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鑒賞課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f1e1f5b8d8b756be51728439e4f1dd0/ff1e1f5b8d8b756be51728439e4f1dd01.gif)
![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鑒賞課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f1e1f5b8d8b756be51728439e4f1dd0/ff1e1f5b8d8b756be51728439e4f1dd02.gif)
![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鑒賞課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f1e1f5b8d8b756be51728439e4f1dd0/ff1e1f5b8d8b756be51728439e4f1dd03.gif)
![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鑒賞課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f1e1f5b8d8b756be51728439e4f1dd0/ff1e1f5b8d8b756be51728439e4f1dd04.gif)
![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鑒賞課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f1e1f5b8d8b756be51728439e4f1dd0/ff1e1f5b8d8b756be51728439e4f1dd0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專題一.隋唐時期山水畫中國的山水畫,出現(xiàn)于戰(zhàn)國以前,滋育于東晉和南北朝。但是,那個時候的山水畫還只是人物畫的背景(如晉代顧愷之的《洛神賦圖》)。真正意義上的山水畫出現(xiàn)于隋朝,以展子虔的《游春圖》為代表,將中國的傳統(tǒng)山水畫推向了一個嶄新的發(fā)展階段。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局部)展子虔,渤海(今山東陽信)人。歷北齊、北周、隋三個朝代。具體生卒年不詳,在隋朝曾任朝散大夫、帳內(nèi)都督等官職。擅長畫道釋、人物、鞍馬、樓閣和山水,在繼承魏晉南北朝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突破成法,創(chuàng)立新意,是一位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繪畫大師。唐朝張彥遠評展子虔的此畫:“細密精致而臻麗?!?/p>
《游春圖》畫描繪達官貴人在風和日麗的春天踏青游樂的情景?!队未簣D》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有兩大特點:一是青綠勾填技法的運用。山石樹林有勾無皴,填以青綠色為主的厚重色彩,二是在構(gòu)圖上,脫離了魏晉時期作為人物畫背景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處理方式,而變?yōu)橐陨剿疄橹?人物只作點景出現(xiàn)的獨立完整的山水畫,具有與自然景物的空間關(guān)系相適應(yīng)的“遠近山水,咫尺千里”的畫面效果?!队未簣D》是展子虔唯一留傳下來的作品,也是現(xiàn)存中國最早的卷軸式山水畫作品。唐代的山水畫繼隋代之后,更為蓬勃發(fā)展,趨于成熟,并且形成風格不同的兩大主要流派。一是以武臣李思訓、李昭道父子(俗稱大小李將軍)為代表的青綠山水;一是以文臣王維(俗稱王右丞)為代表的水墨山水。青綠山水以勾勒為法,用筆細密煩瑣,顏色以石青、石綠為主;有時為了突出重點,勾以金粉,使畫面產(chǎn)生金碧輝煌的裝飾效果,亮麗壯觀,工致動人。如傳為李思訓的《江帆樓閣圖》、李昭道《明皇幸蜀圖》等,色彩富麗,情感外露,十分耐看。水墨山水以渲染為法,用筆簡練奔放,強調(diào)水墨效能的發(fā)揮,以之來表現(xiàn)景物的體和面。即便設(shè)色,也講究自然清淡,追求含蓄、悠遠、純凈的境界,以“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為高。如傳作王維《雪溪圖》平淡天真,感情委婉,十分耐思。青綠和水墨這二種流派的出現(xiàn),體現(xiàn)了審美情趣向多元化的發(fā)展,它們都受到后世的推崇仿效。到了明代,董其昌以佛教禪宗南北之分來譬喻李思訓、王維、稱李氏為北宗山水的鼻祖,而將王維視作南宗山水的奠基人。這其實與歷史事實不很相符。
此圖表現(xiàn)游春情景,近景山嶺間有長松桃竹掩映,山外江天空闊,煙水浩淼,意境深遠。整個畫面山勢起伏,江天遼闊很有氣勢。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細筆勾勒,畫樹交叉取勢,變化多姿。山水構(gòu)圖的整體大勢與局部“豆馬寸人,須眉畢露”的一絲不茍的精致描寫,統(tǒng)一在一起。山石著色,以石青、石綠兩種濃重色彩,顯得金碧輝煌。李思訓繼承和發(fā)揚了展子虔的青綠山水畫技法,已形成“青綠山水”或“金碧山水”。李思訓(651-716),唐宗室,高宗時為江都令,開元初,官至右武衛(wèi)大將軍。其子李昭道亦擅山水。人稱他們父子為“大李將軍”、“小李將軍”。此畫無作者款印,清代安歧稱此圖“敷色古艷,筆墨超軼,雖千里、希遠不能辨,的系唐畫無疑。宜為真跡?!碧啤ぃ▊鳎├钏加枴督珮情w圖》
荊浩《畫山水錄》說:“王右丞筆墨宛麗,氣韻高清,巧寫象成,亦動真思?!碧K東坡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明代董其昌推崇他為“南宗之祖”,認為“文人之畫,自王志丞始”。
[唐](傳)王維《雪溪圖》
荊浩(889—923),字浩然,隱于太行山的洪谷,因此自號洪谷子。因隱于太行山,朝夕觀察山水樹石的變化,分析總結(jié)了唐人山水畫的經(jīng)驗,創(chuàng)立了北方水墨山水畫派,著有山水畫論《筆法記》?!犊飶]圖》畫的是廬山及附近一帶景色,結(jié)構(gòu)嚴密、氣勢宏大,構(gòu)圖以“高遠”和“平遠”二法結(jié)合,而其深遠、奧妙、飄逸盡得其當。畫法是皴染兼有,皴法用小披麻皴,層次井然。全幅用水墨畫出,充分發(fā)揮了水墨畫的長處,正如他自己所說:“吳道子畫山水,有筆無墨;項容有墨無筆,吾當采二子之所長,成一家之體?!贝水嬕驳拇_具有非凡神韻和獨特風格。此圖右上端有“荊浩真跡神品”六字,傳為宋高宗筆跡。五代·荊浩《匡廬圖》
關(guān)仝喜作秋山寒林,形象洗練而完整,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所作秋山、林木、村居、野渡具有雄偉蒼涼的氣氛,使觀者如在“灞橋風雪中,三峽聞猿時”。此圖上方正中主峰突起,瀑布在崖間飛瀉而下,在山下匯成涓涓溪流,山腳有大石,林木間露出村屋房舍,溪水邊有人策驢喚渡。宋人謂關(guān)仝山水“坐突危峰,下瞰窮谷,卓爾峭拔者,仝能一筆而成。其竦擢之狀,突如涌出?!北緢D正顯示了此特色。畫中無款,詩堂上題有“關(guān)仝溪山行旅圖”。
五代·關(guān)仝《山溪待渡圖》
關(guān)仝,又名童或同,長安人,工畫山水,師從荊浩,刻意力學,遂自成一家,獲得了“出藍”之譽,時人稱“關(guān)家山水”。他所作山水筆簡氣壯,景廣意長,與李成、范寬齊名,在北宋號“三家山水”?!蛾P(guān)山行旅圖》是關(guān)仝的代表作,畫上峰巒疊嶂、氣勢雄偉,深谷云林處隱藏古寺,近處則有板橋茅屋,來往旅客商賈如云,再加雞犬升鳴,好一幅融融生活圖。此畫布景兼“高遠”與“平遠”二法,樹木有枝無干,用筆簡勁老辣,有粗細斷續(xù)之分,筆到意到心到,情境交融。此外,畫家在落墨時漬染生動,墨韻跌宕起伏,足見關(guān)仝山水畫道之精深。五代·(傳)關(guān)仝《關(guān)山行旅圖》
此畫正中畫峭拔的主峰,山澗叢生寒林秋樹,澗水懸瀑曲折而下,氣勢壯偉。畫上無款,僅邊幅上有明代王鐸題語,指明為“關(guān)仝真筆”,并譽為“結(jié)撰深峭,骨蒼力垕,”“磅礴之氣,行于筆墨外”。畫上鈐有明紀察司半印及“秘園”、“乾隆御覽之寶”等收藏印章,《石渠寶芨初編》著錄。
五代·關(guān)仝《秋山晚翠圖》
董源(?—約978年)曾任南唐北苑副使,故人稱“董北苑”。他的山水,好以淡墨輕嵐寫出江南平淡天真之趣。尤擅長用披麻皴,線條圓潤細長,如麻線下披;并綴以點子皴,描繪出江南山巒土后林茂、草木華滋的特色。《寒林重汀圖》則描繪隆冬時節(jié)的江南景色。作品中看不到人蹤,聽不到喧嘩,甚至風兒似乎也被冷得不愿再發(fā)出一丁點兒聲息。靜穆橫臥的山丘,幽深延綿的水汀,沉默相對的房舍,無言挺立的竹木……體現(xiàn)了畫家把握四季景物的高超技藝。五代·董源《寒林重汀圖》
《瀟湘圖》畫的是江南景色。畫中山巒連綿,云霧暗晦,山水樹石都籠罩于空靈朦朧之中,顯得平淡而幽深,蒼茫而深厚。岸邊船上有幾組人物,遠處坡下有張網(wǎng)的漁人和船只。此畫以花青運以水墨,清淡濕潤,山石用筆點染,而山坡底部用披麻皴,顯得渾厚滋潤,江南山水的草木繁盛,郁郁蔥蔥俱得以表現(xiàn)。董源的山水畫對后世的文人畫影響巨大,宋代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稱,董源畫法“水墨類王維,著色如李思訓”,對其評價很高。
五代·
董源《瀟湘圖》
此圖以立幅構(gòu)圖表現(xiàn)山野水濱的隱居環(huán)境,上端繪崇山峻嶺,聳立的山口間露出一股溪流蜿蜒而下,山澗又有流泉飛瀑。在山腳下匯聚,山麓筑有竹禽茅舍,岸邊水榭中高士閑坐。此畫以墨色染出山石體面,溪水波紋以細筆畫出,在董源的傳世作品中很少見。此畫的左下有“北苑副使臣董源畫”款識,鈐有“天水趙氏”及“柯九思印”,及近人張大千、張善孖諸藏印。
五代·
董源《溪岸圖》《夏山圖》構(gòu)圖從高遠取景,整幅重嵐疊岡,淵渚煙汀,樹木華滋、牛群放牧,一派江南山鄉(xiāng)氣象。畫中樹木、山石,全用墨點簇皴而成,樹木濃重厚實,有蔥郁繁茂之感,山石用雨點皴法,干筆、濕筆、破筆、濃淡相參,極盡變幻莫測之奇。
五代·
董源《夏山圖》
巨然,生卒年不詳,江寧(今江蘇南京)人。南唐亡,至開封,為開元寺僧。師承董源,工畫山水,筆墨清潤,工畫煙嵐氣象,善用長披麻皴畫山,山頂多畫礬頭(石塊),山間奔流急湍,樹木多層曲,喜以破筆焦墨點苔,常于水邊點綴風蒲,林麓間布置松柏卵石,風格蒼郁清潤。晚年畫風漸趨平淡,愈見自然。此畫山巒起于畫幅的左下角,取側(cè)入之勢。山峰層巒疊嶂,山勢奇峭險峻,林中小徑,曲折環(huán)繞,虛實相生,意趣深遠。另外,畫中勾皴兼具,筆墨秀潤,深得山水之真趣。本幅無作者款印,不過有明代董其昌的題識,稱此為“僧巨然真跡神品”。五代·
巨然《層巖叢樹圖》
本圖無款,以立幅構(gòu)圖畫重重疊起的山巒,下部清澈的溪水,曲折的小路通向山中,山坳處茅舍數(shù)間,屋中有二人對坐,境界清幽,前人謂巨然之山水,善為煙嵐氣象,“于峰巒嶺竇之外,至林麓之間,猶作卵石、松柏、疏筠、蔓草之類,相與映發(fā),而幽溪細路、屈曲縈帶、竹籬茅舍、斷橋危棧,真若山間景趣也”。五代·
巨然《秋山問道圖》
此圖無款,亦未見歷代著錄,畫法蒼勁,筆墨厚重,層巒疊翠,葉茂林森,奇峰崛起,煙林清曠,咫尺千里。畫群山叢林溪流橋杓竹籬茅舍的山居景色,筆墨松秀粗放,繪畫技法以干擦為主,略施烘染,氣韻瀟灑,運筆自然,有山似夢霧,石如云動之感。右上鈐有“天歷之寶”大印,右下有明紀察司半印,可知曾為元、明內(nèi)府收藏。
北宋
·
巨然《山居圖》
此圖無款,宋明時曾為宮廷收藏,畫上鈐有“緝熙殿寶”大印、明紀察司半印及乾隆諸收藏印。詩堂上董其昌題:“巨然雪圖,董其昌鑒定?!泵髂橥鯐r敏,后歸昆山徐氏所有,清代收入內(nèi)府。表現(xiàn)奇峰積雪高出云表,其下坡陀岡阜松杉蕭疏,山腳寒車馬行旅,峰巒從上至下,全以焦墨直皴,樹欹屈多之勢,坡石微用卷云法,已是李郭畫派風貌,故此圖繪制時代已在巨然之后。北宋·
巨然《雪圖》
三.宋代山水畫山水畫至宋代,興旺的景象,為前所未有。它向多方面發(fā)展,表現(xiàn)形式與表現(xiàn)方法也更加多樣。宋代山水畫的豐富與它的深刻性,在于畫家的師法造化,熟悉山川自然的特性。杰出的畫家,不但師法造化,而且進一步把人的生活感受與自然變化結(jié)合起來,或借物抒情,或寄以山林隱逸的要求。宋代的山水畫家,僅據(jù)《圖畫見聞志》、《宣和畫譜》、《畫繼》、《圖繪寶鑒》所載統(tǒng)計,有李成、范寬、郭熙、李唐、趙伯駒、馬遠等一百八十余人。而所流傳的畫跡,僅宣和時皇室收藏的北宋山水畫而言,就有七百三十余件。雖然這些數(shù)據(jù)不足以全面的概觀,但已可說明兩宋是山水畫發(fā)展的成熟時期。
范寬(?——約1026),名中正,字仲立,陜西華原人。最初學荊浩,同時又摹擬李成畫法。雖然有所得益,總認為“尚出其下”,便決意到大自然中“對景造意”,強調(diào)“寫山真骨”,終于“自立家法”。范寬喜畫雪景,他的山水畫,是一種“峰巒渾厚,勢狀雄強,槍筆俱勻,人屋皆質(zhì)”的作風?!断叫新脠D》絹本,詩塘有董其昌書“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圖”十字,是范寬山水的標準作品,北宋繪畫的氣息,迫人肺腑。米芾分析范寬的山水畫,“山頂好作密林,自此趨枯老;山際作突兀大石,自此趨勁硬?!彼巍し秾挕断叫新脠D》宋·范寬《雪景寒林圖》
宋·范寬《雪山蕭寺圖》
郭熙(1023—1085后),字淳夫,河陽溫縣人。熙寧間畫院藝學,后升為翰林待詔直長。郭熙活躍的期間,正是北宋山水畫到了高度發(fā)展的時期。由于他所畫山水,千態(tài)萬狀,多有變化,因此得“獨步一時”之譽。郭熙畫樹像鷹爪,松葉如鉆針。畫山則聳拔盤回,水源多作高遠。亦有畫“遠山多正面,折落有勢”的。郭熙開創(chuàng)了山水畫的新局面,故稱為北宋較有成就的山水畫大家。
宋·郭熙《早春圖》
宋·郭熙《窼石平遠圖》
米芾(1051——1107),字元章,襄陽漫士,鹿門居士。米氏云山,自成一派,是北宋后期突破前人畫格而另辟蹊徑者。明代董其昌說:“唐人畫法至宋乃暢,至米又一變耳。”米芾長住江南,尤其對鎮(zhèn)江一帶的云山煙雨,得到飽游飫看。米芾一向不滿意“山水古今相師,少有出塵格者”,他提出“信筆作之”。他的所謂“信筆”,即要求藝術(shù)創(chuàng)作盡可能不受規(guī)束,落筆自然。如他所說的“多以煙云掩映,樹木不取工細,意似便已?!泵资系脑粕剑且詽娔▉懋嫷?,并且參以積墨和破墨,其緊要處,又常以焦墨提其神。
宋·米芾《春山瑞松圖》宋·米友仁《云山得意圖卷》
李唐(約1050—1130),字晞古,河陽三城人,徽宗時畫院待詔。李唐山水,古樸蒼勁,山石作斧劈皴,積墨深厚,是其平日本色。有時畫樹石,全用焦墨,故有“點漆”之喻。尤善布局,寫峰巒徑路,林橋野屋,都能蓊郁蒼茫,得沿洄起伏近遠的氣勢?!度f壑松風圖》是他七十多歲的晚年精心之作,寫深山萬壑,氣勢磅礴,既是網(wǎng)巒郁盤,峭壁懸崖,又是蒼松疊翠。其間有飛瀑、幽澗,山上有白云繚繞,極盡其對江山自然的無限贊美。
宋·李唐《萬壑松風圖》劉松年(生卒未詳),錢塘人。他的繪畫,深受李唐的影響,畫風筆精墨妙,清麗嚴謹,著色妍麗典雅,常畫西湖,多寫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西湖勝景;因題材多園林小景,人稱“小景山水”?,F(xiàn)存作品《四景山水》可能畫當時西湖貴族的庭院,卷分四段,寫春夏秋冬景,表現(xiàn)峭麗,雖極工細而不板。宋·劉松年《四景山水之春》
馬遠(生卒未詳),字遙父,號欽山,原籍山西,后居錢塘。是光宗、寧宗時的畫院待詔。馬遠山水,多作斧劈皴,用筆棱角方硬,水墨蒼勁,雖不作層層渲染,但著重濃淡層次的變化,所以遠近分明?!短じ鑸D》可以代表他的成熟作品,描寫農(nóng)民于田垅溪橋之間,盡情地“踏歌”。這四個老農(nóng),似有幾分醉意,前頭一個,花白胡須,手拿短仗,作回首狀,與走在橋上的老農(nóng),互相唱歌,意極融洽。所畫峭峰直上,云樹參差,竟把描繪山水與描繪風俗巧妙的結(jié)合在一起。
宋·馬遠《踏歌圖》
夏珪(生卒未詳),字禹宇,錢塘人,是寧宗朝的畫院待詔。夏珪的畫,與馬遠風格基本相似。就現(xiàn)存作品比較,夏珪的清淡些,所以生趣。馬遠的畫堅實些,比較渾樸。但都是水墨蒼勁一路,畫史上把他們并稱“馬、夏”。他們的畫,章法別致,布局有新意,如“水墨西湖,畫不滿幅”,所以有“馬一角”,“夏半邊”之稱。這種“半角一邊”的山水,雖未見作者自己的明確表態(tài),而后人評論,往往把它的創(chuàng)作意圖與南宋的“半壁江山”聯(lián)系起來。《溪山清遠圖》所畫不啻數(shù)百里。教人游目騁懷,了然于胸。這卷畫所畫不是江山的雄偉與壯麗,而給人以蕭條淡泊的感覺。宋·夏珪《溪山清遠圖》局部文人畫文人畫指宋代之后封建社會中文人學士的繪畫。第一個使用“文人畫”這個概念的人是北宋的蘇軾。文人畫旨在賦予山石竹木花草等自然事物以強烈的抒情特征,不拘于形似,追求“象外之象”、“韻外之旨”的藝術(shù)境界。詩文、書法、繪畫、金石的交響是文人畫在藝術(shù)形式上最顯著的特征,鮮明地表現(xiàn)出文人學士的藝術(shù)審美趣味和思想情懷,同民間的、宮廷的、宗教的繪畫有很大區(qū)別。文人畫在北宋以后迅速發(fā)展成為中國繪畫藝術(shù)的主流。文人畫歷史上有兩種傾向:乞靈古意和勇于開拓。前者力圖從古人的作品中去找意境,否認藝術(shù)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的規(guī)律,缺乏藝術(shù)的開拓精神。他們的作品多有公式化、概念化傾向,除了熟練的筆墨技巧之外,沒有更多的審美價值。例如清代的“四王”等。文人畫潮流中的積極力量是一大批有強烈個性特征、鮮明的藝術(shù)風格的畫家。他們勇于革新,不拘成法,在抒寫主體自我情懷的同時反映社會的普遍情緒。他們常用極簡練的筆墨創(chuàng)造有明確思想感情的繪畫藝術(shù)美。例如元代的倪瓚、王蒙,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濤等。四.元代山水畫元代的山水畫是中國古代山水畫發(fā)展到較高階段的表現(xiàn)。它之所以獲得提高,在于畫家的創(chuàng)作,都從對自然界的直接感受中獲得了有用的題材。元代的山水畫家,對于山水自然的理解更為深刻。畫家之中,有的學道,有的參禪,有的既學道又參禪。他們的生活,有的入仕途,有的嘯傲于山林,所謂“臥青山,望白云”,畫出千巖“太古靜”,成為山水畫家一時的風尚,也是他們具有出世思想的反映。元代山水畫家,各有專精,各逞其長,有較大成就并起較大影響的畫家,有如趙孟頫及中晚期的“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zhèn)。他們都是江浙一帶的文人,都擅長水墨山水,又兼工竹石,以繪畫作品鮮明地表現(xiàn)自己的心境和生活情趣,是明清以來山水畫家心目中的旗幟。“元四家”在繪畫史上獲得地位真正的原因是他們在筆墨技法上的成就。黃公望初創(chuàng)淺絳設(shè)色畫法和襲自董巨的“披麻皴”的水墨皴法,倪瓚的側(cè)鋒乾筆的皴法,王蒙的“解索皴”和用淡墨勾染、焦墨皴擦的畫法,吳鎮(zhèn)的濃厚的筆墨,這些筆墨的效果和風格是趙孟頫以來的元朝畫家開始有意地追求的,至此得以完備。他們企圖用極簡單的方法表現(xiàn)空氣、陽光、遠近等復(fù)雜條件下的山石樹木的形質(zhì)神貌,同時又具有各自表現(xiàn)效果和個人的風格。黃公望的畫“意味無窮,學者罕窺其津涉也”。倪瓚被稱為“幽淡簡勁”。吳鎮(zhèn)被認為“筆力雄勁,墨氣沈厚”。王蒙的畫是“望之郁然深秀”。然而,他們的作品,盡管都是以真山真水為依據(jù),但不論寫春景、秋景,或夏景、冬景,寫崇山峻嶺或淺汀平坡,總是給人以冷落,清淡或荒寒之感,追求一種“無人見煙火”的境界,處在農(nóng)民起義,農(nóng)民戰(zhàn)爭不斷而起的歲月里,他們的藝術(shù),與當時的現(xiàn)實斗爭適得其反。即使寄有某種反抗情緒,也還是消極的。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湖州人。宋朝宗室。他是一個早熟的畫家,畫山水、人、馬、花竹木石都精到。他的畫有兩種作風,一是工整,一是豪放。他對傳統(tǒng)的看法,表現(xiàn)在力追唐與北宋的繪畫方面。今所存《秋郊飲馬圖》為其杰作,縝密重色,可看出他取唐人的遺意。他的《鵲華秋色圖》卷,是另一種風格,淺絳設(shè)色,正如董其昌所說:“兼右丞(王維)、北苑(董源)二家畫法”,較為寫意。《水村圖》,寫水村的清靜幽致,表現(xiàn)出“遠山近山云漠漠,前村后村水重重”的景色,屬董、巨一路又有他自己的創(chuàng)造。元·趙孟頫《秋郊飲馬圖》元·趙孟頫《水村圖》元·趙孟頫《鵲華秋色圖》黃公望(1269—1355),本姓陸,名堅,字子久,號一峰。曾充任“浙西憲吏”。黃公望的山水,多表現(xiàn)常熟虞山,浙江富春山一帶的風景。他取法荊浩、董源諸家,其格有二:一作淺絳色,山頭多礬石,筆勢雄偉;一作水墨,皴紋較少,筆意簡遠逸邁?!陡淮荷骄訄D》卷,寫富春江一帶秋初景色,峰巒坡石,多有起伏變化,云樹蒼蒼,疏密有致。其間有村落,有平坡,有亭臺,有漁舟,有小橋,并寫出平沙及溪山深遠處的飛泉,描寫豐富,正是“景隨人遷,人隨景移”,達到了步步可觀的藝術(shù)效果。此卷用筆利落,平林一帶叢樹,打上點子葉。高崖峻壑,則用大披皴,
不少地方,取法董源的《夏山圖》而又自變法。這幅作品,在元代的文人畫中,是一幅出色的實地寫生山水。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九峰雪霽圖》這幅作品,筆墨不多,表達的意境非常深遠。畫山上的小樹,所用之筆,作“竹根、花須”的收尾,技法精到,巧妙地表現(xiàn)了層迭雪山上的蕭瑟寒林。對于畫山、畫樹,黃公望在《山水訣》中都作了詳盡的分析與研討。他強調(diào)畫樹要表現(xiàn)出樹的“身份”,所謂“樹的身份”,便是各種樹的性質(zhì)及其在不同季節(jié)時的變化,有如人的不同狀貌與精神特質(zhì)?!毒欧逖╈V圖》的寒林,他用一簇簇的焦墨道子來表現(xiàn)出這些樹木應(yīng)具的“身份”。元·黃公望《九峰雪霽圖》
王蒙(1301—1385),字叔明,浙江吳興人,是趙孟頫的外孫。王蒙山水,郁然深秀,或是山色蒼茫。他的用筆熟練,正所謂“縱橫離奇,莫辨端倪”?!肚啾咫[居圖》描繪了浙江吳興縣西北十八里許的卞山,寫出卞山自山麓而至山頂?shù)拇竺?,突出云巖。在表現(xiàn)手法上,有以淡墨而后施濃墨,有以濕筆而后用干皴,山頭打點,亂而不亂,方法極多。山上樹木,用筆簡而不繁,但表現(xiàn)出茂密蒼郁。全局不多渲染,其深遠處,只以緊密的皴擦為之。畫的章法,亦極別致。所畫隱居草廬數(shù)間,堂內(nèi)有倚床抱膝的隱士,草廬的位置畫在左邊一角,極具幽致。畫面密而不塞,實中有虛,有深遠的空間感。王蒙山水的一個獨特處,就是畫得密,畫得滿,但使人仍然感覺畫面清新,洞壑玲瓏,密而不塞,滿而不悶,有趣的制造了矛盾,又解決了矛盾。元·王蒙《青卞隱居圖》元·王蒙《夏山高隱圖》倪瓚(1301—1374),字元鎮(zhèn),常州無錫人。倪瓚所畫山水主要表現(xiàn)太湖風光,近景坡陀樹木,遠山伏臥,中景大片汪洋湖水,意境清幽深遠,荒寒蕭索,帶有孤獨寂寞的感情色彩。他取荊關(guān)董巨之長而加以融會,以干筆淡墨畫出明潔
清幽的秋景,十分耐人尋味,極為明清文人畫家推崇。常自謂“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倪瓚與王蒙的繪畫,一疏一密,形成鮮明對比。元·倪瓚《漁莊秋霽圖》元·倪瓚《幽澗寒松圖》
吳鎮(zhèn)(1280—1354),字仲圭,性愛梅花,自號梅花道人,浙江嘉興人。性情孤峭,中年一度杜門隱居。吳鎮(zhèn)山水又是一種生面。他少用干筆,充分發(fā)揮了水墨絪縕的特性,清初的吳歷說他的畫“渾然天成,五墨齊備”。喜作漁夫圖,皆天空水闊,幾只漁舟活動于其間,隨意點染,意境或開闊,或幽深,頗多變化,并題漁歌于其上,歌詞清新,自鳴高雅的情懷。元·吳鎮(zhèn)《雙檜平遠圖》元·吳鎮(zhèn)《漁夫圖》四.明代山水畫明代的山水畫較為發(fā)達,但畫家趨向摹古,有創(chuàng)造性的不多。明代山水畫的表現(xiàn)方法,都以傳統(tǒng)為基礎(chǔ),然后加以變化。主要有:1繼承五代、北宋董、巨、李、郭的畫法,以董、巨為主。(吳門派、院派)2繼承南宋院體,以馬、夏畫法為主。(浙派、江夏派)3取法元人,特別重視黃、倪。但取法元人者,大都上窺董、巨,由此融合。(華亭派)明代的整個畫壇泥古風氣益盛,偏重筆墨形式,畫風日下。
戴進(1388—1462),字文進,號靜庵,錢塘人,初為銀工,后入畫院。他是浙派的創(chuàng)始人,畫法上以南宋院體為基礎(chǔ),繼承南宋水墨蒼勁一路,受李唐、馬遠的影響極大。戴畫用斧劈皴,行筆有頓跌?!讹L雨歸舟圖》充分表現(xiàn)出雨暴風狂的氣勢,用筆挺勁,水墨淋漓,從大局到細部,有緊有松,有虛有實,在刻畫上,一絲不茍,略有院體遺風,更多的是浙派山水的新面貌,可謂戴進的代表作。明·戴進《風雨歸舟圖》明·戴進《關(guān)山行旅圖》
吳偉(1459—1508),字士英,號小仙。江夏人。山水、人物均擅長。江夏派創(chuàng)始人?!稘O樂圖》為巨幅山水,氣勢腎壯。寫出溪山深秀,漁舟小集,漁人互語,頗具生活意趣。吳偉的畫風,有粗豪,有精致,粗豪者居多。雖有摹古的習氣,但也有創(chuàng)造發(fā)揮的地方,觀察對象,似較敏銳,故其表現(xiàn),能得自然神韻。畫山水如此,畫人物也這樣。明·吳偉《漁樂圖》明·吳偉《樹下高士圖》
沈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長洲相城人。他對北宋董、巨、李、范諸家,都有心印,追求模擬,不遺余力。對元四家中的王蒙、吳鎮(zhèn),理會更深。有時也取用黃公望的畫法。沈周中年享盛名,遠來求畫者不絕。他在四十歲以后,多作大幅。長林巨壑,一氣呵成,“小節(jié)寒墟,高明委曲,風趣恰然”。他的《廬山高圖》,畫爐峰瀑布景色,有一人星冠立眺,并書長詩其上,是他開始畫巨幅山水時的精心杰作。用王蒙皴法,頗得山川神采。畫具文秀作風,正是吳門繪畫的特色。明·沈周《廬山高圖》
文徴明(1470—1559)初名璧,字徴明,號衡山。長洲人。他的繪畫作風,早年細致清麗,中年用筆粗放,晚年則粗細兼具,而得清潤自然之致。一般來說,粗的有以水墨為之,細的較工整,往往以青綠為之。故其作品有“粗文、細文”之稱。細文之作如《真賞齋圖》,作于八十八歲,描繪修竹叢生,古檜高梧掩映著草堂書屋,用筆細謹沉穩(wěn),設(shè)色典雅,這樣的高齡作者,竟能畫出這樣的細致作品,這在歷史上是不多的。文徴明的作品,不論粗細,都以蒼秀婉逸見長。明·文徴明《山水圖》明·文徴明《真賞齋圖》
唐寅(1470—1523),字伯虎,號六如,蘇州人。是一個早熟的畫家。不論山水、人物、花鳥,都有卓越的成就,可謂多才多藝。在畫法上,唐寅尊重兩宋李成、范寬、李唐、劉松年、馬遠、夏珪諸家畫法,對元代趙孟頫、黃公望、王蒙等畫法,也經(jīng)過苦心的鉆研。他的造景,或雄偉險峻,或平遠清幽,都能小中見大,粗中見細。他常常以細長挺秀的筆線來畫山,這是將“斧劈”化面為線的畫法。有時將“披麻”、“亂柴”結(jié)合起來,使畫中的皴擦,別具細勁流動之趣?!厄T驢歸思圖》,描繪一個蔽袍寒士,正于秋風瑟瑟,林木瀟騷,峰巒奇崛的溪山深處,騎著疲驢而歸。畫法取李、劉之長,自加新意,但仍然保留了院體的風味,可謂唐寅山水畫的代表作。
明·唐寅《騎驢歸思圖》
仇英(1493—1560),字實父,號十洲,本太倉人,后移居蘇州。漆匠出身。他的山水作品,多作青綠重彩。在藝術(shù)技巧上,他又千錘百煉的功力。無論大幅、小幅,都能結(jié)構(gòu)謹嚴。他的山水畫,有時作界畫樓閣,尤為細密,設(shè)色講究法度,要求嚴格。對宋代“青綠巧整”的院體畫法,有所發(fā)展。他的巨幅《劍閣圖》,重彩輝煌,筆法取李唐,寫出山川的雄偉奇特,畫家的魄力與功力,都在這幅畫中體現(xiàn)。明·仇英《劍閣圖》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松江華亭人。董其昌的繪畫,取董源、巨然、米芾及倪、黃之長,所作山水樹石,煙云流動,秀逸瀟灑,具有“平淡”而又“痛快”的特點。他的畫全以筆墨氣勢取勝;他的設(shè)色,有時采用沒骨法,有時以淺絳兼青綠。在敷色用彩上,幾與水墨用筆相同。以至把書法滲透到畫法中,具有文人畫的顯著特色。他的有些作品,過分強調(diào)筆墨風趣與形象的“脫略”,未免缺乏山川自然的真實感。
明·董其昌《秋興八景冊》之一五.清代山水畫繪畫發(fā)展到明清之際,文人畫可謂盛極一時。文人畫幾乎在畫壇上壓倒一切。文人畫在發(fā)展中,雖然都以傳統(tǒng)繪畫為基礎(chǔ),但是對待傳統(tǒng)的態(tài)度不一樣。“摹古”與“創(chuàng)新”不斷地斗爭著,兩種說法,兩種畫風,截然不同。革新的一派,強調(diào)個性的解放,提出“借古開今”,反對陳陳相因。他們不受古人約束,自辟蹊徑,強調(diào)“古之須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腸”,代表畫家有弘仁、髡殘、八大山人、石濤等所謂“四僧”。對之對立的摹古派,有所謂“正傳派”的婁東、虞山兩派,即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四王”,他們強調(diào)“日夕臨摹”、“宛然古人”,要求做到與“古人同鼻孔出氣”?!八纳钡睦L畫有創(chuàng)造性,但在當時不予當?shù)勒咚匾?。在他們的作品中,佛、道思想的成分相當濃重。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上,往往把自己的傷感、牢騷、憤懣等復(fù)雜感情交織在一起。他們畫法的總特點是比較清淡素樸。至于他們在繪畫表現(xiàn)上的具體區(qū)別:弘仁用筆空靈,以俊逸勝;髡殘筆墨沉著,以純樸勝;八大山人筆致簡練,以神韻勝;石濤筆法恣肆,以奔放勝。而“四王”的山水,在筆墨技法上,雖然都下過千錘百煉的功夫,但是畢竟缺乏對真山真水的實際感受,所以他們的作品,不論如何的經(jīng)營位置,總顯不出充足的生活氣息。在藝術(shù)思想上,被古人所束縛,不能大膽地跳出宋、元人的圈子,所以在創(chuàng)作上,守舊的成分多,創(chuàng)新的成分少。康熙以后,婁東、虞山兩派,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其中比較有名的有吳歷、楊晉等。另外還有以龔賢為首的金陵八家,成就較為突出。
弘仁(1610-1664),字無智,號漸江,安徽人。畫從宋元各家入手,尤崇倪瓚畫法。弘仁曾往來黃山,目識天都、蓮花諸勝,作黃山真景五十幅,不為云林畫法約束,深得傳神和寫生之妙,筆墨蒼勁整潔,富有秀逸之氣,給人以清新的感覺。他的這幅《黃山松石圖》就是偉俊有致,不落陳規(guī)。清·弘仁《黃山松石圖》
髡殘(生卒未詳),字介丘。原籍武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現(xiàn)代小區(qū)火災(zāi)應(yīng)急救援隊伍的實戰(zhàn)化訓練探討
- 現(xiàn)代企業(yè)員工激勵機制設(shè)計與實踐
- 班級環(huán)境衛(wèi)生與校園文化建設(shè)的結(jié)合
- 4《機械擺鐘》說課稿-2023-2024學年科學五年級上冊教科版
- 2023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 第3章 一次方程與方程組3.2 一元一次方程的應(yīng)用第1課時 等積變形和行程問題說課稿 (新版)滬科版
- Unit 4 Plants around us Part A Let's learn(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
-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英語 Unit 3 The world meets China預(yù)習 新知早知道1(教用文檔)說課稿 外研版選擇性必修第四冊
- 2025日本食品業(yè)A公司特許合同樣本
- 2025年銀行擔保借款合同范本
- 1小蝌蚪找媽媽 說課稿-2024-2025學年語文二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睡眠障礙護理查房課件
- 金融工程.鄭振龍(全套課件560P)
- 英語演講技巧和欣賞課件
- 物流托運單模板
- 【員工關(guān)系管理研究國內(nèi)外文獻綜述2800字】
- 六年級語文下冊閱讀及參考答案(12篇)
- 蘇教版(蘇少版)九年級美術(shù)下冊全冊課件
- 2022年江蘇省鹽城市中考英語試題及參考答案
- 中國文化簡介英文版(ChineseCultureintroduction)課件
- 文化差異與跨文化交際課件(完整版)
- 工程經(jīng)濟學完整版課件全套ppt教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