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入死-中華民族精神的“生死”情結_第1頁
出生入死-中華民族精神的“生死”情結_第2頁
出生入死-中華民族精神的“生死”情結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3出生入死——中華民族精神的“生死”情結生存或死亡,這不僅是莎士比亞筆下哈姆雷特“高貴的憂郁”問題,更是中華民族精神一個無法開釋的情結。正是這種情結,一代代民族精英在理想主義的指引下,追求著生存信念的完美,而正是這種執(zhí)著的追求綿延著中華的國脈和邦本。在《史記》的《趙世家》中,遭受宮刑之辱的司馬遷通過公孫杵臼、程嬰與趙氏孤兒的一段野史,抒寫了支撐中華民族精神凝重的“生死”情結:危急時刻,為了家國天下,死者慷慨從容,生者自強不息、忍辱負重;趙氏孤兒不僅僅是一個家族復興的希望,更是一種信念不滅的傳承,一句“春秋祠之,世世勿絕”的結語抒盡一代史學大師縱貫千古的良苦用心。國學大師王國維認為《趙氏孤兒》劇“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18世紀,伏爾泰把它改編成《中國孤兒》在法國上演。劇中,伏爾泰借成吉思汗之口說出了他對中華民族精神“生死”情結的評價:“我雖則要用武器對付他,但我卻崇拜他的人格……他們并沒有征伐的武勛,而是依照傳統(tǒng)統(tǒng)一天下?!睂Υ?,歌德也曾評價說:中國作品中有“結了晶的人性”。它折射出的中華民族精神的“生死”情結同西方人文主義者關于生存與死亡價值抉擇的思索一樣,震撼著人類的靈魂。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本褪窃谶@些人的思想當中,頻頻折射出了中華民族精神“生死”情結的光輝。特別是在危及中華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具有這樣思想的人物更是燦若群星:為挽救北宋內政外交的困局,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范仲淹不懼個人的榮辱得失,毅然開政治改革先河;后繼者王安石更是忍辱負重,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無畏氣概,再次進行改革。甚至在國家的大廈將傾之際,他們仍然試圖挽狂瀾于既倒。決意效法程嬰故事的文天祥,道出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骨迕麑⒃鐭ㄒ晕某碱I兵,在遼東獨拒后金舉國之師,成為不可逾越的鐵鎖雄關;在國家傾覆之際仍有抗清名將史可法書寫最后的壯歌,其詩“來家不面母,咫尺猶千里。磯頭灑清淚,滴滴沉江底?!敝两褡x來仍感人至深。在清末的戊戌變法失敗后,面對即將舉起的屠刀,譚嗣同從容地對梁啟超說:“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召后起……”遂相與一抱而別。寥寥數(shù)語,道出了中華民族精神中“生死”情結的完美解注———不僅為他們自己,也為幾千年來在這種情結鼓舞下前仆后繼的英雄們。幾千年來,無數(shù)被這種情結鼓舞的英雄們正是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生與死的榮光,用理想主義的完美書寫著他們的墓志銘。中華民族之所以高度重視歷史,就是那里面記載著中華民族精神永遠不滅的傳承和歷代祖先們生與死的輝煌;同時那些背叛民族利益的人也將永遠被釘在恥辱柱上,為人們所不齒。在近代中華民族空前的民族危機面前,當時已經淪為日本殖民地的臺灣地區(qū)的愛國知識分子仍然為保存中華文化、宣揚中華民族精神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臺灣著名歷史學家連橫先生以畢生的精力創(chuàng)作《臺灣通史》,他寫作最直接目的就是“冀維民族精神于不墮”,維護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于一線。他說,“古人有言,國可滅,而史不可滅”??梢娭腥A民族精神的“生死”情結,是中華千古史家一脈相承的靈魂??v觀歷史,正是靠著這種精神,中華民族才能歷久彌新,中華文明才能綿延不絕。鑒古而知今,已經覺醒的中華民族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一定能夠走向新的輝煌。而現(xiàn)在,一小撮“臺獨”分子出于一種狹隘的心態(tài),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設置重重障礙,為一己私利而數(shù)典忘祖欲自絕于中華民族,妄圖分裂中國,不自量力地向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的命運共同體挑戰(zhàn)。中華民族雖然“沒有征伐的武勛,只是依照傳統(tǒng)統(tǒng)一天下”,但是中華民族卻有為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