五彩繽紛,十分美麗。它是用整塊的黑羊皮做成的,上部縫著6厘米的黑呢子邊,兩肩處有用絲線繡成的日月圖案和依次排列的“七星”。人們稱這種披肩為“披星戴月”。它象征著納西族婦女披星戴月地辛勤勞動。披肩既有裝飾的作用,又非常實用。納西族婦女勞動時,不習慣用肩挑,多是喜歡用背馱,因此披肩又可當墊肩使用。一物兩用。麗江一帶納西族男子服飾與當?shù)貪h族相同,寒冬加穿羊皮披肩,中甸18麗江納西族婦女身著傳統(tǒng)的“披星戴月”服飾麗江納西族婦女身著傳統(tǒng)的“披星戴月”服飾19民居
納西民居大多為土木結(jié)構(gòu),比較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進兩院等幾種形式。其中,三坊一照壁是麗江納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見的民居形式。一、三坊一照壁所謂“三坊一照壁”,即指正房較高,兩側(cè)配房略低,再加一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協(xié)調(diào)。在結(jié)構(gòu)上,一般正房一坊三坊一照壁較高,方向朝南,面對照壁。主要供老人居??;東西廂略低,由下輩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磚石鋪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臨街的房屋,居民將它作為鋪面。農(nóng)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與城鎮(zhèn)略有不同。還兼供生產(chǎn)(如曬谷子或加工糧食)之用,故農(nóng)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磚石鋪成。上端深長的“出檐”,具有一定曲度的“面坡”,避免了沉重呆板,顯示了柔和優(yōu)美的曲線。墻身向內(nèi)作適當?shù)膬A斜,這就增強了整個建筑的穩(wěn)定感。四周圍墻,一律不砌筑到頂,樓層窗臺以上安設“漏窗”。為保護木板不受雨淋,大多房檐外伸,并在露出山墻的橫梁兩端頂上裙板,當?shù)胤Q為“風火墻”。為了增加房屋的美觀,有的還加設欄桿,做成走廊形式。最后為了減弱“懸山封檐板”的突然轉(zhuǎn)換和山墻柱板外露的單調(diào)氣氛,巧妙應用了“垂魚”板的手法,既對橫梁起到了保護作用,又增強了整個建筑的藝術(shù)效果。通過對主輔房屋、照壁、墻身、墻檐和“垂魚”裝飾的布局處理,使整個建筑高低參差,縱橫呼應,構(gòu)成了一幅既均衡對稱又富于變化的外景,顯示了納西高超的建筑水平。民居納西民居大多為土木結(jié)構(gòu),比較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三20食俗納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饅頭或水燜粑粑,中餐和晚餐較為豐富,一般都有一兩樣炒菜和咸菜、湯等,特別喜食回族的牛肉湯鍋和干巴。不論平原或山區(qū),蔬菜品種較多,四時應市,山區(qū)廣種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當?shù)氐耐撂禺a(chǎn)做成各種風味名菜。如:清蒸蟲草鴨、貝母雞、天麻雞等。其中納西族傳統(tǒng)名菜“釀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釀入肉泥,蒸熟后做為祭祀、特別是祭祖的一道專用菜肴。肉食以豬肉為主,大部分豬肉都做成腌肉,尤以麗江和永寧的琵琶豬最為有名,可以保存數(shù)年至十余年不變質(zhì)。外出勞動攜帶麥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時圍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陽地方就餐。典型食品主要有:麗江火腿粑粑、麻補、雪蓮花拼盤、麗春銅火鍋等。食俗納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饅頭或水燜粑粑,中餐和晚餐較為21民族介紹——漢族英文:(theHannationality)總?cè)丝冢杭s13億左右分布: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皾h”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jīng)》云:“維天有漢”。華夏族稱為“漢人”,始于漢朝。漢族是一個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目前,漢族人口約為13億,占世界總?cè)丝诘?9%,分布于世界各地。除中國兩岸四地外,漢族在東南亞和北美洲也有較多分布。*中國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澳門漢族人口90%以上都分布在中國,在中國大陸,漢族占總?cè)丝诘?0.56%,分布于各個省份;在臺灣漢族占總?cè)丝诘?8%;在香港和澳門,漢族分別占總?cè)丝诘?5%和97%。民族介紹——漢族英文:(theHannationalit22建筑形式漢族由于分布地區(qū)廣大,其傳統(tǒng)住房因地區(qū)不同而有不同的樣式。居住在華北平原的漢族,其傳統(tǒng)住住房多為磚木結(jié)構(gòu)的平房,院落多為四合院式,以北京四合院為代表;居住在東北的漢族,其傳統(tǒng)住房與華北基本相似,區(qū)別在墻壁和屋頂,那里的住房一般都很厚實,主要是為了保暖;居住在陜北的漢族,則根據(jù)黃土高原土層厚實、地下水位低的特點挖窯洞為住房,窯洞不僅冬暖夏涼,而且不占耕地面積;居住在南方的漢族,其傳統(tǒng)住房以木建房為主,講究飛檐重閣和律卯結(jié)構(gòu)。由于南方各地習俗和自然條件不同,在住房建筑布局上也有差異。如丘陵山地的樓房依山而建,江浙水鄉(xiāng)則注重前街后河,福建的土樓龐大而美觀,蘇州的樓閣小巧而秀麗。無論南方還是北方的漢族,其傳統(tǒng)民居的共同特點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室內(nèi)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磚、石、土砌護墻;以堂屋為中心,以雕梁畫棟和裝飾屋頂、檐口見長。建筑形式漢族由于分布地區(qū)廣大,其傳統(tǒng)住房因地區(qū)不同而有不同的23飲食習慣主食漢族主食以稻米、小麥為主,輔以蔬菜、肉食和豆制品,茶和酒是漢族的傳統(tǒng)飲料。稻米的吃法以米飯為主,另有粥、米粉、米糕、湯圓、粽子、年糕等各種不同的食品;小麥則有饅頭、面條、花卷、包子、餃子、餛飩、油條、春卷、炸糕、煎餅等吃法。漢族講究并善于烹任,不同地區(qū)的漢族以炒、燒、煎、煮、蒸、烤和涼拌等烹飪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味。漢族菜一般被分為的川、粵、閩、皖、魯、湘、浙、蘇等八大菜系。飲食習慣主食24飲茶酒和茶是漢族主要的兩大飲料。中國是茶葉的故鄉(xiāng),中國也是世界上發(fā)明釀造技術(shù)最早的國家之一。酒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數(shù)千年來,構(gòu)成漢族飲食習俗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世界上也發(fā)生了廣泛影響。漢族人飲茶,據(jù)說始于神農(nóng)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xiàn)在,中國漢族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漢族對茶的配制是多種多樣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蘇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鹽茶、成都的蓋碗茶、臺灣的凍頂茶、杭州的龍井茶、福建的烏龍茶等等。漢族以糧食作物為主食,以各種動物食品、蔬菜作為副食的基本飲食結(jié)構(gòu)。這與西方諸民族和中國藏、蒙等民族的飲食結(jié)構(gòu)形成了鮮明的差別。此外,在長期的民族發(fā)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飲食慣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飲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氣候環(huán)境、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生產(chǎn)生活條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體特點。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制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名品薈萃,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中國茶藝在世界享有盛譽,在唐代就傳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漢族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爭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達到調(diào)節(jié)口味和點心之功效。飲茶酒和茶是漢族主要的兩大飲料。中國是茶葉的故鄉(xiāng),中國也是世25
茶文化在漢族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為貢品。原始公社后期,茶葉成為貨物交換的物品。戰(zhàn)國,茶葉已有一定規(guī)模。先秦《詩經(jīng)》總集有茶的記載。又如在漢朝,茶葉成為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隋朝,全民普遍飲茶。唐朝,茶業(yè)昌盛,茶葉成為“人家不可一日無”,出現(xiàn)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貢茶和賜茶等等。漢族人飲茶,據(jù)說始于神農(nóng)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xiàn)在,中國漢族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漢族對茶的配制是多種多樣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蘇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鹽茶、成都的蓋碗茶、臺灣的凍頂茶、杭州的龍井茶、福建的烏龍茶等等。漢族以糧食作物為主食,以各種動物食品、蔬菜作為副食的基本飲食結(jié)構(gòu)。這與西方諸民族和中國藏、蒙等民族的飲食結(jié)構(gòu)形成了鮮明的差別。此外,在長期的民族發(fā)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飲食慣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飲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氣候環(huán)境、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生產(chǎn)生活條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體特點??谡Z交際多彩的民族課件26酒米酒,又叫酒釀,甜酒。舊時叫“醴”。用糯米釀制,是漢族傳統(tǒng)的特產(chǎn)酒。酒不僅是能滿足提神、解除疲勞、醫(yī)用等生理需要的飲品,而且是一種重要的文化媒體,它在漢族長期的飲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封建社會,它是祭祀神靈和祖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供品,在這種儀式中它起著溝通人神的媒體作用。在漢族的重要節(jié)日中,酒是不可或缺的必備品。漢族有句俗話,無酒不成宴。酒可以助興,可以增加歡樂的氣氛,至今還在不少地區(qū)流行的飲酒時的“猜拳”、酒令”、“酒曲”等活動,既是一種飲酒習俗,又是一種民族游藝和民間智慧,它具有活躍氣氛,消除酒力,顯示和鍛煉智力等多種功能。有些飲酒活動形成獨特的文化習俗,例如漢族中廣泛流傳的除夕飲屠蘇酒,端午節(jié)飲雄黃酒,重陽節(jié)飲菊花酒等等,蘊含著漢族人民深厚的自然天道和人文觀念,至今仍為人們稱道。酒是漢族在日常生活和各種社會活動中傳達感情,增強聯(lián)系的一種媒介。在漢族許多地區(qū),姑娘出嫁臨行前要飲別親酒,新郎新娘入洞房要飲交杯酒等等。所有這些飲酒習俗,都是漢族過去和現(xiàn)在飲食和生活習俗的有機組成部分。酒米酒,又叫酒釀,甜酒。舊時叫“醴”。用糯米釀制,是漢族傳統(tǒng)27文化習俗漢族的文化豐富多彩,在其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過程中,開放虛懷、兼收并蓄,形成了齊魯、中原、燕趙、關(guān)中、巴蜀、荊楚、吳越、嶺南、滇黔、閩臺、松遼、徽贛等各具特色的區(qū)域文化,反映了漢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彩性。漢族自古對各種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態(tài)度。樂天知命(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和尊敬祖先(而不是祖先崇拜)是漢族的主要傳統(tǒng)觀念。歷史上漢族人一部分信仰道教和佛教;后來天主教、基督教傳入中國,又有一些人開始信仰這些宗教。幾千年來,提倡以仁為中心,重視倫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體系形成的儒家學說對漢族產(chǎn)生著深刻的影響。文化習俗漢族的文化豐富多彩,在其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過程中,開放28小插曲————釣魚島事件近日,關(guān)于釣魚島問題,中日雙方鬧得沸沸揚揚,日本妄想把釣魚島占為己有,中國的領(lǐng)土豈能讓小日本隨便霸占,小日本這種霸道激怒了每個愛國人士,大家憤憤不平,一定要向日本人討個說法,于是乎,大街小巷,標語橫幅,游行抗議的比比皆是,要用抵制日貨來表達愛國之心。在此過程中,全國各地紛紛出現(xiàn)一些民眾打砸日系車輛等現(xiàn)象。特別是有的人將渾水摸魚,打著抵制日貨的旗號,砸著自己同胞用血汗錢買的車,發(fā)泄著對社會的不滿,企圖制造事端,使社會混亂升級,最終達到某些幕后策劃者的目的。這種不雅之舉后果不堪設想,輕者會相互殘殺,重者會引起內(nèi)亂,這種強盜做法和日本人有什么兩樣。做為中國人,當務之急是我們應該把中國的綜合國力搞上去,而不是動搖民心,今天砸個汽車,明天砸個日貨商店等,這些所作所為就能抵制日貨在中國蔓延嗎?再看看有些日本品牌,并非所有原材料都出自于日本,我們的民眾真的沒必要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試想,如果沒有釣魚島的糾紛事件引起,我們大多數(shù)民眾還是依然喜歡日貨,因為日貨品牌質(zhì)量過硬,消費者用著放心。那些借此事件發(fā)泄的民眾怎么不捫心自問一下,如果中國產(chǎn)品能做到保質(zhì)保量,價格合理,讓消費者用著放心,干嘛那么多消費者青睞日貨呢?歸根結(jié)底還是中國的制造商們偷奸?;?,在產(chǎn)品的做工和質(zhì)量上大作手腳,導致消費者不放心的原因。再有就是中國監(jiān)督監(jiān)管機構(gòu),整天叫喊打假,其實是雷聲大雨滴小,對于不法商販以及假冒偽劣商品始終保持著睜一眼閉一眼架勢,得過且過。這種種原因?qū)е铝讼M者憤憤不平的情緒,消費者沒了誠信可言最終無可奈何,只能選擇價格質(zhì)量比較好的日貨。雖然抵制日貨是民憤的一種表達方式,也是配合國家對日本經(jīng)濟的一種壓力。但砸車就是流氓行為,自卑心理的宣泄,這種愛國行為實不可取。要知道,愛國本無錯,但要打著愛國的旗號做著危害國家和社會的事情那是罪不可容。愛國要理性,而不是一時沖動聚眾鬧事。那些打著抵制日貨的幌子趁亂打劫的人估計是別有用心,要知道砸車這種沖動之舉不但抵制不了日貨反而給人家制造笑柄。如今,在釣魚島事件中,作為中國人,我們都要頭腦清醒,團結(jié)一心,上下一致,不能意氣用事,用不正當手段自傷自殘,在中國的領(lǐng)土上做著傷害自己同胞的蠢事。小插曲————釣魚島事件近日,關(guān)于釣魚島問題,中日雙方鬧得沸29謝謝大家謝謝大家30多彩的民族
口語交際
六(16)班李潤權(quán)多彩的民族愛我中華現(xiàn)在讓大家聽聽“愛我中華”這首歌吧愛我中華現(xiàn)在讓大家聽聽“愛我中華”這首歌吧32總結(jié)民族五十六,漢人居多數(shù)。壯滿回苗維,緊跟在其后。云南民最多,獨有十五個。全國一家人,平等又和睦??偨Y(jié)33A.BCD
EF將標有字母代號的省區(qū)的主要少數(shù)民族“送回家”⑴.回族⑵.滿族⑶.蒙古族⑷.藏族⑸.苗族⑹.維吾爾族⑺.壯族⑻.彝族GHA.BCDEF⑴.回族⑵.滿族⑶.蒙古族⑷.藏族⑸.苗族⑹34壯族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民族服飾知多少壯族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民族服飾知多少35“獨特的民族風情”我國民族眾多,各民族都有自身的民族風俗習慣。各具特色的民族風情給人們以美的感受。“獨特的民族風情”我國民族眾多,各民族都有自身的民族風俗習慣36葫蘆絲長鼓蘆笙馬頭琴民族樂器知多少(苗族、侗族)(傣族)(朝鮮族)(蒙古族)葫蘆絲長鼓蘆笙馬頭琴民族樂器知多少(苗族、侗族)(傣族)(37民族住宅知多少民族住宅知多少38那達慕大會蒙古族潑水節(jié)傣族賽龍舟漢族開齋節(jié)回族民族風情知多少那達慕大會蒙古族潑水節(jié)傣族賽龍舟漢族開齋節(jié)3956個民族分別是那些呢?中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由56個民族組成。由于漢族人口眾多(占全國總?cè)丝诘?1.6%),習慣上把其余55個民族統(tǒng)稱為少數(shù)民族。55個少數(shù)民族中,100萬人口以上的有壯、滿、回、苗、維吾爾、彝、土家、蒙古、藏、布依、侗、瑤、朝鮮、白、哈尼、黎、哈薩克、傣18個民族,其中壯族人口最多,達1800萬人;10萬至100萬人口的有畬、僳僳、仡佬、拉祜、東鄉(xiāng)、佤、水、納西、羌、土、錫伯、仫佬、柯爾克孜、達斡爾、景頗15個民族;不足1萬至10萬人口的有撒拉、布朗、毛南、塔吉克、普米、阿昌、怒、鄂溫克、京、基諾、德昂、烏孜別克、俄羅斯、裕固、保安、門巴、鄂倫春、獨龍、塔塔爾、赫哲、高山(不含臺灣省高山族人口)、珞巴22個民族,其中珞巴族人口最少,不足3000人。56個民族分別是那些呢?中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由56個40中國56個民族簡介中國56個民族簡介41口語交際多彩的民族課件42民族介紹——傣族傣族(TheDaiethnicgroup/Theshanethnicgroup),在民族識別以前又被稱作擺夷族,是中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通常喜歡聚居在大河流域、壩區(qū)和熱帶地區(qū)。根據(jù)2006年全國人口普查,中國傣族人口有126萬。傣族歷史悠久,與屬壯洞語族的壯族、侗族、水族、布依族、黎族、毛南族、仡佬族等有著密切的淵源關(guān)系,都是“百越”“駱越”民族的后裔。具有共同的分部區(qū)域、經(jīng)濟生活、文化習俗和民族特點,語言方面至今仍保留著大量的同源詞和相同的語法結(jié)構(gòu)。民族介紹——傣族傣族(TheDaiethnicgrou43主要分布傣族是中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與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關(guān),與緬甸的撣族、老撾的主體民族佬族和泰國的主體民族泰族,印度阿薩姆阿豪姆人有歷史和文化淵源,語言和習俗也與上述民族接近。在泰國與老撾稱傣泐族。傣族是一個跨境民族,與緬甸的撣(傣)族、老撾的主體民族佬族,泰國的主體民族泰族,印度的阿薩姆邦的阿洪傣都有著淵源關(guān)系。全球傣(泰、撣)總?cè)丝?000萬以上。大部分傣族自稱為“傣”、“泰”,他稱為“撣”、“阿薩”。主要分布44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雙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耿馬、孟連等地,其余散居在新平、元江等三十余縣。人口102.5萬多人(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1953年1月24日成立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以后又相繼成立了云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1953年7月24日)、云南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1954年6月16日)、云南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1955年10月16日)、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1980年11月22日)、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1980年11月25日)。傣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遠在公元一世紀,漢文史籍已有關(guān)于傣族的記載。漢代稱“滇越”、“撣”,唐、宋稱“金齒”、“黑齒”、“白衣”,元、明、清則稱作“白夷”、“擺夷”、“百夷”。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為“傣族”。通常人們把內(nèi)地和邊疆的傣族分別稱為“旱傣”和“水傣”。前者因接近漢族,吸收漢文化較多,稱為漢傣,訛傳為“旱傣”,保持民族特點較多的西雙版納、孟連、瑞麗等地傣族稱為“水傣”。傣族自稱“傣仂”、“傣雅”、“傣那”、“傣繃”等。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雙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45民族習慣傣族最盛大的節(jié)日是潑水節(jié)。時間在每年四月。按時序計算,陽歷的四月,相當于傣歷正月。潑水節(jié)也就是傣歷新年節(jié),按照傳統(tǒng)習慣,這一天清早,人們要采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碧澄清水為佛像洗塵。做完這些以后,群眾性的相互潑水就開始了,只見一群群男女青年,用銅缽,臉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戲追逐,逢人便潑,從頭到腳,全身濕透。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人們盡情地潑,盡情地澆,不論是潑者還是被潑者,都異常高興,笑聲朗朗……潑水節(jié)期間,在寬闊的瀾滄江上,要舉行劃龍船比賽,水船扎以彩花,裝扮成龍,孔雀,大魚等形象,由數(shù)十男女青年奮力劃槳前進,兩岸觀眾如云,鑼鼓聲、喝彩聲響徹云霄。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這是傣族人民自己制作的煙火。用一根數(shù)丈長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藥等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架上。點燃引線,火藥燃燒,竹子即如火箭一般飛入云天,在空中噴放出絢麗煙火,猶如花團錦簇,群星閃耀,光彩奪目,把節(jié)日的夜空裝點得特別美麗。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歷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節(jié)日——潑水節(jié),他們把潑水看成是驅(qū)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民族習慣傣族最盛大的節(jié)日是潑水節(jié)。時間在每年四月。按時序計算46民族介紹——納西族納西族民俗風情納西族原來信仰東巴教、喇嘛教木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以農(nóng)歷記年。不少節(jié)日,如:春節(jié)、清明、端午、中秋等均與當?shù)貪h族大致相同,其中春節(jié)是最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并且伴有許多祭祀活動。屆時家家都要宰殺年豬,制作酸肝,釀制米酒。除夕之夜要殺雞、燉豬頭祭灶君和祖先。就餐時,如家里有人外出,在餐桌上也要擺上碗筷,以表示全家團圓。初一早餐禁葷食,初二開始走親訪友,互相拜年,請客吃飯和互贈紅糖、紅餅、點心等禮物。最為隆重的是“納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選在正月上、中旬,屆時要選好祭天場,由東巴教掌教人(無掌教人的村寨,推選德高望重的老人)任祭司,并宰殺輪流喂養(yǎng)的祭天豬,各家各戶都要捐大麥、小麥用來釀酒,做餌塊。民族介紹——納西族納西族民俗風情47麗江一帶納西族男子服飾與當?shù)貪h族相同,寒冬加穿羊皮披肩,中甸一帶的穿大襟長衫,著過膝肥腿褲,腰系羊皮兜,扎綁腿。寧蒗、永寧、鹽源、木里地區(qū)的男子,上穿短衫,下著長褲,寧蒗一帶的男子還喜戴手鐲,老人穿麻布無領(lǐng)長衫,外加青布坎肩,系腰帶。近幾十年來穿藏服者漸多。納西族婦女的服飾因地區(qū)而異。麗江納西族婦女穿長過膝、寬腰、大袖的大褂,外加坎肩,腰系百褶圍腰,下著長褲,披羊皮披肩。寧蒗納西族婦女穿短衫,下系長麗江納西族婦女身著傳統(tǒng)的“披星戴月”服飾可及地的百褶裙,披羊皮,裹青布頭巾,戴金、銀、玉、石等制作的耳環(huán)和手鐲,并喜歡束“羊皮帶”或“圍腰帶”。羊皮帶用棉布制成,每根長約四尺半,寬約二寸,使用時必須是成對的。圍腰帶非常精致,只有在節(jié)日才系。它是一對長約三尺、寬約兩寸的棉布帶子,上面繡有盆栽菊花、二龍戲珠等圖案。永寧納西族婦女用牦牛尾巴上的毛編成粗大的假發(fā)辮,再在假發(fā)外邊纏上一大圈藍、黑兩色絲線,并將絲線后垂至腰部。每逢節(jié)日,納西族婦女都要穿上傳統(tǒng)的民族服裝和披上她們最喜愛的服飾———七星披肩。這種披肩五彩繽紛,十分美麗。它是用整塊的黑羊皮做成的,上部縫著6厘米的黑呢子邊,兩肩處有用絲線繡成的日月圖案和依次排列的“七星”。人們稱這種披肩為“披星戴月”。它象征著納西族婦女披星戴月地辛勤勞動。披肩既有裝飾的作用,又非常實用。納西族婦女勞動時,不習慣用肩挑,多是喜歡用背馱,因此披肩又可當墊肩使用。一物兩用。麗江一帶納西族男子服飾與當?shù)貪h族相同,寒冬加穿羊皮披肩,中甸48麗江納西族婦女身著傳統(tǒng)的“披星戴月”服飾麗江納西族婦女身著傳統(tǒng)的“披星戴月”服飾49民居
納西民居大多為土木結(jié)構(gòu),比較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進兩院等幾種形式。其中,三坊一照壁是麗江納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見的民居形式。一、三坊一照壁所謂“三坊一照壁”,即指正房較高,兩側(cè)配房略低,再加一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協(xié)調(diào)。在結(jié)構(gòu)上,一般正房一坊三坊一照壁較高,方向朝南,面對照壁。主要供老人居?。粬|西廂略低,由下輩居??;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磚石鋪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臨街的房屋,居民將它作為鋪面。農(nóng)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與城鎮(zhèn)略有不同。還兼供生產(chǎn)(如曬谷子或加工糧食)之用,故農(nóng)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磚石鋪成。上端深長的“出檐”,具有一定曲度的“面坡”,避免了沉重呆板,顯示了柔和優(yōu)美的曲線。墻身向內(nèi)作適當?shù)膬A斜,這就增強了整個建筑的穩(wěn)定感。四周圍墻,一律不砌筑到頂,樓層窗臺以上安設“漏窗”。為保護木板不受雨淋,大多房檐外伸,并在露出山墻的橫梁兩端頂上裙板,當?shù)胤Q為“風火墻”。為了增加房屋的美觀,有的還加設欄桿,做成走廊形式。最后為了減弱“懸山封檐板”的突然轉(zhuǎn)換和山墻柱板外露的單調(diào)氣氛,巧妙應用了“垂魚”板的手法,既對橫梁起到了保護作用,又增強了整個建筑的藝術(shù)效果。通過對主輔房屋、照壁、墻身、墻檐和“垂魚”裝飾的布局處理,使整個建筑高低參差,縱橫呼應,構(gòu)成了一幅既均衡對稱又富于變化的外景,顯示了納西高超的建筑水平。民居納西民居大多為土木結(jié)構(gòu),比較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三50食俗納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饅頭或水燜粑粑,中餐和晚餐較為豐富,一般都有一兩樣炒菜和咸菜、湯等,特別喜食回族的牛肉湯鍋和干巴。不論平原或山區(qū),蔬菜品種較多,四時應市,山區(qū)廣種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當?shù)氐耐撂禺a(chǎn)做成各種風味名菜。如:清蒸蟲草鴨、貝母雞、天麻雞等。其中納西族傳統(tǒng)名菜“釀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釀入肉泥,蒸熟后做為祭祀、特別是祭祖的一道專用菜肴。肉食以豬肉為主,大部分豬肉都做成腌肉,尤以麗江和永寧的琵琶豬最為有名,可以保存數(shù)年至十余年不變質(zhì)。外出勞動攜帶麥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時圍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陽地方就餐。典型食品主要有:麗江火腿粑粑、麻補、雪蓮花拼盤、麗春銅火鍋等。食俗納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饅頭或水燜粑粑,中餐和晚餐較為51民族介紹——漢族英文:(theHannationality)總?cè)丝冢杭s13億左右分布: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皾h”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jīng)》云:“維天有漢”。華夏族稱為“漢人”,始于漢朝。漢族是一個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目前,漢族人口約為13億,占世界總?cè)丝诘?9%,分布于世界各地。除中國兩岸四地外,漢族在東南亞和北美洲也有較多分布。*中國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澳門漢族人口90%以上都分布在中國,在中國大陸,漢族占總?cè)丝诘?0.56%,分布于各個省份;在臺灣漢族占總?cè)丝诘?8%;在香港和澳門,漢族分別占總?cè)丝诘?5%和97%。民族介紹——漢族英文:(theHannationalit52建筑形式漢族由于分布地區(qū)廣大,其傳統(tǒng)住房因地區(qū)不同而有不同的樣式。居住在華北平原的漢族,其傳統(tǒng)住住房多為磚木結(jié)構(gòu)的平房,院落多為四合院式,以北京四合院為代表;居住在東北的漢族,其傳統(tǒng)住房與華北基本相似,區(qū)別在墻壁和屋頂,那里的住房一般都很厚實,主要是為了保暖;居住在陜北的漢族,則根據(jù)黃土高原土層厚實、地下水位低的特點挖窯洞為住房,窯洞不僅冬暖夏涼,而且不占耕地面積;居住在南方的漢族,其傳統(tǒng)住房以木建房為主,講究飛檐重閣和律卯結(jié)構(gòu)。由于南方各地習俗和自然條件不同,在住房建筑布局上也有差異。如丘陵山地的樓房依山而建,江浙水鄉(xiāng)則注重前街后河,福建的土樓龐大而美觀,蘇州的樓閣小巧而秀麗。無論南方還是北方的漢族,其傳統(tǒng)民居的共同特點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室內(nèi)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磚、石、土砌護墻;以堂屋為中心,以雕梁畫棟和裝飾屋頂、檐口見長。建筑形式漢族由于分布地區(qū)廣大,其傳統(tǒng)住房因地區(qū)不同而有不同的53飲食習慣主食漢族主食以稻米、小麥為主,輔以蔬菜、肉食和豆制品,茶和酒是漢族的傳統(tǒng)飲料。稻米的吃法以米飯為主,另有粥、米粉、米糕、湯圓、粽子、年糕等各種不同的食品;小麥則有饅頭、面條、花卷、包子、餃子、餛飩、油條、春卷、炸糕、煎餅等吃法。漢族講究并善于烹任,不同地區(qū)的漢族以炒、燒、煎、煮、蒸、烤和涼拌等烹飪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味。漢族菜一般被分為的川、粵、閩、皖、魯、湘、浙、蘇等八大菜系。飲食習慣主食54飲茶酒和茶是漢族主要的兩大飲料。中國是茶葉的故鄉(xiāng),中國也是世界上發(fā)明釀造技術(shù)最早的國家之一。酒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數(shù)千年來,構(gòu)成漢族飲食習俗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世界上也發(fā)生了廣泛影響。漢族人飲茶,據(jù)說始于神農(nóng)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xiàn)在,中國漢族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漢族對茶的配制是多種多樣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蘇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鹽茶、成都的蓋碗茶、臺灣的凍頂茶、杭州的龍井茶、福建的烏龍茶等等。漢族以糧食作物為主食,以各種動物食品、蔬菜作為副食的基本飲食結(jié)構(gòu)。這與西方諸民族和中國藏、蒙等民族的飲食結(jié)構(gòu)形成了鮮明的差別。此外,在長期的民族發(fā)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飲食慣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飲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氣候環(huán)境、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生產(chǎn)生活條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體特點。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制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名品薈萃,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中國茶藝在世界享有盛譽,在唐代就傳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漢族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爭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達到調(diào)節(jié)口味和點心之功效。飲茶酒和茶是漢族主要的兩大飲料。中國是茶葉的故鄉(xiāng),中國也是世55
茶文化在漢族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為貢品。原始公社后期,茶葉成為貨物交換的物品。戰(zhàn)國,茶葉已有一定規(guī)模。先秦《詩經(jīng)》總集有茶的記載。又如在漢朝,茶葉成為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隋朝,全民普遍飲茶。唐朝,茶業(yè)昌盛,茶葉成為“人家不可一日無”,出現(xiàn)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貢茶和賜茶等等。漢族人飲茶,據(jù)說始于神農(nóng)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xiàn)在,中國漢族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漢族對茶的配制是多種多樣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蘇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鹽茶、成都的蓋碗茶、臺灣的凍頂茶、杭州的龍井茶、福建的烏龍茶等等。漢族以糧食作物為主食,以各種動物食品、蔬菜作為副食的基本飲食結(jié)構(gòu)。這與西方諸民族和中國藏、蒙等民族的飲食結(jié)構(gòu)形成了鮮明的差別。此外,在長期的民族發(fā)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飲食慣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飲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氣候環(huán)境、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生產(chǎn)生活條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體特點。口語交際多彩的民族課件56酒米酒,又叫酒釀,甜酒。舊時叫“醴”。用糯米釀制,是漢族傳統(tǒng)的特產(chǎn)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貴州省安全員考試題庫
- 2025年吉林省安全員B證考試題庫
- 重慶工商大學派斯學院《酒店營銷》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青島港灣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口腔設備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東湖學院《社會哲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海南省建筑安全員-C證考試(專職安全員)題庫附答案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少兒體操與健美操》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生物合成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東青年職業(yè)學院《建筑法規(guī)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婦女健康與康復》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員工互評表(含指標)
- 美國電話區(qū)號一覽表
- 【MOOC】英語口語進階-南京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2024-2030年中國干細胞美容產(chǎn)業(yè)競爭格局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霉菌的形態(tài)和結(jié)構(gòu)》課件
- 人群聚集或集會事故應急處理預案(5篇)
- 陜西省咸陽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 數(shù)學 含答案
- 期末試題-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英語六年級上冊 (含答案)
- 知識產(chǎn)權(quán)師招聘面試題及回答建議(某大型央企)
- 科技結(jié)合的小學種植園活動方案
- 2024小學語文課標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