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_第1頁
小學數(shù)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_第2頁
小學數(shù)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_第3頁
小學數(shù)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_第4頁
小學數(shù)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第頁小學數(shù)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學校數(shù)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1

總課時數(shù):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1.使同學初步學會計算十幾減9。

2.培育同學初步的抽思象教學過程

維技能。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

1.口算。

9十39十79十49十6

9十99十29十59十8

2.在括號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

9十()=129十()=13

9十()=149十()=15

9十()=169十()=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書P10的圖。

引導(dǎo)同學看圖,提問:誰能說一說這幅圖的意思?(有15個氣球,買了9個,還有幾個?)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計算?該怎樣列式?同學思索回答后,老師板書:15—9=

提問:假如沒有圖,要算15減9等于幾,該怎樣想?

(同學以四人為一小組,相互商量。老師可提示同學聯(lián)系舊知識進行計算。)

同學匯報爭論結(jié)果,可能有以下幾種狀況:

(1)9加6得15,15減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減9等于6;

(3)10減9等于1,l加5等于6;

(4)15減5等于10,再減4等于6。

老師對同學的不同想法,應(yīng)實時予以表揚,鼓舞同學多動腦筋多思索。進一步提問:這么多的想法都是對的,那么你覺得哪一種方法又快又好呢?(鼓舞同學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想9加幾得15,15減9得6)同時板書得數(shù)“6”。

2.小伙伴玩套圈游戲,投了14個圈,有9個沒套中,套中了幾個?

提問:

(1)要求套中了幾個,該怎樣列式?(同學回答后,老師板書:14—9=)

(2)得多少?怎樣想的?老師板書得數(shù)“5”。

3.小結(jié):今日我們學習的是什么內(nèi)容?(十幾減9)老師板書課題。

該怎樣計算這些題目呢?老師指題,引導(dǎo)同學總結(jié)出想加算減的方法,同時也鼓舞同學可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1題。

讓同學在桌子上用小棒擺一擺,邊操作邊小聲地說想的過程。然后指名說,再在方框里填上數(shù)。

2.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2題。

同學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3.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3題。

同學先獨立完成,再任指幾題,讓同學說一說最喜愛用什么方法計算。

四、課堂練習

l.完成教科書P11練習二第1、2題。

2.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shè)計:

想9加幾得15,15減9得6

作業(yè)設(shè)計:

課后記:

第二課時十幾減9的練習課

總課時數(shù):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通過十幾減9的練習,進一步理解和掌控20以內(nèi)退位減9的口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

填數(shù)計算,并講一講上下兩行有什么聯(lián)系?

(1)9+()=15(2)9+()=18

15-9=()18-9=()

(3)9+()=14(4)9+()=17

14-9=()17-9=()

二、課堂練習

1.完成P11頁練習一的第4題。

〔1〕出示畫面,讓同學理解題意。

〔2〕讓同學獨立口算出每一個算式的答案,并將他們對號入座。

〔3〕老師任意選擇一題讓同學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完成P11頁練習一的第3題。

老師將l0、14、13、17……寫在黑板上,然后老師一手拿著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動(不必按順次),卡片對著十幾就算十幾減9。

老師還可以任意在黑板上指題,全班每一個同學舉數(shù)字卡片表示得數(shù),這樣能激發(fā)同學做題的愛好,有利于提高學習的效果。

3.完成P12頁練習一的第6題。

(1)出示題目讓同學理解題意,口頭表達畫面內(nèi)容。

(2)提問:這道題告知我們什么條件,要我們求什么?

(3)請同學列式,并復(fù)述口算過程。

學校數(shù)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2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21頁練習四第2~4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控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商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和豎式的寫法,提高計算的速度和精確率。

2培育同學敏捷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技能。

3養(yǎng)成仔細審題的良好習慣,培育同學愛好數(shù)學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

1、怎樣筆算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除法?

2、筆算除法要留意什么?

二、指導(dǎo)練習:

1、第21頁練習四第1題

〔1〕看作業(yè)比較上下兩行的異同。

〔2〕小組爭論,匯報溝通。

2、練習四第2題

〔1〕讀題。

〔2〕小組合作練習。說說錯在哪里?分頭進行改正。

〔3〕全班訂正。

〔4〕作補充練習。

3、練習四第3題

〔1〕看圖說清題目意思。

〔2〕說一說還能想到的問題。

〔3〕畫出要擺的外形,再說說解答這類問題要用什么方法。

〔4〕解答后集體訂正。

4、練習四第4題

〔1〕讀題,審題。

〔2〕找問題、條件、解答問題,評講。

三、全課總結(jié):

通過本節(jié)課的練習,你學會了什么?

學校數(shù)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3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25頁例4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讓同學在實踐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概念,感知1毫米有多長,知道1厘米=10毫米。

2.讓同學通過整理,對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有系統(tǒng)、完整的認識。

3.結(jié)合實踐活動,滲透長度單位源于實踐又應(yīng)用于實踐的觀點,同時培育同學的實際操作技能及空間概念。

【教學預(yù)備】

多媒體、硬幣、同學直尺、身份證、彩條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導(dǎo)入新課

媒體展示:漂亮的七色調(diào)虹。

老師:多美的七色調(diào)虹呀!在各小組的桌上有和彩虹一樣美麗的七彩紙條,請各小組分工合作量出它的長度有多少厘米,并作記錄。

同學匯報后,發(fā)覺紫色調(diào)條的長度有爭議。

老師:用厘米作為長度單位測量,有時得不到精確的結(jié)果,需要一個比厘米還小的單位——毫米?!舶鍟汉撩住?/p>

二、探究新知識

1.觀測直尺,看1厘米中間有些什么

〔1〕看一看,直尺上1厘米中間有些什么?

〔2〕找一找,直尺上有哪些長度單位,你是怎樣發(fā)覺的?老師小結(jié):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還有更小的小格,1厘米間的每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老師媒體展示——毫米。強調(diào):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

〔3〕指一指:用筆頭指一指1毫米,看一看1毫米有多長?!惨笸瑢W多指幾處〕

〔4〕數(shù)一數(shù):1厘米中間有多少個1毫米。

〔同學匯報時,要求同學說出數(shù)的是從幾厘米到幾厘米,中間有多少小格〕

依據(jù)同學匯報,引導(dǎo)分析、概括出1厘米=10毫米。

練習:2厘米=〔〕毫米8厘米=〔〕毫米〔〕厘米=50毫米60毫米=〔〕厘米

〔5〕介紹字母表示毫米。

提問:千米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呢?厘米呢?猜一猜,毫米用什么字母表示?

老師指出:國際上規(guī)定用“mm”表示毫米,1毫米可以寫成1mm,那么1厘米=10毫米可以寫成1cm=10mm?!舶鍟鴮懗觥?/p>

嘗試:你能用字母表示2毫米、3毫米、7毫米、10毫米、43毫米嗎?

同學獨立嘗試,全班展示。

2.實踐活動,感受1毫米的長度

〔1〕猜一猜,桌上什么物體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2〕量一量,身份證的厚度到底是不是1毫米?

〔3〕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

老師示范:用拇指和食指拿身份證,然后抽出身份證,指出兩指間的縫隙就是1毫米。要求同學反復(fù)練習,體驗1毫米的長度。

〔4〕說一說:桌上還有什么東西的厚度是1毫米?

〔5〕想一想: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厚度是1毫米?

3.實際操作,用毫米作單位測量

〔1〕認一認,媒體出示練習十三中第2題的兩幅圖,引導(dǎo)同學認一認是多少毫米。

〔2〕嘗試量一量。

①媒體顯示兩種量曲別針的測量方法,哪種正確?并要求同學說明理由。

②嘗試量紫色調(diào)帶的實際長度和量數(shù)學課本的厚度。

③開放測量,找合作伙伴一起,對四周物體作任意測量,看是多少毫米。

4.探究相鄰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議一議: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同學小組爭論溝通,然后全組匯報,老師引導(dǎo)同學整理。

1km=1000m1m=10dm=100cm=1000mm

通過整理,引導(dǎo)同學探究:除km和m間的進率是1000以外,其他相鄰兩個長度單位的進率是10。

二、用新知,解決問題

1.做教科書第26頁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